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過潔淨的生活(一)

經文:哥林多前書五:1—13

讀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就會發現該教會實在是問題一籮筐,不但有分派結黨外,還有人以驕傲的態度,自認在信仰上是權威,導致使徒保羅用很不客氣的話數落他們,說他們是「基督信仰上的嬰兒」,只配用奶餵他們,不能用飯(三:1—3)。現在,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又進一步指出他們有更嚴重的問題,就是犯淫亂的行為。基本上可以這樣說,一個基督徒如果有淫亂的行為,那就表示他在信仰上的基礎很弱,因為真正在信仰上成熟的人,必定知道那樣的行為是違背聖經的教訓,是上帝所厭惡的事。

聖經中說「淫亂」這個問題時,有兩個層面的內涵,其一是屬於信仰上的,就是上帝和以色列人民之間的關係,是以「夫妻」的關係在表達,因此,談到「淫亂」的時候,有時是指在信仰上對上帝不忠實的態度這層次說的,意思是如同妻子對丈夫不忠一樣。例如先知何西阿的作品就是以這個內容為主軸。在福音書中,耶穌基督在描述他那個時代是「邪惡、淫亂」的(參考馬太福音十六:4),意思很清楚,是指他那時代的猶太人,並不是真的對上帝忠實,而是虛有其表,他們的內心是貪婪、虛偽的,只要從耶穌基督在指責他那時代宗教領袖的生活態度就可看出(參考馬太福音廿三:1—)。

另一方面,聖經談到「淫亂」時,也是關於肉體上淫慾的範圍,是指男女之間不潔淨的關係,或是亂倫的事件說的。表面上看來,信仰上與肉體上這兩層面的「淫亂」問題是分開、沒有關連的,其實,如果我們認真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是一體的兩面;聖經讓我們認識到:當一個人會犯淫亂的事時,就已經在表示這個人心中是沒有上帝,或是不將上帝放在他的心中。我們從大衛犯淫亂的事件後,看他所寫的懺悔詩,就有這樣的句子:

「我犯罪冒犯你,我得罪的是你;
我做了你認為邪惡的事。
因此,你審判我是理所當然;
你責罰我是我所應得。」(詩篇五十一:4)

在這詩句中,大衛非常清楚地表達一件事:他犯姦淫罪,等於得罪了上帝一樣。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瞭解:敢犯姦淫罪的人,就是沒有將上帝放在眼裡,這樣的人,也就是聖經所說的,對上帝不忠實的人,等於是犯了信仰上的「淫亂」一樣。因此,當使徒保羅提起哥林多教會有淫亂的事時,其實就是在譴責該教會信徒心中對上帝的忠誠度不夠。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二節:我確實聽說你們當中有淫亂的事;這種淫亂在異教徒中也是不能容忍的。我聽說有人跟他的繼母同居!2你們還有甚麼好誇口的呢?你們倒應該覺得痛心,把做這種事的人從你們當中開除。

就像我前面所說的,「淫亂」所表達出來的,就是人的心中沒有上帝,也是在說明對上帝的忠實有問題。現在使徒保羅說他已經聽到哥林多的教會內發生了「淫亂」的事,請注意這裡所用的「淫亂」一詞,不僅是指還沒有結婚就有「性」行為這方面的事,也是指違反一般道德規範的事。換句話說,這裡指的「淫亂」,並不是非常特別的案子,而是一般人在倫理道德上都很清楚,是不可以發生的事,例如:亂倫,就如第一節所說的「和繼母同居」。信徒之中有人會做這樣的事,確實是很難取得社會大眾的認同,會使人誤以為基督徒是允許亂倫的事。摩西法律非常清楚規定不可有亂倫的行為,利未記第十八章八節就特別記載說:「不可跟父親的其他妻子有亂倫的關係,羞辱了父親。」申命記也有這這樣的規定(申命記廿二:30)。

哥林多城,這是主前四十四年,由羅馬皇帝下令重建起來的新港口城市,由於是一個很重要的貿易港口,也是個製陶中心城市,因此商業貿易相當興盛。由於來往商賈甚多,又是羅馬政府直屬管理的城市,因此,哥林多就成為使徒保羅時代經濟非常繁榮的城市,也是個集政治、宗教、商業的中心城市。曾被稱為「全希臘之光」,人口曾高達六十萬人,但卻同時也是大家公認的倫理道德甚為墮落的城市。如果有人一提到哥林多城這個名詞,很快就會與「淫蕩」、「墮落」等名詞聯想在一起。

現在使徒保羅很清楚地指出,當社會墮落的時候,基督徒怎能跟著社會的墮落比賽看誰墮落得快呢?這就是使徒保羅所說的「這種淫亂在異教徒中也是不能容忍」這句話的背景。在哥林多城裡,有出名的「阿弗洛狄特」神廟,裡面就有大約為數高達兩千名的「廟妓」。這些廟妓都是在廟會時表演甚為淫蕩的舞技來歡娛民眾,甚至也可與人進行「性」交易。但是,即使哥林多城有這樣敗壞的道德行為,但還卻不敢有公然亂倫的事出現,特別是與繼母同居的事,更是令人不齒。如果要依照聖經摩西法律的規定,這樣的人都必須處以死刑(參考利未記二十:11)。

第二節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對基督教會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在他的書信中,我們一再看到他對信徒的信仰生活有明確的要求;例如他寫給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書信這樣說:

「弟兄姊妹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命令你們:要遠離所有游手好閒、不遵守我們教導的信徒。」(帖撒羅尼迦後書三:6)

這節經文很清楚地說明要將那些「不務正業」的信徒給予隔離,坦白說,就是將他們從信仰團契中給開除。他寫給羅馬教會的書信中,甚至提到那些敗壞信仰生活紀律的信徒「是該死的」(羅馬書一:32),使徒保羅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要求呢?原因很簡單,罪惡就像傳染病一樣,很容易感染,特別是在信仰團契裡,若是不小心,一個很有領導能力的人,在教會裡如果持續敗壞的行為而不受到譴責、阻止,教會的信徒很容易受到這種人的誘惑,也跟隨著他去犯罪,這會導致耶穌基督的名受損。從第三章十六至十七節我們可以看到使徒保羅有這樣的看法,就是基督徒的身體就像上帝的殿一樣,有上帝的靈住在裡面。他說:

「你們一定曉得,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裡面。因此,要是有人毀壞了上帝的殿,上帝一定要毀滅他;因為上帝的殿是神聖的,你們自己就是上帝的殿。」

再者,使徒保羅認為一個在倫理道德生活上敗壞的人,是沒有甚麼好誇口的,因為這樣的人並不足以成為別人學習的模範,反而應該為這樣的人感到痛心、難過才對。而最使使徒保羅難過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哥林多教會內部並沒有因為發生這種事情感到哀痛,還繼續允許這樣的事持續發生,他為此事感到哀傷。他說大家應該是要為發生這種事感到痛心才對。台語有句話說:「疼惜罪惡,與罪惡同惡。」意思就是放縱罪惡的人,和做惡事的人一樣糟糕。換句話說,對罪惡採取寬容的態度,就是在放縱罪惡,這不是基督徒應該有的生活觀念。

第三至五節:3-4至於我,雖然我身體離開你們很遠,我的心卻跟你們在一起。我已經奉主耶穌的名判定了那犯這種淫亂罪行的人,好像我是在你們那裡一樣。你們聚會的時候,我的心跟你們在一起。靠著我們的主耶穌的權能,你們應該把這個人交給撒但,讓撒但毀滅他的身體,好使他的靈,在主再來的日子,能夠得救。

使徒保羅在這段經文裡很清楚地提出他對犯這種亂倫之罪的人的看法—給予制裁—讓這種人給予撒但的世界管理。為甚麼使徒保羅有這樣的看法呢?原因就是當時的教會有一個普遍的觀念,世界分成兩個領域,其一是屬於上帝管理的世界(教會),其二是屬於魔鬼、撒但管理的領域(社會)。使徒保羅將這樣的觀念在教會裡面強化起來,希望由基督徒組成的教會,信徒們都能成為「新造的人」(哥林多後書五:17),讓舊的一切都成為過去。換句話說,大家是帶著新的生命在教會裡。對那些還持續犯罪的人,讓他們在教會外面的世界裡被消滅。所謂「交給撒但」,意思就是驅逐出教會。這和第二節所說的是一樣。

我們知道使徒保羅是在以弗所的時候寫這封書信給哥林多教會的信徒,因此,他說自己雖然不能與他們在一起,但他的心卻是與他們緊緊地繫在一起。這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來說是可以明白使徒保羅的用心,我們知道當教會決定要將一個人隔離起來,或是驅逐出去時,必定透過開會決定。使徒保羅的意思就是:當他們在開會的時候,可以想像著他是坐在他們當中,與他們討論有關信徒犯罪這個問題,而他也會提出這樣的看法—將這樣的人驅逐出教會。不過,使徒保羅這樣的說法使我們感到困惑,原因之一是:若將這個人驅逐出教會之後,那這個人怎麼辦?是讓他繼續敗壞嗎?使徒保羅在這裡說,這樣做是為了要救他的靈魂。然而真正問題是:當他離開教會的信仰團契後,會有機會再次得到福音的信息嗎?或是透過怎樣的方式來得到福音的信息?如果教會是屬於上帝管理的地方,那麼,離開教會不就等於是離開了上帝的管理,那該怎麼辦呢?使徒保羅並沒有在這裡有明白的表示。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瞭解:使徒保羅認為這樣敗壞靈命的人,既然是喜歡屬於肉體情慾,乾脆就讓他的肉體毀壞掉,或許還可以拯救他的靈魂吧。使徒保羅曾經這樣處理過犯嚴重過錯的人,例如他寫給提摩太的書信中就提到,將「舒米乃和亞歷山大」交在「撒但手中,使他們學會不再毀謗上帝」(提摩太前書一:20)。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也許是自己的生命有過特殊經驗,像他在早期迫害基督教會一樣,直到迫害到極致的時候,復活的主耶穌顯現出來,那時候,他才恍然醒悟起來,知道自己所做的是錯的。同樣的,當主耶穌再臨的日子,也就是審判的日子一到,這樣敗壞的人,或許會明白他沉淪的生活,和過去在教會裡過的日子是多麼的不一樣,這樣極大的對照,或許就是拯救他悔改的契機。也許另一個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嚴厲的懲罰,會使他明白過來,知道自己所犯的過錯,而會認罪、悔改。

第六至八節:6你們自誇是不對的!你們知道有句話說:「一點點酵母可以使全團的麵發起來。」7要把罪的舊酵除掉,你們才能完全潔淨。這樣,你們就像沒有酵母的新麵團;其實,你們本應該是沒有酵的。我們逾越節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作為犧牲獻上了。8所以,我們守這節,不要用舊酵,就是含有邪惡的酵,卻要用無酵餅,就是含有純潔和真理的餅。

讀這段經文,很快就會想起耶穌基督講過的上帝國之比喻;他說:

「我要拿甚麼來比擬上帝的國呢?它好比酵母,有人拿來放在四十公升的麵裡,使全團麵都發起來。」(路加福音十三:20—21)

耶穌基督這個比喻大家一定不陌生,他也曾用「酵」比喻猶太宗教領袖,說明他們的「虛偽」(馬太福音十六:6—12,路加福音十二:1)。使徒保羅引用酵母和麵團的關係作比喻,這背景是和猶太人的逾越節有關,因為依照規定:逾越節吃的東西是不可以有任何酵母含在裡面,除了是為要保存食物不至於敗壞之外,也因為要在宗教上表明一個意義:人不僅外表上潔淨,也在身體的裡面都是潔淨、沒有腐壞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裡外都是潔淨的。這也就是以色列人除酵節由來的背景。在這裡,比較特別的是使徒保羅在這段經文中,以耶穌基督作為獻祭的羔羊,說明一個信耶穌基督的人,就像一個已經把逾越節前應該準備的食物,都除過「酵」了,因為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就如同為所有基督徒除酵(敗壞)一樣,不再有腐壞的酵在生命的裡面,而是成為純潔的生命,有真理的內涵。

以這樣的觀點來看教會的信仰團契時,非常清楚地是在說明:教會裡面應該是個沒有「酵」的「麵團」,如果信徒們都確確實實地遵行聖經的教訓,確實以耶穌基督為中心,那樣的教會就像是個沒有「酵」的「麵團」,是純潔的,且有真理的活力。

「一點點酵母可以使全團的麵發起來」,這句話不僅寫給哥林多教會,使徒保羅也在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提到(加拉太書五:9),這是一句猶太人社會相當流行的話語,說明不要小看一點點的小事、小行為、小動作,它影響所及是全盤、整體的。

這也是我一再告訴過大家的,不要小看一點點的小事,它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台語就有這樣的話說:「細漢偷挽葫,大漢偷牽牛。」許多犯罪的家庭,若細查他們的成長背景時,都會容易發現在他們成長的背後有類似「酵母」在裡面。相對的,若是將「酵」的功能用在好的方面時,其影響的效果也是如此。

第九至十一節:9從前給你們的信裡,我告誡過你們不可跟淫亂的人來往。10我並不是指異教徒中那些淫亂、貪婪、盜竊,或拜偶像的人;除非離開這世界,要跟這樣的人隔絕是做不到的。11我的意思是:不可跟那自稱為信徒,卻淫亂、貪婪、拜偶像、辱罵別人、酒醉,或盜竊的人來往;就是跟這樣的人同桌吃飯也不可以。

請注意第九節所說的「從前給你們的信」這句話,這表明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不只現在保存在聖經裡面的「前」與「後」兩本書信而已,應該還有其他的書信。可惜的是已經找不到那封信了。
在前一次的書信中,使徒保羅曾提起相關的問題,就是有關教會裡面發生淫亂的事,這樣可以明白哥林多教會發生這種事早已風聞到使徒保羅的耳中,但情況似乎沒有改善的樣子,也有可能是因為該信導致一些誤會,說使徒保羅要求除了在教會裡的信徒之外,會友不要與其他所有的人來往,而造成有人認為信徒都是「聖徒」,都是生活行為很端正的人。因為有這些誤會傳言,使徒保羅認為有必要作些澄清,因此,他繼續寫此封信說明原意。

第九節很清楚地是指教會必須將那些一再犯淫亂罪的人趕出教會。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淫亂」,和前面所說的亂倫(與繼母同居的事)不一樣;這裡所說的「淫亂」,是指和那些專門出賣肉體的人有性行為關係,以今天話來說,就是指妓女或是「牛郎」之類從事色情工作者。他說這樣的人不應該在教會裡,教會應該禁止信徒從事這樣的工作。相對的,他對教會以外的人並不那樣嚴格,因為整個社會就是罪惡,如果信徒都以像在教會裡那樣嚴格的規律看社會時,除非是自己隱密起來,過獨居的生活,或是過著避世的生活,否則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第十節他進一步說明一般人常犯的問題:淫亂、貪婪和盜竊、拜偶像等。

淫亂,這是屬於道德規範的生活。我們已經談過哥林多城本身就是個色情相當氾濫的商業城市,有如過去的台北市一樣,美國的新聞週刊(News Week)曾有一期以台北的北投溫泉作封面,給予的標題是:台灣,男人的天堂。當時曾引起台灣知識份子極大的反彈,認為那是對台灣社會的一大污辱。但是,如果大家靜下心來反省一下,若是沒有這樣實情,怎會有外國記者如此的報導呢?該刊不僅是以文字描述男人怎樣在北投嫖妓,且還附上了好幾張相片作證。有一本很有名的小說,是出名的作家黃春明所寫的,書名是「莎約哪哪,再見」,內容描述在宜蘭礁溪發生的故事。礁溪,是出名的溫泉區,卻也是日本觀光客喜歡去的地方,原因是在六○至七○年代,日本觀光客不僅是到礁溪洗溫泉,更重要的是去嫖妓。同樣年代,聞名風景區台北的烏來,也一樣是日本男人觀光客最喜歡去的地方,因為在那裡可以「買春」。當時很令人感到難過的是,在國小學生中流行一句話:「你的父親是哪一位?」意思是很亂,一個家庭可能就有好幾個「父親」。哥林多城如此,咱台灣也曾經有過。因此,色情氾濫的情況一直是困擾著哥林多教會,因為有的信徒無法在信仰上抗拒這樣的誘惑。

第二項是貪婪和盜竊,這是屬於經濟方面的。貪婪的原本希臘文的字意是指手伸出來長長的,意思就是想要獲取更多。看,咱台灣豈不是被稱為貪婪之島嗎?為甚麼會這樣?當八○年代開放觀光後,很多人出國去旅遊,結果變成採購團,所到之處都是忙著採買東西回來,不是去欣賞人家的文化、建設、藝術。採購的量之大,就好像台灣已經沒有東西可買了的樣子,曾有一陣子還造成許多外國觀光飯店拒絕台灣的旅客,這實在是對咱國家很大的污辱。去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後,有一則消息報導說,北歐國家(包括瑞典、挪威、丹麥、芬蘭、瑞士等),每年用在國際救援的經費佔國家稅收的百分之零點四。但是,咱台灣用在這方面的經費則是僅有百分之零點零零三八,我們給人的印象是只想從別人身上取得更多,卻不知給予別人需要,這樣的心態就是貪婪的表現。其實,從咱台灣長老教會在海外宣教的事工上就可看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教會還算是不錯的,知道提供經費支持陳馥蘭教師在非洲的宣教,至少我們總會可以差派更多宣教師到國外去,但是我們付出的實在太少,時至目前也不過是差派三個在國外而已,而且另外兩位都是由總會直接編列經費支援的。如果以使徒保羅的標準來看咱台灣長老教會,也會被列入在貪婪、盜竊的行列,因為盜竊的意思也是這樣,只想奪取不是屬於他的東西,我們台灣教會有今天豐富的成果,並不都是我們努力得到的,因為有大部分的財產是來自外國教會的奉獻。

第三項是拜偶像,這是屬於宗教信仰上的。拜偶像,簡單說就是迷信。最近鬧得滿城風雨的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台中縣議會議長),利用向媽祖擲杯筊,說可以在今年農曆七月十六日帶領善男信女去中國福建湄州進香。於是很多人問:如果真的可以做,那麼,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問媽祖,甚麼時候可以反攻大陸!其實,同樣是這位顏清標,在今年三月的總統大選之前,他就說聽媽祖的指示,總統要選宋楚瑜。結果宋楚瑜沒選上,而是選上了陳水扁先生。再看看最近有一個行業很忙碌,那就是風水師。他們都被邀請去看陳水扁先生在台南官田的故鄉,於是有不少風水師說,陳水扁故鄉的家,出現了「龍跡」,讓人聽起來就覺得實在有夠荒謬!今年年初有一本被行政院新聞局查禁的書,是李建軍所寫的,書名叫「我的台灣路和連戰的總統運」,內容很詳細地記載有關中國風水師替前副總統連戰看風水改運的經過,不僅是連戰,包括了關中、林洋港、郝柏村等人都被他看過。這個人甚至幾乎被看成是神明一樣地崇拜,認為他料事如神。但是,基督教的信仰告訴我們,只要是人,就不是神,就不是我們要崇拜的對象。把人當神看,就是迷信!

這一章最重要的經文在我看來應該是在第十一節,在這一節裡,使徒保羅清楚地指出哥林多教會真正的問題是出於信徒中有人出賣了基督的名字這件事。他說有人自稱是耶穌基督的信徒,但卻生活在淫亂、貪婪、拜偶像、辱罵別人、酒醉、盜竊等行徑。為甚麼使徒保羅認為基督徒不可以和有這些敗風傷俗行為的信徒來往,卻允許和有這樣行為的非基督徒來往?原因很簡單,他認為基督徒應該有比一般人較高的標準過社會倫理道德的生活,否則就與一般沒有信仰的人沒有甚麼差異。他寫的書信中就有多次提到基督徒的生活,必須有高標準的要求,特別對那些會導致別人信心動搖的行為,他有更嚴厲的批判。我們看他這樣說:

「弟兄姊妹們,我勸告你們,要防備那些製造分裂、動搖別人的信心、背棄你們所受的教導的人;要遠離他們。因為這樣的人不在事奉我們的主基督,是在滿足自己的肚子。他們用花言巧語迷惑老實人的心。」(羅馬書十六:17—18)

使徒保羅之所以會這樣嚴格要求信徒,是因為基督徒身上帶有上帝的記號。他說:

「在我們身上蓋上了他的印記,並且賜下聖靈在我們心裡,作為他為我們所預備的一切的擔保。」(哥林多後書一:22)

在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他這樣寫著:

「當你們聽見了真理的信息,就是聽見那使你們得救的福音時,你們信了基督,上帝就把他所應許的聖靈賜給你們,作為你們歸屬於他的印記。」(以弗所書一:13)

這幫助我們明白使徒保羅為甚麼會這樣強調基督徒必須嚴謹地過世上的生活,必須與非基督徒有不同的原因,因為在他的身上有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所戮下的印記。因此,身為基督徒絕對不可以假借耶穌基督的名號而過著荒誕(如淫亂等)的生活,否則,不僅會傷了耶穌基督的名,更嚴重的,是會敗壞福音的果實,使耶穌基督復活的恩典反而落空了。

第十二至十三節:12-13我的責任不在於審判教外的人,上帝自然會審判他們。然而,你們不是應該審判教內的人嗎?正如聖經上說:「要從你們當中把那邪惡的人開除!」

使徒保羅非常清楚一件事:審判人的事自有上帝會決定。因此,對那些非基督徒應該怎樣,那是上帝的事,是屬於上帝的權柄。但是,對於基督徒,特別是使徒保羅親手建立的教會,他對信徒們的言行舉止相當關心,不僅如此,他自認也附帶了「管理」的責任。他強調要把那些掛著基督徒的名號,卻在生活上一再敗壞、墮落的人從教會中掃除出去。第十三節的「要從你們當中把那邪惡的人開除」這句話,可以說是從申命記第十七章七節引伸而來的,在申命記很清楚地規定,拜偶像的人,必須將之在城門外用石頭打死,為的是要從人民中將這樣的人翦除,以免影響到別人也跟著墮落下去。同樣的,使徒保羅也要求哥林多教會必須負起這樣的責任,將那些在信仰上造成傷害的人給予開除,讓他成為教會以外的人,而這種人就是上帝所要審判的人。因此,將這樣的人驅逐出教會,意思就是要讓上帝來審判這個人。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在見證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因此,必須嚴謹、不隨便。

我們看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發現他一再強調身為一個耶穌基督的信徒,必須有明確、嚴謹的社會生活規範,特別是在道德標準的要求上,應該比一般人要高,原因是基督徒乃是身上帶有耶穌基督救贖恩典的記號,如果沒有這樣的要求,稍微不小心就會敗壞了耶穌基督十字架的印記。基督徒就像上帝的選民一樣,他所代表的,已經不是自己,而是有上帝揀選的記號在身上。先知阿摩司對當代的以色列人民提出這樣的警告:

「在全世界那麼多國家中,我選上了你們,你們還犯了那麼多的罪;正因為這緣故,我一定要懲罰。」(阿摩司書三:2)
(和合本譯文:「在地上萬族中,我只認識你們;因此,我必追討你們的一切罪孽。」)

這就是長老教會創會者約翰‧加爾文在日內瓦創辦長老教會時對信徒所做的要求;他要求所有的長老必須負起監督信徒社會生活的責任,凡是信徒中有人在社會生活中違背聖經教訓者,就要禁止參加聖餐,嚴重者就必須從教會中開除。剛開始的時候,他這樣強悍的作風引起信徒們相當大的反彈,結果不但沒有達到他理想的要求,反而被日內瓦教會的信徒將他驅逐出境。然而,過了三年,他再次被邀請返回日內瓦時,這樣的要求已經被看成是必須、應該的。為甚麼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原因就是在他離開後的三年期間,日內瓦的人民發現,如果沒有嚴厲的要求,信徒的社會生活態度就越來越鬆散,甚至與那些為非作歹的人沒有甚麼差別。因此,他們再次派代表去邀請約翰‧加爾文返回日內瓦,並且表示願意和他配合。從此,日內瓦教會成為長老教會向外發展的發源地,並且後來成為第十七世紀德國敬虔派主要的運動者,和十八世紀英國清教徒生活的典範。我們應該感謝上帝的,是開拓咱台灣長老教會宣教師,就是帶來「敬虔主義」與「清教徒」信仰根基來到台灣,並撒下福音的種子,才有我們早期教會信徒在社會生活上嚴謹的腳跡流傳下來。我印象相當清楚的是,小時候一看到抽煙的人,就會知道那個人絕對不會是信徒,因為教會禁煙。看到一個人從酒家、舞廳出來,可以肯定那個人絕對不會是信徒,因為基督徒絕對不敢出入這樣的場所。我小時候,住家的隔壁開有撞球房,我父親甚至要求我們走過的時候,不得往裡面瞧,因為當時去撞球房的人,目的不是在撞球,而是在賭博或是泡妞,撞球場往往是惹是生非的地方,因此被認為是不潔淨的場所。我相信有許多人和我的經驗一樣,中學時代如果去撞球場被管理組長或教官發現,鐵定要記大過處分。

同樣的,我們也將這樣的精神帶到原住民社區去,我們曾要求原住民在生活上絕對不可以抽煙、喝酒,而淫亂的事更是絕對禁止。

可惜的是類似這樣的嚴謹要求已經越來越鬆懈了,甚至已經看不到了。今天的教會不要說要求信徒在社會生活上有嚴謹的規律,連要對信徒作最基本的要求都有困難,例如要求信徒認真參加聚會、準時來參加主日禮拜、勤讀聖經等等,都會被認為是件好笑的事,若要求社會生活水準高一些,那簡直是很奢談的事,但這樣的結果,我們看到的是:基督徒在今天社會的影響力越來越薄弱了,甚至有時還比非基督徒更糟糕。因此,常常會聽到一句話說:信和不信的人,也沒有甚麼差別。如果是這樣,那真是冤枉了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在十字架上的恩典了,這真的是很值得我們好好反省的事。我一再相信,對信徒有要求的教會,才能建立成長的基礎,這也是為甚麼這兩年多來,我一再要求大家準時來參加聚會、踴躍參加聚會、讀聖經、查經班,甚至在受難週時,不准有喜慶宴席和旅遊的活動,原因就是希望為咱教會建立一個好的信仰根基,我真盼望這是我們彼此要互相鼓勵的一件事:過有規律、嚴謹的社會生活。

二、在教會裡,絕對不要放縱罪惡的滋生。

我們看到使徒保羅一再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要將那些犯罪的人,趕出教會去,在教會裡不要與這樣的人來往,讓他覺得孤單、羞愧,讓他知道這樣做是違背聖經的道理,而知道悔改。

很多人喜歡用「愛」來比喻教會,因為耶穌基督就是「愛」,且十字架的意義就是「愛」。因此,對於任何人都要有「愛」,這樣的說法基本上是對的,也是對基督教會的肯定。但是,我也同時發現有更多的人總是將「愛」的意義給扭曲了,以為「愛」就是容忍一切,不敢對作奸犯科的人提出警告,結果,使那些人更加囂張地為非作歹,這樣的態度是非常錯誤的。這已經不是「愛」了,而是「放縱罪惡」,結果受到更大傷害的,就是教會。這也就是使徒保羅所提醒我們的「一點點酵母可以使全團的麵發起來」,意思就是在此。罪惡就像「麵酵」一樣,即使是一點點也會造成無法估計的後果。

我常常說,基督教會這個信仰團契最基本的要件就是誠實,因為誠實就是告白一個人心中有上帝的第一步。如果在教會裡連要見證誠實都有困難時,那樣的教會不會安寧,因為犯罪的第一步,就是從欺騙開始的。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就是用嚴厲的語句在譴責那些掛著耶穌基督信徒的名,卻過著墮落生活的人,他甚至要求將這樣的人趕出教會去。掛著耶穌基督信徒的名,卻沒有依照聖經的教訓行事,這樣不但不能見證福音,想反的,是使耶穌基督的名受害。使徒保羅譴責他們,因為他是「以愛心說誠實話」(以弗所書四:15),即使因此使一些人離開了教會,或是離棄了信仰,他還是要說。

請注意,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上帝揀選的記號,這記號就是用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救贖恩典打造的。因此,學習用誠實的態度生活在現今的台灣社會,就是使耶穌基督十字架印記發出亮光的最佳途徑,因為台灣是個貪婪、欺騙成性的社會,而基督徒就必須在誠實的功課上用心、努力,才能顯明出信仰的意義。

(講於二○○○年六月十一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