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只誇耀十字架

經文:加拉太書六:1—18

在前一講我說過,使徒保羅所寫這本加拉太書的第五至六章,不再為割禮和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救恩之間的問題作辯護,他將真實信仰的內容切入在信仰生活上討論,認為一個真實的基督徒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記號,而應該是生活上有結出信仰的果實才是正確。他同時也舉例結出信仰果實的人和放縱情慾的人,他們彼此之間的差別。我也說過,在耶穌基督裡,我們要學習的功課是:彼此相互扶持、相互服事,讓人家因為看到我們彼此之間的關懷和愛,知道信仰的內涵和意義。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要求自己過聖潔的社會生活,特別在台灣這樣混亂的環境中,更需要有這樣的堅持。在使徒保羅的書信中,我們看到他好多次勸勉信徒要過聖潔的生活,不要被這世代所誘惑而離棄了信仰。所謂過聖潔的生活,並不是要我們變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也不是要我們變成孤立、不與人來往,更不是要我們朝著所謂「聖人」的目標走,不是這樣。而是要我們知道自己的有限、軟弱,因此,會知所節制,不論是在社會倫理道德的生活規範,或是在工作的職場中,不僅是克盡職責,且是嚴格要求自己成為他人信任的對象。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努力,就很難在信仰上有好的見證。
現在我們繼續看最後一章(第六章),他在解釋信仰生活的重要的性,並且提到一個信徒如果有努力,必定會結出努力的果子。換句話說,上帝在察看人是否在生活上努力?若有努力,就必定會有賜福等待著加冕在努力者的身上。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五節:1.弟兄姊妹們,如果有人偶然犯了錯,你們這些屬靈的人就要用溫和的方法糾正他。你們自己也要小心,免得也受引誘。2.要彼此分擔重擔,這樣就是成全基督的命令。3.一無所有而自以為了不起的人只是欺騙自己罷了。4.每一個人都應該省查自己的行為;如果有好行為,他可以引以為榮,不需要跟別人得成就相較量。5.每一個人應該肩負自己的擔子。

第一節的所謂「偶然犯了錯」,除了指沒有注意到而發生的錯誤之外,也同時是指發現者也是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發現到的事。換句話說,行為錯誤的人並非故意犯罪,而剛好也被其他的信徒看見、發現的意思。並不是故意要找人犯罪,像調查局的人那樣,而是突然間被人發現到他的罪行。

使徒保羅用「糾正」這個字很特別,它含有「補網」、「接骨」的意思。也就是原本已經破壞掉的,或是折斷的骨頭,給予再接上,使之癒合起來。因此,「糾正」也有調和的意思。當他在用「糾正」字時,可能因為經驗到有人在捕魚時,即使使用再好的網也會有破損的時候,或是走在下雪的地上,難免會有跌倒以致於骨折的時候。這樣看來,第一節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即使是當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也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同樣是信徒,就如同是兄弟姊妹一樣,應該幫助他「補網」,或是幫助他將折斷的骨頭結合,使之癒合起來。這樣,我們看到使徒保羅不是用「懲罰」來對待那些犯錯的人,而是用「溫和」的心來勸勉。所謂「溫和」,是指謙虛,沒有驕傲的態度。這點也正是使徒保羅很不一樣的地方;他一方面會用嚴詞譴責那些在信仰、道德生活上沒有見證的人,但另一方面,對待那些犯錯的人,他就像個慈愛的母親一樣,雖是嘮叨,卻是一再勸勉,希望他們能過改正過來,以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在他的看法裡,一個人會犯罪已經是很悲哀的事,如果再用嚴厲的態度對待這樣的人,只會使那人更加痛苦。就如同一個因跌倒而致手骨折斷的人,已經很痛苦了,怎能再使他增添痛苦呢?不,不能這樣。

而當看到別人跌倒的時候,使徒保羅提醒我們也要因為別人的跌倒,自己多加小心。因為我們也會在不注意的時候,跌倒了。就像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所說的:「所以,誰自以為站得穩,誰就該小心,免得跌倒。」(哥林多前書十:12)出名的教父奧古斯丁說過這樣的話:「沒有一種罪是一個人犯了以後,別人就不會再犯的。」這確實是一句很值得我們謹記在心中的話。如果我們知道自己也有可能也會犯了別人所犯的罪,這樣在審理別人犯罪的問題時,自己就會用比較「溫和」的態度看待了。使徒保羅這樣的態度正好是我最軟弱的地方,我常常會用很嚴厲的態度對待我的同工,現在看來實在是很慚愧啊。
第二節「要彼此分擔重擔」,這句和第五章十三節的「要以愛心互相服事」是一樣的意思。在前一講我說過,使徒保羅用「服事」這個字,是指「作奴隸」的意思,也就是用作為別人的奴隸來對待別人。大家彼此這樣互相對待,都是以「奴隸」的心情看待對方。這裡所說的「彼此分擔重擔」,就是將別人犯罪所帶來的重責,也扛起來放在自己的肩頭上。不是增加更大的重擔於犯錯誤的人的身上,讓他更難過。不是這樣。而是將別人因為犯錯所帶來的痛苦,用愛心將之挑起來,即使是一部份,也可以減輕犯罪的人的負擔。他說這樣做就是在成全基督的命令。我們知道耶穌基督曾給他的門徒一道新的命令:「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約翰福音十三:34—35)耶穌基督就是將人類的罪扛在自己的身上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使徒保羅將耶穌基督教訓的精華提煉出來,告訴我們要有基督耶穌這種「彼此分擔重擔」的信仰態度。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因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在第五節他要求我們先把自己的擔子挑起來,意思就是知道自己也是個犯罪的人,沒有一個人在上帝面前是潔淨的。在人的面前,我們或許可以誇耀自己的聖潔,但是在上帝面前,我們都是罪人。

我們知道耶穌基督傳福音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上帝國」這個主題。所謂上帝國,意思就是:以上帝為中心。一個人如果以上帝為中心來看事情,就會發現自己在上帝面前也是個很軟弱、有限,確實是個罪人。這也就是聖經所說的,每個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詩篇十四:1—3)。使徒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也這樣說:「因為人人都犯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三:23)這樣,一個有罪的人,有甚麼值得誇耀的呢?有甚麼值得向眾人大事吹噓的呢?沒有!

從第三、四節使徒保羅也讓我們看到人最大的軟弱,就是將自己的一點兒成就,拿來與別人的不同相比,使徒保羅說這樣的人是在欺騙自己。其實,聖經給我們一個重要的認知:我們所有的一切才能都是上帝所賞賜的,若不是上帝的恩賜,我們都將一無所有。因此,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上帝所賜的不同恩典。就好像每個人身上的手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相同。台語有這樣的話:「爛馬,也會踢。」(lam be, iah chhut chit-po that.)如果一個人要誇耀,就面對上帝誇耀說:「上帝啊,看,你給我的多麼美好。」而不是拿來和別人相比較,然後說自己的最好,別人的不好。這樣就好像在說上帝給別人的比較差一樣。這種態度是錯誤的,因為上帝給每一個人的恩賜都不一樣。更重要的是,上帝看的是人的內心,而不是外在這些所能看得見的事物。

第六節:6.那在基督正道上受教導的人應該和教導他的老師分享一切美好的東西。

這句話有很重要的背景必須先弄清楚,那就是使徒保羅在第一次出去傳福音的時候,就在所開拓的教會設立長老繼續福音的事工(使徒行傳十四:23)。後來他在各地傳福音、開拓教會都在教會中設立長老、教師來接續福音見證的工作(使徒行傳二十:17)。有些長老因為有講道的恩賜,因此,他們也在信仰上作教導的工作。這些人很可能是全時間投入這樣的事工,因此,就由教會供給他們在生活上的需要。從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我們看到這樣的資料:

「有誰當兵而自備糧餉呢?有誰栽種葡萄而不吃自己園裡出產的葡萄呢?有誰牧養羊群而不喝自己羊群的奶呢?」(哥林多前書九:7)

「你們當然知道,在聖殿裡供職的人從聖殿得到食物;在祭壇邊侍候的人也分到祭壇上的祭物。同樣,主也這樣吩咐:凡從事傳福音的人都應該倚靠傳福音維持生活。」(哥林多前書九:13—14)

使徒保羅之所以對加拉太教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很可能就是因為他離開後,有猶太人基督徒到該教會去傳播「另一種福音」,導致在教會裡面有了不同的聲音,這些不同的聲音影響到信徒們對供給傳道者生活的需要發生了問題,因此才寫這樣勸勉的話。在使徒保羅的傳道工作中,就曾接受過腓立比教會甚多次的供應。他寫給該教會的書信中,一再稱謝他們這樣不斷的支持。他說:

「在我困難的時後,你們來幫助我,我很感激。你們腓立比人都知道,在我傳福音的初期,我離開了馬其頓;那時候只有你們的教會幫助我,有份於我的盈虧得失。在帖撒羅尼迦的時候,不只一次,我有需要,你們就來幫助我。不是我貪圖甚麼餽贈,而是希望你們多得盈餘,歸入你們自己的帳上。就是你們送給我一切禮物的收據;你們所送的超過了我的需要。以弗巴提替你們帶來了這許多豐富的禮物,正像是芬芳的香氣,是上帝所悅納的祭品。我的上帝會照著他在基督耶穌理那豐富的福澤把你們的需要的一切賜給你們。」(腓立比書四:14—19)

也許我們會小看供應專職於傳道工作者需要的重要性,其實,人是很軟弱的,如果在專職的工作上無法安心,還得為生活的需要勞碌,影響所及的是福音事工的品質會降低,甚至無法推展。今天原住民教會就有這樣的問題,惡性循環越來越嚴重,有許多原住民教會傳道者因為教會無法提供足夠的生活所需,只好回到自己的故鄉繼續務農的工作,只有在禮拜天才到教會去主持主日禮拜,其他的福音事工都逐漸鬆懈下來。這就是為甚麼我告訴咱教會「研發小組」的同工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認養幾間貧困的教會,讓該教會的傳道者免除物質生活的困境,專心推動福音事工。我們不一定需要開拓新的教會,可以從認養貧困的教會著手,將之當作我們的子會一樣。至少這樣做對咱教會也有好處,一則我們可以看到一間已經有歷史的現成教會,可能因為咱教會的支持,得到復興的契機。二者,這樣認養的工作,比起自己開拓新的教會費用是節省得許多,不用再買新的房地,單單是這筆費用,數目就相當可觀。

第七至十節:7.你們不要自欺,也不要欺騙上帝。一個人種甚麼,就收甚麼。8.他若為著滿足自己的情慾而撒種,他會從情慾收取死亡;他若為著得聖靈的喜悅而撒種,他從聖靈收穫永恆的生命。9.所以,我們行善,不可喪志;我們若不灰心,時候到了就有收成。10.因此,無論甚麼時候,一有機會就該為公眾做有益的事,對那些在信仰上同屬一家的人更應該這樣。

在第七節使徒保羅說「不要欺騙上帝」,他的意思很清楚,是指著福音事工說的。一個真正在傳福音工作的人,他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因為福音工作就是在替上帝傳達信息,有如早期的先知或祭司一樣,他們的角色就是上帝的僕人角色。因此,欺騙上帝的僕人,就等於是在欺騙上帝一樣的嚴重。耶穌基督在差派七十二位門徒出去傳福音時,曾這樣告訴他們說:「誰聽從你們就是聽從我,拒絕你們就是拒絕我;拒絕我也就是拒絕差我來的那一位。」(路加福音十:16)當以色列人民不要上帝的僕人撒母耳帶領他們,而要求立一位新王來帶領他們時,上帝這樣告訴撒母耳說:「他們並不是厭棄你,而是厭棄我,不要我作他們的王。」(撒母耳記上八:7)使徒保羅會說出這樣的話,也是對加拉太教會那些專心投入在傳福音事工的同工所說鼓勵的話,因為他知道:信徒當中有人受到那些猶太人基督徒的影響,不但在供給生活上開始有減少的跡象,甚至在對待傳道者的態度上也有了輕慢的現象。使徒保羅認為這樣的態度乃是針對上帝而發的。

「一個人種甚麼,就收甚麼」,這是一句流傳甚廣的諺語。就像台灣的諺語所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也曾說過類似的話:「要記住: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哥林多後書九:6)
第八節的「滿足自己的情慾」和「聖靈的喜悅」是相對句;這是兩種不同的種子,收穫的果子也不同—「死亡」和「永恆」的生命。

第九節所謂「行善」,不單是指在財物上的施捨,更是指福音事工說的。使徒保羅勸勉加拉太信徒,尤其是那些專心在福音事工上的同工,讓他們知道傳福音不能期待隨即會有好的「回應」出現,甚至有時會與自己所期盼的相差甚巨。作為福音事工工作者,最主要的態度就是認真傳、做,就像一個撒種的人,只要有撒種,屆時必定會有所收成。「時候到了」,指的是臨終的意思。因此,當人還活著的時候,不要停止傳福音的工作,不論是否有隨即的成果出現,最主要的事乃是把握機會在福音的事工上,因為我們不知道甚麼時候,上帝會呼召我們回去天家。

第十一至十八節:
11.你們看,這些大的字是我親筆寫給你們的!
12.那些喜歡在外表上炫耀的人就是勉強你們接受割禮的人。他們這樣做,無非是怕為基督的十字架遭受迫害。
13.其實,連那些接受割禮的人也不遵守法律;他們勉強你們受割禮,是要誇耀你們在外表的儀式上已經屈服了。
14.至於我,我不誇耀別的,我只誇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為,藉著這十字架,世界於我已經釘死了;我於世界也已經釘死了。
15.受割禮或是不受割禮都算不了甚麼;重要的是我們要成為新造的人。
16.願所有遵照這原則的人,和一切上帝的子民,都同樣得到平安和憐憫!
17.從今以後,別在這些事上找我的麻煩,因為我身上帶著耶穌的傷痕。
18.弟兄姊妹們,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賜恩典給你們大家!阿們。

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本書信從第一章一節開始,到第六章十節止,都是使徒保羅口授,他人代筆寫的。然後從第六章十一節開始到末了才是使徒保羅親筆寫的。在第十一節提到親手寫的字是「大的字」,這很可能是因為他有眼疾的緣故(請參考四:15)。

從第十二節開始到第十六節,使徒保羅在這段結論的說詞中,還是把問題拉回到他在這封書信中最重要的主題:守割禮與否,與得救沒有關係,最重的乃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救贖的恩典。這一點可以說是他寄這封書信給加拉太教會信徒的主要目的。

一個人是否有受割禮,從外表上一定看不出來,因為有衣服遮身,根本就看不見,當然也就談不上所謂「外表上炫耀」的事。因此,第十二節這裡所說的意思,是指那些主張要受割禮才能得救的人,當有人接受他們的勸告而去接受割禮時,他們就覺得很光彩,且會到處去炫耀自己的觀點已經影響了多少人,讓人覺得他們的看法是對的。

再者,第十二節提到「怕為基督的十字架遭受迫害」,這和當時羅馬帝國的統轄政策有關。羅馬帝國規定在其轄區內,除了猶太教被看成是合法的宗教外,不允許有其他的宗教存在的。因此,有些猶太人基督徒極力主張要受割禮,為的就是要避免羅馬帝國以他們是新的宗教信仰,而受到迫害。在使徒行傳第十二章,我們看到羅馬政府開始加入迫害基督徒的工作,也是依據這個法律。原先基督徒受到迫害,並不是來自羅馬政府,而是猶太教。因此,當基督徒且接受割禮時,至少在自己的心中會以為有了「安全」的保障,可以逃過羅馬政府取締、迫害的危險。再者,也可逃過猶太教徒的騷擾和打擊。但是,使徒保羅並不這樣認為,他強調信仰不應該是這種態度,只在求外表上敷延了事,而是必須有實際的行動付之實踐才有意義。因此,他在第十三節就明確指出這些強調守割禮,或是被遊說去接受割禮的人,也不過是在外表上作個記號而已,他們在生活中並沒有確實遵照摩西法律的規定。因此,在使徒保羅的眼中,他們這樣的動作是虛偽的信仰態度,對實際信仰的見證並沒有幫助。

第十四節是使徒保羅最重要的信仰見證,他告訴加拉太教會的信徒: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才是拯救的記號。這就與猶太教徒的記號—割禮,完全是兩碼子事;十字架所表明出來的就是生命的苦難,這種苦難和人的罪有密切關係。因為人無法從自己的罪惡中得到釋放,也因為這樣,才會有耶穌基督降生在人間,為人的罪擔負了一切的苦難,走上十字架,且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割禮不是這樣,它是身體上的一個記號,如果一個人接受這個記號,應該還要將這個記號所代表的摩西法律精神給實踐出來,這個記號才會有意義。但是,人最大的軟弱就是只知道保持這個記號,卻對支撐這個記號的摩西法律給忘了,或是疏忽了,或是根本就無法真實去遵行。這樣,這個記號不但對人生命的得救與否沒有關係,甚至成為人落入虛偽裡的一個陷阱,這是多麼地危險啊。如果傳承的信仰不再使人有生命重生的使命感,反而使人陷入虛偽的意念中,這才是生命更新的絆腳石。他在寄給腓立比教會的書信中這樣說:

「你們要提防那些作惡的人,那些狐群狗黨,就是那些堅持要割自己身體的人。其實,接受真割禮的,不是他們,是我們。因為我們藉著上帝的靈來敬拜;我們所誇耀的是基督耶穌。我不倚靠任何外表的禮儀。若有人以為他可以倚靠外表的禮儀,我更可以這樣做。」(三:2—4)

看吧,如果只講究外表的記號,那對人的信仰並沒有特殊的意義。信仰不是講究這些外在的記號。我們可以看到使徒保羅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就是將信仰和生命結合在一起,且是實實在在地實踐出來。我們看到他將十字架這種代表罪的苦難,和自己的生命完全結合在一起,因此,他說:「藉著這十字架於我,世界於我已經釘死了;我於世界也已經釘死了。」(十四節)這不僅在說明使徒保羅承認自己也是個罪人,他並且已經完全和基督耶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與耶穌基督一同死,也與耶穌一同復活。信仰到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最高境界了。

第十五節是使徒保羅思想的中心—在基督耶穌裡,成為新造的人。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也是這樣告訴該教會的信徒說:

「無論誰,一旦有了基督的生命就是新造的人;舊的已經過去,新的已經來臨。」(哥林多後書五:17)

他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也這樣說:

「真猶太人是從內心開始的;換句話說,他心裡受了割禮,是上帝的靈的工作,而不是藉著法律經典。這樣的人所受的稱讚不是從人來的,而是從上帝來的。」(二:29)

在使徒保羅的思想中,一個新造的人,就是從內心的改造開始,這樣的人給人看到就像是個嶄新的人的樣子,因為在他的生命中帶有上帝創造的形象。所謂「上帝的形象」,是順從上帝的旨意。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這樣說:

「因為受不受割禮都算不了甚麼;重要的是順從上帝的命令。」(哥林多前書七:19)

在第十七節他說自己的身上帶有基督的「傷痕」。我們知道古時候的奴隸,身上都會有主人用燒紅的鐵塊所烙下的記號,以防止奴隸逃跑。使徒保羅告訴加拉太教會信徒,說他「身上帶著基督的傷痕」。這意思很明顯,是要讓該教會的信徒知道,他前面所告訴他們的話,並不是甚麼權威,或是他有甚麼特殊地位。在基督耶穌的十字架裡,他就像一個奴隸般,是屬於基督耶穌救恩信息的奴隸,他的工作就是為耶穌基督的救恩作見證。為了這樣的職責,他告訴他們以上的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 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才是我們要誇口的恩典記號。

使徒保羅一再強調,福音就是耶穌基督的救恩,這救恩是上帝白白賜給人的恩典,不是用人的任何條件可以取換得到。他說:

「因為每一個人都犯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然而,上帝白白地賜恩典,藉著基督耶穌來釋放他們,使他們給他有合宜的關係。」(羅馬書三:23—24)

因此,當他在遇見復活的耶穌基督之後,就決定要為耶穌基督的救恩作見證。在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就這樣說:

「因為我拿定主意,當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除了耶穌基督和他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以外,甚麼都不提。」(哥林多前書二:2)

雖然這十字架的信息在當時的「猶太人看來是侮辱,在外邦人看來是荒唐。可是在蒙上帝選召的人眼中,不管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這信息是基督;他是上帝的大能,上帝的智慧。」(哥林多前書二:23—24)看,這是多麼偉大的信仰情操啊!沒有別的,只有十字架。這在當時是代表著「苦難」的十字架,卻是使徒保羅一生當中看為最寶貴的生命記號。終結使徒保羅的一生,我們看到的也確實如他所說的,他是將自己的生命和十字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如果十字架是「苦難」,他傳道的生涯中,就是充滿著苦難。我們看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特別提起這樣的傳道經歷:

「我被猶太人鞭打過五次,每次照例打三十九下;被羅馬人用棍子打過三次,被人用石頭打過一次,三次遭遇海難,一次在水裡掙扎過二十四小時。在屢次旅行中,我經歷過洪水的危險,盜賊的危險,來自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危險,又有都市裡的危險、荒野間的危險、海洋上的危險,和假弟兄所造成的危險。我又有工作上的勞碌困苦,常常徹夜不眠,忍受飢渴,缺乏食物,沒有住處,衣不蔽體。這且不說,我還為各教會的事掛慮,像重擔一樣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有誰失足犯罪,我不滿懷焦慮呢?」(哥林多後書十一:24—29)

從上述的傳道經歷中,我們看到使徒保羅惟一的一個心願,就是為了要見證十字架信息,他可說是將生命全部付出了。這種傳福音的精神,是今天的傳道者所欠缺的,也是今天的教會最需要培養的環境。固然物質生活的滿足對一個人的工作情緒、價值觀念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我相信一個福音工作者如果能像使徒保羅所說的:「我知道怎樣過貧困的生活,也知道怎樣過富裕的生活。我已經得到秘訣,隨時隨地,飽足好、飢餓也好,豐富好,缺乏也好,我都知足。藉著基督所賜的力量,我能夠適應任何情況。」(腓立比書四:12—13)這樣的話,對獻身福音事工的幫助會更有異象。

今天的教會最需要學習的功課,就是緊緊記得它的存在就是為了人類社會的苦難。因為苦難所代表的是十字架的記號。如果一間教會只在意怎樣在設備上更好、作禮拜時更舒適,禮拜堂裝飾得更堂皇,這樣的教會只會逐漸消失掉十字架的亮光,甚至掩沒了十字架這個苦難的記號。有一句話在形容基督教的信仰,說:「沒有苦難,沒有冠冕。」(no suffering, no crown.) 這確實是一句很有意義的話,值得我們再次反省、深思。

二、 有新生活之生命觀,比是否有洗禮更為重要。

使徒保羅寫這封書信給加拉太教會的信徒,告訴他們:「受割禮或不受割禮都算不了甚麼;重要的是成為新造的人。」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他寫給其他教會,如哥林多、腓立比等教會,都在強調活出新的生命態度,遠比守著那些舊有的法律規章更重要。耶穌基督曾對他那時代的猶太同胞說:

「沒有人拿新布去補舊衣服,如果這樣做,新的補釘會撕裂舊衣服,使裂痕更大。也沒有人拿新酒裝在舊皮袋裡,這樣做的話,新酒會脹破舊皮袋,酒和皮袋都會損壞。所以,新酒要裝在新皮袋裡!」(馬可福音二:21—22)

耶穌基督的這段話,給我們很好的啟示:如果我們沒有用全新的態度再造我們的生命觀,我們的信仰不但對我們的生命沒有意義,甚至更危險的是,只會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更多的絆腳石,使我們活在世上的日子,更多的痛苦,不會因為信仰帶來喜悅。

基督教的信仰之所以為我們的生命帶來活力、喜悅,是因為我們有新的生命觀在看人的生命價值。我們是因為擁有耶穌基督的救恩而滿足,不是因為擁有世上的財物而歡喜。一個在耶穌基督信仰裡的信徒,他會像使徒保羅所說的:「我更把萬事看作虧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耶穌基督為至寶。為了他,我損失了一切,當作垃圾,為要贏得基督。」(腓立比書三:8)

信仰是和生命觀結合在一起的,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他第一想到的是:上帝所喜歡的是不是這樣?不是我所喜歡的,上帝也要跟著我喜歡。我不喜歡的,上帝也要跟著我厭惡。不,不是這樣!比如,我在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中常聽到青年這樣問我:「牧師,基督徒考試作弊、偷看,可以嗎?」我問:「為甚麼要作弊、偷看?」他們的回答很有意思:「因為大家都在作弊,不作弊,我的成績變成全班最差。」我也常遇到其他教會的信徒這樣問我:「你們台北東門教會的週報沒有印出奉獻者名單,如果有人不認真奉獻,也沒有人知道。如果每個禮拜有印出奉獻明細,奉獻的數目一定會增加。」我想奉獻的事,上帝最清楚,無論我們怎樣隱藏,上帝一清二楚。如果是為了要讓別人知道我們奉獻的多寡,那樣的奉獻已經失去了奉獻的意義了,也不是信仰應該有的態度。

我也遇到有非基督徒這樣告訴我:「你們信耶穌基督的人怎麼那樣差,談婚姻的時候,還斤斤計較聘金的事!」我也遇到有些青年告訴我:「啊,他喔,還說是信耶穌基督的,在公司是偷懶第一,工作上最會和別人計較,是最差的同事!」我以前在報社工作的時候,就遇到一位部屬就是這樣的態度,下班比別人走得快,工作量最會計較,年終考績又要求要打甲等。類似這樣的評語一再出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基督徒已經和早期台灣教會的基督徒很不一樣了;早期的基督徒所表現出來的是:他是信耶穌基督的,不會亂來。但是過去基督徒這樣的「金字招牌」表現在今天已經不再有了!我時常告訴基督徒青年說:「要在工作上要比非基督徒表現得更真實、更用心,把你的信仰表現在你的工作中,讓人從你的工作中看出不一樣的生命價值觀和工作態度。」

不需要老是要勸人來受洗,先讓人感受出我們信耶穌基督的人,確實有不一樣的生命態度和價值觀念,讓人有這樣的感受後,才能進一步告訴別人說:來信耶穌基督,你也會和我一樣有這樣的生活、工作態度。


(講於一九九九年七月四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