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謙卑純潔的心

經文:雅各書三:1│18

聖經中除了箴言以外,會談到有關舌頭問題的,就是以約伯記和詩篇為最多,所談的就是描述舌頭對人造成的利益和傷害,這也就是最典型的所謂「智慧文學」作品之經書的特色。例如:

「邪惡人吮吸毒蛇的毒汁,毒蛇的舌頭把他舔死了。」(約伯記二十:16)

「耳朵辨別話語,正如舌頭品嘗食物。」(約伯記三十四:3)

「你們的舌頭就不該出惡言;你們的嘴唇也不可撒謊。」(詩篇三十四:13)

「義人的嘴唇發出智慧的話;他的舌頭述說公義的事。」(詩篇三十七:30)

「有七件事是上主所憎恨,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就是:傲慢的眼睛,撒謊的舌頭,殺害無辜的手,策劃陰謀的心,奔走邪路的腿,編造假證,在朋友間挑撥是非。」(箴言六:16─19)

「撒謊的舌頭瞬息即逝;誠實的嘴唇永垂不朽。」(箴言十二:19)

為甚麼聖經的智慧文學作品中會一再談起舌頭的事?主要原因就是舌頭雖然是身體許多器官中最微小的一部份,但它的影響卻是甚大。
雅各書的作者在這一章中特別提起舌頭的事,就是希望大家要注意:在一個信仰團契中,若是沒有注意那最微小的,就很容易造成極大的傷害。就像在前一章作者所提起的,那些卑微、貧困的信徒進入教會參加聚會,卻受到冷漠的款待,那種傷害之結果是非常大的。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卑微的人在我們當中,就像不要疏忽了舌頭這微小的器官在我們身體上一樣,稍微一受傷,都會造成我們全身不舒服。同樣的,在一個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信仰團契中,若是有一個卑微的兄姊受到傷害,其所帶來的整個信仰團契之影響也是很大。

我讀過一則猶太人拉比講的故事:
「有一位拉比,為他的學生舉行餐會。特地叫廚師準備一盤牛舌的料理出來。這盤牛舌料理是特製的,有硬的,也有軟的。結果學生都爭著吃軟的。就在這個時候,拉比對學生說:『你們畢業後就要注意,要經常保持舌頭柔軟才好,因為舌頭柔軟,大家比較喜歡,就像你們現在喜歡吃軟的舌頭料理一樣。硬舌頭最容易招惹爭端。』」

猶太人就有一句話說:「真正使人活下去的秘訣,就是要注意使用自己的舌頭。」我就想起台語有一句俗語:「死鴨子、硬嘴呸。」意思是指一個人硬是不承認錯誤,或是明明知道錯了,卻還在找理由來合理化,或是強辯,這樣的人不會得到更多的支持、接受,只會使自己活得更痛苦而已。
同樣的,在一間教會裏,如果有人犯了錯誤,就應該承認,而不是一再找理由來掩飾錯誤的行徑,因為一再掩遮錯誤,只會使信仰團契的特色遭到更多的污穢而已,一點幫助也沒有。但如果已經有承認錯誤,就應該用鼓勵和安慰的話語給予接受,這才是一個信仰團契應該建立起來的行為準則。
在我們現在所讀的雅各書第三章之經文,主要提到兩方面的主題,其一就是談到舌頭在人的言行舉止上帶來的影響,其二就是有關屬天的智慧與屬地的智慧之間的差別。

現在讓我們來看所讀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二節:
我的弟兄姊妹們,你們不應該個個都想當教師,因為,你們知道當教師的要比別人受更嚴重的裁判。2我們常常犯錯誤。那在言語上沒有過錯的便是一個完全人;他能夠控制整個自己。

在第一章十九節作者就曾提起有關教會團契生活中要特別注意的一件事,就是不要太快發表意見,作者強調應該「隨時聆聽別人的意見」。然後在第廿六節又進一步說:「誰自以為虔誠,卻不管束自己的舌頭,便是欺騙自己;他的虔誠毫無價值。」現在作者則是進一步說明為甚麼我們需要管制一下自己的舌頭,這必定跟整個信仰團契有密切關係。

作者首先從「教師」這種工作者開始說起。「教師」,這在早期教會中扮演著如同猶太人拉比(教師)的角色,他們專門負責教導的工作,因此要經常傳講信息給信徒,也因為,他們所講的任何一句話,都是信徒們檢驗的憑據,也因為這樣,如果他們所講的與所行的相配,在信徒的心目中地位就會很高,就像使徒保羅在論述教會中的工作角色時所說的:「在教會裏,上帝使人各得其所;他所安排的:第一是使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神蹟的,再次是有治病能力的;此外還有能夠幫助別人,能夠管理事物,能夠講靈語的。」(哥林多前書十二:28)這讓我們很清楚地看到「教師」在早期教會中,僅位居在使徒與先知之後。

由於「教師」的角色和地位崇高,因此,也要受到比一般人更嚴厲的要求,若是犯了錯誤,所要接受的裁判也比一般人要嚴厲。因為他們的角色是在擔當指導信徒過正確的信仰團契生活,如果自己有差誤,又將怎樣帶領信徒走正確的道路呢?很困難。我們現今的社會也是一樣,一個在社會地位上有崇高位階的人,也會被眾人在各方面的要求更多。

我最近又連續接到這樣的問題:如果一個傳道者離婚,能否為信徒證婚?離婚,在現今的社會已經不是新鮮的新聞,咱台灣甚至離婚率高達四分之一,居全亞洲的第一位。現在若是告訴信徒不論什麼理由都不可以離婚,恐怕這句話也很難講出口。也有越來越多的信徒發生離婚的例子,也沒有教會會對這樣的信徒說不可以領受聖餐。但教會還是會對傳道者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傳道者若自己的婚姻發生狀況,教會長執也會認為這樣的傳道者又將如何在證婚的時候說勸勉的話?即使說了很好聽的勸勉信息,也會被信徒質疑。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在台灣,若是在歐美國家,社會很不同,傳道者離婚、再婚的現象很普遍,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但我不認為是這樣,只是歐美國家的信徒不會用很明顯的態度表明出來,你若是私下問他,他還是會跟我們台灣教會的信徒說同樣的話。

第二節,作者將他想要說的主題開始引進來。作者開始從一個普遍的哲理開始說起,這個哲理就是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一個不會犯錯的人。箴言的作者甚至說義人也會「屢次跌倒」(箴言廿四:16)。不過我們也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但犯錯也區分成故意或是非故意的。這裏所指的錯誤,是指非故意的,且不是很嚴重的。但在所有犯錯之中,最容易且是一犯再犯的,就是在語言上的失誤。說錯話、講不得體的話、說不該說的話等等,幾乎就是每個人共有的經驗。我就經常在參加研討會之後,發現自己怎麼沒有「這樣說」,或是有「如果那樣說會更好」的感覺,也會這樣想「若是再重來,我就會這樣講」,但當我這樣想的時候,都已經來不及了。因此,雅各書的作者在這節強調說,要讓一個人不會在講話有錯誤,那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舌頭,而當一個人會控制自己的舌頭時,這個人也會控制自己的行動。因為講話跟人的心思意念有關;而心思意念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行為準則。

第三至十二節:
3我們把嚼環放在馬嘴裏,就能使牠馴服,驅使牠到我們要去的地方。4再看,一條船雖然那麼大,在大風的吹襲下,只用一個小小的舵操縱,就可以隨著舵手的意思,使船朝目的地走。5同樣,舌頭雖然很小,卻能夠說大話。

試想,星星之火不是可以燎原嗎?6舌頭正像火一樣,在我們的肢體中是邪惡的世界,會污染全身;它藉著地獄的火燒毀我們整個人生的路程。7人能夠制伏野獸、飛禽、爬蟲,和水族;其實,他已經制伏了各類動物。8但是,人從來不能制伏舌頭;它是控制不了的邪惡,充滿著致命的毒氣。9我們用舌頭頌讚我們的主、我們的天父,也用舌頭詛咒上帝按照自己的形像所造出來的人。10頌讚和詛咒都是從同一張嘴巴出來!弟兄姊妹們,這是不應該的!11從同一泉源能夠湧出甜和苦兩種水來嗎?12弟兄姊妹們,無花果樹不能結橄欖;葡萄樹不能結無花果;鹹澀的水源也流不出甘甜的水來。

在這段經文中作者很詳細地敘述舌頭對人的影響力有多大,他連續用馬的嚼環和船舵來比喻,主要在凸顯嚼環和馬匹在體積上的絕對差比,就像船舵與船身的差比一樣。用這種方式帶入舌頭與人身體的對比,影響力大的,並不見得體積就大,反而是最微小的體積,卻是有最重要的力量。但不論他所用的是馬的嚼環,或是船的舵,都是在形容控制得宜的重要性,用此來說明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舌頭(講話)能控制的好,就像手握住馬嚼環的人一樣,可以將馬驅使得非常穩定一樣。

同樣的,如果能將一艘船的船舵掌握得宜,就可以讓船在大海中,即使有大風的吹襲也可以安穩自如。雅各書的作者有意用船和船舵來作比喻,主要是讓讀者明白舌頭和一個人之間的關係,比起一艘大船和船舵,船的體積那樣大,都可以用船舵來控制才不會在航行中出狀況,甚至因為控制得宜而可以駛向明確的目的地。舌頭也是這樣,它雖然體積很小,但卻可以「講大話」,這意思是指講很誇口的話。另一方面,「講大話」也是指影響很大。中國就有一句俗說:「一言可興邦,一言可覆國。」

接著作者說「星星之火不是可以燎原嗎」這句話,這也是一句我們甚為熟悉的一句俗語。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有俗語出現,就表示多數的人有這樣的經驗,因為俗語的產生和生命累積起來的經驗有密切關係。作者引用這句大家熟悉的俗語,主要在說明不要小看舌頭只是一小塊肉而已,卻可以造成極大影響,它影響所及的全身。當一個人用舌頭講出不妥當的話語時,造成的罪惡可能更大。

第六節說舌頭像是我們肢體中邪惡的世界,會污染我們全身,甚至嚴重時會毀壞我們整個人生。這樣的說法可以從兩個層面來了解;其一是舌頭就像我們生命「人生的路程」一樣,週而復始不斷地起伏、輪轉,無論我們在怎樣的狀況下,都離不開舌頭。因為我們需要講話,需要用舌頭來表達心中的意念,用舌頭來說明生命的酸甜苦辣。其二是舌頭就像是一種「掩飾者」,會隱藏著罪惡。換句話說,當人犯罪後,第一個表達出犯罪的,就是舌頭。因為舌頭把人犯罪的事實否認了,否認犯罪,就是沒有悔改的意念。沒有悔改的心志的人,就會用舌頭來「掩飾」心中的罪惡,好讓別人看不出來。

第七至八節更有意思了;作者在這裏提到人有各樣的能力,可以制伏與人生存在這世界上的各種動物,但就是無法制伏自己的舌頭。如果我們將這兩節用來比較一下使徒保羅在羅馬書第七章所提起的,人內心有兩個律,一個引誘人離棄上帝的話語,一個在呼籲人遵守上帝的道。就像這樣,人可以控制外在的動物,卻無法控制自己內在的舌頭。

請注意第八節所提到的「毒氣」,這字也可以當作「飛箭」解釋。猶太人有一種說法,認為人生中有三樣東西是放出去之後,就收不回來的,一是講出去的話,二是射出去的箭,三是擦身而過的機會。把「飛箭」帶入第八節來看,就會明白作者告訴我們,當我們沒有注意到講話的內容時,就好像看到一支含有劇毒的飛箭射出去一樣,傷害了對方,也使自己陷入犯罪中。

第九至十二節是一連串相對的句子,包括頌讚和詛咒、甜和苦、乾甜和鹹澀等。
我曾很清楚地提醒大家,不要在祈禱中詛咒別人,這不是上帝所喜愛的祈禱,也不是我們要學習的祈禱方式和內容。我們祈禱,即使想到我們心中認為最可惡的仇敵,也只能祈求上帝給我們更多寬恕、原諒的心,要不然就是為對方祈禱,懇求上帝的憐憫、恩典讓我們的仇敵能增添愛心。我之所以會這樣強調,主要是在一個信仰的基準點上:面對上帝,我們都是壞人、有罪的人。在上帝眼中,我們不配去數說別人的錯和罪過。而頌讚上帝則是我們應該有的信仰態度,因為上帝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豐富的恩典,只要我們知道沉思,想想生命的旅途,就會發現每一天都有上帝奇妙的旨意出現在我們生命裏。耶穌基督就曾這樣教導門徒,他說:「為詛咒你們的人祝福,為侮辱你們的人禱告。」(路加福音六:28)

請注意第十二節的「無花果樹不能結橄欖;葡萄樹不能結無花果」這句話,這是一句在中東地帶很流行的俗語,意思就是除非天地顛倒,否則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台灣俗語中有一句很類似的話說:「人若在衰,種瓠仔也會生菜瓜。」意思就是倒霉到只有變種的情況下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作者在這裏說同樣的一個泉水,不可能同時出現甘甜的水,又同時湧出鹹澀的水。

第十三至十八節:
13你們當中有聰明智慧的人嗎?如果有,他就應該以充滿著謙卑和智慧的好行為,來表現他有美好的生活。14既然你們心裏有惡毒的嫉妒和自私,你們就不可以自誇,不可以撒謊敵對真理。15你們的所謂智慧不是從天上來的,而是屬世、屬情慾,屬魔鬼的。16凡是有嫉妒和自私的地方,就有紛亂和各種邪惡的行為。17但是,從上面來的智慧有幾樣特徵:第一是純潔,其次是和平、謙和、友善,充滿著仁慈,能結出豐富的善果,沒有偏私,沒有虛偽。18一切正義的果子都是從播種和平的人、為和平努力所撒的種子產生出來的。

這段經文將主題放在「甚麼是智慧」的問題上。在探討「智慧」這個名詞時,我們先從聖經怎樣看「智慧」來了解。依照箴言作者的看法,真正的「智慧」就是認識上帝(參考箴言一:7、九:10)。因此,「智慧」並不是在指財富、學歷、經歷等,這些都不是聖經所強調的「智慧」。而真正認識上帝的人,必定會謙卑下來,因為當人知道面對著上帝時,就會明白生命是多麼軟弱、無力,需要上帝的扶持幫助才能越過苦難。

第十三節的「好行為」、「美好的生活」,都是指具體行動產生出來的結果。作者再次回到這本書信最原先的一個主題:有好行為的結果出來,才能說一個人真正的認識上帝。因為當一個人說自己認識上帝,卻表現出不怕上帝的樣子,而在行為舉止上與真正認識上帝的人有差落,這樣是說不過去的。
第十四節讓我們看到與第五節所提到的「說大話」連接起來;在第五節提到一個人若是沒有注意控制舌頭,就很容易有「說大話」,也就是陷入自誇的危險。一個會自誇的人,也就是詩人所說的「狂傲的人」(參考詩篇十四:1),這樣的人心中不會有上帝。同樣的,一個自己會承認軟弱,會有邪惡的念頭在心中作祟的人,就應該要注意避免自誇,以免陷入迷失中,離棄了上帝指引的道路。

也是在這一節,作者強調撒謊就是在敵對真理。真理就是愛。當人在撒謊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愛。我們經常會聽到所謂「善意的謊言」,其實,謊言就是不誠實,不誠實的話有愛嗎?沒有。與其講不誠實的話,不如不講。

第十五至十六節和第十七至十八節是相對的經文。前兩節提到屬地上的「智慧」,和屬天上的「智慧」是不同的。作者提到屬地上的「智慧」,其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情慾、魔鬼、嫉妒、自私、紛亂,以及各種邪惡等。但屬於天上的「智慧」就不是這樣子,而是純潔、和平、謙和、友善、仁慈、沒有偏私、沒有虛偽等。如果我們將這種分別善與惡的「智慧」,比較一下使徒保羅對屬於人的,以及屬於聖靈的,二者之間所結出來的果子,就會發現二者之間有很類似的地方,只是雅各書列舉的比較簡略了些而已。

雅各書三:15─18 <->加拉太書五:19─23
屬於從天上來的智慧 <->屬於聖靈的果子
純潔、和平、謙和、友善、仁慈、沒有偏私、沒有虛偽<->博愛、喜樂、和平、忍耐、仁慈、良善、忠信、溫柔、節制
屬於地上來的智慧 <->屬於人本性的
情慾、魔鬼、嫉妒、自私、紛亂,以及各種邪惡 <->淫亂、穢行、邪蕩、偶像崇拜、巫術、仇恨、鬥爭、忌恨、惱怒、好爭、分派、結黨、嫉妒、酗酒、狂歡宴樂、其他類似的事


為甚麼雅各書的作者會提到這些屬於地上的智慧,和屬於天上的智慧之間的區別呢?原因是初代教會裏充斥著假教師;他們經常用各種方式來表示自己很有智慧,但卻也一再地在教會中製造出許多紛爭。這些紛爭中最常見的,就是欺騙信徒的錢財。他們用的方式就是誇口自己多麼有才能,甚至因為內心的嫉妒而故意地去毀謗別人,導致教會內部出現紛亂、不安的現象,從使徒保羅身上我們一再看到這情景。因此,他曾很不客氣地用嚴厲的話斥責這些造成早期教會紛亂不安的假教師(參考哥林多後書第十一至十二章)。
在所有這些紛亂的現象中,他認為真教師與假教師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假教師「把上帝的信息當商品叫賣」(參考哥林多後書二:17)。這種行徑就是為了要騙取信徒的錢財。而雅各書的作者則是在第十八節將這些來自天上的「智慧」做出一個結論,他將之稱為「正義的果子」,而這種果子會出現在那些傳遞「和平」信息的人身上看出來。

作者用土地與撒種子作比喻,他說將「和平」的種子撒在土地上,必定會收到正義的果子。這樣,第十八節很快就讓我們想起耶穌基督在登山寶訓中所講的:「促進和平的人多麼有福啊;上帝要稱他們為兒女!」(馬太福音五:9)我們可以明白若要見證福音應該從甚麼地方著手,會讓人感受到我們心中有上帝,很基本的一件事:我們不是喜歡紛亂、鬥爭的人,而是喜好和平的信徒。這也就是使徒保羅為甚麼會譴責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在內部發生紛爭的時候,竟然跑到民間的法庭去提訴訟,他非常不諒解這樣的事,他說:「你們信徒間,如果有爭論的事,怎麼敢告到不信主的法官面前去,而不讓信徒替你們解決呢?」(哥林多前書六:1)

教會是以信仰上帝作為基礎,相信上帝的愛是透過耶穌基督表現出來的。而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最主要就是帶來和平(參考路加福音二:14)。如果沒有「和平」,以基督的名建立起來的教會就不會有見證。
另一方面,我們從這裏也可以想像得到,一間分裂的教會,是不會做出甚麼福音事工的,因為福音事工必須從「合一」的心開始。否則就無法一起同工。因此,有紛爭的教會怎麼能見證福音呢?有紛亂的教會,能傳出甚麼福音信息呢?很難的!就以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最近幾年來內部發生的紛爭不斷,影響所及就是教勢的成長已經緩慢下來,甚至在二○○一年還出現負成長的現象,這種情景在原住民的教會更明顯。當然造成原住民教會成長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整體社會的改變影響所帶來的結果,但是我們必須注意的,是這幾年來原住民流失的信徒並不是改信其它信仰,而是到其它教派去參加聚會,例如新興的教派「安提阿教會」,短短幾年已經有四千名信徒之多,而其中幾乎超過三分之二都是來自咱長老教會的信徒。原因就是他們是弱小教會族群,在我們的社會中是聲音比較少被重視的一群,因此,他們用「離開」這種方式在表達他們對整體教會的不滿。因為咱長老教會發生糾紛的事件幾乎都是和事業機構有關,而事業機構的事件又是與金錢有關。當然我們可以很快就想像得到,金錢必定和人的貪心、情慾、自私脫離不了關係。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章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讓我們學習用謙卑、純潔的心回應上帝揀選的愛。

如果有人問我們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意義在哪裏,我想我們應該可以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回答,那就是學習認識上帝。因為聖經告訴我們,認識上帝就是有智慧的人。
可是,這樣回答問的人,他會繼續問說:「上帝是甚麼?」我們要怎麼回答呢?我們同樣可以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回答,那就是:「上帝是愛。」(約翰一書四:16)
問的人會繼續問第三個問題:「怎樣述說愛?或是甚麼是愛?」這個問題就不是用說的了,而是必須有實際的行動來解釋了。

我相信最近稍微注意一下政治新聞的人都會知道,有一位立法委員名叫沈富雄,因為提出建議民進黨在今年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時,不要再把「愛台灣」當作選舉的主軸,結果他在這兩個禮拜來一直被許多關心台灣議題的人在媒體上砲轟猛批,認為他就是為了要選台北市長,所以連「愛台灣」也不敢說了。其實,若是認真想沈富雄立法委員的話,就會明白他的用意並不是這樣。因為真正的愛台灣並不是用說的,真正的愛必須具備實際的行動,而且這些行動不是那種人人看得見的才表現出來,而是在我們生活最微小之處就可以顯示出來的,才是真正的愛。馬太福音第廿五章三十一至四十六節,耶穌基督講關於終末審判時的情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用提供水給口渴的人喝、東西給飢餓的人吃、衣服給赤身者穿、去探望生病者、訪視入監坐牢者等等來說明,只要在這樣微小的事上做了,就是一件偉大的事。

這樣,我們就會明白,真正的愛,沒有大與小之分,只有「做了」與「沒有做」之差別而已。
當然我們都會明白,一個政治人物在講愛,與我們在信仰上要講的愛差異很大;他們在講愛的時候,往往是附帶有政治利益的目的,不會是單純的動機,或是真心的愛,這也就是為甚麼沈富雄立法委員開口講,甚少有人會相信他是真心實意,而是認為他是想到要爭取統派的人的選票,因為他準備要參加市長選舉。但我們在講愛的時候,是建構在信仰的基礎上講,因此,必須是沒有附帶條件的,就像雅各書作者在第十七節所說的:「從上面來的智慧有幾樣特徵:第一是純潔。」

真實的愛,是不能談條件的,因為愛就是給與,且是毫無條件、在對方都沒有任何值得愛的條件下就給與,這樣的愛,才是真心的愛。這也是使徒保羅在詮釋上帝的愛時所說的:「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馬書五:8)沒錯,一個罪人有甚麼可值得我們愛的?沒有!但上帝卻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已經差遣耶穌基督到世界上來,還為了要贖回我們的罪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樣的愛,才是真實的愛。

我們看到有些信徒很關心被關在監獄中的受刑人,他們用很多時間去監獄中幫助這些受刑人,請注意,這些受刑人與這些信徒之間並沒有甚麼親屬關係。而在許多受刑人當中,有些受刑人確實犯了很難原諒的罪,例如連續殺人、強暴等這樣惡劣的行徑。想想看,這樣的人值得基督徒去愛他們、關心他們嗎?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幕,就是在關山牧會時,有一次會友在菜市場遇到從台北去台東武陵外役監獄探監的婦女,打扮得很入時。賣菜的會友用很關心的語句詢問說:「來探監嗎?」
婦女:「是的。」
會友:「判幾年?」
婦女:「六年啦。」
會友聽了之後用很同情的語句說:「唉唷,可憐喔,怎麼判那麼重?」
婦女:「不會啦,很合算啦,一輩子也賺不到那麼多錢!」
會友一聽氣得要命,連菜都不賣給她,並且到教會來找我說:「牧師啊,這樣的犯人還要關心他們做甚麼?不要再去關心他們了啦,以後不要再去講道給他們聽!」

我當然會明白這賣菜會友的感受,我跟她說:「就是因為這樣,才需要我們關心。會知道悔改的人,上帝早已經寬恕了,就是這些尚且沒有悔改之意的人,才是我們福音事工需要關心的對象。
不過,話雖然講得這麼好聽,我還是受到影響,每次去監獄遇到那位受刑人,我都會找理由避開他,這是我的不對。耶穌基督不就是說要去找那些罪人來悔改嗎(參考路加福音五:32)?沒錯,我們要學習耶穌基督的教訓才對。

我們在關心的台北「活水泉」教會,這是一間在傳福音給流浪漢聽的教會。過去十五年來,投入兩位全職的傳道者,但卻只有十位來受洗而已。而這十位當中,只有一位戒酒成功的。最近幾年,從原本只有兩位專職的傳道者,到現在有四位專職的同工,但我們都知道,這些流浪漢大多染有酒癮,甚至嚴重的人還有毒癮。他們有的身體百病交加,想想看,他們值得我們愛嗎?依照一般社會的價值觀點來看,是非常不值得的。但從福音的事工上來看,他們才是最需要我們投入愛的行動。而我們愛他們,支持這樣的事工,就是很真心實意的,只因為這是為了要回應上帝揀選我們的愛。

二、我們需要小心口舌,千萬不要講不誠實的話,即使是出於愛心,也應該是「以愛心講誠實話」才對。

雅各書的作者一再強調舌頭會影響到全身,不小心說話,可能會讓一個人的全身都因此而變成污穢。為甚麼會這樣?主要原因就是沒有誠實的心。當一個人沒有用誠實的心講話時,就會含有欺騙的成分在裏面,要不然就是沒有經過慎思、清楚之後就講話,結果很容易造成問題,因為欺騙的話會傷害別人,而講沒有根據的話,容易使一個團體找到掀起紛爭的藉口,這是非常危險的事。這也就是為甚麼雅各書的作者一再要求每個人應該控制好自己的舌頭之因。
使徒保羅很強調信徒在教會生活中,必須用誠實的態度講話,因為這樣才不會造成教會分裂。他說:

「弟兄姊妹們,我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大家,說話要一致,不可分裂,要團結,有一致的想法,有共同的目標。」(哥林多前書一:10)

「哥林多的朋友們,我們向你們推心置腹,坦白說話。」(哥林多後書六:11)

他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就特別強調大家必須「以愛心說誠實話」(參考以弗所書四:15),這才是上帝所喜歡的。
一間教會之所以會發生紛爭,往往與說話不誠實有密切關係。因此,我就曾一再說過,學習作基督徒的第一步功課,就是從誠實開始。一個人若是不誠實,說出來的話也不會是真的。
雅各書的作者把這種說誠實話,用「控制舌頭」來取代,他認為每個人都必須控制舌頭的運用,就像將嚼環套在馬嘴上,也像一艘大船中的船舵,控制的好,就可以事事順利,完成目標。
舌頭,沒有好壞之分,它是中性的,但重要的是在意念的問題。猶太人有這樣的故事,說:

「有一次,一位拉比要僕人到市場上去買美味可口、好吃的東西回來。於是拿了一千元給僕人,僕人就去買羊的舌頭回來。主人稱讚很好吃。
過幾天,主人又要僕人到市場上去買個便宜的食物回來吃,因為是接近月底的時刻,拉比覺得手頭有點緊,因此跟僕人說不要去買貴重的食物,越簡單越好,只要充飢一下就可以。
於是,僕人就去買簡單、普通的食物回來。主人拿給他的錢買了食物之後還有剩餘找回來。當主人打開僕人買回來的東西時,感到大惑不解,因為僕人買回來的普通東西,就和上次要他買貴重的食物一樣,都是羊的舌頭。

於是主人問僕人說:『上次我告訴你要買好吃的回來,你去買羊的舌頭;現在我要你去買普通、只要能充飢的食物就好,你也是買羊的舌頭回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僕人回答主人說:『舌頭這種東西,你說它好,它就是好;你說它不好,它就不好。好與不好,都是舌頭說的。』」

這就像雅各書作者在第九至十節所提到的,人用舌頭歌頌上帝的創造,卻也用相同的舌頭詛咒上帝以祂的形像所創造出來的人,作者說不應該是這樣的態度。他希望我們能夠控制好我們的舌頭,讓我們的舌頭用來歌頌上帝,同時也需要學習用舌頭來替我們的仇敵祈求上帝的寬恕和憐憫,而不是用來詛咒。這一點是我們在信仰生活中,不論是在教會、家庭,或是工作場所都是應該要注意的事。

(講於二○○四年四月廿五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