經文:哥林多前書八:1—13
在第七章一開始,使徒保羅說到他接到哥林多教會寄來給他的信中提到一些教會的問題,這些問題和前面使徒保羅所指責的問題不同,因為使徒保羅在指責的問題,是他從別人帶去的訊息聽到的,他用譴責的口氣說他們不該做那些敗壞耶穌基督名聲的事,包括了有淫亂、亂倫、分黨結派等等。然後,從第七章開始,使徒保羅提到接到他們的信,信中提到一些關於信仰上的問題,使徒保羅所用的語氣就很不一樣,他是很耐心地逐一解釋、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
[閱讀全文]
經文:哥林多前書九:1—27
在第七章一開始就提到使徒保羅回信答覆哥林多教會在書信中所提出的問題。在那書信中不僅提到關於婚姻的事,也有談到關於吃祭拜偶像食物的問題。現在突然開始談到有關傳道工作的問題,好像跟前面所談的問題牽連不上關係的樣子。其實不然,因為在第八章九至十三節就討論到有關基督徒「自由」的問題,從食物的問題看信仰生活中怎樣運用「自由」。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1—十一:1
使徒保羅在這本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用了許多篇幅在討論有關基督徒的「自由」問題。他之所以會這樣用心地在討論「自由」的信仰意義,是因為在哥林多教會裡,有些信徒濫用了「自由」,以為只要信了耶穌基督,成為基督徒,就可以隨心所欲。他們所持的理由就是使徒保羅所說的「基督已經釋放了我們」這個觀念(請參考加拉太書五:1)。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一:2—16
讀聖經必須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就是作者在聖靈的感動下,用文字將上帝啟示他的靈感記錄下來。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作者記錄這些靈感的時候,是用他所能表達的文字來寫,作者不可能寫出他自己都看不懂得文字,也不可能記錄他聽不懂的話。還有,當一個作者使用文字時,必定會與形成這些文字背後所呈現出來的社會思想、觀念、價值體系有密切關係。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二:1—31
從第十二章開始到第十四章止,這三章都是在討論有關聖靈的問題。這其中的第十三章也是大家所熟悉的「愛的詩歌」,其實,第十三章就是針對這第十二章進一步的詮釋。為什麼使徒保羅要用這麼長的篇幅討論有關聖靈的問題?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四:1—40
很顯然地,在哥林多教會可能很流行著講靈語,使徒保羅對此事並不表示反對,就像在前一講我提過的,他沒有反對信徒講靈語,因為他自己也會講靈語,而且他說自己講靈語比哥林多教會當中「任何一個人都多」(十四:18),雖然這樣,他還是堅持所有的這些特異的才能都是為了要見證耶穌基督拯救的愛,如果沒有這樣的結果出來,就像他在第十三章所講的,即使能夠移山倒海,也不表示甚麼,或是也可以將自己的身體給人焚燒,如果缺少這份見證基督耶穌的愛,也是枉然。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五:1—34
哥林多書信中最長的一章就是我們現在所讀的前書第十五章,總共有58節之多。更特別的地方是這一章都是在討論有關「死而復活」的問題。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五:35—58
「有死人復活嗎?」這是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一至卅四節,哥林多教會信徒提出的一個問題。不僅是哥林多教會信徒發出這樣的問題,在前一講我已經提過,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尋找的答案,包括猶太人宗教領袖撒都該人也在懷疑有死人復活這樣的神蹟。
經文:哥林多前書十六:1—24
非常特別的是在第十五章,使徒保羅用整章的篇幅討論有關基督教信仰最中心的問題—死人復活。然後,緊接著第十六章並不是繼續這個問題,而是話鋒一轉就回到有關籌款為賙濟耶路撒冷教會貧窮信徒的需要,並且要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們先準備好,好讓他路過的時候,能夠順利地將這份慈善奉獻轉交完成。
這是我出版講道集的第八本,離自己發願要講完並出版新舊約六十六卷,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但是,我並不氣餒,還是朝向目標繼續前進,只要我活著的一天,我就會全力以赴。
一般聖經學者都會同意將使徒行傳看成是路加福音書的「續集」,原因是因為作者是同一位,都是「路加」這位醫生所寫的,他也是使徒保羅的傳道同伴。
是路加福音書的「續集」
經文:使徒行傳一:1─26
依照許多聖經學者的看法,使徒行傳這本書的作者與路加福音書的作者是同一個人,是一位名叫路加的醫生所寫的。路加寫這本書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要繼續說明耶穌基督復活升天之後,門徒們怎樣傳承耶穌基督顯現給門徒看的時候所交代之事:「聖經記載:基督要受害,第三天從死裡復活。你們要奉他的名,把悔改和赦罪的信息傳開,從耶路撒冷遍及萬國。
經文:使徒行傳二章:1─47
如果我們要說使徒行傳最重要的記事在哪裡,我個人的看法是我們現在所讀的這一章。這一章不僅記述了耶穌基督的門徒第一次公開宣教工作,也因二千年來的基督教會仍然繞著這一章所引發出來的問題爭論不休,就是有關對聖靈問題的看法。雖然使徒保羅也遇到這樣的問題,且發表了他那膾炙人口的看法—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但並沒有解決長久以來許多基督徒時常在爭論的「聖靈感動」與說「方言」的問題。
經文:使徒行傳三:1—26
在前面一講我們有談到最早基督教會之形成,是由於很大的聖靈力量充滿在耶穌基督門徒的身上,使他們能夠勇敢地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也看到他們確實有真實的心大家一起過團契生活,結果第一次聚會就增加了三千人。他們甚至「賣掉田產家業,按照個人的需要把錢分給大家。他們同心合意,天天在聖殿裡聚會」(使徒行傳二:45—46a)。
經文:使徒行傳4:1—31
前一講我們談到早期使徒如何奉復活的主耶穌基督之名,使一位生下來就瘸腿而當乞丐的人得醫治。我們也談到教會的使命就是在宣揚復活的主耶穌基督之名,因此,在基督教會裡,我們切忌張顯個人的名聲。我們也說到一個真正悔改的人,不但相信耶穌基督必定會再來,且生命已經與耶穌基督緊緊結合在一起了。
經文:使徒行傳四:32—五:42
我說過使徒行傳這卷書是在告訴我們早期教會形成的經過,可以說是一本最早的教會史書,從中不但可以看到早期教會組成信仰團契的特色,也可以看到他們的信仰內涵。如果我們認真的去讀它,就會發現整本使徒行傳其實就是一本建造教會的血淚史,書中,有信徒被石頭打死,迫害連連,導致他們必須四散躲避迫害。
經文:使徒行傳六:1—15
使徒行傳從第六章八節開始,到第八章三節,都是記載基督教會史上最早的一位殉道士司提反的故事。司提反事件在教會史上所詮釋的意義,遠超過早期門徒在耶路撒冷建立的教會;即使耶路撒冷教會已經消失,司提反殉道事件所帶來的影響,一直是基督教會在宣教工作上最常拿來當作教學、訓練課程的教材。
經文:使徒行傳七:1—60
在第六章我們讀到,初代教會的信徒們因為看到有些說希臘話的寡婦,在生活的需要上受到冷落或疏忽,向耶穌基督的門徒們發出「怨言」。這件事,使早期基督教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就是從他們當中揀選出七位「有名望、受聖靈充滿、又有智慧」的人,負責管理有關「分配每日的生活費」這方面的事務,亦即今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執事」職份之濫觴。所謂「執事」,辦理教會的事務也。
盧俊義牧師 's blog Powered By F2blog v1.2 build 03.01 CopyRight 2006 - 2024 XHTML | CSS | Archiver
default Design by Joesen Skin from f2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