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聖經導讀-第1307期

申命記第三十至三十四章
1.第三十章:
這章可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段信仰告白,摩西說他將整個民族的生與死、福與禍、存亡與興衰擺在以色列人民之前,也可從這裡看出他內心懇切的期盼,他要以色列人民在祝福和詛咒之間自作選擇。
其實,也從這章可看出是在被擄之後,重新反思而有的作品。

[閱讀全文]

聖經導讀-第1306期

申命記第二十至廿九章
1.第二十章:
這章談的都是有關戰爭生死的問題。在第七章17至26節已經談及有關進入迦南地必定會遇到戰爭,現在更具體地論到關於戰爭要注意的細節。以色列人民將進入迦南地必須面對的戰爭看成是「聖戰」。這「聖戰」的觀念不僅是因為迦南地是上帝所應允賞賜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時,上帝會親自與他們一起和敵人打仗,這種觀念早在出埃及進入曠野時代,就已經建立起來。也從「聖戰」的觀念中,可以看到以色列人民已經將整個民族完全和「耶和華宗教信仰」結合在一起,不能分開。

[閱讀全文]

聖經導讀-第1305期

申命記第七至十九章
1.第七章1節到第九章6節:
這段經文可以說是摩西的第二篇講章。在這段經文中,摩西在提醒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地後,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2.第七章:
這章可分成兩個段落來看,就是提醒以色列人民知道:上帝揀選的重要性和意義,也從這裡談到和上帝之間不可忘記的生命之約。再者,這一章也再次強調遵守上帝誡命的重要性,等於是整個以色列民族生存的憑據。

[閱讀全文]

聖經導讀-第1304期

民數記第三十五至三十六章
1.第三十五章:
這章主要談到兩個主題,一是第1至8節,提到進入迦南地後,利未人因為沒有分配土地,因此,要從其他族群的一些城鎮和周圍的牧場,分給利未人作為營生之用。總共有四十八個城市。另一個主題是從第9至34節,談到有關「庇護城」的條例。這也是以色列人民最特別的一項赦免罪犯的方式。他們總共設置六座城,作為庇護的用途。

[閱讀全文]

聖經導讀-第1303期

民數記第廿三至三十四章
1.第廿三章:
這章也是繼續巴蘭的故事。就像在第廿二章20和35節記載上帝對巴蘭所說的:「只可照著我要你說的話說。」後來巴蘭見到摩押國王巴勒時,就是這樣對巴勒說:「我只能說上主要我說的話。」(第12節)而這一句話就成為第廿三章的中心信息。
  這章是用兩首詩歌構成的,主要內容都是在重述上帝堅守祂對以色列人民所立的約,要賜福給以色列人民,使他們的後裔多如天上的星星,海邊的沙。上帝要保護雅各的後裔以色列人民,使以色列這個國家強盛如同強悍的公獅。

[閱讀全文]

聖經導讀-第1302期

民數記第十五至廿二章
1.第十五章:
這一章主要是談到有關獻祭的條例。這段有關獻祭的條例部份,特別強調用「細麵粉」,它是用小麥磨成的。這章和利未記第二章不同的地方,是這段經文詳細說明獻祭時用的物品量多寡,例如油多少公升、細麵粉多少公斤等。在這章中也特別提到有關贖罪祭的條例。再者,這章也提到一個違背安息日的例子,作為懲罰違反安息日規矩者的警戒。也為以色列男人要穿的外衣設定一個規範。

[閱讀全文]

聖經導讀-第1301期

民數記第七至十四章
1.第七章
這章是摩西五經(指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五本)中最長的一章,共計長達89節。這一章也可以緊接在出埃及記第四十章之後,摩西巡視聖幕全部都完工,且看見上帝的雲彩降臨在聖幕裡,顯示出聖幕的榮耀,以色列人民看見,就知道上帝臨在聖幕中,然後這一章開始說明每個支派帶來他們的禮物獻給上帝。因此,也可以明白這一章最主要是在介紹以色列十二支派的代表者,也是以色列各支派的領袖(長老),他們代表著以色列各支派來到聖幕裡獻祭給上帝。

[閱讀全文]

聖經導讀-第1253期

 

利未記第廿七章

1.第廿七章:

這一章可以說是附加上去的,可以將之看成是附錄,但也可以看成是第六至七章的一部份。在這一章中可以看到二個主要的內容:一是關於還願的條例(第1至29節),二是關於「十分之一」奉獻的規定(第30至34節)。

2.第廿七章1至13節:

這段經文很清楚說明許願之後必須還願,還願的方式要獻上感恩的祭,若是許願的對象不是事物,而是人,這時候就需要審慎處理。因為若是許願的對象是人,這就需要另一種方式來還願,表示將這個人用「相同的代價」贖回來。例如在士師記第十一章記載,耶弗他被上帝揀選出來當士師,他向上帝許願說:「如果你使我戰勝亞捫人,我凱旋歸來時,一定把第一個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的人獻給你,把他當燒化祭獻上。」(士師記十一:30-31)結果上帝果真使耶弗他帶領以色列人民打勝了亞捫人。但當耶弗他回到家裡時,第一個出來迎接他的,卻是他的女兒,這使得耶弗他悲傷欲絕(參考士師記十一:34-35),但他女兒堅持要依照所發的誓遵行。因此,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段經文的規定,很可能就是「耶弗他的條款」,表示許願的對象是人,就可以用一種計價的方式替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