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模式: 普通 | 列表

馬太福音第九章

九章14節
馬太福音第九章14~17節,新酒裝在新皮袋,與前面「禁食」的標題有甚麼關係?

[閱讀全文]

馬太福音第十章

十章5節
馬太福音第十章5~6節,耶穌差遣十二個使徒出去,吩咐他們:「不要到外邦人的地區,也不要進撒馬利亞人的城市。你們要到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群那裡去。」耶穌為什麼這樣說?

[閱讀全文]

馬太福音第十一章

十一章11節
馬太福音第十一章11~12節,「我實在告訴你們,在人間沒有比約翰更偉大的人,但是在天國裡,最微小的一個都要比約翰偉大呢!從施洗約翰開始傳道到今天,天國遭受到猛烈的攻擊,強暴的人企圖奪取它。」這是甚麼意思?

[閱讀全文]

馬太福音第十二章

十二章22節
福音書中多次記載耶穌趕鬼,應如何去瞭解當時的「鬼附身」,與精神病是否相同?若依現代醫學的觀點,是否將不正常的病態行為稱為「精神分裂」?

[閱讀全文]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1~9節,以好的種子撒在田裡比喻天國,容易有正面的了解,而第24~30節以稗子比喻天國,其重點是否在於「應躲避其負面的作用」?

[閱讀全文]

馬太福音第十四章

十四章17節
猶太人注重「5」、「7」、「10」的數目,5個餅和兩條魚加在一起是另一個「7」,12籃若減去5(餅)又是一個「7」,這是巧合嗎?

[閱讀全文]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1~9節提到祖先的傳統,因各族群都有它的歷史背景,也因此有不同的傳統。我們對自己的環境、風俗習慣,應該如何處理、如何看待?

基本上,我們看祖先的傳統是有價值的,至少它代表著文化的精神、內涵。如何把這些傳統善用在今天的時代裡,使我們在現代生活中充滿文化的氣息,這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因為我們相信上帝透過我們的文化在啟示我們認識祂的救恩。

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傳揚上帝在耶穌裡的救恩,並不是要我們守猶太人的傳統,但如何將上帝拯救的慈愛表現在我們的文化中,則是我們的信仰功課。由於在我們的文化、傳統習俗中,有的已經與民間信仰交織在一起,有時要將與聖經教導不符合的習俗、傳統,以及民間宗教的慶典禮儀分開,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有一件功課先要作好,就是先把聖經的教訓認識清楚。

馬太福音第十五章24~26節,為甚麼耶穌會說他「奉差遣只去尋找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且告訴那位迦南的女人「拿兒女的食物給小狗吃是不對的」?

這是一個時常被問及的問題,也是很受爭議的一段經文。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探討:
a.馬太福音書寫成之時,已經是大約在主後七十年以後的事,那時候的基督教會在外邦人地區正在蓬勃發展,這當然跟使徒保羅對外邦人宣教的努力有密切關係。使徒保羅就有這樣的說法:「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先是猶太人,而後外邦人。」(羅馬書一章16、17節、二章9~10節)他甚至認為外邦人能夠得到福音是因為「猶太的基督徒讓外邦人分享屬靈的恩賜」(羅馬書十五章27節)。馬太福音的作者是猶太人,他一直努力要告訴猶太人知道:耶穌就是猶太人所期盼的彌賽亞、救主,如果他們拒絕耶穌,外邦人是渴望著要得到福音,且福音事實上已經傳到外邦地區,人人在追尋。

b.另有一種看法,認為降生作為一個道道地地的人,且是猶太人的耶穌,也有作為人傳承來自文化上的觀念,他也會跟當時的猶太人一樣,對外邦人接受天國的看法持「保守」的態度。因此,他用「拿女兒的食物給小狗吃是不對的」這句話回答,這是一句當時甚為流行的猶太人俚語,猶太人就是把不敬拜上帝的人,或是外邦人比喻為「狗」,而外邦人則喜歡說猶太人是「骯髒的羊」。因此,這個迦南的女人確實讓耶穌大開眼界,讓他看到在外邦人中,有比猶太人更為認識耶穌的人,否則她不會稱耶穌「大衛之子」,因為這句話是猶太人在形容「彌賽亞」的用語,而且還是女人,難怪耶穌在聽到這個女人的辯解後,讚嘆她的「信心好大」,並且祝福她,照她所要的成全了她。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20節:「於是,耶穌吩咐門徒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他就是基督。」為什麼?同樣在第十七章9節,耶穌也說:「在人子沒有從死裡復活以前,千萬不要把所見的異象告訴人。」為什麼?

[閱讀全文]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1~13節,有關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上山,在山上耶穌變了形像,且同時出現的有摩西和以利亞。由於世代不同,門徒如何認出他們是摩西、以利亞?又以利亞是施洗約翰的前身,這如何解釋?

[閱讀全文]

馬太福音第十八章

馬太福音第十八章8~9節記載耶穌說:「如果你的一隻手或一隻腳使你犯罪,把他砍下來,扔掉。缺手缺腳而得永恆生命,比手腳齊全而被扔進永不熄滅的烈火中好多了……。」這是耶穌對信徒的命令嗎?這不是很殘忍嗎?有人遵從嗎?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