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悔改才有希望

經文:耶利米書十四:1—22

耶利米書從第十四章至二十章,除了第十七章論守安息日的部份外,其餘的都是先知耶利米在猶大王約雅敬時代(主前六○八至五九七年)所傳出的信息;約雅敬是在他的弟弟約哈斯在繼任他父親約西亞的王位三個月後,被埃及王尼哥廢了,埃及尼哥點名他繼任為猶大王,他原來的名字叫以利亞敬,尼哥王改他的名字叫約雅敬(列王紀下廿三:33—34)。

約雅敬,他跟他的父親約西亞很不一樣;在歷史學家羅賓遜(Theodore H. Robinson)的筆下,這樣形容他說:

「如果約西亞是大衛第二,那麼,約雅敬便是所羅門第二。他興建了非常華麗的建築物,和炫耀其王權竭盡矜誇之能事。他強迫百姓服役,又將約西亞廢去的丘壇等重新建立起來。由於是埃及王尼哥立他作王,因此,他覺得不必依照祖先留下來的宗教儀式舉行就任禮。」

我們可以從羅賓遜這樣的描述看出,這位新王並沒有從他的父親學習到用宗教來改革人的心靈著手,然後帶動社會的改革。就算是在埃及帝國的殖民下,他仍舊是喜歡大興土木這種勞民傷財的事。另一方面,他也強迫人民去服兵役,這樣的事更是使經濟發展大為受害,而最為嚴重的乃是他帶領人民離開了上帝,就像羅賓遜所說的,他將他父親所廢棄的偶像神明崇拜的丘壇再度重建起來,這才是上帝最為生氣的地方。上帝不再看顧他和他的子民,其結果就是約雅敬為他自己和國家帶來滅亡。列王紀的作者說:「上主使巴比倫、敘利亞、摩押,和亞捫的軍隊來攻打約雅敬,消滅猶大,正如上主藉著他僕人先知們所說的。這事發生是出於上主的命令,為要驅逐猶大人民。」(列王紀下廿四:2—3)這是發生在主前五九七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時代。

我們知道先知耶利米最為強調就是從人的內心改革著手,他對猶大的以色列人民只重視外表的「割禮」提出相當嚴厲的抨擊,他說:「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哪,你們要在心靈上受割禮,把自己獻給我—你們的上主。」(耶利米四:4)看,心靈的割禮,這表示用真實的心與上帝立約的意思。一個君王將偶像神明的敬拜帶入上帝的子民中,這是最會惹起上帝生氣的事。而這種事也是上帝的使者—先知們最不能容忍的。

現在我們所讀這章經文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先知耶利米所提出的信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九節:
1上主告訴我旱災的事:
2猶大悲鳴,城鎮敗落,
居民躺在地上哀傷;
耶路撒冷哭號求助。
3富戶差奴僕去打水;
他們到池旁卻找不到水,
帶著空水罐回來。
他們蒙著頭,又失望又狼狽。
4天不降雨,大地龜裂;
農夫蒙著頭失望。
5野地的母鹿拋棄新生的小鹿;
因為沒有草料。
6野驢站在山岡上,
像野狗喘著氣;
因為沒有草吃,
牠們的視力衰退了。
7我的子民向我呼求:
上主啊,即使我們的罪指控我們,
求你仍然照你的諾言幫助我們。
我們一再離棄你;
我們得罪了你。
8你是以色列惟一的希望,
是我們遭難時的救主。
在我們中間,你為何像陌生人?
像過路旅客一早就走?
9為何你像毫無戒備的人,
像無能為力的戰士?
然而,上主啊,你的確與我們同在!
我們是你的子民;
求你不要棄絕我們。

這段經文可以分成兩個部份來看,前一個部份是第一至六節,這裡給我們一個明顯的主題:旱災。我們從第三節可以看到這種災情是嚴重的,且是遍及全國各地,不論地位、身份,大家都在這種災情下面臨生命生存的威脅。我們看到這預言的景象,不只是人生存有問題,連牲畜的生存也同樣面臨嚴重的危機。這種旱災的發生,在先知的眼中通常是與上帝的懲罰有密切關係。我們看先知以利亞時代,他是用祈求乾旱,來顯示上帝對以色列王亞哈的怒氣,他說:

「我指著我所尊崇的上主—以色列上帝的永生發誓:以後的幾年內,除非我祈求,天不下雨,也不降露。」(列王紀上十七:1)

結果真的是天不再下雨足足有三年的時間(列王紀上十八:1)。先知阿摩司曾對他的時代說過上帝要他說的預言:

「時候已經到了,我要使以色列遍地飢荒。他們飢餓,並不是沒有餅吃;他們乾渴,並不是沒有水喝。他們飢渴是因為聽不到上主的話。這是我—至高的上主說的。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他們要到處尋找上主的信息,可是都找不到。在那一天,連美麗的少女和強壯的青年也會因口渴而昏倒。那些拜過撒馬利亞的偶像、向但和別是巴的神明許過願的人,都會倒下去,再也站不起來。」(阿摩司書八:11—14)

上述兩段都是我們很熟悉的故事。它們在描述人因為離棄了上帝的旨意和教訓,結果帶來的就是生命生存的危機。如果我們沒有忘記,則出埃及的故事中,有幾段很出名的故事發生在摩西要帶領以色列人民出埃及之前,都跟乾渴有密切關係;例如第一個大災難:血災。因為血災,使「全國遍地是血,甚至連水桶、石缸裡也都是血。」(出埃及記七:19)又例如第二個災難:蛙災。因為這個蛙災,使得「尼羅河裡要塞滿了青蛙;青蛙從河裡出來,進入你(法老王)的宮殿,你的臥室,跳上你的床,到你臣僕的家裡,到你人民的家裡,甚至跳進廚房,跳進鍋裡,也要跳到你身上,你臣僕的身上,你人民的身上。」(出埃及記八:3—4)雖然是如此描述蛙災,但是我們已經夠清楚地知道,這些青蛙幾乎就是污染了整個河川、溝渠。這樣的水是無法使人飲用的。我們可以這樣說:旱災,這是關係到人生命生存的問題,而人卻無法用自己的任何能力來解決旱災對人所帶來的生命威脅,即使是在今天科技這樣發達的時代,旱災仍然是人類生存的一大危機。

第二部份是從第七至九節,這部份是先知耶利米在代替以色列人民祈求上帝的憐憫。我們在這裡看到最重要的地方乃是先知耶利米代以色列人民承認自己是個犯罪的人民。「一再離棄」上帝,這句話已經明白說出一個事實:不是上帝離棄人,乃是人離棄了上帝,因為罪的緣故,使人與上帝之間有了很大的鴻溝,人不願意再承認上帝是拯救者,人甚至造出自己所喜愛的救主,就像那些用人的手所雕刻出來的偶像神明一般,這是人離棄上帝最具體的證明。

第八至九節,先知耶利米提出這個嚴肅的問題:為甚麼上帝的態度是冷淡的?為甚麼上帝好像是一個「沉睡者」(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的譯文),對以色列人民的災難不伸出援手?當先知耶利米提出這些問題時,其實也是在告訴以色列人民知道:上帝已經因為以色列人民離棄祂,祂就縮回了祂的手,不再救助以色列人民,不再看顧以色列人民。雖然是這樣,先知耶利米然仍相信上帝不會離棄以色列人民,因為以色列人民就是上帝的子民,這種關係是無法改變的。這種說法,對那些在絕望中卻又一直在盼望上帝拯救的以色列人民來說,至少是個很大的安慰。

第十至十二節:
10關於這些人,上主這樣說:「他們喜歡背離我,隨自己的意思游蕩。因此我厭惡他們;我要記住他們的過錯,懲罰他們的罪行。」

11上主對我說:「你不必求我幫助這些人。12即使他們禁食,我也不聽他們的哀求;即使他們獻燒化祭和素祭,我也不接受。我倒要用戰爭、饑荒,和瘟疫消滅他們。」

這是一段上帝很嚴肅的回話;當上帝拒絕人的祈求時,那已經表示這個時候的上帝是非常痛心了。上帝要先知耶利米不要再為以色列人民祈求,因為他們並沒有真正悔改,上帝原本是喜愛人悔改的,並不是喜愛人的獻祭。但是人並沒有悔改,卻一再想用獻祭來代替悔改的實際行動,上帝不會因此改變祂生氣的態度。我們在第七章十六至十七節也看到上帝要先知耶利米不要再為以色列人民祈求,因為他們在猶大各城鎮,在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做這樣的事:「兒女收集木柴,父親點火,母親揉麵團做供餅,獻給他們的女神天后。他們也向別的神明奠酒,故意激怒我。」看吧,真正悔改的人是不會這樣的,因為上帝是要人悔改,離棄偶像,回到祂的面前。但是人所做的剛好相反,是離棄上帝,擁抱偶像神明。這種情形也發生在北國以色列的時代,先知阿摩司就曾嚴厲地批評當時的以色列人民用花樣甚多的宗教禮儀,以及各式的獻祭讓祭典看起來很盛大、壯觀,但卻在這些光彩的背後,隱藏著嚴重的罪惡,他說上帝不會喜歡他們這樣做(參考阿摩司五:21—23)。人最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總以為上帝最喜歡人獻祭,其實這是錯誤的。在一般宗教信仰中或許是這樣,但在耶和華上帝來說卻不是這樣。大衛王的信仰告白中就說過,如果用獻祭可以討上帝的喜悅,他早就獻上了,然而,上帝喜歡的並不是這些獻祭的物品,而是人真實懺悔的心(參考詩篇五十一:16—17)。這樣的看法,也是先知彌迦所強調的(彌迦書六:8)。

第十二節說到上帝「要用戰爭、飢荒,和瘟疫」來懲罰以色列背叛的人民。這裡的「戰爭、飢荒、瘟疫」,都是早期以色列人民與上帝之間立約時所知道的(利未記廿六:25—26)。先知耶利米很喜歡提到「戰爭、飢荒、瘟疫」,他在這本經典中總共用了十五次之多(十四:12、廿一:7、9、廿四:10、廿七:8、13、廿九:17—18、三十二:24、36、三十四:17、三十八:2、四十二:17、22、四十四:13),這三樣災難可說是耶利米書的主題之一。

第十三至十六節:
13我說:「至高的上主啊,先知預言沒有戰爭,沒有饑荒。他們說,你允許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享受太平。」

14但是上主說:「那些先知假借我的名撒謊。其實,我並沒有差他們,也沒有命令他們或向他們說過一句話。他們的異象不是我給的;他們的預言只是他們自己的幻想。15所以,我—上主這樣告訴你:我要對付那些不是我差派的假先知;他們假借我的名預言這地方不會有戰爭,不會有饑荒。可是我要用戰爭和饑荒消滅他們。16那些聽他們說預言的人也要遭遇同樣的結局。他們的屍體,連同他們妻子兒女的屍體,都要被拋棄在耶路撒冷街上,沒有人埋葬。我要他們因自己的邪惡遭受報應。」

第十三節看起來似乎是先知耶利米在提醒上帝曾經有過的諾言,但實際上乃是先知在提出控訴,因為在他的時代假先知最多,常常說那些不實在的話來迷惑人民。像在第六章十四節,假先知告訴人民說「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但是事實卻是像先知耶利米說的:「其實問題嚴重。」在第八章十一節,先知耶利米再次提出假先知說假預言的問題,因為他們說謊言,也不覺得可恥。

第十四至十六節,乃是上帝的回答;上帝在此特別指出那些假先知所帶來的信息並不是真實的,而是來自假先知們自己的「幻想」。

第十六節是很重要的,固然不錯,說假信息的人(先知、祭司)應該加倍受處罰,但是願意聽信假信息的人受到災禍則是咎由自取,因為他們不願意聽信真正的話語,他們甚至有過參與迫害真先知的舉動。這種情形一直到耶穌基督的時代,仍然是耶穌基督譴責的話題(馬太福音廿三:29—36)。

第十七至十八節:
17上主吩咐我向人民述說我的憂傷:
讓我的眼淚日夜湧流吧!
讓我不停息地哭泣吧!
因為我的同胞受傷;
他們受嚴重的打擊。
18我走到野外,
看見死於刀下的屍體;
我走進城裏,
看見人民因飢餓病倒。
先知和祭司照常工作,
卻不曉得自己在忙些甚麼。

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出一幅令人怵目驚心的景象;因為在這裡已經很清楚描述出城裡城外屍體遍野。在城外,因為缺少堅固的城池在保護,被殺死的人遍地都是。而在城裡,雖然有堅固的城池可作保護,但是卻因為無法出外工作,積糧不足而導致飢餓的事頻傳,活活餓死的人不計其數。我們將此段經文所說的屍體遍野的景象,再加上第十五節所說的「屍體都要被拋棄在耶路撒冷的街上,沒有人埋葬」,就可看出連埋葬屍體都是一種奢侈的事呢!為甚麼會這樣嚴重?原因只有一點:他們離棄了耶和華上帝。
第十八節很清楚說到這些原先提出說「平安了、平安了」的假先知們,現在看到這些景況連自己都發呆了,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第十九至廿二節:
19上主啊,你完全棄絕了猶大嗎?
你厭惡錫安的居民嗎?
你為何重重地擊打我們,
使我們不得治癒呢?
我們期待平安,卻看不見好光景;
我們等著醫治,反遭受恐嚇。
20上主啊,我們得罪了你。
我們承認自己的罪過,
也承認我們祖先的罪惡。
21求你記得你自己的應許,不要厭棄我們;
求你不使耶路撒冷—你光輝的寶座蒙羞;
求你不廢除你與我們所立的約。
22列國的偶像能使天降雨嗎?
天空能自降甘霖嗎?
上主—我們的上帝啊,我們的希望在於你,
因為這一切都受你支配。

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最偉大的地方,是當他看到人民這樣的慘狀時,他不是幸災樂禍地說:活該,誰教你們不聽我的話。不,他不是這樣的心態,也不是這樣的先知。他第一個動作就是起來替人民祈求上帝的憐憫和赦免,甚至連祖先的罪過也都承認。這使我們想起亞伯拉罕在為所多瑪城的罪過祈求(創世記十八:22—33),也想起了摩西在為以色列人民祈求的故事;摩西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要與上帝交換對整個以色列民族的赦免(出埃及記三十二:11—13、32)。一個真正的先知就是像這樣,一個好的、優秀的領導者應該就是這樣,他們會為了大家的罪過祈求上帝的憐憫,而不是棄之於不顧。比較第十八節,那些假先知、祭司,他們是在災難來臨時,自顧不暇,並且是「不曉得自己在忙些甚麼」!這二者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第廿一節再次提起「約」。我們可以看出「約」確實是整個先知運動中很重要的一個信息;先知在提起「約」的時候,不但提起人對上帝的「約」的重要性,也提起上帝是個守約的上帝。

第廿二節說到「上帝啊,我們的希望在於你」,這就很清楚地說明出人的軟弱和有限。人知道自己用手所雕刻出來的偶像神明確實是無用的木偶、石雕之後,終於想到了上帝的創造。

但是在這裡也另有一種看法,是不是這些人也因為飢餓才想到上帝呢?除了飢餓之外,他們是不是忘了還有戰爭、瘟疫?木偶、石雕確實對人的生存不能幫助甚麼,不能為人所面臨的生命生存危機提供助力,惟有真神上帝才是人生存的惟一盼望。但是,人所面臨的問題不只是飢餓而已,尚且有戰爭、傳染病的問題,這些都與上帝的創造有關係,因為會導致傳染病的發生,必定與人的生活態度有關。在出埃及的經驗中,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民因為背棄上帝的話,結果為他們帶來了上帝的生氣—瘟疫懲罰(出埃及記三十二:35)。現在以色列人民因為背棄上帝,因此引起上帝的生氣,換來敵人進兵攻打的禍果(列王紀下廿三:36—廿四:4)。這使我們想起申命記的作者在描述以色列人民的經驗所得:「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申命記八:3)

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信仰最重要的課題,就是知道上帝的話語是甚麼。

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傳出上帝的話語中,提起到上帝所要懲罰的對象,不只是那些假借上帝之名說話的假先知而已,連帶的是聽信假先知們的話者也一樣避免不了上帝的怒氣。因此,確實認知、分辨出真實上帝的話語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這不只是今天的基督教會應該學習的重要課題,也是所有的基督徒最重要的一件信仰大事。

今天在我們所居住的台灣最惱人的事,乃是時常有人會假借上帝的名義放話。這些人常常用一個很奇怪的名稱—上帝的使者、神的僕人、時代的先知、神醫等等之類的名稱,讓人聽起來就很容易受到混淆。其實,是不是上帝的使者,不用說的人自己證明;是不是上帝的僕人,也不用自己發誓;是不是神醫,更不用自己來炫耀、做廣告。真正上帝的僕人、使者、神醫,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要件:他們只會傳上帝的話語,不會凸顯自己的名聲;他們不在意人多或寡,更不會替自己到處去買廣告,或是做廣告,因為上帝的靈自會傳揚出上帝的信息。上帝的靈豈不是比人的力量還大嗎?一個真正上帝的僕人,看到人類社會受苦難時,他會像亞伯拉罕、摩西、或是耶利米一樣,祈求上帝的赦免、醫治,而不是在幸災樂禍。他更不會允許人用他的名字做廣告,因為那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上帝在他的身上顯現出神能!因此,分辨出一個人是否傳出上帝的信息,就看這個人是否真的在傳揚聖經上帝的話語,用這樣的角度來看才不會受到迷惑。

作為一個基督徒也有責任,別以為所有責任都是那些假先知欺騙人,如果自己都不認真去學習認知上帝的話語,自己受欺騙外,也可能會為自己帶來終身遺憾。我還記得在「一九九五年閏八月」事件中,有不少人被「先知」欺騙移民到外國去(到貝里斯去)。這些假先知固然有錯,但是被騙的人自己也要負責任,為甚麼自己不先反省一下:這些人這樣講對嗎?是否出自聖經的教訓呢?

我仍舊認為分辨一個人所說的是否真的來自上帝,最好的方式就是多研讀聖經。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方式了。研讀聖經也是幫助我們信仰扎根的最好方法,如果我們懂得文字,受過教育,我們就沒有理由推辭研讀聖經的責任。

二、一個社會的敗壞,不會是只有少數人受苦難而已,而是全體人民受遭殃。

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說出上帝的話語中,就很清楚地說到整個猶大國的悲哀,乃是除了飢荒外,尚且有戰爭、瘟疫攻擊。這些都不是只有那些貧窮人才有分,或是只有某些對象才會遇到,不是這樣,而是整體人民都遭受到攻擊、災難。我們可以清楚看出,飢荒來臨,即使有錢人也會受到困境;在瘟疫流行的時刻,每一個家庭都會受到感染;在戰爭的時刻,沒有一個人是安全的。如果這些災難是因為一個社會的敗壞所產生的,那麼受難的就是全體人民。

今天我們作為一個基督徒就必須從這個角度來看問題:我們不能說我們有信上帝,所以災難不會降臨我們的家;我們也不能說因為我是基督徒,所以上帝不會讓我受苦難,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有一個比較確實的看法:我們作為一個基督徒,這個社會所發生的問題,都與我們每一個人有關係。我們每一個基督徒要比任何人都更有責任感,除非我們已經很清楚對這個社會說過我們信仰上應該說的話,否則我們就有責任承擔這個社會苦難的發生。這也就是為甚麼我一再強調:作為一個基督徒是應該有更多的社會責任,而不是逃避社會責任。兩個禮拜前(四月七日至十日),我在韓國的釜山開會,我聽到韓國的長老教會在報告他們的教會情況時,有一點是我很受感動的地方:教會在支持韓國的社會改造運動。因此,每當有社會運動團體提出一個新的改造方案,要求教會給予支持時,他們的教會就會很認真地給予支持,包括提供人力、財力。這也是今天韓國這個國家進步的主要因素。就像在一九五○年韓國內戰發生時,從北韓湧進了一大群難民,南韓的教會開啟他們的大門收容這些突然湧入的難民一樣,參與了社會的責任,這樣的教會才會有見證,這樣的基督徒才能見證出福音的真實意義。這也是今天韓國教會成長的主要背景。

如果基督徒不參與社會改造工作,當一個社會受到災難時,基督徒就沒有資格要求上帝給予「豁免權」。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日講於嘉義西門基督長老教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8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