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倚靠上帝得勝

經文:但以理書六:1—28

表面上看起來,但以理好像一本經書,但每章讀起來好像都是獨立單元,就像我們在讀第三章,跟前後文並沒有關連,而第四章又是另外一個單元。然後,在第五章換成另個朝代,現在這一章又是另一個新的朝代開始。雖然人物是以但以理為主角,但事件卻又和第三章很類似;在第三章是只有但以理的三個朋友,沒有但以理,現在第六章則是只有但以理,沒有其他任何人。再者,第三章是但以理的三個朋友被丟入火爐中,這一章是但以理被放入獅子坑裏。但不論是第三章或是第六章,主要都在說明一件重要的信息:有上帝的同在,即使在生命最危急之中,也不用擔心,因為上帝會為保護祂忠心的僕人,這一點是整本但以理書作者想要表達的信息之一。

但以理在獅子坑中的故事,一直是在教會中膾炙人口的一則故事,從主日學小朋友的課程中就會聽到,直到長大到今天,許多人讀但以理書,也是最喜歡讀第六章和第三章,因為實在是非常神奇,特別是在第六章說但以理被丟入獅子坑中,不但沒有被飢餓的獅子吃掉,而是可以安然無事,但陷害上帝忠實僕人的人,必定會陷落在自己所設計的網羅中,就像以斯帖記中,那位設計要陷害屠殺猶太人的哈曼,後來就是因為邪惡的計謀,而使他掉落在自己所設計的絞刑臺上(參考以斯帖記七:9—10)。

就像我們在前面一再提起的,如果但以理書的成書背景是在主前第二世紀希臘帝國安提阿哥四世統治的時代,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安提阿哥四世就是對猶太人採取嚴厲的「宗教淨化」政策,他規定在其統治轄區之內所有的人民都必須完全希臘化,而在這項希臘化政策之下,是包含了宗教信仰的要求在內。他命令所有轄區之內的人民都必須信奉希臘人的神明。雖然希臘人有信奉主神「宙斯」(Zeus),但在民間則是信奉眾多不同的神明,我們可以將之分列成幾項順序,就是:天上的神、地上的神、生殖的神、動物的神、地下的神、祖先或是偉大人物,例如英雄之類的神,以及「奧林帕斯」(Olympus)山神。也從這裏,我們看到希臘人信奉的神,除了天上的神以外,其餘所有的神,都是居住在地上的,和人類居住在一起,甚至這些神彼此之間也會相互通婚、交配,會衍生下一代神祉出來。他極力推動希臘化的宗教信仰,我們將這種政策稱之為「宗教淨化政策」,這種政策很直接地就衝擊到以色列人在信仰上堅持保有的:唯獨創造的上帝才是真正的神。也因為要維持這樣的信仰,在安提阿哥四世統治之下的猶太人確實也為此付出了相當大的生命代價。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五節:
大流士王決定派一百二十個省長治理全帝國。2此外,他又指派但以理和其他兩個人監督這群省長,以維護王的權益。但以理很快就表現出他比其他監督或省長更能勝任。由於但以理卓越的才幹,王想委派他治理整個帝國。4因此,其他的監督和省長們拼命在他處理國政的事上找差錯,可是都找不到,因為但以理誠實可靠,沒有絲毫錯失。5他們就彼此商量:「除非從但以理的宗教信仰下手,我們不會找出任何指控他的理由。」

在第五章三十一節曾交代過米底亞人大流士在六十二歲的時候,巴比倫帝國改由大流士統治。但歷史上並沒有所謂米底亞人大流士這樣的資料,歷史上的資料是波斯帝國取代了巴比倫帝國,且第一任的國王是塞魯士(參考歷代志下三十六:22—23,以斯拉記一:1)。歷史上提供的資料是波斯王塞魯士的將軍「哥布利斯」(Gobryas)率軍攻入巴比倫城,並且結束了巴比倫帝國的時代。而這裏所提到的大流士,乃是在主前五二二年繼塞魯士王的兒子「剛彼西斯」(Cambyses, 530 ~ 522 BC)為波斯帝國的王,他原本是國王的侍從官,名叫「希斯他斯比司」(Hystaspes, 522 ~ 486 BC),但卻得到軍隊的擁護,因此,當他在主前五二二年繼位為王時,隨即改名為「大流士」(Darius),他一直掌權直到主前四八六年。
再者,歷史上的資料也沒有提起波斯帝國的塞魯士王,或是大流士王有過迫害以色列人的宗教信仰之記錄,反而是波斯帝國塞魯士王善待以色列人,鼓勵他們返鄉重建家園(參考以斯拉記一:1—4)。
這也就是我已經多次強調的,但以理書的作者並不是在意歷史史實,而是重視在這些故事中要表明的信仰意義。

我們從這段經文中看到大流士王是一位很有政治謀略的君王,他將全國設立一百二十個行政區,然後每個行政區都有指派行政首長管理,然後,他又選出三個人來管理這一百二十個行政首長。而但以理乃是這三個管理、監督者當中最受重視且被賦予大權的一位。

第三節是作者想要強調的重點,就是但以理乃是一個有上帝同在的人。這裏用「卓越的才幹」,和合本用「美好的靈性」,台語用「有好性情」,呂振中教授的翻譯是「非常高超之靈」,這句以呂振中教授與和合本翻譯比較清楚。作者原本想要說明的,乃是但以理有超等智慧和特殊才能,就像第五章十二節說但以理的:「他有異常的能力,有智慧和特殊的才能,會解夢、解迷、解釋奧秘的事。」這也為甚麼他是辦事能力很強、又對國王所託付的工作很盡責任的人。這樣的人即使在今天也是眾人所喜愛選用的對象。
第四至五節可看出人性的軟弱和矛盾,就是忌才,這種事似乎在每個地方、每個時代都不停地發生。人一方面喜歡真正的人才,但卻又怕真正的人才出現在自己的身邊。但以理就是遇上了這樣的問題,當他忠心於國王所託付的責任時,他將上帝所賦予他的才能發揮出來,但卻因此而使其他的官員受不了,認為這樣他們的權益將因為但以理的才能受到影響,因此,決定要將但以理除掉,但卻又苦於找不到任何毛病,唯一可能使他陷入他們所設計的陷阱中的事,就是宗教信仰行為。

第六至十節:
6於是,他們相約去見王,對他說:「大流士王萬歲!7我們在陛下國中從政的總督、省長、副省長,和所有官員都同意由陛下頒佈一道禁令,無論甚麼人,在三十天內不得向任何神明祈禱,或向任何人求甚麼,只准向陛下祈求。誰違犯這禁令,誰就得被扔進獅子坑。8懇請陛下頒佈並簽署這道禁令,使之生效。按照米底亞和波斯法律,這樣的命令是不能更改的。」9於是大流士王簽署這道詔令。10但以理聽到這詔令已經簽署了,就回家去。他的屋子頂上有一個房間,窗戶朝向耶路撒冷。但以理在開著的窗子前跪下,照他往常的習慣,每天三次向上帝獻上感謝和禱告。

這段經文若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會覺得這樣的國家簡直就是亂搞,這樣的國王簡直就是昏君,怎麼會這樣笨拙頒發這種政令?但我們不要忘記,這是在離開現今大約至少有兩千年二百年以上的時代,在那時代的社會,任何地方都一樣,談不上所謂人權的觀念,也談不上所謂人道的問題,在那時代,統治者所關心的是自己的利益,人民是統治者的「奴僕」,尤其是對因戰敗而被擄去當奴隸的人民來說,更沒有說話的餘地。

將這裏所發佈的這個政令和第三章一至七節記載的尼布甲尼撒王所發佈的、要人民去拜一座金像的政令比較,顯然地,第六章這個命令是更沒有理性,而且簡直就是把政令當作遊戲一樣。怎麼會有「三十天」時間的宗教信仰限制令?也不是過年或過節,或是遇到特殊狀況之下的臨時措施?只因為有人想要陷害但以理而已。

再者,我們也看到為了要修理但以理,這樣的宗教限制令是連人民要敬拜自己的神都不可以,而是只有國王才是他們的神,且是只有「三十天」的時間。因此,我們也可看到這道宗教限制令其實就是針對但以理「量身訂造」的。而更諷刺的,是當國王發現他所發出這道宗教限制令會傷害到但以理之後,才又表示關心但以理的生死,這些寫法在邏輯上都是很難清楚理解的。不過,話又說回來,在一個把人民當作僕人的社會和時代,這種情形可說一點也不怪,既然人民是統治者的僕人,僕人就有「娛樂」、滿足統治者的義務。把國家命令當作「娛樂」來看,也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事。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想要害死但以理的官員設計這個宗教限制令,其實也有另一個用意,就是想用這種方式讓國王覺得他的這些臣僕很忠實於他,且是要將他拱成像神明一樣。或許在他們看來,如果這次的諂媚行為能夠成功,往後他們就會利用這樣的機會,把國王拱成神明,而他們也可以藉此控制著他們「製造」出來的這位國王神明。

我們也在這段經文看到一件很重要的記事,就是在當時的法律習慣,如果是由國王親自簽署的詔令,只要一經頒發,就不能更改,除非是有另一個詔令發出,用來平衡原有的詔令,否則,即使原有的詔令是不妥當,也不能隨意更改,若要更改也必須經過大臣會議的通過,這也是我們從以斯帖記第八章八節所提供的資料得到的,在這裏再次印證當時的政治程序就是如此。

第十節是這章最重要的一節,作者提到但以理對大流士王頒發這道詔令的反應,他的態度是和平常一樣,沒有甚麼激烈的反應,好像不把這道詔令當作一回事看待。原因是他知道是誰想要陷害他,他也清楚知道即將面對的,是信仰的問題,必定是因為他的操守嚴格且工作效力又快又好而得罪了許多官員,他當然也知道詔令一出來,想要更改也沒有辦法,唯有的途徑就是尋求上帝的幫助。

這一節說但以理家裏的頂樓有一個窗戶,是開向耶路撒冷,他就和平常一樣每天透過這個窗戶向耶路撒冷祈禱三次。請注意,為甚麼他要向耶路撒冷祈禱三次?這可能和列王紀上第八章三十五節有關係,那就是當所羅門王奉獻聖殿時,曾這樣祈禱上帝,若有以色列人犯罪而得罪了上帝,懺悔之後面向耶路撒冷聖殿祈禱,懇求上帝會得寬恕、赦免。後來,以色列人被擄到世界各地去,他們就有了這個習慣:面向耶路撒冷祈禱,雖然聖殿已經不復存在,他們還是一樣面對著耶路撒冷,因為聖殿就是建造在耶路撒冷城內。他們相信上帝會從耶路撒冷聖殿的地方聽他們祈禱認罪的聲音。

每天三次跪著向上帝祈禱,這是以色列人在國家滅亡之後,每天生活中都必須遵守的規律。詩篇的作者在詩歌中這樣說:「無論早晨、中午、晚上,\我要向他悲歎申訴;\他一定會垂聽。」(詩篇五十五:17)這樣我們知道早晨、中午、晚上,每天三次祈禱就是指這些時間。他們用這種方式在取代亡國之前在聖殿舉行的各項獻祭禮儀,包括燒祭、素祭和晚祭。我們早期教會也是這樣教導信徒,每天三餐的時間,就是祈禱的時間,在謝飯的時候,不是只有為了飲食而祈禱,也應該為所關心的事代禱,祈求上帝施恩看顧。

而使但以理出問題的也是在這一節,因為他是開著窗子,且每天三次都沒有因為國王頒發的宗教限制令而停止。由於以色列人喜歡在站著的時候,祈禱是伸出雙手,跪著的時候也是雙手往前伸,且不會是靜默祈禱,會出聲音,有時甚至是以吟唱詩歌的方式祈禱,因此,即使是在房子的閣樓上祈禱,也很容易被聽見。從這裏可以想像的到,但以理的祈禱不會是靜默不語,特別是當他將閣樓的窗子大開時,大聲祈禱的聲音必然被人聽見。也因為但以理這樣公然反抗國王詔令的態度,讓這些一直想陷害他的人逮到了機會,這些人當然認為機會難得,也就絕不會輕易放棄,因此,就這樣他們集合起來告狀到國王大流士那兒去。

第十一至十八節:
11但以理的敵人看見他在向上帝禱告,12就一起到王那裏控告他。他們對王說:「陛下啊,你曾下了一道禁令,規定無論甚麼人,在三十天內不得向任何神明祈禱,或向任何人求甚麼,只可向陛下祈求。誰違反這禁令,誰就得被扔進獅子坑。」
王說:「對,這是一道詔令;根據米底亞和波斯的法律,不得更改。」
13於是他們對王說:「從猶大被擄來的但以理不尊重陛下,不服從陛下頒佈的詔令,竟照常一天禱告三次。」
14王聽了這話非常難過,一心想救但以理,直到黃昏都在籌劃這事。15後來那些人又相約來對王說:「陛下知道,根據米底亞和波斯的法律,王所發出的詔令是不得更改的。」
16於是,王下令把但以理抓起來,扔進獅子坑,王對但以理說:「願你所忠心事奉的上帝搭救你。」17坑口用一塊石頭堵住;王用玉璽和大臣們的印加封,使人不能救但以理出來。18王回到王宮裏,整夜睡不著,不吃東西,也不要任何娛樂。

看,這群人是聯合起來直接到國王大流士那兒去,提醒國王曾經發出這道詔令,且強調這是不能更改的詔令。國王也同意他們的提醒,表示詔令確實是不能更改。
這一章故事的中心就是在第十三節,這些官員主要想謀害的對象乃是但以理,因此,他們先前所提出來的那些話都是要國王在毫無防範之下,使但以理失去國王的維護。要特別注意的是從這一節中,我們看到這些官員說但以理乃是「從猶大被擄來的」,這句話和伯沙撒看見但以理時所用的稱呼相同(參考五:13),都是含有藐視的意味在裏面。這些官員也在用語上強化了但以理「不服從」國王頒佈的詔令,繼續維持他個人在宗教信仰上的規律。換句話說,這些人要讓國王大流士認定但以理根本就不把國王放在眼裏,他們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用這種方式讓國王下命令將但以理丟入獅子坑餵獅子。
第十四節,大流士王終於知道這些官員原來是為了要害死但以理才設計出這道詔令,但因礙於國王的詔令不能更改,而使國王傷透了腦筋。原因乃是但以理是他最重要的助手,在第二至三節已經提過,但以理是被揀選出來維護國王的權益的人才,難怪大流士王為了拯救但以理違背國王詔令的事,一直煩惱到「黃昏」的時刻,這表示他在太陽下山之前必須有個明確審判,因為案件若拖延到隔天,將會使國王的公信力失去,會被認為他拖延了應該有的公正審判。國王的煩惱與不安,可從第十八節看出來,這一節形容他是「整夜睡不著,不吃東西,也不要任何娛樂」等,這些都顯示出大流士王煩惱、傷透腦筋的情形。
第十六節,大流士王終於必須面對自己在沒有注意之下所做的錯事。他下命令將但以理扔進獅子坑中。

第十九至廿四節:
19天一亮,王就起來,急忙趕到獅子坑。20王到坑邊,焦急地喊:「但以理,永生上帝的僕人哪!你忠心事奉的上帝有沒有救你脫離獅子的口?」
21但以理回答:「陛下萬歲!22上帝差派天使來封住獅子的口,使牠們不能傷害我。上帝這樣做,因為他知道我無辜,我沒有做任何冒犯陛下的事。」
23王非常高興,命令侍從把但以理救出來。於是他們把但以理拉出坑來,看見他一點傷都沒有,因為他信靠上帝。24後來,王下令逮捕所有控告但以理的人,把他們和他們的妻子、兒女都扔進獅子坑。他們還沒落到坑底,獅子就猛撲上來,咬碎了他們的骨頭。

第十九節說出國王大流士真正關心但以理,雖然他知道自己下過命令給全國人民,要大家遵守三十天之內不准有任何宗教儀式,即使在家庭的生活中亦然,唯獨但以理就是不遵守這項法律規定,因為他深深地知道這些想陷害他的人,就算是這次沒有成功,也會有更多的動作和計謀出現,甚至手段和技巧會越設計越細膩、手段越殘酷,這可能就是但以理之所以會拒絕遵守的可能因素之一。
第二十節的「永生上帝」,這是以色列人稱呼上帝的方式,表示上帝永遠是活活的上帝,信靠祂的人也必定會永遠活著。這也是為甚麼我一再告訴大家的信仰觀念:基督教信仰不談「死」,只說「永生」之因。因為永遠活著的上帝,祂是用自己的「形像」造人(參考創世記一:26、27),祂用自己的「氣」(參考創世記二:7)吹入用泥土造出來的人,使人成為有生命的人,因此,人的生命中已經存在著上帝的「形像」與生命之「氣」。

大流士王在問但以理,這位「永生上帝」是否有救他脫離獅子的口?他這樣的問法很有意思,如果但以理沒有回答,表示但以理已經被獅子吃掉死了,這樣的上帝,不會是「永生上帝」,因為「永生上帝」會看顧祂忠實的僕人和子民才對。雖然大流士王看起來很關心但以理的生死,但他也想知道到底但以理經常在介紹這位全能的上帝是否真的就是「永生上帝」,這才是大流士王說這話的重點。

第廿一至廿二節,但以理回應大流士王的詢問,並且從獅子坑中告訴大流士王,上帝差派天使來封住獅子的口。但以理強調上帝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上帝知道但以理乃是無辜的,並沒有做任何「冒犯」國王的事。換句話說,但以理讓大流士王知道,真正的問題不是在他,而是在那些設計這個計謀之官員們的身上。

第廿三至廿四節,大流士王當然聽得懂但以理話中的含意,隨即命令人將但以理從獅子坑中拉起來,然後又下命令將這些控告但以理的官員丟進獅子坑中,結果他們都死在獅子的口中。在第廿四節作者特別強調說,這些被丟入獅子坑的官員,人尚未落到坑底,就已經被獅子「咬碎了他們的骨頭」,這句話讓我們看到這些獅子不是肚子飽飽的,才沒有把但以理吃掉,而是非常飢餓,且是飢餓到看見獵物在牠們眼前,迫不及待的就從坑底跳起來搶食了。

第廿四節也讓我們看到在以斯帖記中的故事,哈曼設計一個很特別的絞刑架,準備用來害死末底改,結果不但沒有如心所願地害死末底改,反而是害自己走上了絞刑架上,自己被絞死在架上(參考以斯帖記七:10)。這裏也是這樣,這些原本設計用獅子來殺害但以理的官員,反而是自己被這些獅子咬死。不但如此,這項報復的懲罰是比他們原先的計畫還要嚴厲,因為連帶受罰的是他們的家人也遭受到牽累,都被丟到獅子坑中。
但以理書的作者寫這些故事,其實是有個目的,希望在安提阿哥四世統治下受到迫害、誣陷的以色列人能得安慰,要讓他的同胞知道:那些誣陷他們、使他們受到迫害的,有這麼一天,這些人都會陷入自己所設計的羅網中。

第廿五至廿八節:
25事後,大流士王通告世界各國、各族、說各種語言的人民:
「祝你們安康!我現在下令,在我治下的帝國臣民,都必須敬畏、尊崇但以理的上帝!
他是永生的上帝;
他要永遠統治。
他的主權永遠長存;
他的權柄永無窮盡。
他解救,援助,
在天上地下行神蹟奇事。
他拯救但以理脫離獅子的口。」
從此,但以理在大流士和波斯王塞魯士當政的時期事事順利。

這段經文的主要內容,一再出現在但以理這本經書之中,特別是出自統治以色列人的君王口中,像巴比倫帝國的尼布甲尼撒王就有類似的頌讚詩歌,例如:第四章二至三節、三十四節。現在則是波斯帝國的大流士王也用同樣內容在歌頌但以理所敬奉的上帝的偉大。
第廿五節的「世界各國」,這只是一種形容詞而已,因為波斯帝國並沒有統治全世界,當然國王的通諭也只能是在他統治轄區之內行得通而已。
第廿六至廿七節再次強調但以理所敬拜的上帝才是真實、永生的上帝。這句話對但以理書寫作時代的背景的以色列人來說有特別意義,因為在安提阿哥四世統治之下,他就是要他統治之下的所有人民都拜希臘人民敬拜的神祉。因此,當作者寫著大流士國王如此歌頌但以理所敬拜的上帝時,也是在表明安提阿哥四世不論怎樣強迫以色列人拜波斯人民的神,也沒有用,因為以色列人非常清楚除了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之外,其它的神明都是虛假的,這些虛假的神明只會增加人民生命的負擔,對人民生命並沒有甚麼意義可言。希臘人民所敬奉的那些神,不但是死的,且是受限制的。相對的,但以理所敬拜的上帝,乃是活活的上帝,祂不但從獅子坑中拯救了但以理,更重要的,祂也是永遠長存的上帝。

聖經的作者喜歡用類似「永活的上帝」來介紹上帝,表現在「永活」的方面,就是以上帝會行神蹟奇事來說明。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入曠野、進入迦南地,現在則是拯救但以理,這些神蹟奇事都在說明這位「永活」的上帝並不是活在某一個階段、某一個地方,而是跨越時間與空間的上帝,且不會受到人的能力所限制,因為真正「永活」的上帝,有祂自己的工作計畫。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我們所信靠的上帝,是永遠且是活生生的上帝。

但以理書的作者從開始介紹但以理這個人的時候,就一直在告訴我們,但以理所信靠的上帝,乃是一位永遠活著的上帝,這位上帝總是在人最軟弱、最迫切需要的時候,伸出祂大有能力的手,行神蹟奇事在信靠祂拯救、幫助的人的身上。我們從第一章看到但以理在巴比倫王宮徵選有智慧、能力的青年人時,但以理和其他三位猶大青年可以勝過所有巴比倫境內有學問的人。不但如此,但以理可以不吃王宮所提供精美的食物,只吃簡單的東西,卻可以勝過其他食用王宮佳餚的其他青年,作者特別提到上帝賞賜給但以理等這四個人有特別的學問能力(一:17)。

在第二章,我們看到但以理有上帝賞賜的特別能力、智慧,可以將尼布甲尼撒王所忘記的夢給「找」回來。因為但以理所信靠的上帝,乃是「啟示奧秘的上帝」(二:28)。
第三章記載但以理的三位朋友被人陷害而丟入熊熊火爐中,但上帝「差派天使來解救信靠祂的僕人」(三:28)。
第四章告訴我們,但以理因為有「至聖神明的靈」和他同在,使他可以清楚明白尼布甲尼撒王夢境的意義,並且警告他「不可再犯罪,要秉公行義,憐憫窮人」,這樣才能挽救國家而持續興旺(四:27)。

同樣在顯示但以理的智慧的,就是在第五章中記載他有超越一般人的能力,巴比倫境內所有知識份子看不懂的文字和意義,他可以輕易地明白,並且將之解釋給國王伯沙撒明白那些困擾著巴比倫有學問者的文字和意義。
現在我們所讀的第六章,作者告訴我們但以理再次被陷害在獅子坑中,這和第三章但以理的三位朋友所遭遇的迫害相同。但他堅定的信心,使他不但沒有遇到任何災難,還感動了國王的心。
但以理書共計有十二章,第一部份就是從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中心信息都在介紹全心、全力、專注的心意倚靠上帝的人,一定會得到上帝特別的救恩,使自己能夠在極為困境中,也能夠安然無恙地活下去。雖然有時環境險惡,但上帝並不會讓祂忠實的僕人受到任何傷害,因為上帝的僕人就是要見證上帝乃是一位活活的上帝,也是遍行神蹟奇事的上帝。
我們所信靠的上帝,就是但以理書作者介紹這讓我們認識這位永活的上帝。祂不但是人類歷史的中心,更是我們生命的主宰。不論我們遇到甚麼困境,祂都與我們同在,不會離棄我們,也不會忘記我們。只要我們尋找祂,祂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仰望祂,祂會出現在我們面前;只要我們倚靠祂,祂必定伸出奇妙的手,帶領我們走過最艱辛的路途。這就是但以理書的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信息。

二、不要存有陷害別人的心思意念,這絕對不是聖經的教訓,也不是我們的信仰應該有的行為。上帝察看我們的心,祂一定會懲罰心中計劃想要陷害別人的人。

聖經中有許多例子,都在告訴我們那些心存惡意想要陷害別人的人,結果反而為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例如:創世記第廿七章,麗百加設計騙取以撒的故事;創世記第三十七章約瑟被賣到埃及的故事;大衛王,想要陷害烏利亞,結果自己反而被上帝嚴厲懲罰(參考撒母耳記下第十一至十二章);以斯帖記中的哈曼;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設計陷害但以理的那些官員,到頭來是把自己和家庭都給連累帶入了上帝的懲罰中。聖經就是要告訴我們,上帝是察看人心思意念的上帝,祂並不看人的外表(參考撒母耳記上十六:7),祂知道我們所有的意念。約伯在他的詩歌中有這樣的詩寫著:「你(指上帝)每天早晨觀察他,\每一分鐘考驗他。」(約伯記七:18)沒錯,上帝每一時刻都在觀察著我們,祂希望我們能遵行祂的話語和教訓,祂希望我們誠實、坦白地活在人類共同的社會。

在上帝頒發給以色列人的十誡中,第九誡這樣寫著:「不可作假證陷害人。」(申命記五:20)如果我們細心讀這句話,就會發現所謂「作假證」也包含了設計陷害別人於罪的事。例如最近發生在高雄市議會的議長選舉之事,那些想盡辦法在穿針引線用錢賄賂別人投票選舉的人,就是屬於這種行為。表面上看起來,他是好心替別人拉票,但是我們都知道接受賄賂選舉,就是犯罪的行為,也是貪圖不義之財的舉止,因為這些會用錢賄賂買票的人,就是準備一有機會就要貪污,傷害我們的社會、民眾的安全,這跟作假證陷害別人並沒有甚麼差別。我們的社會給這種穿針引線的人一個特有名詞叫「白手套」,意思是指表面上看起來,他的手是乾淨、潔白、沒有污點,其實,這種人的內心是骯髒的,因為這種行為就是在陷害別人,使人離棄了聖經的教訓。

讓我們存著聖潔、善良的心,這才是上帝所喜歡我們有的態度。就像上帝對以色列人所說的:
「你們要聖潔,因為我—上主、你們的上帝是聖潔的。」(利未記十九:2)

上帝是聖潔的,祂不允許我們有陷害別人的意念在我們的心中,這一點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生活在今天這個欺騙、不誠實的社會環境中,必須要時刻注意的信仰功課。
(講於二○○三年元月十二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