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謹守聽到的真理

經文:約翰一書二:18│27

就像在前面已經說過的,約翰一書作者的時代,教會裏面有人在傳講不實在的信息,認為耶穌基督並不是真實活在這個世界上,導致有些信徒在信仰的認知上有了偏差。另一方面,早期教會也遇到另一個問題,就是迫害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我們都知道自從羅馬尼祿皇帝開始有計畫地著手迫害基督徒之後,往後歷任的皇帝只會用更嚴厲的手段,而不會因為基督徒的忍耐、善良、愛鄰舍的心而給予肯定,反而是施壓的手段越來越殘酷。因為這緣故,早期教會就有一個共通的信仰觀念:上帝會用嚴厲的方法來懲罰這些迫害祂選民的統治者,以及那些敵對耶穌基督救恩的人。這樣就會延伸出一個觀念,那就是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因為長久以來,世界末日和上帝的審判、基督再臨等這三者都是連在一起。
這樣的觀念不是從新約時代開始,而是早在舊約先知運動時代就已經有的信仰認知。當然這與亡國之後的期盼有密切關係,因為在亡國期間,以色列人生活非常痛苦,先知不但傳出上帝安慰的話語,也鼓勵受難中的以色列人要有堅定的信心,上帝必定會審判這些用殘酷手段對待祂的子民的國家、民族,那時候,就是一個大審判的日子,也等於是世界末日來臨,而另一個嶄新的時代將會隨之到來,這新的時代就是以耶路撒冷為中心敬拜上帝的時代,也是上帝拯救的時刻來到,上帝會差遣祂的使者來拯救信靠上帝的人。這可從先知阿摩司書第九章、約珥書第三章等經文看到這樣的信息。
因此,也許我們有必要在這裏釐清一個觀念,所謂「世界末日」這個觀念。當一個國家、民族遭遇到極大的災難時,人民必定會說「世界末日」到了。想想看,一九九九年發生在咱台灣「九二一大地震」,死去二千多人,上萬的人受傷,整個中部地區簡直就像是一個毀滅的時刻來一樣,很多人都說像是「世界末日」到了一般,非常恐怖。當一個國家、民族看到欺負他們的人受到極大災難,且被毀滅時,這些人民會說那是天在報應。
「天在報應」,這就是聖經所說的,上帝是會「報應」的上帝。先知何西阿就這樣說:「上主指控猶大人;他也要照以色列人所做的報應他們,懲罰他們。」(何西阿書十二:2),耶穌基督在他的教訓中就這樣說:「人子將要在他父親的榮耀中跟他的天使一起來臨。那時候,他要按照各人的行為施報應。」(馬太福音十六:27)使徒保羅說:「因為上帝要按照每一個人的行為報應他。」(羅馬書二:6)類似這樣的「報應」警語在聖經中相當多,主要在說明一個基本觀念:上帝會對違背祂旨意的人進行審判,而對於那些被壓迫的人,上帝會施恩憐憫和拯救。因此,說末日,並不是說所有的一切都滅亡,而是對於那些為非作歹、敵對上帝者才是末日的來臨。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十八至十九節:
孩子們,世界的終局就要到了!你們曾聽說那敵對基督者要來;現在基督的許多仇敵已經出現,因此我們知道終局就要到了。這班人並不是屬於我們的,所以離開了我們;如果他們是屬於我們的,他們就會跟我們在一起。可是,他們走開了,可是他們都不是真的屬於我們的。

就像前面已經敘述過的,當聖經的作者在說世界末日來臨時,就是同時在說上帝審判的時刻也跟著來到。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新約聖經的作者通常都會用敵對基督者的出現,來形容世界末日會來臨的原因,理由是會造成世界末日,就是因為這些敵對基督的勢力囂張大膽,甚至不把上帝放在眼裏。因此,引起上帝的忿怒,決定嚴厲懲罰這些敵對基督者。
「敵對基督」這個詞只在約翰的書信中出現,除了此處,尚且有第二章廿二節、第四章三節、約翰二書七節等。在這些經文中,作者提到幾種「敵對基督」者的特性:一是否認耶穌基督真正的降生為人在這個世界上(參考四:3,約翰二書7節),也同時否認耶穌是生命的救主(參考二:22)。二是拒絕了聖父上帝就是萬物生命的創造者和主宰(參考二:22)。三是不願意公開承認聖父、聖子(參考二:23)。四是喜歡撒謊的人(參考二:22),因為這種人就是心裏不信有上帝的人。在這些經文中可以明顯看出約翰書信的作者用「敵對基督」這個詞句時,所要說的就是:只要是拒絕承認耶穌基督是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且這個世界萬物都是來自上帝創造的,這些都是屬於「敵對基督」的人。
第十九節則很清楚地說明,基督徒和基督教會承認耶穌基督就是生命的主,耶穌基督真正的活在這個世界上,他曾經和我們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這讓我們看到早期教會內部發生的問題之一,就是有人因為不承認耶穌基督是一個真正的人,因此,認為基督教會和他的信仰認知不同,因此,離開了教會而去。這樣,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教會分裂了,其實是這些人在信仰上和基督教會在見證的耶穌基督不一樣。這也就是為甚麼今天的教會必須很清楚告訴信徒,基督教信仰的內容,和要接受洗禮的人必須有的信仰告白。我們不能隨便為人洗禮,原因就是信仰必須清楚。若是信仰不清楚,這樣的洗禮並沒有多大的意義。而接受洗禮都必須有經過信仰告白,大家弄清楚了才能相聚在一起,也才不會造成教會的分裂和紛爭。
第二十至廿三節:
20他們已經受了那聖者的恩膏,所以你們都認識真理。我寫信給你們,不是因為你們不認識真理,而是因為你們都認識了,而且知道一切虛謊都不是出自真理。那麼,誰是那撒謊的呢?不就是那否認耶穌是基督的嗎?這樣的人就是那敵對基督者;他拒絕了聖父,也拒絕聖子。因為,凡拒絕聖子的,也是拒絕聖父;凡公開承認聖子的,也得著了聖父。

第二十節的「聖者」,這是指耶穌基督。在約翰福音第六章六十七節,耶穌基督詢問十二位門徒們,是否也要跟著其他人離開而去時,彼得就這樣回答耶穌基督說:「主啊,你有賜永生的話語,我們還跟從誰呢?我們信,並且知道你是從上帝那裏來的聖者。」從這裏可以清楚看到當約翰這位作者在說耶穌基督是「聖者」之時,並不是只有尊敬的稱呼而已,而是含帶有「賜永生話語」的意思,因此,「聖者」是能夠使人得到永恆生命的力量。而另外在馬可福音第一章廿四節,有記載耶穌基督於迦百農會堂裏,命令污鬼從其所附身的人的身上出來時,那污鬼也是這樣對耶穌基督說:「拿撒勒的耶穌,你為甚麼干擾我們?你是來除滅我們的嗎?我知道你是誰;你是上帝的聖者!」這裏的「聖者」,是含有潔淨人心靈的力量。這樣,我們可以理解約翰書信的作者在說耶穌基督是聖者之時,很清楚地在表明的就是耶穌基督乃是一個賞賜永恆生命的聖者,也是使人的心潔淨回到上帝面前來的導引者。
「恩膏」,這是在台灣許多基督教會經常被用來表示上帝恩典的口頭禪,而且是用來當作動詞用。其實,這裏在希臘文並沒有「恩膏」這個字,而是只有「膏」這個字。這有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指貴重物品,古代用來抹在君王或是特定對象身上,使這個受膏者得到人民的尊崇,也同時表示他們身上有如同這貴重的「膏」的份量。例如撒母耳記上第十章一節記載先知撒母耳橄欖油膏在掃羅身上,膏立他為以色列人的王,也因為這樣,上帝「賜給他一顆新的心」,並且就在那時候,掃羅被聖靈充滿著(撒母耳記上十:9—10)。
其二,這個「膏」還有另外一個意思,是指對上帝有明確的認識之意。這也是說當一個人被上帝的恩典充滿時,這個人是對上帝有清楚認識的人,不會受到迷惑,或是誘惑而離開上帝的救恩。
這樣,這一節就明白指出:一個領受了耶穌基督救恩的人,就是認識真理的人,這樣的人都有聖靈的力量同在,不會受到誘惑而離棄上帝。
第廿一節作者在這裏進一步強調,真理和虛謊是相對立的;真理,所表示出來的,就是實在。這是指耶穌基督確實是活在這世界上。虛謊,意思就是指那些傳講耶穌基督並沒有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話,都是不誠實的。作者認為讀他這書信的人,都是因為確信耶穌基督就是真實活在這個世界,且是生命的救主,才會看這書信,也是他寫這書信的主要目的,為的是要幫助大家更清楚。
第廿二至廿三節,這兩節進一步在解釋誰是敵對基督的人。在這裏作者說敵對基督的人就是那些專門在教會中撒謊的人。若是將第廿二節對照第二章四節來看,就會更加清楚作者的用心。他在第二章四節這樣說:「若有人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命令,這樣的人是撒謊的,真理跟他沒有關係。」這樣更清楚了,撒謊所指的,就是既然說「認識上帝」,就應該明白上帝是愛,會依照上帝的愛去落實在生活中。因為上帝的愛在耶穌基督的身上顯明出來(參考約翰福音三:16),因此,要實踐上帝的愛,就是要學習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救恩,這是不能分開的。為此之故,一個人若是否認上帝拯救的愛,就是等於否認了上帝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
作者讓讀者清楚知道一點:上帝和祂的獨生子耶穌基督是不能分開的,既然承認上帝是聖父,那麼就應該承認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就是聖子。因此,作者在第廿三節用相對性的句子,說出真正信徒就是承認上帝是愛,而祂的愛是透過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顯明出來。相對的,若是否認這件事,等於否認上帝是愛一樣。不論是約翰福音或是約翰書信,作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努力,要讓所有讀者知道:上帝和耶穌基督是不可分的關係,特別是在約翰福音第十七章裏,就一再提起上帝和耶穌基督是「合而為一」的關係。而在約翰書信中,則是一再用「上帝是愛」,而這愛在耶穌基督裏顯明出來,這樣的說法來表明上帝與聖子耶穌基督緊密連結在一起。

第廿四至廿五節:
那麼,你們必須謹守當初所聽到的信息。如果你們謹守當初所聽到的信息,你們就會常常活在聖子和聖父的生命裏。25這就是基督親自應許給我們的永恆生命。

「謹守當初所聽到的信息」,這是指一個基督徒怎樣接觸到福音的信息,並且感動而決定接受,這是非常珍貴的,不要放棄。每個人得到福音的方式、經驗都不一樣。作者特別提起「當初所聽到的信息」這句話很有意義,因為作者那時代的信徒可說都是第一代的信徒,對第一代信徒來說,信仰的經驗可說是生命中最特別的。即使到今天也是一樣,第一代信徒對信仰的執著幾乎都會比第三代、第四代信徒還要明確、用心。這種情形不是只有在台灣這樣,在全世界各地都一樣。
我就說過這樣在描述信徒的說法:第一代興、第二代聖、第三代霧霧不明、第四代牧師來請我沒閒、第五代行蹤不明、第六代神明偶像歸厝間(念台語)。一般來說,都會認為第三代的信徒信仰最薄弱,若是第四代還能還原初代信仰的熱心,那就會很不一樣,不會有第五代的「行縱不明」,甚至有第六代的「神明偶像歸厝間」的危險。
「當初所聽的的信息」,這是指最單純的信仰內容和認知,也是最珍貴的信仰內涵。雖然有時那樣的信仰並不是很實在,甚至有時聽起來會覺得很好笑,但是,那也是最實在的,沒有做作,更不可能有欺騙的意念。
作者說謹守這當初所聽到的信息,就會「常常活在聖子和聖父的生命裏」,這句話說出一個純潔信仰者最珍貴的地方,就是真實、不撒謊,這樣的人就會像耶穌基督所說的:「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馬太福音五:8)確實是這樣,在第一代信徒中,經常就會有這樣的經驗,他們一再遇到奇妙的生命經驗,也因為這樣,在信仰上就越發堅定、成熟。這裏所謂的「活在聖子和聖父的生命裏」,這句話的意思很清楚,說明這樣的人必定和上帝,以及耶穌基督分不開。這也是約翰福音所說的:「我已經把你顯明給他們;我將繼續這樣做,為要使你對我的愛能生長在他們的生命裏,我也在他們的生命裏。」(約翰福音十七:26)
第廿五節,「永恆的生命」這句話,讀過約翰福音的人一定不會陌生,因為約翰福音就是以「永恆的生命」為主軸編寫出來的福音書。作者在這裏告訴所有讀者,只要是將當初所聽的信息給守住,沒有放棄,也沒有遺失的,都將會因此得到耶穌基督所應許「永恆的生命」之福氣。從這裏我們也可以說第廿五節是一節含有祝福的應許。在約翰福音第三章十五節,作者也這樣說:「要使所有信他的人都得到永恆的生命。」耶穌基督在與撒馬利亞的女人說話時,就曾對那女人這樣說:「誰喝了我所給的水,誰就永遠不再渴。我給的水要在他裏面成為泉源,不斷地湧出活水,使他得到永恆的生命。」(約翰福音四:14)當一大群人來尋找耶穌基督時,耶穌基督對這些飢渴的群眾這樣說:「因為父親的旨意是要使所有看見兒子而信他的人獲得永恆的生命;在末日,我要使他們復活。」(約翰福音六:40)看,耶穌基督所給予的應許也是來自上帝的賞賜,所得到的就是「永恆的生命」。

第廿六至廿七節:
26我寫這些事是指著那些想欺騙你們的人說的。至於你們,基督已經把他的靈賜給你們。只要他的靈與你們同在,你們就不需要別人的教導;因為他的靈要把一切事教導你們,而他的教導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們要順從聖靈的教導,始終活在基督的生命裏。

很清楚地在第廿六節再次說明作者寫這封書信的主要目的何在。在第二章一節作者提起他寫這封書信的目的,就是要使讀者「不犯罪」,現在作者又說寫這封書信的另一目的,就是要讓那些想要欺騙信徒的假使徒、假先知,和假教師們都知道,他們所犯的錯誤已經被揭露出來。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否認了耶穌基督是曾經確確實實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因為這樣的否認,使耶穌基督受難在十字架上的死,和從墳墓裏復活的救贖恩典都一併給廢掉了!但我們知道,如果基督教的信仰沒有建立在耶穌基督受難於十字架上的信息,就無法傳揚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使徒保羅就是認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才是他受呼召最主要的目的(參考哥林多前書一:17)。因此,他就說:「因為我拿定了主意,當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除了耶穌基督和他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以外,甚麼都不提。」(哥林多前書二:2)
十字架,這在新約聖經的時代是醜陋的記號,也是人見人怕的殘酷刑罰工具,但卻因為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他的血將這個醜陋記號變成了美麗的救恩;也因為他死在十字架上的緣故,殘酷的刑具,成為人見人愛的生命救護標誌。因為十字架如今已經不只是配戴在身上的裝飾品而已,更是病人、傷患生命急救的中心,也被放在敬拜、讚美上帝的地方——教會。
這樣很清楚的一件事:如果沒有耶穌基督真的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不會有他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件,也就不會有復活的神蹟顯現在眾人面前。
第廿七節,這裏的「他的靈」,這在中文和合本聖經版本用「恩膏」,在台語漢字聖經用「抹油」,呂振中教授的「膏沐」,天主教思高版本用「膏傅」,就像前面所說的,古代的人有一種看法,當一個人被用油膏在身上時,表示這個人擁有特別的權力、地位。同樣,在這裏也同樣,當耶穌基督將他的靈充滿在誰的身上時,這就好像耶穌基督拿了貴重的香膏油傾倒在這個人的身上一樣,會使這個人像一個充滿力量的人。因此,在這裏所說的「恩膏」、「抹油」等,都是在說明來自耶穌基督的靈充滿、澆灌一樣的意思。
再者,作者也在這裏強調一個人若是被耶穌基督的靈充滿,這個人就領受耶穌基督的教導的人,而耶穌基督的教導必定是真實的,會使人獲得生命。當耶穌基督在約旦河對岸,也就是從前施洗約翰為眾人和耶穌基督施洗的地方,有多人來找耶穌基督,這些人就說過這樣的話:「約翰沒有行過神蹟,但是他指著這個人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真實的。」(約翰福音十:41)
「不需要別人的教導」,認識這句話很重要。作者的意思就是指那些用很深奧的話語,並不一定就是在信仰上有幫助的教導。當時的教會裏那些在干擾信徒信仰的人,就是要顯明自己很有學問,因此,經常用美麗的言詞來教導人,讓人聽了很容易以為他們都是很有學問的人,也很快就受了迷惑。作者因此說真正的教導來自耶穌基督的靈,他的教導才是真實的。使徒保羅在哥林多的時候,就遇到這樣的情形,那就是有人在教會中善用乖巧、美麗的詞藻說論信仰的事,讓許多信徒受到迷惑,也因為這樣,他就很清楚地表明,他除了講耶穌基督的受難於十字架上之愛以外,不用「什麼華麗的詞藻或高深的學問」來宣講上帝的奧秘(參考哥林多前書二:1)。
「你們要順從聖靈的教導」,這句話可說是作者誠心的建議。聖靈才是帶領人認識上帝救恩的力量,不是人可以做甚麼大事,特別是關於拯救生命的事,絕對不是人用自己的力量有辦法達成,這一點在基督教信仰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認識。因此,「順從聖靈的教導」可說是讓信徒謙卑回到上帝面前的最佳途徑。若沒有這樣的態度,人很可能因為看到許多社會名號,就受到迷惑,也可能因為看到哪些耀眼的光環而迷失了生命的方向。唯有順從聖靈的指引,才能使人有足夠的力量排除這些誘人眼目和心靈、導致人生命離棄了上帝在耶穌基督裏的愛,那就很可惜。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所讀這段經文的信息:

一、謹守我們起初就聽到的真理,並且在這基礎上日日進步,好提昇我們的信仰內涵。

約翰一書的作者告訴所有信徒,必須謹守「當初所聽到的信息」,這確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每個初信的信徒會來信耶穌基督,就是聽到很好的信息而願意接受,使你會喜歡接受,且願意領受耶穌基督作為你生命的救主,那是聖靈在你的生命裏做工所得到的結果。救人生命的事,只有上帝才有辦法,不是人的力量所能成就。因此,作者提醒所有的信徒,要將初次聽到的信息給守住,不要放棄,也不要疏忽、忘記,因為那是啟開心靈的鑰匙。
我經常會聽到一些第一代信徒的見證,有的人說他是從佈道會中聽到感動心靈的信息,因而接受耶穌基督而受洗進入教會;有的說是因為生了大病而祈禱之後得到醫治,決定信耶穌基督等,各式各樣的見證很多。我最近聽到的一則見證很有意思,這是一位居住在屏東的姊妹在電話中跟我說的,她說:

「我的先生並不是信徒,他知道我信耶穌,很疼愛我,所以每個禮拜日都開車載我到教會去參加禮拜。可是,他寧願在車子裏睡覺,也不願意進入禮拜堂參加禮拜,無論我怎樣邀請,他總是說:『你進去就好。』無論我怎麼說都是一樣,不肯,就是不肯。後來我心想:他已經不錯了,願意開車載我來禮拜。最好不要強求,以免他生氣,以後不再載我來禮拜,那就損失很大。可是我每天都在為他能來參加禮拜祈禱,我祈求上帝打開他的心門。我這樣連續祈禱了將近二十年,從來沒有停止過。我也不讓他知道我在為他祈禱。
直到有一天,我接到先生的妹妹來電話,說她晚上夢到我先生的父親去跟她托夢,說他肚子餓。我的小姑隨即打電話來給我,要我趕緊去我先生父親寄放骨灰的廟去拜拜。我跟我小姑說,我是基督徒,我不會拜拜。要拜也輪不到我去拜。我將這件事告訴我先生,看他要怎麼做,我可以陪他。因為他平時都開車載我去教會參加禮拜,這次我想輪到我陪他去廟裏,看他怎樣拜他父親的骨灰。
我先生開車到潮州寄放骨灰的廟裏,詢問清楚之後,就依照廟方的指示去街上買回要祭拜的東西拿給師父。那位師父就拿著準備好的祭拜之物,開始先向天公拜,接著向神明祭拜,又來向其它寄放在廟中的骨灰拜,最後才向我先生的父親之骨灰拜。結束後,我們付了香油錢就回家去。
我先生那天連開口講一句話也沒有。我也沒有跟他說什麼。心裏想:反正他平時就甚少開口說話的。
禮拜日一到,我先生照樣開車載我去教會禮拜。當我下車之後,他竟然叫我等他一下,然後他將車子停在教會停車場,就下車跟著我進入禮拜堂。這一下反而嚇倒了我,他竟然說要跟我進入禮拜堂禮拜!不僅如此,也從那天以後,他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讀聖經。這樣連續半年時間,我都小心翼翼地,連開口問他禮拜後的感想是什麼也沒有,更不敢問他讀聖經之後有甚麼問題或是感想,我就跟平常一樣,當作沒有甚麼事發生,也好像沒有看到他讀聖經的樣子。但就在那年聖誕節,教會宣佈要舉行洗禮時,我先生竟然去跟牧師說他要受洗!然後他真的受洗了。」

這位姊妹在電話問我說:「牧師,我確實很感謝上帝的帶領,也非常安慰和高興,但怎麼會這麼奇怪?我為先生祈禱二十多年,他都無動於衷,竟然卻是在去廟裏拜他父親的骨灰之後,就說他要參加禮拜,且願意接受耶穌基督作為他生命的救主,怎麼會是這樣?當他受洗之後,我提起勇氣問我的先生,怎麼會想到要信耶穌基督?他才告訴我說:『那天在廟裏拜拜的時候,耳朵忽然聽到你們在禮拜堂唱歌的聲音,就是聖詩第四七八首(迷路的人當行倒轉),我就想起到廟裏去拜拜,那是迷了路,要趕緊回去。因此,以後我就跟著你進去禮拜。以前我雖然沒有進去禮拜,但禮拜唱詩的聲音我都有聽到。』從他受洗之後,我們每天一起讀聖經,也一起唱聖詩。」
想想看,我要怎樣回答這位姊妹的問題?我實在無法回答她,因為上帝奇妙的作為往往不是我們想像得到的,真的很奇妙,這雖然不是甚麼偉大的見證,但卻讓我深受感動很久。因為這對夫妻不但信耶穌基督,而且是每天一起靈修、讀聖經、唱詩,這是幫助他們靈性生命進步的最佳方式。
上帝總是有祂自己的方法,在每個人的身上,上帝都有很奇妙的安排。上帝的靈也在每個人的身上做工,祂的靈在呼喊著每個人的心靈來回應。有的人心靈僵硬,拒絕上帝的呼聲,有的人卻是稍微一敲就打開了,而有的人則是任你怎樣敲打,不開就是不開。除非上帝用大力的手才有辦法。

二、教會應該有清楚的信仰準則,若是有人因為信仰認知差異太大,要離開就讓他去,以免教會裏因為信仰內涵差距太大,造成分裂的現象。
在我們所讀的這段經文之第十九節很清楚記載,在早期教會中有人因為信仰理念不同而離開了教會,其實,這是好的事,因為信仰理念若是不同,就很容易發生衝突。特別是在約翰一書作者時代的教會,竟然否認了耶穌基督確實曾活在這世界上,這已經有了信仰認知上很大的差距。因此,當這些懷疑或是根本就不相信耶穌基督曾在這個世界上活過的人離開了教會,在作者看來,並不是什麼大損失的事,反而是對教會有幫助,因為信仰內涵和理念不相同的緣故。
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不同的理念是和信仰的認知有很大的差別,特別是在耶穌基督的救恩上,而不是在個人的問題上。例如說摩門教,除了聖經之外,他們還有自己的摩門經;他們雖然相信有耶穌基督,但他們更相信創教者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得自上帝的啟示。這就與咱基督教所談的唯有耶穌基督的救恩,有很大的信仰認知之差距。因為在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就是耶穌基督,並且是以耶穌基督的十字架為主軸。因此,每當我們看到有十字架的大房子,就很快會想到那是基督教會。但在摩門教會,並沒有這樣的記號。原因是耶穌基督並不是他們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另一方面,我們也會看到同樣是信耶穌基督的教會,也會發生很大的衝突,例如有的教會強調讀聖經時,必須逐字理解,不可以作字面上以外的解釋;也有些教會則是強調一定要讀聖經,但在聚會的時候,並不講解聖經,而是講究感受,大家分享生活心得,以及唱詩歌、祈禱;還有的教會認為聚會最重要的就是每個信徒必須認罪祈禱,很講究祈禱的力量,因此,每次聚會用很長的時間在祈禱;有的教會非常主張聚會的時間就是在禮拜六才是聖經所說的安息日,而有的教會主張不可以輸血,認為那是違反聖經的教訓,也堅持拒絕服兵役,甚至可以為了這緣故被判刑關入監獄也在所不惜等等。這些都是同樣來自基督教會,卻對聖經有很不一樣的解釋,也因此,在信仰的認知上差距很大。若是因為這樣而離開原有的教會,我想是沒有關係的,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在教會內部因對聖經的見解有差異造成困擾,甚至嚴重的話還會有糾紛出現。
例如在一九八○年,加拿大聯合教會討論一個問題:同性戀者可以當傳道者、被按立為牧師嗎?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因此,加拿大聯合教會將這個問題交給所有教會去討論。在這段期間,聯合教會所屬的教會經常討論,中會也在討論,然後總會也經常舉行座談會,聘請神學家、聖經學家、社會學家、醫學專家等等相繼發表看法。經過了十年,也就是在一九九○年,他們召開總會時有了很長的辯論,終於表決:通過,同意為同性戀者按立為傳道者。後來聯合教會也出版一本「The First Stone」(「第一粒石頭」)這本書,我們知道這書的書名和約翰福音第八章一至十一節,有關那位犯姦淫而被當場抓到的女人之故事有關。可是,因為聯合教會通過了這個案子,導致不少間教會退出聯合教會的組織,有的回到長老教會,也有的就成為獨立的教會。
我們的總會尚且還沒有對有關同性戀者是否可以被接受成為正式的傳道者做出任何結論,因為尚在討論階段。在咱長老教會中,有的人採取比較寬闊的胸懷認為應該接納,但也有不少的人認為應該禁止,認為那是犯罪。
另一個問題也是經常被詢問、提起的,就是有關祖先牌位的問題,以及是否可以拿香祭去世的父母,尤其是在告別式的時候,因為父母都不是基督徒。這樣的問題越來越多,這也表示咱長老教會初代的信徒不少。初代的信徒多,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但這樣的問題卻也困擾著今天的教會。該怎樣處理?我相信這也是咱長老教會總會在近期內會公開討論並做出決定的信仰問題。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人的問題」,這是一句我們經常聽到的話語。但我們的教會必須有自己的信仰原則,這樣才不會因為有人在聖經的觀點上差異太大,造成信徒與信徒之間的分歧。這也是為甚麼近年來,我對施行洗禮的事越來越嚴謹的原因,就是希望要受洗的人,都能夠先清楚明白他所要加入的長老教會是個怎樣的組織的教會?先清楚長老教會的特質是什麼?長老教會的信仰特色在哪裏?以及咱長老教會的歷史概略。我也會簡介咱教會的歷史概況,以及現有的教會內部組織讓所有準備要受洗的兄姊清楚。有了這些概略的認識之後,若還是堅持要受洗,那時才進行施洗的聖禮典。我不希望當有人表示要受洗時,教會就為那人施洗,因為這樣有時不知道施洗的意義,甚至不明白教會的信仰主軸在甚麼地方,那就很容易又發生離開,或不必要的誤會。
但不論我們是在甚麼教會,或是遇到的問題是甚麼?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聖經的基礎必須清楚,對聖經有清楚的認識,就會讓這些糾紛減少到最低。也因為有聖經的原則,我們就會知道用愛來包容與我們不相同看法的人。

(講於二○○四年九月十二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9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