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認識上帝的子民

經文:何西阿書六:1—11

我們曾談過先知文獻的一個特色,就是有譴責,但也有鼓勵,呼籲人民回歸到上帝面前,因為上帝會珍視與祂訂立永遠之約的百姓。我們在聖經中就一再看到上帝因為與以色列人民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立有生命的約,所以決定出手拯救受難的以色列人民。例如:摩西在祈求上帝憐憫以色列人民背棄上帝的命令,去拜金牛偶像時,就是這樣祈禱上帝說:

「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記得你向他們發了嚴肅的誓言,要使他們子孫繁多,像天上的星星那麼多,並且應許把這整塊土地賜給他們的後代,作為永久的基業。」於是上帝改變了心意,沒有把原來要加給他子民的災禍降在他們身上。(出埃及記卅二:13—14)

上帝會因為與亞伯拉罕等人有立永遠的約而寬恕犯罪的子孫,為的是希望他們能悔改歸向上帝。例如列王紀的作者這樣記載說:

「約哈斯在位期間,敘利亞的哈薛王不斷壓迫以色列人。但上主因他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立的約,就恩待以色列人,幫助他們,不願毀滅他們。他從來沒有忘記他的子民。」(列王紀下十三:22—23)

列王紀的作者這樣記載具有很大的意義,就是要說明上帝對祂的選民有一股特別的感情,這份情感恐怕已經不是文字或其它言語可以表達清楚的。我記得有一次去家庭探訪時,一位年紀已經九十三歲的老姊妹跟孩子住在一起,經常被孩子當著親友面前述說許多不好聽的話,這位年老的姊妹總是默默不語。有一次,我實在聽不下去了,很替她叫屈。這位年老的姊妹很聰明,她一看我的表情就猜出我想說些甚麼,馬上就隨口說了一句:「是好是歹,都是我自己生的兒子。」看,這份感情絕對不是用理性可明白,因為那是人和人之間生命不可分的微妙關係。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就是因為有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有立過生命永遠之約,雖然以色列人民一再背叛上帝,上帝還是像母雞護著小雞一樣,處處護著他們,上帝這樣做,只希望一點:以色列人民會悔改。我們可以從出埃及記第二章廿三至廿四節記載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明白上帝對以色列人民那份立約的愛。作者說:

「過了一段時期,埃及王死了,以色列人仍舊過著奴隸的生活。他們向上帝求救,呼求他幫助他們脫離苦役。上帝聽見了他們的呻吟,記起他曾與他們的祖宗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立約。他看見以色列人被奴役的境況,非常關心他們。」

看,上帝就是愛的上帝,他不會輕易發怒,也不會永久生氣,更重要的,上帝「常改變心意不懲罰人」(參考詩篇一○三:8—9,約拿書四:2,彌迦書七:18—19)。這也是先知何西阿所要傳達的中心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一章的經文內容:

第一至三節:以色列人說:「讓我們歸向上主吧!他撕裂了我們,也會醫治我們;他打傷了我們,也會包紮我們。2過兩三天,他會賜給我們新力量,使我們能常常在他面前。3讓我們竭力追求認識上主。他一定會來,像曙光必然出現,像春雨滋潤大地。」

在第五章十五節先知何西阿傳出上帝要「丟棄」以色列人民,「直到他們知罪回來」找上帝為止,主要目的是要讓他們「在苦難中,他們會急切尋找上帝」,這情形就如同以前他們祖先在埃及受苦的情形一樣,在無法忍受奴役生活的苦難時,他們就會發出哀聲尋求上帝的憐憫和幫助(參考出埃及記二:23—24)。這樣說來,上帝並不是真的拋棄他們,也不是不理會他們,而是用這種方式在等待和期盼他們悔改來歸向上帝。可是在正常之下,人不應該等到有苦難來臨了,才想要尋找上帝,而是在苦難還沒有發生,平時就要倚靠著上帝,與上帝保持著和好、密切的關係才對。因此,當先知何西阿傳出這信息後,可能在以色列人民中間有了反應吧,因此,先知何西阿趕緊提出呼籲他們要「歸向」上帝。

請注意,第一節開頭的第一句是「來啊」,這是呼籲,且是大聲呼喊的聲音,這顯然是來自先知何西阿的呼叫聲。他可能是走上了街頭在呼叫,要以色列人民認真聽,也確實地悔改「歸向」上帝。

「歸向」這個詞,是指「悔改」、「重歸和好」的意思。原本是離開、分裂的,現在回轉過來,表示認錯,願意重新開始的意思。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歸向」,或是說「重歸和好」是一種內心的醒悟,而不是外表虛偽的態度,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就不算是悔改了。

第一節緊接下來的句子就是進一步在解釋「歸向」的意思。是引用申命記第卅二章卅九節的詩歌:「惟有我是上帝;\我以外別無他神,\我使人死,也使人活;\我打傷人,也醫治人。\沒有人能脫離我的掌握。」何西阿書的特色是將上帝與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比喻如同「夫妻」一般的甜蜜,如今因為以色列人民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導致他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有了裂痕(打傷)。所以,「歸向」就是回到原先的地方,回到從前。而「醫治」(包紮)就是要將這些已經因分裂造成的傷痕給予修復,也就是要使之復原的意思。
第二節也是引起聖經學界討論的問題。我們從不同譯本來看經文:

台語版:「過二日伊欲互咱復活,
到第三日伊欲互咱起來,
咱就活佇伊的面前。」

和合本:「過兩天他必使我們甦醒,
第三天他俾使我們興起,
我們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

天主教思高版本:「兩天後他必使我們復生,
第三天他必使我們興起,
生活在他的慈顏下。」

之所以引起聖經學界討論的原因,是有人認為在先知何西阿時代已經有人死「復活」的觀念,因此,在這裡用這種句子表示以色列人民將會像已經死去的人一般,重新「復活」起來。但這樣的說法受到質疑,認為應該是在呼籲以色列人民要儘快悔改,不能拖延,因為沒有人會清楚知道上帝甚麼時候會出手審判、懲罰以色列人民。因此,越快悔改才是正確的態度。「兩三天」就是在指「極短的時間內」之意。悔改的事不要找藉口,這一向都是先知信息中常被提醒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愛替上帝算時間,不是以為時間還沒有到,就是很「準確」地說出某年某月某日。然而不論怎麼算,人總是算不出正確的時間,因為時間是屬於上帝的。先知的文獻常告訴我們,那日子沒有人知道,耶穌基督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參考馬可福音十三:20)。先知們都只提醒我們:審判會像大地震般的突然來臨,也像在極平常的狀態下忽然間來到,讓人措手不及。挪亞方舟的大水事件、所多瑪城毀滅的事件等都是個好例子。先知阿摩司就曾這樣指出:

「等候上主的日子來臨的人哪,你們慘啦!上主的日子對你們有甚麼好處呢?上主的日子對你們只是黑暗,不是光明。那日子來臨的時候,你們無處可逃,好比一個人剛躲過了獅子,又碰到了熊!又好比一個人回到了家裡,筋疲力盡,把手靠在牆上,又被牆上的蛇咬了一口!上主的日子將帶來黑暗,不是光明;那是倒霉的日子,沒有一點希望。」(阿摩司書五:18—20)

從這段先知阿摩司的話就可看出,犯罪的人沒有等待、算時間的資格,沒有悔改就不要盼望。先悔改,才來盼望還來得及,這一點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常常在數算上帝的時間的人,在信仰上的認知並不是正確的。

相對於人的悔改,上帝的拯救和赦免也是會很快就臨到,上帝不會拖延而把人懺悔的聲音疏忽了,不會這樣。就像大衛王在懺悔的詩歌中所說的,上帝迫切等待的就是聽到人「憂傷痛悔的心」(詩篇五十一:17)的聲音。祂會很快就憐憫人,重新與人和好。

第三節可說是這本先知書的主題之一—認識上帝。我們知道先知何西阿最特別的信息就是將上帝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夫妻」來表達。而「夫妻」最恩愛的方式就是「同房」。希伯來文「同房」這個字就是「認識」的意思。有「認識」才會有親密的關係,緊緊地連結在一起。將這樣的觀念帶入這節經文的時候,就很有意思了;先知何西阿呼籲以色列人民要確實明白、認知耶和華上帝,祂是帶領他們走出埃及、過紅海、經曠野、進入迦南地的上帝。在這裡先知何西阿用「竭力追求認識上主」,和迦南地居民用狂熱態度在拜偶像神明的態度是不相同的。所謂「竭力追求認識」,是指要明白生命的主到底是誰。在第二章八節,上帝對以色列人民生氣的原因,是以色列人民「不承認給她五穀、美酒,和橄欖油」的是這位創造萬物,以及賞賜萬物的耶和華上帝,其實連以色列人民用來「獻給巴力神明的金銀」也是上帝賞賜給他們的東西。這也是在這一節先知何西阿再次提醒以色列人民知道:真確認識上帝,就會明白為甚麼會有「曙光」溫暖著大地,為甚麼會有「春雨滋潤大地」的原因。請注意,這些都是平時生活中我們在享用的生活物品,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就無法明白上帝的愛,就不能算是「認識」上帝。因此,真正的信仰不是在宗教節期來臨時才狂熱地參與,而是在平時生活中就表現出感恩和忠實的態度才是。

第四至六節:4上主說:「以色列人哪,猶大人哪,我該怎樣待你們呢?你們對我的愛正像早晨的霧,一轉眼就消散,像露水,天一亮就消失。5因此,我差派我的先知們到你們那裡,傳達我要審判你們、毀滅你們的消息。6我要求的是堅定的愛,不是牲祭;我要我的子民認識我,不要燒化祭。

整本何西阿書的中心信息就在這短短三節經文中。當我們看到先知何西阿一再呼籲以色列人民悔改時的用心,就是要告訴他們悔改必須從真實的內心開始,不是只有在外表的行動。先知何西阿傳出上帝看到人的內心,知道他們是否真實或是虛偽。

第四節提到以色列人民對上帝的愛是短暫的,就像晨間的霧一樣,一下子就消失了。先知何西阿這樣的比喻,必須和第六節的獻燒化祭一起聯想來看;想想看,在獻祭的時候,那些煙冉冉上昇,聞起來很香,燃燒的火焰看起來很壯觀,但一下子就沒有了。我們看到台灣民間宗教的「進香」盛會,特別是每年大甲鎮瀾宮例行的大活動—去嘉義新港奉天宮去進香(以前去北港朝天宮,十多年前才改換到新港奉天宮)。人之多,燒掉的香、金紙,簡直是無法用數目去數算。在進香團離開後的隔天,奉天宮管理委員會必須請好幾十部大卡車載運那些積堆成山的金紙去海邊燒化,當看到那些熊熊烈火在燃燒的時候,很多人心中就會感動,也會覺得相當壯觀。每當有寺廟舉辦建醮廟會活動時,宰殺牲畜之多簡直無法想像。我記得一九八○年年底,我牧會的地方台東關山舉行建醮活動,小小一個人口僅有一萬二千人的小鎮,竟然殺了超過五千頭的豬,其它的牛、羊、雞、鴨、鵝等等不算。先知彌迦曾描述他那時代也有這樣壯觀的祭典禮儀(參考彌迦書六:7)。想想看,當這些牲祭擺在祭壇上燒化的時候,那種「烤」肉的香味是多麼令人垂涎啊!但是,就算是這樣,我們的心靈層面提昇了嗎?我們的社會比較安定了嗎?台灣社會更和諧了嗎?廟會結束後,這些香味沒有了,煙也消失了,大家又回復原狀,生活態度依舊沒有改變,價值觀念還是一樣的陳腐。外表的獻祭很壯觀,內在心靈的世界卻是很空虛,因為我們並不是真的在進行宗教活動,也不是真的心存宗教心。這也是先知何西阿對當代以色列人民所提出的質疑:為甚麼他們對上帝的愛是像雲霧一樣,很快就消失了?這也是第六節所提到的,上帝對這些外表的宗教節期活動表現出來的熱情並不喜歡,上帝真的並不喜愛這些,而是喜愛人「認識」祂。

第五節是在回應第四節所提出的:宗教熱情並不一定是真實信仰的內涵。因為真正的宗教信仰必定會尊重宗教師的教導,會注意傾聽上帝僕人傳出的信息。我們看到歷代先知傳出來的信息總是很令人難以忍受,就像先知米該雅因為傳講以色列王亞哈所不喜歡聽的信息,結果被關在監獄裡(參考列王紀上廿二:26—27),先知耶利米因為傳出的信息不被當時以色列人民所認同,結果也是被關入監牢(參考耶利米書卅七:11—21)。為甚麼會這樣?因為先知傳遞的是上帝的話,必須忠實地將上帝的話傳揚出來。但上帝的話有時確實是很難聽,希伯來書的作者這樣說:「上帝的話活潑有效,比雙刃的劍還要鋒利,連靈和魂,關節和骨髓,都能刺透。它能判斷人心中的慾望和意念。」(希伯來書四:12)看,這就是上帝的話。上帝的僕人先知到以色列人民那裡去,就是要告訴他們、警告他們,要他們注意上帝對他們惡劣的行徑已經非常注意,甚至在生氣了。這一節提到「審判」、「毀滅」都是警告的意思。

第六節可說是這本經書最中心的一節經文。這一節告訴我們上帝要我們確實地認識祂,而不是用這種虛有外表的獻祭活動。想用祭壇上燃燒起來的煙霧遮住上帝的眼目嗎?不可能的事!
請注意這裡所謂的「堅定的愛」,希伯來文是用「hesed」,意思是指有「合宜」的關係,也就是使徒保羅所強調的「稱義」的意思。人和上帝之間有不可分的關係,這就是先知何西阿一再強調的要對上帝有忠實的愛。對上帝忠實,等於是和上帝保持立約的關係於不變。

這讓我們學習到一個重要的功課:獻祭,這是用錢可以處理的問題。但是愛則是錢無法換取的。如果想要用獻祭來取代對上帝的忠實,那等於是污衊了上帝的愛!

再者,這節經文又說「認識」上帝比獻燒化祭更重要。問題來了,為甚麼先知何西阿會這樣說?要注意的是先知何西阿並沒有反對獻祭的禮儀,他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強調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如果不真確的認識上帝,獻祭又能表示甚麼意思?就像一間教會,如果信徒對上帝的認識很模糊,或是不正確,則禮拜的儀式即使是很感人,氣氛很好,那又能說甚麼?每個宗教都有它特殊的禮儀,但信仰不能光靠這些禮儀建造它的基礎。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對以色列人民的要求只有一點:遵守祂的教訓。這樣就是愛祂,這也是摩西對以色列人民一再教導的信息。申命記第六章四至九節這樣說:

「以色列人哪,你們要留心聽!上主是我們的上帝;惟有他是上主。你們要全心、全情、全力愛上主—你們的上帝。今天我向你們頒佈的誡命,你們要放在心裡,殷勤教導你們的兒女。無論在家或出外,休息或工作,都要不斷地溫習這誡命。你們要把這誡命繫在手上,戴在額上,寫在家裡的門框和大門上。」

看,這就是上帝對以色列人民的要求—確實遵行上帝的旨意和教訓。這也是他們與上帝之間立約的基礎。如果沒有遵行上帝的教訓,卻想用許多繁文縟節的宗教節期禮儀來表示他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那是毫無意義可言的。特別是在迦南地,當地的人往往在宗教節期活動中設計了許多慶祝活動,這些活動確實很吸引人,尤其是在獻祭的禮儀上,還有獻上自己親生的兒女給巴力神明(參考利未記十八:21,申命記十八:9—10),也會有廟妓與朝聖客姦淫的行為(參考四:14),這些行為都是上帝所無法接受的,但以色列人民卻樣樣都做了,更嚴重的是帶頭做這種事的,是那些宗教和社會領袖,像猶大國王瑪拿西(參考列王紀下十七:13—17、廿一:6)。這就是為甚麼先知何西阿會在這裡特別強調上帝所喜愛的,是「認識」上帝,而不是這些獻祭的禮儀,原因就是有這些背景。

第七至十一節:7「但是他們在亞當背叛我,違背了我與他們訂立的約。8基列是一座充滿邪惡的城,到處染滿血跡。9祭司像強盜一樣,成群埋伏,結夥打劫,甚至出沒在通往示劍的那條路上,謀財害命。10我在以色列看到了可惡的事;我的子民在那裡拜偶像,玷污了自己。
11「至於你們這些猶大人,我也安排好懲罰你們的日期。」

從這段經文開始,先知何西阿提出一連串以色列人民犯罪的情況,描述得非常清楚,連發生案件的地點也提出來。
第七節的「亞當」,在翻譯有些差異;如:

台語版本是:「總是因背約親像亞當」。

和合本用:「他們卻如亞當背約」。

天主教思高版本:「他們在阿當就違犯了盟約」。

The Jewish Bible—TANAKH-The Holy Scriptures:「 But they, to a man, have transgressed the Covenant.」

Old Testament Library—Hosea—James L, Mays:「But in Adam they broke covenant.」

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不同版本的關係;將這句譯成「如亞當背約」的,是根據馬索烈抄本。近代聖經學者認為用「在亞當」會比較清楚全文的意義,因為上帝與亞當並沒有立約。「亞當」,是靠近約但河和雅博河會合處的一個村鎮,離耶利哥城南方大約有二十公里遠(參考約書亞記三:16)。不過,若用「如亞當背約」,也可以這樣瞭解:以色列人民「如亞當」一樣,沒有遵守上帝命令,吃了那棵禁止吃的果樹的果子而受到上帝嚴厲的懲罰(參考創世記三:17—19)。也可以用「在亞當」,指他們在各地都有犯罪的記錄,即使是在偏遠的小村鎮也是一樣。
第八節提到以色列人民在「基列」城犯罪,但並沒有說明犯的是甚麼罪行。也許和士師記第十二章一至七節有關基列人大屠殺以法蓮人的事件有關;在該次事件中,總共「有四萬兩千人被殺」,那是在耶弗他作以色列士師的時代發生的事。但也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根據列王紀下第十五章廿五節的記載,是發生在主前七四○年的時候,那時因為以色列的王比加轄有一位將領利瑪利,他的兒子「比加,帶了從基列來的五十人造反,在撒馬利亞王宮內院刺殺比加轄,篡了他的王位。」

第九節則再次提到祭司的問題。第一次是在第四章提到祭司對上帝不忠,先知何西阿說祭司是「人數越多就越大膽地得罪上帝」(四:7)。我在第四講已經說過,他們貪得無厭的行為已經引起上帝極大的憤怒,特別是他們帶頭背棄上帝的教訓,帶人民去拜偶像。而在這裡則清楚指出這些祭司和強盜一樣,「成群埋伏,結夥打劫」,甚至還會「謀財害命」,這實在是很恐怖的事!上帝的僕人—祭司—竟然會做這樣的事,這怎麼能教導人認識上帝的慈愛呢?絕對不可能!我說過,宗教信仰乃是社會良知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連宗教師都帶頭當強盜,那樣的社會要它不沉淪下去也難。現在我們看到最嚴肅的問題,就是祭司像盜匪一般的搶劫、掠奪、殺人等,這些都足夠以摩西法令判他們死刑。

第十、十一節都提到了整體以色列民族的共通問題—拜偶像神明。這也是先知何西阿在本經書中一再提起以色列民族共同的罪,就是離棄上帝,去拜巴力。雖然先知何西阿是針對北國以色列人民傳上帝的話和信息,卻也提到猶大的問題所在。因為南國猶大與北國以色列原本就是十二支派的親兄弟,雖然在所羅門王去世後成分裂的狀態,但雙方人民還是經常來往,且彼此之間經常出現互補、互助。同樣的,因為這些互動關係頻繁,就可能彼此學習怎樣的信仰、敬拜,以及生活行為。當北國以色列人民爭相拜巴力偶像神明為他們生命的主時,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民也跟著學習,這就是先知何西阿在這裡所提及的,上帝不但要懲罰北國以色列人民,也準備要懲罰南國的猶大以色列人民。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信仰的第一課—清楚「認識」我們所信的上帝。而要「認識」上帝,先從忠實地愛上帝開始做起。

我們看到先知何西阿對以色列人們提出呼籲,告訴他們上帝的所喜愛的是「真實的愛」回應祂揀選的恩典。他告訴以色列人民,要歸向上帝,祂會像「曙光」照耀世界般地光亮他們的內心,也會像「春雨滋潤大地」一般潤澤他們的心靈。他讓以色列人民知道上帝所喜愛的,是一顆對上帝忠實不變的愛的心,真正的「認識」祂,而不是虛有外表的敬拜、獻祭等宗教禮儀。
先知何西阿對以色列人民講的這些話,對今天基督徒確實有很大的啟示。想想看,我們「認識」上帝嗎?我們怎樣「認識」上帝?我們先從先知何西阿說上帝要的「不是牲祭」、「不要燒化祭」這兩句來瞭解。為甚麼說上帝不需要這些?在第三章八節先知何西阿就很清楚地告訴以色列人民,地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換句話說,上帝就是萬有一切的創造者,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屬於祂的。因此,人能奉獻甚麼是上帝所沒有的呢?從這裡我們「認識」上帝的第一件事:確認上帝乃是萬物的創造者,是萬物生命的主。祂擁有一切,也賜給人類所需要的一切。

再者,先知何西阿告訴以色列人民,上帝只要求祂的子民「認識」祂,以忠實的心對待祂。想想看,為甚麼上帝認為以色列人民不「認識」祂?他們是上帝從萬民中揀選出來的(參考阿摩司書三:2),如果不「認識」上帝,那上帝怎麼會揀選他們?怎麼可能與他們的祖先立下永遠的約(參考創世記十七:7、13)?但以色列人民確實是已經不「認識」上帝了,否則上帝不會這樣生氣,也不會一再差遣祂的僕人去警告他們,傳出上帝即將審判、毀滅他們的信息。為甚麼會這樣?主要原因就是以色列人民對上帝並不忠實,他們離棄了上帝,去學習迦南人拜巴力偶像神明,這才是真正問題的中心。為了要遮掩他們的這種背棄行為,他們以為用繁複的宗教活動和獻祭的方式可以欺騙上帝,這種想法和對上帝的認知實在有夠愚蠢,也正好說明他們真的是不「認識」上帝。我們可以從以色列人民最尊敬的王大衛的身上看到他原本對上帝的「認識」也是有錯誤,在犯了姦淫罪之後,才發現原來上帝並不是用獻祭可以「收買」或「取悅」的,於是他以很痛悔的心寫下出名的詩篇第五十一篇,其中第十六至十七節就是這樣寫的:

「你不喜歡牲祭,不然我就供獻;
你也不要燒化祭。
上帝啊,我獻上的祭是憂傷的靈;
憂傷痛悔的心,你不拒絕。」

看,大衛王要獻祭,豈不是很簡單?他有的是珍貴東西,說要獻上甚麼就有甚麼,絕對難不倒他。但問題是:上帝並不缺任何東西,也不想要任何東西,你想大衛王要怎麼辦?他能夠做甚麼?其實,大衛王很清楚上帝並不缺少甚麼東西,他也清楚「認識」上帝所希望他獻上的,就是懺悔的心,這才是最珍貴的禮物,也是上帝所喜愛的。原因是當人發現自己的軟弱、罪惡的時候,人才會謙卑下來,也會承認上帝就是他生命的主。這就是大衛為甚麼會寫出這首出名的詩歌的背景。因為他是真的「認識」上帝。如果我們讀大衛另一首出名的詩歌—詩篇第廿三篇,我們也會發現在那首詩歌中,他告訴我們有上帝與我們同在,我們的生命就豐富到足夠在敵人面前也可以安然自在。

從這裡我們怎樣明白「認識」上帝?用甚麼方式最容易明白上帝的旨意?我常遇到信徒跟我說「要聽上帝的旨意」,或是說「要等上帝的旨意」,也有人說「要明白上帝的旨意」後才要做決定。我倒很想問問看你要怎樣明白上帝的旨意?我知道有人是從聖經中找答案,也有的人說要透過禱告明白上帝的旨意,也有的人說要「聽聽」上帝怎麼說。方式很多,但請別忘了:要明白上帝的旨意之前,先問問你愛上帝多少?你真的愛上帝嗎?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你對上帝的愛很少,或是你對上帝不是很忠實,你要怎樣明白上帝的旨意呢?你要怎樣「認識」上帝呢?很難,非常難!

二、真正「認識」上帝、愛上帝,不是在特別的宗教活動節期,而是在平時生活、工作中表現出對上帝的愛才是正確的「認識」祂。

先知何西阿告訴以色列人民,說上帝並不是愛他們獻上的「牲祭」,以及在祭壇上的燒化祭,上帝不要這些。他也警告以色列人民,說他們對上帝的愛像「早晨的霧,一轉眼就消散,像露水,天一亮就消失」了。換句話說,這樣的愛並不確實,只是短暫的,一下子就沒有了。但相對的,上帝對以色列人民的愛卻是永遠長存的。詩人就這樣歌頌上帝的愛說:「上主至善,他的慈愛永恆;他的信實萬代長存。」(詩篇一○○:5)詩篇第一三六篇就是以上帝的「慈愛永遠長存」作為詩歌的回應句編寫的詩。在這首詩歌中,詩人以上帝永遠的慈愛來說明祂奇妙的拯救與創造的奧秘和偉大。

為甚麼上帝對以色列人民說祂不要他們獻牲祭或燒化祭?理由很簡單,那是宗教節期的祭典,每年只有幾次,雖然在祭壇燃燒那些獻在上面的牲祭時,冉冉上昇的煙看起來很壯觀,那些燒烤牲祭的味道聞起來確實令人陶醉、滿足,但那些都只是短暫的時刻而已。且這些東西和為了要燃燒這些牲祭,都需要舉行各種禮儀,經過特殊設計的禮儀有時真的確實感人。但是,如果那些負責獻祭的祭司「像強盜一樣,成群埋伏,結夥打劫」,甚至會「謀財害命」,而以色列人民一方面在祭壇上獻牲祭,另一方面卻在拜偶像,向巴力神明祈求,這樣的獻祭又有甚麼意義呢?與先知何西阿同一時代的先知彌迦也是這樣勸告以色列人民,不要用那成千隻的公牛來掩飾自己的虛偽,上帝所要求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8)這就讓我們看到一個重要的信息:宗教禮儀固然重要,但在生活和工作中活出真確的信仰內涵更重要,這才是上帝所喜愛的。因為每天的生活和工作是一輩子的事,宗教節期活動卻是臨時的。再者,宗教節期可以用儀式來取勝,生活和工作卻必須落實,否則就馬上會遇到困難。
先知何西阿傳出這樣的信息對今天的基督徒來說實在很重要。我就經常遇到有一些信徒是屬於所謂的「節期信徒」,每年的聖誕節才會想到要參加禮拜,要不然就是多參加一個復活節禮拜,除此外,就是母親節才會想到要陪妻子、兒女或母親去參加禮拜。我也經常看到有些人參加聖歌隊都是在教會節期到的時候才想到,平時卻甚少想到參加。我更常看到的長執是:平時不讀聖經,輪到他主領祈禱會或是家庭禮拜時,才想到翻翻聖經來讀。但是讀了聖經,講的卻又和聖經的內容沒有關係,只想講自己喜歡講的等等。這樣的信仰態度,會是「認識」和「愛」上帝?絕對不會!

我最近聽到一則故事很感動;有一對夫妻結婚廿五週年。太太很期盼她的丈夫送她一束鮮花,但是等啊等,等到了結婚廿五週年紀念日都快過去了,還是沒有等到一束鮮花。太太很失望又難過,在夜晚夫妻都準備要睡覺的時候,這位太太實在忍不住了,就跟丈夫說:「你曉不曉得今天是甚麼日子啊?」丈夫回答說:「知道啊,是我們結婚廿五週年的日子。」太太一聽更難過,大聲哭了出來。她想:如果是忘了,還可以接受。但先生知道卻又裝聾作啞不吭聲,就責怪起先生,說他竟然將結婚的日子都忘了。這位先生等太太說完抱怨的話後,才問他太太說:「你是要我每天記得有你,讓你快樂,還是你只希望我每年在結婚紀念日時,記得有你。」這位先生繼續說:「五年前,你在醫院開刀住院,你的好朋友送一盆蘭花盆景。從出院到今天,我每天照顧這株盆景,這五年來每年都開出很漂亮的蘭花。我這樣愛你還比不上只在紀念日送你一束鮮花嗎?要鮮花實在太容易了,只要一通電話,就可叫花店的人送到你身邊,你要我這樣嗎?或是你喜歡我每天都記得有你在我的生命和生活中呢?如果我心中沒有記著你,我會每天照顧那株盆景,並且照顧得使它年年開花?」

就像這樣,上帝並不要我們只在宗教節期來到的時候,才很盛裝打扮撥空來參加禮拜,祂希望我們平時生活、工作中都會撥出時間來參加禮拜,獻上我們的生活、工作成果在祂的面前。這才是祂所要我們做的,因為這樣的愛上帝才是真實的。

(講於二○○一年四月廿二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