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會解夢的但以理

經文:但以理書二:1—23

我在前一講已經有提過,對於但以理到底是不是先知,時至目前在聖經學界都一直沒有明確的定論,原因是但以理書的寫書型態和一般先知文獻寫作風格差異很大。再者,我個人比較傾向看但以理是一篇小說文獻,而不是先知文獻,因為這本經書寫作的背景確實和主前第二世紀馬加比時代的背景有密切的關係,這也是我在前一講已經提過的,那是和希臘皇帝安提阿哥四世以強悍的手段對待以色列人,造成數以萬計的以色列人死在他手下的事件有關。

如果將但以理的背景轉回到主前第六世紀巴比倫帝國消滅猶大國,並且俘虜以色列人到巴比倫去當奴隸的背景來看,我們也看到一個事實,就是巴比倫帝國比起亞述帝國對待以色列人,那是溫和太多、太多。因為巴比倫帝國是俘虜猶大國的以色列人去為它的國家服務,而亞述帝國則是將北國以色列人俘虜之後,將他們賣到外國去當奴隸。這就是為甚麼在主前五三八年,當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帝國之後,同意讓所有的以色列人返鄉去重建家園時,回去最多的族群就是猶大族的人,北國以色列人回去的很少,因為他們當中大部分的人都被賣去外國當奴隸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瞭解亞述帝國那樣對待北國以色列人,主要目的就是要消滅以色列民族。而巴比倫帝國並不是這樣,尼布甲尼撒王將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俘虜,是帶去為巴比倫帝國做事。但以理書的作者就是用這樣的背景,採取帝國宮廷對待以色列人的善舉,要將問題帶到作者時代發生的事件裏。作者希望用這種方式能夠對他那受迫害的同胞有所幫助。因為,如果作者直接述說這是發生在他的時代,我相信這本經書不但無法呈現在大家面前,甚至連作者也可能被下令追殺。

但以理書也讓我們看到一件事:上帝就是智慧的來源。作者主要用「解夢」為中心主題,談到人在危機的環境中,最需要倚靠、也是最值得倚靠的,就是智慧。而聖經告訴我們,這種生存的智慧,並不是人生下來就有的,也不是從學習、讀書中得到的,這種智慧是從認識上帝中得到的。因為上帝就是智慧的開端(箴言九:10),上帝幫助人在極其困境中也會知道怎樣得到生存的力量,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

在第一章,我們已經看到但以理入宮廷沒有多久,就遇上了生命的麻煩—吃不潔淨的食物。如果他堅持不吃,恐怕連生命都不保。但他堅持了,而結果是得到了勝利,這種勝利並不是他有甚麼特別力量,也不是用甚麼利益交換得到,而是因為但以理等四個人對上帝的絕對忠心,這一點也是但以理書想要告訴讀者的一個重要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六節:
尼布甲尼撒在位的第二年,他作了一個夢;這夢使他心裏煩亂,不能入睡。2因此,他派人召來占卜家、法術師、巫師、占星家等,為他解夢。當他們都來,站在王面前的時候,王對他們說:「我做了一個夢,心裏很煩,我要知道那夢的意思。」
4他們用亞蘭話回答王,說:「陛下萬歲!請把夢告訴我們,我們好為王解釋。」
5王說:「我已經決定:你們要把我的夢告訴我,然後解釋夢的意思;如果不能,我要斬斷你們的四肢,並且使你們的家成為廢墟。6如果你們能把我的夢說出來,並且解釋夢的意思,我就獎賞你們,加榮譽給你們。現在,把我的夢說出來,解釋給我聽吧。」

第一節馬上就遇到了問題,因為若將第一節的「尼布甲尼撒在位的第二年」,比較第一章一至二節,就會看到在時間上有很大的差距;在第一章的記錄上看來,尼布甲尼撒俘虜猶大國的以色列人的時間應該就是在他在位的第一年,因為他在第一年的時候,也就是主前六○五年約雅敬當王的第三年(耶利米書則說是第四年,參考耶利米書廿五:1),這也是尼布甲尼撒在位的第一年,他俘虜以色列人去當奴隸。因此,在第二章一開始就說「尼布甲尼撒在位的第二年」,這樣就是主前第六○四年才對。

可是,我們有個問題:在第一章說但以理必須經過三年「訓練」的時間之後,他才和另外三位被揀選入王宮中去服務。如果經過了三年久,那也不會是「尼布甲尼撒王在位的第二年」,因為這一年但以理等四個人尚且不能入宮去做甚麼事。因此,天主教思高聖經版本用「第十二年」,認為這樣比較接近事實。不過,在「猶太人聖經」的「TANAKH—The Holy Scriptures」版本也是用「第二年」。

「作夢」,聖經告訴我們,上帝經常用「夢」來啟示人認識祂的旨意,例如創世記中在描述約瑟經常作夢(參考創世記三十七:6、9),不但如此,約瑟也很會解夢(參考創世記第四十章、第四十一章)。聖經認為因為「夢」是上帝的啟示,因此,會解夢的人,就是得到上帝賞賜的高深智慧才有辦法做到(創世記四十:8)。

尼布甲尼撒王顯然是作了使他害怕的惡夢,這可從後來但以理為他解開夢的謎底看的出來。
第二至三節提到尼布甲尼撒王為了要瞭解這些夢的原因,就呼召所有巴比倫帝國境內出名的占卜家、法術師、巫師、占星家等來詢問有關他的夢的問題。這些人都是當代社會認為最為學問的人,會明白有關人的命運問題。因此,尼布甲尼撒王就告訴他們想知道自己到底夢見的是甚麼,以及這些夢的意義。

第四節,這些最有學問的人就請尼布甲尼撒王告訴他們,他們似乎有這樣的信心可以解夢。
請注意這裏所謂的「法術師」,這有點類似今天的「魔術師」一樣,專門在宮廷宴會中娛樂眾人的。而「占星家」在和合本和台語本都用「迦勒底人」,這不是指「巴比倫人」,而是指那些「智者」,就是有很高深學問,懂得天文星象之學的人。

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在第四節這裏所說的「他們用亞蘭語回答王」這句話。也就是從第二章四節開始,直到第七章止,這段落都是用亞蘭文寫成的,不是用希伯來文。由於這些在當代社會被看成是有學問的人,並不是都來自同一地區,語言也有分別,因此使用當時最大多數人聽得懂的亞蘭語溝通、討論。亞蘭人乃是北部閃族的一支,他們和希伯來人有姻親的關係,甚至有希伯來人的後代也會說他們就是「亞蘭人」的後裔(參考申命記廿六:5)。以撒的妻子麗百加是「米索不達米亞的亞蘭人彼土利的女兒、拉班的妹妹」(參考創世記廿五:20)。耶穌基督也曾使用他自己的母語—亞蘭語講話(參考馬可福音五:41、十五:34)。

在但以理書中,我們看到作者在寫作上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國王對這些有學問的專家所講的話,是用希伯來文寫的,而這些有學問的人回答國王的話,以及他們彼此之間的對話,都是用亞蘭文記錄。這很可能是為了表示真實,依照他們的習慣用語來記錄。

真正的問題就出在第五節國王所說的「你們要把我的夢告訴我」這句話,尼布甲尼撒王自己將夢給忘記了,卻要這些被當代社會看為最有智慧和法術的人將他所忘記的夢給找出來,這種事即使是在今天也無法這樣,除非以後有這樣的科技,就是當一個人要睡覺的時候,在頭上戴上連接電腦的特殊電線,可以把人的夢記錄在電腦中,這樣即使人忘記了,打開電腦還可以看出到底所夢見的是甚麼東西。不過,這日子甚麼時候才會來到,恐怕還要科學家努力一段時間吧。而在兩千多年前的時代,是拿刀槍打仗的時代,要去知道別人腦中所夢見的內容,那也實在是強人所難啊!但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卻是這樣子要求的,並且還警告他們,如果沒有辦法說出國王所做的夢是甚麼,他們將無法保存性命的安全。

第七至十三節:
7他們再次回答王,說:「請陛下把夢告訴我們,我們好為王解釋。」
8這時候,王怒喊:「我早知道,你們想拖延時間,因為你們知道我已經定意。9如果你們說不出我的夢,我只有一個辦法對付你們。你們彼此串通,想欺騙我,以為時間可以改變情況。現在快把我的夢說出來,我就知道你們真的會為我解夢。」
10他們回答:「世界上沒有人能把陛下所要知道的說出來。從來沒有任何國王對占卜家、法術師,或占星家這樣要求;即使最偉大、最有權力的國王也沒有過。11陛下所問的實在太難答了。除了神明,沒有人能回答,可是神明並不住在人間。」
12王大發雷霆,下令把巴比倫王室所有的顧問都處死。13於是王的命令發出,要殺全體顧問,包括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們。

在第六節說國王尼布甲尼撒要求這些有學問的宮廷顧問必須馬上回答他所提出來的問題,但我們知道這問題確實是無法回答。因此,在第七節說這些有學問的顧問馬上就又要求國王將他所做的夢說出來給他們知道。

第八至九節,這次國王尼布甲尼撒生氣了,因為他不但沒有覺得自己的要求過份,而且還認為這些有學問的顧問之所以要求他將夢說出來,乃是一種拖延之計的方式。他甚至要求這些宮廷顧問必須馬上將他的夢說出來,並且解釋夢境的意義,用這樣的方式來表示他們確實有解夢的能力。換句話說,這些宮廷顧問必須用這種方式來證明他們真的是有學問、有能力的顧問。

第十至十一節,這兩節可以說是但以理書最重要的經文,作者就是要讓讀者知道:天下沒有真正有智慧的人,除非有上帝親自啟示。

我們知道聖經中經常提到先知,他們就是專門在傳達上帝信息的人。但先知在每個時代經常受到國王、貴族、有勢力者的排斥,甚至是殺害,主要原因就是先知傳達的是上帝的信息,而上帝的信息在這些只講究利益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無法聽的下。更特別的是先知總是會提到有關未來的景象,可以預知未來會發生的事件,這也是先知在以色列備受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他們有辦法明白上帝的旨意。

作者在第十一節特別強調「除了神明,沒有人能回答」。基督教信仰提供一個非常重要的認識:上帝乃是無所不知的上帝。人所不知道的,上帝清楚得很。很有意思的是這些當代巴比倫帝國內的有學問的人,對國王尼布甲尼撒說「神明並不住在人間」,這句話也說出了一般宗教的共同特點:神明與人之間,是有相當距離的,因為神並不與人在一起。神居住在天上,人間世界不是神居住的地方。但基督教的信仰卻大大不相同於這樣的認知;在基督教的信仰認知中,上帝是無所不在的上帝,祂與人同在,跟人住在一起。約翰福音第一章十四節說:

「道成為人,住在我們當中,充滿著恩典和真理。我們看見了他的榮耀,這榮耀正是父親的獨子所當得的。」

同樣是約翰福音,在第三章十六至十七節也這樣說:

「上帝那麼愛世人,甚至賜下他的獨子,要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滅亡,反得永恆的生命。因為上帝差遣他的兒子到世上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而是要藉著他來拯救世人。」

這就很清楚地說明基督教信仰的特質:上帝差遣他的獨生子耶穌基督來到世間,與人類一起生活,住在一起,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拯救人脫離罪的苦難。這也就是使徒保羅所說的:

「你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他原有上帝的本質,
卻沒有濫用跟上帝同等的特權。
相反地,他自願放棄一切,
取了奴僕的本質。
他成為人,
以人的形體出現。」(腓立比書二:5—7)

看,基督教信仰並不是說上帝住在天上,也不是說上帝不住在人間,而是說上帝乃是「無所不在的上帝」。真正的神、上帝,不是用人的力量可以限制,因為整個宇宙都是來自祂的創造,祂要住在哪裏,就住在那裏。
也因為這些宮廷顧問無法回答國王的問題,國王也因此而大發雷霆,下命令要把所有這些在他看來就是沒有能力、卻享有宮廷富貴地位之有學問者統統殺掉。但也因此連累了但以理等四個人,因為他們所受的訓練就是要當宮廷顧問,協助國王處理國家大事的(參考一:4)。

第十四至十八節:
14但以理去見那奉王命執行處決令的侍衛長亞略。15但以理婉轉地詢問亞略,為甚麼王下這樣嚴厲的命令。亞略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他。
16但以理立刻向王請求寬限,好使他有時間為王解釋那夢的意思。17然後但以理回家,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他的朋友哈拿尼雅、米沙利,和亞撒利雅。18他要求他們向天上的上帝禱告,求他憐憫,啟示這夢的奧秘,使他們不至於跟其餘的巴比倫顧問一起被殺。

瘋狂的統治者,經常都是一聲令下就會讓無辜者受到傷害,古代的君王如此,今天的獨裁者也是這樣。一九七○年代,當蔣經國上任行政院長時,當時的「司法行政部」(今天的法務部)部長沈之岳,他為了要全國人民認識蔣經國是一位很「廉潔」的統治者,有一天以查緝到一艘從香港載運貨物回來基隆港的「福熙輪」上載滿了「匪貨」,而將當天所有值班的海關官員全部逮捕入獄,這些被捕入獄的官員中,有些人根本就與該輪入關一點關係也沒有。但這些被捕者當中有十多位被判死刑,最輕者是十五年有期徒刑,更不用說一大堆無期徒刑的人。一九七六年我在武陵外役監獄就遇到好幾位是該案被牽連的受刑人,他們當時都不肯說出整個詳情,只有搖頭。他們還在努力要怎樣才能得到平反。

但以理的時代離今天的時代這麼遠,那時的君王,特別是國勢強大的國王,其所說出的話更是具有十足的法律作用。當他說要殺甚麼人,除非是很有可能引起王位危險的對象外,大概也不會有人想要逃離得了。尼布甲尼撒王的一句「把巴比倫王室所有的顧問都處死」,就將但以理等這四位沒有被召進宮廷裏的智慧之士也含括在內了。

從第十四節開始,作者將焦點都放在但以理身上,就是要讓讀者知道:但以理就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人,在最危險的時候,他總是不慌不忙地倚靠上帝的恩典解除了生命的危險。
第十四至十五節,但以理一聽到尼布甲尼撒王要進行這項誅及全部參謀策士之令,馬上就去找國王身邊的侍衛長亞略。在第一章記載但以理也曾因為他和其他三位被選入宮廷的青年拒絕吃不潔淨的食物找過太監總管亞施比拿。現在則是為了全部的參謀策士趕緊去找侍衛長亞略;他是執行國王這道命令的負責人。
第十六至十七節,我們看到但以理的聰明在於他的穩健、不亂之作風。他問清楚侍衛長實情後,隨即就進宮廷去晉見國王,請求給予一些時日,他就可以回答國王所提出來的問題:一是到底國王作了夢?二是這些夢的內容是甚麼意思?

第十八節,這是所讀經文中最重要的一節,作者要告訴讀者,生命面臨危機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祈禱來尋找上帝,讓上帝來幫助。
如果我們看以斯帖記,就會發現該經書的作者也提到這樣的教訓;當猶太人遭遇到滅族危機時,王后以斯帖馬上要求她的堂哥末底改轉告所有的猶太人民,必須「三天三夜不吃不喝」進行禁食祈禱,以斯帖要在王宮裏和她的隨從宮女也跟著這樣做,用這種方式向上帝祈求,尋求上帝憐憫和帶領他們能逃過這一次滅族的屠殺(參考以斯帖記四:12—17)。

但以理也是這樣做,他要求其他三位同他一起被揀選入宮廷裏的朋友,要「向天上的上帝祈禱,求他憐憫,啟示這夢的奧秘」。如果我們將這件事比較一下第六章十節,就會發現後來又有一次,但以理和其他三位朋友遇到了遭遇殺害的計謀,為了這些事,但以理「每天三次向上帝獻上感謝和禱告」。這樣就可以看出作者有意告訴讀者:每天三次,就像每天三餐一樣,也就是說:如果吃飯可以幫助人生存,那麼,同樣的方式,祈禱就像吃飯一樣;吃飯是為了身體,而祈禱就是為了心靈的生命。
這一節恰巧與第十一節呈相反的情況;在第十一節說那些宮廷的策士們不但無法解開國王的問題,甚至對於他們所信仰倚靠的神,也沒有對話的機會,因為他們的神明不居住在他們的身邊。相對的,但以理這裏是可以和上帝對話,且可以向上帝祈求憐憫。但其他的人所信仰的神明則是不能這樣子做。

再者,在這一節也提到「天上的上帝」這個詞句,這個詞句在這一章前後共出現了四次,另外三次分別在第十九節、第廿八節、第四十七節等。作者用這個詞就是要表示但以理所倚靠的上帝,和那些術士、占卜者等所相信的神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神並不居住在人間中,而但以理所倚靠的上帝,乃是「眾神中最偉大的神,是萬王之主,是啟示奧秘的上帝」(四十七節)。

「奧秘」,這個詞字在但以理書中是很重要的關鍵用字,不但一再重複,也說明了上帝賜給人最好的禮物,就是明白賞賜生命的上帝的奧秘。這種「奧秘」總是在人認為無法挽救生命危機的時候,出現了生命的契機。

第十九至廿三節:
19當天晚上,但以理在異象中得到奧秘的啟示。因此,他頌讚天上的上帝:
20願上帝的名得到稱頌,
世世無窮!
因為他全智全能。
21他改變時間、季節;
他廢王,立王;
他賜聰明給聰明人,
賜智慧給明達人。
22他啟示深奧的事;
他洞悉暗中的事;
光一直與他同在。
23我祖先的上帝啊,
我感謝你,讚美你。
你賜給我智慧和力量;
你垂聽了我的祈求,
指示我們該怎樣向王解夢。

上帝果然聽了但以理等四人的祈禱,在異象中,但以理看到上帝對他啟示了「奧秘」。這裏所謂的「奧秘」,就是用人的智慧、知識、能力、經驗所無法明白的事,但在上帝指引之下,人就能明白這些和生命有關的事。因此,當但以理得到上帝給他的啟示之後,他隨即歌頌上帝的偉大。

這首詩歌是但以理在歌頌上帝偉大又奇妙作為的讚美詩歌。這首詩歌雖然是只有短短的四節,但卻是很精美的詩歌,詩歌從歌頌上帝開始,然後以感謝作結束。

第二十節「願上帝的名得到稱頌」,這句讀起來很熟悉,因為在耶穌基督教導他的門徒祈禱時,開頭也是用這樣的句子(參考馬太福音六:9,路加福音十一:2)。

以色列民族在信仰上有一個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是無論在甚麼處境之下,都是先從歌頌上帝開始,因為每一件事都有上帝奇妙的旨意在裏面。

第二十節的「世世無窮」這句可以和第廿一節的「改變時間、季節」相配合來看。這表示著上帝是永恆的,但人的世界是一直在更替、改變。

第廿一節的「廢王、立王」,也說明了政治朝代的改變,更重要的,聖經一直有個思想背景:權力乃是來自上帝賞賜。因此,君王主要目的就是回應上帝的揀選,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參考羅馬書十三:1)。我們可以瞭解當但以理書的作者寫這樣的詩歌時,在當時是很危險的,因為在作者的時代,除了以色列民族之外,並沒有人會相信權柄是來自上帝的賞賜,君王都只想到自己的能力才是得到權柄的因素。如果說權柄來自上帝賞賜,對這些君王來說是一種侮辱、藐視之意。

第廿二節,這一節說出了這位啟示奧秘給人知道的上帝,祂確實和其它的神明有極大的不同;其它的神明並無法明白生命的奧秘,就像那些術士、占卜者在當時的社會中被認為是最有智慧、能力的人,但他們也說他們的神明乃是無法明白奧秘的事、也不居住在人間。而但以理等這四位所信奉的上帝,卻是一位能夠啟示生命奧秘的事給人知悉、明白的上帝,不但如此,這位上帝還可以明白人在暗中所隱藏的一切,因為在上帝眼中,根本就沒有任何可以遮蓋祂眼睛的事物(參考詩篇一三九:1—6、12)。

第廿三節的「祖先的上帝」這句話很重要,因為作者就是要告訴那些在受到迫害中的同胞不要忘記祖先們的經歷,他們也曾經因為懷疑上帝的同在,導致受到極其嚴重的懲罰。

另一方面,談到「祖先的上帝」這個詞句時,就是要讓讀者不要忘記祖先親身體驗的經歷,特別是出埃及的經歷。

再者,這個詞句也是在表示這位上帝乃是永恆的上帝,從祖先流傳到現在,一直是以色列民族的上帝。這就說明上帝乃是一個守「約」的上帝,因為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和上帝之間有立過「生命之約」,這「約」乃是「永遠的約」(參考創世記十七:13—14)。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的信息:

一、無論我們生命的處境多麼地惡劣,別忘了,上帝就在我們的身邊與我們在一起。

當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需要那些巫師、占卜家等人幫助他解決問題時,他們卻告訴國王說:「除了神明,沒有人能回答,可是神明並不住在人間。」沒錯,一般的宗教信仰就是這樣子的認識和看法,他們的神明並不住在人間,而是在遙遠的距離之處,甚至是不食人間煙火,也不過問世間的苦難事。換句話說,這樣的神明對人的生存來說並沒有甚麼特別意義,有時甚至還會成為人生命的負擔。這也是為甚麼民間有「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這句流行的俗語,描寫這樣的神明不但不會保護人,還需要人來保護它。這也是為甚麼經常會看到有人將過去所拜的神明丟棄不要了,因為發覺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乃是可有、可無的,或是根本就是不需要的。

我印象相當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日的「農民運動」事件。那天有自南部雲林、嘉義、台南等地的農民到台北來示威遊行,因為在前一年(一九八八年)的五月二十日,他們聯袂上台北來抗議政府各項錯誤的措施,結果引發了所謂「農民事件」,有九十九名農民被捕入獄。嘉義中會的傳道者曾在這九十九名農民被捕入獄後,多次到台北土城看守所去探監,也因此深獲雲嘉南地區農民的信賴。因此,這些地區的農民在一九八九年上來台北抗議時,有十多名傳道者跟著他們上來。遊行隊伍是在下午一點於龍山國小集合。隊伍準備要走到行政院。可是,當隊伍走到行政院時,發覺行政院派一個小小官職的秘書出來接受陳情書,使農民代表甚為不滿。現今的農委會副主委戴振耀就過來找我,希望帶領農民直接去總統府陳情。我告訴他我們這群牧師一定會支持到底。

結果那天就這樣在總統府前靜坐抗議,從下午三點半左右,一直坐到快要六點,天色已經暗下來。台北市警察局長王化臻希望我們能帶農民回家。但農民原先拒絕,後來我們努力和他們溝通、協調之後,他們就同意要回家,但要求先讓他們去五月十九日鄭南榕出殯那天自焚在總統府前的詹益樺死亡鐵刺蛇籠處憑弔後才回去。王化臻局長同意,就派兩輛車子載農民代表和我們幾位牧師同去。我們在詹益樺死亡處唱詩、祈禱之後,又回來農民的地方帶他們祈禱,然後一起走路準備搭乘包租的遊覽車回家。

我們幾位傳道者走到中正公園去洗手間,出來準備要去搭車時,卻發現洗洗手間外有一堆農民集結交頭接耳說話,我們很擔憂以為又發生甚麼事。結果他們當中有人這樣喊著說:「多謝你們這些牧師啦,你們拜的耶穌真好,會替我們說話,也會跟著我們走路;我們拜的神,既不會說話,連走路都需要我們來扛!」說完,他們都向我們這群牧師鼓掌拍手,然後大家一起走去杭州南路。

坦白說,我們實在很累,肚子又餓,真想趕緊上車吃便當後,好好睡一覺。但一聽到他們這樣說,所有的疲憊都消除了,精神又抖擻起來。沒錯,耶穌基督真正好,在我們生命有苦難的時候,他與我們同行走過世間最艱困的旅途。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就在我們身邊,祂時時刻刻都與我們同在。我們雖然看不見祂,但聖經告訴我們,祂一直是陪伴著我們,永不離開我們。

二、最聰明、有智慧的人,遇到困境的時候,並不是抱怨,更不是離棄上帝,而是清楚知道上帝就是他生命中最好的泉源,祂會啟示尋找祂的人明白生命的奧秘,也會賜給尋求祂幫助的人有豐富的生命力量。

我們看到但以理在得知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王準備要殺害所有宮廷策士時,他不是驚慌,也不是抱怨,更不是因此就離棄上帝。相反的,他是馬上運用上帝賞賜給他的智慧,知道瞭解事實的真相,然後進一步要求和他同時被揀選入宮廷的其他三位同伴「向天上的上帝禱告,求他憐憫」,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門信仰功課—祈禱。

基督教信仰給我們最好的禮物之一,就是知道祈禱。祈禱乃是與上帝講話,是保持與上帝和好關係的最基本要件。

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我們生命的來源。因此,當我們的生命遇到困境時,第一件要緊的是,就是先弄清楚到底是甚麼事?然後,最重要的功課就是祈禱。上帝會透過我們的祈禱,讓我們明白祂的旨意,讓我們知道應該有的生命方向。上帝會幫助我們在最軟弱的時候,得到新的生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認識。我們看到但以理就是在最危險、緊迫的時刻,與另外三位伙伴一起「向天上的上帝禱告」,結果就在夜晚時,但以理得到了上帝給他的異象,使他在異象中得到奧秘的啟示。

先知以賽亞所寫的詩歌中這樣寫著:

「你不知道嗎?你沒有聽見嗎?
上主是永恆的上帝。
他創造了全世界。
他不疲乏,也不困倦;
他的智慧高深莫測。
他賜力量給疲乏的人;
他賜力氣給困倦的人。
年輕人會疲乏,
強壯的青年也會困倦。
但是倚靠上主的人,
充沛的精力源源不絕。
他們會像老鷹一樣張開翅膀;
他們奔跑不疲乏;
他們行走不困倦。」(以賽亞書四十:28—31)

沒錯,上帝是我們生命最好的倚靠,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誰可以取代上帝成為我們生命最重要的倚靠。祂會使倚靠祂的人得到聰明的智慧,知道怎樣走生命正確的道路,也知道怎樣選擇正確的方向。我們需要倚靠上帝的帶領,特別是在這動亂不安的世代,更需要上帝與我們同行。

(講於二○○二年十一月廿四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