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

猶大應該在出賣耶穌之前就很清楚,如果他出賣耶穌,耶穌一定會被定罪。但是,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3節:「出賣耶穌的猶大看見耶穌被定罪,後悔了,就把三十塊銀幣拿去還給祭司長和長老。」難道猶大以為耶穌會有辦法不被定罪(例如行神蹟奇事,或領導革命成功),才出賣耶穌嗎?
猶大真正想出賣耶穌的原因仍然是今天聖經學界討論的題目之一。我的看法是:猶大可能很清楚耶穌實在是上帝所差遣到世上來的彌賽亞,但是耶穌一直都沒有將這身份明白顯示出來,因此,如果他想用這種方式,或許可以「逼」耶穌顯明身份吧。問題是我們怎能用自己的方法「逼」上帝或耶穌就範我們的意念呢?不可能!

也可能猶大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有基本的良知,當他得到消息知道自己的老師已經被定罪時,他的良知發現了,自己覺得很後悔,因此決定將錢送回給祭司長和長老,然後出去上吊自殺。

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16節,為什麼巴拉巴也叫耶穌,當時有很多人叫耶穌嗎?耶穌這名字是何意?

「巴拉巴」這個名字正確的讀法是「巴拉巴耶穌」。所謂「巴拉巴」,意思是「阿巴的兒子」。這樣整個名字的意思是「阿巴的兒子耶穌」。耶穌是人名。在當時是個很普遍的名字。在舊約聖經中的「約書亞」,就是和「耶穌」這個名字同名。也因為這位「巴拉巴耶穌」剛好與耶穌同名,因此,彼拉多要釋放其中一位時,他聽不清楚到底群眾希望釋放的是哪一位,因此,他才會用是「巴拉巴耶穌呢?還是那稱為基督的耶穌」這樣的問句。

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19節,彼拉多的夫人說「那無辜者的事,你不要管,因為我昨晚在夢中為他吃盡苦頭」,為什麼她會為耶穌的事而在夢中吃苦?夢是上帝啟示的嗎?

福音書的作者一再告訴我們,彼拉多連續審問耶穌被猶太人宗教領袖控告的罪名,但都沒有確切的罪狀,因此,他很想讓耶穌得到釋放,可是卻因為群眾的力量,導致他對此事感到相當頭痛、煩惱。可能這樣的事讓他的妻子知道了,而他的妻子很可能也聽聞許多關於耶穌傳講上帝國的信息,以及醫病趕鬼的神蹟。如果比較一下路加福音第八章1~3節,記載說有些婦女全力支持耶穌和他的門徒傳福音的事工,並且「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物供應耶穌和他的門徒」在傳福音事工上的需要,其中有一位就是希律官邸的官員苦撒的妻子約亞娜。這可不是一件小事,至少路加這位作者已經告訴我們,在羅馬官員中有高階地位的夫人是跟隨耶穌者,且約亞娜是有病被治好的婦女之一,這樣的消息必定會在羅馬高級社會中流傳著。因此,彼拉多的妻子為此事感到不安,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沒有一個統治者希望被人認為在他治理之下的好人也會被人處死,這再怎麼說,都是說不過去的。

聖經告訴我們,夢,也是上帝啟示人認識祂旨意的一種方式。在創世記中這樣的例子相當多,最出名的例子就是約瑟一再作夢。

希特勒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以及猶太人的亡國,是否與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25 節有關連?

我知道有不少人是有這樣的看法,但我不認為是這樣。以色列民族早在所羅門王去世後就分裂成南北二國;北國以色列在主前七二一年被亞述帝國消滅了,北國以色列人民甚至被賣到世界各地當奴隸(參考列王紀下第十七章)。而南國猶大則是在主前五八六年被巴比倫帝國所消滅,人民甚至被俘虜到巴比倫去當奴隸,只留下那些最貧困的人在耶路撒冷(參考列王紀下二十五章1~21節)。直到主前五三八年波斯帝國打敗了巴比倫,起來取代巴比倫後,波斯帝國皇帝塞魯士決定釋放所有的以色列人民返回故鄉重建家園,他們才脫離在異鄉作奴隸的生活。但經過了波斯到希臘帝國,直到羅馬帝國耶穌的時代,他們還是沒有獨立,是繼續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雖然時常有「獨立」行動,但都沒有真正的成功。

希特勒要大屠殺猶太人,想要滅絕他們,因素很多,並不是單方面的問題。

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46節,耶穌在十字架上大聲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為甚麼耶穌會這樣子呼喊?

耶穌基督的這句話是引用詩篇第二十二篇1~2節,詩人大聲哀號求助的詩歌。在詩篇的詩歌是這樣說的: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
我哀號求助,你為甚麼不來幫助我?
我的上帝啊,我白天呼號,你不回答;
我夜間哀求,也得不到安息。」
我們不太清楚詩篇第二十二篇是誰寫的,但很可能是就是一位受難的詩人在生命垂危之際,尋求上帝幫助時所發出的呼聲。是人在生命遇到極大痛苦時呼喊上帝拯救的聲音,祈求上帝的伸冤。
耶穌在十字架上時,也是因為被世人冤屈,承擔了人類的罪,感受到極大的孤獨、苦楚。他發出這樣的呼聲,也在表明罪在人的生命中所帶來的痛苦,以及會被上帝離棄。
聖經告訴我們,罪使人與上帝之間的關係破壞了,它是使人離棄上帝的力量。耶穌就是帶著人類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就如同與上帝之間有了隔閡一樣。這句呼喊的聲音,表明的就是人類的罪之最高狀況。是生命孤獨的現象,也是生命苦難的一種表示。

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52、53節說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除了有大地震外,連「墳墓也被震開了,許多已經死了的聖徒都復活起來。他們離開了墳墓,在耶穌復活以後進聖城」,這樣的記載是很難令人接受的現象(不太可能),我們如何來看這一節經文?

這兩節經文是只記載在馬太福音裡。四本福音書都是為了早期教會的信徒而寫,特別是馬太福音寫成的時間,大約是在主後七十至八十年代之間,這時基督徒已因尼祿皇帝持續迫害,受到極為殘酷的壓迫。可能寫於同一時期的希伯來書,就曾描寫當時有許多信徒因不堪迫害而離開了聚會(希伯來書十章25節),可是仍有許多信徒因堅持所信的,還被關在監獄裡(希伯來書十三章3節)。因此,鼓勵早期教會的信徒,讓他們知道耶穌即將再臨,那時所有已經死去的人,特別是那些因堅持信仰而受難的人,都將因此隨著耶穌的復活而復活,並且得到美好的恩典進入聖城。「聖城」就是指耶路撒冷城,也是猶太人所說的「上帝之城」,因此,能進入這城的人,就是屬於上帝所重視、珍惜的子民。

這兩節經文也可以說是在描述耶穌從受難到復活的一個明確保證。使徒保羅也引用這段經文,寫信給哥林多的教會時說:「事實上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這是要保證已經死了的人也要復活。」(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0節)雖然馬太福音這兩節經文沒有成為後來基督教信仰的主流,但是,死而復活的信仰卻成為基督教會信仰的中心思想。

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55~56節,提到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有一群婦女從遠處觀看,其中有兩位名叫馬利亞的婦女,耶穌的母親是否其中的一位?

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56節已經寫得很清楚,說這兩位馬利亞,其中一位是抹大拉的馬利亞,另一位是雅各和約瑟的母親馬利亞。有人說,這雅各和約瑟是耶穌弟弟。我們不清楚是否耶穌的弟弟(參考馬太福音十三章55節),也有可能是他的堂兄弟。不過,在比較約翰福音第十九章25節,就更明顯指出:「站在耶穌的十字架旁邊的,有耶穌的母親、他的姨母、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因此,這位馬利亞應該是指革羅罷的妻子。革羅罷又名亞勒腓(耶穌門徒之一),是小雅各和約瑟的父親(參考馬可福音十五章40節)。

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57節提到,「有一個亞利馬太的財主來了,他名叫約瑟,也是耶穌的門徒。」但根據馬太福音第十章1~4節,記載的十二門徒中,並沒有名叫約瑟的人,請問他是誰?

這個問題問得好。根據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50~51節的記載:「這人良善正直,一向盼望上帝主權的實現。他雖然是議會的議員,卻沒有附和別人的計謀和行為。」約翰福音第二十章38節說:「約瑟是耶穌的門徒,只因怕猶太人的領袖,不敢公開。」這樣看來,耶穌的門徒應該不只12個,還有更多。一般在算門徒都是說12個,並沒有算那些「用自己的財物供應耶穌和他的門徒」(路加福音八章3節),並從加利利開始跟隨著耶穌一直到耶路撒冷,且曾親眼目睹耶穌被釘十字架的那些卑微婦女。認真說來,這些婦女應該也是屬於門徒的行列。

另外一點,依照使徒行傳第一章21~22節記載,補選一位「門徒」取代猶大時,彼得提出的條件是:「這個人必須是當主耶穌在我們當中出入時──從約翰施洗開始到接升天為止那一段期間──始終跟我們在一起的人。」於是他們從提名的約瑟(別號巴撒巴,又名猶士都)和馬提亞兩人中選出一個。這樣看來,這兩個人也是一群跟隨者中的人。福音書只告訴我們,耶穌從許多人中選出12個人來當門徒。至於這位為耶穌安葬的約瑟,應該是許多跟隨者中的一位,也或許他確實是具有門徒的身份,但隱藏著他特殊的身份跟隨耶穌著。問題是像他這樣的門徒還有沒有?我們也不知道。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