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九講:壞的聖殿和無花果樹

經文:馬可福音十一:1221

 

        耶穌基督潔淨聖殿的記事,在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就像前面提過的,約翰福音所提供的記事資料非常特別,因此,往往在相同的記事中,總是有獨特的資料出現。現在這段潔淨聖殿的記事也是這樣,尤其是約翰福音作者認為耶穌基督剛出來傳福音,就在第一個逾越節時,他也到耶路撒冷去過這個猶太人認為最要的節期,而不是像前三本福音書所記載的,認為耶穌基督是在傳福音的最後一禮拜才去耶路撒冷過逾越節。

約翰福音說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度過三次的逾越節,第一次是記載在第二章13節,那一次,他在耶路撒冷潔淨聖殿。第二次是記載在第六章4節,那次的逾越節耶穌基督在加利利用五餅二魚餵養超過五千人飽食而有剩餘。第三次是記載在第十二章,耶穌基督和門徒上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

逾越節,這是猶太人看為重要的節期。因為這個節期是在紀念上帝用大能的手,將以色列人民的祖先從埃及人手中搶救出來,使他們脫離奴隸的生活,並且賞賜給他們一片大又肥美的迦南地,作為他們代代子孫永久居住的地方。因此,摩西法律規定,每當過逾越節,為了要幫助以色列人民的子孫代代都記住這節期,特別又設立一個「除酵節」,使之和逾越節連結在一起,這樣前後就有多達八天。因為除酵節有七天要吃沒酵的餅,再加上苦菜等食物(參考出埃及記十二:8),用這種方式要讓他們所有子孫記住:上帝把他們帶出埃及。也要用這節期來表明他們和上帝之間有立永遠的約(參考出埃及記十二:1424—25),而且還要用這節期當作歷史教材,除了每年遵守,也用來教導後代子孫。

為了要守逾越節,後來又有更詳細的規定:凡是居住在耶路撒冷城周圍廿五公里之內的猶太人男人,都必須回到耶路撒冷城去參加這節期慶典活動。也因為這緣故,每當逾越節節期來到之前,就有許多來自各地的朝聖客回耶路撒冷城來。因此,平時居民就有四至五萬人之多的耶路撒冷城,此時,就會爆滿,人口甚至會多達十倍,到四、五十萬人之多。

在前一講有說過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以及跟隨者一進入耶路撒冷城之後,就隨即進入耶路撒冷聖殿去,耶穌基督到各處去察看一下。然後,傍晚時分,他就跟著門徒離開耶路撒冷到城外不遠的伯大尼小村落去過夜。

耶穌基督若是要停留在城內過夜,應該不很困難,因為他既然可以在城內找到一個跟門徒過逾越節的地方,必定也有地方可以讓他和門徒過夜。只是依照約翰福音第十一章57節的記載,猶太人宗教領袖已經發出通緝,要城內的眼線若知道耶穌基督的行蹤,就必須報告給他們知道,好讓他們派人去緝拿耶穌基督。但我們從現在所讀的經文看到,就算耶穌基督公開露面在耶路撒冷聖殿,也沒有人敢下手緝拿他,原因就是眾人喜歡聽耶穌基督傳講的信息。因此,有些聖經學者說耶穌基督之所以會到伯大尼去過夜,是為了要躲避這些宗教領袖利用夜深人靜的時候逮捕他。是否這樣?值得繼續探討。

        前面已經有說過的,馬可福音在編輯上最特別的地方,就是所謂的「三明治」編輯法。這種編輯方式,就是在描述一件事還沒有結束時,又插入了另一件事在當中,當述說完這件夾進來的事之後,才又繼續描述之前尚未說完的事件,這就是所謂「三明治」編輯法。我們可以將這兩件事合在一起讀,也可以將這兩件夾在一起的事分開來看。不過要注意的是,既然作者(或是編者)有這種特別編輯方式,就是在表示這兩件一定有互相關連之處,否則大可不必如此編輯。而我們現在所讀的這段經文,就是很典型的「三明治」經文,因此,將之合在一起閱讀,會幫助我們比較清楚作者這種編輯方式的用意。

 

現在讓我們來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十二至十四節:

12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回城;在路上,耶穌餓了。13他看見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棵無花果樹,長滿了葉子,就走過去,想看看樹上有沒有果子。他到了樹前,只看見葉子,因為那時候不是結無花果的季節。14耶穌對著那棵樹說:「從今以後,再不會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門徒都聽見了這話。

 

在這段經文的開始,馬可福音很準確地提到時間就是「第二天」,以現在的時間換算應該是禮拜一的早上。從伯大尼到耶路撒冷大約有三公里的距離,這應該不是很遠,可是為甚麼耶穌基督會「餓了」?好像是早上沒有吃過飯的樣子,那麼接待耶穌基督和門徒的家庭呢?還有,耶穌基督的門徒是否也沒有吃?若是有,怎麼會讓耶穌基督沒有吃過早餐就往耶路撒冷城去?類似這些問題都讓我們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因為聖經並沒有記載。

13節說耶穌基督遠遠就看見一棵無花果樹,而且是長滿了葉子。在巴勒斯坦有四種水果,是猶太人最喜歡用來表達以色列民族和上帝之間的特殊關係,一是葡萄,二是無花果,三是橄欖,四是石榴。而在這四種水果當中,葡萄可說引用最多的一種。說到葡萄,也會說到葡萄樹,以及葡萄園。而無花果可說是第二種他們最喜歡提起的果實。先知彌迦在描述上帝的拯救臨到人間時,除了解除所有的軍備,使國和國之間不再有戰爭之外,也會讓所有領受恩典的上帝子民,可以在「葡萄園中」、「無花果樹下」享受著太平(參考彌迦書四:4)。先知撒迦利亞也有相同的預言說:「那一天來到的時候,你們每個人要請他的鄰居來,在葡萄樹和無花果樹下享受安寧。」(撒迦利亞書三:10)這些果樹之所以受歡迎,主要原因就是盛產,特別是在約旦河和加利利湖邊,無花果樹相當多。

再者,無花果樹有個特性,就是先有果實,然後才長出葉子來。因此,看到葉子,就應該可以看到果實。通常在巴勒斯坦,無花果樹是在三月中下旬就會開始長出葉子,也在這時候,就會看到葉子的旁邊長出小小的無花果實。而要注意的是,此時是逾越節。逾越節的時間是在春分之後,第一個月圓後的禮拜六。因此,通常都是在三、四月間。這就是第13節所提到的,當耶穌基督上前看這棵葉子長得茂盛,卻找不到果實的無花果樹,原來「那時候不是結無花果的季節」,其因在此。

但問題是:這是三、四月的時間,葉子才開始長出來。而剛開始生長的季節,怎麼可能會有可吃的果實?不可能啊!這是耶穌基督應該清楚的事。因此,耶穌基督會想要從無花果樹上摘果實,很可能就是因為看見這棵果樹葉子長得非常茂盛,既然葉子長得茂盛,就應該可以看到果實纍纍掛在果樹上。但沒有果實。

要注意的是,這裡說果樹上沒有看見果子,並不是完全沒有,而是果子剛長出來小小顆,還沒有成熟根本就不能吃。但更可能就是根本沒有。不論是小小粒的果子,或是完全沒有,必定是這棵無花果樹有甚麼問題,才會讓人只看見它茂盛的葉子,卻找不到任何可吃的果子。

14節是引起許多人討論的經文,這節說耶穌基督因為摘不到果實,就說:「從今以後,再不會有人吃你的果子!」這句話確實很傷,因為第20節說經過耶穌基督一說,這棵樹果然枯死了。而彼得認為這是和耶穌基督的詛咒有關。

 

第十五至十九節:

15他們到了耶路撒冷,耶穌一進聖殿就把所有在聖殿裡作買賣的人都趕出去。他推倒兌換銀錢的人的桌子和販賣鴿子的人的凳子,16也不准任何人扛抬雜物在聖殿的院子穿來穿去。17他教導他們說:「聖經記載上帝的話說:『我的聖殿要作萬民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

18祭司長和經學教師聽見這話,就想法子要殺害耶穌。但是他們怕他,因為群眾都欽佩他的教導。

19傍晚,耶穌就和門徒到城外去。

 

前面已有提過關於耶穌基督潔淨耶路撒冷聖殿的事,在四本福音書都有記載。約翰福音在四本福音書中可說是記載比較詳細的,除了清楚說明地點就在聖殿的「外院」之處,也說販賣物品的攤位,就包括了「販賣牛、羊、鴿子」等。然後又說耶穌基督是拿著一條鞭子,把牛羊從聖殿趕出去。然後對這些生意人說不要把聖殿當作「市場」。

從約翰福音提供的這些資料,就可看出發生這件事的地點是在「聖殿的外院」,這需要從耶路撒冷聖殿建築的平面來看;所謂外院,就是指聖殿的外邊,這地區是任何人都可以聚集的地方,包括外邦人在內。在馬可福音第十二章記載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聖殿教導眾人,就是在這個外院的地方。從外院繼續往裡面走進去,就是從「正門」進入聖殿內的第一區域,那是「女人院」;在這裡不僅女人可以聚集,男人也可以在這裡。原因是女人院裡面設置有奉獻箱,這就是馬可福音第十二章41節記載的「聖殿庫房」,平時在這裡都會聚集許多猶太人,他們不但是來奉獻,也喜歡停留在這裡看別人怎樣奉獻。接著再進去裡面,就是「男人院」,這是只有男人才可以進去的地方。女人不可以進去,若有女人進去「男人院」,那將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果。從「男人院」進到裡面去,就是「祭司院」,是祭司人員才能進入的地方。而在最裡層就是「至聖所」,是放置約櫃、香壇、祭壇等物品,這「至聖所」就只有輪值的大祭司才可以進去。

有了上述這些聖殿位置的理解之後,就可以了解為甚麼聖殿外院有許多攤位,這就很像台灣的民間寺廟,外面空地的地方都有許多小店鋪、攤販,這些店鋪、攤位等和店鋪的土地都是寺廟的財產,出租給這些生意人販賣物品,許多物品都是和廟裡的祭祀有關。耶路撒冷聖殿也是一樣,這些牛、羊、鴿子等動物,都是為了要獻祭之用。而兌換錢幣的攤位,是為了要進入庫房奉獻時,規定只有兩個地方鑄造的錢幣可以直接帶入聖殿奉獻,其一是耶路撒冷聖殿發行的「代幣」,另一是加利利發行的錢幣。會允許加利利發行的錢幣,原因是羅馬政府為了要安撫猶太人,不要動輒叛亂,而加利利省則是猶太人反動團體的大本營。因此這裡發行的錢幣沒有羅馬皇帝的像。而耶路撒冷聖殿禁止有任何人頭像的錢幣投入聖殿奉獻箱中,因此,祭司們在外院地方設置兌換錢幣的攤位,用耶路撒冷聖殿所發行的代幣兌換,這就像是今天銀行的外匯部。因為有許多從外國回來耶路撒冷過節朝聖的猶太僑民,也會帶他們僑居地的錢幣回來,就需要兌換。

問題是在這些攤位都是由祭司管理,發給營業執照。所有要奉獻的錢幣都需要經過檢查,當然所有牛、羊、鴿子等獻祭的物品也是要經過檢查合格之後,才可以帶到祭壇去交給祭司。會讓耶穌基督生氣而將這些攤位給予推倒的原因,就是這些祭司會在檢查獻祭的物品時,故意挑剔、吹毛求疵,然後會對物主說:「像這樣有瑕疵的物品,怎能獻給神聖的上帝呢?不行!」接著在物品上蓋著不合格,當朝聖客聽到、看到這樣的景象,就知道無法將該物品帶到祭壇去,這對許多用心飼養牛、羊、鴿子等動物的猶太人來說,是非常傷心的。他們只好將這些獻祭物品帶到祭司核准的攤位去,跟商家更換並補貼需要的費用,之後才將祭司發給兌換之物品,帶到祭壇去交給祭司,完成獻祭給上帝的心願。但是,若這些家禽動物是有缺陷的,那大家就會心甘情願去更換,重要的是這些動物都是經過細心照顧,沒有人敢用不潔淨或是有缺陷的動物獻祭給上帝。問題出在這些檢驗的祭司,他們會故意將好的說成不好,只為了要讓民眾將這些動物帶去商家的攤位更換,而就算去更換出來配有合格證書的動物,也是別人被這些祭司所檢驗不合格,應該淘汰的動物!

錢幣也是一樣;原本這些兌換錢幣的攤位是要用來服務人民的,但這些攤位的人就會注意看,錢幣是在哪裡發行的?若是越遠的地方,就會故意說該錢幣金子的成色不足、銀幣的銀質不佳,故意用類似這種方式要將兌換的價碼降低,然後商人就可以從中圖謀更多的利潤。

但不要忘記,這種作法就是對朝聖客的一種剝削,而這些攤位商人都需要向聖殿的祭司繳交租金之外的紅利。這就是為甚麼耶穌基督在前一天巡視了聖殿各處之後,在第二天進入聖殿,二話不說,就拿起鞭子趕走那些動物,用力推翻所有的兌換錢幣之攤位,然後只有馬可福音才有的第16節,說耶穌基督「不准任何人扛抬雜物在聖殿的院子穿來穿去」。為甚麼會這樣?原因是逾越節已經來到,人潮擁擠在聖殿四周,因此,生意相當好,生意人就會忙著搬運貨物、商品,這些商人甚至會因為搶生意而大聲喊叫,甚至因為貨物搬動而需要大叫讓路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聖殿敬虔獻祭敬拜的寧靜心靈。

17節,耶穌基督可說是用很嚴厲語氣說了重話,他說:「聖經記載上帝的話說:『我的聖殿要作為萬民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前面有提起過,這裡用「賊窩」,在約翰福音是用「市場」,意思就是當作商場做生意買賣的地方。而前三本福音都是用「賊窩」,這詞更難聽,因為這已經明顯說出祭司和生意人聯手欺騙民眾。最新的台語翻譯本,用「土匪仔窟」(thớ-húi-á khut),這個用詞我們一點也不陌生,當我們去買東西,若感覺被欺騙很多時,就會發出這種「好像土匪一樣」的說詞。當民眾很細心地把動物飼養長大,準備好要獻祭給上帝時,卻被祭司故意說成不合格,還要民眾去商家攤位補貼費用更換合格的動物,而這些合格動物其實就是前面的人被淘汰下來的,這簡直就是土匪才會做的惡劣手法,根本就是「吃你夠夠」啊!

另外一個問題是第18節所記載的,當祭司長和經學教師聽到耶穌基督公開這樣對民眾講話時,他們當然會相當忿怒,特別是祭司長,他就是負責聖殿的總管,這種「土匪仔」的行徑他可是脫離不了責任,更清楚地說,會發生這樣的行為,就是在他的允許之下才有可能。而經學教師是在教導人民如何遵守法律,當他們看見有這樣惡質的行為時,怎麼可以靜默不語呢?原來他們也參與分贓啊!因此,當耶穌基督這樣挑戰他們的時候,他們不敢吭氣,只能氣在心頭。馬可福音作者在這裡特別提到說,他們「就想法子要殺害耶穌」。我們可以這樣說,除了安息日的問題讓法利賽人忿怒到想要殺害耶穌基督(參考馬可福音三:6)之外,再來就是耶穌基督潔淨聖殿的動作,真的是掀開了這些宗教領袖們醜陋的面具,使他們無法再繼續貪婪下去。但民眾卻對耶穌基督很欽佩,原因是這種耶路撒冷聖殿的惡質行為,絕對不是只有一次,而是行之有年,這也是為甚麼民眾會喜歡耶穌基督這樣的潔淨動作,欽佩他,願意接受他的教導之因。因為民眾不敢公然抵抗這些宗教領袖,是怕得罪了他們會被趕出會堂(參考約翰福音九:22、十二:42),而沒有參與敬拜的機會。

潔淨聖殿之後,耶穌基督就帶著門徒到城外的伯大尼去過夜,他沒有在耶路撒冷過夜,有可能是因為這件潔淨聖殿的事,這些宗教領袖們會想辦法暗殺他,這是其中原因之一。但就像前面說過的,他對這種以人為權威中心的地方,很不屑。

 

第二十至廿一節:

20第二天一早,耶穌和門徒又從那條路經過,看見那棵無花果樹連根都枯死了。21彼得記起這事的經過,就對耶穌說:「老師,你看,你所詛咒的無花果樹枯死了。」

 

        「三明治」的編輯法,就是這樣子呈現出來,這兩節應該是接續在第14節之後,當耶穌基督對這棵無花果樹說:「從今以後,再不會有人吃你的果子!」中間夾入了這段耶穌基督潔淨聖殿的記事。現在等講完了聖殿的事件,接下來就繼續說這棵無花果樹竟然像耶穌基督所說的,枯死了。

        基本上,我們先這樣了解:耶穌基督絕對不會因為吃不到水果,就發出詛咒的話,這不是咱所相信的耶穌基督會做的事。整本聖經都會提到一個基本觀念,那就是慈悲的上帝,對那些已經失去生命盼望的子民,都會再給予一個機會重新獲得生命的契機,就像耶穌基督的復活神蹟所呈現出來的信息一樣,並不是完全失去了,而是有機會獲得新生命的盼望。先知以西結就曾指出,整座山谷都是死去枯乾的骨骸,在上帝應許之下,還是重新獲得新生命,長出肉、筋,並且重新站立起來成為勇士(參考以西結書三十七:1—14)。先知以賽亞也傳出這樣的信息給以色列人民,說有一個新的希望來臨,就是:「從耶西的殘幹上要抽出嫩芽;有一位新王要從他的後代興起。」(以賽亞書十一:1

        因此,當彼得對耶穌基督說這棵無花果樹枯死了的時候,其實是在告訴耶穌基督,為甚麼經過你這麼一說,這棵樹就真的死去了?

        我們可以這樣了解:當耶穌基督看到這棵樹葉長得很茂盛,卻找不到相配的果實時,一看就知道這棵樹已經有了嚴重的病。這是平時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現象,但耶穌基督卻敏感地觀察到,該棵樹確實是有問題出現了。因此,耶穌基督就說出該樹一定會枯死。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若是只有美麗的外表,卻沒有真實的內心,就如同看似茂盛的無花果樹,隱藏著嚴重的病症一樣,很快就會枯萎死去。

 

        就像前面已經說過的,馬可福音作者這種「三明治」的編輯法有特別用意,是要將無花果樹有茂盛的樹葉,卻摘不到果實的事,和聖殿有富麗堂皇的外表,卻隱藏著如同「賊窩」或是「市場」,這兩件事併在一起,讓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兩件事其實是有關連的。

        一棵果樹,最重要的就是長出甜美的果實,才有存在的價值。路加福音第十三章69節,記載耶穌基督講了一個比喻,內容是說有一個人在自己的葡萄園裡,栽種了一棵無花果樹。結果經過了三年的時間,這棵無花果樹依舊沒有長出果實出來,因此,園主就告訴園丁,要將這棵果樹給砍掉。在約翰福音第十五章13節,耶穌基督用葡萄樹和枝作比喻,說明沒有結果實的葡萄枝就要將之修剪去除。這些比喻都在說明一件事實:沒有或是不會結果的果樹,是不會被主人所接受的。

        在前往耶路撒冷路邊的這棵無花果樹,雖然長滿了樹葉,外表看起來很茂盛,卻長不出果實,很清楚地是在表明這棵樹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只是虛有美麗的外表而已。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這棵無花果樹病了,且是病得很嚴重才會這樣。

        從這裡來看耶路撒冷聖殿,耶穌基督時代的聖殿是在主前第六世紀末至第五世紀初期,以色列人民從巴比倫返鄉之後重建起來的。在耶穌基督時代,經過了當時統治者大希律王花費許多錢給予擴建,比原先重建的聖殿範圍更寬大,且裝飾得非常美(參考馬可福音十三:1)。路加福音第廿一章5節說聖殿是「用精美的石頭和還願的禮物裝飾成的」。從這些經文都可以看到耶路撒冷聖殿確實是裝飾得非常精美。但是,這樣美麗、精緻的聖殿,卻有欺騙的行為,尤其欺騙者竟然是主持祭典禮儀的宗教領袖,帶頭與商人勾結欺騙信徒!這樣的宗教信仰已經是在敗壞純潔的心靈,也是在利用宗教信仰,不是真正的在帶領人民敬拜上帝,是徒有美麗的建築物外表,沒有真實的內心,跟這棵長有茂盛的樹葉之無花果樹,可說是完全相同的情況。這就是馬可福音這種編輯方式所帶給我們的認識。

        從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來看基督教會的歷史,就可以看到相同的問題一再出現在每個時代的基督教會中;為甚麼馬丁路德會冒著生命的危險進行改革運動?原因就是當時羅馬教廷為了要籌募建造聖彼得大教堂的經費,包括用販賣贖罪券的方式籌到許多建築經費,但卻導致許多宗教師從中扣住許多金錢據為己有,並挪為私用,也不顧農民生活的困苦,一再增加稅賦,然後說不誠實的話,欺騙信徒,只為了要賺更多的錢,這是引發馬丁路德勇敢站出來,公開向羅馬教廷喊話之因。還好,因為有馬丁路德帶頭進行宗教信仰改革,才讓羅馬天主教會也跟著進行改革,也使基督教會因此而得到生存下去的機會,並且延續到今天。

        但是,今天的基督教會必須時刻小心,經常反省是否像這棵無花果樹一樣,是否也跟在聖殿外院那些商人一樣,藉著宗教師給予的虛有權威,進行欺騙的行為?如若沒有時刻進行這樣的信仰反省,我們很快就會在這個動盪不安,且是快速物慾化的生活環境中,使教會迷失了它應該有的基礎——聖經的教導。果若如此,今天的基督教會也會跟這棵無花果樹一樣,只是長滿了茂盛的樹葉,卻找不到果實,也會像耶路撒冷聖殿一樣,徒有美麗堂皇的外表裝飾,卻隱藏著欺騙如賊窩的內部,那是敗壞、死亡前兆啊!

 

二、用事奉與敬拜上帝的心,看待生意的事,就不會有把「禱告的殿變成賊窩」的危險。

 

        為甚麼這些商人會用不誠實的方式在販賣聖殿獻祭之宗教物品?為甚麼他們敢這樣做?怎麼不怕聖殿的祭司給予撤銷營業許可執照?其實,這些商人當中有許多攤位就是祭司設置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禽動物攤位,因為這些要獻祭的動物都必須經由祭司檢驗是否健康?是否有殘缺、不美?這些都是祭司的主要工作。因此,這些祭司利用這機會,對民眾親自飼養長大的動物,帶來要作為獻祭還願之用時,極盡所能地給予挑剔,好從當中獲取不法利益。而兌換錢幣的攤位很有可能是由開設銀行的莊家所設置,但卻也逃離不開與聖殿祭司聯手從中進行牟利的勾當。因為雖然兌換錢幣的攤位不是祭司所直營,但設置攤位卻需要祭司的允許。這也是為甚麼當耶穌基督將他們這些攤位給推翻,用繩索當作鞭子將牛、羊、鴿子等動物、牲畜從聖殿外院趕出去,那種損失可說是不,但卻沒有任何人敢出來抗議,甚至向耶穌基督索賠,主要原因就是耶穌基督公開對民眾說了這句:「聖經記載上帝的話說:『我的聖殿要作萬民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

        耶穌基督公開這樣對民眾說話,其實是等於在眾人面前掀開了這些攤位的弊病,道出了他們所做的欺騙行為。如若他們因此忿怒、索賠,只會帶來更多的反擊,因為民眾也會跟著向他們索賠,也會跟著砸他們的招牌、攤位。

        為甚麼這些攤位的負責人敢做欺騙的事?原因就是他們把敬拜的事,和生意的事分開,沒有連結在一起看待。他們心中很可能想著:生意是一回事,敬拜又是另一回事。這種心態也延續到今天許多基督徒的意念中,到教會來參加禮拜是一回事,在工作職場又是另一回事,這是非常錯誤的態度和觀念。

        今年是長老教會創會者約翰‧加爾文出生五百年紀念年,全世界各地長老教會或是改革宗教會都有舉行紀念活動。但我們要注意約翰‧加爾文參與宗教改革運動時,就曾提出一項非常重要的信念:每個基督徒都應該透過工作來見證福音。他強調每個基督徒都必須將自己的工作職場看成是傳福音的廣場,也就是要透過工作職場和工作的機會,向人見證福音。這種信念已經表明一個重要的信息:工作,就是在見證福音、傳福音。換句話說,認真工作,誠實地工作,就是在見證耶穌基督福音的信息,就是在告訴所有與我們在一起工作的人:我信上帝、我信耶穌基督,我信聖靈的引導和幫助!

        我們再從這觀點來看早期到台灣來的宣教師,他們不論是開設學校,或是開辦醫院,都是用這種態度,也因為這樣,使許多在學校和醫院工作的人,因此受到感動而信耶穌基督。他們沒有開甚麼神醫佈道大會,也沒有舉辦過甚麼禁食祈禱大會,他們唯有的,就是在工作職場中,活生生地把耶穌基督的愛,誠誠實實地呈現出來。這點才是我們要學習傳承的信仰功課,也是今天基督教會所辦的機構要深思反省的課題。

        讓我們很懷念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創辦人蘭大衛醫師,他父子兩代把彰化基督教會變成一間有深厚基督教信仰基礎的醫院,也在他們父子掌管醫院期間,許多醫護人員,甚至病人都因此受到感動而決志信耶穌基督。原因是這些醫護人員或是病人,從他們父子兩人身上看到美好的信仰見證。可惜後繼的領導者並沒有這樣的心思意念,反而使彰化基督教醫院陷入許多糾紛、動盪之中,甚至官司鬧到法院去,羞辱上帝的名。

        把我們每天的工作當作是在服侍上帝、見證耶穌基督的愛,這樣就是在見證福音,這是不能分開的。

                                             (講於20091129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