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著目標努力向前奮鬥

今天召開和會(又稱之為「信大會」),我們要回顧過去一年,也要前瞻今年要努力的目標。


從1974年開始牧會起,每年我都會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含有理想,但也是一種使自己不會懶惰、找藉口的方式。我並不喜歡玩數字遊戲,也不會數字遊戲,但我知道一定要有個理想目標可追尋。因此,當牧會後隔年,我刻印和會手冊時,就在最後幾頁,用直線圖表列出過去十年來的教會發展趨勢。1975年2月和會後的小會,主持小會的議長是隔壁教會的牧師,在小會這樣說:「盧傳道很認真,在和會手冊後面印了教會過去十年來的聚會和奉獻圖表,以及想要達到的目標。但這是一種理想,而這裡是農村教會,不一定會有任何幫助。」小會議長說完,教會有位資深長老後隨即回應說:「盧先生(那時我還是傳道師),小會議長說的沒錯,咱教會是農村教會,有的會友不識字,你印出這近十年來教會出席和奉獻統計表,也有了一個今年想要達到的指標,恐怕不符現實。不過這卻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傳道者這樣用心,讓我們這些長執知道過去十年來,咱教會到底是不是有成長,或是衰退,我覺得這樣很好,表示盧先生有理想,我們所有長老都應該要努力來配合、協助。」


就這樣,以後每年我都會在和會手冊的最後幾頁,列出過去十年教會發展趨勢,只要將這圖表列出來,很容易看出整個教會發展的情景。到嘉義西門後,我也是這樣子做,我的好友謝淑民長老看到之後的第一個反應是驚訝,然後他跟我反應說:「還好有這些圖表,否則教會在慢慢衰退中大家都沒有感覺。」1985年初的和會,有不少會友針對那些圖表發言表示肯定,並且也看出教會逐年衰退。因此,都表示要更努力,使教會不會再持續這樣下去。有幾位長老甚至會後留下來跟我聊,其中有一位長老的話一直深刻在我心裡,他說:「盧牧師,我們感到慚愧,原來過去咱教會的教勢是逐年在衰退的,今後若是我能為教會做甚麼,請讓我知道,我一定會盡力。」


我常說,教會不是企業,而是信仰團體。而信仰團體最重要的,不是數字,而是力量。人雖不多,力量若能發揮起來,那種效果會像耶穌比喻中所說的,在麵團中一點點的麵酵,會讓整團的麵都發了起來(參考路加福音十三:33),這就是信仰團契的特質。人多,沒有好的質,不但不能達到所期盼的效果,恐怕還會成為教會的負擔。


但是,只要一談到教會的質,絕對不能疏忽一個最重要的素材,那就是上帝的話--聖經,這點是絕對的,因為教會就是奠立在聖經上帝話語的基礎上。若是沒有很好的聖經做根基,教會即使是有很多人相聚,都會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甚至很快就會變了質。這也是我這三十多年牧會堅持不改變的態度,也因為是這樣,我才用很多時間在推動讀聖經、研讀聖經的工作。


但說要把聖經當作教會基礎,這並不是說說就算了,而是要努力,看怎樣才能把推動讀聖經、研讀聖經的工作做好,這就需要傳道者有堅忍的毅力,同時要有學習的耐性。在參與大專神研班時代,我從同工身上學習很多;在嘉義西門教會,我從謝淑民長老的身上學習更多,他那種對聖經研究的執著,和解說的方式,都影響到我今天講解聖經的方式和態度。1994年元月,當我從加拿大重新回到嘉義西門去牧會,且開查經班時,他看到我帶查經班(路加福音),將福音書的經文用對照表的方式作成講義,第一句話就是說「非常棒」,然後在結束後跟我說「照這樣做,就對了」。


在嘉義西門推動兒童營時,我會注意兒童營人數的多寡,我會這樣注重孩子出席之因,是因為我要知道用聖經當教材,是否會影響到家長送孩子來參加。如果參加的人數遞減,我會反省是否教材出了問題,若是連續兩三年都沒有明顯的成長,我會反省是否需要修正教材的內容,或是教學方式。我不會把自己像鴕鳥一樣,用一句「質比量更重要」來含糊地帶過去。這也是為甚麼五年前開始更改咱教會兒童營教材之因。因為從2005年開始,我發現兒童營人數遞減,且到2008年之間,長達四年久,一直停留在150名左右,於是我想到把教材修正看看,果然,當我們將教材從聖經故事導引到台灣本土人物誌之後,家長的反應很熱絡,且孩子學習的情況也大有改變,出席就有了明顯的增加。


這兩年來,陳業鑫執事就一再跟我提起,要安排我跟教育部有關教材方面的主事者認識,希望能把咱教會這些本土人物誌的資料提供給教育部官員,他也一再鼓勵我能把這些台灣人物誌的故事編寫出版。每次我都告訴他,有一天我要出版一套一百本這些人物誌之教材,且是用繪本的方式出版,這就是我的目標,也是我生活和工作的遠景。


上禮拜一,我去台南東寧教會為他們準備今年兒童營教材作解說,去年,他們用咱教會的教材第一次試辦,今年也是用咱教會出版過的教材,但他們希望以後會自己編撰教材,因此,請我下去分享是怎樣構思教材的。當我講完後,他們當中就有人問我,這些人物誌是怎樣收集來的?聖經的故事是怎樣準備的?二者要怎樣將之連串起來等等這樣的問題。


長久以來,我一直都有個目標:希望有這麼一天,我能牧出一間教會,是成為「指標」教會。所謂「指標」教會,意思是指可以供他教會跟我們學習。我喜歡使徒保羅這句話:「你們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哥林多前書十一:1)我把這個心願當作自己牧會的指標在努力,也因為這樣,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會更多。將近四十年,我發現這樣的期盼很難達成,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是自己能力不夠,就無法成為他人學習的「指標」,二是同工並沒有這樣的理念,或是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意願。於是,這幾年來,除了把兒童營逐漸往上提升,發展成「兒童少年營」外,我把整個教會的「指標」範圍縮小,讓這指標回到自己身上,就是讓自己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當然,這裡所說的「更有意義」的事,是自己的想法、理想。這也是為甚麼從今年元月開始,我立願要寫一套新的「聖經導讀」之因,這樣,可以逼自己不會懶惰下去。


帶出一間有理想的教會,就會使自己獻身當傳道在生命終點來臨時,可以含笑而終,不會有所遺憾。萬一不能如願時,也能因自己有努力過朝向理想的目標前進,而不會在生命終點來臨時,心靈空空。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