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二)

經文:使徒行傳七:1—60

在第六章我們讀到,初代教會的信徒們因為看到有些說希臘話的寡婦,在生活的需要上受到冷落或疏忽,向耶穌基督的門徒們發出「怨言」。這件事,使早期基督教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就是從他們當中揀選出七位「有名望、受聖靈充滿、又有智慧」的人,負責管理有關「分配每日的生活費」這方面的事務,亦即今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執事」職份之濫觴。所謂「執事」,辦理教會的事務也。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耶穌基督的門徒很強調要專心在「禱告和傳道的任務」上。其實,今天的基督教會也當像早期的門徒一樣,專心在禱告和傳道的工作上。尤其是今天工商社會,更講究專業的時代,格外需要清楚認識人的能力相當有限;傳道者不可能事事都會、樣樣都能。特別是在繁忙的社會生活中,如果傳道者還需忙於處理其他事務,不但可能不會受到尊重,對所兼顧的事務也未必有幫助。

此外,第六章記載了基督教會史上第一位殉道者司提反被捕的情形,理由是他反對耶路撒冷的聖殿,和「要改變摩西所傳給我們的一切傳統」。我說過,這兩樣都是猶太人最為看重的信仰態度、使命,不可改變的準則。比較讓我們感到寒心的是,這些控告者是因為跟司提反辯論時,「無法辯駁他所說的話」,就用錢收買人作假見證陷害司提反。

現在我們讀的第七章,整章都是記載司提反如何在猶太人議會中見証他的信仰立場。司提反被揀選出來雖然為的是要辦理團契的事務工作,但是他卻更用心在宣教的工作上,因此才會招致迫害。儘管他是被帶到猶太人最高議會接受審判,但他還是勇敢地站在大家面前,用堅定的語氣講論自己信仰的立場,結果遭到猶太人最嚴厲的懲罰—用石頭活活打死。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八節:大祭司問司提反:「果真有這樣的事嗎?」

司提反回答:「諸位父老弟兄們,請聽!當我們的先祖亞伯拉罕住在美索不達米亞,還沒有移居哈蘭的時候,榮耀的上帝向他顯現,對他說:『你要離開你的故鄉和親族,到我所要指示你去的地方。』於是亞伯拉罕離開了迦勒底人的地方,去住在哈蘭。他父親死了以後,上帝把他遷移到本地來,就是你們現在所住的地方。當時上帝並沒有給亞伯拉罕甚麼產業,連立足地也沒有;但是上帝應許要把這土地賜給他,作為他和他後代的產業,雖然那時候他還沒有兒子。上帝對他這樣說:『你的後代要寄居外國,在那裏作奴隸,受虐待四百年。但是,我要懲罰奴役他們的那一國。以後他們要離開那地方,在這裏敬拜我。』於是上帝和亞伯拉罕立約,以割禮為記號。所以,亞伯拉罕在以撒出生後第八天,給他行割禮;照樣以撒給雅各行割禮,雅各給十二個族長行割禮。

這是一段以色列民族被揀選的歷史,記載在創世記第十二至十七章。

在這段蒙揀選的歷史中我們看到,猶太人是以一個非常基本的態度看他們被揀選的意義:榮耀。這一點是很特別值得注意的。雖然歷史上,他們時常遭遇苦難,比方他們曾在埃及為奴長達四百三十年,但他們並沒有因此放棄耶和華上帝的信仰。相反的,原本多神的信仰,經歷出埃及的艱苦歷程後,對耶和華上帝的信仰逐漸純化,提升至一神論的境界。在亡國,且是幾近滅族的威脅中,他們並非抱怨連連,或是更換信仰對象,而是做最痛切的反省,使得耶和華上帝的信仰,透過巴比倫帝國統治下的奴隸生活,產生彌賽亞的信念。我們可以這樣說:亡國、滅族的經驗,對堅固、進深以色列民族的信仰,因為在其中他們看見上帝的榮耀,上帝對他們特別的愛。他們視這樣的經驗為揀選的愛,以此為上帝在他們民族中的榮耀。這也是司提反在這段經文中最明顯的詮釋。

司提反在詮釋這段揀選的歷史意義中,他特別強調兩點:

1.從沒有到有了一切(五節)。雖然創世記第十二章記載亞伯拉罕出哈蘭的時候,是帶著他的財物和奴隸出去(創世記十二:5)。但是聖經作者也同時告訴我們,他們初到迦南地的時候,就發生饑荒,且「情況相當嚴重」(創世記十二:10)。可以想像,即使擁有許多財產,在這情況下恐怕也失去了一切了。可是上帝還是照顧他,他的情況逐漸好轉後,將最好的土地分給姪兒羅得,以致再次失去最好的機會,再加上連兒子也沒有,使他看來像是一無所有,但因為上帝的同在,他成了最富有的大族長。

2.立下永遠的約。在巴勒斯坦地區,割禮,是普遍流行的一種傳統,不只以色列民族,大多數的阿拉伯民族皆然。但不一樣是,因為他們是上帝揀選的民族,割禮,乃被轉換成與上帝之間特別的記號。這也就是為甚麼同樣在當地都有的傳統,在以色列民族看來,就顯得格外重要。一言以敝之,割禮這傳統由於他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已被昇華了。

這一點對今天的基督徒應該有很好的啟示:如果我們將洗禮看成是與上帝之間特別的記號,那麼,就必須對洗禮有新的解釋,這解釋並不在於洗禮的方式,例如用浸的,或是用滴水的方式,而是洗禮後的教會、社會生活如何。如果教會和社會的生活表達我們受洗的意義,那麼,敬虔的生活就非常重要了,否則,洗禮對我們沒有意義可言。

第九至十六節:「族長們嫉妒約瑟,把他賣到埃及去。但是上帝與他同在,救他脫離了一切的災難。當他站在埃及王法老面前的時候,上帝賜給他風度和智慧。法老立他為國家的首相和王室的總管。不久,埃及和迦南全境有嚴重的饑荒,造成很大的災害.我們的祖先絕了糧。雅各聽見了埃及有食糧,便差遣他的兒子們,就是我們的祖先,到那裏去;這是第一次。第二次他們去的時候,約瑟和他的兄弟們相認;法老由此認識了約瑟的家族。約瑟派人去見他的父親雅各,請他跟全家到埃及來;來的親族一共有七十五人。雅各南下到埃及;他和其他的祖先死在那裏。他們的遺體被送到示劍,葬在亞伯拉罕用一筆錢向哈抹的子孫買來的墳地裏。

這段歷史是記載在創世記第卅七至五十章。約瑟和亞伯拉罕的歷史有個相同點,就是他們都是在一無所的情況下,因為上帝的賜福而擁有一切。亞伯拉罕是從「連立足地也沒有」的光景,到擁有自己的產業;約瑟則是從埃及監獄中的囚犯成為號令全埃及的首相。

在這段短短的歷史敘述中,司提反把重點放在第九至十節中所說的:「族長們嫉妒約瑟,把他賣到埃及去。但是上帝與他同在,救他脫離了一切的災難。當他站在埃及王法老面前的時候,上帝賜給他風度和智慧。法老立他為國家的首相和王室的總管。」看,出賣自己的,往往是最親密的人,約瑟就是被自己的兄弟所出賣。這兩節也說明,人看為聰明的作法,在上帝的眼中卻常是愚蠢的。且只要有上帝同在,即使最艱困的環境裡,祂也會扭轉生命坎坷的際遇。約瑟的故事說明上帝在人生命中的奧秘作為。

第十七至卅四節:「上帝要向亞伯拉罕實行諾言的日子快到的時候,以色列族在埃及的人口已經增加很多。後來有一個完全不認識約瑟的新王開始統治埃及。這王用詭計剝削我們的同胞,虐待我們的祖先,強迫他們丟棄嬰兒,不讓他們活下去。就在這時候摩西出生了;他長得非常可愛,在家裏被撫養了三個月,到了他被丟棄時,法老的女兒收養了他,把他當作自己的兒子帶大。他接受了埃及文化的薰陶,很有說話和辦事的能力。

「摩西在四十歲的時候,決心要了解以色列同胞的情況。有一次,他看見一個同胞受埃及人的欺負,就上前保護他,為他伸冤,把那埃及人殺了。他以為同胞會明白上帝要用他來解救他們,可是他們竟不明白。第二天,他看見兩個以色列人在打架,他想替他們調解,就說:『你們是同胞,為甚麼自相傷害呢?』那欺負同胞的把摩西推開,說:『誰指定你作領袖、作法官來管我們呢?你也要殺我,像你昨天殺了那埃及人一樣嗎?』摩西一聽見這話就逃離埃及,去寄居在米甸。在那裏,他生了兩個兒子。

從這段經文開始,是司提反敘述出埃及的歷史經驗。我們知道,出埃及的經驗可以說是以色列民族最大、不能忘記的一個生命記號。由司提反的見證,可以看到他強調的幾點基本的信息:

1.人的榮華富貴有失落的時候。當年約瑟擔任埃及首相的時候,雅各和他的家人進入埃及是非常風光的。但是,時間沖淡了這樣的榮耀,也使以色列人民從豐盛轉衰微。這說明,如果沒有回到上帝的救恩裡,生命只是一種短暫的現象,只有回到上帝的救恩裡,才能經驗到永恆、不改變的力量。以色列家族在埃及的榮華富貴時刻一過,緊接而來的是面臨最大的滅族危機,因為埃及王下令要殺掉所有的男嬰。

2.上帝是奇妙的上帝。當以色列民族在為奴的苦難中呼求上帝慈愛的拯救時,上帝呼召奴隸所生的兒子—摩西,擔任上帝的僕人,透過他帶領以色列民族出埃及。最為特別的地方,是司提反在這段經文中為摩西作如下的詮釋:「他以為同胞會明白上帝要用他來解救他們,可是他們竟不明白。」我們可以從這句話來思想耶穌基督在他自己的故鄉拿撒勒的際遇,也可以從他的家人也跟其他人一樣,把他看成瘋子一般,了解到上帝僕人的孤獨,再看看那些在彼拉多面前大聲呼喊「釘他十字架」的群眾,這些都在說明他們絲毫不了解上帝在耶穌基督身上的旨意!司提反說這句話是在告訴當時的猶太宗教領袖,上帝對猶太人拯救的愛,他們不但不了解,還拒絕了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救恩。

第三十至四十三節:「過了四十年,在西奈山附近的曠野,有一位天使從荊棘的火燄中向摩西顯現。摩西看見了這景象非常驚駭,走上前去,要看個究竟。這時候,他聽見主的聲音說:『我是你祖先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上帝。』摩西恐懼戰慄,不敢注視。主又對他說:『脫掉你的鞋子!因為你所站的地方是聖地。我的子民在埃及所受的苦難我都清楚地看見了;我也聽見他們的呻吟,我下來要解救他們。你來!我要差遣你到埃及去。』

「這位摩西就是以色列人所拒絕、質問說『誰指定你作領袖、作法官來管理我們』的那個人。藉著在荊棘中顯現的天使,上帝差派他作領袖、作解救者。他帶領人民從埃及出來,在埃及,在紅海,和在曠野的四十年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也就是這位摩西告訴以色列人民說:『上帝要從你們的同胞中為你們興起一位先知,正像他興起我一樣。』他在曠野跟以色列會眾在一起;他和我們的祖先以及在西奈山跟他說話的天使在一起;他領受了上帝永恒的信息,把信息傳給我們。

「但是,我們的祖先不聽從他,他們不理會他,寧願再回到埃及去。他們對亞倫說:『請替我們造些神像,好在我們前面帶路。我們不曉得把我們從埃及領出的那個摩西遭遇到甚麼事。』於是他們造了一個小牛像,向它獻祭,為自己的手所造出來的東西歡樂慶祝。但是,上帝轉面不看他們,任憑他們去拜天上的星辰,正如先知書上所說:

以色列人民哪!在曠野的四十年間,
你們並沒有為我獻上犧牲和祭物呀!
你們抬著摩洛神的聖幕,
又抬著理番神的星像,
就是你們造來拜的偶像。
因此,我要遷移你們到巴比倫外去!

這段經文可以說是整個出埃及故事的中心;經文的重點在第卅七至卅九節:上帝所差遣的使者常常被以色列人民拒絕,因為以色列人民總是陷入誘惑,離棄上帝的救恩。如摩西,雖然在他們民族中佔有很崇高的地位,但終究他們還是背叛了摩西自上帝領受的話語和教訓。司提反強調以色列人民的問題是:即使看過摩西「行了許多神蹟奇事」,可是他們還是不信。這就跟耶穌基督在加利利的傳道工作一樣,雖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人們還是不信,且是卻仍一再要求耶穌基督行神蹟,耶穌基督就很生氣地回絕說:「這時代的人竟是那麼邪惡、淫亂!你們要求神蹟嗎?除了約拿的神蹟,你們再也看不到別的神蹟了。」(馬太福音十六:4)

第四十二至四十三節,是引自阿摩司書第五章廿五至廿七節。在這裡,先知阿摩司這樣說:

「以色列人哪,在曠野的那四十年間,你們何嘗獻牲祭給或供物給我!現在你們得背起自己雕刻的偶像—撒固王神和迦溫星神,一起流亡。我要把你們放逐到大馬士革以北遙遠的地方去。」

從這段話中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敬拜亞述、巴比倫人所敬拜的偶像,以為這些神明會保護他們,其實,他們錯了。這些神明不但不會保護他們,當他們被俘虜到巴比倫去的時候,還被迫背著它們一起去。換句話說,他們因為拜偶像的罪,受到的加倍懲罰。

在阿摩司書裡所謂的「撒固王神」和「迦溫星神」是一樣的,它是亞述人所崇拜的戰神。司提反在這裡說的「摩洛的聖幕」,就是指「撒固王神」和「迦溫星神」。亞述人戰爭的時候,要抬著戰神出去,如同早期以色列人民抬著約櫃出去戰爭一樣。但是,約櫃曾經被非利士人搶去(撒母耳記上四:11),原因可能跟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何弗尼、非尼哈的惡行有關。當以色列人民敬拜偶像,他們也抬著偶像戰神出征,但是,戰神無法保護他們免於戰爭的傷害,相反的,卻因背棄上帝而遭到亡國、被俘虜到國外當奴隸的厄運。

另外,在這段經文中,我們也看到,傳統上猶太人將摩西的年代分成三個四十年代,就是從他出生到四十歲,生活在埃及王宮中,也在那兒長大。第二個四十年代是在他的岳父葉特羅的地方米甸,結婚、成家。第三個四十年代是在曠野,從他接受呼召帶領以色列民族出埃及,直到他去世為止(申命記卅四:7)。在第三個四十年中,他都是在教導以色列人民如何照上帝所頒佈的律法生活。可以說,摩西是奠定以色列民族將耶和華信仰昇華之基礎的主要宗教領袖,獨一神論的宗教信仰也是在他建立起來的。直到門徒傳福音的時代,維護摩西律法的尊嚴和聖殿的神聖,幾乎是猶太人認定的最大的使命。而司提反就是被這兩項罪名逮捕的(使徒行傳六:13)。

第四十四至五十三節:「我們的祖先在曠野有象徵上帝臨在的聖幕,是上帝吩咐摩西依照他所指示的模型造成的。後來我們祖先繼承了這聖幕;當上帝在他們前頭趕走外邦人、佔據那片土地時,約書亞和他們把聖幕搬到那裏去,直到大衛的時代。大衛蒙上帝喜悅,要求准許他為上帝─就是雅各的上帝─建造一座殿宇;可是,後來為上帝建造殿宇的卻是所羅門。

「其實,至高的上帝並不住在人所建造的殿宇裏,正如先知所說:
主說:天是我的寶座;
地是我的腳凳。
你們要為我建造哪一種殿宇呢?
何處是我安息的地方呢?
這一切不都是我親自創造的嗎?

「你們這些頑固的人哪,你們心胸閉塞,充耳不聞上帝的信息!你們和你們的祖先一樣,總是跟聖靈作對!哪一個先知沒有受過你們祖先的迫害呢?先知們宣告那公義的僕人要來臨,你們的祖先卻把他們殺了;現在你們竟又出賣那僕人,殺害了他。你們是接受了上帝法律的人;這法律是由天使傳下來的,而你們卻不遵守法律!」

司提反這段話可以分成兩個部份;其一是第四十四至五十節。這部份說到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民進入迦南地,一直到他們建立聯合王國。即舊約約書亞記到列王記上第六章。其二是第五十一至五十三節,司提反被石頭活活打死的原因所在,在此他提出嚴厲的批判,譴責猶太人宗教領袖們才是真正殺死上帝僕人的兇手。

第四十四至五十節的部份,司提反暗示一個重要的問題:以色列人說祖先們會在曠野,或是進入迦南地之後背棄上帝拜偶像,是因為看不見上帝臨在的記號,其實是推卸責任的說法。因為在曠野時,摩西就教導他們製造約櫃、聖幕等敬拜上帝的器物,這些器物且被帶到迦南地去。及至所羅門王時代,為了要使以色列人民有個莊嚴的敬拜上帝的地方,以非常昂貴的代價建造了華麗的聖殿。所以,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用甚麼「象徵」上帝存在的威嚴或是神聖,因為人手所造的東西,無論多麼貴重,都無法象徵真實上帝的威嚴和神聖,而必須從人內心的淨化和真實做起。看,所羅門雖然建造了最華麗的聖殿,卻是帶頭背棄上帝的領袖人物。我們來看列王記的作者如何描述這位建造耶路撒冷聖殿的以色列王背棄上帝:

「所羅門王愛上很多外國女子。除了埃及王的女兒以外,他又娶了赫人的女子以及摩押、亞捫、以東,和西頓的女子。上主曾命令以色列人不可跟這些異族通婚,因為她們會引誘以色列人去隨從她們的神。可是所羅門愛戀這些女子,娶了七百個公主,此外還有三百個妃嬪;她們使所羅門離棄上帝。在他年老的時候,她們引誘他去拜別的神明;他沒有像他父親大衛那樣一心忠於上主—他的上帝。他拜西頓人的亞斯她錄女神和亞捫人那可憎惡的摩洛神。他得罪了上主,沒有像他父親大衛那樣完全順從上主。他在耶路撒冷東邊的山上建造一個丘壇祭拜摩押的可憎之神基抹,又建造一個丘壇祭拜亞捫人可憎之神摩洛。他又為所有的外國妻妾建造許多拜偶像的地方,讓她們在那裡向自己的神明燒香獻祭。」(列王記上十一:1—8)

表面上看來,耶路撒冷聖殿很莊嚴、華麗,但是所羅門王的內心卻是輕浮的,否則他不會如此隨意地為他的妻妾建造這麼多的丘壇供她們拜偶像。即他內心若真的是敬畏上帝,絕對不會做這些事。相對於所羅門王的父親大衛王,雖然建造的只是簡單的帳棚作為敬拜之處,但卻是非常敬畏上帝的君王,二者確實是極大的對比。這樣,列王記的作者很明顯說出:一個君王若是只會在建築物或是其他人眼看得見的地方大作文章,那祇是為了要讓人讚美他而已,但上帝鑑察的是人的內心。司提反這段話也意有所指的道出;猶太宗教領袖們一個大問題:他們自以為在維護聖殿的神聖和宗教信仰的敬虔,其實是出賣了上帝的僕人,與上帝的救恩作對!他用先知以賽亞的話來提醒這些宗教領袖。在先知以賽亞書第六十六章一至二節說:

上主這樣說:「天是我的寶座,地是我的腳凳。你能為我造哪種殿宇,給我甚麼安息的住所呢?我親手創造了宇宙萬有。我看顧謙卑痛悔的人,也喜愛聽從我話的人。」

看,我們的上帝就是這樣的;祂對人手所造的建築物,對獻上的祭物都不感興趣,因為上帝喜愛的是人內心的謙卑和悔改。這也是大衛王為罪懊悔後深切的體認。大衛王這樣說:

「你不喜歡牲祭,不然我就供獻;
你也不要燒化祭
上帝啊,我獻上的祭是憂傷的靈;
憂傷痛悔的心,你不拒絕。」(詩篇五十一:16—17)

不過,以上關於聖殿所述並非造成司提反被判死刑的主要原因,真正引起猶太宗教領袖們捉狂、憤怒的,是他在第五十一至五十三這三節所說的話。司提反說完以色列過去的歷史後,在這三節中,清楚地控訴這些當代猶太人宗教領袖們,表面上是接受上帝透過祖先流傳下來的摩西律法,實際上跟祖先們一樣,藐視上帝的話語,迫害先知就是個例子(五十二節)。因為先知是傳講上帝信息的人,會迫害先知,表示這人在抵抗上帝話語。司提反的態度非常清楚,他並非用溫和的語氣對這些宗教領袖說話,而是十分直截了當,一點也不妥協。就是這些控訴,使猶太宗教領袖感到極度不安和憤怒。而司提反的證詞中最具的殺傷力的,就是他對以聖殿為權威中心的信仰觀念提出挑戰。猶太人的信仰觀念中,甚麼事都好說,唯獨不允許對聖殿的神聖性、摩西律法的尊嚴和絕對性有任何質疑。因此,司提反的說詞自然會引起這些宗教領袖們相當的不滿。

第五十四至六十節:議會的議員聽了司提反這一些話,非常惱怒,向他咬牙切齒。司提反被聖靈所充滿,舉目望天,看見上帝的榮耀,又看見耶穌站在上帝的右邊,就說:「我看見天門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

他們就大聲喊叫,用手掩耳,又一擁上前,抓住司提反,把他推出城外,用石頭打他。那些證人把自己的外衣交給一個名叫掃羅的責年看管。司提反在石頭紛紛襲擊下,向主呼求說:「主耶穌啊,求你接納我的靈魂!」他又跪下來,大聲喊說:「主啊,不要把這罪歸給他們!」他說完這話就死了。

殺害司提反這件事,掃羅是贊同的。

這些宗教領袖們的憤怒、氣惱是可以預料的,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這樣被自國外返鄉的朝聖客如此羞辱過。

「咬牙切齒」這個字眼在耶穌基督的教訓中常被使用(馬太福音十三:42、50、八:12、廿四:51、廿五:30,路加福音十三:28),形容痛苦的感受,是一種內心不安、難過至極的樣子。這裏指的是這些宗教領袖們幾乎受不了司提反如此的指責、羞辱,心中難過到無法容忍的地步。

第五十五節作者路加再次提及,「聖靈充滿」使司提反得以看到上帝的榮耀。作者路加在五十五、五十六節所用的句子也是在福音書中描述耶穌基督時所用的;包括耶穌基督受洗後,看見「天開了,聖靈有形體的降在他身上」(路加福音三:21),及猶太議會審問耶穌基督時,他曾對那些宗教領袖們說「人子要坐在全能上帝的右邊」(路加福音廿二:69),這句話,使得猶太人議會的議員們大大受不了,甚至審問的大祭司「撕裂自己的衣服」,表示不需要再有甚麼證人,因耶穌基督這樣的說法,根本已明白在「侮辱上帝」(馬可福音十四:62—63)。現在司提反也遇到一樣的情況;當他說他「看見天開了,人子站在上帝的右邊」時,這些宗教領袖大大憤怒。因他們很清楚司提反在這裡所說的「人子」,就是當時初代教會信徒所公認的耶穌基督,上帝差遣到世上來的彌賽亞。而這是宗教領袖們無法消受的說法,否則,等於承認自己是殺害上帝僕人的兇手。再者,接受司提反的說法,不止等於證明耶穌基督復活的事實,也推翻了撒都該人的自身信仰理念—不相信人死會復活—。換言,如果司提反的說法成立,就表示撒都該人的傳承有了問題。然而現在地點是在耶路撒冷聖殿中,撒都該人又是掌控聖殿和會堂權威的代表者,也是猶太人宗教活動的領導階級,他們幾乎都是祭司,自然堅決否定司提反之言。

第五十七節說他們「用手掩耳」,表示聽不下去,或不願聽。人拒絕復活的信息莫此為甚!

第五十八節讓我們看到,公會在處理此事時,是依法定程序,有證人出面指控。但在這裏有個問題,依照當時羅馬法律,他們沒有判人死刑之權(約翰十八:31),此次怎能拿石頭打死司提反呢?有一可能就是,他們得到當時羅馬地方官員之許可。而掃羅顯然是負責執行此宗教法庭判決案件的人之一。

第五十九至六十節可以在路加福音中看到相似的句子;
路加福音廿三:34父親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曉得自己在做甚麼。使徒行傳七:60主啊,不要把這罪歸給他們!

路加福音廿三:46父親哪,我把自己的靈魂交在你手裡!使徒行傳七:59主耶穌啊,求你接納我的靈魂!

我們在這段經文中看到司提反是被石頭打死的;這是根據利未記的規定,「凡褻瀆上主的人必須處死;全會眾要用石頭把他打死。無論是以色列人或在以色列的外僑,若有人詛咒上主,必須處死。」(利未記廿四:16)另外,申命記第十七章七節也說:「證人要先扔石頭,群眾才跟著他扔石頭。這樣,你們才能夠除掉這種邪惡。」這樣,我們可確知當時的宗教領袖是以「褻瀆上帝」的罪名判司提反死罪。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學習司提反在惡劣環境下仍堅定承認上主,不對惡勢力低頭,不妥協。

我們看到司提反面對這些可以決定生死的猶太宗教領袖時,不但一點也不懼怕,還用非常堅定的語氣、不妥協的態度指控這些宗教領袖們的錯謬,這在二千年前的時代實在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信仰見證。

基督教會之所以能夠延續至今,也是因在每個時代、每個地區,都有許多信仰上非常勇敢的基督徒為福音作見證。雖然他們受到恐嚇、威脅,但即使是面對生死存亡的關卡,依然不妥協,或是放棄、改變。沒有!

一九三三年,當希特勒的軍隊攻入波蘭的時候,有四百個德國基督教會的代表在巴門(Barmen)教會聚會,並且發表一份名叫「巴門宣言」(Barmen Decoration)的文獻給全國的基督徒。在那篇神學宣言裡有兩條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條:「聖經是上帝唯一的話,不論是生、死,我將永遠順從。」

第五條:「基督教會沒有義務替政府宣揚政策,但是有責任和義務宣揚聖經的教訓和耶穌基督的主權。」

這篇宣言讓希特勒大為生氣,命令秘密警察四處逮捕簽署這篇宣言的代表,很多參與簽署的教會代表、信徒因此被捕入獄,甚至槍決。

今天「巴門」教會對面的街道中心豎立一座紀念碑,紀念碑上雕塑著約六十個大小人物,其中四十五人大多是年輕力壯的,他們舉著右手,象徵那段希特勒掌權的時代,最流行的一個動作和口號,就是高高的舉著右手,然後大聲喊著:「希特勒萬歲!」意思就是順服希特勒的領導。但另外十五個人,則是一些老弱婦孺,他們有的低頭祈禱,有的手捧聖經,看起來很虛弱的樣子。沒錯,上帝就是在人看來很不起眼的地方,在人看來最為無助的時候,顯現出拯救的力量,和嚴厲的審判!基督教會的歷史正是這樣啟示我們。

我們今天正處在個使人很快喪失信仰理念,以及真實之心的世代。司提反的時代如此,今天也是這樣,但是,我們有司提反的見證做為學習的榜樣。不論這個世代如何險惡,不論生活環境給我們多麼大的壓力,我們總要堅持所信的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的主!就像「巴門宣言」所說的:「聖經是上帝唯一的話,不論是生、死,我將永遠順從。」

二、清楚我們的歷史,特別是教會歷史,它們是我們做信仰反省時最大的幫助。

這篇長達六十節的第七章,是司提反的信仰見證,以及控訴當時宗教領袖們最為重要的文獻。全篇最珍貴的是,他把以色列歷史非常清楚地描述出來,巧妙的運用在對宗教領袖們的控訴上。這篇極有意義的文獻的特點是把長達幾千年的歷史,遠從亞伯拉罕接受呼召,直到耶穌基督受難,司提反用簡單、扼要且清楚的句子說出來。

今天我們住在台灣,很多人都忘了祖先們遷移到這島上居住的歷史,這是非常可惜的事。忘記歷史,很容易使我們重複歷史上的錯誤。許多人很感慨說:為甚麼台灣人常常一再犯歷史上的錯誤?原因就在我們輕視歷史。最近國中的歷史教科書中已開始有台灣歷史,希望這樣的篇幅會更多,好讓我們的子弟多了解咱們祖先的歷史軌跡。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我們的教會裡;越來越多的會友對自己教會的歷史很陌生,好像忘了自己的教會是怎麼成長的,是怎樣走過時代的變遷的。記得在講使徒行傳第三章的時候,我稍微提了一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生在七十到八十年代幾則受迫害的事件,禮拜後就有好幾位兄姊告訴我:「牧師,你若沒說,我們也不知道有這些事件發生過。」

請記得,我們現在讀使徒行傳,就是在讀教會紀錄的歷史。我們不但要了解基督教會早期的歷史,也要重新反省現今歷史的教會。我希望有機會多講一些台灣教會的歷史,幫助大家更清楚上帝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的愛,以及在咱教會滿滿的恩典,並且透過對歷史的認知,減少重複犯錯的機會。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寫現代版的使徒行傳,而我們今天所寫的,就是下一代子孫要學習的信仰見證。換言,我們要寫得有力,有見證,使所寫成為閱讀之人的祝福。且切忌寫出不合甚至違背上帝心意的生命光景、歷程,重複前人所犯的錯誤,這樣才不會愧對司提反為我們留下來的見證。

(講於一九九八年六月廿一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