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八章

馬可福音第八章29~30節,為何耶穌在問他的門徒「一般人說我是誰」之後,隨即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而當彼得回答他「是基督」之後,耶穌卻又吩咐他們,千萬不要把他的身分告訴任何人,為甚麼?

馬可福音從第一章14節開始記載耶穌在加利利傳福音的事工,直到第八章26節告一個段落。從第八章27節開始是另一個段落,就是耶穌往耶路撒冷的路走。因此,在加利利的事工結束後,耶穌想知道跟隨他傳福音三年之久的門徒到底認識他多少。因為再來的路是要往耶路撒冷去受難的「苦路」,如果對耶穌的身份認識不清,怎能與耶穌同負「苦難」的軛?

再者,眾人對耶穌的認識不清可以理解,作為耶穌的門徒,日夜與耶穌在一起的門徒,不能僅靠別人述說的耶穌來認知,必須是他們自己對耶穌有認識才行,否則就不能算是門徒。這就像我們今天的基督徒,總不能由非基督徒來認識耶穌,而是應該我們認清耶穌的救恩,才能將這樣的救恩與非基督徒分享。

但是,即使彼得說耶穌「是基督」,但並不表示他清楚「基督」的角色,我們可由接下去的第33節耶穌斥責彼得是「撒但」就可看出,彼得所了解的「基督」,和耶穌真正扮演的「基督」並不相符。耶穌所扮演的「基督」,乃是「受苦的僕人」,而不是猶太人長久以來在期盼如同英雄般的政治領袖。因此,耶穌才會禁止他們把他的身份公開告訴別人。

八章31節
耶穌是不是從來也沒想到自己會被釘十字架?

如果依照馬可福音書的編撰方式來看,他在結束加利利的工作,決定走向耶路撒冷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會遭遇到殺害的結果(馬可福音八章31節)。但是,他只提到「被殺害」,並沒有提到被釘十字架。

馬可福音第八章35節:「因為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而會喪失生命;那為著我和為著福音喪失生命的,反而會得到生命。」怎樣解釋這節經文比較適當。

這節經文的背景是耶穌帶著門徒要準備前往耶路撒冷。除了先問門徒有沒有認識他以外,他開始教導門徒說:「人子一定要遭受許多苦難;他要被長老、祭司長和經學教師棄絕。他將被殺害,但是第三天他要復活。」(馬可福音八章31節)因此,跟隨耶穌走向耶路撒冷去,就是走向「受難」的路途。可是,也就在這時候,耶穌最貼身的門徒彼得卻出來阻擋耶穌繼續往前走,而彼得這樣的動作其實也是人之常情。因為在人看來,生命一死,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了,希望都消失了。但是,在上帝的拯救(福音)中並不是這樣。耶穌就是上帝拯救福音的代表,因此,當一個人願意為了耶穌作見證,願意為上帝拯救的信息奉獻生命的時候,在人看來可能是已經死了,在上帝的拯救中卻是生命的擴大,也是得到永恆生命的保證。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如果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那愛惜自己生命,要喪失生命;願意犧牲自己在這世上的生命的,反而又保存這生命到永生。」 (約翰福音十二章24~25節)這段經文可以幫助我們參考。耶穌所強調的都是與永恆的生命有關。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