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激發愛的力量

經文:提摩太前書一:—

讀使徒保羅的書信,通常都會將之分類一下,這樣讀起來也比較容易些。不論提摩太前書與後書是否出自使徒保羅的手筆,這一直是聖經學者長久以來在爭論的問題。但我們姑且先將之看成是使徒保羅寫給他的門徒提摩太的。

如果是使徒保羅所寫的書信,我們可以這樣看,就是他的書信可以分成談論信仰與教義的問題、監獄書信,以及牧會書信等類。例如有四本所謂的監獄書信,就是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和腓利門書等。而牧會書信則有三本,通常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讀的這本提摩太前書、後書,以及提多書。這三本也可以說是屬於私人性質的書信。可是,私人性質的書信,卻被用來公開閱讀,為甚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後來大家覺得使徒保羅在這些書信中也提到關於教會秩序的問題,雖然是他在教導學生提摩太、提多怎樣管理教會、牧養信徒的事宜,卻是與整體教會的規律和信徒的信仰生活有密切關係。因此,這些書信就被稱之為「牧會書信」。我相信閱讀這些書信,受益的人不僅是傳道者,也是我們所有的長執和兄姊。

在使徒保羅傳福音的過程中,有好幾位都是他忠心的同工,例如我們甚為熟悉的路加;他是一位醫生,也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的作者。使徒保羅稱路加是他「親愛的」同工(參考歌羅西書四:)。會被使徒保羅用這樣親密的稱呼者,都是與他相當接近,且在福音事工上很同心且盡力同工的人。路加之所以會被使徒保羅用「親愛的醫生」,必定是在傳福音過程中,一直是使徒保羅最盡心的同工,且是一直陪伴在他身邊(參考提摩太後書四:a)。否則像底馬這樣臨時脫隊的人,他不會用這樣親密的稱呼對待他,甚至會用「貪愛現世」這樣的形容詞來看待底馬(參考提摩太後書四:)。除了路加之外,我們也看到有西拉、提多等人都是他的好同工。如果我們將使徒保羅所寫的書信,或是以他的名所寫之書信整理一下其中所提到的名單,將會寫出一大張來。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重要的認識:傳福音,並不是某某人很有能力,也不是非某某人不行,真正能使福音廣傳開來的,是上帝的靈做工,以及一群願意奉獻自己的才能為福音所用的人才會得到成果。如果沒有一群同工用感恩、謙卑的心回應上帝揀選的愛,心甘情願地為上帝所用,則沒有福音的事工可以成就。就像使徒保羅所說的,福音乃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參考羅馬書一:),這是屬於上帝的福音事工,不是人的工作。因為真正可以拯救人靈魂、生命的,乃是上帝(參考路加福音十二:)。

因此,當我們在看使徒保羅的書信時,需要明白一點:我們是從使徒保羅學習怎樣與上帝同工,而不是學習我們認為他在傳福音的工作上多麼偉大。


現在讓我們來看所讀的經文內容:


第一至二節:

我是保羅;我奉我們的救主上帝和我們的盼望基督耶穌的命令,作基督耶穌的使徒。我寫信給你—提摩太,就是我在信仰上的真兒子:

願父上帝和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賜恩典、憐憫、平安給你!


看,第一節一開始,使徒保羅就以「使徒」自稱。為甚麼他會這樣?就是因為早期教會裏,總是有人喜歡講權威,認為「使徒」最重要、地位最高,而「使徒」的要件必須是依照彼得所設定的條件:「這個人必須是當主耶穌在我們當中出入時——從約翰施洗開始到耶穌被接升天為止那一段期間——始終跟我們在一起的人。」(使徒行傳一:)若是以這個要件來看使徒保羅,他並沒有這個條件,因為他不曾跟隨耶穌基督,反而是還曾迫害過信耶穌基督的信徒(參考使徒行傳廿二:—)。這樣的人怎能有條件自稱是「使徒」呢?當然沒有。因為這樣,早期教會中,總是有一批人喜歡扯使徒保羅傳福音的後腿,這些人很可能就是一群保守派的猶太人基督徒,他們雖然信了耶穌基督,還是堅持外邦人即使信了耶穌基督,也要遵守摩西法律的規範,像守割禮、飲食選擇等等,但這些都被使徒保羅給予排除掉,甚至連在耶路撒冷召開的第一次使徒會議,也做出支持使徒保羅的結論(參考使徒行傳十五:—),讓這些保守派猶太人基督徒感到相當震怒,於是,他們設法在使徒保羅傳福音的地方,想盡辦法要阻止他,甚至為了阻止使徒保羅,連他所傳講的福音信息也給否定了(參考加拉太書一:—)。這些人有時是自認比使徒保羅還有資格當「使徒」,因為他們是耶穌門徒的學生,而使徒保羅甚麼都不是。

因此,使徒保羅每當寫書信,就喜歡在開場白先來個自稱「使徒」,並且強調他的「使徒」職責並不是來自人的投票選舉(參考使徒行傳一:—),而是來自上帝和耶穌基督親自的選召(參考羅馬書一:,哥林多前書一:,加拉太書一:)。他之所以會這樣做,就是要讓那些一天到晚在各地教會內製造權威觀念的保守派猶太人明白知道:在傳福音的事工上,沒有所謂權威可言。真正的權威,不是來自人的傳承,而是上帝福音的信息本身。人無論多麼有權威,都不能拯救人的生命免於滅亡,但上帝的話才能使人免於滅亡,這才是真正的權威(參考路加福音十二:)。

現在,使徒保羅寫信給他的學生提摩太,就像他寫給羅馬、哥林多、加拉太等教會的書信一樣,都提到他所以成為使徒,都是因為上帝和復活的耶穌基督的緣故。

另一方面,我們也了解一下「使徒」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差遣」,且是「被差遣」。換句話說,並不是自己決定,而是來自更高的上級、更大的權力者下達的意思。因此,在這裏使徒保羅用「命令」,這樣,「使徒」就是奉這個「命令差遣」成為福音的「僕人」的意思。

將這樣的觀念用來看耶穌基督勉勵他的門徒所說的:


「你們知道,世上那些被認為是統治者的有權管轄人民,領袖也有權支配人民。但是,你們卻不是這樣。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誰要居首,誰就得做大眾的奴僕。因為人子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馬可福音十:—)


我們從耶穌基督的話可以看出,如果要當福音的僕人,就必須有「僕人」的心態,否則是很困難成為真正的工作者,這一點也是身為傳道者必須先反省的課題。

第二節,使徒保羅提到提摩太是他「在信仰上的真兒子」。請注意,這裏的「真兒子」,所用的這個詞,表示出來的意思是指正式婚姻關係之下所生的兒子。不是「私生子」,也不是跟別人結婚時,對方所帶過來的兒子,而是自己親生的兒子。

為甚麼使徒保羅會用這樣的詞句形容提摩太?我們知道提摩太乃是使徒保羅在第二次旅行傳道時,在路司得這個城市所遇到的青年,他的母親是猶太人,也是信徒,父親是希臘人。提摩太在路司得和以哥念這些地方都有很好的風評。後來,使徒保羅要帶他一起去傳福音,就為提摩太行了割禮。主要原因,是猶太人是以母性系統看傳承。如果母親是猶太人,則生下來的兒子,一律看成是猶太人。使徒保羅會替提摩太行割禮,主要也是為了往後在傳福音時,遇到猶太人時,可以接近和得到談論信仰的機會,因為猶太人除了做生意之外,不會隨便接觸外國人(參考使徒行傳十六:—)。而提摩太很可能就是在使徒保羅與巴拿巴第一次旅行傳道時,在路司得遇到的(參考使徒行傳十四:—)。使徒保羅一向有個看法:把因聽到他所傳的福音而信主耶穌基督的人,看成是他在信仰上所生的「兒子」,連他所建立的教會也是用這樣的看法(參考哥林多前書四:—)。

緊接著,使徒保羅用「主耶穌基督賜恩典、憐憫、平安」作為祝福提摩太的話語。這通常也是當代羅馬人書寫信函的一種方式,在開頭就先問候對方,然後祝福收信者。


第三至七節:

我希望你留在以弗所;我在往馬其頓去的時候曾經這樣吩咐過你。有些人在那裏傳不正確的教義,你必須命令他們停止。叫他們要放棄那些荒唐的傳說和冗長的族譜;因為這些東西只會引起爭論,絲毫不能幫助了解上帝的計劃,這計劃是藉著信心才能了解的。這命令的目的是要激發愛;這愛是從純潔的心、潔白的良知,和純真的信心所產生的。有些人離棄了這些,迷失在虛無的談論中。他們想作上帝法律的導師,可是連自己所說的話都不明白,連自己那麼肯定主張的事都不清楚。


第三節使徒保羅提到他寫這封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提摩太繼續留在以弗所城,主要原因是該教會有人在傳「不正確的教義」。這就讓我們看到,以弗所教會發生問題,而且是相當嚴重的信仰問題,而使徒保羅可以安心地差遣提摩太前去,這也表示他對提摩太確實有足夠的信心,難怪他會說提摩太是他在「信仰上的真兒子」。提摩太不僅受派去處理以弗所教會的問題,他也曾被使徒保羅指派去訪問哥林多教會(參考哥林多前書四:),以及去協助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牧養工作(參考帖撒羅尼迦前書三:—)。可見提摩太在使徒保羅心目中,確實是一位忠心且值得信賴的門徒。

以弗所教會會發生問題,這是使徒保羅離開特羅亞來到米利都,準備繼續前往耶路撒冷時,特地差人去以弗所找該教會的長老到米利都來跟他會合,他在臨別贈言中就曾提醒過這些長老說:


「我知道在我離開後,有凶暴的豺狼要混入你們中間來傷害羊群。就是在你們中間,也有人會造謠撒謊,誘惑門徒去跟從他們。」(使徒行傳二十:—)


為甚麼使徒保羅會知道以後即將發生的事?我們可以先從以弗所這個城市來了解;以弗所,這是在主前一三三年被羅馬劃入帝國版圖的轄區內,並且成為亞細亞省的省會。這個城市是以拜亞底米女神而出名,這女神是管理「生殖」的事,和迦南地人敬拜的「巴力」相同。因為這女神廟的關係,以弗所成為一個偶像崇拜的風氣甚興的城市(參考使徒行傳十九:—)。由於廟宇甚多,且進香客絡繹不絕,羅馬政府為了防範意外,特別在這裏設有執行官,處理人民的事務(參考使徒行傳十九:)。

這間亞底米神廟曾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該廟寬四十三公尺,長達一○三公尺,有一百二十支大理石的大石柱支撐著屋頂,每根柱子的高有二十公尺,且柱子上都有相當精緻的雕刻圖像,可見這神廟建造之宏偉與手藝之美,讓它在當時的歐亞地帶確實是富有盛名。城內有許多人就是靠著鑄造亞底米神像,或是神廟祭拜用的物品而發財(參考使徒行傳十九:)。使徒保羅和其他同工因為在這城非常用心地傳福音,而造成一些倚靠神廟賺錢或生活的人,有了生存上的危機意識感(參考使徒行傳十九:—),因此,這些人就故意製造紛亂,結果該猶和亞里達古兩人遭到暴民抓進官府(參考使徒行傳十九:)。

而使徒保羅曾在這裏傳福音長達三年之久(參考使徒行傳二十:),可說是在各地旅行傳福音停留最久的一個城市。也因為這緣故,信徒增加甚多。但我們知道,真正把以弗所教會打下美好根基的,除了使徒保羅之外,另有一對夫妻貢獻甚大,那就是百基拉和亞居拉,當使徒保羅離開以弗所時,留下這對夫妻繼續在以弗所工作,後來有一個很有名的同工亞波羅也來到以弗所,也是經過百基拉和亞居拉夫妻的幫助,才「更加準確認識上帝的道路」(參考使徒行傳十八:—)。後來很可能再次回到羅馬去(參考羅馬書十六:),使徒保羅就將以弗所教會的事工託提摩太去協助料理。

使徒保羅並沒有提起到底是誰在以弗所教會裏傳「不正確的教義」?以及甚麼是「不正確的教義」?如果我們比較一下提多書第一章十節,就會發現所謂傳「不正確的教義」的人中,就是「主張受割禮的猶太基督徒」,他們的看法就是認為:無論誰,若不按照摩西法律的規定接受割禮,就無法得救(參考使徒行傳十五:),這個問題不僅發生在以弗所教會,也發生在安提阿、加拉太等地的教會。使徒保羅為此相當生氣,嚴厲譴責傳這樣信息的人,乃是在傳「另一種福音」,他甚至嚴肅地警告說,傳這種信息的人應該受到詛咒(參考加拉太書一:—)。

使徒保羅是猶太人,他深深地知道猶太人都必須遵守摩西法律受割禮。對於猶太人來說,守摩西法律所規定的割禮,等於是進入上帝拯救恩典的第一步。但摩西法律的規定,並不表示外國人也需要遵守,這一點也是使徒保羅一再強調且堅持的,原因是他認為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遠勝過摩西法律的功效。猶太人就是因為空有割禮,內心卻是沒有真正的割禮(參考羅馬書二:—)。其實,使徒保羅這樣的看法,也是當年先知耶利米在譴責他那時代的猶太人的問題,說他們雖然是受割禮,但卻和其他民族並沒有兩樣,都沒有從心靈上受割禮(參考耶利米書九:—)。他甚至傳出信息說,上帝要與祂的子民重新立約,而這新約將不再是表面上的,而是心靈上的約,是刻在人的心版上的約(參考耶利米書三十一:—)。

另外一點,所謂「不正確的教義」,很可能與早期教會內甚為流行的觀念有關,就是「諾斯底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強調人的生命可分成兩個主要部分,其一是肉體的,另一是靈魂的。在肉體的部分,認為是敗壞的,這是因肉體是被邪惡的力量在控制。另一是靈魂的部分,這才是屬於上帝的。因為靈魂是聖潔的,而上帝是聖潔的上帝。如果是這樣,就會延伸出一個更嚴肅的問題出來,耶穌基督並沒有真正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他只是「暫時借住」在邪惡的肉體中,因此,當他去世時,神聖的靈魂就離開了這個邪惡的肉體。若這樣推演下去,耶穌基督就沒有真正的復活。這樣的觀念盛行在早期教會中,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就特別提起有關耶穌基督復活的問題,他甚至說:「如果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我們就沒有甚麼好傳的,你們也沒有甚麼好信的。」(哥林多前書十五:)他說這樣,是非常悲哀的事,因為這將使人陷入只有在今生有盼望,對死後的生命全然毫無希望可言(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五:)。

這樣看來,在以弗所教會中,可能是有人為了要傳聖潔的耶穌基督,卻到最後變成說耶穌基督並沒有真實地降生在這世界,也沒有死,甚至沒有復活。這對基督教信仰來說,是信仰差距相當大的事,也是基督教信仰要義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使徒保羅特別派出提摩太去協助以弗所教會,要他去阻止那些傳達這種信息的人。

第四節,這一節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到以弗所教會去的時候,要指導該教會的信徒,「放棄那些荒唐的傳說和冗長的族譜」。這兩項到底是指些甚麼說的?我們已經無法明確知道詳情。但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這並不是來自外邦人的問題,而是一群猶太基督徒對信仰的看法產生的錯謬。因為在猶太人當中,他們總是喜歡把祖先的族譜用許多荒誕的神話故事給予編織出來,當作教材教導下一代。其實,在創世記中就有這樣的例子,像第六章四節寫著:「從那時以後,地上有巨人出現。他們是『神子』跟人類的女子所傳下的後代;他們是古代的英雄和名人。」其實,我們知道這節經文主要在說明為甚麼有類似「巨人」這樣的人種出現。無法解釋其因,只好用「神子」與地上的人結合所生下來的後代作解釋。但猶太人不會這樣看,他們會去編織一些古怪的故事,並且繪聲繪影地說,那「神子」就是誰,或是跟哪一位女子結婚傳下後代來。而猶太人又重視族譜,因此,為了解釋族譜中的人物背景,就經常編織許多荒謬怪誕的故事,迷惑了信仰中最重要的事。因為要編織故事,很容易使人陷入欺騙當中,造成許多不誠實的傳說,這會影響到信仰的內涵。

使徒保羅就是強調說,太多這些傳說對信仰並沒有真實的意義,因為信心也必須建立在理智、知識的範圍內,才不會使信仰變成迷信。他寫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說:「我為你們禱告的是:你們的愛心會不斷地跟真知識和判斷力一起增進。」(腓立比書一:)在寫給歌羅西教會的書信中也這樣說:「因此,我們向所有的人傳揚基督,用各樣的智慧勸誡教導大家,為要使每一個人成為成熟的基督徒,把他們帶到上帝面前。」(歌羅西書一:)

第五節可說是使徒保羅「命令」提摩太前往以弗所教會的主要用意,他希望提摩太帶給以弗所教會的,就是要讓他們知道怎樣彼此互相激勵在愛心的事上多下功夫。他特別提到三點有關愛心的認識:

一是純潔的心。意思是指沒有不良的動機,是真實的內心意念。就像詩人所說的:「誰有權攀登上主的山?\誰可以進入他的聖殿?\就是那手潔心清,不拜偶像,不發假誓的人。」(詩篇廿四:—)在大衛的詩歌中,強調上帝最喜愛的,就是懷有「一顆純潔的心」的人(參考詩篇五十一:)。

二是潔白的良知。這是指內心反省的能力,對道德行為有良善的準則。使徒保羅一再在他的書信中提醒這些看法(參考羅馬書九:、十三:,哥林多後書一:)。良知,在希臘文是含有「認同」的意思。也就是有一個共同的社會準則,因為良知也是維持一個社會穩定非常重要的基礎。如果基督徒連良知都不符合社會標準,這樣的基督徒很難向人見證福音的信息。

三是純真的信心。表示一個人對上帝絕對忠實,沒有虛假的態度。另一個重要的意思,是指真誠。例如發現有錯誤的行為,就要指證出來。不是怕得罪人,又覺得不好意思。在教會信仰團契中,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信仰團契活出真實的信仰品質。

第六至七節,使徒保羅提醒提摩太注意,教會內部會發生的問題,就是有些人把前述三種在信仰團契中很重要的要件給疏忽了,他們去聽那些「假教師」或是「假使徒」所傳講的話,也就是在第三至四節所提到的「不正確的教義」、「荒唐的傳說和冗長的族譜」。換句話說,已經有信徒離開了教會,去追逐這些荒謬的邪說。這樣的行徑不但使自己陷入迷信,也會造成教會的傷害。

第七節對今天的傳道者很有儆醒作用,使徒保羅讓提摩太知道,在教會中,有些人雖然標榜自己是「使徒」、「教師」,但卻對聖經(這裏用「上帝法律」)的認識很薄弱,甚至自己都不了解,這就有如在譴責當時的宗教領袖一樣,說他們就像瞎子在帶領瞎子走路,只會落入陷阱而已(參考馬太福音十五:、廿三:)。


第八至十一節:

我們知道,只要人能夠合宜地使用法律,法律原是好的。當然,我們要了解這一點:法律不是為好人制訂的,而是為那些不法、不受管束、不敬虔、犯罪、藐視宗教、貪戀世俗、弒父殺母、謀殺、淫亂、親男色的、拐騙、撒謊、作假證、違反健全教義等一類的人。這健全的教義是根據福音,就是那榮耀、可稱頌的上帝所交託我宣佈的。


第八節很快讓我們想到一件事,就是保守派猶太人一直認為使徒保羅否定了摩西法律的重要性,其實,使徒保羅並沒有這樣的意思,他很強調摩西法律的重要,但他認為並不是法律可以拯救人的生命,不但如此,反而因為法律的緣故,使人變成虛偽、被綑綁的人,沒有自由,生命沒有得到釋放。這樣的看法剛好與保守派猶太人對摩西法律的認識有了很大的差距,他們認為只要遵行摩西法律就可以獲得永恆的生命。這一點可以從一位從小就遵行摩西法律的財主來找耶穌基督,詢問有關獲得永恆生命的例子看的出來(參考馬可福音十:—)。如果連一個人從小就遵行摩西法律,卻仍無法獲得永恆生命,就可以明白法律並不是與永恆生命有關,而是與人的生活有關。

第九至十節,使徒保羅在這兩節中提到一個基本觀念:一個基督徒的得救,是因為他清楚知道並不是因為遵行法律的規定,而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救恩,這一點也是他在羅馬書中一再強調的觀念。因為基督徒都知道,若連基本的社會倫理道德都沒有辦法遵行,這樣的人若要說有信仰,那是無法令人相信的。因此,對於一個基督徒來說,自我的行為要求就遠比社會倫理道德還要高,這樣,法律對基督徒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可言。

但相對的,對於那些經常在做危害社會秩序規律的人來說,法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法律才對這樣的人有懲罰的作用。使徒保羅在這兩節中,提出了一些在他看來,是行為已經背離了社會生活規範的事。其實,這些列舉出來的共計有十四項,其中前六項,可說是與對上帝的忠實有關,後八項則是與社會生活相連接。也從這裏可以看出,這些所列舉出來的事項,具有十誡的內涵。

第十一節,這裏提到「健全的教義」,意思是指幫助人領受福音之後,所帶來豐富的生命。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領受了福音之後,他的生命是完全的、得救的。就像馬可福音第五章廿五至三十四節,記載一個患血漏病長達十二年的婦人,她因為相信耶穌基督有能力治好她的病,並且因為觸摸耶穌基督的衣服而得到醫治後,而在眾人面前坦白說出自己的實情,結果耶穌基督又對她說了這句話:「孩子,你的信心救了你。平安回去吧,你的病痛消除了。」在路加福音第十七章十一至十九節,則是記載有十個痲瘋病患得到耶穌基督的醫治,但卻只有一個撒馬利亞人回來感謝耶穌基督,因此,對於這個知道感謝的撒馬利亞人,耶穌基督也補上了這句話:「起來,去吧!你的信心治好你了。」

從這裏讓我們看到,「健全的教義」指的就是整個生命與上帝相連結。而能使人將全部生命連結在上帝的,就是透過耶穌基督的福音。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要阻止錯誤的信仰認知在教會內部散發,最好的方式,就是帶大家回到聖經裏來。


每個時代每個地方,教會都會發生一些問題,即使在早期教會那種受到嚴重迫害,以及基督徒在極少數的環境下,也避免不了有人會利用教會這種以信仰為主建構起來的團體,進行各種圖謀私利的對象。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就曾特別提到該教會內部,已經發生有人將福音當作「商品叫賣」(參考哥林多後書二:),換句話說,那是有人把耶穌基督的救恩給「廉價化」了。耶穌基督的救恩,是在顯示上帝極大的愛之恩典(參考羅馬書五:),並不是用人的任何代價可以換取得到。設若將耶穌基督的救恩當作「商品叫賣」,那不但不是在傳福音,而是已經褻瀆福音的本質了!

使徒保羅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就曾表示過對於教會內部有人在傳「另一種福音」感到傷心難過;他一再譴責傳這「另一種福音」的人「應受詛咒」(參考加拉太書一:)。這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對於教會內部有人在散發那些會導致信徒離棄信仰的行為,相當生氣、不滿,他甚至要求教會領導者應該將這樣的人隔離出來,「不要跟他同夥」(參考帖撒羅尼迦後書三:)。他之所以會這樣嚴厲要求之因,就是希望信仰團契非常清楚,教會的主,就是耶穌基督。我們就是因為耶穌基督的救恩而結合在一起的大家庭,這救恩乃是上帝極大的恩典,且是無價的、白白地賞賜給我們,因此,這樣貴重的恩典不容許被污穢、扭曲。

這就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寫給提摩太的這書信,有一個主要用意,希望提摩太在治理、牧養教會時,能夠秉持對耶穌基督救恩的信仰原則,帶領信徒過敬虔、真實的信仰生活,讓基督的教會能夠發出亮光,帶領更多人認識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恩。這就是他給提摩太的信所中提到的,要他幫助以弗所教會帶領信徒過「純潔的心、清白的良知,和純真的信心」的信仰生活。

但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或是怎樣才能夠使基督的教會確實達到這樣的樣式?我認為除了帶領大家回到聖經裏來之外,實在找不到更好的途徑。

回到聖經裏來,這也是第十六世紀初期宗教改革運動推出三個主要信念中的第二項——聖經乃是教會最高的權威,因為聖經是上帝的話,教會就是建構在上帝的話語之基礎上。

今天咱台灣的基督教會經常發生問題,特別是咱長老教會問題更多,原因就是我們已經逐漸遠離了聖經上的話,真正在重視信徒研讀聖經、帶領信徒查考聖經話語的教會甚少,更嚴重的,乃是神學教育機構,將聖經當作知識一般在販賣教授學生,這才是最常危險的事。這三十年來,從淡水工商專科學校的問題,直到最近發生的台中磐頂教會長老倒債數以億計的事件,這三十年期間頻頻出現人事、財物的糾紛,使我們的教會一直忙碌著處理這些原本就不應該有的問題,而將傳福音、帶領信徒研讀聖經這些教會存在最重要的功課給疏忽了,會有這些問題發生,我們傳道者應該負最大的責任。如果我們傳道者多用心在帶領信徒研讀聖經的功課,我深信所有這些人事、財物的糾紛就會減到最低,而使福音的事工更有見證、活力。而怎樣催促傳道者用心在這些事工上,則是所有長執、信徒應該好好深思的課題。


二、讓我們堅持用純潔的心來回應上帝揀選的愛。


使徒保羅勸勉提摩太在牧養以弗所教會時,要用「純潔的心、清白的良知,和純真的信心」所產生的愛,帶領該教會信徒明白上帝的話,好使他們建立足夠的信心「放棄那些荒唐的傳說和冗長的族譜」。

「純潔的心、清白的良知,和純真的信心」,這就是耶穌基督在山上寶訓中所說的:「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馬太福音五:)這裏清楚地說明一件事:基督教的信仰,必須用純潔的心來回應上帝揀選的愛,這一點是非常明白且最重要。也就是說,沒有帶任何企圖心,或是我們一般所說的,沒有「心機」的心境來到屬於信仰耶穌基督救恩的團契——教會。

在基督的教會裏,有兩個部份是相當重要的,一是大家同心實意敬拜上帝,二是彼此之間相互關懷、勸勉、鼓勵。而這兩項是構成我們成為一個信仰大家庭的主要支柱。

在「同心實意敬拜上帝」方面,耶穌基督與撒馬利亞婦女的談話中,讓我們看到敬拜上帝應該有的態度。他說:


「可是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那真正敬拜天父的,要用心靈和真誠敬拜。這樣的敬拜就是天父所要的。上帝是靈,敬拜他的人必須以心靈和真誠敬拜。」(約翰福音四:—)


要用真實的心靈敬拜上帝,原因是上帝是我們生命的主,祂要看的,就是我們真誠的心意。上帝不會在乎我們外表的一切,這些外表包括了我們的身份背景、社會地位等等。因此,回到教會這個以信仰為主的團契中,我們就是要維持這種真實心境,不論我們來自怎樣的身份背景,或是甚麼有特殊來歷,只要是回到教會,就要將這些排除掉,這樣,我們才能與別人齊聲頌讚上帝拯救的愛。如果我們在教會裏還有社會地位的區分,有身份高低之別,我們就無法同心實意地面對上帝。

「彼此之間相互關懷、勸勉、鼓勵」,這也是信仰團契應該有的信仰態度。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提到說,我們就像是耶穌基督身體中的「肢體」,在這些肢體中,我們都必須彼此聯絡、關懷,若是沒有這樣,這個肢體就會零零落落,也只有在彼此相互關懷、勸勉、鼓勵之下,基督的身體才會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為上帝給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恩賜(參考哥林多前書十二:—a),而有這些不同的恩賜,為的就是要讓我們將基督的身體發光起來,好見證耶穌基督拯救的信息。

我一直有個期待,每個禮拜日,當我們參加完聚會的時候,請大家不要只顧著跑回家去。我知道有的兄姊必須趕緊回家去,我也知道有的兄姊因為要參加禮拜,是特地抽空而來,因此,無法在禮拜後多留一些時間。但除了這些迫不得已的因素之外,我多麼期盼兄姊們會明白一件事,就是當你多留下一點點時間時與幾位陌生的兄姊寒暄一下,特別是每當牧師介紹新來的朋友、訪客時,你會跟他們多說幾句問候的話,我相信這樣我們的教會就會因此多一份熱絡的氣氛、多出一份愛的滋潤。而當你這樣做時,就是在為教會這個信仰家庭澆灌了幾許愛的力量在裏面了,也是為了福音的緣故,你多盡了一分心力,這是多麼大的幫助啊!

(講於二○○三年十月十二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