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貪圖不義之財的人民

經文:耶利米書八:4—九:1

在前面一講我有說過,耶利米書從第七章開始到第十章,都是先知耶利米在耶路撒冷聖殿,針對以色列人民所說的信息之記錄;我也說過,先知,這個字眼的意思乃是:上帝的代言人。意思就是先知所說的話,是上帝要他說的話,不是說先知自己喜歡說的話。因此,作為一個先知,必須有「上帝要我說甚麼,我就說甚麼」(列王紀上廿二:14)這種基本原則。如果作為一個先知失去這種基本原則,這樣的先知就會變成「假先知」,因為他已經不是在傳達上帝所要他說的話,而是在說自己喜歡,或是自己所認為對的話。但是,人所認為對的,在上帝看來卻不一定是對的;人所喜歡的,在上帝卻不一定是上帝所喜歡的啊。

另外一點,作為一個真實的先知,最感到困難的地方,就是當他必須對自己的人民說出上帝的嚴厲警告,或是與一般大眾不同觀點的話語時,很可能就會因此而遭到人民的棄絕,甚至進而受到迫害。即使是這樣,真正的先知所要考慮的不是自己的安危,乃是先要考慮是否要順服上帝對他的呼召。德國神學家潘賀華(D. Monhoeffer)曾說過一句名言:「當上帝呼召一個人來跟從他的時候,就是呼召這個人來為福音死。」哇,這是多麼貼切的一句話啊!這句話不只是說出一個真實先知的角色,也說出作為一個現代的傳道者對宣教工作應該有的基本認識和態度。

潘賀華牧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德國希特勒政府進兵歐洲其他國家,以及大屠殺猶太人政策,而決定加入反對希特勒的陣營裡。他原本在美國紐約協和神學院教書,但是,為了要反對希特勒政府這樣的政策,他決定結束在美國的教書生活,回到德國去。有人警告他回去德國可能會遇到生命的危險,但是他並不以為意,而說出這句話來。

其實他的這句話也是對今天所有獻身作為傳道者說的;今天的傳道者應該也要清楚這樣的使命,否則很容易淪為一個為了生活需要的傳道者,這樣就有變成一個「假傳道者」的危險,跟「假先知」一樣,不是在傳達聖經上帝話語的信息,而是藉用聖經,說出自己喜歡的話,或是藉用聖經,說違背上帝教訓的信息,只在意討人的喜歡,這樣就很危險,因為這樣不但對自己沒有益處,相反地,也會誤導信徒走錯信仰的道路。先知耶利米的時代背景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鏡和教材。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的這段經文內容:

第四至九節:
4上主吩咐我向他子民這樣說:「人跌倒了,不想站起來嗎?人迷了路,不想回頭嗎?5我的子民哪,你們為甚麼背叛到底,一去不還呢?你們緊抓住偶像,不肯回到我這裏來。6我細心地聽,可是你們不說出心底話。沒有人為自己的惡行懺悔;沒有人自省『我究竟做錯了甚麼』?每一個人都一意孤行,好像戰馬朝著戰場奔馳。7唉!連鸛鳥都知道季候,定期飛回來;斑鳩、燕子、白鶴也都隨季節遷移。但是我的子民哪,你們竟不懂得我的法則!8你們怎能自誇聰明、明白我的法律呢?其實,法律被詭詐的經學教師修改了。9你們的聰明人蒙羞,驚惶失措。他們拒絕了我的話,還有甚麼智慧可言呢?

這是先知耶利米站在耶路撒冷聖殿東門入口處繼續對著那些要進入聖殿敬拜的以色列人民所說的話;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說的這些話,聽起來一定會讓以色列人民感到很不舒服,因為這段話中至少已經指出兩個重要問題:1.以色列人民沒有悔改的心意,他們一意孤行,偏行拜偶像的行為。2.他們的宗教領袖—經學教師是詭詐的,他們帶頭作惡,尤其是將摩西傳述下來的上帝誡命給修改了,這是多麼嚴重的事啊!怎能會是這樣?但是先知耶利米卻是這樣傳出上帝的話。我們可以想像他這樣說出經學教師的問題,一定會遇到相當壓力,因為經學教師具有相當高的社會地位,特別是在耶路撒冷聖殿的經學教師更是如此。

第四至五節很清楚地說到以色列人民最基本的問題,乃是拜偶像神明。他們一直不覺得這樣做有甚麼不對,不肯接受勸勉。在第四至七節中,先知耶利米總共用了「回頭」這個字眼有六次之多。包括「起來」、「回頭」、「回到」、「懺悔」、「回來」、「遷移」等詞,都可以看出先知耶利米真的是用心良苦。

第七節他用「鸛鳥」和「斑鳩」、「燕子」、「白鶴」等候鳥來比喻,當這些鳥兒都知道回到自己原來的地方時,為甚麼人會不如鳥?如果鳥兒知道生存的法則,那人就更該知道生存之道:回到上帝的命令裡才能得到生存。

第八節可以看出當時的猶太社會嚴重問題,乃是宗教領袖—經學教師將上帝的法律給予竄改了;在和合本用「文士的假筆舞弄虛假」,現代中文譯本用「法律被詭詐的經學教師修改了」,這句子很清楚地說到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經學教師(或文士)故意曲解上帝原先的話語之意,或是故意扭曲了原本摩西律法的本意。我們可以在馬太福音第廿三章看到耶穌基督也是用很嚴厲的話在指責當時的經學教師們犯了這種毛病。我們看耶穌基督這樣數說他們:

「你們這班瞎眼的嚮導要遭殃了!你們說:『如果有人指著聖殿發誓,可以不算數;如果指著聖殿裏的金子發誓,就必須遵守。』你們這些瞎眼的傻子!試問金子重要呢?還是使金子成為聖物的聖殿重要呢?你們又說:『如果有人指著祭壇發誓,可以不算數;如果指著祭壇上的供物發誓,就必須遵守。』你們這班瞎子啊!究竟供物重要呢?還是使供物成聖的祭壇重要呢?要知道,人指著祭壇發誓就是指著祭壇和壇上的一切供物發誓;指著聖殿發誓就是指著聖殿和住在裡面的上帝發誓;指著天發誓就是指著上帝的寶座和坐在上面的上帝發誓。」(馬太福音廿三:16—22)

上述的話可以清楚看出當時的經學教師和法律賽人常常扭曲了法律的基本精神,導致受教的一般百姓誤以為發誓有區別。其實申命記的作者很清楚地說到,如果要發誓,就必須真的遵守所發的誓,否則就不要發誓。摩西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

「你們不可指著我的名發假誓,侮辱了我的名。我是上主—你們的上帝。」(利未記十九:12)

申命記也這樣說:

「你們要敬畏上主—你們的上帝,只敬奉他,奉他的名發誓。」(申命記六:13)

這樣可以看出,人若要反悔,或是心存惡意,有欺騙的心,就會在起誓的事上大動手腳,就像耶穌基督在譴責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一樣,他們故意說指著金子發誓有算,指著聖殿所下的誓言就不算,這算哪門子的誓啊?根本就是一種欺騙!而他們欺騙的方式就是從故意曲解原本摩西的法律開始。先知耶利米指出他們有這樣的問題,直到耶穌基督的時代,顯然這種問題仍沒有改善過來的樣子。

我們知道經學教師乃是在教導人認識上帝的話語者,他們主要工作就是在解釋和教導摩西律法,特別是摩西五經。主要的工作地點就是在耶路撒冷聖殿。他們大部份是法利賽人。

第九節讓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給我們一個很有意義的信息:人若拒絕了上帝的話,還有甚麼智慧可言?這也就是箴言一章七節所說的:「敬畏上主是智慧的開端。愚蠢的人輕視智慧,也不願意學習。」

第十至十二節:
10所以,我要把他們的妻子給別人,把田地也交給新主人。他們不論地位高低都貪圖不義之財,連先知和祭司也都欺詐人民。11他們看我子民的創傷為不足輕重。他們說:『沒有問題,沒有問題』,其實問題嚴重。12他們做了這可惡的事理當知恥,可是他們不知恥,不臉紅。所以,他們要跟別人一樣跌倒;我懲罰他們的時候,他們就一蹶不振。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這段經文應該是這章信息的主要內容,就是先知耶利米已經在預言猶大要遭遇到的困境,將會比起任何時代以色列民族所遭遇到的景況都嚴重。我們看到他在預言那種淪亡的慘痛景象:妻子將被別人所佔,國家不再存在,土地被別人所奪。

第十節特別提到「不論地位高低都貪圖不義之財,連先知和祭司也都欺詐人民」,這實在是很令人寒心的事。想想看:先知乃是上帝的代言者,怎會這樣?祭司乃是在幫助人用敬虔、潔淨的心靈敬拜上帝,怎會變得這樣貪財?這樣的先知、祭司又將如何傳出上帝的話語?這樣的祭司又將如何帶領人用敬虔的心敬拜上帝呢?不可能!因為欺騙的心根本無法讓上帝所接受,貪婪的心只會增添上帝的怒氣而已。

第十一節的「沒有問題」,在和合本用「平安了」。這是因為先知和祭司仗著耶路撒冷城有上帝的聖殿在那兒,所以他們告訴以色列人民不用害怕,有上帝的聖殿在,上帝會因為保護自己的面子而使敵人無法攻進城。但是先知耶利米則明白地告訴大家,這種信息是錯誤的,上帝不需要人為祂作甚麼面子,更不需要住在人為祂建造甚麼居所。就像祂對所羅門王說的,如果沒有遵行祂的旨意,即使是那樣美麗壯觀的聖殿也將成為廢墟(列王紀上九:1—9)。

可是問題的嚴重性乃在於這些上帝的僕人「不知恥」,因為他們心中並不是真的在意上帝的話,他們心中並沒有將上帝的話當作一回事,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態度出來。這就讓我們想到當初他們在約西亞王時代所進行的宗教改革時,可能並不是真的在進行改革工作,而是一種虛應態度而已。因為人民在聖殿中發現了約書,很認真的要聽上帝的話,但是這些宗教領袖們卻利用這個機會大大進行斂財,表面上看來好像在進行改革的工作,內心卻是為了要貪財,真可惜啊。

第十三至十七節:
13「我要結集我的子民,像收穫農作物。但他們像葡萄樹不結葡萄,像無花果樹不結果實,連葉子都枯乾了。所以,我容許外國人來佔據他們的土地。」

14上帝的子民問:「我們為甚麼還坐著不動呢?起來,跑到設防的城,就死在那裏吧!上主—我們的上帝已經定我們死罪。他給我們毒水喝,因為我們得罪了他。15我們期待和平,希望得到醫治,卻沒有效果,反而飽受驚慌。16敵人已經到了但,我們聽得見戰馬在噴氣。戰馬嘶鳴,大地震動。敵人要來摧毀我們的土地和地上的一切;他們要來消滅我們的城鎮和居民。」

17上主警告他的子民說:「看哪,我要把毒蛇放在你們中間,用符咒也不能驅走牠們;牠們要咬傷你們。」

這是繼續在述說上帝的審判;沒有結出好的果子的樹將會被園主給予砍掉。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民將會遭遇到這樣的處境,因為他們就像枯乾了的葡萄樹,或是無花果樹一般,結不出甚麼果實。在先知彌迦的書信中,對北國以色列用一種語法來表達以色列人民嚴重違背上帝旨意的結果,他說:「這是多麼慘的景況!我像一個飢餓的人,從無花果樹上找不到剩下的果子,在葡萄園找不到留下的葡萄。所有的葡萄和無花果都被摘光了。」(彌迦書七:1)這種被別人摘光所要說的,就是已經被別國的人民所擄去當奴隸了。福音書中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和施洗約翰都曾用過這樣的句子來形容當時的猶太人(馬太福音七:15—20),因為他們的言行舉止與他們的信仰不能成正比,而是成反比。

葡萄樹,這是用來形容以色列人民,上帝就是葡萄園的主人。但是上帝說祂所揀選的品種都是最好的,卻長出變種的葡萄樹出來(以賽亞書一:2—7)。無花果樹也是巴勒斯坦地方很有名的果樹之一,也常被用來形容以色列人民。

第十四節的「毒水」,在和合本用「苦膽水」,意思是同樣的,乃是指著那不能飲用的水,如同以色列人民出埃及後,抵達書珥的曠野,有三天的時間都找不到水可喝,因為他們發現在瑪拉的水是苦的,不能喝(出埃及記十五:22—23)。

第十六節說到敵人已經來到了「但」,這是距離耶路撒冷已經不遠的地方,人民已經可以聽到巴比倫那雄壯軍隊的出擊戰聲,且令人聽起來就會膽顫心寒。以色列人民已經毫無退路可循,他們看來只能坐以待斃了。

第十八節至第九章一節:
18我悲傷不已;
我心愁煩。
19我到處聽見同胞哀鳴:
上主不在錫安了嗎?
錫安的王不在城裏了嗎?
上主—他們的君王回答:
你們為甚麼拜偶像?
為甚麼拜虛無的外國神明,激怒了我?
20人民呼號:
夏季過去了,收成結束了,
我們仍然沒有得救!
21同胞的創傷使我心碎;
我悲痛萬分,驚憂不已。
22難道基列沒有膏藥嗎?
難道那裏沒有醫生嗎?
為甚麼我的同胞沒得到醫治呢?
第九章一節:
1但願我的頭顱是水井,
眼睛是淚泉,
我好日夜為被殺的同胞哭泣。

這段經文看起來就像是先知耶利米的同胞已經被巴比倫俘擄了的樣子;他似乎聽到了他的同胞在哀哭的聲音一般,因為在被擄之地受到了極大的侮辱,以及經驗到了慘痛的生活際遇。第二十節可以看出他們在奴隸之地的期盼,一直在等待得救的信息傳出來,但是並沒有為他們帶來好的信息,顯然上帝已經大大地重罰了南國的以色列人民。

第十九節可能就是那些較早時期被擄到巴比倫去的以色列人民聽到耶路撒冷淪陷後,發出的問聲;他們在問:為甚麼上帝不再照顧耶路撒冷了?為甚麼上帝不再在錫安了?我們看到主要的原因就是一點:人去敬拜偶像神明,棄絕了上帝的救恩。這讓我們學習一件很基本的信仰內涵:人若去敬拜虛假的神明偶像,其結果就是會作出一切違背上帝旨意的事來。人若心中有真神上帝,人的所行所為必會小心翼翼,為的就是要尋求合乎上帝的旨意。

基列,這是位於約旦河東岸的地方,以出產治病的膏藥,和乳香聞名於當時的中東世界。

這段經文給我們帶來好的信息:

一、正確了解上帝的話語比舉行繁複的祭拜禮儀更為重要;確實遵照上帝的旨意去行,比獻祭貴重的物品更會得到上帝的喜悅。

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在這裡,也在第六章四節的地方指出當時那些宗教領袖的嚴重錯誤:乃是故意曲解了上帝的話,傳出不正確的信息,導致人民跟隨他們偏行己路,背棄了上帝的旨意和教訓。我們常常看到宗教領袖們最喜歡的動作,就是用許多繁複的敬拜禮儀來迷惑人民,他們以為這樣才是真的在敬拜;他們也喜歡告訴人民用貴重的物品來獻祭,甚至會說出奉獻越多、越貴重的,上帝的祝福會越多。他們讓人民以為上帝真的是喜歡人民這樣做。其實,真實的上帝是不會這樣的,因為上帝並不是在看人所行的那些複雜的敬拜禮儀,人如果沒有敬虔的內心,複雜的敬拜禮儀只會讓人學習到儀式而已;人如果沒有真實謙卑的內心學習並實踐上帝的話語,即使奉獻再多、再美好的禮物,其結果只是讓人更清楚地看到宗教領袖貪婪的內心。先知阿摩司曾對他那時代的社會,人們以為獻上豐盛的祭品就會博得上帝的喜悅,但另一方面,卻是行盡了壞事之行為提出嚴厲的譴責,他甚至指出上帝連聽他們奏樂的聲音也聽不進去(參考阿摩司書五:21—23)。先知阿摩司和先知彌迦都一再主張必須將上帝的愛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比舉行任何形式的祭典禮儀來得更重要(參考彌迦書六:6—8)。

今天的教會必須緊緊記住這樣的教訓:禮拜的儀式固然重要,但是若沒有敬虔的內心,那些儀式也是枉然。奉獻最好的禮物給上帝固然是一件信仰上重要的事,但是一定要有謙卑、感恩的心懷。我們應該學習認識一件重要的課題:正確了解上帝在聖經裡的話語,才不會被那些繁複的敬拜禮儀所迷惑;實實在在地去遵行上帝在聖經裡的教訓,才不會只在意奉獻的多寡,或是奉獻甚麼東西。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怎樣才能正確地了解上帝的話語?我比較擔心的是越來越少基督徒會用心研讀聖經上帝的話語,更嚴重的是越來越多的傳道者不喜歡信徒去研究聖經上帝的話語。我就常聽到有信徒在反應傳道者不喜歡信徒去上信徒神學課程,原因固然有一部份的信徒在課程學習後,故意回到教會來找碴。但是,也有一部份是因為傳道者有了危機感,以為信徒認識聖經、神學越多,對他牧會的安全感有威脅。這種態度是錯誤的。

我最近也聽到有人在說甚麼「生命讀經」這類的看法;他們強調聖經翻開來就讀,「用生命去讀」,他們說聖經只要這樣按照字面的意義去了解,就會明白。但是我要告訴大家,這樣子了解聖經有時是很可惜的,因為聖經距離我們今天的時代已經超過至少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時間,時空差距這樣大,如果要按照字面來了解,恐怕有時就會有困難。我們今天的世代是個動亂不安的時代,要使我們不容易陷入迷惑,最好的方式就是正確地了解聖經,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而正確地了解聖經的方式,參加查經班可以說是所有方法中最好的一種。

二、失去了上帝的眷顧,即使是跑到天涯海角也無法脫離生命的苦難。

我們從耶利米書第二章讀到這裡,一再看到先知耶利米重複提起的一件事:大家跑來跑去,為的是尋求一個安全的地方好躲避敵人的攻擊。但是,結果都失敗了;他們原先以為躲進耶路撒冷城可以得到平安(四:5),但是結果耶路撒冷城還是毀滅了(八:19);他們以為尋找埃及的保護(二:18、36—37),可以得到安全,但是結果也是一樣,埃及不能保護他們,因為上帝興起巴比倫帝國來懲罰自己的選民。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上帝的計畫,唯一可能改變上帝的怒氣的,乃是悔改、認罪的心,回到上帝的面前,才能得到上帝的眷顧。

今天我們生活在台灣這塊島嶼上,由於政治環境的惡劣,使很多人心中一直感覺很不平安,許多人一再傳出要逃跑的耳語,就像「一九九五年潤八月」的事件一樣,很多人移民到外國去,以為這樣才有安全。但是,我們應該從以色列民族的歷史學習到教訓:縱使是跑到天涯海角也是一樣,若是沒有上帝的眷顧,到哪裡都是一樣,不會有生命的安全感。看,以色列人民豈不是逃跑了千餘年,結果卻在第二次大戰中整個民族幾乎瀕臨滅亡。他們後來發現最安全的地方,就是他們現在所居住的巴勒斯坦,這也是原先他們流亡到外國以前所居住的地方,因為那地方乃是上帝所賜福、照顧的地方。

同樣的,今天我們不論跑到哪裡去也是一樣,若我們的心中沒有上帝,別以為移民到北美、歐洲就會平安,不會!除非我們有悔改、認罪的心,祈求上帝的憐憫,或許這樣我們還可以期盼上帝在我們最困境的時候,與我們同在,這樣我們就可以越過那生命的危機。

三、對錢財貪婪,就使我們的心與上帝的距離更遠。

如果我們要在聖經中找到人犯罪最典型的例子,貪婪恐怕就是最多的一件。幾乎每一本經卷都會提到這樣墮落的事件。先知耶利米的時代,即使是在那樣危急的景況下,人的心還是在意、看重那些不能保存人生命安全的財物,而且更嚴重的乃是從地位最高的,到最低的,都在貪婪,難怪南國猶大會亡國,以色列人民會被擄去巴比倫當奴隸。他們大概忘了一件事:在動亂不安的世代裡,財富多,有時是更危險。

我還記得在前年(一九九五)三月中國用飛彈演習威脅咱台灣的事件發生時,有很多人忙著囤積糧食。有一位在玉山神學院教書的老師就告訴學院要趕快買米起來準備著,我們也看到新聞報導說有人開始在囤積食物。可是,就在那時,有另一位老師告訴學生說:小心啦,別瞎著囤積糧食,可能會因此帶來生命的危險,因為當大家都沒得吃的時候,大家都很安全。但是當大家都沒得吃,而只有你一個人有得吃的時候,你的生命是最不安全的。這很明顯的說出,一個會貪的人,很少想到別人的需要。最會貪的人,常常會用不擇手段的方式從別人身上搜刮財物。這種人在上帝眼中,祂不會漠視不管。

我常常聽到有傳道者抱怨教會給予他的待遇少,也常常聽到教會長執在抱怨他們的傳道者貪婪,一再要求調高謝禮或其他物質的待遇。每次聽到這些我都很痛心。一個傳道者在獻身為傳福音工作時,就要清楚一件事情:自己不是因為教會待遇好否而傳福音,乃是因為上帝的呼召和愛而獻身為福音。教會給予的多寡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了。要抱怨的應該是:為甚麼沒有人要聽我們所傳的福音信息。而不是教會待遇的好與不好。即使是謝禮待遇不好,也要感謝上帝賜給我們有這樣的環境訓練我們。不是嗎?
讓我們來看看使徒保羅的話:

「是的,一個人若知足,宗教的確可以使他富有。我們到這世界,沒有帶來甚麼;我們又能從這世界帶走甚麼呢?如果我們有得吃,有得穿,就該知足。那些想發財的人是掉在誘惑裡,被許多無知和有害的慾望抓住,終於沈沒毀滅了。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背離了信仰,飽嘗痛苦,心靈破碎。」(提摩太前書六:6—10)

我認為使徒保羅這段話應該可以給獻身傳道者作最好的學習功課。

(一九九七年三月一日講於嘉義西門基督長老教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