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當災難的日子

經文:約拿書二:—

如果要說最適合以故事題材來討論不同宗教信仰之間的問題,我個人認為約拿書應該是一本最好的經書。因為我們從這本經書中可以看到上帝透過這些不認識祂偉大創造的族群的信仰來向約拿說話,並且透過這些不是祂的選民來阻擋約拿想要脫離上帝的呼召。這些水手曾試著要抵抗上帝,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約拿所說的這樣偉大的創造主,連天上、地上和地底下一切萬物都是上帝所創造的,這樣偉大的神是他們第一次聽到,因此,他們想試試看到底這樣的神有多偉大,是不是真的像約拿所介紹的那樣偉大?因此,他們集合起來努力用划槳的方式與上帝對抗,結果他們失敗了。也因為失敗,他們發現上帝真的就是像約拿所說的那樣。也因為這些水手的努力,約拿更清楚他無論怎樣閃躲都無法逃過上帝的呼召。
在不認識上帝的人身上,也可以看到上帝的啟示,這一點恐怕就是約拿書的特色之一。如果將這樣的認識運用在今天台灣社會,應該對所有耶穌基督的信徒來說,是個很好的啟示。我們不要老是用「奇異」的眼光看待任何其它宗教信仰的人,說他們不是上帝所喜愛的對象,也不要用很不屑的態度論斷他們的信仰,因為上帝要不要啟示祂本身給這些不認識祂救恩的族群的人認識,那是上帝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我們的問題是:當我們已經認識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救恩的人,應該更要珍惜上帝的愛,並且要知道當上帝呼召一個人去傳祂拯救的信息時,即使工作再困難,也要全力以赴,而不是憑著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我必須承認,每次讀約拿書,我都有很深的罪惡感,直到現今我還是有強烈的罪惡感使我無法釋懷,原因是我每讀約拿書,就會想到自己的軟弱,我知道如果今天上帝呼召我去中國傳福音,我還是會拒絕,可能會傾全力逃避這項使命。坦白說,我曾兩次接到有人轉自中國教會的邀請,希望我能去一趟中國教會訪問,但被我拒絕了。我也接獲來自中國基督徒的信,說希望獲得我寫的關於聖經方面的書,我的回答很簡單,請他們直接向香港的基督教書房去買。我不知道為甚麼我會這樣?我只能說這是因為我的心中有恨,恨中國教會在世界各地的教會組織中排擠咱台灣教會;我的心中確實有恨,恨中國教會不但沒有替台灣講話,還為中國共產黨政府講話,想盡辦法要將台灣教會納入在中國教會的管理裏面,這些真的讓我很生氣。
在一九九一年二月,我以教會公報主編的身份去參加在澳洲首府坎培拉國際會議廳召開的「普世基督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大會,那年中國教會的代表也提出申請,希望加入「普世基督教會協會」成為正式會員。幾乎全世界所有的教會代表都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甚至後來當中國教會已經被通過接納申請加入之後,在選舉中央委員代表時,有泰國教會的一位婦女代表表示願意把自己代表婦女而被選為中央委員的身份,改為推選中國代表一名成為中央委員。在這種情況下,相對的,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顯得被人冷落了,甚少人關心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很可能會因此被中國教會的代表耍弄技巧,而將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更改名稱,因為就在大會召開之前,來自瑞士日內瓦總部就有信傳來給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說中國教會提出申請的同時,也希望咱教會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這個名稱改名成為「中國台灣」這樣的名字。我們為了這件事非常生氣,也寫信給全世界所有與咱總會有簽訂姊妹教會關係的教會。
在大會期間,咱總會的代表高俊明牧師、黃昭弘長老等人有許多次與中國教會代表丁光訓、韓文藻等會談多次,都沒有具體的結果。我也在那段會議期間訪問過中國教會代表丁光訓主教,我只問一個問題:「我們豈不都是在耶穌基督裏的兄弟姊妹嗎?為甚麼當你的教會申請要加入成為會員教會的時候,卻又要求更改我們台灣長老教會的名稱呢?你可知道這個名稱已經有一百多年嗎?」
他很生氣地說:「你應該看一看,你們的郵票上寫的名稱,就是『中國』(Republic of China)字樣!」
我說:「我們不都是信耶穌基督嗎?在耶穌基督裏,我們可以要求別人更改母親給的名字嗎?我們的信仰可以使我們這樣做嗎?」
結果丁光訓主教很生氣就逕行離開,不再接受我的訪問。我當然也很生氣,直到現今還在生氣。雖然他回去中國後,曾有過幾次託人來告訴我,說希望我編輯的教會公報不要再報導中國教會怎樣在設計併吞台灣教會的事,但我還是無法接受他的做法和態度。
這就是我的軟弱,直到今天我還是很生氣。也因為這樣,每當閱讀約拿書,都會使我想起這些故事和經驗,我都會反問自己:如果今天有中國教會邀請我過去傳福音,我會去嗎?我想來想去,我想最後我可能採取和約拿相同的方式,想盡一切辦法拒絕這樣的使命!我知道這是不正確的態度,可是我真的是這樣地軟弱,啊,真的很軟弱!
上帝當然會知道約拿的軟弱,因此,上帝透過那些不是上帝選民的水手來幫助約拿,讓約拿知道在不信的人當中,只要有機會讓他們知道: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是多麼疼愛所有受造的人類、多麼希望全世界所有的人類能悔改,他們就會悔改。在上帝的愛裏,是沒有國籍的分別,也沒有種族的區分,因為上帝的愛,超越了歷史、地理、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我們不能說上帝的愛只在基督教裏面,就像約拿不能說上帝的愛只給以色列人一樣。同樣的,我們也不能說上帝的愛只有在台灣、沒有在中國教會中一樣。我們應該說:上帝愛所有的人,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歸向祂的救恩。這也就是上帝呼召約拿前往尼尼微城的主要原因。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四節:
約拿在魚的肚子裏向上主—他的上帝禱告:
上主啊,我在遭難的時候呼求你,
你回答了我。
我從陰間的深處向你求助,
你垂聽了我的祈求。
你把我拋進深海,
到了海的最深處;
大水包圍著我,
你的洪濤巨浪漫過我。
我想,我已經從你面前被趕走,
再也看不到你的聖殿。

第二章一開始就是描寫約拿在魚的肚子內向上帝祈禱的內容,然後在結束的時候,以上帝使大魚將約拿吐出來在沙灘上作結束。不論是大魚將約拿吞入魚肚內,或是將他吐出在沙灘上,作者都強調一點:連大魚也聽從上帝的呼召,約拿怎能逃跑抗拒上帝的呼召呢?
現在約拿被大魚吞入肚子內,沒死。可能在魚的肚子內很痛苦,因此,他向上帝祈禱,而這篇詩歌就是約拿的祈禱文,也是一首祈禱的詩歌。
我們當然無法想像一個人在魚肚內要怎樣生存?也無法想像的到人在魚肚內能活下去的鏡頭?我們可以理解一件事:說故事時,就不是在論細節的問題,而是著重在故事的內涵到底是甚麼。作者不是要跟我們說約拿怎樣在魚肚內的情景,他是要描寫一件事:這是神蹟,當約拿被那些水手將他拋入大海中時,約拿原本是用這種方式來表明他以死抗議上帝對他的呼召。因此,如果被拋入大海中,他可以安然死去。
另一方面,就像我在前一章已經說過的,大海是屬於邪惡力量的世界,約拿也有可能想要利用這邪惡世界的力量來抵擋上帝的呼召。但他這樣的計劃顯然是失敗了,因為當他被拋入大海的同時,上帝已經差遣一條大魚阻擋他的計謀—深入海底。大魚聽命於上帝的指揮,將約拿吞入肚子內。
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既然上帝命令大魚將約拿吞入肚子內,約拿尚且能夠在魚肚子內活著,這就是神蹟。
第二節,祈禱的內容一開始,約拿就提到他正「在遭難的時候呼求」上帝,希望上帝能拯救他。原本上帝是要他去向尼尼微城的人宣佈上帝即將懲罰他們,因為他們犯大罪惹怒了上帝。現在上帝讓約拿「遭難」,我們就可以想像的到約拿一定是犯了罪惹起上帝的大怒。
作者並沒有描述現在的約拿所說的「遭難」是甚麼內容,不過可以看到接下去的句子中提到,約拿是在「陰間的深處」向上帝求助。因此可以了解他所謂的「遭難」,指的就是現在已經陷入「陰間」中受苦。
依照舊約聖經的寫法,「陰間」指的就是人死後,被上帝懲罰的人要去的地方。路加福音第十六章十九至三十節記載財主與乞丐拉撒路的故事,其中就描寫到財主死後「在陰間痛苦極了」(參考路加福音十六:),路加這位作者描述財主的痛苦是因為在陰間有「火燄」,使他口舌乾渴到極為痛苦(參考路加福音十六:)。
人在痛苦中會尋求神的幫助帶領,這是我們每個人生命共同有的經驗。詩篇的作者也經常用這樣的背景,描寫人在生命苦難中尋找上帝的幫助,向上帝祈禱,期盼上帝的救助。例如:詩篇第十八篇五至六節、第三十篇三節、第一二○篇一節等,這些詩歌都可以看到詩人在描述苦難的生命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尋求上帝,因為上帝才是人生命的庇護者。
第三節,很特別的地方是約拿提到上帝將他拋進大海中,卻沒有提到上帝差遣大魚將他吞入肚子內,可能這首詩歌並不是原本約拿書作者的作品,而是後來添加編撰進來的。
這一節可能是引用詩篇第四十二篇七節的詩歌,詩人說上帝用憂傷的浪濤淹沒他,也用如洪水般的騷亂向他怒吼。我曾提過大水、大海等,在以色列文化中所表達的意思是屬於危害生命的力量,是不好的、殘酷的、冷漠的。
約拿現在所面臨的就是生命死亡的邊緣,因為他已經陷入在「海的最深處」,被「大水」、「洪濤」包圍著,這些詞字都表示著生命正在垂危之際。
「海的最深處」,表示著苦難的嚴重性,好像生命已經陷入到最谷底了一樣。而「大水」、「洪濤」都是象徵著約拿已經無法呼吸了,死亡已經來到身邊,就快奪走他的生命。
第四節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節經文,在這裏約拿提到他被上帝趕走,因此他「再也看不到上帝聖殿」。「聖殿」,這是以色列人視為敬拜上帝最重要的地方,因為上帝住在聖殿裏。一般來說都是指耶路撒冷聖殿說的。但在這裏,應該是指上帝在天上的居所。一個人若是與上帝隔絕,就是無法再看到上帝的面。而以色列人認為聖殿就是看見上帝降臨的地方。人若是與上帝隔絕,等於生命陷入在孤獨無助的狀態中,也是表明生命已經有了危機之意。詩人用仰望上帝的聖殿來表示渴望上帝的拯救,因為渴望上帝、見上帝的面,就等於生命有了獲救的希望。
這就反應出一個基本的信息:人陷入在罪惡中的時候,生命所呈現出來的反應就是痛苦。在痛苦中的人必定是一直努力在追求、渴望獲得上帝的拯救。以這樣的觀念來想住在尼尼微城裏面的人民,他們也一定有很多人因為犯罪而生命陷入痛苦中,他們也在尋求全能的上帝給予拯救。如果約拿在痛苦中都會呼求上帝的拯救,那尼尼微城的人民也是一樣會呼叫上帝拯救他們。在前面我已經有提過,上帝是愛的上帝,真實的愛,不會有地域之分,也不會有歷史的隔閡,更不會有種族、國家,甚至是宗教信仰的差異。只要是人,都是上帝所喜愛的對象,都是上帝關心、想要拯救的子民。

第五至七節:
大水掩蓋我,窒息我;
大洋完全覆蓋著我;
海草纏住我的頭。
我下到群山的根基,
來到門閂永遠鎖著的地方。
但上主—我的上帝啊,
你從陰間的深處把我救出來。
當我感到自己的命快溜走的時候,
上主啊,我向你祈求;
你在聖殿裏垂聽了我的禱告。

這段經文也可說是在重複第二至五節所表達的意思。
第五節提到「海草」,這個字也出現在出埃及記第二章三節、五節,和以賽亞書第十九章六節所指的尼羅河邊的蘆葦草。這種草很韌,不容易扯斷。詩人用來形容約拿在海底被海草纏住他的頭,意思是說約拿這下子差不多是死定了,他就算有很大的力氣想要扯斷纏住他頭的海草也不可能,因為這種海草很堅韌。
第六節可說與第五節相對應。這裏我們看到一個很特別的語句—群山的根基。在以色列人的觀念中,山的根基是指地最深的地方,它的根部直伸到海底的深處。沒有比這個地方更深之地。因為再下去就是「地獄」的地方了。因此,在這地的根基之處有「門閂」,這是區隔地獄之內外的門。
這樣我們可以發現這裏的「門閂」就像第五節提到的「海草」一樣,這裏的「門閂」好像要將約拿鎖住,不讓他出來一樣,就像第五節提到的海草將約拿纏住不讓他浮上水面一樣,都是在形容生命已經發出最危險的信號。
上帝憐憫約拿,將他從這種會置他的生命於死亡的海底、地的最深處把他拯救出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上帝伸手,約拿必死無疑,因為沒有任何人有這種能力可以把一個人從這樣的境況中拯救出來,除了上帝以外,沒有人有這樣的能力。
第七節,這是很有意思的一節,在這一節提到約拿即使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原本想盡一切辦法要逃離上帝的命令,如今遇到了生命危急之際,也想到要尋求上帝的幫助。這也說出了人共同的生命經驗,每當我們遇到生命困境時,無論所信仰的宗教信仰是甚麼,就像第一章所描述的那些水手,他們都極力地向他們所信的神呼求,希望獲得生命的拯救。
在這一節我們再次看到作者又提出「聖殿」,說上帝「在聖殿垂聽」約拿的祈禱。以色列人一直有個觀念,認為上帝從天上下來到世上,就是住在聖殿的「至聖所」中,祂在這裏聽人祈禱的聲音,也在這裏回應人的祈求。

第八至九節:
拜無益偶像的人,
已經放棄了對你的忠信。
但是我要歌頌你;
我要向你獻上牲祭,
償還一切所許的願。
救恩只有從上主而來!

第八節很清楚地說到:真正的神才是生命的庇護者、拯救者,如果敬拜虛無的神,這樣的人必定無法獲得真神的救助。約拿用這樣的話在形容自己能夠獲得拯救,就證明他所敬拜的上帝乃是真神。相對的,那些在死亡邊緣無法找到拯救力量的人,是因為他們所敬拜的神是虛假的神的緣故。
第九節,這一節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所用的動詞都是未來式,而從第二至八節所用的動詞都是過去式。會有這樣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約拿現在已經獲得拯救,他在回想過去差一點就死去,因為有上帝的憐憫救助,才使他從死亡的邊緣中獲得拯救。現在,他準備要讚美上帝、歌頌上帝,並且要向上帝獻上牲祭。
「償還一切所許的願」,這在詩篇中非常普遍,通常都是用在感恩的時候所說的,例如:詩篇第五十篇十四節、第五十六篇十二節、第六十一篇八節、第六十五篇一節、第六十六篇十三至十四節、第一一六篇十四節、十八節等。
這一節的最後一句「救恩只有從上主而來」,這句話可說是約拿的第二次信仰告白。第一次的信仰告白是在第一章九節,他說自己敬畏的上帝,是「天上的上帝,是海洋和陸地的創造主」,現在他則說只有上帝才是人生命的拯救者。意思是除了這位宇宙萬物的創造主以外,人別無他處可以找到拯救的門道。

第十節:
後來,上主命令那條大魚把約拿吐在沙灘上,大魚就照樣做了。

這一節與第一節相對應;在第一節提到約拿在魚肚子裏向上帝祈求,經過一段祈禱之後,上帝垂聽了他的禱告,後來命令大魚將他吐在沙灘上。這樣簡單的句子卻說出極大的信息,作者用這樣的話在告訴我們:連魚都聽從上帝的旨意、命令行事,為甚麼上帝的僕人連一條魚也不如?如果連這些在人眼中並沒有上帝的「形像」(參考創世記一:),也沒有上帝吹入牠們生命中的「氣」(參考創世記二:),牠們卻都會聽從上帝的話語,就像在乾旱長達三年之久而導致各地嚴重饑荒的年代,有隻烏鴉也聽從上帝的命令去送食物給先知以利亞吃(參考列王紀上十七:—);那上帝的僕人為甚麼會想到要抗拒上帝的命令呢?當大風、大浪都聽從了上帝的話語時,人的心中怎樣想上帝的話呢?懷疑呢?或是確信而且聽從呢?
大魚聽從上帝的命令,將不聽從而陷入苦難中尋求上帝憐憫、拯救的約拿從死亡的邊緣中救出來,將他吐在沙灘上。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災難中不要隨便尋找拯救的偏方,要記得創造萬物的上帝才是真正生命的主宰。

在我們所讀的約拿書第二章,記載約拿被上帝安排的大魚吞入肚子內,雖然讀這首詩歌好像約拿是在大海中,而不是在大魚的肚子內,但我們應該有個觀念:大魚是可以沉到海的最深處的族類,如果約拿果真在這條大魚的肚子內,很可能這條大魚就是在海的深處翻滾、起浮、下沉,讓約拿吃盡了苦頭,使他感受到生命就像危在旦夕一樣。就像他從約帕搭船想要逃往他施,去避開上帝的呼召一樣,他所搭的船也是在大海中起浮甚厲,連船長都說快要沒命了,就在這時候,人會想到需要生命的拯救者、幫助者,作為一個軟弱的人,即使是先知也是一樣需要上帝的救助。舊約聖經中有所謂「大先知」者如先知耶利米,也是在遇到極大困境時,他向上帝呼求,與其讓他這樣的苦難,倒不如讓他死去要來得好些(參考耶利米書二十:—)。出名的先知以利亞也是一樣,當生命受到威脅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讓上帝知道他的困境是甚麼(參考列王紀上十九:)。
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這樣的際遇:遇到生命最低潮的時刻,我們甚至會想到用死來換取生命的痛苦。最近有一份統計數目出來,台灣在最近三年來自殺率攀升很多,已經進入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九名。去年一年中,自殺的人數就高達三千又五十三人。這讓我們想到一個問題:為甚麼會有這麼多人想到用自殺來尋求死亡之道?因為這些人發現找不到生命活下去之路,這是其中的一個情形。
另一個情形就是到處尋找偏方,希望看到明顯的捷徑可以讓人看到就馬上相信的「景象」出來。例如最普遍的現象就是癌症末期的病患,經常都會有人提供許多偏方,雖然有醫生的藥物和提供治療的方法,但多數人還是希望尋找偏方。等到這些偏方都已經無效之後,才想到要尋找生命的源頭。如果還知道找生命的源頭—創造宇宙萬物生命的上帝,那還好。恐怕多數的人都不知道要往哪裏去尋找,往往去找算命的人找生命的道路,這是非常錯誤的。
摩西曾警告過以色列人在進入迦南地之後,一定要這樣記住:

「如果你們中間有所謂先知或是解夢的人,以神蹟奇事誘騙你們去拜從來沒有拜過的神明,即使他所顯的神蹟奇事實現了,你們也不要理他;因為上主—你們的上帝用他來考驗你們,要知道你們是否一心一意愛他。你們要跟隨上主,敬畏他;你們要聽從他,遵行他的誡命;你們要事奉他,對他忠心。」(申命記十三:—)

看吧,這樣的誡命在今天也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的源頭是創造宇宙萬物生命的主,除了祂以外,沒有門路。不要亂去尋找偏方,上帝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祂奇特的計劃,我們要祈求上帝讓我們有足夠的智慧能明白祂的旨意,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命遇到困境,甚至在極為垂危之時,也會體驗到上帝拯救的來臨。

二、上帝一定會垂聽我們祈禱的聲音,因為祂是愛的上帝,祂對人所犯的過錯「不永懷忿怒」。

約拿是想盡一切辦法要抵擋上帝呼召的人,他公然拒絕上帝的旨意,因為他有自己的價值觀念和判斷。就在他逃避上帝呼召的過程中,遇到了生命的危險,甚至面臨了死亡的威脅,就在那時候,他呼喊上帝救他,上帝並沒有縮回祂的手,反而是伸出祂大能的手拯救了約拿。上帝之所以會伸出救援的手將他從死亡的邊緣中救回來,主要的原因就是約拿哭喊祈禱上帝,向上帝求助。上帝並沒有因為約拿背棄祂的呼召,就生氣發怒,而是一再想辦法要救助他,讓他明白遵照祂的旨意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
出埃及記的作者告訴我們:當以色列人在埃及住了超過四百年的時間,久到連上帝的名字都忘記了時(參考出埃及記三:—),可以說他們簡直就是背棄了他們祖先與上帝之間所立的約,否則怎麼可能連上帝的名字都忘記了呢?這是多麼嚴重的事啊!可是,當他們在被奴役而陷入極端痛苦中時,出埃及記的作者這樣說:

「他們向上帝求救,呼求他幫助他們脫離苦役。上帝聽見了他們的呻吟,記起他曾與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立約。他看見以色列人被奴役的境況,非常關心他們。」(出埃及記二:—)

沒錯,向上帝求救,雖然以色列人已經把上帝都忘得一乾二淨,上帝並沒有忘記他們,因為上帝是個信實的上帝,祂絕對信守與人所立的約,永遠不會忘記。祂並沒有因為以色列人已經把上帝忘記了,且背棄了上帝的誡命、教訓,上帝就不再理會他們。沒有,上帝並沒有這樣。因為祂是個慈悲豐富的上帝,是個拯救的上帝,祂不會永遠記得人所犯的過錯。只要人悔改歸向祂,向祂認罪悔改祈求赦免,上帝一定會寬恕人一切的過犯。
基督教信仰最值得我們安慰的地方就是在這裏,讓我們知道上帝的愛一直在等待著我們來領受。只要我們真的以悔改認罪的心回到上帝的面前,祂會因著耶穌基督的救恩,寬恕我們的罪。這就是整本聖經所要告訴我們的一個中心信息。
(講於二○○三年六月廿二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