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講:十字架上的耶穌

經文:馬可福音十五:3347

 

        我一再提起過,認識基督教信仰需要從生命的苦難切入,才能體會得出和明白信仰的真諦。從耶穌基督受難的記事來看,當我們認識了耶穌基督之所以會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也就是開始在學習認識基督教信仰之道。這也是為甚麼長久以來,不論是在牧會工作上,或是在教會公報六年的時間,我都會帶領信徒守一個嚴肅的基督受難週節期活動之因。我用這種方式希望幫助大家明白:因為有耶穌基督的受難,才有我們生命得到復活的盼望。

        沒有人會喜歡讓苦難在自己的身上出現,大家都會努力讓苦難從生命中排除。耶穌基督也不例外;他曾在客西馬尼園祈禱到如同路加福音作者所說的,他是祈禱到「極度傷痛」,而且是「更懇切地禱告」,結果禱告到「汗珠像大滴的血滴落在地上」(參考路加福音廿二:44)。為的是希望能排除他和門徒在山上祈禱時,摩西和先知以利亞出現時,跟他談論到「將在耶路撒冷以死來完成使命的事」(參考路加福音九:31)。他雖然知道會有十字架的苦難在耶路撒冷發生,可是,他還是用如此迫切祈禱方式,祈求上帝能將這十字架的苦難排除掉,但卻沒有得到上帝的應允。我們不知道上帝的旨意是甚麼,但我們知道十字架正好說出了生命的苦難,且是莫須有的苦難。因為那是猶太人領袖用誣陷、造假等欺騙方式造成的,且是如同彼拉多心裡所知道的,這些猶太人領袖是因為出於「嫉妒」,才將耶穌基督移送給他審判。這些宗教領袖所犯的,正像聖經說的,是殺害無辜者的罪,不會是上帝所允許的,且是被上帝看為惡劣的行為。

        所謂殺害無辜者,並不是因為戰爭,也不是因為意外,而是故意造假陷害他人。例如列王紀上第廿一章非常有名的「拿伯葡萄園」事件,當時以色列的國王亞哈,為了要擁有拿伯的葡萄園不成,他的妻子耶洗碧就設法收買一些社會「顯貴和長老」,並且「叫兩個流氓當面指控他,說他污辱了上帝和王,然後把他拖出城外,用石頭打死他」。這件事引起上帝相當大的忿怒。

        又例如撒母耳記下第十一章,記載大衛王謀害他的部下大將烏利亞,奪取他的妻子拔示芭之事件。若是我們仔細研讀,就會知道後來大衛王為此事付出相當大的代價,不但宮廷內一再發生兄弟彼此殘殺,且是亂倫事件一再發生。聖經作者就是用這種方式在說明:殺害無辜者的事,將會為自己帶來更慘痛的代價。

        耶穌基督被判釘死十字架的事件,除了說明這些猶太人領袖惡意殺害無辜者外,也在說明一件事: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經常會發生這種事件,甚至有的人會親身體驗到被無辜陷害。聖經作者透過耶穌基督受害在十字架上的死,要向我們說明這種生命坎坷的際遇,上帝知道,上帝一定會為遇到這種事的人伸冤。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三十三至三十九節:

33中午的時候,黑暗籠罩大地,約有三小時之久。34到了下午三點鐘,耶穌大聲喊:「以羅伊,以羅伊,拉瑪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

35旁邊站著的人有些人聽見了,說:「你聽,他在呼喚以利亞!」36有一個人跑過去,把浸著酸酒的海綿綁在藤條上,送到耶穌的嘴邊,說:「等一下,我們看以利亞會不會來放他下來!」

37耶穌大喊一聲,就斷了氣。

38懸掛在聖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成兩半。39站在十字架前的一個軍官,看見耶穌喊叫和死的情形,就說:「這個人真是上帝的兒子!」

 

前一講有提過,馬可福音作者說釘耶穌基督於十字架的時間是在上午九點。現在這裡說到中午時刻,也就是十二點,此時的太陽正在當中,但馬可福音作者特別強調說,此時突然天變黑暗了,整個大地都變黑了。聖經一再用這種方式在表明上帝的忿怒。就像上帝為了要懲罰埃及人,祂使天地都變黑暗,結果埃及人都看不見任何一點亮光(參考出埃及記十:21—23)。先知阿摩司對當代北國以色列人民說到上帝要懲罰他們時,就是這樣子說:「到那一天,我要使太陽在中午下山,白晝變為黑暗。這是我——至高的上主說的。」(阿摩司書八:9)主前第七世紀末葉的先知西番雅也這樣說:「那將是忿怒的日子,是苦難災禍的日子,是摧殘破壞的日子,是黑暗幽冥的日子,是愁雲滿佈的日子。」(西番雅書一:15)先知的文獻中經常用太陽和其它星辰都會從天上墜下來,使天地都黑暗,用這種方式上帝要進行祂嚴厲的懲罰(參考以賽亞書十三:10、廿四:23,以西結書三十二:7,約珥書二:1031)。

在這裡馬可福音作者有長達三個小時是黑暗的時刻,且時間剛在正午時間,這必定會令在場的民眾感到驚訝、不安。就在那段黑暗時刻一過,耶穌基督在臨終之前,於十字架上大聲喊叫著:「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這句話是引用詩篇第廿二篇詩人的詩歌,原來這詩歌是這樣子寫的: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

我哀號求助,你為甚麼不來幫助我?

我的上帝啊,我白天呼號,你不回答;

我夜間哀求,也得不到安息。」(詩篇廿二:1—2

 

從詩人所寫的這些詩歌中,可以看見那是生命陷入相當孤獨的時刻,所吶喊出來的聲音。重點不是在十字架上的疼痛,而是在生命感到相當孤獨且又無助時才會有的現象,此刻的耶穌基督就是這樣。我們可以從這裡體會到一件事:罪,使我們的生命遠離了上帝。真正的孤獨不是在親友的離開,而是在生命的主宰上帝遠離了我們。這也就是詩人的詩歌中所說的:「就是我的父母離棄我,上主也要看顧我。」(詩篇廿七:10)有生命的主宰同在,人的生命才會有滿足,不會有缺乏感(參考詩篇廿三:1)。

民眾當中有人又想著要看神蹟顯現,這是每個時代都會有的現象。大家喜歡看神蹟,特別是在民眾聚集甚多的時刻,最好有神蹟出現。這也跟近幾年來在台灣經常有基督教會舉辦大型的「特會」,會邀請外國來的傳道者,說他們很會醫治、祈禱,有不少人去感受到被祈禱「點指」之後,就在台上昏倒下去,認為那就是一種特別神蹟現象。也有人因為去參加,接受這些特會的主持人祈禱之後,突然也會講「靈語」,且感覺到心靈有一股奇異且滿足的感覺。

現在將耶穌基督釘於十字架的各各他這地方也出現了這種現象,大家想要看的也是神蹟。在前一講有提起過,大家都在看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一直對他喊叫著,要他從十字架上跳下來,這樣大家會相信他是真的來自天上之救主。但耶穌基督並沒有如他們心所願的從十字架上跳下來。而就在此時,天才剛從黑暗中過去,隨即又有人在那裡繼續期盼這種神蹟出現。

當有人拿著浸有酸醋的海綿要給他喝的時候,被人阻止了下來,原因是他們想要看先知「以利亞會不會來放他下來」。據說這種酸醋是一種當時用來給死刑犯喝的麻醉酒,這樣可以使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囚犯減輕痛苦。但是否真的如此,聖經學者有著不同的觀點,原因之一,既然要減輕囚犯的痛苦,那為甚麼在執行釘十字架之前,還要用那帶有骨頭的皮鞭抽打囚犯呢?那種皮鞭抽打更是痛苦,而且在抽打之後,還要背著十字架往刑場去,且背不動時,還會被繼續抽打,這種刑罰更痛苦。既然要釘十字架了,哪會在意受刑者是否痛苦的事?不會!

不論是甚麼理由,我們看到的真實景象,就是這群圍繞在刑場四周的民眾,都眼睜睜地在看是否有甚麼特別神蹟出現。他們在期盼是否能看到以利亞從天上下來將耶穌基督從十字架上放下來。

為甚麼他們會有這種想法,原因是依照列王紀下第二章11節的記載,先知以利亞是直接被上帝接回天上的。而在瑪拉基書第四章5節這樣寫著:「可是,在上主大而可畏的日子來到以前,我要差派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因此,若是他們現在看到先知以利亞降臨,那他們就會相信耶穌基督就是來自天上的使者、救贖者。但我們看到馬可福音作者很清楚地記載說,就在這時候耶穌基督大喊一聲,斷了氣,他去世了。先知以利亞並沒有來將他放下來,而耶穌基督也沒有從十字架上自己走下來。

但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就是耶路撒冷「聖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裂成兩半」,為甚麼會這樣?注意這裡的幔子,是指介於聖所和至聖所之間幔子,裡外有兩層。因此,說裂成兩半,很可能是兩層都裂開了。

想想看,聖殿至聖所的幔子會從上到下裂成兩半,這必定是有很特別的象徵性意義存在,正在說明有一隻大家看不見的手,將聖殿拆毀了。因為聖殿是在敬拜上帝的地方,特別是在至聖所,是表明上帝居住、顯現的地方,非常神聖的信仰中心。撕裂,這正好在表示毀壞、破裂,也可以說是上帝的心碎了一樣。當時在聖殿執行維護職務的祭司,或是輪值進入獻祭的祭司一定大感驚奇,甚至嚇到無法說出話來,才使這件布幔撕裂成兩半的消息傳遞出來。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原本上帝賜給祭司或經學教師們有很大的榮耀,讓他們成為幫助人們敬拜上帝的祭司,但可惜的是他們不但沒有好好珍惜這份榮耀,反而是用這份榮耀轉換成特權,並且用特權加速墮落。因此,聖殿布幔的撕裂,也是在象徵著:上帝不再需要這些宗教領袖來帶領人們認識祂的救恩,就像希伯來書的作者在第十章1920節,對聖殿布幔裂成兩半的現象,提供了這樣的解釋,作者說:

 

那麼,弟兄姊妹們,我們藉著耶穌的死可以坦然無懼地進到至聖所。他為我們開闢了一條新路,一條通過幔子,就是通過他的身體的活路。

 

沒錯,耶穌基督的死,讓我們可以直接回到上帝的面前,向上帝獻祭、領受祂賞賜的救恩。

        39節是非常重要的一節經文,這裡說那位執行釘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羅馬軍官,說出了他內心的話:「這個人真是上帝的兒子!」如果要說神蹟,這才是真正的神蹟。因為這位羅馬軍官是外邦人,他很可能也參與羞辱耶穌基督的羅馬兵丁行列中,說不定當兵丁在羞辱耶穌基督時,那件紅色袍就是他的。但從彼拉多的官府走到各各他,直到釘死耶穌基督在十字架的工作完成後,他聽到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話,包括了馬可福音所記載的這句:「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加上路加福音記載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說的:

 

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甚麼?」(路加福音廿三:34

 

我告訴你,今天你要跟我一起在樂園裡。」(路加福音廿三:43

 

父親哪,我把自己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加福音廿三:46

 

        這些話必定對這位羅馬軍官有特別意義。一個被自己同胞誣陷而被判釘死十字架上的人,還會向上帝祈求赦免他們,說這些人因為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事,這到底是甚麼力量使然呢?除了心中擁有上帝的愛以外,誰會有這種赦免的愛呢?我相信這位羅馬軍官當時心裡一定受到極大的震撼。而當這位暴徒向耶穌基督祈求紀念他時,他隨即接納,且還應許他要帶他一起到樂園裡,這是多麼偉大的胸襟和愛啊!而當他又聽到耶穌基督說要把自己的靈魂交在上帝手中時,這時,他確信耶穌基督真的就是上帝的兒子,否則他不會是這樣快就相信一個被他執行釘死十字架上的人,就是來自上帝差遣到世上來的拯救者。這點很像臨時被羅馬兵丁拖來替耶穌基督背負十字架、到各各他的古利奈人西門,後來他和他的家人都成為早期教會重要且傑出的福音見證者一樣。

 

第四十至四十一節:

40還有些婦女從遠處觀看;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小雅各和約瑟的母親馬利亞,以及撒羅米。41耶穌在加利利的時候他們就跟隨他,服事他。還有其他好些婦女是跟耶穌一起來耶路撒冷的。

 

這兩節是很重要的資料,在這裡馬可福音作者提供給我們看到,就是至少有一群婦女,其中有三個作者將名字記錄下來,她們包括有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基督的母親馬利亞,和撒羅米等。

抹大拉的馬利亞,這名字在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死到復活,在四本福音書中都有出現她的名字,換句話說,真正看到且遇到復活的耶穌基督,就是她。路加福音在第八章2節介紹她是曾經被「七個鬼」附身,後來被耶穌基督給治好,此後,她就跟隨耶穌基督四處去傳福音,並且還和其她婦女提供了耶穌基督和門徒們傳福音所需要的財物。

馬可福音作者說這群婦女早在耶穌基督在加利利傳福音的時候,就已經跟隨耶穌基督,並且在耶穌基督傳福音的事工上參與服事工作。她們還一路跟著耶穌基督從加利利走到耶路撒冷,更重要的,她們並沒有因為耶穌基督被逮捕、判處死刑,就害怕四散他去,而是緊隨著扛著十字架的耶穌基督到各各他,並且站在遠遠的地方看著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比起耶穌基督揀選的那些十二個門徒,這些婦女可說是最忠實的跟隨者。不但這樣,馬可福音作者在最後這裡,還特別強調說,這些婦女一直守著耶穌基督埋葬的地方。這些態度都可看到她們確實是耶穌基督傳福音工作中最忠實的朋友,不論當時的人怎樣看待她們,或是議論耶穌基督的是是非非,她們就是對耶穌基督有絕對的信心,這點確實是很值得我們學習和省思的地方。

        堅持、不妥協、不隨風起舞等,這種信仰態度可說是婦女們最大的特色。雖然她們沒有站在最前線,但她們卻是福音事工幕後最大的貢獻者。我們可以這樣說,今天福音事工可以順利推展,婦女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第四十二至四十七節:

42—43傍晚的時候,亞利馬太人的約瑟來了;他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議員,一向盼望上帝主權的實現。那天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天)。約瑟大膽去見彼拉多,向他要求收殮耶穌的身體。44彼拉多聽見耶穌已經死了,頗覺得驚奇。他把軍官叫來,問他耶穌是不是已經死了很久。45既然從軍官那裡得到報告,彼拉多就把耶穌的身體給了約瑟。46約瑟買了麻紗,把耶穌的身體取下來,用麻紗包好,安放在一個從巖石鑿成的墓穴裡,又把一塊石頭滾過來,堵住墓門。47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瑟的母親馬利亞都守著看安放耶穌的地方。

 

我們通常都說耶穌基督有十二個門徒,但若是注意對照四本福音的記載,就會發現耶穌基督的門徒中,應該是很多,不是只有十二位,像這位亞利馬太的約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四本福音分別這樣介紹他:

 

傍晚的時候,有一個亞利馬太的財主來了;他名叫約瑟,也是耶穌的門徒。」(馬太福音廿七:57

 

有一個從猶太地區亞利馬太城來的人,名叫約瑟。這人良善正直,一向盼望上帝主權的實現。他雖然是議會的議員,卻沒有附和別人的計謀和行為。」(路加福音廿三:50—51

 

這些事過後,有一個亞利馬太人約瑟向彼拉多請求,准他把耶穌的身體領去。(約瑟是耶穌的門徒,只因怕猶太人的領袖,不敢公開。)彼拉多准了他的請求,約瑟就把耶穌的身體領去。」(約翰福音十九:38

 

從上述四本福音書的記載,就可以看到馬太福音和約翰福音都說:亞利馬太約瑟也是耶穌基督的門徒。馬可和路加這兩本福音書都說他是猶太人最高議會「三和林」的議員。而約翰福音作者特別強調,亞利馬太的約瑟隱藏了當耶穌基督門徒的身分,因為他怕猶太人的領袖,才不敢公開。這和約翰福音第十二章42節記載有關,當時有一種氣氛,就是若發現有任何猶太人領袖加入了耶穌基督的行列,或是支持耶穌基督的,就會被法利賽人將他們趕出猶太人會堂,這會使他們失去了當議員的資格,喪失崇高的社會地位。因此,亞利馬太約瑟都不敢公開他的身分。一直到現在耶穌基督已經釘死在十字架上了,猶太人最高議會認為威脅已經過去了,就不會在意這件事。但也另有一種可能,就是此時的亞利馬太約瑟,看見耶穌基督死了之後,認為若繼續隱藏他當門徒的身分,沒有意義,甚至是一件羞恥的事。於是他勇敢地站出來,主動去找彼拉多求取耶穌基督的身體,甚至將自己準備好的新墳穴讓出來給耶穌基督。

亞利馬太的約瑟會有這種改變,很可能就是他因為有參與在大祭司府邸開的臨時議會,在那裡他親眼目睹了整個審判過程中,一群議員有造假、誣陷的行為,讓他覺得非常羞恥。再者,我們之前所讀到有關議會審判的過程,很可能就是他後來提供的資料,才會使福音書的作者知道得這麼詳細。

再者,在約翰福音第十八章15節記載說,彼得為了要進入大祭司的府邸,就是跟隨著另一個門徒進入的,而這個門徒「是大祭司所熟悉的」,這樣看來,這位大祭司所熟悉的門徒,就是亞利馬太的約瑟沒錯。

彼拉多在經過確認耶穌基督已經去世之後,就准了亞利馬太約瑟的請求,准他取下耶穌基督的身體去埋葬。這裡說彼拉多聽到耶穌基督已經死了,「頗覺得驚奇」,為甚麼?原因是太快了。可能是依照過去的經驗,通常都會經過一、兩天之後才會逐漸斷氣,他沒有想到耶穌基督會這麼快就去世。

再者,依照當時羅馬政府的政策,這種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都是他們眼中的惡劣份子,要讓這些身體掛在十字架上腐爛才可以取下來,好作為警告之用。但亞利馬太的約瑟想的卻不是這樣,他根據申命記第廿一章2223節的規定,這種掛在木頭上的身體,必須要在當天就埋葬,以免上帝詛咒那地。再者,亞利馬太約瑟是個敬虔的人,他知道若是當天沒有處理,特別是馬可福音作者特別註明那一天就是逾越節的前一天,必須趕緊處理屍體的事,否則這一天過去,就必須等到逾越節過後,再加上連續七天的除酵節,都是重大節日,不可以碰到不潔淨的屍體,恐怕會使自己無法參加這些節期的活動。

亞利馬太的約瑟還準備了麻紗,接著將耶穌基督的身體給包裹好,之後就埋葬在原本準備自己要用的墳墓裡。約翰福音第十九章記載說,不但是他,還有尼哥德慕,他們兩人一起帶了三十公斤用沒藥和沉香混合的香料,將之塗抹在麻紗中,然後才將耶穌基督包裹起來。

「沒藥和沉香」兩種都是當代最高級的香料,很貴重。跟耶穌基督在伯大尼時,有一個婦人用極為珍貴的純哪噠香油膏耶穌基督的身體相對應。都是在表達他們心中對耶穌基督的愛。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當我們的生命陷入孤寂、被上帝離棄的時候,請不要忘記,耶穌基督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不要因為耶穌基督這句「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的話,而感到訝異,作為一個真實的人活在這個罪惡氾濫的世界上,背負著人類罪過於一身的耶穌基督,正好透過這句話在告訴我們,就是因為罪的緣故,使人和上帝之間有了很大的距離,才會發出這句被上帝離棄而感受到孤寂的苦難。其實這不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生命經歷?

        在牧會工作中,我就經常會聽到會友家中遇到困境時,就會說出這樣的話:「為甚麼上帝都不垂聽我的禱告?」這樣的疑問特別容易出現在最親近的人離開我們時,或是我們自己遇到了極大的困境,包括有生病、事業挫折、婚姻生活出狀況等等,我們會覺得孤苦無助、無力挽回。當生命陷入極大的軟弱時,這種吶喊的聲音會特別高昂,這些生命苦難的經歷正好讓我們知道人的有限,我們需要上帝的救助。

        馬可福音作者寫下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我的上帝,你為甚麼離棄我」這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耶穌基督也有這樣的時候,他的身上背負著人類的罪走上了十字架,那時候,他向上帝大聲喊叫著,表面上看起來是覺得上帝離棄他,實際上他是在向上帝呼求,懇求上帝不要棄他於不顧,這點才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罪,使人離開上帝的救恩好遠、好遠。也因為罪,使人想盡辦法要跳脫上帝的眼目。罪,最大的特色,就是讓人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我不需要任何幫助,我有能力獨自完成這些事,我就是要用自己的力量解決這些在人看來不可能的事。這就是罪最大的特色,它在我們內心深處在誘惑著說:你可以做得到,你不需要任何力量來幫助你。這就是罪,它使人忘記了上帝就在身邊,祂伸出救助的手,要帶領我們走過生命最艱辛的旅程。結果,我們可能走過,卻也同時忘記了那是因為上帝的帶領,才有能力走過。當人忘記上帝的時候,雖然是越過了生命的障礙,卻可能因此遠離了上帝。

        但我們也可從這句話看到一件事:當人覺得自己孤獨無助時,不要忘記,看看耶穌基督,他也有這樣的生命經歷。大聲喊叫出來,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或聽見上帝的聲音在告訴我們:「孩子,不要忘記,我就在你的身邊,陪伴著你啊!你不會孤獨,也不會無助,有我同在著。」

 

二、我們需要反省的是:我們是否也像那群在各各他觀看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民眾,都在等待看神蹟,卻不知道神蹟已經發生在身邊?

 

        從耶穌基督被帶到各各他釘十字架時,圍觀的民眾、猶太人的宗教領袖,以及跟他同時釘十字架的暴徒,都在刺激耶穌基督,要他從十字架上跳下來。這種呼喊的聲音,很像當年魔鬼在曠野試探耶穌基督時所誘惑的話相似,那就是要耶穌基督從聖殿最高處跳下去,魔鬼跟耶穌基督說,聖經有這樣的話說:「上帝要吩咐他的天使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住你,使你的腳不至於在石頭上碰傷。」(路加福音四:1011)其實,魔鬼這樣的話就是在誘惑耶穌基督去試探上帝。而魔鬼在引誘耶穌基督從聖殿最高處往下跳時,所用的理由就是「既然你是上帝的兒子,就從這裡跳下去吧」(參考路加福音四:9)。

聽吧,這樣的話多麼誘惑人?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一點也不錯。就像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群眾,且是大量的群眾,而且各種階層都有,從宗教領袖到囚犯,以及一般普羅大眾都有,大家異口同聲地在刺激著耶穌基督,要他從十字架上跳下來,而所用的誘惑理由是:「基督,以色列的王啊,現在從十字架上下來,讓我們看看,我們就相信!

        看,這是多麼刺激的呼聲啊,跳下去,就可以讓在場所有的宗教領袖都親眼看見而相信,讓在場所有的民眾都因此而相信他就是從天上下來的救贖者。若是這次跳下去,以後就不用多說甚麼,民眾會口傳到各地去,說耶穌基督真的是上帝兒子,那該多好,多麼方便啊?但耶穌基督並沒有聽從魔鬼的話,從聖殿最高處跳下去,也沒有聽從這些民眾、宗教領袖和囚犯的呼聲,從十字架走下來。沒有,耶穌基督都拒絕了他們的呼聲。他確實是死在十字架上。

        但我們卻看到有一個羅馬軍官,他是親眼看見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而深信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兒子,他並不是看見耶穌基督從十字架上下來,而是看到他死在十字架上,這才是真正的神蹟。神蹟就是上帝奇妙的作為,這位羅馬軍官看到的是上帝奇妙旨意,遠超過人的力量可對抗、思維所能衡量。這位羅馬軍官必定在這件釘耶穌基督於十字架之後,加入了基督徒信仰團契,開始他生命的大轉變,也因為是他將這個生命的轉變告訴了早期基督教會所有的信徒,而成為福音最好的見證者。

 

三、藉著耶穌基督,我們直接認識了上帝的救恩,而不是只能藉著傳道者傳講的信息,這點也是宗教改革喊出「萬民皆祭司」的信仰告白之意。

 

我們看到聖經作者告訴我們這件奇妙的景象:聖殿的布幔撕裂了。這個特別的景象正好在告訴我們,上帝用祂特殊的方式,撕裂了當時宗教領袖所把持的宗教特權把上帝和人之間給隔離起來,現在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的死,將這個隔閡給拆毀了,使人重新直接面對著上帝的救恩,不再藉助這些宗教領袖的手。這點也是宗教改革運動一項很重要的信仰理念——萬民皆祭司。

長久以來,祭司、經學教師在猶太人社會中擁有很大的權柄,前者帶領人敬拜上帝,幫助人知道獻祭的秩序,後者則是教導民眾認識摩西法律的精義,使人透過學習而明白上帝的信息。當他們這樣認真教導民眾時,獲得民眾的肯定和支持,並且給相當好的禮遇。可是,時間久了之後,卻在欠缺反省之下,逐漸演變成權威,甚至把自己給神化了,更惡劣的,是故意曲解了摩西法律的精髓,這點從耶穌基督在安息日醫治病人,卻一再被阻擾的事件,以及馬可福音第七章記載有關飯前沒有洗手所延伸出來的問題等,就可看出耶穌基督在譴責這些扮演著解釋摩西法律的宗教師,是怎樣在扭曲摩西法律的意義。而從祭司們會把聖殿變成賊窩的事件,就可看出他們墮落的程度,已經到了不堪入目的腐敗狀態。

當耶穌基督出來傳福音時,我們看到當代的民眾覺得耶穌基督講道非常好,不但如此,他們發覺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可以看到上帝的慈愛。因此,每當耶穌基督醫治好病人的時候,民眾就會很開心地歌頌上帝、榮耀上帝,看得出來在他們心中,看見了上帝奇妙的恩典,這也是為甚麼耶穌基督會對門徒說:「你們既然認識我,也會認識我父親的。從此你們認識他,而且已經看見他了。」(約翰福音十四:7)這幫助我們認識一個重要的信息:認識耶穌基督,是因為他的愛,詮釋了上帝的本質和救恩。只要有愛的地方,都會讓人看到上帝的形像。因為上帝就是愛(參考約翰一書四:716)。每個基督徒都應該從這個點來見證上帝的救恩,而不是從解釋宗教經典來建構權威。上帝創造我們人類,在我們的生命裡,都擁有上帝的形像。只要我們把這形像呈現出來,就會感動別人。因為愛,才能拆離隔開上帝和人之間的障礙物。

                                          (講於201052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3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