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講:自由之路不好走

經文:出埃及記十三:17—十四:31

我們已經看到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到曠野後,為上帝獻上他們的長子和頭胎的牲畜,以感謝上帝對他們的拯救。從現在所讀的這段經文開始,是以色列人民要過一段長達四十年之久的艱鉅路程。
這段路程可以說是整個民族大轉變。包括他們在埃及長達四百三十年久的「奴隸性」都必須根除,更重要的是重新建立他們已經被混濁、散漫的耶和華信仰,使他們能夠用真實的心依靠耶和華上帝帶領。這種心境的轉變,對一個已經過慣「奴隸性」生活的人來說是困難且艱鉅的,這也是人性最大的弱點之一。我們可以從往後的經文中看到以色列人民一直為這種心境的轉變做努力,有時他們成功了,但更多時候,他們失敗了。我們看到最後上帝生氣了,決定將二十歲以上的人,包括摩西在內,都被摒除在進入那應允之地—迦南地(民數記十四:29,申命記卅一:2)之外。從這裡可以了解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不單是帶領他們從那奴隸之地出走就算了,祂更要使他們成為實實在在的上帝選民,使他們成為大國、大族,好使世上萬邦、萬族都因為他們的緣故得到福氣(創世記十二:2)。因此,在曠野四十年的時間,其實就是上帝對以色列民族的重要訓練,誠如申命記作者所說的:

「你們要回想,在曠野流浪那四十年間,上主—你們的上帝怎樣帶領你們的旅程。他以艱難考驗你們,使你們謙卑,要知道你們的心志,看你們是否遵行他的誡命。上主使你們飢餓,然後把嗎哪賜給你們,是你們和祖先都沒有吃過的食物,以此教導你們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這四十年來,你們的衣服沒有穿破,腳也沒有走腫。你們要記住,上主—你們的上帝管教你們,正像父親管教他的兒女。所以,你們要謹守上主的誡命,遵行他的法律,敬畏他。」(申命記八:2—6)

看,上帝就是這樣在訓練祂的子民,祂從來沒有忘記用祂大有能力的手扶持祂的選民。從這段經文開始,我們將會看到上帝如何透過摩西和亞倫幫助這個如同一盤散沙,且是「奴隸性」甚重的民族,走過那艱鉅的四十年曠野路程。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內容:

第十三章十七至十八節:埃及王放以色列人走的時候,上帝沒有帶他們走非利士海邊那條近路。上帝說:「恐怕我的子民遇見戰事而後悔,再回到埃及去。」所以上帝帶他們繞著遠道,經過曠野,往紅海走。以色列人離開埃及時已經武裝好,準備隨時作戰。

第十七節是很有意思的經文,因為這一節說出整個出埃及運動的真正心結,就是以色列人民時常想要回埃及。不只是這裡所說的「遇見戰事而後悔」,甚至連肚子餓、口渴也會後悔。他們一直在這種矛盾衝擊下,在曠野漂流了長達四十年久。我們由此也可看出上帝要帶領這樣的民族是很費心,這就是為甚麼上帝「故意」帶他們走過曠野的艱辛路段,目的就是要教導他們如何克服所遇到的生命危機,並徹底洗滌他們在埃及所感染的心靈污穢。

這裡說沒有「走非利士海邊那條近路」,是因為當時那條路上有好幾個關卡佈置埃及重兵守衛著。不過「走非利士海邊那條近路」這種寫法也有記事上的差錯,因為聖經學家告訴我們非利士人到沿岸來佔據通道,是在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地以後的事,因此,這裡可能資料上有差誤。走這條「近路」應該是最快的捷徑,但上帝沒有帶領他們走這一條,是怕遇到埃及重兵的緣故。

其實,對以色列人民來說,出埃及運動本身就是一種生命的冒險。現在要走捷徑進入迦南一樣也是冒生命的危險,二者之間並沒有甚麼大差別。但是,為了避免被埃及的軍隊提早追上,上帝帶他們走另一條較遠的路途,除了可以拉長與埃及的距離外,尚且可以作為訓練他們之用,因為曠野就是最好的訓練基地。

「紅海」,原來的意思是指蘆葦的湖。很可能就是現今蘇彝士運河到地中海間的沼澤地區。

以色列人民是否真的在出埃及時「已經武裝好,準備隨時作戰」?有些聖經學者認為他們當時很匆促地離開,連等待麵團發酵的時間也不夠(出埃及記十二:33—34)。何況當時他們是奴隸,不可能帶有兵器武裝起來。但是,也有學者持不同看法,因為在出埃及記第十二章卅六節有這樣的句子說:「上主使埃及人尊敬他的子民;他們要甚麼,埃及人就給甚麼。」以色列人民很可能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向埃及人索取兵器並且武裝起來,以備出埃及之後防衛上的需要。

第十九節:摩西帶著約瑟的骸骨走,因為約瑟曾經要以色列人在他面前發誓,說:「上帝拯救你們的時候,你們一定要把我的骨骸一起帶走,離開這個地方。」

創世記第五十章廿四至廿五節記載約瑟在臨終之前有這樣的交代,要他的後代子孫們在上帝帶領他們「往那片土地去的時候,要把我的骸骨一起帶走」。現在摩西記得這句話,按照約瑟的遺言將他的骸骨也帶離埃及。我們知道約瑟是以法蓮和瑪拿西兩個支派的祖先(創世記四十八:1),因此,這兩個支派應該會照顧保管約瑟的骸骨。

第二十至二十二節:以色列人離開疏割,在沙漠邊上的以倘紮營。白天,上主走在他們前面,用雲柱指示方向;夜間,上主走在前面,用火柱照亮他們。這樣,他們日夜都可以趕路;白天有雲柱,夜間有火柱,一直走在他們前面。

雲柱和火柱,是表示上帝同在的一種方式。我們在出埃及記第十九章十六至十八節中也看到這種奇觀,上帝在雲霧中和火中降臨。這對剛出埃及到曠野的以色列人民來說是很特別的經驗,因為曠野的氣候炎熱難耐,白天上帝用雲柱擋住炎熱的太陽光;而夜間和白天的溫差很大,上帝在夜間用火柱來溫暖他們。換句話說,無論是白天或是晚上,他們都在上帝的保護下安然無恙。也因為有雲柱和火柱,使他們在離開埃及後,拉長埃及追兵的距離。因為在雲柱、火柱的保護下,他們可以日夜趕路。

就像一位好的牧者總是走在羊群的前面,讓羊兒知道該走的路,也知道哪個地方是危險。上帝是走在以色列人民的前面,帶著他們走安全、正確的路。

第十四章一至四節:上主對摩西說:「你去告訴以色列人向後轉,在密奪和紅海之間,靠近巴力‧洗分的比‧哈希錄前面紮營。埃及王會以為以色列人在陸地上迷路,被沙漠封住了。我要使他的心剛硬,出來追趕你們。那時我要戰勝埃及王和他的軍隊,他們就會尊敬我,知道我是上主。」以色列人照所吩咐的做了。

在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民中,很可能有人還繼續和埃及法老王保持著聯絡,也有可能是在他們經過的路途中,有人將他們的動態告訴了法老王。因為當時的埃及是整個中東地區的大帝國,最有可能向埃及通報的,是以色列人民所經過地區的原住民,或是路上的商旅;他們有可能得到埃及帝國的通牒,要他們通報,使得法老王知道以色列人民的行動狀況。

第四節幫助我們對第十三章十七、十八節有一個比較清楚的瞭解。原來上帝要他們走另一條路,為了要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避開埃及兵馬的追趕,免除面對面的衝突造成更大的損傷。

第五至九節:埃及王聽到報告,知道以色列人已經逃走,他和他的臣僕改變了主意,說:「我們做了甚麼呢?我們讓以色列人逃脫,失掉了一群奴隸!」於是埃及王登上戰車,召集軍隊,帶著所有的戰車出發,包括六百輛精銳的戰車,由軍官指揮。上主使埃及王的心剛硬,出來追趕以色列人,因為他們昂然無懼地離開了埃及。埃及的軍隊,包括戰馬、戰車,和騎兵,一直追趕以色列人,到了紅海邊境他們紮營的地方;那地方靠近比‧哈希錄和巴力‧洗分。

第五至七節是另一種關於出埃及故事的傳說記錄。這個傳說是埃及法老王在以色列人民走出埃及後才發現,而不是前面記事所述說的: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是因為埃及全國人民的要求,那樣地順利、沒有追兵、沒有通報,埃及法老王清楚知道他們要走。作者在這裡讓我們看到有的埃及人認為以色列人民離開,像是奴隸「逃走」般,是偷偷摸摸地行動,而不是「昂然無懼」地一步一步走出埃及,到曠野去向耶和華上帝敬拜、獻祭。

我說過這位埃及法老王是位很有政治觀念的統治者。他將以色列人民看成是埃及帝國的生產力,是廉價奴工,對埃及來說是很強的經濟財源。如今以色列人民離開,那是很大的損失,對埃及帝國的經濟命脈可能造成危險。因此,他決定要親自帶兵去將他們追趕回來。

這裡說埃及法老王帶全國最精銳的部隊前去,這些部隊都是機動性很強的戰車、戰馬和騎兵。照理說,這樣的部隊要追趕、擊潰以色列百萬人的烏合之眾,實在是很簡單且容易的。因為在以色列人民中尚且夾雜著外族人(出埃及記十二:38),這些人對以色列人民的「耶和華宗教」信仰並不一定很認同,甚至也成為問題的製造者(民數記十一:4—6)。

第十至十四節:以色列人一看見埃及王和他的軍隊趕上他們,非常恐懼,就向上主求救。他們對摩西說:「難道我們在埃及沒有葬身的地方嗎?為甚麼把我們帶到曠野送死?你把我們領出埃及;你看,你做了甚麼好事!我們不是在離開之前就告訴你這事會發生嗎?我們告訴過你別管我們的事,讓我們在埃及作奴隸好了。作奴隸總比死在曠野強!」

摩西回答:「不要怕!要站穩。今天你們要看見上主怎樣救你們!你們再也不會看見這些埃及人了。上主要為你們作戰;你們只要鎮定。」

看吧,一個奴隸性重的民族說出來的話就像這樣,以色列人民在曠野四十年時間裡,類似這樣抱怨的話常常發出。他們一遇到困難馬上就想要回埃及去,因為奴隸不用為生活上的各種所需煩惱,那是主人的問題。奴隸也不用煩惱戰爭的問題,因為不論是贏或是輸,他都是奴隸,只是換主人而已。他們只要有得吃、喝、穿、住就好了。對戰事的恐懼也發生在他們派人去迦南地打探後,有的探子就形容說:「那地的出產還不夠養活當地的人呢。我們所看見的每一個人都很高大。我們在那裡甚至見到了巨人亞衲的後代;我們覺得自己像蚱蜢一樣渺小,而在他們眼中,我們也確是這樣。」(民數記十三:32—33)為了這樣的報告,以色列人民開始「整夜悲歎哀號」,他們吵著說寧願回埃及去(民數記十四:1—4)。

四百三十年,確實是一段很漫長的時間,要一下改過來也不太容易啊。所以摩西很有耐性地安慰、鼓勵他們不要因為埃及的追兵就恐懼起來,他還是本著初衷,要以色列人民相信上帝的帶領。

第十四節的「上主要為你們作戰」這句話說出整個出埃及運動的中心思想,就是上帝是整個運動的主導者,是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不是摩西。因為是上帝親自帶領,祂會親自替以色列人民作戰,對抗埃及的精銳部隊。

第十五至十八節:上主對摩西說:「你為甚麼向我哀求呢?你吩咐以色列人往前走就是了。舉起你的杖,向海伸去。海水會分開,以色列人就能在乾地上走過去。我要使埃及人頑固,因此他們要進到海裡追趕你們。但是我要勝過埃及王、他的軍隊、戰車,和騎兵,他們就會尊敬我。我擊敗他們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我是上主。」

摩西的杖有上帝所賜給的特殊能力,可以使之變成蛇(出埃及記四:3),也可使尼羅河的水變成血(出埃及記七:20),如今上帝要他將這支杖伸向海,可以使海水分開,海底乾凅可以行走,這是多麼偉大的神蹟啊!

聖經中時常出現「萬軍的耶和華」之尊稱就是從這裡來的,因為上帝要親自打埃及的精銳部隊。雖然埃及有全國最精銳的部隊,且是法老王親自帶兵追趕以色列人民,但是上帝要親自出來抵擋法老王和他的精銳部隊。上帝本身就是萬萬軍隊的指揮官(參考撒母耳上十七:45,以賽亞書十四:27、四十七:4),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得了上帝的威力。

第十九至二十節:上帝的天使原先走在以色列大隊的前頭,現在轉到後面;雲柱也轉到後面,隔開了埃及人和以色列人。雲使埃及人陷入黑暗中,卻照明了以色列人,因此整個晚上,埃及的軍隊無法接近以色列人。

這裡所用的「上帝的天使」跟創世記第廿一章十七節,夏甲被驅逐離開亞伯拉罕的家,帶著以實瑪利走到別是巴的曠野哭泣時,出現「上帝的天使」是同樣的字。這是形容上帝一直在以色列人民當中,打從他們出埃及的時候,上帝就不曾離開過。他們離開的那一天,「上主親自保守他們,引領他們出了埃及」(出埃及記十二:42)。上帝並且用雲柱和火柱保護著他們,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走更遠的路,以避免埃及的追兵很快追上。現在上帝的天使原本走在隊伍最前面的,現在也調整位置,從最前面轉到最後面,這是一種保護的方式,跟以色列人在牧放羊群時一樣,通常他們的牧羊人是走在前面,一旦發現有狀況出來,牧羊人馬上會將羊群趕上前去,牧羊人自己會退到羊群的後面用來抵擋要侵犯羊群的野獸。這段經文清楚地在描述上帝已經準備就緒要攻打埃及的軍隊了。

第二十節說上帝用雲柱「隔開了埃及人和以色列人」。本來這雲柱是白天用來保護以色列民免受炎熱的陽光所苦,現在則是用來做區隔和保護之用。而且這種區隔和保護呈現出鮮明的對照,就像以色列人民在埃及時所經驗過的一樣。在埃及人的地區遍地黑暗,在以色列人民居住的歌珊地則是「都有光明」(出埃及記十一:21—23)。

第廿一至廿九節:摩西向海伸手,上主掀起了一陣強烈的東風,把海水吹退。吹了一夜,把海底變成乾地。水分開,好像兩堵牆;以色列人走在乾地上,過了海。埃及人追趕他們,連戰馬、戰車,和騎兵都進到海裡。破曉時分,上主從火柱和雲柱中觀看埃及軍隊,使他們發生混亂。他使埃及戰車的輪子陷在泥中,不能轉動。埃及人說:「上主幫助以色列人攻打我們。我們趕快逃吧!」

上主對摩西說:「向海伸手,使水合攏,淹沒埃及人和他們的戰車、騎兵。」於是摩西向海伸手;天亮的時候,水又恢復了原狀。埃及人想從水裡逃命,但是上主把他們趕回海裡。海水復原,淹沒了所有追趕以色列人的戰車、騎兵,和埃及的部隊,一個也沒有存留。但是以色列人走乾地過海,水分開像兩堵牆。

這一段可以說是以色列人民最難忘的刻骨銘心經驗,因為他們親身經驗到上帝「用大能的手帶領」他們民族出埃及,這種大能的手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奇妙的神蹟,就像現在上帝用大能的手將紅海的水分開。我們在聖經中看到許多「上帝用大能的手」這樣的句子在描述他們出埃及的經驗(申命記四:37、五:24、十一:2—4)。

第廿一節的「強烈的東風」,這是表示很炎熱的大風有如龍捲風一般,遠超過人的力量或物品所能抵擋得住。在巴勒斯坦地方,通常若是吹東風就已經使人覺得很難適應,先知約拿就是因為上帝吹東風,使他快要昏倒而抱怨連連(約拿書四:8)。上帝也引來「一陣東風,襲擊地面一天一夜」,結果蝗蟲密佈整個埃及帝國,嚴重的情形是「空前絕後的」(出埃及記十:13—14)。現在上帝用強烈的東風猛吹紅海,導致海水分開並且乾凅,使以色列人民得以順利地走過紅海,看來,再也沒有比這個神蹟更叫人嘆為觀止了!

第廿三節,埃及所有的精銳部隊都下海去追趕以色列人民,好像只有法老王沒有下去的樣子。

「破曉時分」,是指早上二點到六點的時刻。以色列人民認為這是攻擊敵人最好的時刻,掃羅就是利用這段時間帶以色列人民攻打亞捫人(撒母耳記上十一:11)。其實這是黑暗的時分,人的眼睛很難看清楚事物的時刻。現在又是在海中,情況必定是危險萬分,雖然海已經因為強烈的東風使得河床乾凅,但是看不見前面的路,走起來就會更加顛簸難行。上帝顯然已經將火柱收藏起來不再照耀在海中,因為雲柱和火柱不是用來服務埃及人的,而是用來保護以色列人民的。

第廿五節埃及人所說的話,跟他們的巫師在蝨子災難發生時所說的「這件事是上帝做的」一樣(出埃及記八:19),是在表明以人的力量是無法和上帝對抗的。

我們要注意的是從以色列人民開始準備出埃及時,都不是用軍事武器—戰車、戰馬、騎兵等對抗埃及軍隊,是上帝用祂所創造的自然界之受造物作為祂拯救以色列民的器具,同時是用來懲罰埃及法老王和他的人民最有力的武器。在埃及的時候如此,在曠野的時候也這樣,現在在紅海邊亦復如此。這次埃及的精銳部隊是全軍覆沒了,因為海水在他們都進入海中的時候有合攏起來。

第三十至卅一節:那一天,上主從埃及人手裡拯救了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看見他們橫屍岸邊。當以色列人看見上主用大能擊敗了埃及人,他們敬畏上主,信賴他,也信任他的僕人摩西。

很重要的句子是在第三十節所說的「以色列人看見他們橫屍岸邊」,這清楚說明了以色列人民是親眼看見上帝在他們眼前所行的一切神蹟,讓他們在恐懼中能夠堅定信心倚靠上帝透過摩西的帶領。他們確實是從驚嚇中定下心來看他們所走過的路,若不是有上帝的同在、保護,早在曠野就被埃及的部隊追趕上且帶回埃及去了。就算逃得過曠野,也必難走得過紅海,因為那在人看來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他們一定會在紅海岸邊被敵人消滅。但是他們沒有,他們生存下來了,因為上帝用祂大能的力量拯救以色列人民,使埃及軍隊所有的戰車、戰馬,和騎兵都變為無用,這些部隊原本可以叱吒風雲,攻城掠地,但現在在以色列人民面前卻變成紅海岸邊的橫屍。

很多人想的是軍事武力,但是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根本都不看這些東西,只要祂一聲下令,受造物(河水、海水、蝗蟲、虱子、青蛙、冰雹等等)就是最好的攻擊武器,也是懲罰人最好的利器。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不論在甚麼樣的境遇下,上帝總是會在我們身邊看顧、保護著我們。

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到曠野後,上帝並不因為他們已經出埃及了,就不再看顧、帶領他們,不,不是這樣。上帝一直是在他們身邊,與他們同在。我們看到上帝白天用雲柱,夜間用火柱保護著他們。不但用這種方式指示出前面的道路,也用來區隔出他們和追趕他們的埃及敵兵。這位上帝就是拯救的上帝,是以色列人民的上帝,也是我們今天信靠耶穌基督的人的上帝。

作為一個基督徒就應該要有這樣的信心。我們要信靠上帝,相信祂的帶領,祂必定會帶領我們走過世上艱辛的路程,就像祂以前帶領以色列人民走過曠野和紅海一樣。上帝一定不會拋棄信靠祂的人,即使是我們生命最危險的時刻,上帝也用像雲柱和火柱一般圍繞著我們,保護著我們,如同當年祂在保護以色列人民。這樣說並不是說我們都不會遇到任何危險或困境,而是不論任何時刻,上帝不會離開我們,祂會使我們有力量克服困難,也使我們有足夠的智慧知道選擇應該走的路徑。

二、有最堅銳的軍事武器並不是代表一定會勝利,也不是保證一個國家的永久長存,因為能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永遠生存下去的,乃是上帝的憐憫和恩典。

埃及,可以說是摩西時代最富強的國家;想想看,他們有一百餘萬的免費奴工—以色列人民,為他們的國家生產,單是這一點就足夠讓這個國家的經濟力量勝過其他諸國。何況以色列人民至少有超過三百年時間是生活在奴工的狀況下,這使埃及帝國經濟富裕,且人民長期生活在富裕中。難怪他們經過了那麼多次的大災難,仍舊擁有充沛的軍事力量,在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後,派出全國最經銳的戰車、戰馬和騎兵去追趕。可是聖經的作者卻告訴我們,這些在人看來是最為堅強、精銳的鐵甲部隊,並沒有戰勝一群完全沒有能力、也沒有打戰過經驗的老百姓—以色列人民,原因乃是上帝是站在以色列人民中,與他們同在,保護他們,是上帝親自與埃及人打戰,使得埃及的軍隊全軍覆沒!

人喜歡看軍事武器的精良與否,也喜歡炫耀現代科技武器的裝備,常常以為只要有這些裝備,國家就可以安全無恙,以為有了現代化的軍事武力,就可以出兵百戰皆捷,其實,並不一定是如此。因為若不是上帝同在,若不是上帝憐憫,即使是最好的科技武器,有最現代化的軍事裝備,也是枉然!

我很喜歡提起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九日發生在德國柏林圍牆的故事。德國教會稱之為「蠟燭政變」,原因就是該日柏林圍牆倒塌,並不是因為坦克、大砲的攻擊,而是因為從一九八六年起,東德的萊比錫教會有三位青年,他們每天跟著牧師研讀聖經,並且過了一段時間後,決定要將聖經的信息分享給別人。他們用「點蠟燭之光,照耀黑暗的東德社會」出發,每天到街上去分發三根蠟燭,並且希望同意他們「點蠟燭之光,來照耀黑暗的東德社會」之理念的同胞也照樣去分蠟燭,結果三年時間,就是因為聖經上帝的話所帶來的運動力,在八九年十一月九日那天,點燃了東柏林三十萬民眾走上街頭,在布蘭登堡圍牆邊,大家將那舉世聞名的柏林圍牆用「點蠟燭」給摧毀了!看,不是軍事武力摧毀這堅固的圍牆,而是因為研讀聖經上帝的話語所帶來的力量!

不要迷信人的手製造的軍事武器可以救人,不,不會。會救人免於死亡的,是上帝!就像那些埃及精銳部隊所說的:「上主幫助以色列人攻打我們。」手無寸鐵的以色列人民是因為上帝的帶領,才能夠安然無恙地走過紅海,埃及人卻因為抗拒上帝的話語,而全軍滅亡在紅海中。

詩篇的詩人這樣說:

「君王不靠強大的軍旅獲勝;兵士不倚仗自己的力量保命。
靠戰馬不能保證勝利;馬的威力救不了人。
上主看顧敬畏他的人;他看顧倚賴他慈愛的人。
他救他們脫離死亡,饑荒時保留他們的生命。
我們仰望上主;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保護者。」(詩篇卅三:16—20)

就是這樣,我們所要倚靠的乃是上帝,不是人自己,這一點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