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願正義像大水滾滾

經文:阿摩司書五:1—24

如果我們翻開以色列的宗教歷史來看,就會發現自從先知撒母耳以後,以色列人民的宗教生活並沒有多大的進步,從歷代君王的信仰表現看當代社會和人民怎樣過宗教生活,就會知道他們的信仰層次和內涵如何。雖然大衛被讚譽為一個相當有信仰的君王,但是我們知道大衛王犯罪後,以及後來自己設立所羅門為王,這都在表示他已經不再聽先知來自上帝的聲音,而是自己在決定國家大事。大衛自己和掃羅被揀選為王,都是來自先知撒母耳抹油膏立的,這表明了他們之所以為王,不是來自人,而是上帝。但是大衛王不再遵行這樣的信仰傳承,他自己決定揀選他犯姦淫所生下來的孩子所羅門繼任他當以色列王,結果在所羅門王去世後,王國分裂成南、北二國,且後代子孫離棄上帝的教訓越來越遠。雖然在所羅門王的治理下,以色列王國在軍事、經濟、政治上都達到最高峰,但是先知們在評估一個王朝、社會時,並不看這些,更不會看社會繁榮的景象。他們看的是領導者聽了多少上帝的聲音,社會的倫理道德生活有否依照上帝的教訓,以及敬拜時內心是否真實。可惜的是,這種以信仰的角度在看人生、社會現象的傳承,也沒有被今天的傳道者、基督教會所重視。甚至連基督教會也重視金錢、社會地位。傳道者爭名位,也爭錢。信仰的內涵越來越混濁,社會人心無法淨化,這是非常可惜,也是令人痛心的事。因此,先知阿摩司的書信是幫助今天的基督徒重新反思信仰內涵很好的一本經書。
在先知阿摩司以前的世代,我們看不到有任何先知反對敬拜上帝時參雜著神妓之敬拜行為。一般人的信仰仍舊是停留在:到敬拜的地方去燒香、獻祭,上帝就會賜福更多產物。國家的興盛,社會的繁榮,就是上帝的賜福。當上帝的日子來臨時,所有敵對以色列人民的族群都將被滅亡,因為上帝只喜歡祂的選民,會讓祂的選民更加豐富、有餘。這種信仰乃是迦南地人民信仰的特色,換句話說,以色列人民的耶和華宗教信仰已經被迦南地人民的宗教文化給同化了。如此以物質生活的需要在主導的信仰,正好與耶和華宗教信仰所要傳達的信息完全不同;因為耶和華宗教信仰告訴以色列人民,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人活著就是要倚靠祂,遵行祂的話語。這位創造萬物的上帝根本不需要人的獻祭,也不需要人用各種祭典、敬拜禮儀來表明對祂的愛。祂要求人的是行善、公義,因為祂是慈悲、良善、公義的上帝。祂要人就照樣去行,這也就是先知阿摩司信息的主要內容。
我們從先知阿摩司的信息看到,他一再傳出上帝生氣、譴責的話語。這些話語清楚地指出以色列人民失去了公義的心,對那些困苦的人民加倍欺壓,已經富有了,卻還繼續不斷地貪婪,然後帶著從剝削得到的大筆財富到敬拜的地方做獻祭。但先知阿摩司則說上帝根本就不接受這種污穢行為所做的任何獻祭,甚至認為這樣的獻祭簡直就是在污穢上帝的聖潔。
在早期的先知運動中,有的先知會「打鼓,吹笛,彈著豎琴和七弦琴,並且受感忘形說話」(撒母耳記上十:5),但是先知阿摩司卻不是這樣,他在呼召下,用相當敏銳的眼光看出社會的弊病,包括生活周遭所發生的事,以及國家大事,特別是對那些貧困且受到欺壓的人民。他仗義執言,並告訴那些以剝削貧窮人來富貴自己的人,上帝絕對不會輕易饒恕放過他們。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三節:聽啊,以色列人,我要為你們唱一首輓歌:
處女以色列已經跌倒,
再也站不起來了!
她被摔在地上,
沒有人能扶她起來。
至高的上主這樣說:「以色列的城,派出一千名士兵的,只有一百名活著回來;派出一百名的,只有十名回來。」

注意第一節開始,先知阿摩司就說現在他所唱的這首詩,是為以色列人民所唱的「輓歌」,所謂「輓歌」,這是以色列人在喪禮中為死者所唱的哀傷歌曲。換句話說,這首歌是一首悲哀、生命遭遇到死亡打擊、哀痛發出的聲音。當大衛王聽到掃羅和兒子約拿單戰死的消息後,他「作了一首輓歌,下令把這首輓歌教授給猶大的居民」(撒母耳記下一:17—18)。在這裡,先知阿摩司為以色列人唱輓歌,就是在表示以色列這個國家要滅亡了,沒救了,就像一個死去的人一樣,讓人感到痛傷。
第二節這個「處女」字眼,在和合本和台語本都用「以色列民」,原文希伯來文就是指「處女」的意思。先知阿摩司用來形容以色列人民,在說明原本是滿有青春、活潑,正值花樣年齡的年輕人,應該是很有前途,且充滿理想未來的人,現在卻要像是夭折般的離開了人間,好像患了重病的年輕人一樣,那是多麼地可憐和令人惋惜啊。
另外一點,用「處女」在表示以色列人民,也是聖經作者常用的比喻方式。「處女」代表著純潔,而上帝就是她(處女)的丈夫,是不可分離的「夫妻」關係。現在這位原本屬於上帝的「女人」怎會跌倒呢?而跌倒了怎麼沒有人幫助她、扶她起來呢?莫非是因為她離棄了她的「丈夫」?莫非她有了外遇?否則她的丈夫怎麼不再理會她了?
第三節說出之所以會唱這首輓歌的原因,乃是因為上帝將用戰爭來懲罰以色列人民。這裡用「千」和「百」,以及「十」的數目,跟以色列人民在管理編組上有關係(出埃及記十八:21、25,馬可福音六:40)。戰爭所帶來的結果是以色列人民死傷慘重的情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活著回來。

第四至九節:上主向以色列人說:「要尋找我才有生路。不要到別是巴禮拜。不要到伯特利尋找我;伯特利要變為烏有。不要去吉甲;吉甲的人會流亡。」要尋找上主才有生路。你們若不去找他,他要像一把火燒盡以色列人。這把火要燒盡伯特利的居民,沒有人能撲滅。你們要遭殃了!因為你們歪曲正義,剝奪了人民的權利!
上主創造了星辰,
造了昴星和參星。
他使白晝變為黑夜,
把黑夜變成光明。
他吩咐海洋的水
傾倒在地上。
他的名是耶和華。
他使強者遭滅亡,
使堡壘被摧毀。

第四至六節是很重要的經文,因為這三節中,先知阿摩司說出一個得救的希望—尋找上帝。「尋找」這個字原來是指「倚靠」、「相信」的意思,也是指對上帝的呼聲有回應之意。先知以賽亞對他同時代的以色列人民也傳出這樣的聲音說:

「趁著上主可尋找的時候要尋找他;
趁著上主靠近的時候要求告他。
邪惡的人要離棄邪惡的道路;
犯罪的人要回心轉意。
他們要轉向上主,好承受他的憐憫;
他們要歸向上帝,好蒙他的寬赦。」(以賽亞書五十五:6—7)

這清楚告訴我們:「尋找」上帝,就是回心轉意,也是悔改的意思,而悔改也是與上帝重新立約之意。聖經一再告訴我們,唯有悔改才是得到上帝憐憫的途徑。
尋找上帝才有生路,在這章經文中一再重複提起(四、六、十四節),這也是整本聖經的中心信息。而尋找上帝,並不是要到出名的宗教聖地,上帝並不是住在某一個地方,這個認識是非常重要的。第五節說「不要到別是巴禮拜。不要到伯特利尋找我(指上帝)」,伯特利,這是位於耶路撒冷以北大約二十公里左右的一個村莊,雅各在逃離他哥哥以掃時經過停留過,並在夜晚睡覺時,夢見有一座天梯在他頭上通往天上,「有上帝的使者上下往來,他又看見上帝站在他旁邊,對他說話」(創世記廿八:10—22)。他醒過來後,決定將來如果還可以回來,將會以此地設立為敬拜的地方,這也是以色列人民將之視為宗教聖地的歷史由來。但是,先知阿摩司曾指責過以色列人民,說他們去敬拜上帝,帶去的獻禮並不是真實的,反而是犯罪—剝削貧窮人—得到的財物,這樣不但不是在敬拜上帝,而是在污穢上帝的聖潔。
吉甲,長久以來一直是以色列人民看為是敬拜上帝的聖地,位於耶利哥城的東邊。約書亞帶以色列人民越過約旦河,來到此地後,第一件事就是在此用十二塊石頭設立祭壇敬拜上帝。為的是紀念上帝帶領他們走過約旦河時,上帝用大能的手,使約旦河像當年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走過紅海時,使海水分開一樣,上帝帶領以色列人民走過乾凅的約旦河床(約書亞記四:19—24)。因此,它也被以色列人民看成是宗教聖地、敬拜的中心。
別是巴,也是上帝向以撒顯現的地方,並且在這裡挖到了出水井,因此使原本與他交惡的亞比米勒來跟他簽訂和平條約,以撒在此建造祭壇敬拜上帝(創世記廿六:23—33)。
以上三個地方都有歷史上傳承信仰的意義,在先知阿摩司的時代,以色列人民喜歡到這些出名的宗教聖地去獻祭、敬拜上帝。但是,先知阿摩司卻讓以色列人民知道,敬拜上帝重要的不是在外表的禮儀。何況他們敬拜的行為已經參入了從當地人民學來的宗教淫亂行為,和他們早年漂流在曠野所學到的純潔敬拜很不一樣了。
尋找上帝,和去出名的宗教聖地敬拜上帝,這是兩種事情。真正的信仰不是在看建築物的歷史傳承,也不是看宏偉的建築(參考馬可福音十三:1—2),而是以人真誠的內心和實際的社會生活為主。也就是說,信仰和生活是連結在一起的,每日實際生活的表現,就是在敬拜上帝,這也是先知阿摩司為信仰所做最佳的詮釋。
第七節在譯文上,現代中文和和合本用字上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你們歪曲正義,剝奪了人民的權利!」(現代中文譯文)

「你們這使公平變為茵蔯,將公義丟棄於地的,」(和合本譯文)

原本上帝的「公義」是甘甜的,是使人的生命得到滋潤的泉源;而「茵蔯」,乃是一種極苦且有毒的草本植物,生長在迦南地的一種苦菜(申命記廿九:18)。將上帝的「公義」變成「茵蔯」,就如同人生命的甘甜泉水變成苦菜一樣,不但吃了不能下嚥,即使下嚥了也會中毒死亡。
第八至九節是先知阿摩司的三首讚美詩歌之一,這首詩可以看出先知阿摩司提醒以色列人民,要他們記住上帝才是創造者。整個宇宙,包括人的生命在內,都是來自上帝。人如果背棄上帝,即使是建立了自己看為最為堅強的城堡,也是枉然,因為這一切都將在上帝的憤怒中化為烏有。

第十至十三節:你們這些人恨惡人家在法庭上主持公道,公正無私。你們欺壓窮人,搶奪他們的口糧;所以你們絕不能住在自己用石頭建造的樓房,也不能喝自己美好的葡萄園所釀製的酒。你們罪惡深重,罪案纍纍。你們壓迫好人,接受賄賂,在法庭上阻止窮人得到公平的裁判。在這邪惡的時代,難怪聰明人都不講話了!

這段經文也是先知阿摩司這本作品中很重要的一段;提到當時的法庭,不但沒有替那些受冤屈者申冤,相反地,還是成為那些欺壓貧窮人的幫兇。法官沒有按公義審判、斷案,反而是接受有錢人的賄賂,故意冤屈貧窮人,扭曲正直人的聲音。結果導致人民不敢再說甚麼話,因為即使說了也是枉然。人的心中唯一可可以做的,就是靜默不語。
請注意第十一節,先知阿摩司提到人從欺壓、剝削得到的財物,並不能為自己帶來任何享受。原本上帝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時,給予的祝福是:

「上主要在他向你們祖先應許要賜給你們的那片土地上,使你們多子多孫,五穀豐收,牛羊繁盛。他打開天上豐富的倉庫,按時降雨滋潤你們的田園,使你們的事業蒙福,使你們富足有餘,你們可以借給別國,而不必向別國借貸。你們若切實遵行我今天向你們頒佈、上主—你們上帝的一切誡命,他就要使你們在列國中居領導地位,不受支配,長治久安,永不衰敗。但是你們絕不可違背他的誡命,也不可祭拜服事別的神明。」(申命記廿八:11—14)

詩篇的作者在形容上帝的賜福時,有這樣的讚美詩說:

「敬畏上主的人多麼有福啊!
遵行他的命令的人多麼有福啊!
你勞碌得來的夠你食用;
你必定快樂,凡事亨通。
你的妻子在家中像結實纍纍的葡萄樹;
你的兒女圍繞你的桌子像小橄欖樹。
敬畏上主的人
必定這樣蒙福。」(詩篇一二八:1—4)

這些都說出一個最基本要件—敬畏上帝,聽從上帝的話。
現代中文譯文在第十一節說「你們欺壓窮人,搶奪他們的口糧」,和合本用「你們踐踏貧民,向他們勒索麥子」,「搶奪」跟「勒索」是同意義。在申命記第廿三章十九節說:「你們借錢、糧食,或其他東西給以色列同胞,不可計算利息。」因此,這裡說他們用「勒索」「搶奪」,是指他們雖然借錢或財物給同胞,不但是計算利息,甚至是加倍計算利息,導致貧窮人在生活上更加艱困。很明顯的,以色列人民之所以敢如此囂張地違背摩西法律的教訓,就是在說明他們的心中早已經不再紀念耶和華上帝了。他們與上帝的教訓相背而行,他們不敬畏上帝,也不聽從祂的話語,因此,上帝將使他們從勞碌得來的財物歸於烏有,所佔有的房子,也不能居住,這就是上帝的懲罰。

第十四至十五節:要追求良善,擺脫邪惡,你們才有生路。這樣,就照你們說的,上主—萬軍的統帥上帝才會真正的與你們同在。要嫉惡如仇,喜愛良善,在法庭上伸張正義。這樣,也許上主—萬軍的統帥上帝會對這國家的殘存之民顯仁慈。

第七、十、十二節,都提到法庭上污穢的景況,法官接受賄賂而故意扭曲事實,這樣的事件是上帝絕對不允許的。這些法官都是人民的長老,本來應該替人民著想,且應該是保護貧窮人民生命安全的。但是,現在相反了,他們不但沒有保護窮人,卻跟著強者欺壓貧困的人,使他們的生命如同雪上加霜一樣的加倍苦難。
第十四、十五節與第十至十三節相對句,先知阿摩司用積極且明確的語句說出:上帝喜愛的是人能秉公行義,特別是在法庭上彰顯出上帝的公義。這樣比去宗教聖地獻祭,或是比在殿堂裡用繁縟的禮拜儀式敬奉上帝更實在。更重要的,這乃是尋求生存之道。因為如此善行,才能期盼仁慈的上帝拯救他們脫離苦難的來臨。

第十六至廿四節:所以,至高的上主—萬軍的統帥上帝這樣說:「街道上將到處有號咷哀哭的聲音。陪哭的人都被雇完了,只好去拉農夫充當。葡萄園裡只聽到哀哭的聲音。這些事一定會發生,因為我要懲罰你們。」上主這樣宣佈了。
等候上主的日子來臨的人哪,你們慘啦!上主的日子對你們有甚麼好處呢?上主的日子對你們只是黑暗,不是光明。那日子來臨的時候,你們無處可逃,好比一個人剛躲過了獅子,又碰到了熊!又好比一個人回到了家裡,筋疲力盡,把手靠在牆上,又被牆上的蛇咬了一口!上主的日子將帶來黑暗,不是光明;那是倒霉的日子,沒有一點希望。
上主這樣說:「我討厭你們的節期,受不了你們的盛會!我不接受你們的燒化祭和素祭,也不希罕你們獻上肥牲畜作平安祭。我不喜歡你們那鬧哄哄的歌聲,也不愛聽你們彈奏的樂曲。其實,你們應該像江水滾滾湧流,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終不懈地主持公道!

這段經文明顯地說出上帝一連串的懲罰,且懲罰的災情情勢慘重。
第十六、十七節都在說明戰爭帶來的苦難,因為戰爭失敗,街道上到處有人哭泣的聲音,且嚴重到要請人來「陪哭」也找不到,因為幾乎每家都有人因戰爭失去生命。連農夫原本應該在田裡工作的,現在也得放下農務,擔任「哭手」,難怪連葡萄園裡也聽到哭泣的哀聲。人不再耕種,或是沒有時間耕種,飢餓就會緊接著來臨。這豈不是跟他們欺負貧窮人所帶給窮困者的處境相同嘛!
這裡所說的「陪哭」(和合本用「善唱哀歌」),意思是指那些專業哀哭的隊伍,很類似咱台灣社會的喪禮樂隊,或是民間曾流行一陣子的「五子哭墓」團。目前這種專為喪事哭泣的行業在台灣的中南部還是很流行,特別在南部都會以「電子琴花車」配上打扮得相當妖豔女歌手為死者哀哭。
請注意第十八至二十節,這是先知阿摩司最突出的信息。原本以色列人民在期盼「耶和華的日子」—指上帝將以色列人民擺在最高的位置,世上萬國都來歸順以色列人民。因此,這是個極為榮耀的日子,就像當年他們的祖先大衛王的國度一般。
先知以賽亞曾經預言耶和華的日子是這樣的:

「日子將到,人的驕傲要被制止,人的自大要破滅;只有上主受尊崇。那一天,上主—萬軍的統帥要貶低有權勢、驕傲自大的人。」(以賽亞書二:11—12)

長久以來,以色列人民一直在期盼這樣的日子來到。但是先知阿摩司卻說,這日子是會來到,但是卻和他們所在期盼的不一樣。他重新解釋說,等待這個日子來臨,等於是等待一個苦難的日子一樣的糟糕,因為那是個「悽慘」的日子,不是光明,且連逃難、躲藏的地方也沒有。而這些災難原本在他們的了解中,是只會降臨在敵人身上的,如今卻要降臨在以色列人民的當中。更慘的是,沒有人能夠逃離這個災難,因為「剛躲過了獅子,又碰到了熊!又好比一個人回到了家裡,筋疲力盡,把手靠在牆上,又被牆上的蛇咬了一口」,這兩句話是流行於以色列人民的俚語,說明災難簡直是禍不單行一樣,連續接踵而來。
第廿一至廿四節,可以說是阿摩司書最重要的一段經文。這段經文說出上帝真正喜愛人做的事是甚麼,不是獻祭,也不是看起來非常嚴謹又盛大的敬拜祭典,甚至美妙的讚美歌聲都令上帝感到厭惡,因為上帝不喜歡這些虛有的假象。祂所要求的只有一點:實實在在地實行上帝的公義。
第廿一節的「不接受」(和合本用「不喜悅」,台語用「無歡喜」),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指「不嗅」。本來獻燒化祭時,香氣會上升,他們認為上帝會喜歡聞這樣的香氣,祝福給獻祭的人。但是,現在先知阿摩司說,上帝是連嗅都拒絕了,因為那從詐欺、貪婪得來的錢財所奉獻的祭物,已經變成惡臭味道。
第廿三節,用詩歌頌讚上帝,是以色列人民敬拜中最為重要的一部份,只要看聖經中詩篇所佔的份量就可以了解,以色列人民就是一個唱歌的民族。但是,當他們在唱讚美詩歌的時候,卻有人因貧困、受到欺壓發出哀號的哭聲,因此,歌頌的聲音上帝怎能聽得下去呢?不,上帝不聽這樣的聲音,上帝會聽受苦、被欺壓的人的哀聲。
第廿四節是這一章經文最重要的一節,這節經文告訴我們生命的主宰上帝所期盼於人的是甚麼。這一節說出為甚麼上帝不喜歡以色列人民歌頌的聲音,以及不悅納他們獻祭的香味,原因就是他們並沒有按照上帝的旨意、教訓去行公義的事。尤其是在法庭中沒有以正確的法律替受冤屈的人申冤,反而是加深了那些受到迫害者的痛苦。先知阿摩司傳出上帝的話語中,很清楚地說明,上帝只喜愛他們在生活中用堅定的信仰力量,伸張正義,主持公道。

這章經文給我們帶來很好的信息:

一、沒有公義的社會,就無法看到上帝的憐憫和慈愛。

我們從先知阿摩司的信息中看到,實行上帝的公義,不但是信仰的責任,更是作為上帝選民回應上帝慈愛的方式。上帝並不喜歡人用獻祭來表示對祂的愛,上帝也不要人用看來像似隆重的禮儀敬拜祂,上帝也不需要人用動人的歌聲、琴聲讚美祂,這些都不是祂所期待的。上帝所要的,乃是人會建立公義的社會生活,因為上帝就是公義的上帝。公義,指的就是沒有冤屈好人,也不欺壓貧窮人,且對困苦的人充滿憐憫的心。先知阿摩司甚至說出上帝希望這樣的公義力量,能像大水滾滾長流,永不停止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看看我們今天台灣社會,豈不正像先知阿摩司在譴責當年以色列人民墮落的情況嗎?長久以來,台灣的司法一直遭人詬病,原因就像是一般人所流傳的:有錢判生,沒錢判死。雖然今天已經有了民間組織的「司改會」,但是,如果司法真的按照公義斷案,根本就不需要所謂「司改會」的成立。尤其當政治案件在五○年代至七○年代一再出現時,我們看到許多冤獄的受難者,以及他們的家庭受到災難。在這些案件受審期間,最使我們痛心的,就是司法人員沒有依照良心來審理,只為了要取得執政者的喜悅,或是為了自己的仕途而冤屈了真正的良心犯。我相信,這些人即使是得到他們想要的高官爵祿,也會遭到上帝的憤怒。
今天,台灣社會雖然在這種政治冤屈的事件上已經改善了很多,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這是因為經過許多人冒著生命的危險奮鬥爭取來的。作為一個基督徒,我們有責任在建立一個公義的社會生活環境上,盡我們的信仰責任,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用心,在信仰上是交代不過去的。

二、要回到上帝的話裡,我們才能看到生命的亮光。

先知阿摩司很清楚地告訴當時的以色列人民:上帝不需要他們到吉甲、別是巴、伯特利等宗教聖地去尋找上帝。換句話說,上帝並不是居住在宗教聖地的地方,上帝是個無所不在的上帝,不是被「關」在某個聖殿,或是某個宗教聖地,不,上帝不會受人束縛。當先知阿摩司說要「尋找上帝才有生路」的時候,他是在告訴以色列人民,回歸到上帝的教訓、旨意來,不要背棄與上帝所立的約,也不要忘記上帝的話語。
這對今天台灣的基督徒是很有意義的信息。我時常發現有的基督徒喜歡去尋找好看的禮拜堂做禮拜,有的人則喜歡找一間自己覺得很「溫暖」的教會敬拜,我也看到有的人喜歡找一間看起來比較有「靈氣」的教會等等,理由很多,也許這也是人的常情吧。但是,我在想,若是真正要找敬拜上帝的地方,最好是從建立我們敬虔的內心開始,如果我們只希望找那些「感受」,而沒有真實的內心,也是枉然。再者,若是要尋找敬拜上帝的地方,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點,就是要知道那間教會有沒有在傳達聖經上帝的話語。沒有上帝的話語,即使再美好的禮拜儀式,就算是有非常美好歌聲的詩班,或是有很好的管風琴在奏樂,或是有很溫馨的接待,我要說,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感受,對我們一生靈命的成長並沒有幫助。因為感受很快就會過去,唯有上帝的話才是長久存在。
先知以賽亞說:「草會枯萎,花會凋謝,但是我們上帝的話永不改變!」(以賽亞書四十:8)確實是這樣,能使我們生命永遠發出亮光,能夠抵擋今天社會各樣的試探和引誘的,就是上帝的話,我們就是要尋找祂的話。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