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 但以理書這本經書

讀 但以理書這本經書

說到但以理書,第一個想到的問題就是:它究竟算不算是先知書中的一本?如果按照古希伯來聖經的編輯方式,這本但以理書是被編輯在「聖卷」部份,也就是與路得記、以斯帖記等這些書同類,並不是歸類在先知文集中。而希臘文譯本的編輯,是將但以理書放在「大先知」(即: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等)中。可是有些英文版本的聖經又將之編列在「小先知書」的範圍中。讓我們感到比較困擾的是:說這本經書是屬於先知文獻,卻又沒有先知作品的特色,例如「上主向某某講的話」(參考何西阿書一:1、彌迦書一:1)、「上主給某某某的兒子的信息」(約珥書一:1,哈巴谷書一:1,西番雅書一:1)、「上主這樣說」(阿摩司書一:11、二:4、6,撒迦利亞書十一:13,瑪拉基書一:2)等,這種先知文獻特有的句型在這本但以理書中都沒有出現過。可是卻又有上帝的天使與但以理之間的對話,且這些對話中都有提到上帝對以色列人未來境況的預言,這點又是先知文獻的特色。後代會將這本經書歸類在先知文集中,應該是受到耶穌基督對此本經書所說過的一句話影響比較大,那就是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廿四章十五節:

「你們看見先知但以理所說的那『毀滅性的可憎之物』站在神聖地方的時候(讀者必須領會這句話的含意。)」

因為耶穌基督在這裏稱但以理為「先知」,因此,往後教會都很自然地將這本經書歸類在先知文獻中。

一提到「但以理」這個名字,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信徒是一點也不陌生,原因是從兒童主日學開始,老師就喜歡講但以理被國王丟入獅穴中卻不被獅子咬死,以及他的三位朋友被丟入了火爐中,但卻沒有受到任何一點點的灼傷等神蹟故事,同時也喜歡聽老師講他那堅定不移的信心。但這些都是屬於這本經書的第一部份,也就是從第一章開始到第六章所記載的主要內容,另一部份則是從第七章開始到第十二章,就和前面第一部份差異很大,這後一部份連續出現許多「異象」,不但一般人看不懂,就連相當有智慧的但以理自己也不明白,需要天使加百列來幫忙他解析,甚至說明了之後,但以理還是說聽不懂(參考八:27)。這部份就是聖經學者所稱謂的「啟示文學」之作品,和聖經裏其它幾本經書同樣被歸類在「啟示文學」中的作品相同,例如以西結書、啟示錄等經書,都是很難明白的經書。

與天主教聖經的差異
如果我們將天主教會出版的聖經拿起來對照一下,就會發現天主教聖經的但以理書第三章總共長達一百節,這是其中包含了兩篇重要的祈禱文,其一是亞撒利雅(Azariah)的祈禱文,他有可能就是三位青年中的一位,名字叫亞伯尼歌的(三:26—45)。其二是這三位被丟在火爐中的青年讚美歌頌上帝(三:52—90)。另外有一段短文描述這三位青年被下令送入火爐中燒死的時候,為了要用更大的火燒死他們,當士兵將火爐升溫到最高點,火苗竄到廿四公尺那樣高,但是上帝卻派天使下降到火爐裏,火爐中的這三位青年不但沒有被燒死,反而是在旁邊加火升溫的兵士遭到火爐噴出的火花燒死。然後天使站在這三位青年旁邊,把火種全部都推到火爐外去,並且使火爐裏吹起了涼風,使這三位青年在火爐內都沒有甚麼不舒服的感覺。

這段精彩的經文,卻被基督教聖經給遺落了,還好在「次經」中可以找的著。
另外,天主教聖經的第三章九十八至一百節,在基督教的聖經則是編輯在第四章的一至三節。基本上,這三節編輯在第三章會比較順暢,因為在第三章談到這三位青年如何有美好的信仰,而得到上帝的保護,使他們在一般人看來已經沒有生存的希望情況下,卻可以安然無恙地越過危險陷害。因此,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為此很高興而歌頌上帝。

這本經書寫作的年代
但以理書,其文學類型則是屬於「啟示文學」類。這種「啟示文學」特別盛行於主前第四至二世紀之間。也因此,有不少聖經學者認為但以理書是成書於主前第二世紀的時代。不過這種說法也被不少聖經學者持反對的意見,原因是對於這本經書所用的語言、文字的認定有不同的看法。因為這本經書是用亞蘭文(二:4—七:28)和希伯來文(一:1—二:、八:1—十二:13)寫成的,因此,它不可能是出自一個人的手筆,而是蒐集了古老的故事加以編撰而成這本經書。而在聖經中,我們往往會看到作者(或編者)喜歡用古老的故事述說當時的社會。因而,我們看到的雖是是古老的文字,卻是近代的產物,這也是聖經中時常引起著作年代不明確的另一個問題。

傳統上,認為但以理書這本經書是寫於主前第六世紀,也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時代(主前六○五至五六二年,參考但以理書一:1—7),主要是在紀念那些因為被俘虜到巴比倫去當奴隸,但卻擁有堅定信仰的一些偉人;他們雖然生活在相當艱苦的環境中,也因著對上帝堅定的信心,而持守著對未來拯救的盼望(異象)。

另一種看法是將此本經書認定編寫於主前第二世紀的時代,也就是大約在主前一六八至一六五年之間。持這種看法的原因是當時巴勒斯坦的統治者依皮法扭‧安提阿哥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ues. 215 ~ 164 BC),他在主前一六七年佔領耶路撒冷,強迫以色列人必須完全希臘化,下令在耶路撒冷聖殿的至聖所祭壇殺豬獻祭,並將希臘敬拜的主要神明宙斯的神像移入聖殿裏,禁止以色列人守安息日,且對行割禮的以色列人處以死刑,同時燒毀聖經等等這些在以色列人看來極端污穢聖殿的舉止,引起許多以色列人怒氣難消。我們可以從但以理書第七章24至25節、第八章11至13節、第十一章31節、34節、39節等等經文看的到這些事件的背景。但後來有馬加比帶領以色列人奮不顧身地投入反對運動,並且是多次戰勝了安提阿哥四世的軍隊。以色列人得以在主前一六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進入聖殿,重新潔淨聖殿。不過這段記事卻沒有出現在但以理書裏,因此,有些聖經學者認為這本經書成書時間會比主前一六五年還早些時候。

這本經書的主要內容
大概一般人也會這樣問:為甚上帝讓祂的子民受苦?為甚麼上帝會允許祂的聖殿遭到污穢?為甚麼祂忠實的僕人會被殺害?到底有沒有上帝?若有,祂在哪裏?類似這樣的問題不僅發問在古老的時代,也持續發問在今天的世代裏,特別是在遇到苦難的基督徒當中。而但以理書的價值就是在這裏;作者就是用一些過去大家熟悉的故事,或是熟悉的信仰偉人事蹟來告訴讀者:上帝的審判隨即會來到,堅持到最後的人,必定會得到上帝的祝福(十二:13)。在這個世上有許多迫害,但公義、真理會勝過這些人為的逼迫。那些受迫害而死去的人,在將來的日子裏會得到復活的恩典,相對的,那些背棄信仰的人,將會遭到永遠的羞辱(參考十二:1—2)。換句話說,但以理書中信仰人物分成兩種:一是堅守信仰而受難的人,這種人會得到復活的恩典。另一是背棄信仰的人,他們將會被丟入永遠的痛苦中。作者要告訴讀者:上帝才是永遠的掌權者,祂統治萬有,祂的國度永遠存在(參考二:44、七:27)。對於敵對祂的人,無論是誰,即使是地上最有權力的君王,上帝也會嚴厲懲罰。

可分成下列兩個大段落
這本經書主要可分成兩大部份;一是第一至六章,作者描述但以理是一位相當優秀的以色列青年;他雖然身處外國奴隸的身份,卻沒有改變對上帝的忠實信心。上帝賜給他智慧,使他得以在那樣的環境下,雖然有人設計要陷害他,也是徒然。
第二部份是第七至十二章,作者用「異象」來說明統治以色列人的這個強大國家,在上帝摧毀它之前,會發生許多奇異的事。但最後就是上帝的國度來臨。在這些奇異的事蹟中,特別強調將有連續四個大國支配著世界。

(本書經文取自「現代中文譯本聖經修訂版」,香港聖經公會版權所有,承蒙允許使用。特此致謝。)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9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