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同信仰的兄弟

經文:腓利門書1-25節

在所有使徒保羅的書信中,腓利門書可說是最特別的一封信,因為這封信可說是真正的私人信函。雖然寫給提摩太和提多的書信也是屬於私人信函,可是,那些書信中也有提到關於要告訴教會中所有信徒的事,因此那三封書信並不像腓利門這封書信這樣,純粹都是在討論一個主人與奴隸之間的問題。而且更特別的地方,也是這封書信之價值所在,就是使徒保羅是站在奴隸這一邊,他在替奴隸講話,並作為奴隸的擔保者。

這封信也可說是使徒保羅所寫的書信中最簡短的一封,只有廿五節而已。但從這封信中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對奴隸阿尼西謀的愛甚深,他甚至願意將阿尼西謀看成是他「在基督裏的兒子」,這樣的說法就像他稱呼提摩太或提多都是他「在信仰上的真兒子」一樣(參考提摩太前書一:2,提多書一:4),不僅表示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且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伙伴。因為使徒保羅說他把阿尼西謀送回給腓利門,就如同把「自己的心送去」一樣(參考12節),這樣的說法已經清楚表示出使徒保羅和阿尼西謀之間有很深的友情。

我們知道在聖經的時代,奴隸就是主人的財產,是沒有自由的人。若是逃跑被抓到,無論甚麼理由,重則可以將之處以死刑。除非主人願意寬恕逃跑被抓回來的奴隸,否則最輕的處罰就是將之賣給奴隸市場給拍賣掉。而使徒保羅願意為這樣的一個逃跑奴隸關說,也是一種很冒險的事,因為若是處理不好,很可能會使他與腓利門之間原本美好的關係破壞了。這也是為甚麼他會說原本想把阿尼西謀留在自己身邊,但後來還是決定將之送回去還給腓利門,必定是有這樣的理由存在,就是要讓腓利門覺得受到使徒保羅的尊重。
從這封信中我們看到使徒保羅怎樣在替一位弱勢者說項,這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門信仰功課。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封信的內容:

第一至三節:
我是保羅;我為了基督耶穌的緣故成為囚犯。我和提摩太弟兄寫信給你-我們親愛的同工腓利門,2和在你家裏聚會的教會,也給亞腓亞姊妹以及跟我們一起服役的亞基布。
3願我們的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賜恩典、平安給你們!

這段經文中我們很快就看到使徒保羅書信的特色,也是當時羅馬社會書信的方式,書信的開始一定是先自我介紹,然後就是問安,再來就是祝福。然後在信的結尾處又再次祝福。這封寫給腓利門的信就是一封很典型的形式。

第一節使徒保羅說他是「為了基督耶穌的緣故成為囚犯」,單單這封簡單的信中,就提了四次在監牢的話,包括第九節、十節、十三節、廿三節等,因此,我們可以確定這封信是在監獄中寫的,沒錯。
我們知道使徒保羅所寫的書信中,有四本書信被看成是在監獄寫成的,因此將這些歸類為「監獄書信」,這四本就是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以及現在我們所讀的腓利門書。在使徒行傳曾記載使徒保羅有過三次被關在監獄中,第一次是在腓立比(參考使徒行傳十六:19─24),第二次在凱撒利亞(參考使徒行傳廿三:35),第三次是在羅馬(參考使徒行傳廿八:16)。可是,如果我們看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二十三節,他卻說自己「坐牢的次數更多」。看來他在監牢的次數可能不只是三次,有些聖經學者說,使徒保羅在羅馬監獄進出至少有兩次以上。因此,對這封寫給腓利門的信,到底是在哪個監牢寫的,也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我們知道他是在監牢中寫了這封信就是了。

再者,他告訴腓利門說,這封信是他和提摩太一起寫的,這表示他寫這封信的時候,提摩太就在他的身邊。但也有另一個可能,就是腓利門認識提摩太,而使徒保羅用提摩太的名字,是要讓腓利門知道,他和提摩太對信內要談及有關腓利門和阿尼西謀的事,有共同的想法。

第二節,這一節提供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料,就是腓利門的家已經是信徒聚會的地方。這種聚會的方式也是早期教會最大的特色,都是用家庭聚會的方式開始教會這樣的信仰團契。例如在腓立比有以呂底亞的家作為聚會的地點(參考使徒行傳十六:14─15),而羅馬則是有百基拉和亞居拉的家作為聚會的地方(參考羅馬書十六:3─6),另外在以弗所也有以他們的家作聚會之處(參考哥林多前書十六:19),在老底嘉則有寧法的家在聚會(參考歌羅西書四:15)。在這裏有人說腓利門的家,就是後來發展出來的歌羅西教會,這種看法從歌羅西書第四章九節記載阿尼西謀是歌羅西這個城市的人可以看出來。換句話說,他是奴隸,因此,說他是歌羅西人,意思就是他的主人住在歌羅西這個城。

這裏提到「亞腓亞姊妹」,有人說她乃是腓利門的妻子,而亞基布則是他們的孩子。因為阿尼西謀是他們家裏的奴隸,所以他們都關心此事件。

也從這裏,我們可以這樣了解,這封信表面上看來是一封純粹寫給腓利門的私人信函,其實,也是寫給所有在腓利門家聚會的信徒看的,因為有一個問題很重要,就是阿尼西謀是要回到腓利門家,而腓利門的家又是信徒們聚會的場所,阿尼西謀一定會參加。而他是一個逃脫的奴隸,在那裏聚會的兄弟姊妹必定知道這件事。若是他回去後參加他們的聚會,他們會用怎樣的態度看待阿尼西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必須同時解決。因此,使徒保羅寫這封信也有另一個用意,就是希望在腓利門家聚會的信徒也會接納阿尼西謀成為是他們兄弟中的一位。這樣看來,這封信應該也可以被當作是「牧會書信」中的一本才對。
在這節使徒保羅用一個字很特別,就是「服役」。原因是使徒保羅喜歡將傳福音如同在打仗一樣,在他的書信中,就經常提到有關傳福音的工作者,要像一個軍人一樣,穿著整齊的軍服,有出征打仗的裝備一般。例如他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就是這樣說:

「所以,你們要準備好。要以真理作腰帶,以正義作護胸甲,以隨時宣揚和平的福音作鞋子穿上。要常常拿著信心的盾牌,好使你們能夠抵禦那邪惡者所射出的一切火箭。你們要以救恩作頭盔,以上帝的話作聖靈所賜的寶劍。」(以弗所書六:14─17)

使徒保羅的這樣寫法,很清楚在表明一件事:信仰就像在敵對那些邪惡的靈的一種戰爭,不能疏忽,因為信仰與生命是連結在一起的。因此,當使徒保羅在這裏提到亞基布是和他一起「服役」,意思就是在福音的事工上,亞基布就是他很好的伙伴,就如同在戰場上一起作戰的戰友一般。還有生命共同體的意味在裏面,表示關係相當親密之意。
第三節,這通常都是當時寫信的一種禮貌,就是在自我介紹之後,隨即有問候和祝福的話。我的書信方式則是祝福的話通常會在書信最後時才寫。

第四至七節:
4腓利門弟兄啊,我每次禱告的時候都提到你,常常為你感謝我的上帝;5因為我聽到你對所有的信徒都有愛心,對主耶穌有信心。6我求上帝使我們能夠藉著在同一信仰裏的團契,更深刻地體會到與基督連結而有的一切好處。7親愛的弟兄啊,你的愛心給了我極大的喜樂和鼓勵;所有的信徒也因你而覺得愉快。

這短短四節經文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怎樣在稱讚腓利門;他說腓利門「很有愛心」,並且「對主耶穌有信心」,同時對使徒保羅在福音的事工上幫助很大,因此,使徒保羅說腓利門的愛心給了他「極大的喜樂和鼓舞」。

再者,我們也從使徒保羅看到他書信中的一個特色,就是在禮貌性的介紹、問安和祝福之後,隨即就會稱讚收信的人(參考羅馬書一:8,以弗所書一:15─16,腓立比書一:3─7,歌羅西書一:4,帖撒羅尼迦前書一:2─3,帖撒羅尼迦後書一:3)。

第四節他說每次為腓利門祈禱,都會因為腓利門的緣故而獻上感謝給上帝,原因就是第五節所提到的,腓利門是一個很有愛心和信心的人。

我們感到可惜的是,在這裏並沒有提到說腓利門在愛心上的見證是甚麼,若依照第五節的經文寫著「對所有的信徒都有愛心」這句話來看,很可能就是他除了提供自己的家當作聚會的地方外,另一點可能性,就是每次聚會之後,都會在他的家裏用愛餐,而這些費用都是他所提供。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他對那些貧困的家庭經常給予資助,讓那些生活困難中的信徒可以得到溫飽,他這樣的愛心傳到使徒保羅那兒去。還有,就是他對使徒保羅在福音的事工上很支持,這一點可以從第七節看得出來。不過也有一個可能,就是奴隸阿尼西謀已經逃跑,腓利門並沒有去向當時的官府通報,可能和這件事也有關係。

「對主耶穌有信心」,這句話就更有意思了。我們應該這樣說,對耶穌基督有信心的人,一定會在愛心上有美好的見證。這也是使徒保羅對以弗所教會稱讚之因(參考以弗所書一:15),也是他稱讚歌羅西教會的理由(參考歌羅西書一:4)。他在勉勵提摩太時,就是要他必須在愛心和信心的事上同時進步(參考提摩太前書四:11),而提醒提多去克里特教會牧養時,要勸勉那些年老的人,在信心和愛心上更健全(參考提多書二:2)。為甚麼使徒保羅總是把信心和愛心連結在一起?原因是一個人若是沒有信心,而只有愛心時,這樣的愛心可能不會是為了要見證上帝的愛,而會容易陷入私心的愛。但有信心的愛,才會使人顯現出所謂的「大愛」,這種「大愛」就是指真實、無私的愛。不是為了自己的的需要,更不是為了要達到某種目的。

第六節特別提到「同一信仰裏的團契」,這句話已經說明了早期教會有許多信仰的紛爭,這也是在使徒保羅其它書信中可以看到的資料。例如使徒保羅很清楚地說到在加拉太教會有人在傳「另一種福音」(參考加拉太書一:6),在歌羅西教會裏則有人「被虛妄的哲學迷住了」,他說這些人傳講的信息並「不是根據基督」(參考以弗所書二:8),而在帖撒羅尼迦教會中,有人專門用欺騙不實的信息來誘惑信徒(參考帖撒羅尼迦後書二:3),而在以弗所教會則有人在傳講那些不真實的教義(參考提摩太前書一:3),在克里特的教會,則是有人「用荒唐無稽的話欺騙別人」(參考提多書一:10)等,因此,使徒保羅在這裏特別強調腓利門和他都是同一信仰團契的一份子,這讓我們知道他們在聖經信息的認知上是相同的。因為只有相同的信仰認知,才能成為一個共同的信仰團契,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

第八至十一節:
8既然我是你在基督裏的弟兄,我本來可以大膽地吩咐你做應該做的事;9可是,愛心催逼我向你提出請求。雖然我--保羅,身為基督耶穌的大使,現在又因他的緣故成為囚犯,還是願意這樣做。10我對你的請求是為了阿尼西謀。他是我在基督裏的兒子;我在監獄裏的時候作了他靈性上的父親。11從前他對於你沒有甚麼用處,現在他對你、對我都有用處。

從第八節開始直到第廿一節,使徒保羅這段經文中談到他寫這封信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訴腓利門有關阿尼西謀的事。
從第八至九節,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將身段放下來,主要原因就是要談的事是與奴隸的事有關,這是需要特別小心的一件事。因此,他並沒有採取高姿態,而是放下身段,用非常卑微的態度,他說這是一項「請求」。就像他說的,他也可以用命令的,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用「請求」。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說「請求」這個詞之前,先用了一個「可是,愛心催逼我」這句話。這句話清楚地表示一個意義:他會向腓利門請求,乃是出自心甘情願的態度。換句話說,他要讓腓利門知道,他不是因為腓利門請託而寫這封信,也不是因為某種私人的利益才寫這封信,純粹是因為要實踐耶穌基督的愛之緣故。這點剛好可以和他在第四節對腓利門提到的,說腓利門是一個很「有愛心,對主耶穌有信心」的這句話相契合。這就讓我們學習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信仰功課:真正的愛,必須是心
甘情願。否則就談不上愛。使徒保羅這樣說,就是要讓腓利門知道,他是自己願意替阿尼西謀講話,並不是因為阿尼西謀自己的請求。

第十節,使徒保羅說阿尼西謀乃是他「在基督裏的兒子」,而他是阿尼西謀「靈性上的父親」。這種方式的比喻說明一件事:信仰與生命相連。一個人若是信了耶穌基督,就會自稱是上帝的子民,父親就是上帝,而人就是上帝的兒子。使徒保羅將這種認識轉換一下,將他的門徒稱呼為「信仰上的真兒子」,以表明和被他這樣稱呼的人的生命是相關、不能分離的。
但我們要注意的是阿尼西謀乃使徒保羅在監獄時得到的。這很可能有一個背景,就是當使徒保羅還在羅馬監獄的時候,因為他可以公開接見來訪的客人,有可能在那段時間有人帶阿尼西謀去認識使徒保羅,並且因此接受了福音的信息,然後留下來協助使徒保羅服事福音事工。因為在歌羅西書第四章七至九節有提到使徒保羅差遣推基古帶著他的信去給歌羅西教會的信徒,陪同推基古去的就是阿尼西謀。而歌羅西書是使徒保羅在監獄中寫的一本書信。

第十一節,這一節很有意思,原因是使徒保羅說阿尼西謀逃離腓利門的家之後,就成為一個「沒有甚麼用處」的人,原因是逃離的奴隸就像一個逃犯一樣,即使抓去奴隸市場販賣,也不會得到多少好價錢。而且既然已經逃離了,也等於是失落一樣,沒有甚麼意義了,因為印象不好的奴隸,主人也不會想要留在身邊。可是,現在使徒保羅對腓利門說,過去阿尼西謀對腓利門看來「沒有甚麼用處」,但現在則是對腓利門和使徒保羅都有「用處」了。而非常有意思的,這個「用處」的詞,剛好就是阿尼西謀名字的意思。換句話說,因為得到認識耶穌基督救恩的信仰,使阿尼西謀從原來「沒有甚麼用處」的人,變成一個真正有「用處」的人。這也說明了使徒保羅勸阿尼西謀回去主人那兒的主要原因。

使徒保羅這樣說,最主要就是要讓腓利門明白,阿尼西謀改變了,而且是變得跟過去不一樣了。這就是使徒保羅所說的:「無論誰,一旦有了基督的生命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新的已經來臨。」(哥林多後書五:17)

第十二至十七節:
12現在我送他回到你那裏去,等於把我自己的心送去。10我本來想留他在我身邊,讓他在我為福音坐牢的時候替你伺候我;14不過,我希望一切都是出於你甘心樂意,而不是勉強。沒有你的同意,我甚麼都不願意做。
15阿尼西謀暫時離開了你,也許是要使你永久留著他。16現在,他不再是一個奴隸,而是遠高過奴隸;因為他已經是基督裏親愛的弟兄。對我來說,他確是如此,何況對你!因為你們既有主僕的關係,又是主內的弟兄。
17所以,如果你把我當作親密的朋友,你就接他回去,像接納我一樣。

從第十二節開始,使徒保羅提到這封信的主題,就是要將阿尼西謀送回去還給腓利門。因此,這封信一般的看法就是由阿尼西謀親自帶回去交給腓利門。在前面已經有說過,當時的法律很清楚,只要奴隸逃跑被抓回去,不是處以死刑,就是再次被送到奴隸市場上販賣,那樣的結果是更悲慘而已。可是,當一個人聽信了福音之後,他不會逃避,也不再會隱藏自己過去所犯的錯,而是會用信心勇敢去面對。使徒保羅就是採取這個做法,他不是將阿尼西謀隱藏起來,而是要阿尼西謀回去主人腓利門的地方。但他替阿尼西謀求情,且是出於自願替他求情,而且是用非常誠懇的語句向腓利門求情。也因為這樣,在第十四節他就說到希望腓利門也用「心甘情願」的態度來回應他,而不是因為勉強。這樣的態度一向是使徒保羅的態度,他不希望勉強別人來幫助他。為了傳福音他甚至自己打工賺錢,還用所賺的錢幫助其他同工(參考使徒行傳二十:33─34)。

心甘情願,或是甘心樂意,這都是使徒保羅所教導的信仰態度,不僅在金錢奉獻的事上他如此教導(參考哥林多後書九:5),也在傳福音的事工上堅持這種信念(哥林多前書九:17,以弗所書六:7)。使徒保羅有這樣的看法,其實可以從腓立比書第二章六至八節,他在形容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件看出來,也成為他要我們跟他一起學習的態度,就是「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參考腓立比書二:5),其意在此。

其實,使徒保羅在第十二節用了一個很特別的動詞,就是「送回」,這個詞原本是由兩個動詞合併在一起的複合動詞。第一個動詞是「ana」,意思是指「回覆」,另一個動詞是「pempo」,意思是指「轉呈」。這樣意思就是指一個屬下將一個案件轉「呈」到上級去。這就有很特別的意義了,表示使徒保羅並不想指導腓利門怎樣處理阿尼西謀,而是由腓利門自己決定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意思就是他會完全尊重腓利門的意見。

不過話雖然是這樣說,使徒保羅卻又接著說阿尼西謀是帶著他的「心」一起去的,這就是在向腓利門暗示,阿尼西謀就像是代表著他一樣,他的生命是和阿尼西謀連結在一起,這也意味著他願意用生命擔保阿尼西謀確實是另一個人一樣,這就是他在第十一節所說的,阿尼西謀對腓利門是「有用處」的人。
第十三節,使徒保羅提醒腓利門有義務到監獄去伺候他,因為他是從使徒保羅得到福音的。使徒保羅一直認為這就是一種所謂「福音債」,而還這種「福音債」最好的方法,就是將福音傳給別人,否則就會欠福音的債越多。

第十五節,使徒保羅提出了新的看法,認為阿尼西謀雖然曾擅自逃離,看起來好像是一種損失,但現在阿尼西謀「甘願」回去侍奉腓利門,必定比以前他還沒有得到福音之時,更努力在奴隸的角色和工作上,且不會再逃離,將會是一個更可靠的僕人,這樣對腓利門來說未嘗不是一件更好的報償。
第十六節,這節應該是此信最重要的一節。在這一節裏,使徒保羅希望腓利門接納阿尼西謀時,不要再把他看成是奴隸,是將他看成一個信仰裏的兄弟。他會這樣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使徒保羅就像是腓利門「信仰上的父親」,而阿尼西謀則是使徒保羅「在基督裏的兒子」,這樣很清楚,腓利門和阿尼西謀在信仰上都是使徒保羅的「兒子」,他們當然就是「弟兄」了。其實,這也是使徒保羅要提醒腓利門的一點,因為在腓利門的家提供給信徒聚會,而阿尼西謀可以幫助腓利門分擔福音的事工。既然這樣,福音的主人就是耶穌基督,大家都是為了耶穌基督,就沒有主人與僕人之分了,因為我們都是福音的僕人,這就是他在這裏所說的「主內的弟兄」。

第十七節,這一節也是在回應第十二節所說的,使徒保羅說阿尼西謀回去,就像是帶著他的「心」去腓利門那兒一樣。在這裏,他進一步地說,接納阿尼西謀就等於接納他一樣。因為他和阿尼西謀在信仰上如同「父子」,是分不開的。

第十八至廿一節:
18要是他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或者虧欠了你甚麼,都記在我的帳上好了。19我在這裏親筆寫下:我--保羅負責償還。(當然,我用不著提醒你,你欠我的竟是你自己的生命呢!)20所以,弟兄啊,為了主的緣故,讓我向你求這個情,好解除我精神上的負擔!我們都是基督裏的弟兄。
21我深信你會聽從我,我才寫這封信。其實,我知道,你所做的會超過我的要求。

從第十八至十九節來看,很有可能阿尼西謀會逃離腓利門的家,是和他做了甚麼錯事有關,而從這裏所提到的「虧欠」的用詞來看,可能就是指金錢或是財物上的「欠」。使徒保羅說他願意負責賠償這部份的債務。台灣有一句俗語說:「好人做到底。」看來使徒保羅對阿尼西謀就是真的「好人做到底」了,連阿尼西謀從主人腓利門家偷竊的財物,使徒保羅都願意承擔下來,而不是讓阿尼西謀回去做更粗重,或是加倍工作的時間來償還。為了表示慎重的態度,他甚至為了這項財物上的欠債,願意立下借據給腓利門,這也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對阿尼西謀的愛和疼惜有多麼地重。

不過,在這節使徒保羅提醒腓利門也欠他的債,而這種債,就是福音的債。因為福音乃是與生命有關的「財產」。我們知道使徒保羅說了一個觀念:所有的人都犯了罪(參考羅馬書三:23),而罪的代價就是死亡(參考羅馬書六:23)。但耶穌基督的福音乃是要救人的生命脫離死亡(參考羅馬書一:16、五:9)。他用這樣的信仰認知在提醒腓利門所欠他的債,遠勝過阿尼西謀欠腓利門的。換句話說,使徒保羅有足夠的「本錢」可以替阿尼西謀償還腓利門所欠下的債務。因為阿尼西謀欠腓利門的債,是身外之物,而腓利門欠使徒保羅的債,則是永恆生命的債。其間之大小、多寡一目了然。
第二十節,「我們都是基督裏的弟兄」,這句話說出了整個教會信仰團契的意義,就是大家在教會裏,就如同一個大家庭裏的兄弟姊妹一樣,沒有誰是誰的主人、僕人的位階差距。使徒保羅並沒有要求腓利門放棄阿尼西謀繼續作為他的奴隸身份,而是希望腓利門能用基督耶穌的愛寬恕腓利門所犯的錯,讓他可以因為寬恕的愛,對待他,如同對待一個新生命的出生一般。
使徒保羅這種談論主人與僕人之間的態度,從他寫給哥林多、以弗所、歌羅西等教會的書信中都可以看得出來(參考哥林多前書七:20─24,以弗所書六:5─9,歌羅西書三:22─四:1)。在他的看法裏,一個接受了福音的奴隸,就應該更加認真工作,讓主人因為看到他的好行為受感動,這也是傳福音、見證福音最好的方式(提摩太前書六:1─2)。

第廿二至廿五節:
22同時,請替我預備一個房間;我希望上帝會答應你們大家的禱告,讓我回到你們那裏去。
23為了基督耶穌而跟我一起坐牢的以巴弗問候你。24我的同工馬可、亞里達古、底馬、路加也都問候你。
25願主耶穌基督賜恩典給你們大家!

就像前面已經述說過的,使徒保羅寫這封書信時,很可能是被關在羅馬監獄中,他一直認為應該可以獲得釋放才對,因為地方巡撫、總督都認為他沒有罪,可以釋放,只因使徒保羅自願上訴羅馬皇帝法庭才需要押解到羅馬去的(參考使徒行傳廿六:30─32)。為此,當他寫這封信時,可能就是他想到再過不久就可以出獄回去,這樣就可以去探望一下腓利門,因而他要腓利門替他準備一個房間,這樣的寫法對腓利門來說也是一項極大的鼓勵,因為大家都想接待使徒保羅,那是一項光榮的事,可以接待上帝忠實的僕人,就是一件甜美的事。

第廿三節讓我們看到以巴弗陪伴使徒保羅在羅馬監獄中。以巴弗,可能是開拓歌羅西、老底嘉,和西拉坡里等三間教會的一位忠實之福音僕人(參考歌羅西書四:12─13)。
馬可,這是指約翰‧馬可,他原本是在使徒保羅第一次旅行傳道時,由巴拿巴推薦同行的伙伴(參考使徒行傳十三:5),後來不知何故半途離開(參考使徒行傳十三:13),使徒保羅曾為此事大為生氣(參考使徒行傳十五:37─38)。之後,他又加入了使徒保羅的行列,被使徒保羅稱讚(參考提摩太後書四:11)。
而亞里達古則是帖撒羅尼迦人,也是使徒保羅的好同工(參考使徒行傳十九:29、二十:4,歌羅西書四:10)。
底馬,後來在使徒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曾提起他「貪愛現世」,離開使徒保羅,自己到帖撒羅尼迦去。在這裏,他則是與使徒保羅同工的。
路加,他是一位醫生,一直是使徒保羅傳福音時的好幫手,甚少離開使徒保羅過(參考提摩太後書四:11)。
第廿五節,就像在前面已經提過的,使徒保羅遵照當時寫信的方式,在結束時再次祝福收信的人。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想想這封信所帶來的信息:
一、大家一起來學習從心甘情願的態度投入福音的事工。

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在這封信中一再對腓利門提到,他自己是心甘情願地為阿尼西謀所欠的債務負責任到底。他也希望腓利門以同樣的心甘情願之態度接納阿尼西謀回去,他甚至「甘願卑微」地將自己看成和阿尼西謀同樣的人,在上帝面前都是有罪的人,但也是最好的同工,又是「親密」的朋友一般。
其實,在使徒保羅寫這封信時,大約是在主後第六十三至六十五年之間,那時的使徒保羅已經在外邦地區開拓了許多教會,且在信仰團體中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說白一點,就是已經有很重要的地位了,包括耶路撒冷教會都因為使徒保羅在外邦地區傳福音的緣故,必須召開第一次「使徒會議」(主後四十九年),處理有關外邦人信耶穌基督加入信仰團契,是否必須守割禮的問題(參考使徒行傳十五:1─2、6)。但他卻寧願為了一個逃跑、且是從主人腓利門之處偷竊財物的奴隸阿尼西謀求情,只因為在使徒保羅眼中,一個好的福音同工就像是一顆珍貴的福音種子,需要好好珍惜。在這封信中,使徒保羅讓我們看到,他為了要珍惜這樣的同工,已經將阿尼西謀過去的壞行為記錄給擺在一邊,他甚至放下自己的身段,看阿尼西謀就是如同自己的兒子、兄弟一樣,是生命中不可分離的伙伴。

使徒保羅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阿尼西謀有甚麼特殊才華值得讓他這樣珍惜嗎?不是,應該說他是學習自耶穌基督呼召他成為福音的「使徒」有關。如果早期教會的信徒要論斷使徒保羅,也可以將他驅逐離開教會,甚至永遠拒絕他,而確實使徒保羅也經歷過這樣的遭遇(參考使徒行傳九:21),甚至在耶路撒冷的使徒們都拒絕跟他來往,因為不信任他而怕他,還好有巴拿巴來幫忙、替他擔保,才使他有機會在耶路撒冷被接納(參考使徒行傳九:26─28)。這也是為甚麼使徒保羅後來在書信中一再呼籲信徒們要跟他學,如同他效法耶穌基督一樣(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一:1,腓立比書三:17)。
要效法甚麼呢?我們從他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可以看到他這樣說:

「你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他原有上帝的本質,
卻沒有濫用跟上帝同等的特權。
相反地,他自願放棄一切,
取了奴僕的本質。
他成為人,
以人的形體出現。
他自甘卑微,
順服至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二:5─8)

看,這就是使徒保羅要我們學習的「自願放棄一切」、「自甘卑微」的基督耶穌之心,福音的事工就是從這種「自願」、「甘願」開始的。沒有這樣的態度,就無法成就福音的事工。
如果我們從每一間教會的福音事工來看,也是這樣,自古以來,福音事工之所以能夠傳揚出去,就是有一群看起來像是憨憨傻子「心甘情願」地奉獻出他們的才能、財物,才使得福音事工因此傳到世界各地去。如果沒有這些憨憨傻子不顧一切,寧願放棄所擁有的美好事物,福音的信息是永遠會停滯不動,也無法開花結果。

我想到咱教會也是這樣;每天有人甘願來當義工,也甘願在禮拜日提早來到教會參與掃地、整理環境,其實他們也可以在家裏多睡一兩個小時之後才來教會。我想到咱教會的聖歌隊員,一想到他們,我都會感動甚深,因為他們必須很早起床,然後騎車或是搭車趕在八點半之前來到教會,練習唱歌,就是為了讓我們教會整個禮拜很順利、美妙。禮拜後又必須留下來繼續練習到下午二點半左右才回家。有很多次,我真想告訴聖歌隊指揮說:「好了,大家都累了,可以休息了。」可是,每當看到他們那樣認真練習,我都很感動到說不出話來,我只能在祈禱中感謝上帝,咱教會還有一群憨憨傻子心甘情願地奉獻他們的時間、精神為福音事工作見證,這正是我們最珍貴的地方,我怎能說不要呢?

我也看到教會裏有一群財務小組的同工,每個主日禮拜結束大家都回去了,他們必須留下來替當天的奉獻作點帳登記,因為是與錢有關係,絕對不能有任何錯誤,必須是零缺點才可以結帳。有好多次,他們為了要找出差錯在哪裏,必須工作到下午四點。就是因為他們這樣認真,我也發現大家在信徒大會時,都會用包容的心接受信徒大會手冊有筆誤之處,沒有苛責,而是私下來告訴他們哪個地方有錯誤。這些都是我們最珍貴的信仰見證,很值得我們珍惜。會有這樣的態度,就是因為我們學習了使徒保羅在他的書信中所教導我們的,用心甘情願的態度參與每一件福音事工,也用甘心樂意的態度接受大家所付託的福音工作。

二、讓我們用愛心和信心建造教會這個信仰團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間真正有信仰見證的教會。

使徒保羅不僅在寫給腓利門的信中稱讚他的信仰美德,就是「對所有的信徒有愛心,對主耶穌有信心」,也在寫給以弗所、腓立比、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等教會的書信中,用同樣的話稱讚這些教會。我們可以看到愛心和信心就是維持一間教會像一個大家庭最重要的因素。

確實是這樣,如果一間教會有愛心,但卻在信心上不足夠,這樣的愛心可能會有很濃厚的私人之愛,不是為了要見證耶穌基督的救恩,那這樣的愛,不一定要有耶穌基督的信仰也可做得到,一般人或是一般團體都可以做得到。但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或是團體不是這樣,而是要從信心作基礎建構愛心的行動,因為我們的愛心是為了要學習耶穌基督的榜樣,是對於被愛的對象毫無所求地奉獻生命的愛,這樣的愛才是真愛,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羅馬書五:8)這種愛才是基督教信仰要傳遞的,而要做到這種無私的奉獻之愛,就必須有認識耶穌基督的信心才有辦法。

我很喜歡看早期來台灣的宣教師們所做的奉獻史料,他們真的就是這樣子到台灣來的。在一百多年前,這些宣教師帶著他們的信心與愛心,千里迢迢且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到台灣,他們原本可以在自己的國家享受著非常美好的物質與現代文化生活。但他們沒有這樣,而是憑著信心越過所有的困難,來到台灣。當他們看到當時台灣各種景象時,他們不是用鄙視的眼光看待這塊島上的人民和文物,而是用愛心來對待所有他們遇到的人。我非常感動的一件事,就是甘為霖牧師到街道與菜市場去佈道時,開口的第一句話就是說:「上帝掉了孩子啦,大家來喔,上帝在找祂的孩子喔!趕緊來喔,上帝在找祂的孩子喔!」於是很多人好奇,怎麼有一個西方來的人會講台語,接著就是圍繞著他身邊聽他講聖經的故事。

請注意甘為霖牧師講的這句「上帝在找祂的孩子」,他把我們台灣人都看成是上帝的孩子,這是多麼可貴的一句話啊!因為他將台灣的一切都看成是非常珍貴的對象,不僅是人,也包括所有的文物。要做到這樣,就必須先將自己西方的優越感排除掉,然後用更大的愛心和信心來傳福音,這樣才有我們今天的教會建立在這塊島上,沒有動搖。

今天我們的教會就是要繼續學習這個信仰功課,我們需要有足夠的愛心,和堅定的信心相配合,就像我們目前在關心的六間弱小教會一樣,我們不僅要持續這份微薄的愛,而且要對這些弱小教會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有這麼一天,這些弱小教會都會因為我們的愛,逐漸長大、茁壯起來。我們愛這些弱小教會,並不是要顯示我們有什麼好,或是有什麼能力,而是要見證上帝的愛豐富了我們教會的生命,我們願意分享給他們。

(講於二○○四年二月廿九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