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講:上帝的拯救將來臨

經文:耶利米書三十:1—24

我們現在所讀的這章經文,跟第三十一章大多是用詩的文體寫成。這兩章也被稱為是「安慰的書信」,原因是它們都是說到被擄到外國去當奴隸的以色列民族(請注意,這是包括在主前七二一年被亞述帝國所滅亡的北國以色列人民,以及在第二次亡國後的南國猶大)將會重返故鄉去重建家園。這兩章的內容跟前面第廿五至廿九章所提起的亡國預言剛好成為一個鮮明的對照;因為在前面都說到亡國的情況,或是要猶大人民好好地在異邦之地生活下去。而在這兩章裡相反地是說到他們將會返回故鄉重建家園。這給予被擄的同胞、人民帶來一個新的盼望,不似前面幾章所提的那些沉悶的亡國哀痛,而是有希望,有活力的應許—來自上帝的拯救、解放,以及民族尊嚴的再生。

這兩章除了預言以色列民族將從奴隸環境中得到釋放外,更重要的是從這中間引申出兩個主要的信仰課題;其一是在解釋上帝懲罰祂自己的選民的原因;其二是讓這些上帝的選民看到新的應許將帶來新的秩序,新的約。

一個國家的亡國是個很慘痛的教訓,只要想到人民被擄到外國去當奴隸,就可以想像得到那種慘無人道的生活際遇。或許我們現今的生活中感受不出來那早在兩千年前的人類社會,是如何在對待奴隸。但是我們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才一百多年前的美國白人對待黑奴的情況,從「根」,以及「南與北」這兩部影片所描述的,我們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一小部份,尤其當那些白人人口販子在非洲叢林裡捕抓黑人的景況,以及運黑奴船上的種種動作,稍微會思考的人都會有相當深刻的心靈感受。我們可以不難地想像出以色列民族在亞述、巴比倫的奴隸生活是慘痛的,因為奴隸本身就像主人的貨品一樣,隨時可以拍賣,生命沒有自主權,甚至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奴隸,換句話說,只要繼續奴隸的身分,代代子孫就是奴隸,永無脫離的可能。如今,先知的預言中說出他們將重返故鄉,那就是他們將會脫離奴隸的生活,成為一個自由人,可以擁有自己的家庭、財產,這對於生活在奴隸中的以色列民族來說,絕對是個極大的好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三節:
1上主—以色列的上帝2對我這樣說:「你要把我對你說過的一切話都寫在書上,3因為時候將到,我要讓我子民猶大和以色列回歸故土,重整家園。我要領他們回到我賜給他們祖先的土地;他們要重新擁有這土地。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這三節非常清楚地說出上帝對祂子民的應許;在第二節中我們看到記錄了上帝的話,如果比較一下第三十六章二節,就會發現後者所記載的更詳細:「你拿書卷來,把我告訴你有關以色列、猶大,和列國的每一件事都記錄下來。從約西亞王的時代到今天,我對你說過的話,你都要寫下來。」這些話就是我們在前面已經讀過的經文,包括上帝的懲罰、生氣、將「選民」的角色轉變,從以色列民族改變成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全部經過。

我們也從第二節看到以色列民族是個很重視文字的民族;他們知道如何運用文字來教導下一代,也知道如何運用文字記載歷史,好使下一代的子孫知道此代所發生的各種事蹟。在申命記我們就讀到他們很重視文字的一個背景,就是為了要牢牢地將上帝的話記住,他們甚至要求人民將上帝的話「寫在家裡的門框和大門上」(申命記六:8)。時至目前,猶太人就是世界上惟一沒有文盲的民族,因為他們很重視文字,而且比較特別的地方,乃是這種教導下一代認識文字的基礎,不是來自學校,而是來自家庭,尤其這是母親的工作。

第三節是非常重要的一節;因為這一節提到要回歸故土重建家園的,不只是在巴比倫的猶大人民,也包括以前在亞述帝國攻擊下亡國的北國以色列人民。其實,他們在主前七二一年被亞述帝國滅亡後,其中有不少人逃亡到埃及去,而埃及後來又經過了巴比倫的挑戰,也有不少人已經被巴比倫帝國所擄,換句話說,後期的奴隸生活中,已經沒有所謂北國、南國之分了,惟有的就是整個以色列民族的存亡。不論他們是被誰所統治、俘虜,他們都是雅各的子孫,是大衛王的後裔。因此,第三節這裡用「猶大和以色列回歸故土」這樣的句子,就是在指整個以色列民族而言。這是追溯到上帝與他們的祖先所訂立的約的關係上。

第四至七節:
4上主對以色列和猶大人民說:
5我聽見戰慄的聲音,
是恐懼,不是平安。
6試想,男人會生孩子嗎?
為甚麼我看見每一個男人
用雙手抱著肚子,像臨產的婦女呢?
為甚麼每一個男人的臉都那麼蒼白呢?
7慘啦,令人恐懼的日子快到了!
這是空前絕後的日子;
這是我子民痛苦的時辰,
但他們仍將倖存。

所謂「像臨產的婦女」,意指非常的痛苦、難受。但是,我們知道一個婦女臨盆之時很痛苦,可是當她生下了孩子之後,那種喜悅是無法形容的。

第五節說到這種痛苦乃是來自戰爭所帶來的結果。

先知耶利米說這種痛苦乃是「上帝的日子」,這種日子乃是上帝審判的日子。先知以賽亞曾這樣描述上帝的日子說:

「日子將到,人的驕傲要被制止,人的自大要破滅;只有上主受尊崇。那一天,上主—萬軍的統帥要貶低有權勢、驕傲自大的人。」(以賽亞書二:11)

看吧,統治者如果是個自大者,他將會被上帝所毀滅,因為他之所以成為以色列民族的統治者並不是因他自己有甚麼能力,乃是來自上帝的選用。如此而已。

值得我們注意的乃是在第六節,這裡說到「男人用雙手抱著肚子,像臨產的婦女」,且是「臉色蒼白」的恐懼狀。我們知道只有婦女才會「臨產」,男人是不可能有這回事的。男人是負責保護社稷安全而需要出征打仗的,如今卻是如此痛苦,可以想見戰爭的苦楚,已經使他們痛苦到極度難受的樣子,其痛苦之狀如同一位臨盆的產婦一般。因此,先知耶利米說這是「空前絕後」的慘狀。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苦境下,上帝的子民仍將可以生存下去。換句話說,無論際遇多麼地痛苦,上帝並沒有完全離棄他們,相反的,還是與他們同在,保護他們,使他們在苦難中有生機。

這種痛苦的慘狀,也是在形容上帝審判的嚴厲,和人民對上帝審判嚴厲的反應。

第八至九節:
8上主—萬軍的統帥這樣說:「那一天,我要折斷套在他們脖子上的軛,斬斷鎖住他們的鐵鍊,他們不再作外國人的奴隸。9他們要事奉我—上主、他們的上帝,要服事我所選立來繼承大衛的君王。

這裡很清楚地回應了第廿七、廿八章所說的那套在先知耶利米脖子上的「軛」;這「軛」是用來形容、象徵著猶大人民將被巴比倫帝國俘虜去當奴隸的記號,如今,上帝要在那即將來臨的日子裡,將那「軛」給予打斷,其意就是上帝要解開套在他們身上的奴隸枷鎖,使他們得到自由。因為他們將「不再作外國人的奴隸」。

第九節提到「繼承大衛王」,所表達的意義就是延續上帝與以色列人民所訂立的約,永遠不會停止,將會繼續延續下去。就像大衛王的後裔繼續延續生命一樣。

第十至十一節:
10我的子民哪,不用害怕;
以色列人哪,不要驚惶。
我要從那遙遠之地,那流亡的國家
把你們搶救出來。
你們要返回故鄉,
安居樂業,無所恐懼。
11因為我與你們同在,要拯救你們。
我要消滅那些我驅逐你們去的國家,
但我不消滅你們。
我要照你們應得的管教你們,
不會滅絕你們。
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12上主對他的子民說:
你們的創傷不得痊愈,
傷口無法醫治。
13沒有人理會你們,替你們裹傷;
沒有藥可治好你們。
14你們的情郎全都忘記了你們;
他們不再追求你們。
我像攻擊敵人一樣攻擊你們,
殘酷地懲罰你們。
因為你們罪孽深重;
你們過犯纍纍。
15不要再為你們的創傷哭訴;
你們的傷口無法醫治。
因為你們罪孽深重,過犯纍纍,
我才這樣懲罰你們。
16然而,吞吃你們的,要被吞吃;
你們所有的敵人要被擄。
壓迫你們的,要被壓迫;
劫奪你們的,要被劫奪。
17雖然你們的敵人說:
錫安被人遺棄,沒有人關心;
但我要醫治你們的創傷,
要使你們康復。
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這段詩歌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以色列民族的苦難是有原因,不是平白受苦的,是因為他們「罪孽深重」、「過犯纍纍」的緣故。上帝用外族人來懲罰他們,這是一種不同的「治療」方式,使這些以色列民族的傷痕得以痊癒的一種方法。更重要的,作者在這裡要告訴我們,上帝要以色列人民「不要再為你們的創傷哭訴。」這是一句很重要的話,因為這說明一件事:他們所受的懲罰是應該的,不是冤枉的。因此,要先反省,先不要哭泣、抱怨,要讓自己清楚所受的苦難乃是上帝的「另一種醫治」。

再者,我們也從這段詩歌中看到一個重要的信息,人無法自己把自己的罪孽洗清,或是除去,只有在上帝的憐憫下才能把人從罪孽所帶來的苦難解救出來。上帝要親自醫治這種因苦難所帶來的創傷。

另一方面,一個在苦難中哭泣的人,誰嘲笑他,誰就會受到上帝的懲罰,因為在苦難中哭泣的人,也是一種反悔的態度。誰受苦難,都不能被嘲笑,因為嘲笑苦難者,等於是嘲笑上帝的懲罰一樣。聖經告訴我們,上帝重視受難者的哀聲,對誠心懺悔者的祈禱,上帝必定垂聽(參考路加福音十八:9—14)。上帝喜歡人悔改、謙卑、認罪,因此,任何嘲笑在認罪、反悔的人,都不是上帝所喜悅的,反而會引起上帝的怒氣。這些俘虜以色列民族去當奴隸的大國,之所以會嘲笑被擄的以色列人民,乃是因為他們以為能打敗以色列民族,是他們的軍隊勇武之故,他們能俘虜以色列人民,是他們的能力,是他們的大軍,是他們的軍武裝備,他們忘了,他們只不過是上帝借用的器具而已。

第十八至廿二節:
18上主這樣說:
瞧吧,我要讓我的子民回鄉重整家園;
我要用慈愛待雅各一家。
我要讓他們重建耶路撒冷,
在原址重新修造宮殿。
19那裏的居民要發出頌讚的聲音;
他們要歡呼歌唱。
我要使他們繁盛,人口增加;
我要恢復他們的尊嚴,不再受侮辱。
20我要復興他們的國家,
恢復他們的主權;
我要懲罰所有壓迫他們的人。
21-22他們將由自己的人統治;
他們的領袖出自本族。
我邀請他的時候,他會親近我;
沒被邀請的,誰敢接近我呢?
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我要作他們的上帝。
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這是一段應許的詩歌,是上帝對以色列人民重新「建立新約」的讚美詩。我們不太清楚這段詩歌是甚麼時候寫成的,因為如果根據第十八節所記載的「重建耶路撒冷」,則應該是在被擄充軍以後的事。
第十九節說到「他們繁盛,人口增加」,這句話在表明的就是生活在毫無恐懼中,且是在太平的景況下才有的可能。換句話說,以色列人民並不會因為現在過奴隸的生活,就失去希望,反而會因為悔改、認罪,成為上帝重新祝福的動力。人口增多,這在他們看來,乃是最大的恩典。表示他們將恢復極大的生產力。

第廿一至廿二節所說的「將由自己的人統治;\他們領袖出自本族」,這是以色列人民一直最盼望的事。從主前七二一年,北國以色列亡國,以及主前五八六年,南國猶大亡國,他們開始期盼著這樣的日子會來臨,就是國家獨立,有屬於自己的君王,不再是外國的附庸,不再是外國人統治他們。我們知道在基督耶穌的時代,他們對於這種獨立自主的國度之期盼更烈,甚至當看見基督耶穌有群眾的帶動力時,他們就曾想要擁護基督耶穌作王(約翰福音六15),但是被基督耶穌所拒絕,因為他所帶來的「國」,不是地上的國,乃是屬於天上的王國(約翰福音十八:36)。

另一方面,依照以色列人民的看法,「親近上帝」是很危險的;例如摩西在何烈山上的經驗(出埃及記三:2—6,廿四:2),說明了若不是上帝的憐憫,人根本無法接近上帝(民數記十六:5)。但現在這位君王卻可以「親近」上帝,表明這個人乃是上帝親自揀選,是個很特別的君王,是上帝所喜愛的統治者。與上帝有特殊的「親近」關係。

第廿二節的最後句子很重要,因為「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上帝」這樣的句子所表示出來的,乃是一種與上帝有合宜的關係,是上帝與他們選民重新修好的意思。跟重新立約的意義是相同的。

第廿三至廿四節:
23-24瞧吧,上主的烈怒像強烈的旋風在壞人頭上不停地旋轉。上主的忿怒將繼續,直到他完成自己一切的計劃。那時候,他的子民就會明白這事。

這兩節可以說是重複第廿三章十九至二十節的經文,完全一樣。這裡提醒那些仍不肯悔改的人,將是使上帝持續發出烈怒的主要因素。當上帝的「計劃」完成時,也就是應許和平的日子出現時,人才會明白上帝的慈愛。這跟在第廿八章九節,先知耶利米針對假先知哈拿尼雅說的話:「預言和平的先知要等預言實現,人家才承認他確實是上主差派的先知。」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先知耶利米在這裡說「那時候,他的子民就會明白這事」,所要說明的乃是有一天以色列人民一定會明白上帝的拯救計劃。也就是說,他們今天的苦難,其實就是實現上帝的計劃。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當我們遇到苦難時,別忘了,先不要抱怨、生氣,要先反省看看,我們有甚麼地方得罪了上帝。因為上帝不會無緣無故讓我們遇到苦難。再者,遇到苦難時,有時也有上帝美好的旨意,我們應該先想想上帝在這些苦難中要對我們說些甚麼信息,這才重要。

先知耶利米告訴以色列人民,說他們之所以會有亡國的慘痛經驗,乃是因為他們「罪孽深重」、「過犯纍纍」之故。因此,上帝才用這種方式來懲罰他們。他提醒他的同胞們,不要再哭訴,好像自己很冤枉的樣子,其實,一點也不冤枉。因為他們都不聽先知,或其他上帝僕人的勸告,上帝才會用這種方式來扭轉他們,使他們在苦難中學習悔改。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會遇到許多苦難,造成這些苦難的背後一定有原因,我們應該先了解到底為甚麼造成我們有這樣的苦難?為甚麼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這些苦難所要對我們說的信息是甚麼?這種了解會幫助我們反省,有反省就有希望。我們不要在尚未明瞭之前就先抱怨連連,或是一再地哭訴上帝對待我們不公平,不,不要這樣。上帝對知道反省的人都存一份憐憫的心,只要我們知道反省,上帝必定會讓我們明白為甚麼苦難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或是我們的家庭。這也就是我在前兩講所說過的,我應該反省,我們的教會也要反省,大家都來反省,我們的反省,對我們的教會將會是帶來上帝的祝福。

二、不要瞧不起,或是用輕視的眼光看那些受到苦難的人。

我們看到先知耶利米在警告那些嘲笑、輕視以色列民族的大國,他們以為以色列民族受難,是因為他們國家軟弱,是因為他們的「上帝死了」,才會這樣。我們在詩人的詩中讀到這樣的句子:

「我們坐在巴比倫河畔,一想起錫安就禁不住哭了。在河邊的柳樹上,我們把豎琴掛了起來。俘虜我們的人要我們唱歌;折磨我們的人要我們歡娛他們。他們說:來,為我們唱一曲錫安的歌!」(詩篇一三七:1—3)

看,這是被輕視得多麼沉重的句子啊!敵人在嘲笑,但是以色列人民他們在憂傷,他們在懺悔,他們在呼求上帝的拯救。
另一位詩人也這樣寫著說:

「我日夜哀哭,以眼淚為飲食;
仇敵不斷地問我:你的上帝在哪裡?」

「他們的凌辱把我壓碎了;
他們不斷地問我:你的上帝在哪裡?」(詩篇四十二:3、10)

看,仇敵一直在問這樣的問題,其實就是嘲笑他們,以色列的上帝「已經死了」,忘了他們了!
這是很嚴重的話,也是很違背上帝慈愛的話,因為上帝不是死了,也不是不理他們了,而是上帝借用他們的仇敵來懲罰他們,幫助他們悔改罷了。

因此,任何被上帝所重用的人,不要驕傲,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也不要太自高,以為自己很行,就輕視那些在苦難中的人,或是辱罵他們。這一點是我們要注意的信仰態度。我們每一個人都很可能被上帝用來「懲罰」別人,或是用來啟示別人悔改、認罪。這並不表示我們比別人好,或是比別人更聖潔,我們千萬不要有「幸災樂禍」的態度,要看別人的苦難有如我們的苦難一樣,看別人的哭泣如同是我們的哀傷一般,這樣才不會使我們陷入驕傲中而不自知。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九日講於嘉義西門基督長老教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