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書亞記第八章

第八章
上帝要求以色列人對待要佔領土地的原住民的態度及方式,似乎有違現代人思維的互待原則。難怪巴勒斯坦人或說巴勒斯坦原住民至今仍不服、反抗。世仇有必要如此延續下去嗎?
這確實是個很難瞭解的問題。雖然有這樣的規定,要他們一定殲滅迦南地的所有原住民,而事實上,在約書亞記第十三章以後,聖經的作者也一再強調說「以色列人沒有趕走……」(約書亞記十三章13節、十五章63節、十六章10節、十七章12~13節)。這說明一件事:以色列人當時的力量並不見得能夠完全征服迦南地,再者,他們也需要當地人民協助勞力短缺的問題(十七章13節),因此,也不太可能全部都殲滅殆盡。

今天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問題,並不是簡單的雙方面的問題,而是牽扯到強國在背後主導中東地區霸權的問題。因為巴勒斯坦人與阿拉伯人關係密切,而阿拉伯人又與蘇俄、法國、中國等利益連接在一起。而以色列人與美國、英國的關係分不開。只不過這些強國都為了搶奪中東豐富的油礦資源,而將原本兩族群之間的問題弄到如此,才有政治、軍事、經濟等角力的空間。

從約書亞記記載有關以色列人過約但河之後的情景看來,簡直就是一部戰爭殲滅史,上帝應許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但是一定要殺光當地人,這樣不是很殘酷嗎?

這確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或許可從幾個方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a.聖經的作者對事件的看法都是從宗教信仰的角度在詮釋,不是從社會、政治、經歷、軍事等方面看問題。因此,當作者要解釋為甚麼當時的以色列人要殺光當地的原住民族時,所持的理由只有一點:要排除所有一切可能引誘他們背離上帝的力量。這些迦南地人因為崇拜巴力這種生產的神,也因為生產會帶來財富,容易使人離棄上帝,因此,要把這些導致以色列人離棄上帝去追求財富的神明完全隔絕,而要隔絕這種力量最徹底(may be better)的方法,就是將敬拜這種神明的人給予消滅。這可以從申命記第七章23~26節的經文內容看出來。

b.再者,在當時迦南地帶,兩個族群起衝突之中,甚少有給對方留下活口,這是為了以防後患之故。就像在主前七二一年,亞述帝國消滅北國以色列時,也是將大部分的以色列人俘虜後,將他們販賣到外國去,另一方面則是引進外族人與他們混雜生活在一起,以強迫通婚的方式,為的就是要將以色列人給予「滅種」。

c.這也與當代遊牧民族對他族群的態度有關──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採取報復的態度被看為是合理也是應該的。但是,我們知道耶穌的看法就不是這樣;他主張「愛仇敵」(參考馬太福音五章43~45節),他反對採取報復行動(參考馬太福音五章38~42節)。使徒保羅也持相同看法(參考羅馬書十二章19~21節)。

d.今天的世界還是持續發生這種欲想滅絕「敵方」的態度,例如發生在南斯拉夫的內戰,塞爾維亞人對阿爾巴尼亞人的態度就是個例子,值得我們深切反省。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