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上帝眼中的人類世界

經文:創世記五:1—六:22

我們現在所讀的創世記第五、六章,大部分的資料是來自「祭司文獻」的作品;只有一小部份是比較資料是來自較早的「耶和華文獻」資料。

一般基督徒都有一個共同經驗,就是對於聖經中的族譜通常都會覺得很無聊,而在讀創世記的第二至四章之故事時,卻會覺得很有味道,因為在這三章中,我們看到受造的人—男人如何在欣賞另外一個受造的人—女人;也看到人如何在蛇的誘惑下違背了上帝的命令,然後,我們又看到兄弟之間如何變成怨恨、殘殺,這些都讓讀者覺得很有韻味,好像就是在我們目前的社會生活經驗中影像的重現一樣,甚至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覺得這些故事就是在描述我們本身一般的貼切。

在路加福音第三章廿三至卅八節中記載有關耶穌的族譜裡,我們會讀到「塞特是亞當的兒子,亞當是上帝的兒子」這句話(三:38),會覺得奇怪為甚麼作者路加沒有將「該隱」當作長子來記載在族譜裡。同樣的,在創世記第五章四至六節的族譜中,作者並沒有提起該隱的名字,而是提到「塞特」。會這樣的方式取族譜的材料,這有一個可能性,那就是聖經的作者要強調上帝揀選的主權,和拯救的歷史傳承。如果與這傳承無關的,就不再記述在聖經裡。例如在路加福音第三章卅四節裡,如果是以長子來繼承的話,則以撒的長子,應該是以掃才對,但是聖經的作者記載的卻是雅各,而不是以掃。

我們現在看創世記第五章時,會看到兩樣很特別的記述;
其一,是都註明了每個人的歲數。我們很難想像他們的歲數都是好幾百歲,甚至接近千歲,怎麼會這麼長壽?這是讀創世記時大家都會禁不住地發出的問題。有許多人喜歡用「他們當時計算年代的方式與我們現在的不一樣」這種說法來解釋。坦白說,我們還是無法得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不過,我們從以色列人的數字觀念上來了解也會很有趣;他們看數目喜歡用五、十來數算,如果是用五、十可以算進去的,都是好的,原因是一隻手伸出來有五隻手指頭,一雙手就有十隻手指頭,因此,能用一隻手的五根手指頭,或是一雙手的十根手指頭數算進去的,就是好。如果再加上七這數字,便是神聖、圓滿。因為五、十,都是當時的人認為用手指頭可以數算的最高範圍,例如亞伯拉罕是七十五歲才離開父親的家。七十五乃是五的倍數。又例如約瑟被賣到埃及時是十七歲,這是十加七。因此,亞伯拉罕離開父親的家時,是最好的年紀;而約瑟被賣之時也是最適切之齡。

我們讀第五章的族譜時,只要用五、十,再加上七,就可以算出他們的歲數都與這些數字有關,便可看出作者有意要表明這些人都是活得很有內容,也很愉快,因為他們的年齡都是在這樣的數字裡可以合算的。

例如在第廿五節說:「瑪土撒拉一百八十七歲十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拉麥,以後他又活了七百八十二年,並且生男育女。他死的時候是九百六十九歲。」
看,一百八十七歲,就是一百八十歲,再加上七歲。再活七百八十二歲,就是七百七十五歲加七歲。上下兩者加起來就是九百六十九歲。

再者,我們看到每一段簡單述說一個人之後,就會說一句重複的話:「並且生男育女。」別小看這句話,因為這句話是在表明生命是不斷地在延續。

我們可以將這句話用來比較第四章一節夏娃所說的:「由於上主的幫助,我得了一個兒子。」這很清楚地在說名一件事:人雖然沒有住在伊甸園中,上帝還是祝福著人,上帝的祝福並沒有減少,沒有棄人於不顧。上帝的愛仍舊與人同在,使人有能力繼續延續生命。若不是上帝的愛與憐憫,人在被驅逐出伊甸園時,生命早已經就枯萎了。

我們也要注意第五章廿八、廿九節,這裡說拉麥一百八十二歲時生了一個兒子,名叫挪亞;然後拉麥說:「上主詛咒了土地,使我們辛勞工作;這個孩子會使我們在辛勞中得到安慰。」這句話說明了挪亞名字的意義,同時也在回應第三章十七節中所說的:土地要因亞當違背上帝的命令而受詛咒,他必須要終生辛勞才能生產足夠的糧食。這樣看來,直到拉麥的時代,人並沒有因為上帝的詛咒有反省、悔改而從上帝得到減輕刑罰,相反的,人還是繼續違背上帝的旨意和命令,因此,人仍然繼續違背上的話,一直到挪亞的出生,再加上「挪亞沒有缺點,是當代惟一的好人;他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六:10),人才因此得到安慰。因為挪亞遵守上帝的話,上帝喜歡挪亞(六:8)。

第五章的廿一至廿四節:以諾六十五歲時生了一個兒子,名叫瑪土撒拉。這以後,以諾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他又活了三百年,並且生男育女。他在世享受三百六十五歲,一生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上帝把他接去,他就不見了。

這段經文在第廿二、廿四節都重複地說「以諾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這句話,再看以諾乃是這份族譜中活得最短的一個人,可是卻是最遵守上的命令的人。從數字上我們應該可以發現,以諾總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也就是說,他活在世上的日子裡,每一天(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保持與上帝有密切的關係。

這樣看來,活在世上的日子是否長壽並不一定是重要的,能跟上帝同行,遵從上帝的旨意才是最重要的。

再從族譜的排列來看,從亞當到以諾,以諾乃是排第七位,這在表明乃是完美的意思。作者就是要告訴我們,以諾實在太完美了。一個完美的人的生活態度,就是終其一生都是與上帝同行的人。先知彌迦這樣說:「上主已經指示我們甚麼是善。他要求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8)

除了以諾外,我們也看到先知以利亞是另外一位沒有死就被上帝接去的人(列王記下二:11)。

在前面我曾講過,創世記這本經典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在述說人類犯罪的現象—罪的擴散,並且是日趨嚴重。我們可以從下列的方式來了解:

亞當/夏娃→→→→該隱/亞伯→→→→全人類

人與上帝的關係 兄弟、親族關係 混亂(大水)

人與土地自然界 人與土地 人和自然界的疏離

創世記從第六章開始,我們看到一個新的生活環境,也是人類世界的一個新現象,那就是罪的擴散越來越嚴重。從第六章開始到第九章,這四章都是在描述洪水的事件。但是卻在第六章一至七節中,記下這段有關神子與人間女子的關係,作者是用這種方式在表明人類社會已經到了某種程度的惡劣。

第六章一至四節:當人口開始增多,分佈全世界,並且生養女兒的時候,有些「神子」看見人類的女子美麗,就隨自己所喜歡的娶她們為妻。因此,上主說:「人既然是屬肉體的,我的靈不永遠住在他們裡面;所以他們的壽命不得超過一百二十歲。」從那時以後,地上有巨人出現。他們是「神子」跟人類的女子所傳下的後代;他們是古代的英雄和名人。

這四節經文是在處理「巨人」的來源。在聖經中,我們會看到記載著以色列民族進入迦南地時,突然發現有些人身材特別高大,因此,認為這些高大的「巨人」來源一定是跟其他一般人不同;這些巨人很可能是因為天使的墮落,被上帝下降到人間來,而與人間的女子結婚所生下來的後代。我們在撒母耳記上第十七章四至七節看到大衛王與歌利亞打戰的故事;故事中描述巨人歌利亞時,有這樣的記述:

「有一個迦特城的人,名叫歌利亞,從非利士營出來,向以色列人挑戰。這個人身高差不多三公尺,穿著重約五十七公斤的銅鎧甲,頭戴銅盔,兩腿也用銅甲保護著。他肩膀上背著一桿銅標槍。他的矛像織布機的軸那麼粗,鐵矛頭就有七公斤重。」

民數記第十三章也有記載摩西派幾個偵查員去探查迦南地回來後,這些探子的回報是這樣子的:

「我們偵察了那地方,發現那是流奶與蜜的肥沃土地;這就是那地所產的果子。但那地的居民很強悍;他們的城又大又堅固。還有,我們在那裡看見了巨人亞衲的後代。亞瑪力人住在南邊;赫人、耶布斯人,和亞摩利人住在山區;迦南人住在地中海沿岸和約旦河邊。」(民數記十三:27—29)

因此,他們的建議最好是不要上去攻打他們,因為跟這些巨人相比,以色列人民簡直就像「蚱蜢一樣渺小」(民數記十三:33,也可參考申命記一:28)。
另外,我們也在申命記第二章十、十一節看到這樣的記載說:

「從前有一高大強悍的種族住在亞珥城;他們人口眾多,體格跟亞衲族一樣,被稱為利乏音人,但是摩押人叫他們以米人。」

這些資料讓我們看到當時尚且在遊牧生活經驗中的以色列民族,看到那些體型高大、強壯的迦南原住民,確實有些驚訝,並且對自己民族的體型瘦小有很深的自卑感。因此,當他們在思考這些人的由來時,不免有這種來自天上的墮落者與地上的人結合才有的看法。

另一方面,這段經文也在告訴我們,人的歲數長短與上帝的賜福與否有極大的關係;作者的看法是:人在伊甸園的時代,其生命是永久的,不死的。但是自從被驅逐出伊甸園後,人的生命開始有了死亡。死亡,最具體的呈現出來的現象就是歲數的限制。可是,原本被驅逐出伊甸園之時,人尚且可以活到將近千年的歲月,如今,連天上的天使都會墮落,明顯地,犯罪的現象是越來越嚴重,因此,上帝進一步地將人的歲數給予大大減少,最多只有一百二十歲。到了詩篇的時代,提到人的歲數是「不過七十,健壯的可能到八十;但所得的只是勞苦愁煩;生命轉瞬即逝,我們都要成為過去」(詩篇九十:10)。這樣我們可以看到人在世上的經驗是:生命越來越短暫,且活著的日子勞苦遠遠超過喜悅。這乃是罪的代價。

第五至七節:上主看見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就後悔自己在地上造了人。他很憂傷,說:「我要從地面上消滅我造的人類,也要殲滅獸類、爬蟲,和飛鳥,因為我後悔造了這些動物。」可是上主喜歡挪亞。

作者讓我們看到人類是越來越墮落了;「始終心懷惡念」,這句話至少說出了人類犯罪的嚴重程度。這也是聖經作者第一次用這樣嚴重的語句在說明上帝對人類犯罪的感受:上主後悔自己在地上造了人。

我們要注意第五節開始說「上主看見」這個字眼,這裡所說的「看見」,是指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結果,並非是臨時性的抽查就下斷定。換句話說,上帝乃是給予人類很多機會,祂希望人類能悔改,能回心轉意聽從上帝的話,但是,結果是人類越行,與上帝的旨意越遠。

我們常常會聽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上帝為甚麼要讓人犯罪?上帝為甚麼不阻止人類犯罪?上帝既然是全能的上帝,祂為甚麼不造出不犯罪的人出來?說實在的,我們真的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因為聖經的作者並不是要回答這樣的問題,聖經的作者寫聖經時,是要告訴我們他們的信仰經驗和見證:人是因為犯罪而生活在痛苦中,除非人悔改回到上帝的面前,否則,只會為人類的生命帶來更多的災難和痛苦而已。因為上帝看到人類犯罪越來越嚴重,祂很痛心,甚至痛心到了後悔造了人類!

第五節的「人始終心懷惡念」這樣短短的一句話,卻是整個洪水故事的中心主題;這句話的意思乃是指人不斷地在犯罪,且是已經嚴重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了。這是洪水形成的背景。

第八節:可是上主喜歡挪亞。

將這一節與第九節的挪亞「他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這句話相連節來看,可以看出這是整個故事的中心。聖經的作者要告訴我們,在整個洪水的大災難中,挪亞和他的家人之所以會得到整救,且成為整個救援的中心記號,乃是因為「他跟上帝有密切的關係」的緣故。

第九至十二節:以下是有關挪亞的記載;挪亞有三個兒子—閃、含、雅弗。挪亞沒有缺點,是當代惟一的好人;他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其餘的人在上帝眼中都是邪惡的;地上處處有兇暴。上帝俯視世界,看見世界敗壞,人的行為非常邪惡。

請注意第十節所說的「挪亞沒有缺點,是當代惟一的好人」,以及第十一節的「其餘的人在上帝的眼中都是邪惡的」這兩句話;這已經夠清楚在表示除了挪亞外,連他的妻子、兒子都是上帝眼中的壞人、邪惡者,但是,卻因為挪亞的緣故,他的妻兒也都受到保護。作者有意要告訴我們,一個真正屬於上帝的人,真的在實踐上帝旨意的人,不只是他會受到上帝的眷顧,連與他一起生活的人也會受到上帝的恩惠。

第十三節:上帝對挪亞說:「我決定滅絕人類。世界充滿著他們的暴行,我要把他們跟這世界一起消滅。」

這句話正好在回應第五至七節所說的,上帝對自己的創造變成如此的惡化,感到極度的難過。

洪水的故事也在說明一件事:上帝可以創造,也可以毀滅。宇宙萬物的主權不是在人,乃是在上帝的手中。棄絕上帝的旨意,就是為自己帶來毀滅。

另外一點,我們也看到上帝乃是將萬物給人管理,如今,因為人犯罪,結果也為萬物帶來災難。因此,人的責任不僅僅是自己個人而已,更重要的,乃是人類附帶著整個世界生存的責任。

第廿二節:挪亞照上帝的吩咐一一做了。

挪亞之所以被上帝所喜歡,其原因就是在這裡,因為他是遵照上帝的旨意在生活、行事。

我們不清楚挪亞是在哪裡造船的,或是幾歲的時候造船的,不過,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在他開始造船的時候,左右鄰居一定會問他為何要造船?甚至連他的家人也會這樣的問,而他的回答很可能換來譏笑、諷刺,甚至會認為他是瘋了。因為造船的時候,不可能等到洪水來了才造,必須是在洪水來之前先造好,而且還必須早在洪水來之前的好一段間就造好了,才能使所有的萬物成雙成對地進入船艙內。但是,真正的問題就是在這裡,無論誰如何的諷刺,或是譏笑,挪亞就是堅持遵行上帝給他的命令,他沒有懷疑,也沒有猶疑,他「照上帝的吩咐一一做了」,這是需要很大的信心和毅力啊。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人犯罪的結果,不只是個人受害,連帶的是與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生態環境都受到災害。

從亞當與夏娃犯罪的結果來看,我們看到上帝對亞當所說的話是:「土地要因你違背命令而受詛咒。」在第四章作者提到殺死弟弟亞伯的該隱,所受到的懲罰是「再也不能耕犁田地;即使你耕種,土地也不生產」。現在我們看到人類群體的犯罪結果,乃是迫使上帝後悔造了人類和所有的一切,因此,祂要消滅人,也要「殲滅獸類、爬蟲,和飛鳥」,甚至用洪水掩沒了大地。

如果我們注意看今天的整個地球環境,不難看到創世記作者所在擔憂的人類社會已經越來越明顯呈現出這樣的病態;看看因著我們人類的貪婪而造成在世界各地雨林的消失,環境學家已經在警告世界各國,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整個生態的演變,可能造成的災害就是溫室效應擴散,冰山可能提早溶化,地球土地面積將會消失很多,這豈不是跟洪水的大災害一樣嗎?再者,雨林的消失,影響所及的乃是水資源的減少,這對於人以及生物的生命都將造成極大的威脅。我們不能老是將創世記所記載的這些故事停留在古老的傳說中,這些故事乃是來自上帝的啟示,因此,雖然是早在幾千年前流傳的故事,對我們今天的人類也是生命的啟示,因為這是上帝的話啊。我們不能不警醒。

人類犯罪最大的特徵,就是貪婪。不只是在物質上貪婪,也在心靈上貪婪—想扮演著上帝的角色。我們常常在物質生活上索求無度外,也在心中將上帝的拯救和慈愛置之度外,更危險的乃是人常常想要用科技的發展來取代上帝的能力,不知道謙卑,忘了自己的軟弱和有限。

洪水引發的事件,應該給我們很好的反省教材,我們需要認清作為一個人,實在是太軟弱了,實在是太有限了,無論我們多麼地有能力,都必須先建立一個基本的信仰態度:上帝創造的世界,乃是要我們好好管理它,使它有秩序,不是讓我們用來驕傲、貪婪的。

二、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乃是我們信仰生活之基本態度。

我們看到聖經的作者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以諾和挪亞。他們倆人都是上帝所喜悅的人;以諾「一生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挪亞也是這樣。他們一生的日子是以上帝為中心,以上帝的話作為他們生活行為的準則,這樣的信仰態度是非常重要的。耶穌就曾說過這樣的話:「不是每一個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都能進天國;只有實行我天父旨意的才能進去。」(馬太福音七:21)確實是這樣,如果不是以上帝的旨意為人生活的準則和中心,人就會越行越離上帝的國度越遠。今天的世界問題就是在這裡。

今天的基督徒必須再次重新來反省,我們是否有與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我們是否有以上帝的旨意作為我生活、行為的準則?我們是否有以聖經的教訓作為我們生命價值觀的基礎?等等類似的問題都是我們身為基督徒必須時常反省的課題。「與上帝同行」,這是先知彌迦給當時的以色列人民非常重要的信息,同樣也是對我們的教訓,因為這是上帝所喜悅的。這也是創世記的作者要我們跟以諾、挪亞學習的功課。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