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事工帶領教會發展

在屢次受邀請去教會培靈和演講時,我都會跟會友說,教會需要有遠景,而這種遠景不是夢想,也不是吹噓要在幾年內讓教會成長多少倍,不是這樣。所謂遠景,是需要有真實的計畫,一步步地朝著目標前進。當然我在講的,都只是我自己的經驗和親自經歷過所提出來的。也因為這樣,我的觀念中,在一間教會牧會,時間太短,也就是一任四年,是很難有甚麼成果的。但若是沒有推動事工的計畫,就談不上遠景,這樣,就算在一間教會牧會很久,不但連守成都有困難,想要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更難,更很可能因為在該教會太久,反而會對教會的發展變成絆腳石。當然這都是我自己的觀察心得,並沒有甚麼學術研究可當佐證。


我向來的看法是用事工來推動教會發展,而推動事工必定跟教會所在地有密切關係。原因是教會的存在是為了當地福音事工的需要。但近幾年來都會區的教會之發展已經跟早期教會大不相同;早期教會多以在尚未有教會之處,先從佈道所開始,作開拓福音事工的據點,會先差派幾位信徒在當地當「酵母」,然後在當地進行佈道會、培靈會等,過一段時間後,就會創設教會聚集會友。因此,會友幾乎都是居住在教會鄰近的地方,到教會來聚會很方便,久了之後,教會往往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這種類型的教會在目前鄉村地區還是依舊普遍。


但在都會型地區已經大為改變,其中環境改變最大的就是交通。過去圍聚在教會四周的會友,會因為都市發展和就業關係,搬離教會所在的區域,且是跨越到鄰近市鎮去。雖說是距離教會所在地已經有了一段路程,因為過去時間和教會有了很深的感情,也有不少是在原有教會擔任幹部,因此,還是會按時回來原先的教會聚會。另外也有一種現象,就是因為交通越來越便捷,在台灣已經沒有所謂城鄉之間的距離。因此,有很多旅居外地的會友,也都會利用週末返鄉去探親,也回過去出身的教會參與服事的工作。因此,有些教會雖然是在鄉村,卻因此而仍舊蓬勃發展。


但不論教會地點何處,都有一個事實,當年能將教會開拓起來,就是因為過去有撒下福音種子在該地才有的結果。雖然社會環境大為變遷,但能使教會存著活力的,並不是因為建築物,而是因為教會的事工,這點是勿庸置疑的。從早期教會為了要幫助信徒認識信仰,推動讀聖經,到後來教會參與協助發放救濟品,普遍開設幼稚園等等,這都是一種使教會凝聚社區民眾關注的焦點。

但今天的教會已經沒有繼續發放救濟品了,而過去開辦如今卻紛紛關閉、結束幼稚園、托兒所的教會也越來越多,教會面臨社會型態的大轉變,要怎麼辦才能凝聚信徒,帶入新的信徒?這確實是一件很需要費精神去構思的福音事工。


在三十多年前,我到台東的關山教會牧會,剛開始也是沒有甚麼特別事工,那時,我發現整個社區小孩不少,但只有國小有幼稚園,另外就是天主教會有托兒所,國小有限制收一班,天主教會托兒所則是小孩人數很多。因此,我就開始在想:怎樣創辦托兒所?且要辦怎樣的托兒所?我認為要辦不一樣的幼兒教育,才會有意義,否則就跟已經有的托兒所和幼稚園沒有差別。但要開辦托兒所,需要思考的問題特別多,尤其是師資問題更嚴重,加上因為是後山地區,師資更難找。因此,我請從事教育工作的兄姊來協助規劃,我也回神學院找師資來支援,並且把栽培師資看作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於是,有計畫培育師資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延續托兒所持續發展下去。


接著又因為天天與托兒所小朋友在一起,也因此和許多家長認識,就發現有必要透過托兒所進一步推動社區衛生教育工作,這也是後來台大醫院和台北衛生局投入人力支援的一個背景。就這樣,又連續辦社區衛生教育,且範圍擴展到池上鄉,直到我離開關山教會才停止,而這項人力支援是透過我弟弟俊泰,請他在台大公衛研究所服務於衛生局的同學協助而有的結果。寫一份事工計畫書,以及介紹關山的人文、生活、環境等報告送到台北市衛生局,獲得當時的副局長李鐘祥教授接受,就這樣開始一波波人力從台北下去關山協助推動社區衛教工作。這樣,為教會帶來許多新的活力。


當1984年開始到嘉義市中心的西門教會去牧會後,我就發現整個教會的型態,和屬於鄉村的關山教會大為不同。但嘉義西門也有出名的幼稚園,且學生多,師資陣容也齊全,教室也多。開始的時候,我也是一樣投入幼稚園教育的事工,開始就是進行師資在職訓練,接著就是投入兒童營事工的策劃。我把教會發展的事工主軸都放在兒童營,且是寒假和暑假都舉辦,並進一步開辦老人夏令營。因為這些活動,教會活力增強許多,並且因為老人營反應很好,我又開始規劃怎樣創辦「托老所」。可惜,這項事工才剛開始在規劃時,就因為總會需要我去承擔編輯教會公報的工作而放棄。


我是在1998年來咱台北東門牧會,其實對咱教會我完全陌生,只有認識三個人。來牧會後,我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先從更改週報的內容開始,這也是我比較拿手的一項事工。我的理想是:好的教會,一定要有好的週報,而這也是我在嘉義西門教會學到的經驗。從嘉義西門教會短短幾年的牧會經驗,我學到週報就像一份「小眾媒體」,對推動教會事工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只要我週報內容提升,會友喜歡看,這樣的週報必定會帶給教會事工上許多助力。


再者,我認為無論教會要怎樣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聖經上帝的話。如果沒有上帝的話語,就算教會發展得非常快速、有力,我認為那都是一種短暫的現象。因此,開查經班是非常重要的事工之一,但怎樣帶查經?這是需要好好規劃的。我不要主題式的查經,也不要分享式的讀經心得,我要的是有系統的一卷卷、一章章的逐節查考方式。這三十多年來的經驗告訴我,這樣的查經才是正確且最好。而配合查經事工的推動,就是要同時推動全體會友認真讀聖經,這點在現今的基督徒家庭生活是很重要的。但要怎樣推動?這就需要好好規劃。


無論人怎樣有能力,都是有限的。我在1998年3月上任咱教會之後,一年後就開始在構思開辦社區學苑的可能性。為要創辦東門學苑,我就找了好幾位同工一再開會交換意見,討論又討論,構思怎樣讓這學苑可以順利發展起來。我們要先定調:這是一個怎樣的社區學苑?我們討論後決定:只要在坊間可以學到的,我們就不要重複。而當今社會最欠缺的,就是宗教心靈的層面。因此,我們決定要從信仰和文化的方向作社區學苑教學的主軸。就這樣,東門學苑這十一年來發展得非常穩定,且是成果有目共睹。而這十多年來的暑假兒童營事工,就更不在話下,我們自己編撰教材、創作詩歌、編寫戲劇等等,都是一群同工共同策劃而成。而所有這些事工都有一個特色,就是跟教會連結在一起,這才是重點。


就像我所說的,教會要有遠見,原本我也想要開創一個基督教兒童教育的教材研發中心,讓咱台北東門不僅是有事工在運轉,還要設立一個研究中心。若此項遠景能夠成立,這將使咱台北東門成為很特別的一間教會,不但有事工,還有研究中心在帶領事工發展。


我喜歡將教會的凝聚力放在事工的推動上,這點也許是許多傳道者所無法認同的方式,但我卻是一直用這種方式在帶領教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