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上帝知道我們所做的

經文:哥林多前書四:1—21

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從開始就提到有關傳福音工作者的角色問題,他認為這是非常重要,且是需要馬上釐清的問題。他談到有關哥林多教會裡有分黨結派的問題,也有人將某一個人看成像是得救的倚靠一樣,他認為存有這樣觀念是錯誤的,且是嚴重的錯誤!比如說,他在第一章就特別提到,有人以為從某一個人領受洗禮很重要,但使徒保羅卻提醒他們,傳福音最重要的,不在於從誰領受了洗禮,而是在傳耶穌基督十字架的信息。在第二章二節更進一步地說:「除了耶穌基督和他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以外,甚麼都不提。」我們可以看到使徒保羅在福音事工的主軸就是放在傳十字架的信息,而十字架的信息,是很奧秘的。因為對一般人來說,那是羅馬帝國懲罰罪犯的刑具,且是針對那些被它認為會造成羅馬帝國統治有危險的人,就以十字架來對付之。但是,耶穌基督並不是一個政治人物,也不是一個所謂的「社會運動」者,他是很單純地在傳揚上帝國的信息,可是卻變成政治犯,且是羅馬帝國統治下被認為「可惡」的罪犯,因此,用十字架之刑來懲罰他。但是,有誰會料想得到,這種殘酷的十字架之刑,卻成為上帝拯救世人的記號?又有誰明白是用十字架,而不是其它的方式?坦白說,這實在是很奧秘的事,很難明白。今天,我們都看到了十字架,且看到它是高高掛在教會的屋頂上、牆壁、門口、講台,甚至醫院或其它救援的地方,這就是上帝拯救計畫的奧秘,有十字架的地方(墳墓除外),就是拯救的地方,看啊,這是多麼的奇妙啊!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使徒保羅非常清楚地告訴哥林多教會信徒,信仰必須成長,不能老是停留在嬰兒的階段。無論是人的身體或心智要成長,都會經過「痛苦」的熬煉。人的身體成長過程中,會遇到疾病、受傷,嚴重的話,還得接受開刀手術,這是痛苦的經驗,人人都有。人的心智要成長也是這樣,必須經過許多學習、試煉,有時候會遇到欺騙,甚至是被最信任的人欺騙了,導致心靈受傷嚴重,不敢再相信人。可是,也因為這樣的經驗,使人逐漸長大,並學習知道怎樣與人相處,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更健康。信仰的事也是這樣;我們需要成長,努力學習成長。在這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挫折、難過,甚至是無法接受的打擊,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樣就放棄了信仰,因為沒有這樣的經歷,我們就無法明白在屬靈的事上與屬肉體的情慾上有甚麼差別。使徒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必須要建立好的根基,就像建造房子一樣,不同的根基,建造起來的房子也不會相同。他說有的人用「金銀,或是寶石建造」(意指堅硬的材質)作材料,但也有人是用「木料、草、禾」(意指簡單、易損的材質)。他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大家都是「上帝的殿」,有上帝的靈居住在人的生命裡。因此,如何保持潔淨的心靈,使上帝永遠同在,則是一門相當重要的信仰功課。這樣的功課也是我們今天每個基督徒要學習認識的。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五節:你們應該把我們看作是基督的僕人,受命作上帝之奧秘的管家。2主人對管家所要求的就是忠心。3我被你們,或任何人評斷,都認為是一件小事;我自己並不評斷自己。4我覺得自己良心清白,但不能因此證明我沒有罪。惟有主才是審斷我的。5所以,時機還沒有到的時候,你們不要評斷任何人。要等到主再來的時候才有最後的審判;那時候,他要暴露藏在黑暗中的秘密,揭發人心裡的動機。那時候,每一個人會從上帝得到應得的稱讚。

使徒保羅在這裡一開始就要求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將他和其他同工看成是「基督的僕人」。請注意,在早期社會,「僕人」的身分是相當卑賤的,也可說是屬於主人的財產的一部份。使徒保羅所用的「僕人」這個字的希臘文,是「huperetes」,這個字和他在第三章用的「僕人」不同,在第三章五節的僕人,是指比較自由的「diakonoi」。而這裡所用的「僕人」是非常特別的,通常是被用來指那些在戰艦最底層划槳的奴隸。這些奴隸惟一可以做的事,就是聽從命令划槳、停槳,有的人甚至是會被用鐵鍊鎖在划槳上,除了划槳之外,動彈不得。他只能聽從主人的吩咐行事,這也就是為甚麼他在第一節就說「受命作上帝之奧秘的管家」的原因。因為僕人只有聽從主人的吩咐,不能越俎代庖。

第二節可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節,使徒保羅說作為一個僕人,主人所要求的,就是忠心。在馬太福音第廿五章與路加福音第十九章中,都有記載耶穌基督的比喻提到關於主人外出,將錢交代僕人去經營生意的故事。當主人回來的時候,他要問問這些僕人經營得怎樣。有的僕人被主人稱讚為「又好又可靠的僕人」,理由是僕人「在小事上可靠」,因此,主人又交託給這樣「可靠的僕人」更多的財產去管理。相對的,有的僕人被主人認為是「壞又懶的僕人」,結果受到嚴厲的懲罰。使徒保羅在這裡所用的「忠心」一詞,指的就是「可靠」之意。為甚麼是這樣?原因很簡單,主人可以放心地將家業交給「忠心、可靠」的僕人全權去處理,他一定會照著主人的意思去完成,不會隨便,也不會怠慢。而福音的信息是與人生命的生死有關,如果一個福音工作者不可靠,那豈不是等於如俗語所說的「請鬼拿藥單」一樣的危險!

第四至五節是使徒保羅對教會內部信徒彼此之間發生糾紛時採取的態度;他認為每個人都必須面對著上帝的審判,沒有人能夠隱藏事實的真相。耶穌基督說過這樣的話:

「一切隱藏的事都會被揭發;秘密的事也會被洩露。因此,你們在暗中所說的話會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聽到;你們在密室中的耳語也會在屋頂上給宣佈出來。」(路加福音十二:2—3)

人是很會掩飾的動物,除了外表之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事,更是令人難以捉摸。台語就有這樣的話說:「隔一層肚,遠如北路。」或是當母親的也常感嘆地說:「會生孩子身,無法明白他的心。」但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看人內心的上帝,人無法逃避上帝對人內心的審判。當使徒保羅這樣說的時候,他是在表明人確實是有限的,知道的很有限,因此,即使人認為很客觀、公正,也都會有某一層次上的限制。只有上帝才是公正的,因為祂看人內心的意念。使徒保羅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也有這樣的話說:「所以,按照我所傳的福音,上帝在末日要藉著基督耶穌,針對著人心中的隱秘,實行審判。」(羅馬書二:16)人的審判會有瑕疵,但上帝的審判卻是真實。最近一直受到社會大眾關懷的「蘇建和等三人死刑案件」就是個例子;到底蘇建和等三個人有沒有殺人?最高法院已經判他們死刑確定,但是前任最高檢察署總長陳涵先生卻三次主動地為這三個人提出非常上訴,上訴的結果都是被最高法院駁回。而這案子是最高法院在九年前就判定死刑確定的,但迄今法務部都不敢執行死刑。原因是此案一直讓人覺得有疑問。為甚麼會這樣?到底他們三人有沒有殺人?無論法官多麼認真,或是辯護律師多麼用心查證,都無法真實地查出他們三人內心真實的答案,除非他們實實在在地「說清楚、講明白」,否則要確實知道答案是很困難的。即使是如此,上帝卻清楚明白。人能夠逃得掉司法的審判,卻無法逃脫上帝在將來的日子對每一個人生命的審問。

第六至七節:6弟兄姊妹們,為了你們的緣故,我把這些事情應用到亞波羅和我身上,當作例子,好使你們學到「循規蹈矩」這話的意思。你們無論誰都不可自高,看重這個,輕視那個。7誰使你勝過別人呢?難道你所有的不都是上帝所賜的嗎?那麼,為甚麼自誇,好像你所有的並不是上帝的恩賜呢?

請注意第六節所說的「循規蹈矩」這句話,在和合本聖經翻譯用「不可過於聖經所記載」,台語版聖經用「莫得過頭佇所記載」,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的和台語版相同。原文並沒有「聖經」二字,不過卻是猶太人拉比常用的句子,指出一個人很軟弱,誇耀若超過自己的能力,就會帶來羞辱。因此,一個人如果有甚麼可以誇口的,就應該如同使徒保羅在第一章卅一節所說的:「正像聖經上說:『誰要誇口,就該誇耀主的作為。』」當一個人以上帝為中心在思考問題時,就會發現人所能做的事,實在是相當有限。我們都知道,人的生命本身就已經使人受到相當大的限制,其它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創世記在描述人犯罪的問題時,是從第三章五節的「會像上帝一樣」開始,到第五十章十九節透過約瑟對他的兄弟所說的「我不替代上帝」這句話收尾,人類從亞當開始,直到約瑟的時代,經歷了這麼久的年代,才體會出人是多麼地軟弱、有限。從這裡來看人的時候,就會明白一個人無論能力多麼地強,在上帝的眼中還是很渺小。就像在第三章十九節所說的:「這世界所認為有智慧的,在上帝眼中卻是愚拙的。」
第七節是很有意思的一節經文,使徒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他們沒有甚麼好誇耀的,因為人一切才能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若不是上帝允許,沒有一個人能做甚麼。如果一個人的才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那又有甚麼好誇耀的呢?沒有!這是使徒保羅所要強調的。

我最近到嘉義去看一位朋友,他原本在政府機構工作,有很好的地位,在一般人的眼中,他是很有前途的公務員。他的妻子帶他來教會,大家都鼓勵他接受耶穌基督作為他生命的主。但他都推三阻四的,找了一大堆理由。有一天,他被人陷害了,不但工作沒有了,連帶的還被法院判處徒刑。在看守所四十天的時間,他比較有機會回想這一生的歲月,突然曉悟了說:「嗨,上帝終於將我所有的一切都『挽掉』(台語)了!」他說現在已經明白,如果沒有上帝的憐憫,一切都是空的。

人往往是在生命遇到最大困境時,才會明白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其實都是來自上帝的賞賜。這種賞賜包括了人的能力、意志力、領悟力、技能,甚至是身上擁有的一切財物等等。

第八至十三節:8你們已經甚麼都有了!你們已經富足了!你們在作王,把我們撇在一邊。好吧!我倒願意你們真的作王,好讓我們也跟你們一起作王。9因為,據我看來,上帝顯然是把我們這些作使徒的列在最末後,好像判了死刑的囚犯,在天地間成了一齣戲,讓天使和世人觀看。10我們為基督的緣故成了愚笨的人,而你們在基督裡倒很聰明;我們軟弱,你們倒堅強;我們被輕視,你們倒受尊重。11直到現在,我們還是飢渴交迫,衣不蔽體,常常挨打,到處流浪,12並且雙手辛勞工作來養活自己。被人咒罵,我們就說祝福的話;受人逼迫,我們就忍耐;13被侮辱,我們就用好話回答。直到現在,我們還被看作是世上的垃圾,人間的渣滓。

這是一段很令人讀起來就感受到相當諷刺的話語。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譏笑使徒保羅,說他沒有口才,講話很「粗俗」(哥林多後書十:10)。其實,如果從這段經文來看,使徒保羅並不是沒有口才,而是他知道講話要真實,不要遮遮掩掩地淨講些不真實的,但卻聽起來很舒服的話。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講的這段話,聽在信徒的耳中一定不會感到好受,因為他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們真正的問題是:他和其他同工們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受到苦難、迫害,甚至飢渴,而且還要忍受一切的污辱。但相對的,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卻在教會裡享受來自人的各種稱讚和榮耀,這真是極大的對比啊!

第八節使徒保羅很清楚地指出,哥林多教會裡有信徒很驕傲,以為自己甚麼都會,像是樣樣事都很行。如果他們確實是真的很行,使徒保羅表示他倒願意跟他們學習。問題是他們並不是真的有甚麼才華或能力,更何況如果真的有這樣的才能,也不是他們原本就有的,而是來自上帝的賞賜。

第九節需要先明白羅馬時代的競技場背景;當時是被判死刑的囚犯,通常都會送到競技場上與野獸拼鬥以歡娛羅馬官員。使徒保羅用競技場上的囚犯來形容自己當傳道者的情境,就好像是被判死刑的囚犯一樣,在眾人歡娛聲中成為一齣「死刑戲」,不但眾人在看,連天上的天使也在看。這是生命面臨死亡邊緣的遊戲,傳道者就是像這樣在賣命一般,並不是甚麼好玩,能歡樂人心的工作,或是足以誇耀才能的事。即使能在競技場上鬥贏了野獸,心裡也不會歡樂,雖然可能因此而得到免死的結果,但更可能因為身上傷痕累累導致殘廢,甚至是半死的狀態,對那個人來說,也不見得是快樂、輕鬆。

第十至十三節,這是一段對比相當清楚的經文,使徒保羅將自己傳道的經歷與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作對比,並且讓他們知道所遇到的迫害並沒有停止過。第十一節說到他們傳福音的工作,時常經歷到缺乏的困境,這種困境包括了吃喝穿住的問題都出現了。我們在福音書中讀到耶穌基督在山上教訓中很有名的一段話說:

「不要為我們吃甚麼、喝甚麼,或穿甚麼操心;這些事是不信的人所追逐的。你們的天父知道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要先追求上帝主權的實現,遵行他的旨意,他就會把這一切都供給你們。」(馬太福音六:31—33)

可是使徒保羅卻在這裡說,吃、喝、穿、住等都有問題,並且還遭受到挨打。他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為了傳福音,曾被「猶太人鞭打過五次,每次照例打三十九下;被羅馬人用棍子打過三次,被人用石頭打過一次」(哥林多後書十一:24—25)。使徒保羅這樣詳細地在描述自己於傳福音事工上的遭遇。在第十三節他強調自己並沒有因這些苦難的遭遇,而有任何被禮遇的結果出來,相反的,他和其他同工們還是被人當作「垃圾」、「渣滓」般的款待。這裡所謂的「垃圾」、「渣滓」,是引用古代希臘人遇到天然災害,或是對那些感染了傳染病的人的方式,例如有人感染了鼠疫,他們會認為那個人是得罪了神明,就必須將那個人丟棄,因為他不是神明所要的人。或是因為發生天災,例如饑荒、水患等,他們會認為一定是惹了神明的生氣,於是會找出一個人來,將之用火燒掉,或是丟在海裡,為的是希望平息神明的怒火,使災害趕緊消除。使徒保羅引用了這樣的觀念來描述自己傳福音所遇到的經歷,說自己好像是眾人最討厭、想要除掉的對象,就像是個身上帶有傳染病的人一樣,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看他像垃圾般地想要趕快除掉。或是看他和其他同工像是會為大家帶來災難一樣,很想除之而後快。他這樣說並不是想要求哥林多教會信徒給予他和其他門徒有好的待遇,而是要強調: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下,他們並沒有喪失傳福音的熱情,這都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從這裡也可明白,基督教的福音事工,在每個世代幾乎都會遇到相同的際遇,有迫害、苦難臨到忠心的傳道者身上,但是為了耶穌基督的緣故,這些迫害都將成為傳道者生命中最大的榮耀,就像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一樣。苦難的記號,後來反而變成最大的榮耀。

第十四至十七節:14我寫這樣的話,不是要使你們覺得慚愧,是要教導你們,把你們當作自己親愛的兒女一樣。15儘管你們在基督徒的生活上有上萬的導師,你們卻只有一個父親。因為我把福音傳給你們,我在基督耶穌裡就成了你們的父親。16所以,我勸你們要學我的榜樣。17為了這個緣故,我差遣提摩太到你們那裡去;在主裡他是我親愛而又忠心的兒子。他要提醒你們,我在基督耶穌裡的新生活所遵行的道路,也就是我在各地教會所教導的。

這段經文和前段經文顯然有很大的不同;在前段讀起來就有很強烈的指責之意,而在這段經文裡,讀起來就會覺得鼓勵、勸勉的意味很濃厚。使徒保羅往往將他所開拓、牧養的教會所有信徒看成像是自己的兒女一樣,例如他看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是「像父親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帖撒羅尼迦前書二:11)。他寫給腓利門的信中,稱阿尼西謀是他「在基督裡的兒子」(腓利門書10節)。

請注意第十四與十五節,使徒保羅提到「導師」和「父親」之間的差別;所謂「導師」,是指那些在知識上的幫助者、指導者,古時候的「導師」也充當監護安全、生活的角色。但是「父親」,是指生命上的上下關係。使徒保羅開拓哥林多教會,是他將耶穌基督的信息傳給哥林多城的信徒,讓他們在生命的旅途上,因為與耶穌基督結連而得到新的生命。因此,當他在說「父親」的時候,就是以耶穌基督作為媒介說的。

第十六節可說是寫給哥林多教會書信的主要目的之一,他在這裡說「你們要學我的榜樣」,在第十一章一節他又說:「你們要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使徒保羅常對他建立的教會信徒們這樣勸勉,例如他對腓立比教會的信徒這樣說:

「弟兄姊妹們,你們要繼續效法我。我們已經為你們立了榜樣;你們要學習那些效法我們的人。」(腓立比書三:17)

對帖撒羅尼迦的信徒,他說:

「你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應該怎樣效法我們。我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並不偷懶,也沒有白吃別人的飯,倒是辛苦勞碌,日夜做工,為的是不要連累你們。我們這樣做,不是說我們無權要求生活上的供給,而是要你們學習我們的榜樣。」(帖撒羅尼迦後書三:7—9)

為甚麼使徒保羅要這樣的強調?原因是哥林多教會有許多人喜歡將信仰停留在知識上的層次,卻對信仰內涵的認知很模糊。就像加拉太教會的信徒一樣,缺乏良好的根基,很快就相信「另一種福音」,讓使徒保羅相當難過,其實,不只哥林多教會這樣,腓立比、加拉太的教會都有類似的問題。他一再告訴哥林多教會,要學習他跟隨耶穌基督的腳步走,他希望哥林多教會像一個孩子在學習父親的生活模樣。

第十七節使徒保羅說要派他忠心的徒弟提摩太到哥林多教會去訪問,在這封信的結尾處,他再次提醒哥林多教會要善待提摩太(十六:10)。提摩太,他是使徒保羅在第二、三次旅行傳道時的得力助手,母親是猶太人,父親是希臘人,但為了傳福音的緣故,使徒保羅替他行割禮(使徒行傳十六:1—5)。使徒保羅說他是「親愛又忠心的兒子」,是「信仰上的真兒子」(提摩太前書一:2),使徒保羅想派他去,是因為他們曾一起在哥林多城同工傳福音,被許多信徒稱讚有加(使徒行傳十六:2、十八:5、哥林多後書一:19)。有這樣好的同工提摩太,對使徒保羅在處理哥林多教會的問題時,一定會減輕許多負擔。

第十八至廿一節:18你們當中,有些人以為我不會到你們那裡去,就自高自大起來。19其實,如果主准許,我不久就會來看你們。那時候,我不但要聽那些傲慢的人在說些甚麼,也要看看他們究竟能做些甚麼。20因為上帝的主權不在於言詞,而是在於權能。21你們願意選擇哪一個呢?要我帶著鞭子去,還是要我帶著慈愛溫柔的心去呢?

這段經文讓我們清楚看到在哥林多教會裡,有人喜歡亂放話,說不實在的話,因為有人說使徒保羅要派提摩太去,是因為他不敢去哥林多教會看他們。我說過,作為基督徒的第一步,就是學習說誠實的話,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因為誠實是一個人內心的表白,沒有人能清楚知道別人是否真的誠實,只有鑒察人內心的上帝才會知道。因此,誠實也是在表明一個人心中有上帝、相信上帝。使徒保羅就是要看看專門在教會內部散佈「有的、沒有的」那些人到底還有甚麼把戲可耍。

第二十節使徒保羅說明一個真正屬於上帝國的子民,不是靠講話來見證福音的,而是靠實際的生活行為。是因為順服上帝的教訓,而改變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新造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在成全上帝國的實現。高談論闊不能使人進入上帝國的領域,只有確實將信仰深植在生活中,這樣的人才能活出上帝國的意義。約翰‧加爾文說:「一個人若是口若懸河,卻沒有將信仰實踐出來,實在不值得浪費時間去聽他講的。」我們可以這樣說,傳福音,其實就是在見證福音;見證福音是以生活表現為基礎。

最有意思的經文就是第廿一節;這一節使徒保羅問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如果他們承認他是大家得到信仰的「父親」,那麼他們希望他用嚴厲管教的方式帶著鞭子去責罰他們,還是要他帶著呵護的愛去看他們?使徒保羅會這樣問的原因,是在於哥林多教會已經發生了分裂的現象,他認為那是教會裡最沒有見證的事。因為將人的權威看為最重要而造成分裂的教會怎能見證福音呢?不可能!對於嚴重的錯誤,有時必須用嚴厲的手段才能達成醒悟的效果,而有時造成的錯誤是無心的,那麼用慈愛、關懷的方式也可以讓錯誤改正過來。這就要看哥林多教會怎樣回應使徒保羅的這封信了。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上帝審判我們的內心,祂知道我們所做的一切。

使徒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不要在教會裡彼此相互批鬥、指責,因為這是加速分裂的催化劑。他會提出這種看法的主要原因,是認為人的能力很有限,能明白事情真正原委的也僅是呈現出來的表面而已,對於人的內心,別人是無法探究的。他希望大家學習一點:對上帝忠心,成為忠實的見證者,其它的就不是最重要的了。只有忠僕才能在最後審判的時候,得到上帝的獎賞,因為上帝是審判人的內心,不是依據外表。確實是這樣,外表很容易使人陷入於誘惑,但卻無法逃過上帝對人內心的審判。

哥林多教會內部發生糾紛,也有分裂的事件發生,信徒一人一口,說東說西的,連使徒保羅也被牽連進去。但他不準備作任何辯駁,只求成為忠實的福音僕人。這一點對於今天參與福音事工者是個很好的啟示—成為無愧的僕人,比花時間去評論東或西來得重要。使徒保羅會有這樣的態度,也和他對於末日的觀念有密切關係。在早期教會普遍存在著末日即將來臨的觀念,認為耶穌基督將很快再臨,他來,要審判每一個人,因此,實在沒有時間浪費在那些人情世故的事上。使徒保羅希望趕緊將福音傳開,讓更多人認識耶穌基督。他不希望被耶穌基督評鑑成「既壞又懶的僕人」,而是「又好又可靠的僕人」(馬太福音廿五:14—30)。這對今天的傳道者來說,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功課。怎樣使自己成為忠實的福音僕人,遠比與人計較教會組織裡的職位更重要,也比花時間在排解教會內部發生紛爭的事更有意義!

我很害怕被邀請去排解信徒家庭的糾紛,因為我發現沒有人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如果會承認,就不會有糾紛。就是因為不會,才想到要請傳道者出來當「公親」,結果我發現通常傳道者不但沒有完成「公親」,反而陷入糾紛裡,結果變成了「事主」,真是冤枉得很。我常說最浪費生命的事,就是在排解信徒家庭的糾紛。如果傳道者沒有時間傳出聖經的信息,卻忙於排解家庭糾紛,那他乾脆去當個協談專家好了。但是,我必須很清楚地告訴大家,傳道者不是協談者。可否還記得路加福音記載有一個人來找耶穌基督,希望耶穌基督能替他吩咐他的兄弟跟他「分父親的遺產」時,耶穌基督很清楚地回答說:「朋友,誰指派我為你們審案或替你們分家產呢?」(路加福音十二:14)一個聽到福音信息的人,如果不能從福音的信息中體會出生命的奧秘,他就是沒有將福音聽進去的人,這樣的人只會帶來生命更多的煩惱,不會因為福音的緣故使生命更新而成為新造的人。

讓我們在教會生活中學習一個重要的信仰功課:上帝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祂必定會審判,會替受冤屈的人伸冤,也會報應(參考羅馬書十二:17—21)。

二、請你們跟我學習研讀聖經、明白聖經信息的重要性。

坦白說,我很害怕講使徒保羅所說的「你們要效法我」這句話,因為我實在沒有資格講這樣的話,在聖經中,所有門徒中也只有使徒保羅敢說「我勸你們要學習我的榜樣」這句話。而他確實很值得我們學習,但我並不值得大家學習。每次讀到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信徒這樣的勸勉,我就深受激勵,因為這才是身為傳道者應該有的態度。但說來實在很慚愧,我怎能說出要「大家跟我學」這樣的話呢?我不敢!因為比起使徒保羅,我不但傳福音的毅力不足,連獻身的使命感也沒有他的一丁點。有一點我甚至連經歷過都沒有,就是他因為傳福音而「飢渴交迫,衣不蔽體,常常挨打,到處流浪,並且雙手工作來養活自己。」還要忍受「被人咒罵」、「逼迫」、「侮辱」,甚至被當作是「垃圾」、「渣滓」看待,這些經歷我都沒有。牧會迄今,會友給我的很足夠,包括吃的、喝的、穿的、住的,也沒有挨打過,更談不上到處流浪,或是被信徒看成是垃圾。雖然有過被人「咒罵」、「侮辱」,卻還不至於被當作「垃圾」、「渣滓」看待過。大家都對我和我的家庭很好,這一點是我牧會以來經歷到美好的際遇,我真的感謝上帝透過大家給我這樣好的恩待。但一想到使徒保羅,我就又羞愧萬分。那我怎能對大家說「來學我」這樣的話呢?不能,也不敢!

不過,我還是要學習使徒保羅勸勉信徒的方式,我總要拿出一件希望大家跟我學的榜樣,要不然我怎能成為忠實僕人呢?想來想去,我想到一件要大家跟我學的榜樣—跟我一起來讀聖經。我不敢自誇說自己對聖經很懂,但至少我努力著要幫助大家明白聖經的信息。我深信:聖經是上帝的話,上帝會從聖經中對我們說話。只要我們認真學習,明白祂的話的意義,就會聽到上帝確實從聖經中對我們的生命在說話。每次我讀聖經,我都會得到新的啟示,這些啟示對我的生命產生新的力量,也因此我發誓要帶大家一起學習聖經上帝的話語。很多同工問我怎樣帶大家這樣熱切讀聖經的,他們也想學習。我總是告訴他們:自己先用心研讀聖經,上帝自然會從聖經中賜給你力量。

來咱教會已經兩年多了,這兩年來我帶大家讀聖經,有越來越多人跟我們教會一起學習,也來參加查經班。也因為讀聖經,我寫聖經導讀,也出書。屏東的萬丹教會甚至將我們教會週報裡的「聖經導讀」翻成羅馬拼音字,刊載週報上給那些不懂中文的年老信徒讀。台北雙連教會則拿「聖經導讀」的磁片去,要翻譯成點字給那些盲人團契的朋友也可以有讀聖經的參考資料。現在有很多教會都知道咱台北東門教會的查經班很熱鬧,人很多。我也常被邀請去講解怎樣讀聖經,和怎樣帶查經。上個禮拜,我到彰化二林教會,在那裡有一群傳道者要我告訴他們,怎樣帶信徒讀聖經、查經。最近也有神學院學生問我,可不可以來跟我學怎樣帶查經,甚至有一間教會青年,說要幫我裝設「遠距教學」的電腦裝置,讓外縣市的會友也能夠在家裡看電腦參加查經。咱總會傳播中心原本希望我能製作「每日讀聖經」的錄影帶,準備在「好消息頻道」(Good TV)播放,這項計畫是連續三年的時間,希望能養成全體會友每日讀聖經的習慣,只因我沒有辦法再撥出時間來,否則這項事工很快就要開始進行。看,有這麼多人喜歡跟咱教會一起讀聖經,跟大家一起每天讀聖經,這是你們跟我學習每日讀聖經所帶來的結果,看,現在已經開始開花了。我們要繼續奮鬥下去,使咱教會成為台灣教會的榜樣—是一間用心在讀聖經、查經,且是認真實踐聖經教訓的教會。這是我惟一能要求大家跟我學的信仰功課,我願意與大家一起分享。然後,我們可以向全台灣的教會說:跟我們的教會一起來讀聖經,學習認識上帝的話語。

(講於二○○○年六月四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