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怎麼讀得下去?

盧牧師:
今天林秋娟長老拿來了一箱沈重的導讀給我,實在是謝謝她,更謝謝您對我們的關心。可是我的心情也是跟書一樣沈重地很。原因就是最近以色列跟巴解之間的衝突突然昇高而且慘烈,這使我無法再心悅誠服地來看舊約部分的聖經。

自稱是上帝選民的以色列人,目前所作所為與舊約中所啟示的信息已經令我失望,只有掩書而嘆。舊約中一再啟示以色列人應順服上帝、取悅上帝,我們外邦人都已很熟悉而願意從中學習吸取教訓,可是這本舊約所描述的主人翁──以色列人,卻自己不做榜樣,反倒挑起了紛爭、緊張與動亂。這樣怎叫身為外邦人的我能心平氣和、心悅誠服地來研讀舊約呢?所以這一套書恐怕要暫時放在書架上。等中東危機過了,再拿下來看。我已經請求我們的查經班在念完創世記之後,跳回到新約。新約的信息才是希望所在,偏偏以色列人就是不相信、不採納,分明以一個「愛」字就可以解決一切,新約中所說挨了一個耳光再自動送上另一邊臉,這樣的信息才是希望。
我想請教盧牧師在這種心態之下,要怎樣才能重拾舊約再念,如何調整心態去適應它接受世上現實的矛盾而不自困?我曾想過,那就宗教歸宗教,信仰歸信仰,上帝的信息歸上帝的信息,政治歸政治,民族主義歸民族主義,軍事歸軍事,分開去各取所需,各厭所惡。就像是進化論與創造論之矛盾,也是科學學說歸科學學說,對上帝的信仰尊崇歸對上帝的信仰尊崇,可是那不有點鄉愿?模糊焦點?
徐人英(寄自美國舊金山)


您所提的問題確實很實際,也很值得討論和沈思。基本上,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思考:
如果我們因以色列人那樣殘酷的手段對待巴勒斯坦人,就因此不讀舊約聖經,那我們就永遠無法了解舊約聖經到底說些甚麼,這樣就無法明白以色列人之所以經常遭遇到滅族的危機之因,也更無法清楚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否符合聖經的教訓。這樣,我們會很容易陷入迷惑而不知。

  我們不能只讀新約而疏忽舊約聖經,因為舊約和新約是不能分開的。要真正明白新約,就必須有舊約基礎,否則我們的理解很可能會偏差。例如耶穌在譴責當代宗教師的許多虛偽行為時,他必定對舊約摩西法律規定的背景很熟悉。同樣的,若是我們沒有認識舊約聖經,我們就不會清楚明白為甚麼耶穌會有這樣的言論。又例如當眾人在問施洗約翰是否就是要來的「那位先知」(參考約翰福音一章21節)這個問題時,若是沒有舊約的背景,我們就不曉得民眾或是從耶路撒冷派出去問他的「祭司和利未人」,為甚麼會提這樣的問題。而當耶穌在肯定說施洗約翰就是那位「要來的以利亞」時(參考馬太福音十一章14節),就必須有舊約聖經的底子,才有辦法明白耶穌這樣回答的意思是甚麼。
我們當然不能以「鴕鳥心態」看世上的事物,那樣就會像您所說的是很「鄉愿」的,也不是基督徒應該有的社會責任。我們清楚整本聖經的教訓之後,才會明白應該堅持的信仰原則是什麼,也才會在這混亂的世代中,因為信仰的堅持而有不妥協的原則。這樣,才能讓我們在這個動亂不安的世代裏,因著基督徒的良知而發出一絲希望的亮光,這樣的信仰才有意義可言。

  我想再提醒一點:當我們看到今天以色列人用這樣殘酷手段對待巴勒斯坦人,會使我們感到很難過和不滿,就是因為我們曾讀過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知道他們這樣做並不符合整本聖經的教訓。同樣的,當我們看到今天社會發生許多不應該有的現象時,我們不能因為肇事者是基督徒,就不要再讀聖經,相反的,是更需要認真讀聖經,且真確的明白整本聖經的教訓。這樣,才能讓非基督徒明白有些人讀聖經,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但真實的基督徒讀聖經,並不是這樣,而是落實聖經的教訓,並且會將之用來見證上帝的慈愛和在耶穌裏的救恩。
以上是我對您提出來問題的看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做生意的信徒不宜當教會的長執?
聽到一位牧師這樣說:做生意的信徒不宜當教會的長老、執事,理由是生意場上都是騙來騙去,所謂「無商不奸」,信徒在生意場上打滾久了,也會在無意識中很容易成為騙人的人,這樣的態度並不符合聖經的教訓。不知牧師你的看法如何?

這樣的說法很偏頗,事實上並不是每個生意人都會像這位牧師所說的「騙來騙去」,我也看過許多生意人都是相當誠實的,而且他們在教會的福音事工上確實有很好的見證,也因此帶來不少商場上的朋友來接受耶穌成為他們生命的主,這樣的例子很多。
其實我們若冷靜下來想想看,今天的社會裏,哪種人最會騙來騙去?並不見得就是生意人最會,而是各行各業都有,不是嗎?包括傳道者也會有騙來騙去的行為,不是嗎?沒有認真準備講道、沒有好好的帶信徒認識聖經上帝的話語,這樣的傳道者不也是在欺騙嗎?若是要認真論說誰誠實,恐怕沒有任何一個人夠資格,因為聖經告訴我們:只有上帝才知道,因為上帝看人的內心,我們總是看人的外表(參考撒母耳記上十六章7節)。

評論: 1 | 引用: 15036 | 閱讀: 317077
  • 1 
lunettes de soleil homme [ 2013-12-14 15:45 網址 ]
lunettes de soleil homme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