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七講;是心盲或是眼盲

經文:馬可福音十:3252

 

        在前面已經有多次提過,馬可福音最特別的地方,是在第八章、第九章,以及第十章,這樣連續三次記載有關耶穌基督預言將在耶路撒冷被人出賣而受難,且要在三天後復活。但他的門徒和跟隨的人,顯然都對耶穌基督的這項預言感到莫名不解,不但這樣,耶穌還連續說第三次,且堅持朝向自己所預言即將受難的耶路撒冷邁進,這也是為甚麼在這裡,作者會說門徒們都心懷戒懼,且所有跟隨的民眾也都很害怕之因,因為實在是不明白耶穌基督的用意何在。

就像前面已經提起過的,這是耶穌基督第三次預言他將在耶路撒冷受難的事。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第一和第二次都沒有提起耶路撒冷這地名,在這第三次則是很清楚指出,受難的地點是在耶路撒冷。

再者,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是走在前頭,門徒是「心懷戒懼」地跟隨在後面,大家都很害怕。就像他在之前已經跟門徒說過的,獲得永恆的生命往往是和「遭受迫害」連接在一起,若要得到就必須有勇往前進、沒有退縮的決心。

若將馬可福音連續三次受難的預言對照來看,就會發現這第三次預言是說得最清楚的一次。

馬可福音第八章31

馬可福音第九章31

馬可福音第十章3334

 

「人子必須遭受許多苦難,被長老、祭司長,和經學教師棄絕,

 

 

 

被殺害,三天後將復活。」

 

「人子將被交在人手裏;他們要殺害他,

 

 

 

 

死後第三天,他將復活。」

「看吧,我們現在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將被出賣給祭司長和經學教師;他們要判他死刑,然後把他交給外邦人。

10:34他們要戲弄他,向他吐口水,鞭打他,並殺害他;三天後,他將復活。」

這第三次耶穌基督提到判處他死刑的,是猶太人宗教領袖,並且是先判處死刑之後,才交給外邦人,這外邦人很清楚是指彼拉多政府。接著第34節是先前兩次預言中所沒有的,在這裡是很清楚地說出,這些要將他執行死刑的人,會「戲弄」、「吐口水」、「鞭打」他。這些在馬可福音第十四章6465節,以及第十五章1620節等經文都有詳細的記載。不過三次預言都相同的,就是耶穌基督遭到「殺害」之後,「三天後,將復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現在所讀這段經文裡,有一段記載門徒雅各和約翰這兩位兄弟向耶穌基督請求位置的事。這種位置就是一般所謂的官位、爵位。

馬可福音這樣編輯法實在有夠諷刺,前面才提到耶穌基督連續三次預言他將會在耶路撒冷受難,且要復活。耶穌基督還為了這件事,特地把心懷戒懼的門徒叫到一邊給予講清楚、說明白。但他的門徒顯然還是不明白,以為耶穌基督上耶路撒冷城去,必定會帶動群眾抵抗羅馬統治者,就像早在主前第二世紀中葉,猶大家族的馬加比一樣,打敗希臘軍隊,將他們趕出耶路撒冷一樣。這樣,他們就可以獲得高官爵位,跟他們過去撒網打魚的清苦工作完全不相同。接著,在最後一段編排了一則耶穌基督醫好了盲人巴底買的神蹟,對照這些門徒,顯然這位眼盲的巴底買,比起耶穌基督的門徒要清醒得多。因為巴底買很清楚耶穌基督就是「大衛之子」,且有能力行神蹟奇事。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節:

32他們在上耶路撒冷去的路上,耶穌走在前頭。門徒心懷戒懼;其他跟著的人也都害怕。耶穌再一次把十二使徒帶到一邊,告訴他們將要發生在他身上的事。33他說:「看吧,我們現在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將被出賣給祭司長和經學教師;他們要判他死刑,然後把他交給外邦人。34他們要戲弄他,向他吐口水,鞭打他,並殺害他;三天後,他將復活。」

 

        耶穌基督走在前頭,這種鏡頭就是猶太人牧羊人放牧羊群時的必要行動,都是最老練的牧羊人走前頭,新手走在羊群的後面。因為最老練的牧羊人走在前頭,就可以判斷出路上留下來的腳印是否有野獸走過的痕跡,好保護羊群的安全(參考約翰福音十:4)。耶穌基督這樣的行動,其實也是在告訴門徒和跟隨的民眾說:「安啦,跟著我走就是。」

        再者,耶穌基督走在門徒和民眾的前面,其實也是在告訴所有的人,若是要離開,可請便。他不會回頭去看誰有否跟著來。他不會勉強別人來跟隨他,他只會呼召人來跟隨,但要不要跟隨,自己決定。我們要注意的是,這些跟隨的民眾有很多都是要去耶路撒冷過逾越節的節期,並不是真的要跟隨耶穌基督走天路。但其中有一群婦女,她們是真心跟隨耶穌基督的,直到耶穌基督後來釘死在十字架上時,她們都陪伴在各各他的十字架之處(參考馬可福音十五:41)。

        大家都很害怕,這件事耶穌基督當然很清楚知道。因此,他特地再把門徒帶到一邊,再次告訴他們有關上耶路撒冷去會發生的事。

3334節記下了耶穌基督告訴門徒們的話。在這兩節中,有前兩次都沒有提到的事,就是第三次預言中明白指出將會被人「出賣」,只是沒有提到猶大的名字罷了。而且在這裡還特別指明要將他出賣給祭司長和經學教師,這兩種人都是宗教領袖,也是猶太人最高議會的代表。因此,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耶穌基督很清楚真正想要害死他的人,就是這些宗教領袖,這就是此處說這些議會領袖會用判處死刑來對待耶穌基督。

要特別注意的是,三次預言有一個共點,就是最後的一句話:「殺害他;三天後,他將復活。」也從這裡可看出,耶穌基督在死後三天,會復活。因此,死與復活可說是早期基督教會福音信息的最中心,也是今天基督教信仰最基本的要件。我們深信耶穌基督有死,三天後,他復活了。沒有耶穌基督的受難,就不會有今天基督教會的十字架。而若沒有耶穌基督的復活,今天基督教會存在的基礎就會失去。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宣揚耶穌基督受難的十字架,和見證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是基督教信仰最基本的要件,也是教會存在最重要的使命。

 

第三十五至四十節:

35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來見耶穌,說:「老師,我們有一個請求,希望你能答應。」

36耶穌問:「要我為你們做甚麼?」

37他們回答:「當你坐在榮耀的寶座上時,請讓我們跟你坐在一起,一個在你右邊,一個在你左邊。」

38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要喝的苦杯,你們能喝嗎?我要受的洗禮,你們能受嗎?」

39他們回答:「我們能!」

耶穌說:「我要喝的杯,你們固然要喝,我要受的洗禮,你們固然要受,40但是誰可以坐在我的左右,卻不是我能決定的。這些座位,上帝為誰預備,就賜給誰。」

 

這段門徒爭取位置的記事,也同時記載在馬太福音第二十章2023節。比較特別的,是馬太福音不是說雅各和約翰這兩兄弟直接來找耶穌基督談此事,而是母親為孩子來跟耶穌基督談此事。有人認為馬太福音這樣的寫法,是有意要降低這兩位門徒貪婪的形像。但馬可福音作者向來對門徒並不具好感,直接就說是雅各和約翰兩兄弟主動來找耶穌基督談此事的。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倆兄弟提出的要求是「當你坐在榮耀的寶座上時」,到底甚麼是「榮耀的寶座」?這一點也是馬可福音在編輯上非常用心的手法。前面三次預言都一再強調門徒們顯然對耶穌基督此趟去耶路撒冷的用意並不清楚。在第一次預言之後,隨即有彼得出來拉住耶穌基督,要他不要這樣子就去耶路撒冷。在第二次預言之後,馬可福音加上了這樣的句子:「可是他們不明白這話的意思,卻又不敢問他。」(馬可福音九:32然後第三次是用「門徒心懷戒懼」來形容門徒心中的焦慮。

這樣,可以理解這兩位兄弟來找耶穌基督,用「榮耀的寶座」的意思,並不是耶穌基督所說的受難。而是如前面講過的,包括群眾的跟隨擁護,也包括他們受差派出去傳福音,並且從耶穌基督領受到醫病趕鬼的能力及權柄,例如他們向耶穌基督報告工作的成果時,套用路加福音第十章17節記下門徒所說的話:「主啊,我們藉著你的名發命令,連鬼也服從了我們!」不過,耶穌基督是這樣對他們說:

「我看見撒但像閃電一樣從天上墜下來。 你們聽吧!我已經賜給你們權柄,能夠踐踏蛇和蠍子,也能勝過仇敵一切的力量,再也沒有甚麼能加害你們。 但是,不要因邪靈向你們降服而高興,卻要因你們的名字記錄在天上而歡樂。」
」(路加福音十:18-20

 

耶穌基督的這些話已經很清楚說明一件事:撒但隨時都會在人的身邊誘惑人離棄上帝,而其中最容易使人陷入其圈套的,就是權柄。醫病趕鬼固然是一種權柄,但這權柄不是人自己的,而是來自上帝的賞賜,因此,這種能力不是要用來炫耀自己的能力,而是用來幫助別人的苦難獲得減輕。這也是為甚麼每當有民眾帶領病人來求耶穌基督醫治之後,耶穌基督都會獨自離開群眾,或是帶領門徒去偏僻的地方祈禱。就像馬可福音第六章31節所記載的,門徒出去傳福音回來報告他們所做所傳的一切,因為那時群眾圍繞在耶穌基督的身邊,他隨即跟門徒說:「你們來,跟我私下到偏僻的地去休息一會兒。」這不是去睡覺休息,而是去避靜,向上帝祈禱,讓門徒知道所有這些能力都是來自上帝賞賜,要祈求上帝保守,不要因為眾人的稱讚、歌頌他們所做的,受到誘惑而迷失。

現在耶穌基督帶領門徒,身邊也有許多民眾跟隨著,大家一同要前往耶路撒冷去參加逾越節。大家喜歡跟隨耶穌基督,平時是一聽到耶穌基督來到某個鄰近城鎮,群眾就會蜂擁聚集。現在一聽到耶穌基督和門徒要前往耶路撒冷,坊間必定有人盛傳著他此趟去耶路撒冷,必定會大有一番作為。就像約翰福音第六章1415節所描述的,當耶穌基督用五餅二魚讓超過五千人飽食的神蹟出現,民眾就確認:耶穌基督就是他們等待已久的那位要來的先知。因此,大家想要拱他出來當王。但是,門徒似乎沒有注意到,就在大家想要拱耶穌基督出來當王的時候,耶穌基督就從眾人當中離開了。

再者,福音書中一再出現一個畫面,每當群眾聚集聽耶穌基督傳講上帝國信息,或是看耶穌基督所行神蹟奇事,大感驚奇、驚訝,然後齊聲歌頌上帝的恩典之後,耶穌基督就悄悄地到偏僻的地區去祈禱(參考馬太福音十四:23,馬可福音一:35,路加福音五:16、六:12、九:18)。耶穌基督甚至在行神蹟奇事之後,會交代獲得醫治恩典的人,不要把這件事傳揚出去(參考馬太福音九:27,馬可福音一:44、五:43、七:36、八:26)。若是耶穌基督有任何權柄的企圖心,他大可要求眾人到處去傳揚他們親眼所看見的這些神奇的經歷,但他沒有這樣做。連門徒告白說他是「基督」的時候,耶穌基督也是禁止他們將這件事說出去。

因此,當雅各和約翰來求耶穌基督在他得到榮耀的寶座時,賞賜左右的位置給他們兄弟坐,其實,他們所了解的這種「榮耀」是帶有世人所追求之權柄和尊貴的位置。耶穌基督就趁著這個機會教導他們兩個兄弟,也在後來繼續教導其他的門徒。他對雅各和約翰提出第一個問題是:「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不知道自己在求甚麼?若是仔細靜下心來想想,我們是否也是耶穌基督所說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求甚麼,不是嗎?我們常常在祈禱中向上帝祈求很多,甚至祈禱很久,但若是仔細想想,我們所祈求的到底是甚麼?或是為甚麼而祈求?甚至也可以問為甚麼要祈求這些?這都是我們需要學習反問自己的信仰功課。

再來,耶穌基督提出第二個問題,就是他要喝的「杯」,和要受的「洗禮」這兩樣,問他們是否能夠承受?而這兩樣都有象徵性的意義。

若是比較一下馬可福音第十四章36節,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中,他向上帝祈求讓「苦杯」離開他。聖經中一再用「杯」來表示上帝忿怒的懲罰(參考詩篇七十五:8,以賽亞書五十一:17,耶利米書廿五:15)。耶穌基督在此處所說他要喝的杯,意思就是他此趟去耶路撒冷,就是要被人出賣,甚至被判處死刑的生命苦難。

「洗禮」,從路加福音第十二章50節,耶穌基督很清楚表明,他要受的洗禮,是一種「苦難的洗禮」。也是在說明他將會在耶路撒冷受到冷嘲熱諷,甚至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還是一樣繼續被圍觀的人,特別是當代最有權力的宗教領袖們,毫不留情、極盡所能的諷刺、譏笑、羞辱。這等於是一種生命「苦難的洗禮」。

很有意思的,就是雅各和約翰這兩位兄弟,當耶穌基督提出上述這兩問題時,他們都同時回應說:「我們能!」但耶穌基督在這裡所說的,跟他們兩人所了解的「苦杯」、「苦難的洗禮」真的是相差太遠、太遠。確實,當他們在說「能」的時候,大概想到的就像是一般人為了某種特殊利益,連生命都願意拋出去一樣。但耶穌基督在這裡所說的都不是這些,而是一種羞辱、譏笑,甚至痛苦的十字架啊!因此,耶穌基督只好跟他們說,給誰坐在右邊或左邊,這是屬於上帝的主權。因為上帝國是屬於上帝的主權,必須用謙卑的心來領受,而不是用人的意願在爭取。耶穌基督談的是上帝國,而門徒想的是世上的王國,真的是相差有如天地之遠。

 

第四十一至四十五節:

41其他十個門徒聽見這事,對雅各和約翰很不滿。42因此,耶穌把他們都召集到他跟前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世上那些被認為是統治者的有權管轄人民,領袖也有權支配人民。43但是,你們卻不是這樣。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44誰要居首,誰就得作大眾的奴僕。45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這段經文應該可看成是整本馬可福音的中心。

要注意第41節,這裡很快就提到其他十個門徒,一聽到這兩個兄弟在跟耶穌基督談及權位的事,第一個反應就是「很不滿」。

一個團體中若是有爭奪權位的事發生,就會有不滿的話出現,這點無論在世界哪個地方都是一樣。而在信仰團契中,若是發生這樣的事,絕對不會有好見證,而且最容易造成分裂。因為信仰團契跟一般社團不同;在一般社團1. 握有權位的人可以指揮別人,服從其命令。這裡耶穌特別指出「統治者的有權管轄人民」這句已經清楚指出是政治和軍事的。2. 但在相對於第43節所說的是信仰團體。耶穌基督希望他的門徒弄清楚,他不是帶他們走政治、軍事之路,而是信仰之道。因此,在信仰團契是上位者要先把他自己卑微下來,學做僕人。3. 是僕人的樣式,就像約翰福音地十三章記載他為門徒洗腳一樣。

從第42節耶穌基督所說的話,就可以很清楚看出雅各和約翰確實將耶穌基督即將去耶路撒冷的事,看成是一件很有可能發展成為政治運動的大事。也因為這樣,這兩個兄弟認為應該在事先就「卡位」,以免進入耶路撒冷城後,腳步比其他的門徒慢。耶穌基督當然知道門徒在認知上有錯誤。因此,他特別告訴門徒們,一個真實的信仰團契是和一般團體,特別是政治團體,更是有很明顯的差異;政治團體的領袖可以「管轄」別人,甚至可以把違抗命令、不服從者殺害,這是我們都很清楚也在生活周邊遇到過的經歷。

4344節,耶穌基督指出信仰團契和一般社團,特別是政治團體最大的分際,就是在信仰團契裡,領袖就是僕人;帶頭的,就是要服侍別人。這種僕人的觀念才是信仰團契與一般社團差異最大之處。這也是約翰福音第十三章117節記載,耶穌基督後來在進入耶路撒冷城之後,和門徒守逾越節晚餐之前,他特地拿水為門徒洗腳之因,為的是要門徒看到卑微自己成為僕人角色的意義,就是服侍別人,他用這種方式來建構信仰團契。

45節,這節也是馬可福音最中心的一節經文,耶穌基督說明了他到世界上來的主要原因,和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當個僕人,是為了要服侍別人,甚至為此而獻上了生命。

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第二章68節將耶穌基督在這裡所說的話,作了非常好的詮釋:

 

「他原本有上帝的本質,卻沒有濫用跟上帝同等的特權。相反地,他自願放棄一切,取了奴僕的本質。他成為人,以人的形體出現。他自甘卑微,順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僕人,就是要完全順服主人,且是要把順服至死的觀念放在生命中。一般的君王會命令人民為他死,甚至位階高的,會命令位階低的為他賣命。有一句這樣的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意思很清楚,就是指出一個將軍的成就,是用很多士兵的命換來的。但耶穌基督卻不是這樣教導我們的,他是先把自己的生命獻上了。

 

第四十六至五十二節:

46他們來到耶利哥。當耶穌與他的門徒和一大群人離開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盲人——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討飯。47他一聽說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說:「大衛之子耶穌啊,可憐我吧!」

48許多人責備他,叫他不要作聲。可是他更大聲喊叫:「大衛之子啊,可憐我吧!」

49耶穌就站住,說:「叫他過來。」

他們就對盲人說:「你放心,起來,他叫你呢!」

50盲人馬上扔掉外衣,跳起來,走到耶穌跟前。

51耶穌問他:「你要我為你做甚麼?」

盲人回答:「老師,我要能看見!」

52耶穌說:「去吧,你的信心治好你了。」

盲人立刻能看見,就跟隨著耶穌走了。

 

這段經文也是馬可福音記載耶穌基督所行神蹟的最後一件,也是藉著這件神蹟,表示耶穌基督完成了到耶路撒冷的旅程,從第十一章開始,就是耶穌基督和門徒,以及所有跟隨的民眾進入耶路撒冷的記事。

馬可福音的編者在編輯上確實有很特別的技巧,他將這段經文編輯在雅各和約翰要搶先佔位置的事之後,已經很清楚在說明一件事:這些門徒的病簡直比這個盲人還要嚴重。這個巴底買雖然是眼盲,但他的心並沒有盲。因為他知道耶穌基督就是「大衛之子」。反倒是雅各和約翰這兩位兄弟,他們就像是患了「心盲」之病一樣。

在這段經文中,出現對耶穌基督的兩個名稱,其一是第47節所提到的「拿撒勒的耶穌」。另一個是這個盲人對耶穌基督的稱呼「大衛之子」。

所謂「拿撒勒的耶穌」,這句話在早期教會非常重要,因為這句話正好在表明:耶穌基督是實實在在的一個人,生活在拿撒勒這個地方。會這樣的原因,是早期教會裡,有人為了要提高耶穌基督的神性,就說耶穌基督並不是真正的人,他也沒有活在這個世界上。人所看見的耶穌基督,只不過是一個「幻影」罷了。因此,這句「拿撒勒的耶穌」,意思就是在說明耶穌基督確確實實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且就在大家所熟悉的一個小鄉村——拿撒勒。

再者,這句「大衛之子」非常重要,因為這句話可從舊約以賽亞書第十一章1節、10節,以及耶利米書第廿三章56節、第三十三章17節等經文,都有提到大衛的後代將出現君王,帶領以色列人民重建王國。因此,用這句話「大衛之子」,已經很清楚在說明上帝透過先知的話所應許的「拯救者——彌賽亞」已經來臨了。

這樣就很特別,因為他是一個盲人,卻知道耶穌基督就是先知所預言那位要來的拯救者「大衛之子」?他是住在耶利哥城,不可能去過加利利看見過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奇事,也沒有親耳聽見過耶穌基督所傳關於上帝國的信息。但他一定聽過民眾在傳揚有關耶穌基督的事,這點在馬可福音第五章27節,那位患血漏病的女人,以及第七章25節所記載關於那位敘利亞女人的記事上,都一樣可看到一件重要的事,他們都是聽見過別人敘述耶穌基督的事,就相信耶穌基督有能力可以醫治人的病。這個居住在耶利哥城的盲人,一聽到是拿撒勒人耶穌基督,就很快抓緊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大聲喊叫「大衛之子耶穌啊,可憐我吧!」這樣的話兩次,可見他從所聽到關於耶穌基督的事,就產生的信心遠超過門徒們。他的心沒有盲,他很清楚若是失去這次的機會,再也沒有能使他得以看見的可能性了。因此,即使有許多人想要阻止他,他也不放棄,持續大聲呼喊耶穌基督可憐他。

耶穌基督對於熱心祈求的人,總是會給予肯定和滿足的應許,就像他對門徒們說過的,只要祈求,就會得到;尋找,就會找到;敲門,門就會開一樣(參考馬太福音七:7)。他治好了巴底買的眼睛,使他可以看見。而巴底買也在獲得醫治之後,隨即就跟耶穌基督走了。

 

現在一起來想想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我們真的明白向上帝祈求的是甚麼嗎?

 

        當我們看到雅各和約翰這兩位兄弟,他們向耶穌基督祈求,說要在他榮耀的寶座上,分別佔有左邊和右邊的位子。耶穌基督一聽到就很不客氣地指出,他們兩人並不曉得自己在祈求的是甚麼。

        這個問題在信仰上確實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我們應該經常來反省,當我們在祈禱向上帝祈求時,我們是否清楚到底是在祈求甚麼?士師記第十一章記載一則故事,說有個人名叫耶弗他,他原本是一個勇士。他被其他兄弟將他趕出家門。有一天亞捫來攻打以色列人,基列的長老們去找耶弗他,請他出來帶領以色列人抵抗亞捫人。他的條件就是在打仗勝利後,要讓他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這些長老們都同意了。

        為了要打勝仗,耶弗他就向上帝祈禱說:「如果你使我戰勝亞捫人,我凱旋歸來時,一定把第一個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的人獻給你,把他當燒化祭獻上。」(士師記十一:30—31)果然,他打勝仗了。但當他凱旋回到家裡時,他看到的是他唯一的女兒,手中拿著鈴鼓跳著舞出來迎接耶弗他。當他看見自己的女兒出來迎接他,他才知道自己的祈禱竟然是這樣的結果。

我讀過一則希臘神話,故事是這樣子說:

有一個人向上帝祈求,希望上帝賞賜給他有一對可以看很遠的眼睛,一對可以聽很清楚的耳朵,以及一雙可以跑快又遠的腿。當他祈禱之後不久,有一個晚上睡覺時,就聽到有如菜市場開市時那樣吵雜的聲音,非常清楚,沒錯,是菜市場的聲音。於是他打開眼睛一看,嘿,他才睡不久,怎麼菜市場已經開市了?奇怪啊!於是,他就起床想跑去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很快地,他跑到了菜市場,卻發現所有的人一看見他,就紛紛跑開躲避起來,並且一直喊叫著說「鬼來了,鬼來了」。一下子,整個菜市場都空無一人,大家都說看見鬼來了,跑去躲起來,只剩下他一個人。他覺得很奇怪,就走到一個水池想要喝水,沒有想到當他俯身要喝水時,卻發現水池裡好像有「鬼」的臉出現,他嚇了一跳。但卻覺得奇怪,水中的鬼怎麼沒有出來把他抓去?於是,他小心翼翼地再次走近水池,低頭一看,不對,水中的影像好像會跟著他的動作回應,他才發現原來水中倒影就是他自己。這時候,他摸摸自己的眼睛、耳朵,然後低頭看自己的雙腿,竟然像怪獸一樣,他才知道自己就是菜市場民眾口中所說的「鬼」。他也清醒過來,原來他的眼睛大到如牛眼,耳朵是大到像獅子,而雙腿就像馬一樣健壯,這些都是他在不久前向上帝祈求所得到的。

於是,這個人再次向上帝祈求說:「上帝啊,我不是要這些,請祢把這些都收回去吧!」上帝回答這個人說:「你已經祈求,而我也已經賞賜給你了。我賞賜,我不再收回。」

雖然約伯記是說「上主賞賜的,上主又收回」(參考約伯記一:21),但很多時候,上帝賞賜的是不會再收回去,特別是對於貪婪的人,上帝往往是不會收回或改變對這種人的既定計畫。

要向上帝祈求,應該要知道自己的需要是甚麼。出埃及記第十六章給我們很好的參考教材,上帝透過摩西在教導以色列人民,撿拾嗎哪的時候,只撿拾每天所需要的量就可以了。不要心存貪婪的念頭,想要撿取更多、儲存更多,這種貪婪的心一定要從我們的心中消除。使徒保羅就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說,貪婪就等於是拜偶像(參考以弗所書五:5,歌羅西書三:5)。

但我想更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個團體當中,若有像雅各和約翰這兩位兄弟這樣,想要搶佔位置,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因為這只會造成一個信仰團契更多的紛爭,甚至導致分裂,而不會有誠實、合作、真摯的愛。

 

二、真正的信仰會幫助我們突破生命的困境,使我們在困境中也能接近上帝,並且獲得上帝憐憫的慈愛。

 

        馬可福音最珍貴的地方,就是將巴底買的名字給記錄下來,讓我們知道他在早期教會一定很用心在福音的事工上,原因是他獲得耶穌基督給予最美好的禮物——治好他原本瞎了的眼睛,使他重新可以看得見。

        猶太人的社會跟我們台灣社會很類似,對於那些身體有殘缺,或是社會地位比較卑微的人,例如工人、攤販等這種人士都會用奇異的眼光看待。瞎眼的人,在聖經時代的社會,就只能以乞食作為維持生活的方式,人們對他們的生活或需要,甚少給予關懷。因此,當巴底買一聽到是耶穌基督從他的前面走過時,他第一個反應是要把這機會抓緊,因此就大聲喊叫,請耶穌基督可憐他。但他呼喊的聲音隨即被許多人阻止,要他「不要作聲」。他沒有放棄,而是更大聲喊叫,也因為這樣,耶穌基督聽到了,並且要眾人將巴底買帶過來,醫好他瞎了的眼睛,他為了要感謝耶穌基督的愛,從此終生跟隨耶穌基督,並且在早期教會有很好的見證。

        白色封印這本書中,記載一位名叫涂南山的先生,他原本是日據時代滿州建國大學學生,這是日本政府為栽培統治地區領袖而開辦的一所大學。當時台灣只有六個人考上。後來大戰結束,他返回台大法學院讀書。遇到一位名叫陳茂源的教授。陳教授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才使得涂南山先生有機會讀到矢內原忠雄先生所寫的耶穌傳羅馬書講義這兩本書。也因為這兩本書,使他在白色統治時代的1951626日被抓去審問、拷打,後來送去「火燒島」(意即「綠島」)關了十年。他說就是這本耶穌傳支持著他,使他在那最困境的環境中,也能勇敢地活下去,甚至後來就利用在「火燒島」的期間,偷偷地將這兩本書翻譯成中文。

        涂南山先生說到一則讓我相當感動的話,他說在1961年從火燒島監獄出來後,陳茂源教授特地在台北設宴請他吃飯。他說這本耶穌傳就是陳茂源教授蓬萊別館的陳水田先生,以及台大醫院高天成院長共同出錢印的。在1960年代白色恐怖統治時代,有人敢出面資助從火燒島被關期滿回來的政治思想犯,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但他們都是在生命中有真實信仰的人。

        他說在火燒島就已經翻譯好羅馬書講義,但在1961年出監獄的時候,所有的稿件都被軍法處給沒收了,不還給他。他只好出獄後再重新翻譯。他說前後共計用了「四十年」時間慢慢翻譯出來。這是真實信仰所帶給他的力量。

        我想起日本出名文學家村上春樹先生,他在今年二月獲得以色列頒發給他的耶路撒冷文學獎。日本民眾和所有媒體幾乎都大聲喊叫,要他不要去領這種專事欺負巴勒斯坦弱小民族的以色列國給予的獎。並且還跟他警告說,若是去領,日本民間將發起一項運動:拒絕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結果村上春樹還是去了耶路撒冷,不但這樣,他在頒獎典禮致詞時這樣說:

 

我來到以色列,聽到成千上萬的人在哭泣的聲音,那些聲音很多是小孩子的哭聲,他們在哭父親被以色列士兵殺害,兄長從家裡被以色列士兵拖走,就在他們家的門口槍斃。我也有聽到老弱貧困的人的聲音,他們在哭泣孩子無端被殺害。因此,我作了個決定,我要站在雞蛋那一邊。我知道雞蛋丟石頭,一定會破碎掉,雖然我的力量無法勝過堅硬的石頭,但我知道破碎的雞蛋流出來,經過太陽一曬,就會發出臭味。我要讓傷害人的石頭發出臭臭的味道。

 

        村上春樹這樣簡短有力的演講讓我非常感動,他沒有因為以色列政府頒發給他文學獎就懼怕,而噤若寒蟬般的靜默不語,或是專說一堆無關痛癢的話。沒有,他當著以色列政府官員斥責他們對弱小民族——巴勒斯坦人殘酷的殺害手段。這是心中有真實信仰才能發出來的力量。

 

三、讓我們用謙卑的心成為上帝福音事工的僕人。

 

        在雅各和約翰爭取佔有榮耀寶座的左右邊位置時,耶穌基督回應給這兩位兄弟的話,是要他們和其他團體區別出來,不是要當領袖管人,也不是要握有實權統治、號令別人。因為跟隨耶穌基督所要學習的,就是要成為他人的僕人,去服侍人。若是要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述說基督教信仰最大的特質,我想耶穌基督告訴他門徒的這段話,應該可以當作標準來回答。

        有一本非常好的書叫《僕人》,作者是James C. Hunter(中文版由商周出版)。到現在依舊是商界很搶眼的一本書,但我發現真正會將此書運用在公司行號的老闆並不多。

        在《僕人》這本書中,我非常感動的一則故事,是作者說到有一次舉辦企業家管理課程的研習會,有許多公司行號的高級主管報名參加。一位公司的總經理辦理報到手續後,就到宿舍去。當他進入宿舍時,看到一位穿著工作服的人正在他的房間修理水龍頭。這個總經理一進去,就問這個修理水管的工人,餐廳怎麼走?宿舍水龍頭怎麼會壞掉而沒有及早修理?上課的地方在哪裡?問了許多很瑣碎的問題,甚至問說講員來了沒有?然後說他很想跟這位出名的講員好好聊聊。這位修理水管的人都很仔細,且不厭其煩地逐一回答他所提出的問題。而這個總經理總是用很不屑的態度看這位修理水管的人,講話的語句似乎認為自己願意跟他講話已經不錯了的樣子。

        過不久,大家陸續往演講去,每個人都盡量要找到最前面的位置,然後忙著彼此交換名片。講員還沒有到,大家都在耐心等待著。就在演講時刻快到的時候,講員出現了,這時,這位總經理才赫然發現原來剛才在他宿舍修理水管的那個人,就是今天演講的大師。他嚇了一跳。他一直以為自己眼睛看錯了,他真的不敢相信原來蹲在宿舍修理水管的人,就是主持此次研習會的大師。這時他才查覺剛才在宿舍跟這位大師講話時,態度是多麼的傲慢。因此,在聽完演講之後,他羞愧得不敢去跟大師握手。因為他發覺自己才是最沒有禮貌的人,卻擔任著一家上市公司的總經理。

        我們最近選出長老和執事,有不少當選者問我,他要準備甚麼?其實,不用甚麼準備,只要準備一顆要當僕人的純潔之心,擔當起咱教會推動福音事工的僕人,這樣就對了。

        記得在1969年,我讀神學院二年級時,台南神學院和台灣大學、東海大學這二所大學的社會系合作,在高雄做勞工生活調查。有一天,我去高雄高興昌鋼鐵公司訪問勞工。該公司老闆是三民教會呂特興長老兄弟共同經營的。公司裡有不少教會信徒。我們問其中的一個題目:「一個禮拜當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天?」這些教會的會友幾乎都是回答「禮拜日」。理由是:「因為平時在公司,我們都很怕老闆,他很嚴肅,只有在禮拜日那一天,公司的老闆會站在教會門口,用微笑且熱情的手接待我們進入禮拜堂,並且還會稱呼我們『兄』、『姊』,只有這一天最爽!」

        無論是在教會,或是教會機構,只要是奉耶穌基督的名所建立起來的機構,當我們參與其中,都要有這樣的心態:我們要服侍人,不是要被人服侍。將這樣的理念帶入我們教會中,我深信我們的教會在福音的事工上,必定會更有見證。

                                               (講於2009118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3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