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講:不要背叛上帝

經文:耶利米書四十四:1—30

祈禱就是與上帝說話,這是我一再在強調的信仰認識。如果有人把祈禱當作隨便,把祈求上帝當作要求上帝聽我們的意見或指揮,這樣的態度是很大的錯誤。我一直很喜歡箴言第二十章廿五節經文所說的:「向上帝許願前必須三思,以免後來懊悔。」我之所以會這樣強調,主要原因是要讓大家清楚明白:祈禱乃是我們的心靈與上帝對話,而心靈必須是真實的,毫無掩遮的。如果沒有這樣的態度,則無論我們所祈禱的內容是甚麼,用怎樣的方式祈禱,例如禁食啦、呼喊啦等等,都將是虛偽的外表行為而已,沒有甚麼意義。

在第四十一講我們讀過在巴比倫帝國統治下的猶大殘存軍事將領約哈難等人,雖然是懇求先知耶利米替他們祈求,因他們想要知道上帝的旨意,並且發誓說:「無論上主—我們的上帝的話是好是壞,我們一定聽從。」(四十二:6a),甚至指著上帝作證表示一定會聽從。可是,當先知耶利米在等了十天之後得到來自上帝的啟示,要這些殘存的猶大軍事將領留在猶大與「那些最窮苦、沒有財產的人」的同胞一起重建家園,上帝甚至要先知耶利米告訴這些殘存的猶大菁英「要建立他們,不拆毀他們;要培植他們,不拔除他們」,因為上帝已經「後悔」向猶大所降的災難(參考四十二:10)時,這些將領、菁英雖然曾經信誓旦旦地說要聽從上帝的旨意,現在卻不是這樣,而是堅持要毀掉原先懇求先知耶利米向上帝所發的誓願,他們決定依照自己所認識的路—逃向埃及去避難。但先知耶利米很坦白地警告他們,他們若是如此態度,堅持不聽從上帝的話,即使是安全地逃到埃及,他們將在「自己定意要去的地方遭遇戰爭、饑荒或瘟疫而死」(四十二:22)。換句話說,人如果指著上帝的名發誓,就必須確實依照所立的誓願去行,否則,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是一樣,上帝絕不會對以藐視的態度回應祂慈愛的人任其囂張、逍遙於外。這就像耶穌基督對那些故意說他是被鬼王別西卜附身的經學教師所說的:「人所犯的罪和所說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到赦免;但是褻瀆聖靈的人永遠得不到赦免。」(馬可福音三:28—29)
用真實敬虔的心與上帝對話,這是非常重要的信仰態度,也是舊約聖經中先知文獻最重要的信息。如果我們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先知信息的中心主題之一,就是用真實敬虔的心,回應上帝揀選的愛。

非常可惜的是這些猶大殘存將領並沒有將先知耶利米所傳遞上帝的信息聽入耳朵,而是拒絕聽從,不但如此,他們還將先知耶利米「綁架」跟著他們到埃及去。這必定會引起上帝更大的忿怒,因為先知耶利米乃是上帝忠實的僕人,迫害上帝的僕人,和藐視上帝的威嚴是一樣的嚴重。這些人雖然挾持了先知耶利米與他們一起到埃及,但並沒有因此從先知耶利米得到更多鼓勵或安慰的話,他們甚至連一點點悔改的心意也沒有,這才是真正問題的所在,也是導致上帝必須出手懲罰他們的主要因素。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六節:
1關於那些流亡到埃及,住在密奪、答比匿、挪弗,和埃及南部的以色列人的命運,上主向我說話。2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色列的上帝這樣說:「你們親眼看見了我降在耶路撒冷和猶大各城市的災難。直到今天,這些城市仍然荒廢,沒有居住;3因為城裏的人行為邪惡,激怒了我。他們獻祭給別的神明,拜那些他們、你們,以及你們的祖先都不認識的神明。4我一再差遣我的僕人—先知們去警告你們不可做我所憎恨的事,5你們總是不聽,也不理會,不肯放棄向別的神明獻祭的惡習。6因此,我把我的憤恨烈怒傾倒在猶大各城和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放火把它們燒毀。到今天,這些地方仍然淒涼荒廢。

從第二節開始到第十四節,是先知耶利米傳出上帝對這群殘存的猶大菁英所提出的「控訴」或指責,讓他們知道之所以會有今天的結果,乃是因為背棄上帝的旨意,去敬拜偶像神明。在這長達十三節的經文中可分成三個段落,其一是第二至六節,其二是第七至十節,其三是第十一至十四節。

請注意第一節,很可能背景就是在耶路撒冷淪陷之前,換句話說,這一章有些部份經文的背景可能是在耶路撒冷尚未淪陷之前,先知耶利米對全體南國猶大的以色列人民所說的話。而其說話的時間可能是在一個重要節期中,有許多來自已經移居外國的以色列人民返鄉參加節期活動之時。但這樣的看法也有不少聖經學者持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這原先是先知耶利米對那些逃亡到埃及去的猶大菁英,也就是約哈難等人所說的,後來編者認為應該將之擴大範圍,讓所有早已經去到外國避難的以色列人民都明白上帝曾透過先知耶利米警告他們,只是他們都拒絕了聽從上帝的話,且將離棄上帝當作是「理所當然」的事。編者之所以會這樣處理,是要提醒散居在外國的以色列人民應當記得:背棄上帝的結果,是災難將永遠跟隨著他們,即使他們是寄居在大家認為安全的地方或國家,也是一樣。

在這段經文中,上帝指出猶大之所以滅亡的主要原因就是:上帝一再地差遣祂的僕人警告猶大以色列人民,不要拜偶像神明,但他們總是不聽。要特別注意第五節所說的「不肯放棄向別的神明獻祭的惡習」,這句話很清楚地讓我們看到猶大的以色列人民在拜偶像神明的信仰上,已經不是初犯,而是一再地重犯,且是已經成了生活習慣的一部份了。大家都熟悉且是認為「每個人都這樣做」,所以認為是對的,其實那是嚴重的錯誤。

為甚麼會這樣?這是一件很值得我們省思的事。

在前一講我已經說過,這些猶大殘存的領袖、菁英,並不聽從先知耶利米傳達出來的上帝信息,相反的,他們反而懷疑耶和華上帝是否真的還是「信實」的上帝?所謂「信實」指的是沒有改變從前對以色列民族的疼愛,也就是先知信息中一再提起的「上帝永遠不改變的慈愛」(參考詩篇三十三:5、八十六:15、一○三:8—10,以賽亞書五十四:8,以西結書十八:21,何西阿書二:19—20、約拿書四:2)。可能因為是耶路撒冷聖殿的毀壞,使他們受到極大的創傷,使他們開始懷疑上帝是否還在他們民族當中引導他們,加上過去長久以來祭拜偶像所帶來的影響,使他們當中有了一股新的看法:也許求助其它的神明會比較好。他們看到巴比倫帝國的興起,也看到埃及在巴比倫帝國興旺之際依舊存在,且國勢仍強盛,因此,求助其它神明的庇護會比較安全可靠,這樣的觀點和論調反而在那時代變得更響亮。

第七至十節:
7「我—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色列的上帝要追問你們:你們為甚麼招來這樣可怕的災禍呢?你們要使你們所有的男人、女人、幼童,和嬰兒都滅絕,連一個也不存留嗎?8你們為甚麼在埃及—你們避難的這地方—拜偶像、向別的神明獻祭,來激怒我?你們要為自己招來滅亡,讓世界各國把你們當作詛咒辱罵的對象嗎?9你們忘記了你們的祖先、猶大君王和王后,以及你們自己和妻子在猶大各城和耶路撒冷的大街小巷所做那些邪惡的事嗎?10直到今天,你們還沒有痛改前非,仍然不敬畏我,不遵守我給你們和你們祖先的法律誡命。

這一段經文主題是在:為甚麼這些猶大菁英逃難到埃及去了,卻還不知道要悔改,相反的,他們是連埃及人所拜的神明也一起拜,這將為他們帶來更大的災禍,會使他們遭遇更殘酷的後果—整個民族被消滅。先知提起這些話,主要是告訴這些已經離開故鄉到埃及等地避難的猶大以色列人民,應該從故鄉的毀滅得到教訓和反省的機會。更重要的,這種反省不要老是停留在政治層面上的思考,而是要從敬虔的宗教心靈上去反省。在先知的信息中,一再強調猶大之所以被巴比倫消滅,主要原因就是長久以來離棄上帝的旨意,從「祖先」開始,包括高官顯要在內,且是「大街小巷」隨處都可看見拜偶像的行為。換句話說,拜偶像的行為已經不是少數特定對象,也不是某個地區,而是普遍到全國人民的共同行為,因此先知耶利米所強調的毀滅也將會是整體的,而不是針對單一對象,是「所有的男人、女人、幼童,和嬰兒都滅絕,連一個也不存留」這樣的嚴重。

如果我們比較一下列王紀下第廿一章二至六節記載的經文,就會看到先知耶利米所譴責的猶大君王和王后等這些貴族、領袖,就是帶領人民離棄上帝的禍首。看他們的行為,不僅是將耶路撒冷聖殿改成祭拜巴力偶像神明外,也將自己的兒子獻給這些神明。又問算命的、占卜的、行巫術的等等。當我們讀這些經文時,豈不是感覺到這情景好像在咱台灣所看到的一樣?一點也不陌生啊!這提醒我們認識到一個重要的信息:這些被稱之為耶和華上帝的選民,幾乎就是離棄了耶和華上帝,這樣的話,這個民族還能被稱之為聖潔的民族嗎?還能稱為是上帝的選民嗎?當然不能!如果不能,就不能再掛著上帝選民的旗幟,不能再喊著上帝選民的口號,也不能將耶和華上帝看成是他們的上帝,或他們是上帝的子民。換句話說,他們和上帝的關係已經完全隔絕、破壞了。

第十一至十四節:
11「所以,我—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色列的上帝要懲罰你們的罪惡,毀滅整個猶大。12至於硬要逃亡到埃及去住的那些殘存的猶大人,我也要把他們全部消滅。他們無論地位高低都要在埃及戰死或餓死。他們將成為人家憎惡,驚駭,辱罵,詛咒的對象。13我曾經用戰爭、饑荒,和瘟疫懲罰耶路撒冷,我也要照樣懲罰那些到埃及去的人。14所有逃亡到埃及的猶大人,無一倖免。沒有人能再返回猶大,回到他們渴望居住的故鄉。除了少數難民,沒有人能夠回去。」

這一段經文比較清楚地是對著那些詢問上帝旨意的約哈難等人說的;在第十二節特別指出約哈難他們不聽上帝的話,硬要去埃及,結果也將和那些在猶大舊城的以色列人民同樣的遭遇,就是有戰爭、饑荒、瘟疫的災難緊隨著他們。在當初他們決定要去埃及,不願聽從先知耶利米轉達上帝的旨意時,先知耶利米就曾警告過他們,要他們千萬不要這樣一意孤行下去,否則「戰爭、饑荒、瘟疫」將會如影隨形地臨到他們。

「戰爭、饑荒、瘟疫」等可說是這段經文主要中心,在提醒那些以為逃到埃及去避難就可以安全無憂的猶大菁英,要有預備心,因為這些災難將會臨到他們身上,不要以為埃及就是安全地帶,沒有上帝保守、看顧,就算逃到人看為最安全的地方,也是一樣無法消除上帝的忿怒。

要注意的是第十二節所說的,上帝懲罰的這些災禍,並不是只會臨到某些對象,而是「他們無論地位高低都要在埃及戰死或餓死」,這才是重點。不會因為地位高、財富多,就可以逃得過上帝的忿怒。這些有地位與財富的人,也許可以得到庇護國的特別保護,也許可以得到許多特殊的安全保障,但如果不是來自上帝的保護,人的力量是相當有限與脆弱的。

這讓我們看到一個重要信息:沒有上帝,就沒有安全可言;相對的,如果有上帝同在,即使在最危險的地方或時刻,也可以生存下去。因為上帝是我們生命的主。

第十五至廿三節:
15那時,有一大群知道自己的妻子向別的神明燒過香的丈夫們,和站在那裏的婦女,包括住在埃及南部的以色列人,回答我:16「我們不聽你奉上主的名對我們說的話。17我們一定要照我們所許的願做。從前,我們和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君王和官員,在猶大各城鎮和耶路撒冷大街小巷向我們的女神天后燒香獻酒;現在我們要照樣做。那時,我們吃得飽,非常享福,無災無禍。18但是,自從我們停止向天后燒香獻酒,我們就樣樣缺乏,我們的同胞不是戰死就是餓死。」

19那些婦女又說:「我們的丈夫同意我們把餅烤成天后的形像,向她燒香獻酒。」

20於是,我對所有說這種話的男女說:21「你們和你們的祖先、你們的君王和官員,以及人民在猶大各城鎮和耶路撒冷大街小巷燒過香,你們以為上主不知道或忘記了嗎?22今天,你們的土地荒廢,沒有人居住,成為人家驚駭詛咒的對象,這是因為上主不能再容忍你們的惡行。23你們今天遭遇這種災難,是因為你們向別的神明燒香,不聽從上主的話,不遵守上帝的誡命,得罪了他。」

當我們讀這段經文時,可以再比較一下主前第八世紀的先知何西阿對當時北國以色列在耶羅波安二世統治之下,國家興旺、經濟繁榮、軍事力量強大時,提醒他的人民所說的話。當時北國以色列人民就是認為國家經濟繁榮、國勢強大,乃是因為巴力神明賜給他們禮物,使他們有「食物、飲料、羊毛、衣料、橄欖油,和美酒」(參考何西阿書二:5),因此,大家爭相去拜巴力神明,也就在這樣的情景下,先知何西阿傳出上帝的信息說:「到了收割的時候,我要取回我給她的五穀、美酒,也要奪走我給她遮身的羊毛、衣料。」(何西阿書二:9)

人真正的問題就是將生命放在物質生活的標準裡打量,也往往會將財富收入的多寡當作是神明的力量,這是非常危險的。其實聖經告訴我們,生命的倚靠不是在這些可變化的東西上,聖經耶穌基督的話甚至告訴我們,根本就不用愁煩這些東西,因為在上帝創造我們的時候,已經賞賜這些東西給我們了(參考路加福音十二:22—31)。真正的問題是在人貪婪的心太多,多到連上帝看了也會搖頭嘆氣。真正造成貧窮的原因,就是人類貪婪的心,再來就是缺乏愛心。而有貪婪之心的人,是不會有真正的愛心可言的。即使他會幫助需要的人,那種愛也是出於想要再貪奪某些他想要擁有的。

在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裡,我們看到這些已經逃離猶大去埃及避難的以色列人民,他們表達了幾件態度:一是他們拒絕聽從先知耶利米所傳出的上帝信息,二是他們認為拜先知耶利米所說的偶像神明反而使他們在物質生活上得到的享受更多。三是沒有向這些偶像神明祭拜,結果帶來更多災難,不是戰死就是餓死。這些人這樣回答,可從列王紀下第廿二章至第廿三章三十節,或是歷代志下第三十四章至第三十五章,有關約西亞改革猶大宗教信仰的情形看得到。他雖然很致力於改革的運動,卻因為在一場與埃及軍隊的戰爭中去世,使猶大的以色列人民無法接受這樣的打擊,認為約西亞王就是因為摧毀巴力神廟與女神亞舍拉神柱,才會在戰爭中去世。而在歷代志下的記錄中,約西亞推動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先知耶利米是有關連的(參考歷代志下三十五:25),這就是為甚麼這些人會對先知耶利米說:「我們不聽你奉上主的名對我們說的話。」因為他們認為聽從先知耶利米的話,結果是國王在戰場上去世,導致國家需要賠償埃及的龐大軍事費用(參考歷代志下三十六:3),使他們開始感受到挨餓、生活困苦的結果。然而,他們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為甚麼需要約西亞進行宗教改革?就是因為因離棄上帝,導致他們所行的事都離開了上帝的誡命,行盡一切的壞事(參考耶利米書七:5—15),因此,當約西亞在進行改革時,其過程是相當艱辛的,因為他繼承下來的是他祖父瑪拿西、父親亞們所留下來的宗教信仰墮落的弊病。想想看,要改掉上兩代留下來的弊病,可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甚至有時候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不是有瑪拿西和亞們兩代在信仰上的墮落,約西亞可不用花那麼多時間於進行宗教信仰改革的工作,他可以很快地就將國家大事、人民心靈的更新改進得更好,更符合上帝的旨意,猶大國很可能會因此再次恢復大衛王朝時代的輝煌景象。可惜的是:人喜歡看的,往往是這些可數的數字,或是外表呈現出來的,卻無法用心省思真正的問題所在。我們也從這裡看到,猶大的以色列人民似乎認為約西亞的改革不但沒有救猶大國免於滅亡,相反的,因為進行宗教改革的結果,不斷地遭遇到天災連連、人禍不斷(指外國的侵略),使他們更加認定就是因為約西亞王進行宗教改革才惹起巴力神明、亞舍拉女神的生氣,是這些神明懲罰他們所帶來的結果。這就是為甚麼他們說往年拜女神天后(亞舍拉)時,大家有得吃、喝、穿,生活得很好、很富裕,現在卻因為停止向女神天后燒香祭拜,結果帶來更多的災難,甚至連戰爭都輸了。

再者,在第十九節這些答辯的婦女特別提醒先知耶利米,說她們之所以會這樣做,並不是自己暗中去做的,而是丈夫們都同意之後她們才去做。這樣的回答是有依據的,根據摩西法律的規定,女人要許願做甚麼事,如果有丈夫同意就可以(參考民數記三十:6—16)。因為以色列人民的宗教事務,是男人在決定的,女人只能聽從男人決定的事去行。這些女人向先知耶利米提出這些答辯時,其實也是在表明她們所行的,並非完全出於自己的主張,而是有丈夫的認可。

第二十至廿三節乃是先知耶利米的答覆,他讓這些在埃及避難的以色列人民知道:之所以有這些「戰死或餓死」的災難發生,並不是因為他們停止拜偶像神明之後才發生的,而是因為他們拜偶像神明,激怒了上帝才導致這樣的結果。也就是說他們不但沒有反省自己在信仰上的墮落,反而將之歸咎於是敬拜上帝的結果,這真是本末倒置啊!

第廿四至三十節:
24-25我對所有的人,尤其是婦女,轉達了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色列的上帝向逃亡到埃及的猶大人所說的話。他這樣說:「你們和你們的妻子都曾經向天后許過願。你們許願要燒香獻酒給她,你們也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好吧,你們去履行誓言,還你們的願吧!26逃亡到埃及的猶大人哪,現在你們要聽。我—上主指著我至高的聖名向你們發誓:我再也不准你們任何人指著我的名發誓說:『我奉永生上帝發誓。』27我一定要使你們遭毀滅,而不是享繁榮。你們都要死:不是戰死,就是病死,直到全都消滅。28但是,你們當中有少數人能存活,從埃及回到猶大。這些倖免於難的人會知道,到底是我的話或是他們的話實現了。29我—上主要給你們一個記號,讓你們知道我要在這地方懲罰你們,而且我宣佈要消滅你們的話一定實現。30我曾經把猶大王西底家交給想殺死他的敵人,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我也要照樣把埃及王合弗拉交給想取他性命的敵人。」

讀這段經文,很容易使我想起摩西與約書亞,當他們在去世之前都曾很嚴肅的語氣對以色列人民呼喊說話,他們要用生命作證,呼籲以色列人民千萬不要離棄上帝的誡命,不要去拜任何偶像神明。他們都說這是「祝福與詛咒之間」的選擇,也是「生死禍福」的抉擇(參考申命記三十:1、15、19)。摩西要以色列人民一定要選擇「生命」,這樣才能使以色列民族「長久生活」在上帝所應許的土地上(申命記三十:20)。而約書亞則清楚地指出,要不要敬拜上帝,他們必須作明確的選擇,到底「要事奉的是誰」?他告訴以色列人民說:「至於我和我的家,我們要事奉上主。」(約書亞記廿四:14—15)而以色列人民也都很清楚地表示說:「我們永遠不離棄上主去事奉別的神明!」(約書亞記廿四:16、21、24)

現在我們讀這段經文會很容易感受到先知耶利米是多麼的失望,他的內心必定有相當大的感傷,因為他發現這群猶大國剩餘的以色列菁英已經沒有當年他們祖先出埃及入曠野,進入上帝所應許的迦南地時,那樣堅決的心志和那種堅定不可動搖的信心。相反的,目前所聽到的是一片決定背棄他們與上帝所立之約的聲音,是決定要離棄上帝的態度。因此,他很感傷的說出上帝這樣的話:「我再也不准你們任何人指著我的名發誓說:『我奉永生上帝發誓。』」(廿六節)這句話已經清楚表明上帝和猶大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已經完全破壞了!上帝要讓這些心硬的猶大以色列人民菁英隨他們的心願去行他們所意愛的事—拜巴力神明、女神亞舍拉。這正好是使徒保羅所說的:

「他們自以為聰明,其實是愚蠢。他們不敬拜永生的上帝,反而去拜偶像,就是那些仿照必死的人、飛禽、走獸、爬蟲等形狀所製造出來的。所以,上帝任憑他們隨著心裡的慾念做下流的事,彼此玷污自己的身體。他們放棄了上帝的真理,寧願接受虛謊;他們敬奉被造之物,而不敬奉造物之主—他是永遠該受讚美的,阿們!」(羅馬書一:22—24)

使徒保羅一再強調上帝「任憑」人去隨自己的心裡慾望行事,原因是上帝已經不再對人存憐憫了,祂是極度的失望、難過,才會有這樣的決定。其實,上帝原本不是這樣的上帝,祂是一直在期盼人能悔改歸向祂。

先知耶利米一再呼籲猶大的以色列人民聽上帝的話,但他失望了,且是非常的失望,因為他們決定不聽從上帝的旨意,要繼續拜偶像神明,這才是使上帝極為忿怒的主要因素,因而決定要與以色列人民斷絕關係。

另一方面,先知的信息中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內涵,就是一再提起忿怒中的上帝,卻也在極度的忿怒中隱藏著祂的慈悲和憐憫;當祂決定切斷與猶大以色列人民關係時,也保留了一些「倖免於難」的人,上帝以祂的慈愛留下這些人主要目的就是要讓這些「殘存的人」作見證,讓他們親自對以色列人民的子孫見證:到底是帶領他們出埃及入迦南地的上帝對,還是那些偶像神明是真?這種留下一些少數人作見證,就是先知文獻中一再出現的信息(參考以賽亞書廿四:14、廿八:5、三十七:31,耶利米書六:9、廿三:3、三十一:7、四十:11、15、四十二:2、19、五十:20,以西結書十二:16),也同時表明上帝乃是個慈悲、憐憫的上帝。以色列人民雖然惡劣到足以嚴厲懲罰他們,甚至也可以完全消滅他們,但上帝沒有這樣做,祂還為他們留下延續民族命脈的一小群「殘存的人」。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別讓物質生活的需要,迷惑了我們對上帝的忠實,以致於我們離棄了上帝的誡命和教訓。

任何時代、地方,人的生存基本要件,就是從吃得飽、穿得暖、居住安全開始思考。如果這些條件失落了,要再談其它的事,都將很容易落得所謂的「畫餅充飢」的結果,不切實際,也是奢求的事。我們看這些逃到埃及去避難的猶大以色列人民就是這樣反應給先知耶利米,他們說:

「從前,我們和我們的祖先,我們的君王和官員,在猶大各城鎮和耶路撒冷大街小巷向我們的女神天后燒香獻酒;現在我們要照樣做。那時,我們吃得飽,非常享福,無災無禍。但是,自從我們停止向天后燒香獻酒,我們就樣樣缺乏,我們的同胞不是戰死就是餓死。」(十七至十八節)

這樣的話聽起來好像很有理由,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同樣是主前第六世紀與先知耶利米同時代的先知以西結,也是被擄到巴比倫去的先知之一(參考以西結書一:1),我們看他描述猶大國的達官顯要是個甚麼樣的面貌;他說:

「以色列的達官顯要個個濫用權力,殺害人民。城裡沒有人孝敬父母。你們欺詐外僑,壓迫孤兒寡婦。你們輕視我的聖所,不守安息日。你們中間有人專門撒謊,要置人於死地;有人吃祭過偶像的肉;有人專求滿足淫蕩的慾望;有人跟父親的妻妾同床;有人強迫跟經期中的女人同房;有人跟別人的妻子私通;有人誘姦媳婦或跟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姊妹亂倫。你們中間有人作職業兇手;有人放高利貸,向以色列同胞索取利息,剝削他們,發不義之財。他們都把我忘了。」至高的上主這樣宣佈了。
「所以,我要揮拳打擊你的不義之財,追討你的血債。當我和你算帳的時候,你還有勇氣嗎?還有力量嗎?我—上主這樣宣佈了。我說了,一定實行。我要把你的居民驅散到各國,終止你們邪惡的行為。列國要侮辱你,你就知道我是上主。」(以西結書廿二:6—16)

看,當我們將先知以西結所提出的指責比較一下這些逃難到埃及的貴族、領袖們所說的話,就會清楚明白,他們不是沒有飯吃、衣服穿、房子住,而是貪婪、墮落、倫理道德淪喪等等惡劣行為,這才是他們離棄上帝,去拜偶像神明的要因。他們清楚知道敬拜神聖的上帝若還有上述的行為,會使他們心靈不安,特別是以惡劣態度對待外僑、放高利貸給自己同胞、沒有孝敬父母、亂倫、姦淫等等,這些都是摩西法律所嚴厲禁止的。這些達官顯要就是為了要滿足私慾,才會將祭拜偶像當作他們生存的藉口,並不是他們真的在基本物質生活上已經有任何欠缺。這也就是後來先知耶利米傳出上帝很痛心的話,對這些猶大領袖、菁英所說的,既然他們堅持要繼續向巴力神明、女神亞舍拉祭拜,那就讓他們去吧!但上帝絕對不會在他們還在埃及的時候,施恩給他們,而是要讓他們就在埃及餓死、病死,直到他們全部滅亡。這情形有如當年他們的祖先出埃及進入曠野的時候一樣,一再抱怨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他們寧願沒有出埃及,因為他們說:

「在埃及的時候,我們常吃魚,不用花錢;還有黃瓜、西瓜、?菜、蔥、蒜等好吃的東西。現在我們沒有力氣了。每天除了嗎哪,甚麼東西都沒得吃!」(民數記十一:5—6)

沒有感恩的心,只有抱怨;沒有反省的能力,只知道貪婪、需求無度,結果就是引起上帝極大的忿怒,而決定依照他們所求的給他們。上帝對摩西說:

「我指著我的永生發誓:我要照你們所求的對待你們。我是上主;我這樣宣佈了。你們都要死;你們的屍體要倒臥在曠野。因為你們埋怨我,你們當中二十歲以上的人,沒有一人能進入那地。我曾答應讓你們住在那裡;可是除了迦勒和約書亞,沒有一人可以進去。」(民數記十四:28—30)

看吧,不是上帝沒有疼惜,也不是上帝過份嚴苛,相反的,乃是上帝一再憐憫、容忍和眷顧,但人心往往是貪婪多過滿足、感恩,也因需索無度的心,導致上帝忍無可忍,決定「任憑」人去滿足自己的私慾,結果是人沉淪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因為距離上帝越來越遠,體會不到上帝的愛,也看不到上帝的救恩。這是多麼悲慘的結局啊!

當我們將這樣的情況拉回來咱台灣社會比照一下,就會發現過去二十年來,咱台灣社會豈不也是這樣;追求豐富的物質生活,甚至奢侈到成為時尚,甚至把生命的價值定位在錢賺的多寡來衡量。為了滿足賺錢的需要,有的人會不擇手段,連殺人越貨的事也做得出來,就算是自己的父母、親人也不放過。我們看到最近台北市爆發不少警察當起娼妓老鴇販賣人口的案件,這樣的行徑充分顯示:我們的社會不是欠缺生活所需,而是我們已經是貪婪到落入淫蕩的生活裡。當一片經濟不景氣的此時此刻,我們甚少反省生命的終極意義是甚麼,整個社會是一再朝著怎樣使經濟好轉、賺更多錢財,很少有人會思考我們過去富裕的物質生活,到底為整體台灣社會帶來甚麼樣的生命內涵。這是多麼可惜的事啊!咱教會的週報在九月二日刊登一篇「經濟危機—謙遜和仁慈的機會」文章,是法國籍神父魏明德所寫的,他說最近發現台灣的公車司機、店員都比較有禮貌、客氣,他說原因可能就是和經濟不景氣有關。換句話說,過去我們社會有許多地方讓人的感覺是恃財而驕。他期待台灣社會的青年、知識份子能夠利用現在經濟不景氣的機會,放下身段,到那些比較窮困的地區去生活、工作一段時間,可學習到生命的另一層意義。
實在沒錯,富裕的物質往往使我們的心靈蒙蔽應該有的信仰良知,這也就是為甚麼耶穌基督會對他的門徒說這樣的話:

「所以,不要為我們吃甚麼、喝甚麼,或穿甚麼操心;這些事是不信的人所追逐的。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要先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遵行他的旨意,他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因此,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馬太福音六:31—34)

確實是這樣,要對上帝有絕對的信心,祂創造我們,就已經為我們準備好生活所需要的。只要我們照著祂給我們的教訓去行,生命的需要不但足夠,更能接近祂的國度。

(二○○一年十月七日講於台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