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背離上帝的子民

經文:何西阿書一:1—二:1

一提到先知何西阿,很快就會想到他是一位非常特別的先知,原因就是在舊約先知運動中,就是他將以色列人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以「夫妻」的關係表達最清楚。他是屬於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在他的時代,可說是北國以色列最繁榮的時代,人民過著安定、富裕的生活。在這樣的世代裡,人對信仰的事往往是不忠實的,通常比較傾向將信仰的事當作社交活動的一種,甚少人會認真想到敬虔的宗教心靈的重要性。不僅在先知何西阿的時代如此,就是經過了好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從咱台灣社會也看到這樣的實例。比如說:一般民間宗教廟會活動,舉辦得越來越像嘉年華會一般,這從台南的鹽水蜂炮,嘉義新港的媽祖生日祭典活動;宜蘭的搶狐活動等等,已經不再具有早期那種宗教信仰的嚴肅、端莊、嚴謹規律,換取的是商業性質甚重的熱鬧活動。加上各種媒體的大肆報導,都加重了今天宗教活動商業化。這情況包括基督教在內都是一樣,例如聖誕老人比耶穌基督的角色更重,而大飯店的「聖誕特餐」更是貴得令人驚訝,這些都已經不是耶穌基督降生的原意。更令我們難過的是:許多宗教活動都將政治領袖當作「神力」看待,好像有總統或出名的政治人物出現在會場,宗教活動就會更具「神力」的樣子,這不僅出現在民間宗教、佛教,也在基督教的各式佈道會或是大型聚會場合,真的是賤踏了信仰本質有餘,見證信仰的立足點都沒有了。在經濟生活富裕的社會裡,人最常想到的是怎樣賺取更多的財富,以為這樣就可以過更好的生活。但甚少人會想到,為了達成賺取更多財富,人的心往往表現出像創世記作者所說的「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參考創世記六:5)。而這種為了賺取更多財富導致倫理道德的淪喪,以及信仰品質墮落的案例,都可從聖經的文獻中看得出來。當我們在讀主前第八世紀先知何西阿這本經書所譴責的社會景象,以及他同時代的先知阿摩司、彌迦、以賽亞等文獻,對照來看咱台灣社會的現況,就會發現一點也不陌生。這也是先知何西阿的信息對我們今天的基督徒有非常的意義之處。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一節:上主向備利的兒子何西阿啟示的那段時間,猶大國由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諸王相繼統治;以色列國由約華施的兒子耶羅波安王統治。以下的記載是上主向何西阿講的話。

先知何西阿一開始就提供了很重要的歷史背景,且是包括了南北二國的政治年代。也從他所提供的政治年代背景,我們看到與他同時代的先知還有先知阿摩司。在阿摩司第一章一節寫著說:「在烏西雅作猶大王,約華施的兒子耶羅波安二世作以色列王期間。」除他們兩位是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外,還有另外兩位是先知彌迦和以賽亞(又稱為第一時期的以賽亞)。

在這一節,提到南國猶大的幾位君王,分別是:烏西雅,他是主前七九二至七四○年,列王紀的作者這樣描述他執政的成果:

「烏西雅效法他父親(亞瑪謝)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但是他沒有除去山丘上的神廟,人民仍然在那裡獻祭燒香。上主降災給烏西雅,使他長了痲瘋,一生受這病的糾纏。他住在自己的行宮,國家大事由他兒子約坦處理。」(列王紀下十五:3—5)

第二位是約坦,他是在主前七五○至七三二年執政。列王紀的作者這樣評論他:

「約坦效法他父親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但是他沒有除去山丘上的神廟,人民仍然在那裡獻祭燒香。約坦建造了聖殿的北門。」(列王紀下十五:34—35)

第三位是亞哈斯,他是在主前七三五至七一六年執政。他在位執政的情形,列王紀的作者說:

「他在耶路撒冷統治了十六年。他沒有效法他的先祖大衛王做上主認為對的事,卻仿效以色列諸王的壞榜樣,甚至把自己的兒子燒獻給偶像,仿效原先住民的可惡行為;那些居民就是當以色列人進入這地時上主趕出去的人。亞哈斯在神廟內、山丘上、樹蔭下獻祭燒香。」(列王紀下十六:2—4)

後來,因為敘利亞和以色列聯合出兵攻打耶路撒冷城,再加上以東背叛猶大,他就派使者去請求亞述皇帝提革拉‧比列色協助防衛。為了要使亞述皇帝願意出兵解圍耶路撒冷被圍困的危機,亞哈斯將聖殿和王宮裡的金子、銀子當作禮物送給亞述皇帝。最不可原諒的事,就是後來亞哈斯到大馬士革,看到當地有祭壇,就要祭司烏利亞也仿製一個,當他從大馬士革回國後,也跟著在祭壇上獻燒化祭、素祭,並且澆上酒和平安祭的血。然後命令祭司烏利亞為他留著「銅祭壇作占卜用」(列王紀下十六:10—16),這可看出這個王已經學習並帶回異邦宗教的信仰行為,更糟糕的是自己也參與了這項偶像神明的祭典事務,他親自占卜。列王紀的作者這樣形容他說:

「亞哈斯王拆除在聖殿的銅座,把上面的銅盆拿走,又把十二頭銅牛背上的銅海搬到一座石基上。亞哈斯為要討好亞述皇帝,又把安放王座的臺移出聖殿,把王進聖地的私人入口關閉起來。」(列王紀下十六:17—18)。

這樣我們看到原本還維持著敬畏上帝的王室信仰,到了亞哈斯的時代就開始走樣了。「占卜」,這是摩西法令嚴厲禁止的行為(參考利未記十九:26),因為這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神明,詢問神明有關命運(包括個人與團體)的方式之一。
第四位是希西家王,他是在主前七一六至六八七年執政。他算是一位不錯的猶大王。列王紀的作者對他有很好的評語:

「希西家效法他先祖大衛王的榜樣,做了上主認為對的事。他除掉山丘上的神廟,拆毀了石柱,砍倒了亞舍拉女神的柱像,又打碎了摩西所造的銅蛇—尼忽士但,因為以色列人民到那時候還在向它燒香。希西家信靠上主—以色列的上帝;猶大國,在他以前或以後,沒有一個王像他一樣。他忠於上主,從來沒有違背上主;他謹守上主給摩西所有的誡命。因此,上主與他同在;他所做的一切事都順利。他反抗亞述皇帝,不肯屈服於他。他打敗非利士人,把他們的土地,包括迦薩和周圍地區,從守望臺到設防城,都佔領了。」(列王紀下十八:3—8)

上述這樣的評語是相當不錯的。最有意思的一點,是希西家後來曾祈求上帝醫治他的病,結果上帝再賜給他十五年的生命。可惜,後來他因為忘了上帝的恩典,歷代志的作者說他「沒有感謝上帝為他所做的,因此災禍臨到他、猶大和耶路撒冷」(歷代志下卅二:25)。這災禍就是指巴比倫帝國後來入侵耶路撒冷,並且消滅了猶大王國。

以上是關於先知何西阿時代南國猶大四位國王執政的情況。他們都是屬於主前第八世紀的世代。北國是在約華施的兒子耶羅波安王的統治。這裡的耶羅波安王是指耶羅波安二世的時代,時間是在主前七九三至七五三年。這段期間也可以說是北國最興盛的時代,不但經濟能力強,且國勢向外擴展甚快。在他統治下,收復了他在約但河東所失去的好些地方,甚至有些以色列人民將之看成是「救星」(彌賽亞之意)。如果要說一個國家強弱,耶羅波安二世的時代,可說是北國以色列自分裂以來最強盛的時代,甚至舊約學者羅賓遜(Theodore H. Robinson)在他所寫以色列簡史的評論中說:「耶羅波安二世作王的時期是一個興旺的時期,超乎所羅門以後的任何君王之上。」然而,就像我在前面已經說過的,當一個國家、社會經濟越富裕時,心中有上帝的人就越少。我常常告訴大家的一句話:認識基督教信仰是從人的生命苦難切入認識的。物質生活越富裕,會想到要認識上帝的人就越少。如果注意看福音書中耶穌基督的教訓,就會明白為甚麼耶穌基督會一再勸告大家注意財富對生命帶來的迷惑。

何西阿,這名字的意思是「救恩」。除了以上這些君王時代的資料背景和他的父親「備利」這個名字外,關於他的資料都付之闕如,這是非常可惜的事。也可看出當時收集有關先知何西阿資料的人,所關心的並不是個人,而是整個國家、民族存亡的問題。

第二至五節:2上主第一次藉著何西阿向以色列人講話的時候,他對何西阿說:「你去結婚吧!你娶的妻子會對你不貞;你們的兒女也會像她一樣對你不忠實。同樣,以色列全國上下跟那淫婦一樣地不忠實,背離了我—上主。」
3於是,何西阿去跟滴拉音的女兒歌蜜結婚。她懷了孕,給何西阿生了一個兒子。4上主對何西阿說:「給他取名耶斯列;因為不久我就要懲罰耶戶王室,討他們祖先在耶斯列大屠殺的血債。我要結束耶戶的王朝。5那一天,我一定要在耶斯列谷摧毀以色列的軍隊。」

就像我在前面已經說過的,先知何西阿是所有先知運動中最特殊的一位,因為上帝竟然要他去娶一位「淫婦」(和合本聖經與台語聖經的用詞,現代中文譯本用「不貞」)當妻子,這在一般人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但受呼召作為先知,並不能拒絕上帝的命令,只能順從,理性上我們可以知道這是非常痛苦的事,但卻只能順服而已。如果我們從這裡想約拿,上帝是呼召他去向尼尼微城的人傳話,由於尼尼微城是亞述的首都,而亞述與以色列人是仇敵,僅因為這樣,約拿就拒絕了。原因就像約拿所說的,他知道上帝是個慈愛的上帝,滿有憐憫的上帝,如果依照上帝要他傳達的信息去說,尼尼微城的人很可能會悔改,而悔改的人,必定會得到上帝的憐憫、赦免,這一點不是約拿所希望看到的。因為尼尼微城的人民是他的仇敵,他期待的是:上帝出手毀滅了該城的人。確實,上帝就像約拿所說的,沒有毀滅尼尼微城,是寬恕、赦免他們。這使約拿大大不悅,甚至以死要逼上帝出手懲罰尼尼微城。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上帝要先知何西阿娶一個名叫歌蜜的婦女作妻子。歌蜜,依照這個名字很可能就是一位在廟裡當廟妓工作的女人。比這更嚴重的是:上帝還告訴先知何西阿,他的兒女也會像母親一樣,是墮落、淫蕩的人。如果事先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我相信沒有人能夠在理性上接受這樣的呼召,甚至會質疑上帝怎麼可能要祂的僕人去做這樣的事?也因此,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並不是一開始先知何西阿就知道他要娶的妻子就是個淫婦,而是在後來他的妻子墮落了,去當妓女,連帶也影響他們的兒女。是不是這樣?因為聖經並沒有明確說明他是甚麼時候受呼召當先知的,所以很難有確切的看法。我們有的資料是:上帝的命令一出,先知何西阿就回應了,他遵照上帝的命令去行(第三節)。

在第二節已經說明上帝決定這樣做的原因,乃是要用先知何西阿來比喻以色列人民和祂的關係。上帝和以色列人民乃是「夫妻」關係,以色列人民的背叛,去拜偶像神明,且是好多個偶像神明(迦南地人民敬拜的神明甚多,連管理土地的神巴力也有妻子名叫亞斯他錄,請參考士師記二:13),他們也拜太陽、月亮、星辰等神明。這幫助我們看到一項重要的事:上帝不會毫無意義的揀選一個僕人去做人看為墮落的事。也就是說:上帝要先知何西阿去娶妓女歌蜜為妻,是有祂更重要的用意。而這樣的呼召有時連先知也不一定會清楚地明白,就像先知耶利米被上帝呼召去對自己的同胞呼籲,要他們向巴比倫軍隊投降,結果被他的同胞認為他是叛國、出賣民族的罪人。當時的先知耶利米也是無法瞭解上帝為甚麼要呼召他傳達這樣的信息,所以他詛咒自己出生的日子,寧願自己在母親的肚子裡就死去,他問上帝說:「我為甚麼要出世呢?\難道只為著經歷辛勞、悲傷,\在羞辱中消耗我的歲月嗎?」(耶利米書二十:14—18)。我想先知的苦悶可能就是在此,因為不知道自己為甚麼要被呼召去傳達自己所想像不到或與自己願違的信息。

注意第四至五節提到先知何西阿結婚後生下來的第一個兒子,依照上帝的旨意取名為「耶斯列」。這是一個地名,也是古代的軍事要地(參考士師記六:33)。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上帝驅散」。在列王紀下第九至十章記載以色列王耶戶曾在此造反,殺盡了亞哈王的家族,竄奪王位,結束了暗利王朝的統治。由於該次大屠殺,每當有人提起「耶斯列」這個名稱,就會想起感覺一種不祥的預兆即將來臨。現在上帝要先知何西阿將自己的兒子取名為「耶斯列」,也有意要表明上帝要審判以色列人民,要驅散他們,因為他們所犯的罪的緣故。

第六至八節:6歌蜜再懷孕,生了一個女兒。上主告訴何西阿:「給她取名羅‧露哈瑪;因為我不再愛以色列這一家,不再饒恕他們。7然而,我要愛猶大這一家。我是上主,是他們的上帝;我要拯救他們;但我不是用戰爭,不是用弓箭、刀劍、軍馬、騎兵解救他們。」

8歌蜜給她女兒羅‧露哈瑪斷奶後又懷孕,生了一個兒子。上主告訴何西阿:「給他取名羅‧阿米;因為以色列人不是我的子民,我不是他們的上帝。」

請注意第三節說「歌蜜『給』何西阿生了一個兒子」,這個「給」含有在正常的規矩下生出的孩子之意。比較一下第六與第八節,就會發現作者沒有用「給」這個字,這就帶有「來處不明」之意。換句話說:歌蜜到底是與先知何西阿生下這個兩個女兒呢?還是跟別人生的女兒呢?作者似乎有意要表明歌蜜就是一個不貞潔的女人,所以她和別人一起生下孩子。

「羅‧露哈瑪」,意思就是「上帝不憐憫」。通常女人生產是一件相當喜悅的事,也是在表明上帝賜福之意。但在這裡卻說「上帝不憐憫」,這似乎有意說明這個女兒是「不守規矩」生下來的。用這樣的名字來形容以色列人民時,就是在說明以色列人民就像先知何西阿的妻子一樣,不守規矩,這樣的妻子不會得到丈夫的喜愛、疼惜。也可從這裡想像一件事:當一個兒子出生的時候,就得不到父親憐憫、疼惜,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多麼地痛苦啊!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以色列人民自從在主前七二一年亡國後,人民被俘虜到亞述和鄰近國家當奴隸,想想看在奴隸之地出生的人將會過怎樣的日子?會過怎樣的生活?列王紀的作者這樣說:

「亞述皇帝把從巴比倫、古他、亞瓦、哈馬,和西法瓦音遷移人民到撒馬利亞各城市,代替被擄的以色列人。亞述人佔據了這些城市,住在那裡。」(列王紀下十七:24)

簡單的一節經文,卻說出以色列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撒馬利亞人的來源。也就是後來在新約福音書中一再出現而被猶太人藐視的一個族群—撒馬利亞人。這個名稱不但代表著猶太人中的一個新族群,也代表著「骯髒、不潔淨」的意思。原因是就像上述經文所描述的,他們被俘虜到外邦去,而外邦人被移居進入首都撒馬利亞城,在亞述帝國強烈的主導下進行種族配婚。也因為亞述帝國為以色列人民進行種族配婚,附帶引起的後果就是宗教信仰「混合化」;他們不再敬拜獨一的上帝,而是事奉多神的信仰。時間一久,他們的後裔變成一個新的族群,就是所謂的「撒馬利亞人」,他們與原來的同胞無論在宗教信仰、政治態度、生活習慣等就漸行漸遠,甚至到了無法彼此信任、相互來往的地步(參考約翰福音四:9)。

亡國後被擄到異邦去的生活是痛苦的。詩人曾這樣描寫心中的煎熬難過:

「我對保護我的上帝說:
你為甚麼忘了我?
我為甚麼得遭受仇敵的迫害?
為甚麼不斷受苦?
他們的凌辱把我壓碎了;
他們不斷地問我:你的上帝在哪裡?」(詩篇四十二:9—10)

讀起這首詩就可想像得到以色列人民所受到的壓迫,特別是在他們被強迫和異族通婚之後,那種心境幾乎是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他們只能像詩人用這樣的詩歌唱著說:

「我像聾子,不能聽,
像啞巴,不能說話;
我像一個沒有聽覺的人,
不能為自己答辯。
上主啊,我仰望你;
主—我的上帝啊,求你回答我。
別容許仇敵因我的災難得意;
別讓他們因我的失敗誇耀。」(詩篇卅八:13—16)

亡國奴的生活是痛苦的。看,當先知何西阿生出第一個兒子時,取的名字竟然是說上帝要「驅散」,背景是與耶戶的王朝有關,因為耶戶進行大屠殺竄奪王位。現在上帝要進行審判,會「驅散」這個王朝家族。坦白說,不會有人對子女取這種一般人所謂「不吉利」的名字。而當第二個孩子出生時,卻又給予取名為「羅‧露哈瑪」這種對整個民族「不吉利」的名稱,前者是對朝廷說出不吉利的話,後者則是對整個國家、社會說出不討好人的名字,這樣的先知可真不好當,要他不被同胞唾棄也難。

我們知道即使是簡單地替孩子取名,在以色列文化中也具有相當的意義。在他們的看法裡,名字是具有真實生命經驗的意義。這不僅是一個人的記號,也代表著這個人的生命和上帝之間互動的關係。「羅‧露哈瑪」所代表的是「上帝不憐憫」,這已經說出這個女兒將成為棄嬰般的可憐,沒有人會疼惜,也沒有人會替她說話。用這樣的名字在象徵著整個以色列人民在亞述帝國統治之下的新生代一樣,不論是多麼地痛苦,也不會有人疼惜、憐憫。

第七節這裡說上帝要「愛猶大這一家」。上帝為甚麼這樣說呢?在前面已經說過,先知何西阿是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而這裡怎突然說到猶大呢?我們知道北國以色列是在主前七二一年被亞述帝國滅亡。而猶大則是繼續存在到主前五八六年被巴比倫消滅為止。因此,有人說這一節乃是後來聖經編者的加筆。這是一種可能。不過,如果我們從這一節後段經文所說上帝的拯救「不是用戰爭,不是用弓箭、刀劍、軍馬、騎兵解救」時,就可看出作者已經嗅到一股不同於當時整個社會的傾向—堅強的軍事武器,就可保證國家免於淪陷的這種觀念有關。在一個講究以軍事武力取勝的世代裡,先知何西阿若是提出這種不同的「國防安全」論調一點也不足奇,因為從宗教信仰的觀點看生命,與從軍事武力看國防的基礎,必定會有截然不同的立論出現。先知之所以成為先知,就是從宗教信仰的觀念在看世事,而他們論點的基礎是先討論人和上帝之間的關係。

第八至九節說先知何西阿的妻子歌蜜又生了一個女兒,上帝要先知何西阿給這個女兒取名為「羅‧阿米」,意思是說上帝與以色列人民的關係已經切斷了。所以說以色列人「不是」上帝的子民,上帝也「不是」以色列人的上帝。這句話的意義必須從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約」去瞭解才會明白。當上帝決定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的時候,就曾這樣告訴摩西,要他轉告在埃及當奴隸的以色列人民說:

「我要把你們當作我的子民,我是你們的上帝。當你們從埃及的奴役中獲得自由的時候,你們就知道我是上主,是你們的上帝。」(出埃及記六:7)

這句話說出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密切不可分的關係。早在亞伯拉罕的時代,上帝與他立約時就是這樣說的:

「我要堅守我與你和你世世代代子孫立的約;這是永遠的約。我要作你和你子子孫孫的上帝。」(創世記十七:7)

每次上帝重新表明祂和以色列人民的關係時,就是用這樣的句子說的:「我要與你們同在,作你們的上帝;你們要作我的子民。」(參考利未記廿六:12,以賽亞書五十一:15—16,耶利米書七:23、十一:4、卅一:33、卅二:38,以西結書十一:20)我們也可以說這句話說出上帝和以色列民族之間的關係之所以能夠繼續維繫著,即使他們淪亡到亞述、巴比倫當奴隸,和上帝的關係還是不變,就是因為有這句話。但是,現在上帝卻向先知何西阿說這樣的關係將會切斷,祂不再是以色列人民的上帝,而以色列人民也不再是上帝的子民,這等於是說自亞伯拉罕以降,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不可分的關係將完全瓦解了。這樣的話,他們將失去上帝的保護。人如果失去了上帝的保護,那將會如同將一隻脆弱的羔羊放在獅子的洞穴一樣,是死定了。

第十至十一節:10以色列的人口要增加,像海沙一樣數不盡,量不完。現在上帝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但有一天,他要對他們說:「你們是永生上帝的兒女。」11猶大家和以色列家要再一次聯合起來,為自己推選一位領袖。他們要在自己的土地上重新繁榮起來。是的,耶斯列的日子要成為一個大日子。

第二章一節:所以,以色列人哪,你們要向自己的弟兄說:「你們是上帝的子民」;向姊妹說:「你們是上帝所寵愛的。」

我們知道先知何西阿的時代,已經是北國以色列開始經歷了許多次的戰爭,而戰爭不論是贏或敗,其帶來的結果總是離不開生命的集體死亡,這包括了開赴戰場的男丁,以及因為戰爭帶來的悲劇—飢餓、瘟疫—造成大量生命的死亡,導致死亡的不僅是男人,也包括了許多婦女,特別是兒童。這種情況即使在今天的世代也一樣。例如在第二次大戰期間死亡的人數,以及最近代的「以巴」之間的不斷衝突,和歐洲巴爾幹半島種族之間的衝突,都說明了戰爭引起的飢餓、瘟疫等帶來人口的大量減少之悲劇。早期的人類對於生育後代延續生命看得非常重要,將之看成是來自上帝最大的祝福,是與這樣的背景有密切關係,因為生命的成長並不容易。以色列人口將增加多到如同海邊的沙這樣多,這乃是創世記在描述上帝給亞伯拉罕最大的祝福之一(參考創世記十三:16、廿二:17)。但是,歷經了許多戰爭,人口大量的減少。先知說出原因的背景就是他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已經破壞了。

第十一節下半句的「你們是永生上帝的兒女」,這是先知何西阿第一次提出的新觀念—「永生上帝」,這已經說明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關係是永不改變的。從揀選亞伯拉罕開始到現今,耶和華上帝都一直是以色列人民最好的保護者。

第十一節是非常重要的一節經文,也可說是先知何西阿最重要的信息中心。我們知道以色列民族在所羅門王死後就分裂成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等二國。最悲慘的莫過於兩國都視同兄弟,卻還會因為利益上的衝突而發生戰爭(參考列王紀下十四:11—14、十六:5)。怎樣才能使這兩個兄弟之邦再次結合在一起?對以色列民族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異象」。就像我在前面所說的,先知耶利米最令猶大的以色列人民討厭的一件事,就是他勸他們向巴比倫投降。卻沒有想到他們被俘虜到巴比倫後,卻會在後來演變成為他們復合為一完整民族的一個重要契機。先知何西阿並沒有勸他們去復合,但在這裡卻告訴他們將來的異象—復合。猶大家和以色列家將復合起來。而這個復合的結果也將使原本「四散」的民族變成「播種」、「成長」、「壯大」的民族。

第二章一節就是在解釋第一章十一節提到的復合帶來的生命意義完全改變;原本是斷絕關係的,現在將不再是斷絕,而是復合。復合會帶來新的關係和意義,兄弟姊妹不再分開,且都是永生上帝的子民。因為上帝已經憐憫了他們,和以前不再憐憫完全不同。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離棄上帝所帶來的結果是分裂;擁有上帝,就是復合生命的開始。

當先知何西阿得到上帝的信息,要他去娶一個名叫歌蜜的妓女當妻子,並且在他們生下三個兒女後,上帝要先知何西阿給這三個兒女取的名字都是充滿著祂的懲罰內涵。上帝用這種方式對背叛的以色列人民提出警告,要讓他們知道:離棄上帝,就等於是生命的分裂。因為上帝乃是慈悲、憐憫的上帝。如果一個人拒絕上帝的愛,不要上帝的憐憫,這樣的人只會帶來生命的殺戮,這樣的生命不會有希望,只是更多的分裂和死亡的哀嚎而已。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的生命擁有上帝的慈愛,這樣的人帶來的生命是有活力,會結合更多的力量在一起。

如果我們注意最近台灣社會最令人擔憂的事,就會知道有一股所謂「自殺潮」正在蔓延著。包括陳水扁總統在內都在呼籲,希望全國人民要重視生命的珍貴,他同時也要求所有宗教界能夠協助,使這股「自殺潮」能緩和下來。已經有不少專家學者出面在談論這方面的問題,當然免不了的就是也會將矛頭對準了媒體,說大眾傳播往往沒有注意到在報導這方面的消息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人為甚麼會想到要自殺?更可怕的是最近在台灣這些自殺潮例子中,有不少是「集體式」的自殺,就是父母人帶兒女一起自殺。為甚麼會這樣?我想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在這些人的生命中已經找不到倚靠的力量。他們感受到生命已經被「拋棄」,就像先知何西阿第三個兒子取的名字「羅‧阿米」一樣,已經跟所有的親朋好友「斷絕」了愛的關係。在他們的生命中,看不到還有任何力量可以幫助他們。這樣的人的生命,就像先知何西阿第一個女兒「羅‧露哈瑪」的名字一樣,讓他們感受到的是:沒有人憐憫他們。其實,如果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這種自殺潮的例子並不是今天才有,而是這三年來一再發生的事,應該說大家的疏忽才導致這種「自殺潮」持續嚴重惡化。可還記得三年前有一個女子在嘉義蘭潭帶著兩個兒子用火自焚而死。這女子的丈夫看到已經燒焚的屍體時,還用腳猛烈踹著妻子燒焦了的屍體。在那以後,這種「集體自殺」的案例不曾停止過,最近是擴大了許多。這說出了咱台灣社會真正嚴重的問題:我們不是將生命建造在信仰的基礎上,而是將之建造在錢財、物質的基礎上。當我們社會的發展都在關心著經濟發展時,很容易的,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經疏忽了上帝的存在。我們是用更快的速度離棄上帝的愛,我們的社會就像先知何西阿娶的女子歌蜜一樣,是個淫蕩的女人,是只要有錢的男人來,就隨時可以跟他在一起的妓女。這種景象從這十年來甚為流行的「大家樂」、「六合彩」,到今天的所謂「公益彩券」,我們整個社會想到的都是錢,包括要不要建造核四廠,都是與錢的問題有關。小的事像這些賭博性的活動,大的事像軍事採購舞弊案件,軍人為了購買武器貪污,因而殺人引起的「尹清風命案」之例子等等,都在說明我們整體社會帶出來的生命,不是真實的價值和尊嚴,相反的,是離上帝遠遠的。但是,請大家注意:離棄了上帝,等於斷絕了上帝的祝福。沒有上帝的祝福,生命就已經開始在枯萎了,這才是真正的悲哀啊!
我想耶穌基督的話對咱台灣今天的社會有很大的啟示作用。他說:

「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沒有!他能夠拿甚麼來換回自己的生命呢?在這淫亂和邪惡的時代裡,如果有人以我和我的教訓為恥,人子在他父親得榮耀中、和他的聖天使一起來臨的時候,也要以他為恥。」(馬可福音八:36—38)

沒錯,生命的枯萎,是因為我們離棄了上帝的愛、憐憫,這才是真正問題所在。只有回到上帝的慈愛裡,我們才會發現生命的可貴和生存的力量。因為有愛,使我們緊密的復合起來。

二、一個國家是否有盼望,並不在於這個國家是否擁有現代化的設備或是最尖端的軍事武器,而是看這個國家是否擁有上帝的愛、憐憫。

先知何西阿對以色列人民傳出一個重要的信息:他們的國家會在上帝的憐憫之下,重新將分裂的民族整合起來。而上帝要拯救以色列人民,並「不是用戰爭,不是用弓箭、刀劍、軍馬、騎兵解救他們」,上帝是用愛來整合他們,並且憐憫的手帶領他們從四散的各地重新返回故鄉。如果我們回去看他們的分裂,就會發現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是與離棄上帝的旨意有密切關係。因為所羅門娶了一千個女人為妻,這些妻子也誘惑了所羅門背離上帝的教訓。或許我們會問:為甚麼所羅門要娶這麼多的女人為妻?原因是他以娶妻子當作政治的利益,他想這樣可以使國家強盛、壯大。但他忘了,他的父親大衛之所以能使國家強大,是因為敬畏上帝的緣故,並不靠著外交、國防力量。其二,所羅門為了要建造聖殿、皇宮,大舉加重稅賦,造成人民不堪負荷沉重的稅捐(參考列王紀上九:10—14)。上帝賜給他智慧,他沒有運用這些智慧來幫助人民減輕稅賦的壓力,相反的,是徵重稅用來蓋聖殿和皇宮,因此累積了更多的民怨,這些怨恨就在他去世後開始發酵。當北邊的十支派代表去見他的兒子羅波安,請求減免稅賦的負擔時,羅波安不但拒絕,反而又加重稅,結果引起人民憤怒,終於導致國家分裂成南北二國(參考列王紀上十二:1—24)。

所羅門王的事件清楚地說明一件重要的信息:對人民若是沒有愛與憐憫,即使擁有最現代化的設備,以及最先進的科技武器,也是枉然,這些很快就會過去,不會長存。特別是科技的東西更是這樣。但聖經告訴我們,愛才是永恆的。

從古至今,一般人所想到的都是認為只要擁有最先進的軍事武器,就能控制著別人,也能稱霸世界,這種觀念在美國人心中表露無遺。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事實並不是這樣,即使擁有最先進的科技武器也不一定會得到勝利。聖經約書亞記就是這樣告訴我們,約書亞帶領尚且還沒有甚麼組織、訓練的以色列人攻下耶利哥城,並不是靠著先進的武器,而是靠著上帝奇妙的帶領(參考約書亞記第六章)。遠的不說,就是在近代歷史中這樣的例子其實也很多,只要看一九六○年代至七○年代,美國在越南戰爭的慘敗,就是個很好的教材。再看一九八○年另一個強國蘇聯入侵阿富汗,當時的蘇聯也是全世界擁有最先進科技武器的國家,但是我們都知道它在一九九○年是從阿富汗倉皇退出,甚至也因為在阿富汗十年,終於導致它的整個聯邦因此瓦解崩潰,代價可謂慘重。這些都可讓我們看出即使擁有最堅強的軍事武力,若不是有上帝的允許,也是枉然。人想的是武器,卻不一定是上帝的旨意。詩人就是這樣說:

「君王不倚強大的軍旅獲勝;
兵士不靠強大的力量保命。
靠戰馬不能保證勝利;
馬的威力救不了人。
上主看顧敬畏他的人;
他看顧仰賴他慈愛的人。
他救他們脫離死亡,
饑荒時保留他們的生命。」(詩篇三十三:16—19)

先知何西阿傳出上帝的信息給以色列人民,告訴他們:上帝要拯救他們;但祂「不是用戰爭,不是用弓箭、刀劍、軍馬、騎兵解救他們」,上帝是用祂奇妙的手,用祂的愛和憐憫來帶領以色列人民重新返回故鄉,整合這個原先分裂的以色列民族。

今天我們國家最需要的是尋求上帝的愛與憐憫,最不需要的是現代化的科技軍事武器。我們迫切需要的是上帝的寬恕和憐憫,因為這樣才會使我們明白生命的意義何在。沒有上帝的愛,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會失去。因為上帝的愛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動力。

(講於二○○一年二月廿五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8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