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講:求上帝移去苦杯

經文:馬可福音十四:2742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終了相當清楚,他就會知道沒有甚麼痛苦可以佔據他的心,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打倒他。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我們看到從加利利沿路走到耶路撒冷,在旅途中,他就一再地告訴他的門徒,此趟到耶路撒冷,是去面對十字架的苦難,會被害死,但三天之後會復活。他不是講一次,而是至少講了三次。因為他很清楚會面臨死亡,因此,當彼得想要阻止他繼續前往耶路撒冷的時候,他不但沒有接受,反而是用很嚴厲的話斥責彼得,說他想要阻止的動作是個人的想法。而耶穌基督堅決繼續往耶路撒冷走去的心意,是為了要完成上帝所賦予他的使命。

        當一個人清楚知道上帝賦予他的使命是甚麼,明白上帝的旨意,就會想要努力排除所有的困難。耶穌基督在這方面的態度是我們所要學習的目標。他在加利利傳福音的時候,大家看到的幾乎都是他所行的神蹟奇事。因此,當他在迦百農開始一連串醫治的神蹟之後,迦百農人就很希望耶穌基督一直留在他們當中。每當他走到一個村落,就會有民眾擁擠圍繞在他身邊。耶穌基督並沒有因民眾多而攪亂了他的使命,他清楚知道民眾心中的想法,是想要擁護他出來當王(參考約翰福音六:15)。而撒但也正在利用民眾的力量,想要改變,或是控制他的意念。因而耶穌基督會利用天未亮的清晨,獨自一個人找到一處偏僻的地方向上帝祈禱(參考馬可福音一:35)。

        祈禱,這是信仰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功課。祈禱是和上帝來往最好的方式。降生在世界上作為一個人的耶穌基督,必定有眾人的軟弱,也會遇到許多困難,群眾的呼喊就是一個例子。當大家都在喝采歌頌耶穌基督的能力時,耶穌基督利用大家都在睡覺、休息時,獨自一個人到偏僻的地方和上帝講話。每當有群眾聚集,他在醫病、趕鬼,傳講上帝國信息之後,就會獨自到偏僻的地方祈禱(參考馬太福音十四:23,馬可福音六:46,路加福音六:12、十一:1、十八:1),他用這種方式,保持與上帝連結的關係,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因為人是很軟弱的,而撒但是一直在尋找機會要誘惑人,只有這樣,人才不至於被撒但所誘惑而離棄上帝。

        當人需要面對死亡的來臨,那種心境是孤獨的。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中,對他門徒講的話,以及後來帶門徒到客西馬尼園去祈禱,都讓我們看到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只剩下上帝與他同在。而我們知道有上帝同在,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刻,也不會孤獨。因為上帝就是我們生命的主,是引導我們走正路的亮光。這也是我們現在所讀這段經文所提供給我們很重要的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廿七至三十一節:

27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都要離棄我,因為聖經說:『上帝要擊殺牧人,羊群就分散了。』28但是我復活以後,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

29彼得說:「即使別人都離棄你,我也不離棄你!」

30耶穌對彼得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夜雞叫兩次以前,你會三次不認我。」

31彼得用更堅決的口氣說:「即使我必須跟你同死,我也絕不會不認你!」

其他的門徒也都這樣說。

 

在最後晚餐時候,耶穌基督第一件事就是公開地對門徒們說出他們當中有人會出賣他,結果引起門徒當中一片譁然,這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大家都在爭論著說:「不是我吧?」這是有點奇怪的回應,若是我們可能會說:「是誰?」其實,門徒這樣回話,是在向他們的老師耶穌基督說「你是在開玩笑吧」。門徒們怎麼想也不會想到他們當中竟然有人會去做這樣的事。因為過去在加利利傳福音的三年中,他們都是一起同行,也親眼看見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奇事,並且親身體驗到耶穌基督賞賜給他們的能力,可以醫病、趕鬼等,怎麼可能會有人去做這種出賣老師的事?但當我們看到耶穌基督的門徒當中,有人在爭取想要坐在耶穌基督榮耀的寶座之位的左右兩邊時,就可以明白:有爭奪權位的地方,就會有人去做不該做的事。這不是在耶穌基督門徒身上才會發生的事,在今天的基督教會中,之所以一再發生紛爭,就是因為有人在爭奪權力、搶佔位置,結果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而細究起來,這些不該做的行為就跟猶大出賣耶穌基督並沒有兩樣。

因此,當耶穌基督公開他們當中有人會出賣他時,他沒有指明是誰,其實他是給猶大一個最後機會,希望他趕緊回心轉意,不要繼續沉淪下去,快快回頭過來,否則會讓撒但找到切入的機會,而去做最不該做的事。

不過,從約翰福音第十三章27節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在最後晚餐中,耶穌基督拿餅給猶大的時候,那時撒但就依附在餅的當中進入猶大的心,控制了猶大的心思意念。也就在那時候,耶穌基督發現猶大並沒有悔改歸正的心,於是跟他說:「你要做的,快去做吧!」結果猶大就出去告訴猶太人領袖,說他們吃過晚餐後,耶穌基督會帶門徒們去他們過去經常去的客西馬尼園。因此,當耶穌基督在跟門徒們說「你們都要離棄我」這句話時,那時候猶大已經不在他們當中,他去通報猶太人領袖了。

再者,在最後晚餐之後,在他們前往橄欖山的途中,耶穌基督提到第二件事,就是我們現在所讀的這段經文,他提到門徒都會離棄他。這樣的話,對門徒來說,是很傷的。因為這話已經在表示耶穌基督對自己的門徒是失望到極點。原因是耶穌基督在這裡所用的「離棄」這一詞,原本的意思是指「跌倒」,表示軟弱、失去正確的方向,是「偏離」的意思。這樣,可以看出耶穌基督已經在告訴他的門徒,他們對耶穌基督的了解、認識並不是很清楚。這點也是馬可福音在編撰上一再強調的。因為若門徒們對耶穌基督有正確的認識,就不會有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一再在爭論誰大、誰小,或是誰可以坐在甚麼位置上。

耶穌基督在這裡引用撒迦利亞書第十三章7節,先知的話說上帝要擊打牧羊人,結果羊群就四散了。為甚麼上帝要擊打牧羊人?這意思是上帝允許耶穌基督用死來完成他救贖的使命。因為這些當代猶太人,特別是那些宗教領袖們的心是那樣的硬,他們甚至一再設法要殺害耶穌基督,上帝就故意讓耶穌基督被他們殺害,但上帝要用他們自以為有成就的事,來喚醒他們的良知,讓他們知道那是錯的。這也是耶穌基督在這裡接下去說「但是我復活以後」這句話之因。因為在猶太人領袖認為已經釘死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但耶穌基督並沒有死,他是從死裡復活,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復活,這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心主軸,若是沒有復活,就沒有今天的基督教信仰。

耶穌基督在這裡告訴門徒,當他復活之後,要比門徒先到加利利去。他這樣說,主要在表示一件事:要跟門徒相約在加利利見面。

請注意,耶穌基督是說加利利,不是在耶路撒冷,這點非常重要。在馬可福音作者來看,要認識耶穌基督,就是要到加利利去。因為那是耶穌基督傳福音的中心地帶,在加利利,才會真確地認識耶穌基督。不是在耶路撒冷,因為耶路撒冷是猶太人的政治、經濟、宗教中心。在這種講究權勢、個人權位大或小的地方,是不會認識上帝的救恩。只有在謙卑、弱小的地方,才會發現上帝奇妙的作為。而加利利這地方,在當時猶太人的眼中,那根本就是一個雜亂的城市,是一個參雜有「外邦人」居住的地方(參考以賽亞書九:1),又是離開耶路撒冷很遠的偏遠城市。

約翰福音第廿一章就將耶穌基督和門徒相約在加利利會面的事描述出來,而且地點就在彼得和安得烈、雅各和約翰等這兩對兄弟,當初他們被耶穌基督呼召來跟隨的加利利湖,約翰福音說「提比哩亞湖」的地方。

29節很有意思,彼得反應很快,他馬上若有所思地就回答耶穌基督,說出這句感人肺腑的話:「即使別人都離棄你,我也不離棄你!」看,這是多麼感人的話啊!彼得這樣的話,等於是在宣告他跟別的門徒不一樣。

耶穌基督對人性的軟弱是相當透徹的,福音書作者一再用耶穌基督「知道他們在想些甚麼」(參考馬太福音十二:25、十六:8、廿二:18,馬可福音二:8,路加福音六:8、九:47,約翰福音六:61)這樣的話,來說明耶穌基督深知人內心的世界。對彼得這位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門徒,耶穌基督當然很清楚他的弱點。因此,當彼得信誓旦旦地說他不會離棄耶穌基督的時候,耶穌基督就進一步地預言彼得會跌得很慘。因為他不但會離棄耶穌基督,而且是會有多達三次否認與耶穌基督之間的師徒關係。

耶穌基督在這裡所說的預言,不是隨便說說算了,而是非常清楚地指出正確的時間,就是在「雞叫兩次以前」,這絕對不是偶然。因為雞第一次叫,會是在半夜時分,第二次叫是在黎明之前。耶穌基督很清楚地指出正確的時刻,而且還讓彼得知道在這兩個時段中,他會有共計三次否認的行為出現。

請注意,耶穌基督是公開在門徒面前講這件事,可不是在私底下講的。這對彼得來說真是尷尬的事啊!若是換成我們,也會覺得很沒有面子。因此,彼得更壯膽地回應耶穌基督說:「即使我必須跟你同死,我也絕不會不認你!」這樣的宣告,等於是在表白生命的連結,是生與死連結在一起。坦白說,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得到的事。就算是今天的傳道者,要有這種願為福音奉獻至死的心意,也很少,因此,彼得並不比我們軟弱。因為今天的傳道者,即使是要他說出這樣的宣告,也不一定會說得出口。

但就在彼得作出這樣的宣告之後,其他的門徒也都跟進,他們異口同聲地說要跟耶穌基督同死。其他門徒應該不會包括猶大在內,因為就像前面所說的,此時猶大已經離開大家。依據約翰福音第十三章30節的記載,猶大是在吃了耶穌基督拿給他的餅之後,就「立刻出去」進行他出賣老師的勾當。但都沒有人注意到猶大離開,很可能就像約翰福音第十三章29節記載說的:「因為猶大是管錢的,有的門徒以為耶穌吩咐他去買過節要用的東西,或是要他帶點東西去分給窮人。」若是猶大當時也在場,那一定很尷尬吧。

 

第三十二至三十六節:

32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在這裡坐,等我去禱告。」

33於是他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一起去。他開始悲痛難過,34對他們說:「我的心非常憂傷,幾乎要死。你們留在這裡,警醒吧!」

35他往前走幾步,俯伏在地上,祈求上帝說,若是可以,不使他經歷這個痛苦。36他求說:「阿爸,我的父親哪,你凡事都能。求你把這苦杯移去;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

 

這是最後晚餐之後,耶穌基督帶領他的門徒一起離開耶路撒冷城,到城外東邊的橄欖山(參考路加福音廿二:39),裡面有一座園子,這就是因為耶穌基督在這裡被逮捕而出名的客西馬尼園。這個「客西馬尼」一詞,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指「榨油坊」。這樣,我們可以理解這個地方,是專門在榨橄欖油的園子。依照約翰福音第十八章2節的記載:「出賣耶穌的猶大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常和他的門徒在那裡聚集。」這樣可看出,猶大出賣耶穌基督的方式,就是將他們每天夜晚在此相聚的事透露給猶太人領袖們,好讓他們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來此將耶穌基督逮捕。

彼得、雅各、約翰這三個人一直是耶穌基督門徒中很核心的人物。從葉魯的家,到山上祈禱,耶穌基督都是帶著他們三個人相隨,在這裡也是。耶穌基督是帶所有的門徒上橄欖山,進入客西馬尼園之後,就帶他們三位離開其他門徒。依照路加福音第廿二章41節的寫法,說他們與其他門徒之間有「約扔一塊石子的距離」。

我們看到這時候的耶穌基督告訴門徒說,他的心「非常憂傷,幾乎要死」,怎麼會這樣?這很可能跟早期教會裡傳言耶穌基督是神,因此,不具有人性的問題。還有,早期教會也流傳著耶穌基督因為是神,他並沒有真實生活在這世界上。所有關於耶穌基督在世上的一切活動,都只是一種「幻影」而已。這樣,馬可福音作者用耶穌基督「非常憂傷,幾乎要死」這樣的句子,用以形容耶穌基督的心境時,就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耶穌基督身為一個人,正當年紀才僅有33歲的時候,就面臨著十字架酷刑的死,這種心境絕對不會輕鬆,並且又是一種生命生死之間的抉擇。這也是為甚麼當他俯伏在地上向上帝祈禱時會這樣說:「阿爸,我的父親哪,你凡事都能,求你把這苦杯移去。」

「把苦杯移去」,這很清楚地說出一個重要信息:沒有人喜歡痛苦。也沒有人會喜歡接受生命的苦難在自己的身上。耶穌基督當然清楚知道這種苦難是上帝要他接受的,他必須順服。但他還是在最後的時刻,向上帝祈求若是可以免除的話,就免除這種十字架苦難的酷刑。

我們從申命記看到摩西帶著以色列人民走到約旦河東岸的地方,只要跨過約旦河就可以進入上帝所應許的迦南地。想想看,他有長達四十年漂流在曠野的時間,就在最後的一個時刻,上帝卻對他說,不讓他跟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應許之地,而只讓他上山去眺望迦南地。若是我們會怎樣想?摩西也曾向上帝祈求過,希望上帝准許他過約旦河「去看看那邊肥沃的土地、壯麗的山區,和黎巴嫩山」(參考申命記三:23—25),但上帝並沒有允許他這樣的請求。後來,摩西對以色列人民說了這樣的話:「有些事情,上主——我們的上帝向我們隱秘;但是他啟示了自己的法律,我們跟我們的子孫都要永遠遵行。」(申命記廿九:29)。確實是這樣,上帝的啟示有時是我們現在無法看清楚的,但終有一天,我們會很清楚知道原來祂的旨意是那樣美好。

上帝會決定讓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這是我們無法理解的事,但卻因為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使過去在人看來是最醜陋和苦難的十字架記號,變成今天全世界看為拯救的記號。

36節下半句:「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耶穌基督雖然向上帝祈求免除他承受死在十字架上的苦杯,但他不是強求,而是以上帝的旨意為中心。這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祈禱的重要功課:祈禱是以上帝的旨意為中心,不是以我們自己的意念為主。因為我們所看的都是眼前、表面的。上帝有特別的旨意,祂知道我們的需要和軟弱。耶穌基督在教導他的門徒祈禱時,就說過要這樣祈求上帝:「願你在世上掌權;願你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馬太福音六:10

 

第三十七至四十二節:

37他回來,發現三個門徒都睡著了;他對彼得說:「西門,你在睡覺嗎?你不能警醒一個鐘頭嗎?」38他又說:「要警醒禱告,免得陷入誘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的。」

39他又走過去,仍然用同樣的話禱告。40然後他再回到門徒那裡,看見他們還是睡著。他們睜不開眼睛,也不知道對他說甚麼話好。

41耶穌第三次回來,對他們說:「你們還在睡覺,還在休息嗎?夠了,時間到了,人子就要被出賣在罪人手中了。42起來,我們走吧!看哪,那出賣我的人來了!」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耶穌基督一再提起一個重要的詞字,那就是「警醒」。在第34節,他帶彼得、雅各和約翰這三位門徒一起祈禱的時候,就曾告訴他們要「警醒」,然後,在他祈禱之後,回頭就看見彼得、雅各和約翰都睡著了。他就再次提醒他們要「警醒禱告」。

為甚麼耶穌基督一再提醒門徒要「警醒禱告」?原因是當人面臨著生命的生與死之際,會很容易陷入迷惑。人總是會想辦法閃避苦難臨身,因此,當知道有苦難來臨時,就會想盡辦法逃避、閃開。而誘惑者就會利用這個關鍵時刻,說盡好話,讓人聽起來覺得很有意思,就接受了誘惑者的話的引導,結果是離棄了上帝的旨意。耶穌基督很清楚,就在這個時候,他正面臨生與死之間的抉擇,就是因為這樣,他才會帶門徒到這隱秘的地方,希望他們能夠一起祈禱。他向上帝懇求,他祈求上帝若是可以移去這苦杯,最好。但他清楚必須是以上帝的旨意為中心。他也希望門徒們都跟他一樣清楚,因為就在晚餐結束後,就在剛才的路途中,他特別提醒門徒們,說他們會在最危險的時刻離棄他,但他們是堅定地表示絕對不會,甚至要跟耶穌基督一起死,也會在所不惜。但門徒忘記,也沒有注意到現在就是關鍵時刻。在路加福音第廿二章43節特別提供了一則資料說:就在耶穌基督向上帝祈禱的時候,他祈求的懇切程度,是到了「汗珠像大滴的血滴落在地上」。可見耶穌基督祈禱的迫切,幾乎就是用生命的力量在向上帝祈禱。但要注意,耶穌基督祈禱到這種程度,並不是要求上帝成全他的祈禱,而是讓自己能排除所有的誘惑,順從上帝的旨意。

但同樣是在這關鍵時刻,門徒們卻是陷入沉睡中,為甚麼會這樣?是不是在最後晚餐中喝太多的酒?或是因為太過疲勞?我想應該說最大的原因,是沒有發現這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時刻,沒有清楚知道耶穌基督在晚餐中,和前往橄欖山途中跟他們所提起的話。甚至也有可能還以為耶穌基督即將發動一場政治活動,帶領猶太人起來反抗羅馬統治,他們正在陶醉那種即將來臨的世上榮耀。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耶穌基督告訴他們將會被出賣的時刻,就在這時候會出現。如果人發現自己即將面臨危險來臨時,他不但睡不著,也會緊繃著神經系統,使自己全神灌注即將來臨的大事。就像發生在今年三月4日的高雄甲仙大地震,許多民眾連續三天都不敢睡覺。因為深怕睡覺時,地震一來,會來不及逃離而被壓死。

看到門徒如此沉睡,耶穌基督沒有太大的苛責,他說了這句體貼的話:「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的。」當他第三次回來發現門徒依舊沉睡時,他喚醒他們,說:「起來,我們走吧!看哪,那出賣我的人來了!」這樣,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是有三次迫切祈禱,同時,也分別有三次呼喚他的門徒們要警醒過來,一起祈禱。但每當他在為生命迫切祈禱時,這些門徒都陷入了沉睡當中,包括彼得、雅各和約翰等三人也都是如此軟弱。也就在這時候,耶穌基督清楚看見猶大帶人來抓他了。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所讀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為甚麼耶穌基督要跟門徒相約在加利利而不是在耶路撒冷?

 

        當耶穌基督指出他的門徒們會在最緊要關頭時刻,離棄他,即使他的門徒特別是彼得,都同聲且清楚地表示會跟耶穌基督一起同死。但耶穌基督知道人的軟弱和有限,他沒有繼續跟門徒們爭辯,他只告訴門徒,會在復活之後,先他們到加利利去等候他們。

        加利利,這是耶穌基督傳福音的中心地帶,但這城卻是猶太人眼中很沒有水準的邊陲地方。在猶太人眼中,加利利是「外邦人」的城市,意思也在表示那是個不潔淨的城鎮。但耶穌基督卻是在這裡開始他福音的事工。

        相對於耶路撒冷這個猶太人認為是神聖的,是上帝所喜悅和居住的城市,但卻是殺害上帝的獨生子耶穌基督的城市。從大衛時代開始,耶路撒冷就是個猶太人信仰、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中心,因為有聖殿在耶路撒冷,因此,整個以色列民族都認為耶路撒冷才是最棒、最潔淨的地方。但我們也發現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若是耶路撒冷真是像猶太人心中所想像的,是這樣神聖的城市,他們應該會更謙虛,且在信仰態度上表現出更為敬虔、真實。可是,我們卻從耶路撒冷聖殿變成耶穌基督譴責的「賊窩」,是「市場」。從這裡就可以發現原本大衛王時代的聖城、上帝的城市,如今已經變質成不堪入目的欺騙城市了。它所呈現出來的,就是猶太人的驕傲、自大,和墮落。

        因為這樣,耶穌基督要他們回到加利利去,在他復活之後,他要跟門徒在加利利相見面。馬可福音作者會這樣強調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要門徒回到加利利去看耶穌基督是怎樣蹲下來,與當代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包括猶太人眼中的罪人——妓女、稅吏,以及猶太人認為不潔淨的撒馬利亞人在一起。耶穌基督不希望他的門徒留在耶路撒冷城,原因是那只會引誘他們陷入權力、地位、財富的誘惑中。

        耶穌基督對門徒所說的「先到加利利去」這句話,對今天傳道者來說是很重要的提醒。我們有許多傳道者都會陷入一種迷失,以為在都市大教會中,就會有很多資源可用,人多、錢多,容易推動事工,這些都是事實,確實沒錯。但也因為人多、財力足,往往不但沒有幫助傳道者在福音事工上更認真,更實在,反而是更多的陷阱讓傳道者掉落在羅網中而無法自拔。這也是為甚麼每年我會跟牧師娘回去台東後山探望那群獻身在窮鄉僻壤的神父和修女之因,因為每次回去探望他們,都會讓我有個警醒,知道自己是在一個很好的環境中牧養教會,提醒我不能因為有這樣美好的環境,就忘記了有許多需要幫忙、關心的對象。也透過來自全世界公認最美麗的國家——瑞士的這群修女、神父,讓我知道學習謙卑,和真實的獻身使命之意。

        這群來自瑞士的神父、修女,他們並沒有因為在後山,特別是在原住民地區,就認為沒有資源、人力,他們是讓自己謙卑地蹲下來,把生命奉獻在那甚少人在注意、社會邊緣人的身上,就像在關山的修女們,她們用所有的時間在照顧一群出自貧困家庭的植物病人;在台東,她們在照顧大約有一百名腦性麻痺的病人,其中有五十個病人需要長期照顧,而另外大約有五十個人是需要日間照護的。我們也在台東新港看到修女們已經上了年紀,卻還四處去病人的家中進行居家照護的工作。每次去探望這群修女,都會幫助我反省:自己是否忘記了耶穌基督?是否忘記了自己當年獻身的使命感?

加利利就像今天台灣的後山,也像台灣許多偏遠的村鎮。耶穌基督告訴他的門徒,到加利利去,這句話也同樣是在告訴今天的基督教會,不要因為教會壯大,就忘記了謙卑,不要因為教會能力強,就忘記了那些弱小需要幫助的對象。

 

二、只有懇切地向上帝祈禱,才能使我們脫離撒但的誘惑。

 

        當耶穌基督面臨十字架苦難之際,他帶門徒一起去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祈禱。他一再提醒門徒們要警醒祈禱,以免陷入誘惑中。但門徒顯然並不在意這樣的警告,一直精神不振。直到出賣耶穌基督的猶大帶領一群要抓耶穌基督的人來到,才被耶穌基督把他們從睡夢中搖醒過來。

        我們是生活在一個充滿著誘惑的世界中,就像新約聖經學者巴克萊所說的,基督教信仰雖然無法改變這個持續且加速在墮落的世界,但至少我們應該努力、且盡力地踩住煞車,讓我們的信仰使這個世界減緩墮落的速度。我們要學習的功課是:甚麼時候要踩煞車?怎樣踩?用多少力量?這些都是跟信仰的認知有密切關係。耶穌基督對門徒一再提醒的,是要警醒禱告,因為禱告,就是從上帝得到力量和智慧。

        禱告,這是和上帝對話。禱告就是在向上帝表白我們內心的意念。禱告,也是幫助我們注意聆聽上帝話語的途徑。沒有禱告,聽不到上帝的話;只有驕傲的人才會拒絕禱告。

        我在和信醫院工作,最大的感觸就是遇到許多入院準備接受開刀治療的病患和家屬,他們焦慮的心情,有的病人是才聽到醫師說需要開刀治療,就開始哭泣、不安起來。原因是這時候才發現人的軟弱、無助,需要更大的力量來幫助。這時候,我們會建議病人或是家屬學習用祈禱來向上帝懇求幫助,結果往往會得到很好的回應。我曾遇到一個婦女,她需要開刀,非常緊張。我就教導她這樣祈禱說:「慈悲的上帝,懇求祢憐憫我的軟弱。我很害怕開刀,而明天就要開刀,祈求祢牽著醫師的手,使這次的手術順利。也求祢讓我不會害怕,求祢與我同在。謝謝祢。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結果這位姊妹在開刀結束後找我,就問我說以後自己是不是也可以繼續祈禱?我說「當然可以」。然後繼續教她怎樣為每天的生活需要祈禱,她聽了之後非常高興。就問我怎樣去參加教會的聚會。我給她一些新竹地區鄰近教會的資料。但同樣是病人,我就遇到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教授,他對我說:「盧牧師,你知道嗎,根據數學統計的結果,祈禱是沒有效的。」我告訴這位教授:「祈禱不是數學問題,也不是統計數字。祈禱是在表示人的謙卑,需要上帝的幫助。祈禱也是在和上帝對話,這是一種心靈的交通,也是在承認我們是個有限的人。就是因為我們是有限的人,才會遇到生病、痛苦。」結果這位教授聽了我解釋之後,隨即跟我說:「盧牧師,請你替我禱告。」我本來要回應他說:「你不是說祈禱沒有效嗎?」不過,我還是牽著他的手,為他祈禱。

        當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向上帝祈禱,祈求上帝讓苦杯離開他時,他特別強調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耶穌基督這樣的祈禱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功課。我們學習:祈禱不是要上帝聽我們的話,也不是要上帝成全我們的需要。因為我們往往忘記,甚至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是甚麼。但上帝是我們生命的賞賜者,也是我們生命的主宰。因此,祂很清楚我們的欠缺和需要的是甚麼。我們就是要學習耶穌基督,在生命的每個時刻,特別是在最關鍵的時刻,讓我們學習聽從上帝的旨意,學習怎樣讓上帝的旨意成全在我們身上,在我們的生命當中。

        很多時候,我們祈禱總是求上帝滿足我們的需要,甚至祈禱時,講了一大堆連自己都不太清楚的話語。但我們應該注意耶穌基督在教導門徒、提醒門徒們,不要以為祈禱很長,話很多,上帝就會聽。不是這樣,他說這是沒有信上帝的人才會有的態度(參考馬太福音六:7—8)。他教導我們用祈禱來學習順服上帝的旨意。因為祈禱是在和上帝講話,既然是和上帝講話,重要的,就是明白上帝的旨意是甚麼。因為耶穌基督說,在我們還沒有開口說話之前,上帝已經知道我們所需要的(參考馬太福音六:8)。我們所欠缺的是:怎樣透過祈禱,幫助我們知道上帝的旨意。

                                                   (講於201037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