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講:敬虔的心敬拜上帝

經文:啟示錄十四:14—十五:8

就像前面已經敘述過的,第十三至十四章記載作者看見新的異象,且聽見上帝對他說話的聲音。在第十三章介紹兩隻侵吞上帝子民的怪獸,當然我們會很清楚這怪獸就是指當時的羅馬帝國說的。然後第十四章就隨即介紹上帝的救恩,且說明了這些救恩普及到所有被揀選出來分別為聖的信徒。就像我們在馬太福音第廿五章三十一至四十六節所讀到耶穌基督說的比喻,就是在審判的日子來臨時,會將山羊和綿羊分別出來。如果我們仔細看耶穌基督傳講的上帝國比喻,就會發現他都很清楚指出上帝國,就是一個分別為聖的地方,在上帝國裏面,會在審判來臨時將真正的麥子和稗子分別出來(參考馬太福音十三:24—30、6—43);又如同撒漁網在湖裏,撈起來之後,將魚兒分開,揀好的放在桶裏,壞的扔掉(參考馬太福音十三:47—50)。這些都在說明一個基本的要理:在上帝的國度裏,當審判的日子來臨時,是會有分別的。
啟示錄作者也是根據耶穌基督這個上帝國比喻之教導路線,在告訴當時的信徒,那些站在迫害者那邊的人,他們就是把這些惡劣統治者當作神明一樣在敬拜,認為這些統治者很「神」、大有能力。但他們忘記了這些統治者有如怪獸一般,只想要吞噬上帝子民的生命,因此,在上帝眼中,這些人拜怪獸為神的人,他們就是和怪獸屬於同一群體的,他們的額頭上、手上都有怪獸的記號,在審判的日子來臨時,這些人會被分別出來,將他們列入在怪獸群體中,上帝的審判絕對不會輕易放過這些人。
另一方面,在前一講有提過的,就是在這些屬於上帝揀選子民的身上,因這些人都是屬於上帝忠實的子民,雖然在極大的壓迫下,也是一樣不改變心志,因此,他們的身上也有上帝給予的記號,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有聖靈在這些人的生命中做了印記,上帝的聖靈在這些信徒的身上作擔保(參考哥林多後書一:22)。
啟示錄作者特別強調,在這些屬於上帝子民的身上,不僅有記號而已,他們並且是沒有瑕疵、沒有玷污的信徒,他們是「從不撒謊」的信徒。因為他們深深知道要面對的,乃是審判人內心的上帝,而不是只能看外表的地上君王。因此,我們學習到成為上帝忠實子民的第一要件,就是要以純潔、誠實的心來建構我們的信仰基礎,若是沒有這樣的心境,我們就很難體會出在自己的生命中有上帝的印記在裏面。
現在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包含了幾個異象,有彷彿人子的出現,也有另一個天使從天上的聖殿出來,另外有從天上出來的祭壇,又出現神秘的景象在作者的眼前等等,這些新出現的各種景象都在說明上帝的救恩和審判已經來臨。對於那些正在受苦難中的上帝子民,確實是很好的消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十四章十四至二十節:
14我再看,看見一片白雲,雲上坐著一位彷彿人子的,頭上戴著金冠,手裏拿著鋒利的鐮刀。15另外有一個天使從聖殿出來,向坐在雲上的那位高聲呼喊:「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農作物成熟了!用你的鐮刀收割吧!」16於是坐在雲上的那位向地面揮動鐮刀,地上的農作物就被收割了。
17我又看見另一個天從天上的聖殿出來;他也有一把鋒利的鐮刀。
18接著,又有一個管理火的天使從祭壇那裏出來,向那拿著鋒利鐮刀的天使高聲呼喊:「用你的鐮刀割取地上的葡萄,因為葡萄已經熟了!」19於是那天使向地面揮動鐮刀,割下地上的葡萄,把它扔在上帝烈怒的大榨酒池裏。20葡萄在城外的榨酒池裏被踩踏,就有血從榨酒池湧流出來,淹沒了三百公里,深約兩公尺。

這是另一個新的異象,也可說是另一個審判的異象,從內容來看,有猶太人背景的信徒很快就會明白到底比喻甚麼,因為這些都是很熟悉的景象,就是有關採收葡萄的情景。
這個異象一開始所用的材料很可能就是取材自但以理書(參考但以理書七:13),形容拯救者彷彿像「人子」將從天上乘雲而下。但以理書作者的這個異象描述被福音書作者採用,收集在耶穌基督的言論中(參考馬可福音十三:26、十四:)。這位人子,就像一個準備收割的農夫一樣,手中拿著鐮刀上禾場。手拿鐮刀,這是在象徵著審判之工作即將進行,對於那些還在受難中發出呻吟之聲的基督徒來說,可說是他們心中最大的期盼,因為在第六章十節記載著這些受難的信徒們一直呼喊著說:「神聖而信實的主宰啊!甚麼時候你才審判地上的人、為我們所流的血伸冤呢?」
要注意的是這裏所用的「人子」,和福音書中所用的「人子」之希臘文並不同;在福音書中所用的「人子」之前有加上定冠詞,表示那是指著特定對象。而在這裏所用的「人子」並沒有加上定冠詞,只能當作是「有一位人子」。作者說這位「人子」的頭上戴著「金冠」,這表示著他享有極高的榮耀,因為他是一位勝利的「人子」,才會有這樣的榮耀。作者要表達的是信靠耶穌基督救恩的信徒,就像這樣戴有冠冕的勝利者一樣,是個極大的榮耀之記號在頭上。使徒保羅就是勸勉當時的腓立比信徒,要向前跑,像世上想要奪標獲得冠冕的勝利者(參考腓立比書三:12—14)。
第十六節說有一位從「天上的聖殿」出來的天使向這位坐在雲上的人子呼喊,要他拿著鋒利的鐮刀進行收割。
天上的聖殿,這是指上帝的居所之意。也就是說這位天使是奉上帝的命令來向這位人子傳達上帝的旨意。而鐮刀是以色列人在禾場上收割時必備的農務工具,先知約珥曾用類似的句型表示上帝審判(參考約珥書三:13)。耶穌基督在傳講天國的比喻中,也經常提到農場主人「收割」時候到了,用這種方式來比喻審判的時刻已經來臨,也同時是分別好與壞的時刻(參考馬可福音四:29,馬太福音十三:37—40、九:38)。
第十六節,這位坐在雲上的「人子」接到上帝的命令之後,就開始進行收割。我們知道既然有收割,就必定會進行分類,這也是耶穌基督比喻中所提起過的教訓(參考馬太福音三:10、12),舊約聖經也有這樣的教訓(參考詩篇第一篇,以賽亞書廿七:12),而且非常清楚的是只有兩類,其一就是真實有結果的,其二是空殼如同糠秕的。但收割不是自己決定要怎樣做,就怎樣做,而是依據上帝的指示、命令做,因為上帝才是生命的主權者。這就是我們一再從聖經中學習到的教訓——遵從上帝的旨意。
第十七節,這是另一個天使從天上的聖殿出來,同樣是拿著鋒利的鐮刀。這位天使和前面的天使一樣,都是從上帝那裏受差遣來的。前面的天使只傳達上帝的旨意,而現在這位天使則是親手拿著鐮刀。
第十八節這裏又出現另一位天使,並且有特別註明他的角色是「管理火的天使」。再者,這裏的比喻和前者所用的是不同之材料,是用榨葡萄汁的方式。這位管理火的天使並沒有拿鐮刀,他是向從天上聖殿出來的天使下命令,要他拿著手上的鐮刀割取地上的葡萄,因為葡萄已經「熟了」。
先知約珥也是特別提到收割葡萄之後,也進行榨壓葡萄(參考約珥書三:13b),用這種方式來隱喻審判的嚴厲,且是沒有可以逃避的地方和機會。
第十九節,將收割出來的葡萄扔在上帝烈怒的大榨酒池裏。這種比喻對猶太人來說是相當清楚的,因為收割葡萄之後,要扔進榨壓葡萄的酒池中,準備用榨出來的葡萄汁來釀酒。這裏說「上帝烈怒的大榨酒池」,這是用來形容上帝的審判之意,好像非常生氣的人用他的腳在踐踏丟棄的物品一樣(參考以賽亞書六十三:3—5)。
作者在第二十節提到一個非常特別的想像空間,就是讓我們看到上帝憤怒的情景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狀態,才會將榨酒池中的葡萄汁榨到濺溢出來,且溢出的範圍甚為廣闊。我們不清楚為甚麼是「三百公里、深兩公尺」?很難理解這到底在表示甚麼意義。但可能表示著整個巴勒斯坦地區,因為這代表著上帝應許祂的子民居住的地方。若是這樣,也可以指說上帝審判的範圍是整個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省略或逃避得過。

第十五章一至四節:
我又看見天上有另一個神秘的景象,又大又奇。有七個天使掌管著最後的七種災難,因為上帝要在這些災難中貫徹他的忿怒。
2我又看見一片好像玻璃的海,攙雜著火。我也看見一些人;他們已經勝過了那獸、獸像,和以數字代表名字的那人。他們都站在玻璃海邊,拿著上帝給他們的豎琴,3唱上帝僕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
主——全能的上帝啊,
你的作為多麼宏偉奇妙!
萬國的王啊,
你的道路多麼公正真實!
4主啊,誰敢不敬畏你?
誰不頌讚你的名?
只有你是神聖的。
萬國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
因為你公義的作為已經彰顯出來。

啟示錄從第十五章開始,直到第十八章止,又是一個新的段落,而且是再次出現「七」的連串異象,就像在第一次的「七」封給「七」間教會的信(參考一:9—三:22)、「七」個印封著的書卷(參考五:1—八:1),以及「七」個天使吹著七枝號筒(參考八:2—十一:19)。而在第十五章到第十六章這兩章中,再次出現「七個天使」的異象。同時也會看到前面已經有提過的資料,例如「天上的聖殿」、「水變成血」、「太陽」、「黑暗」、「怪獸」等等這些奇異現象的描述。也因此,這些重述的資料讓讀者不會有太多的陌生感,這也是作者編撰此經書的另一個特點。
現在這裏的「七個天使」所啟示出來的,剛好就是接續前面第十四章末段所提到的有關上帝憤怒的審判。只要有上帝的審判,就必定會帶來極大的災難,這也是這章提到「七個天使」和前面所形容的「七個天使」不同之處。
「七」,可說是啟示錄作者約翰最喜愛用的數字,單單在啟示錄這本經書中就用了五十九次之多。在前面已經述說過,「七」在以色列文化中具有很特別的意義,表示著「神聖」、「圓滿」、「足夠」之意。同時也可以將之當作是象徵性的數字看待,就像那「七」封信,看起來是給那「七」間教會,但也可說是給「所有」屬於基督的教會看的書信。另一方面,「七」個異象,也可解釋成「無窮盡」、「永不止息」的異象連續出現,循環不息的意思。
第一節,這裏說出現一個神秘的景象,並且這景象是「又大又奇」,可說跟一般看到的景象非常不一樣。這裏所用的「景象」,和一般在說的「異象」之間有點差異;「景象」這個詞,主要是在指「人物」,而不是在說「事情」。但在這裏的「景象」,是用來描述這些天使所在做的事情,因此,又和「異象」所描述的情景相同。再者,這裏特別強調這「七位天使」,乃是掌管最後「七種災難」的天使。而且作者特別強調說:這些災難必定會貫徹,不會有妥協或延緩的空間。
第二節,「玻璃的海」,在第四章六節曾提起過,這是天上寶座前一片像「水晶一樣光潔」的景象。在這裏不一樣的地方,是這片「玻璃海」中有夾雜著「火」。而「火」在聖經中通常都被用來形容「審判」、「提煉」之意。例如馬太福音第三章十二節、路加福音第十六章廿四節等經文所提到的「火」或是「火燄」,都是含有末日審判之意,也是一種必定出現的永不熄滅之火。希伯來書的作者則是更清楚地說:「因為我們的上帝是毀滅的火。」(希伯來書十二:29)
這裏提到那些怪獸和用「數字代表名字」,這些詞句可參考第十三章十七節。作者約翰說他看見得勝者在天上參與歌頌上帝的行列。他沒有說出這些得勝者數目多少,但強調他們的手上都有上帝所贈與的「豎琴」。他們之所以能夠站在天上寶座者前面歌頌著上帝,是因為他們「勝過」那些怪獸,以及那個用數目代表的對象,這些得勝的人不僅有福氣在天上享受歌頌上帝的機會,他們也是得到平安和喜樂的人,因為他們通過了「火」的考驗。
第三至四節說這些在天上手拿著上帝賞賜給他們豎琴的得勝者,和聲唱著「上帝僕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
舊約聖經中有兩段經文被稱之為「摩西的歌」,就是出埃及記第十五章一至十八節,以及申命記第三十二章一至四十三節。這裏所記載的應該是指出埃及記第十五章的詩歌。因此,有些學者認為第二節所提到的「玻璃的海,摻雜著火」,是指著「紅海」的意思,表示著這些為了信仰遭遇到迫害的殉道者,他們就像早年以色列民族出埃及的時候,走過「紅海」時的景況,如同經過死亡的威脅,終於獲得上帝的拯救。當以色列人走過了紅海之後,摩西就帶領全體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唱了歌頌上帝的詩歌。
再者,這裏所謂的「羔羊的歌」,乃是早期教會公開宣認耶穌基督就是勝過死亡,並且復活升天的生命之主。這樣的詩歌是以使徒行傳第二章廿二至三十六節的經文為主要內容。另外也可從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中看到初期教會信徒所宣告的信仰內容中看出來,都是歌頌上帝偉大的救恩的詩歌。不論是「摩西的歌」或是「羔羊的歌」,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在歌頌上帝的救恩。上帝的救恩不是人的能力可以勝過的,上帝的救恩遠遠超過人的力量所能想像得到的還要多且大。更重要的,上帝的救恩是要帶領萬國、萬民回到祂的面前,也就是所有的人類和一切受造的萬物,都要以上帝為生命的主,都會敬畏上帝、歌頌上帝的聖名。
「摩西的詩歌」通常都是在以色列人的聚會中,每逢安息日的晚拜聚會時就要唱。他們透過這種方式在訓練子孫,讓後代子孫知道,即使在最困境中,也不會再比出埃及入曠野的經歷更為困苦。既然都能經過出埃及入曠野的困苦,有了這樣的經驗,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會比這樣的痛苦還要苦的呢?沒有!因為有上帝同在,才能在這樣痛苦的經驗中勝過去。就像申命記的作者寫下這句話所說的:「這四十年來,你們的衣服沒有穿破,腳也沒有走腫。」(申命記八:4)簡單的一句話,卻說出上帝奇妙的恩典。作者用這樣的話語來鼓勵受到嚴厲迫害的基督徒,要他們知道沒有比當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入曠野的境況更惡劣的了。當年以色列人祖先都可以因為深信上帝的救恩而度過那樣艱辛的路途,今天又有什麼困難、迫害會比當年出埃及入曠野更苦的呢?沒有!
在這兩節的詩歌中,最主要在表達的第一點,是要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所有的君王、統治者,都來到上帝面前敬拜上帝,因為上帝的公義已經顯現出來(第四節),所有的統治者都必須承認上帝才是真正的君王,而且上帝的審判已經確定要替受到冤屈的子民伸冤。
再者,這首詩歌沒有提起這些殉道者有甚麼成就,或是經歷了甚麼特別的苦難,都沒有。因為上帝是伸冤的上帝,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拯救者、憐憫者。若不是上帝奇妙的憐憫,人無論怎樣努力都將是徒勞無功。因此,以歌頌上帝為主要內容,才是真正信徒的信仰態度。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內涵,而這也是長老教會創會者約翰‧加爾文所強調的:把一切都以榮耀上帝為信仰的主軸。
第三節說這位值得歌頌的上帝乃是個「全能的上帝」,這一直是聖經要告訴我們的上帝之特性中最重要的一點。另外兩點是:上帝乃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上帝。
還有,這節也說上帝是「公正真實」的,這一點是整本聖經的主題之一。上帝的公正,也在表示上帝的慈愛、憐憫。祂憐憫軟弱者,但對壓迫者施行審判和懲罰,這一點就是「公正」的主要內容(參考申命記三十二:4,詩篇一四五:17,以賽亞書四十五:21)。
第四節說上帝乃是「神聖」的上帝,這一點非常重要。所謂「神聖」,在啟示錄作者的時代,就像在前面已經敘述過的,那時的羅馬帝國都將會在皇帝的名號之前加上「神聖」這個字樣。作者在這節特別提到說「只有你是神聖的」,意思已經很清楚地在指明羅馬帝國並不是神聖的,他們的皇帝也不是神聖的,因為他們都是人,也是有限的人,且是軟弱的人。真正神聖的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真神,才是神聖的。而且這神聖的主上帝,是唯一的。

第五至八節:
5這以後,我看見天上的聖殿開了,裏面有上帝臨在的聖幕。6那掌管七種災難的七個天使從聖殿裏出來,穿著光潔的麻紗衣服,胸前繫著金帶。7四活物中的一個把盛滿著永生上帝忿怒的七個金碗交給那七個天使。8聖殿中充滿著從上帝的榮耀和權能而來的煙,在那七個天使降完七種災難以前,沒有人能進入聖殿。

作者約翰在這段經文中,描述天上的情景,就像在第四章所描述的天上情景一樣。他努力要讓正在受苦中的信徒知道,天上和地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有天壤之別。在地上有力量的,在天上卻往往是渺小到極點(參考創世記十一:4—5),在地上人人歌頌的,在天上卻往往是上帝厭惡的對象(參考路加福音十六:15)。這種觀念也正是使徒保羅在教導信徒要仰望天上的獎賞之因,因為地上的獎賞很快會毀滅、變質、壞掉,唯有天上的獎賞才是永恆的。
第五節,「天上的聖殿開了」,可參考第十一章十九節。這是引用摩西帶領以色列民族出埃及在曠野時代的背景,有「聖幕」,在聖幕的裏面有「約櫃」,而約櫃是在表示上帝降臨其中與以色列人對話,與他們同行(參考出埃及記四十:34)。
第六至七節,描述天使身上的特徵:穿著光潔的麻紗衣服和胸前繫著「金幣」,這種穿戴就像以色列人在曠野時代,那時候的大祭司所穿著祭司禮服的樣式(參考出埃及記廿八:4—13)。因此,這七個執行七種災難的天使,就是在象徵著大祭司的角色一樣,他們要執行上帝的懲罰命令。
有四個活物拿七個碗給這七個天使,那碗是「永生上帝忿怒的碗」,這裏的「碗」所用的希臘文是「phialas」,與第五章八節所用的「金爐」一詞相同,也是用「phialas」。因此,這裏說「上帝忿怒的七個金碗」,就是第五章八節中所提到的「金爐」一樣,裏面盛滿著信徒們的祈禱,特別是為那些因福音而受難的人的祈禱(另外參考六:10)。
第八節,作者說聖殿充滿著上帝的榮耀,也充滿著全能的「煙」,這可從出埃及記第十九章十七至十八節,和以賽亞書第六章四節的經文來明白,這是在表示上帝的榮耀出現的一種方式。要注意的是這些看起來是「煙」,其實是在說雲彩,而聖經告訴我們,每當上帝出現時,就會有雲彩跟隨著,並且用雲彩來擋住人的視線,以免因為看見上帝的面而死去(參考出埃及記四十:34,列王紀上八:10—11)。在舊約聖經中,也用這種方式表明上帝的榮耀甚大,大到人無法接近。而這種形容的方式也隱藏著另一種信仰上的認知:上帝在執行祂的計畫時,人無法明白上帝的旨意,因為上帝的榮耀太大,人無法靠近上帝的身邊,無法聽到上帝的聲音、明白祂要進行的命令,除非有上帝允許(參考出埃及記廿四:15—18)。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的信息:

一、公義的上帝必定會審判,而且很清楚地分別出來凡屬於祂的子民。

整本聖經都在告訴我們,我們的上帝乃是個公義的上帝,祂絕對會為祂受冤屈的子民伸冤,這也是使徒保羅所說的:「朋友們,不可為自己復仇,寧可讓上帝的忿怒替你伸冤,因為聖經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十二:19)上帝伸冤的方式之一,就是審判,而祂的審判是公義的。在基督教信仰中,我們說上帝是公義的,是因為祂不會受到人外表影響,祂鑒察人的內心,知道人的心思意念。因此,無論是誰,隱藏的事在上帝的眼中只會無所遁形,沒有甚麼意義可言。
詩篇的詩人就這樣說:

「上主啊,你洞察我,你認識我。
我的一舉一動你都知道;
從遙遠地方你也曉得我的心思。
我工作或休息,你都看見;
你知道我的所作所為。
我沒有開口,
你已經知道我要說甚麼。」(詩篇一三九:1—4)

詩人的這些詩歌很清楚地讓我們知道上帝知道人的一切,想要用人的方式隱藏人所做的事,那是藐視上帝的全能。因為同樣的詩人就這樣說:「我可以要求黑暗遮蔽我,\或要求周圍的亮光變成黑暗;\但對你來說,黑暗不算黑暗,\黑夜和白晝一樣光亮,\黑暗和光明都是一樣。」(詩篇一三九:11—12)看,就是這樣,人有甚麼方法能夠用來隱藏自己在暗中所做那不可告人的事,而想要逃避上帝的眼目呢?不可能的事!耶穌基督就說過這樣的話:

「一切隱藏的事都會被揭發;秘密的事也會被洩露。因此,你們在暗中所說的話會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聽到;你們在密室中的耳語也會在屋頂上給宣佈出來。」(路加福音十二:2—3)

為甚麼聖經會這樣教導我們?原因很簡單,就是在提醒我們知道上帝是個審判的上帝,祂絕對清楚知道每個人所做的事,即使最微小的事,上帝也會很清楚。馬太福音第廿五章三十一至四十六節就記載耶穌基督的比喻,說明了為那最微小的人之身上所做的事,就是為上帝做的。想想看,最微小的事,上帝也會知道,那就更不用說其它的事了。而這最微小的事,在耶穌基督的這個比喻中,所舉出來的例子,竟然是一杯水、一碗飯、一件衣服、慰問生病的,探望在監獄中的人。更特別的是,那些被上帝獎賞的人連什麼時候做過這些事都忘記了,因為實在是太微小了,是微小到不足為外人道之小。可是,上帝卻記得很清楚。
我們的聖經不曾教導我們要做大事,但聖經教導我們做誠實的事,因為上帝是審判生命的主,祂創造我們,知道我們的一切所作所為。祂的審判一點都不會有冤枉的情況發生。因此,我們不能對上帝說「不公平」,因為上帝就是公義的代表記號,祂的審判必定公正。

二、我們的上帝,就是全能的上帝,也是神聖的上帝,因此,對上帝應該要存著敬畏的心才是正確。

啟示錄作者說,在天上的那些得勝者在歌頌上帝的頌詞中,說上帝就是「全能的上帝」,是「神聖的上帝」。
所謂「全能的上帝」,已經說明了一個最基本的認識:上帝就是宇宙萬物的主,在祂的手中沒有不能成就的事。聖經作者用很多方式讓我們明白這位創造的上帝奇妙的作為,我們最為熟悉的一件事,就是亞伯拉罕的妻子莎拉在九十歲的時候懷孕生子,而撒迦利亞的妻子伊利莎白也在年老的時候生下了施洗約翰等,更奇妙的,就是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祂讓紅海的水從海中分開,帶領以色列人平安地走過去。然後當埃及的精銳部隊走到紅海的中間時,紅海的海水又突然間混合起來,將這些被當時的人看為最尖銳雄武的埃及軍隊全部消滅。
在我們的歷史中,上帝一再顯現祂全能的奇妙作為讓我們看到,只要我們稍微細心去注意,就會發現在人想都想不到的當中,歷史改變了過來,整個世界為之翻騰、動盪。
我在這一期的週報(二○○五年五月廿二日)「牧師專欄」中寫「改變世界歷史的東德萊比錫教會」,描述該教會從一九八六年開始,因為有三個青年開始跟隨他們的牧師查經,讀啊讀,有一天讀到以賽亞書第九章二節:

「生活在黑暗中的人
已經看見大光;
以往住在死蔭之地的人
現在有光照耀他們。」

當讀完這節經文進入討論內容時,他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怎樣才能讓東德的社會,在共產政府的統治之下重見光明?怎樣才能出現亮光?因為在一九八五年開始,東德社會經濟出現了很大的危機,他們感受到缺乏糧食的生活壓力,人心開始浮躁起來。這三位青年討論這個問題,也帶來他們所認識的朋友一起加入討論,就這樣,參加查經班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決定以後每個禮拜有一次聚會,聚會時就點燃蠟燭拿在手上,用來象徵他們期盼東德社會像蠟燭的亮光照耀著,而這些蠟燭的亮光就像上帝的話照耀一樣,這是引用詩篇第一一九篇一○五節的經文來的。
怎知道經過了三年,就在一九八九年十月九日,在萊比錫這間尼哥拉教會旁的廣場上就聚集了高達七萬人的群眾。然後在一個月後,東柏林接續這樣的活動,在十一月九日聚集了將近三十萬名的群眾,都是手拿著蠟燭走上街頭,一面唱著詩歌,結果隔開東、西柏林的圍牆就這樣倒塌了下來。
有誰會想到燃燒就融化了的蠟燭,竟然能夠在短短的三年內摧毀了這片全世界聞名、從一九六一年建造起來的柏林圍牆?沒錯,這是因為聖經全能的上帝的話語。從讀聖經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這是誰也無法想像得到的事,只因為這是全能的上帝的奇妙作為。
聖經的作者告訴我們說上帝是「神聖」的,意思就是上帝不要我們隨便,因為生命是珍貴的,要疼惜。同時,也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對上帝有藐視的態度。甚麼情況之下就是在藐視上帝?那就是用隨便的態度敬拜上帝。這是一般信徒經常表現出來的方式之一,來參加禮拜的時候很隨便,這種隨便就是沒有專心在敬拜,例如:禮拜中很喜歡私下講話,要不然就是禮拜中打瞌睡。再者,最普遍的情景是禮拜「故意」遲到。我為甚麼說「故意」?因為並不是發生塞車,也不是因為要出門的時候,突然有事情纏著,或是因為身體不適等,而是明明可以早到,卻「故意」慢慢來,認為才開始而已、沒有關係等。這些都是藐視上帝的神聖的態度所呈現出來之現象。
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我為甚麼會要求自己在禮拜六不參加任何喜慶宴席?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希望自己輕忽禮拜的事。身為傳道者,我希望在禮拜天之前,讓自己有足夠安靜的心。為甚麼我主持結婚或是告別禮拜時,不要讓人拍照?原因是我希望大家專心敬拜上帝,不要被動來動去的照相機干擾了禮拜的心。至少我不希望當我在講道時,受到干擾。因為我的心緒若受到干擾,我就無法靜下心來傳達聖經的信息,我認為這就是藐視上帝的神聖。
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比一般人更慎重禮拜的態度,專心一意的敬拜上帝,這樣才會讓別人看到,明白我們所敬拜的上帝確實是神聖、不可冒犯的。
(講於二○○五年五月廿二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