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有醫療現象看人生命尊嚴

楔子

「併購」是企業界常發生、聽到的一個名詞,大公司會併購另一間小公司,表示該大公司經營妥善,事業版圖持續再擴大,這原本是件美好的事,進而帶動股票價位持續攀升。


若醫院也像是企業這樣,四處併購地區小醫院,會是美事一件嗎?有待商榷。現今許多教學醫院、大型醫院也致力於「併購」發展,結果受殘害的,是整個社會大眾。


從我們身邊的故事說起

「柑仔店」,是五十歲以上的人過去生活共同的經驗,五十年前還沒有所謂「超商」這種連鎖便利商店,「柑仔店」就是我們居家生活的一部份。那時候的「柑仔店」不僅是進行買賣生活日用品的所在,也是整個村落、街坊、鄰里共同的交誼中心,所有人情世事的聯繫、來往,「柑仔店」就像一個中繼站,是傳達訊息、社區路動的一個點;更有人情味的是,沒有帶錢或是沒有錢,「柑仔店」的老闆會讓你先拿了東西回家,等到有錢時才去銷帳。


曾幾何時,街道上最熱門店面、最重要的角落處,開了店面裝潢亮麗、產品包裝樣樣顯眼的超商,物品架上排列整齊,購買方便,但已經不再是大家聚集聊天,交換資訊和購物的地方。不再有賒帳或是記帳的互信買賣行為,而是一定要有錢才能進或出。雖然沒錢也可以進去翻閱書報雜誌,或是進去吹吹冷氣,店員不會如「柑仔店」老闆跟你聊天話家常,取代的是制式的歡迎詞。

我要特別強調「柑仔店」與超商最大不同在於,「柑仔店」會體諒別人的不方便、困難,可以賒帳或是記帳。超商是現實的,沒錢,甭想拿半點東西出去。這已經不是有錢沒錢的問題,而是人和人之間彼此互信、互通的問題。


早期的私人醫院

以前的醫院,就是醫院,不叫診所。現在的醫院叫診所的,是沒有給病人住院的,只有讓病人住院的,才叫醫院。


四十年以前的私人醫院,特別是在鄉村地方,尤其是在農村的開業醫生,他的醫院不僅是替人看病而已,是「柑仔店」以外整個村莊生命維繫的中心,有時遠比村莊裡的廟埕更能聚集村民。大家不是為了看病,而是「看醫生」。那時沒有健保,甚少人有勞保,看病固然要付錢,但在鄉村小醫院不一定這樣。醫生幾乎都認識所有的村民,沒錢,先幫你治病再說。病人病治好,可以去工作賺錢;或是等農作物收成、賣了,有錢才來還。欠的醫藥費,醫生不會計算利息。村民要表示對醫生的感謝,往往是家裡飼養的家禽,有雞、鴨、鵝,或是池塘裡的魚撈幾隻去送給「先生」(這是村民對醫生的稱呼)。村民隨時可以去問診,若是真的病到無法出門,也可以請醫生去出診。即使是三更半夜去敲門,沒有醫生會說「我在睡覺」、「去別的醫院」,這樣的話沒有任何一位醫生會說得出口,就算要翻山越嶺、涉過溪水,醫生也會牽著腳踏車過去;即使是最貧窮的家庭,他都會排除困難,先給予診治,錢的事,以後再說。


因此,醫生會被看成是村落的守護神,大家對他的恭敬和尊崇,比起廟裡的諸神更令村民敬愛(請注意不是「敬畏」)。社區裡若有糾紛,只要「先生」出面,隨即可以排解;只要有「先生」作保,就不用擔心問題會延伸惡化下去;只要有「先生」來參加婚宴,主人會滿面光彩;只要有「先生」來弔唁,喪家會感到安慰。醫院是民眾的身體和精神生活中心,這也是為甚麼老蘭醫生會被彰化市民稱之為「活佛」的原因,也因為有他這樣的醫生,彰化坊間才會傳出這句話說:「北有媽祖間,南有蘭醫生。」(Pak ū Má-chớ keng, lâm ū Lân i-seng.)


在勞保的時代,很多人因為工廠關閉,沒有工作了,沒有勞保可就醫;如今,我們有健保卡,會因為沒有錢繳納健保費用,會被鎖卡。忘記帶健保卡,先壓五百元的保證金。


不再有肯出診或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隨叫隨到」的醫生,生病了,要祈求最好是在白天,若是在三更半夜,只能叫救護車,救護員不是醫生,只會心肺甦醒術,或是外傷簡單的包紮,其他的,一律送去大醫院看急診。急診只能送去大型醫院急診室,送去沒有急診的醫院,只會被人白眼、拒收。若是沒錢,還得去社工室找人填表寫報告,拿證明文件證明自己付不起醫藥費,需要被幫助。


當大醫院開始併購小醫院時

當我們看到一間間大型教學醫院,或是財團法人的醫院,甚至是用宗教名義建立的醫院開始併購一間間地區小型醫院時,醫院成了公司,以公司的經營角度來辦理醫療的救人事業。醫院主事者,甚至是第一線醫生的眼中,病人已經不再是「人」,而是「物」、「東西」。醫生比較像公司的「業務員」,醫院已經不再像是為了救人而存在的醫療服務機構,它更像一家推銷醫藥產品的地方,這些第一線的「業務員」會向病人推薦許多尖端新穎的機器,讓病人去用用看,也會用公司新引進的產品讓病人試試看。


公司講究的是營利,同樣的產品,一粒十塊錢的藥效,和一粒一百塊錢的藥都是相同藥效,公司會要求醫生開給病人一百元的,而不會給十塊錢的。病人和家屬都心存一個基本的理念:比較貴的藥,效果比較好。其實,不然!


併購之後的醫院,講究的是怎樣從病人身上賺取更多的利潤,病人越來越像「東西」,不再是醫生眼中活生生的珍貴生命,而是工廠生產線上的物品,在等待公司老闆評鑑有多少產值。在這時候,談生命,說倫理等,這些都將變成了奢華的期待。因為醫院已經不再是救治生命的地方,而是會斤斤計較核算營運成本的公司行號、企業機構。


結語:

我們需要有人性尊嚴的生活環境

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數字的多或少,而在於因為活著被看成是生命,這生命是能夠顯現出上帝的形像,這種形像就是愛。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