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掃羅變保羅

經文:使徒行傳九:1—31

在使徒行傳第八章,我曾說過那是教會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文獻之一,記載福音之所以會向耶路撒冷以外地區拓展,是因為在耶路撒冷受到殘酷的迫害,信徒們乃向外逃散,到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區去見證上帝國和耶穌基督復活的消息。

使徒行傳第九章可以分成兩部份:一是從第一至卅一節。這一部份是描原先用非常殘酷的手段迫害基督教會的掃羅,如何完全的改變,成為建立教會宣揚耶穌復活的精兵。二是從第卅二至四十三節。再次描述使徒彼得所行的神蹟,不僅醫好一位病了八年之久的癱瘓者,並且使一位做了許多好事的婦人,從死裏復活。

現在我們所讀的這一段經文,是第九章的第一部份,也是教會歷史上一段重要文獻,記述掃羅由迫害教會到四處建立教會的轉變經過。說這一章重要,乃是因為使徒保羅成為基督教會在外邦人中的開路先鋒,且也因為他,使基督教與傳統猶太教之間有了一個明顯的分界,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這段經文的記事,可以說是為往後第十三章使徒保羅的宣教工作預留伏筆。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第八章詳細記載腓利如何向外邦人傳福音後,就不再見他的蹤跡,只說「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使徒行傳八;40),即結束了他的事件。然後緊接下來的就是基督教宣教史上最偉大的傳道者使徒保羅,也就是皈依耶穌基督之前的掃羅的事蹟。

在使徒行傳中,總共有三處記載有關使徒保羅皈依信主的經過;包括第廿二章六至十六節,第廿六章十二至十八節,以及我們現在所讀的這段經文。如果我們將這三段經文給予比較的話,就會發現這三段經文的記載並不完全一樣,但相互比較對我們了解使徒保羅皈依信主的經過有很大的幫助。這三個記載差異之處有下列幾點:

一、第九章沒有記載發生的時間:這點由第廿二章六節、第廿六章十三節可以清楚看到,時間是「約在中午」的時候。

二、第廿六章特別加添了一句:「你像牛用腳踢主人的刺棒,反而傷了自己。」在第九章與第廿二章都沒有。

三、第廿六章並沒有說使徒保羅的眼睛瞎了,在第九章與第廿二章都記載他的眼睛瞎了。

四、第廿二章和第廿六章都說只有使徒保羅聽見主的聲音,但是第九章則說同行的人都聽見了聲音。

五、只有第九章提到使徒保羅有三天的時間,甚麼都看不見,沒有吃,也沒有喝。

六、只有第九章提到亞拿尼亞得到上主的異象,要他去幫助使徒保羅。第廿二章雖然提到亞拿尼亞幫助使徒保羅,但並沒有說是因看見了異象。第廿六章則連亞拿尼亞的事蹟都沒有提。

七、第九章詳細地提到使徒保羅在大馬士革短暫的停留後,就開始到各會堂宣講耶穌。但是第廿二章則省略了這段大馬士革的見證,而有往後在耶路撒冷的描述。而第廿六章則是除了記載大馬士革的經歷外,其他的事蹟都闕如。

從以上的經文差異,可以看到作者路加的用心;他在不同的地方,表達的方式也不同。第九章記載的內容是最完整的。第廿二章,是當保羅在耶路撒冷聖殿被捕時(廿一:27—30),面對羅馬指揮官和猶太人群眾所說的信仰告白。第廿六章則是對凱撒利亞的總督腓斯都和亞基帕王講說自己的心路歷程。這樣我們可以清楚明白,面對不同的對象,所敘述的內容就有完整與簡略之別。

有人說作者路加的這段資料是由亞拿尼亞提供,也有人說是大馬士革的教會提供,但也有可能是作者路加由不同處得到上述三方面的資料,才產生這些差異,而他則按照所得到的資料來源,將之編在不同事件發生的地方。不論這些描述多出些什麼或少些什麼,整個事件的中心只有一點,就是掃羅的轉變。這種轉變是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由迫害教會到開拓新的教會。他說過一句很令人激賞的宣教名言:「我到處傳揚關於基督的福音。我一向的抱負是在還沒有聽見基督的地方傳福音,免得我的工作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上。」(羅馬書十五:19a—20)由於他突然的轉變,難怪剛開始的時候,幾乎大家都很難接受,連看到異象的亞拿尼亞也表示懷疑,說他是「要拘捕所有敬拜上帝」的人(十四節)。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章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二節:掃羅繼續用凶煞的口氣恐嚇主的門徒。他去見大祭司,要求發給致大馬士革各猶太會堂的文件,准許他搜捕跟從主道路的人,無論男女,都押解到耶路撒冷去。

看,掃羅迫害基督教會確實是很徹底,可見當時他非常痛恨基督徒。由第廿二章三節,我們看到他曾受過相當嚴格的猶太律法教育,跟當時那些猶太宗教領袖一樣,對耶穌基督相當的痛恨,也對相信和跟隨耶穌基督的信徒同樣痛恨,因此他著手策劃迫害信徒。他不但用恐嚇的,而且還向大祭司取得許可,要去大馬士革捉回那些逃離耶路撒冷的基督徒。

第八章第三節曾提到「掃羅進行摧殘教會的工作;他挨家挨戶搜捕男女信徒,把他們關進牢裡」,那是針對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基督徒。現在這裡說他用「凶煞的口氣恐嚇主的門徒」,並且到處去搜捕和押解那些被抓到的信徒到耶路撒冷去受審判。特別提起「男女」,是因為通常女人不被重視,因此,即使是在信仰上稍有缺失,也只是被男人取笑而已。如今,連她們也不放過,就顯明掃羅或是猶太教當局決定要把基督徒消滅殆盡的決心了。尤其連那些已經逃離耶路撒冷到外地去的信徒都不放過,可見耶路撒冷的猶太教當局對此事件的重視,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使徒保羅後來在對亞基帕王自述自己以幾近瘋狂的態度迫害基督徒時說:「我非常厭恨他們,甚至到國外的城市去迫害他們。」(使徒行傳廿六:11b)

第三至九節:在往大馬士革的途中,快到城裡的時候,忽然有一道光從天上下來,四面照射著他。他仆倒在地上,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迫害我?」

他就問:「主啊,你是誰?」那聲音回答:「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起來,進城裡去,有人會把你所該做的事告訴你。」

跟掃羅同行的人都站住,說不出話來;他們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掃羅從地上爬起來,睜開眼睛,甚麼都看不見;同行的人就拉著他的手,帶他進大馬士革城。他三天看不見甚麼;沒有吃、也沒有喝。

整個事件的重心就是在第三至四節的地方。依照第七節來看,不只是掃羅看見奇異的景象,與掃羅同行的人都同時經驗到了。

第三節說有一道光從天上射下來,並且有聲音對掃羅說話。我們確實無法了解想像二千年前掃羅這段非常特別的際遇。

每當我讀到此,就會想到發起宗教改革的馬丁路德;他在一五一七年十月卅一日,因貼九十五條抗議文在威登堡大門口而引發宗教改革運動,羅馬教廷十分不滿決定對他採取嚴厲的處分。一五二一年四月底,有一位貴族腓勒德力聽到此消息,派人把馬丁路德帶到他在埃森納的瓦特堡城堡(Wartburg Castle)保護起來。馬丁路德在瓦特堡大約有十個月之久,那期間他專心致力於聖經翻譯。十二月的一天,他突然感覺到魔鬼在阻撓他翻譯聖經的工作,他很生氣的拿起桌上的墨汁朝向牆壁扔了過去,並且大聲喊說:「撒旦,退去!」我們無法得知當時撒旦到底是怎樣干擾馬丁路德翻譯聖經,或說他究竟看到撒但如何在干擾他,就像我們現在無法了解掃羅在大馬士革路途中被大光照射的情景一樣。但是作者路加從三方面得到的資料都見證了此事。

第四節的「掃羅、掃羅,你為什麼迫害我?」是一句非常有力的質問。依照第五節來看,這個聲音是來自復活的耶穌基督。作者路加用這句話表示一個重要的信仰觀念:上帝自己會處理被迫害的事件。

創世記第四章記載該隱與亞伯事件;當該隱殺死亞伯之後,上帝親自找到該隱,用很嚴厲的聲音對該隱說:「你弟弟亞伯在哪裡?」當該隱表示不知道的時候,上帝更嚴厲地說:「你做了甚麼事?你弟弟的血從地下出聲,向我哭訴。」(創世記四:9—10)這句話就像復活的耶穌基督對掃羅所說的:「我就是你所迫害的耶穌。」這是活活的控訴話語,也是在告訴掃羅,他所做迫害基督徒的事,已經使復活的耶穌基督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

第五節這裏所用的「主啊」字眼,是一般對人的尊稱,與福音書中那些被耶穌基督醫治好的人所用的「主啊」所表明順服、尊崇的意義不相同。「你是誰?」這句話顯出掃羅心中的驚慌。他知道,除非來自上帝,否則沒有人有這種射出大光的能力。可是掃羅是位熱心敬拜上帝的人啊,怎麼會遇到這種情況呢?復活的耶穌基督對掃羅的回答,就是親自在向迫害他的信徒的掃羅控訴。
第七節所記載的,與第廿二章以及第廿六章所提供的不一樣,這是我在前面已經述說過的。這裡強調跟掃羅同行的人不但看見了光,也聽見了聲音,但是卻都看不見出聲音的人。這使我們想起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彼得、約翰、雅各等人上山去祈禱時,突然間耶穌基督變了形像,就在那時,有聲音從雲裡傳出來,耶穌基督的門徒雖聽見了聲音,卻都看不見有任何其他的人在場(馬可福音九:7—8)。使徒行傳第廿六章十四節特別強調所有與掃羅同行的人,都因為那道強光而仆倒在地上,且那聲音是用「希伯來話」說的。這至少表明了一點:上帝啟示人時所用的,是人聽得懂,且是相當熟悉的話語。

第九節說掃羅有「三天」的時間沒吃、沒喝且不能看見。這個「三」正好象徵耶穌基督的由死到復活,似乎有意要表明掃羅的生命已經因為此次的經歷有了極大的轉變。這三天對掃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經過了這三天,他變成另外一個全新的人,讓大家都感到驚訝(廿一節)。

第十至十九節a:在大馬士革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他得了一個異象;在異象中主叫他:「亞拿尼亞!」他回答:「主啊,我在這裡。」

主說:「你立刻往直街去,在猶大家裡找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他正在禱告,在異象中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給他按手,使他恢復視覺。」

亞拿尼亞回答:「主啊,許多人告訴過我,這個人怎樣在耶路撒冷殘酷地迫害你的信徒。現在他到大馬士革來,帶著祭司長授給他的權,要拘捕所有敬拜你的人。」

主對他說:「你只管去吧!因為我揀選他來事奉我,要他在外邦人、君王,以及以色列人當中宣揚我的名。我要親自指示他,他必須為我的緣故遭受種種的苦難。」

於是亞拿尼亞去了。他進了那家,按手在掃羅身上,說:「掃羅弟兄啊,在你到這裡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耶穌親自差遣我來,要使你再看得見,並且受聖靈充滿。」立刻,有魚鱗似的東西從掃羅的眼睛掉下來,他的視覺又恢復了。於是他起來,接受洗禮;吃過東西後,體力就恢復過來。

這是三段記載掃羅改變的經文中,唯一記載有關亞拿尼亞看見異象的事。亞拿尼亞,這個的名字意思是「上帝是慈愛的、憐憫的」。這名字用在第五章那位欺騙彼得的亞拿尼亞身上並不太好,用在這裡就非常恰當了。因為亞拿尼亞得到上帝的啟示去找掃羅,而且是帶著上帝的憐憫去的。我們對他的了解甚少,雖然第廿二章十二節記載:「有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他一向虔誠,嚴守法律,深得大馬士革所有猶太人的尊重。」但是他甚麼時候成為基督徒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從這章的第十三節來看,亞拿尼亞沒有親身經歷過耶路撒冷的大迫害,所以有可能是在大馬士革從逃難到的信徒口中聽到福音、接受福音的。他在異象中得到上帝的啟示,因此順服上帝的差遣去見掃羅。作者路加在此表明一件事:上帝所差遣的使者,必定有能力完成上帝所交託的使命。

這裡首次提到掃羅是大數的人。大數,是一個重要海港,與雅典、亞歷山大利亞等三個城市是當時羅馬學術的中心,所以許多公民都有「羅馬公民」的特權,包括掃羅在內。由此可以了解掃羅從小就接受嚴格的律法訓練,並不足奇。

第十五節是很重要的一節,而再次讓我們看到上帝旨意的奇妙。就像我們在看創世記時,常會發出的一個類似的問題:「為甚麼」上帝會揀選雅各這種「品行」不太好的人來當他的僕人?而福音書上記載,耶穌基督揀選稅吏利未當門徒時,那些生活嚴謹的法利賽人因為難以接受,對耶穌其他的門徒提出這樣的問題:「他『為甚麼』跟稅吏和壞人一起吃飯呢?」(馬可福音二:16)現在我們看到,當上帝決定揀選掃羅時,亞拿尼亞的反應也是:怎麼可以接納這個人呢?他是迫害基督徒的人啊!對這些問號,聖經給了我們基本的解釋、回答:上帝自有美好的安排;祂要揀選誰,就揀選誰;上帝看人,與我們看人是不一樣的。即先知以賽亞的話:「上主說:我的意念不是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不是你們的道路。正如天高過地,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五十五:8—9)這一節明說上帝有主權決定祂所計畫的事。

第十七、十八節說亞拿尼亞為掃羅按手,並且為他施洗。請注意,亞拿尼亞並不是使徒,也不是被推選出來的門徒,只是信徒中的一位,受到上帝的選派做這件事。因此,我們也應該有這樣的認識:能為人洗禮並不表示有甚麼權柄,而是出於上帝的恩典,也是聖靈的引導,人才會去領洗,接受上帝的慈愛,這才是最重要的。換句話說:一個人為他人施洗,並不表示施洗者有甚麼特別的恩賜或是權威,只是表明其為上帝的僕人,願意接受上帝的差遣幫助人接受上帝。如此而已。

第十九至廿五節:掃羅在大馬士革跟門徒一起住了一些時候。他馬上到各會堂宣講耶穌,說:「他就是上帝的兒子。」

所有聽見的人都很驚奇,說:「這個人不就是在耶路撒冷殘害耶穌信徒的那個人嗎?他到這裡來,不就是要拘捕信徒、把他們押交給祭司長的嗎?」
但是,掃羅的講道反而更有力量;他用堅強的論據證明耶穌是基督,使大馬士革的猶太人無法辯駁。

過了一些時候,猶太人陰謀要把掃羅殺掉。有人把他們的陰謀告訴掃羅。為了要殺掃羅,他們日夜守在城門口。可是,有一個晚上,他的門徒用大籃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了下去。

根據加拉太書第一章十七、十八節的記載,使徒保羅說他在接受神的選召後,「立刻到阿拉伯去,然後返回大馬士革。過了三年,我才上耶路撒冷去會見彼得,跟他住了十五天。」跟這裡的記載有些出入,因為作者路加並沒有提到使徒保羅在阿拉伯傳道的紀錄。是先去阿拉伯,回來後才到大馬士革?或是先在大馬士革,之後才去阿拉伯,後又返回大馬士革?這點雖無法求證,但是並不影響掃羅皈依耶穌基督後在福音事工上的見證。在這段經文,最重要的是作者路加告訴我們,剛皈依耶穌基督的掃羅,確實讓初代的信徒感到相當的驚訝,因為大家實在無法想像原本用很殘酷手段在迫害基督徒的人,現在竟傳起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了,怎麼會這樣?這大概是當時的人共同的感受,在大馬士革的基督徒有強烈的反應(十分驚奇,難以置信),在耶路撒冷的門徒也是一樣(廿六節)。

第二十節「他就是上帝的兒子」這句話,是整個福音書的主題。馬可福音的作者,在該福音書一開頭第一章的第一句話就這樣說:「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是這樣開始的。」在格拉森那位被群鬼附身的人,一看見耶穌基督就大聲喊著:「至高上帝的兒子耶穌,你為甚麼來干擾我呢?」(馬可福音五:7)這些話都是在表明:耶穌基督乃是上帝差派到世上來的彌賽亞,是救主,就是猶太人所期盼的拯救者。而使徒保羅轉變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也是馬上到猶太人會堂去,公開宣講、見證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兒子,但這句話正是猶太人宗教領袖最受不了的(約翰福音十:36)。雖然這句話只在使徒行傳這裏出現,卻是後來保羅宣教的主要內容。

第廿二節說有人想跟他辯論關於耶穌基督復活的事,但是卻沒有人可與他對抗。這應該是不難想像的,因為他曾經「在迦瑪烈門下受教,接受過祖先一切法律的嚴格訓練」(使徒行傳廿二:3),屬於法利賽派的系統(腓立比書三:5),必定有強固的思考根基及嚴謹、清晰、周密的思維方式、能力。想跟他辯論,必須有相當的思維能力、根基才可能。

第廿三節說到掃羅開始由一個迫害者變成被迫害者,因為有人想殺掉他。我們也由這一節發現,在那時候誰宣傳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就會為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因為掃羅這樣的見證,在大馬士革的猶太人有了兩種不同的反應;他們共同的反應是:都很驚奇,基督徒懷疑他是否要來逮捕他們,而猶太人看到他如此勇敢的見證耶穌就是基督,則十分受不了,因為他們原先以為他是來執行逮捕工作的。因此,這些猶太人決定要殺掉掃羅。不過,在使徒保羅自己所寫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對這件事說法是這樣的:「當我在大馬士革的時候,亞哩達王手下的總都派警衛把守各城門,要逮捕我。但是有人用大籃子從城牆的窗口把我縋下,使我逃脫了他的手。」(哥林多後書十一:32—33)因此,看來使徒行傳的作者路加似乎在記錄上有點誤差。不過,我們可以了解當時他在大馬士革的情況頗危急。

第廿六至卅一節: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跟門徒來往。可是,他們不想信他是門徒;大家都怕他,只有巴拿巴來協助他,帶他去見使徒,向他們解釋掃羅怎樣在路上遇見了主,主怎樣向他說話。他又告訴他們掃羅怎樣勇敢地在大馬士革奉主的名講道。於是掃羅跟使徒出入來往,在耶路撒冷奉主的名大膽地傳道。他也跟講希臘話的猶太人講解,辯論,他們卻想殺他。信徒們知道了這事,就帶他到凱撒利亞,送他往大數去。

當時,猶大、加利利、撒馬利亞各地的教會有了一段平安的時期。教會在敬畏主,在聖靈的扶助下建立了起來,人數日日增加。

掃羅離開大馬士革是回到耶路撒冷。在大馬士革時,大家怕他,現在回到耶路撒冷,但在這裡的門徒也是害怕,因為他有「前科」,大家害怕他在傳福音事工上的表現是一陷井。

我們不太清楚為甚麼巴拿巴對掃羅在大馬士革的事件那樣清楚,或許是從其它管道得到的吧。後來他跟掃羅被耶路撒冷的教會差派前往安提阿,兩個人一起在安提阿同工一年(使徒行傳十一:25—26)。作者路加說「巴拿巴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有堅強的信心」(使徒行傳十一:24),他曾賣掉自己的一塊田地,把錢拿來,交給使徒(使徒行傳四:37),為早期基督教會建立共同團契生活帶來很大的鼓舞。

第廿八、廿九節已經為後來使徒保羅的福音事工成為主軸預作了伏筆,讓我們知道掃羅在轉變後,「豁出去了」的宣教態度:他到處傳福音,且是公開在耶路撒冷跟講希臘話的猶太人辯論,卻也因此再次帶來生命的危險。

第卅一節提供給我們很好的資料,就是福音傳開了之後,「人數日日增加」,並沒有因為過去遭到猶太教當局嚴酷的迫害而停頓下來。再加上掃羅已經皈依耶穌基督,且是由迫害者成為宣教的主力,基督教會教勢的增強是可預期的。作者路加告訴我們,在聖靈扶助之下,耶路撒冷之外地區的基督教會因此建立起來。已經建立教會的地區,包括「猶大、加利利、撒馬利亞」等各地。我們不知道這些教會是誰建立的,很有可能是那些從耶路撒冷逃出的信徒。

這一節也為掃羅的事件作個暫停的段落。直到第十三章才再出現,但卻改用保羅這個名字。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上帝自己決定要使用的僕人。

掃羅,他是早期迫害基督徒最嚴厲的一位猶太教虔誠份子,在他手下,除了司提反受害之外,尚有許多未被列名在聖經之上的。在他自己的告白中曾這樣說過:

「我從祭司長得了權柄,把許多信徒抓來坐牢;不但這樣,他們被判處死刑,我也贊成。此外,我在各會堂多次對他們用刑,強迫他們放棄信仰。我非常厭恨他們,甚至到國外的城市去迫害他們。」(使徒行傳廿六:10—11)

看,這樣的掃羅,卻被上帝揀選來為祂的福音作見證,難怪早期教會的信徒們不得不發出疑問:「這個人不就是在耶路撒冷殘害耶穌信徒的那個人嗎?他到這裡來,不就是要拘捕信徒、把他們交給祭司長嗎?」(廿一節)他們對掃羅抱持著相當懷疑的態度。特別是耶路撒冷的門徒們「不相信他是門徒;大家都怕他」(廿六節),包括亞拿尼亞在內,雖然從上帝那兒得到異象,還是認為掃羅到大馬士革是為了要「拘捕所有敬拜你的人」(十四節)。雖然有這連串的控訴,上帝卻回答亞拿尼亞:「你只管去吧!因為我揀選他來事奉我,要他在外邦人、君王,以及以色列人當中宣揚我的名。我要親自指示他,他必須為我的緣故遭受種種的苦難。」也因為這特別的揀選,使後來自稱為使徒的掃羅說出這樣的話:

「我好像是一個在不正常的情況下出生的人。我在使徒中原是最微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迫害過教會。但是,由於上帝的恩典,我才成了今天的我,他所賜給我的恩典沒有落空。」(哥林多前書十五:8—10a)

他在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也這樣說:

「我是使徒保羅。我作使徒不是由於人的選召,也不是受人的委派,而是耶穌基督和那使他從死理復活的天父上帝指派的。」(加拉太書一:1)

確實,如果依照人的想法,絕對不會有人願意邀請他作傳福音的同工,甚至連想到邀請他信耶穌都會覺得倒胃。可是,上帝卻偏偏揀選他,並且預先明示以後他會為了福音的緣故「遭受種種的苦難」,這對他來說應該是百味雜陳的選召吧。

聖經的作者藉此清楚地告訴我們,上帝揀選一個人,並不是根據人的條件,而是根據上帝祂自己拯救的計畫。因此,真正接受上帝呼召的人,絕不誇口自己有甚麼條件,只知道一個基本信念:以謙卑、順服面對神的呼召。也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人才會體驗出耶穌基督所說的話:「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指派你們去結那常存的果實。」(約翰福音十五:16a)確實是這樣,當大家在懷疑掃羅傳福音的「單純(真實)性」時,上帝揀選他,並且用他建立了基督教會偉大的基業。

二、不論是誰,只要面對復活的耶穌基督就會改變。

我們看到掃羅原本是逼迫基督徒最嚴厲的人,卻因在前往大馬士革的途中遇見復活的耶穌基督,使他從原本逼迫基督徒的,變成一位最有福音見證的基督徒。這種改變的力量不是來自他自己,也不是來自他人,而是來自上帝本身奇妙的作為,透過復活的耶穌基督顯明出來。

我很喜歡述一位朋友的故事;這位劉姓同學,在高中時代是個流氓,一九六○年代,高中生流氓、太保的記號就是穿「啦叭褲」。每當我看到他穿的褲子,都會覺得很不以為然,感到莫名的怪異。這位朋友告訴我,他原本是高雄鳳山地區的流氓幫派份子,時常四處跟人打架,製造是非。他有一位姊姊,很疼他,為了改變他,時常為他祈禱。可是,他覺得很好笑,認為姊姊太迷信。有一天,當他被警察追得走投無路的時候,想起了姊姊曾告訴他的一句話:耶穌是我們最好的朋友。那時他很害怕被抓,因此他祈禱耶穌說:「如果可以,讓我躲過這一次,這樣我就相信你。」沒想到,他剛祈禱完,警察就出現在他身邊。自然,他被抓進了警察局,為此,他十分生氣,氣耶穌不但沒有幫助他,還帶警察來抓他。可是,就在他進入警察局後,教會的青年、牧師都到警察局去看他,使他深受感動。相反的,那些跟他在一起混的兄弟卻跑得連一個也沒有見到。他被放出來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到教會去跟大家說謝謝。沒想到一進教會,就被教會團契溫馨的氣氛感動。他問牧師,怎樣才可以加入聖歌隊,牧師告訴他,隨時都可以。他說他不會看譜,牧師告訴他,讚美上帝不需要會看譜。就這樣,除了每個禮拜六晚上到教會參加聖歌隊,每個禮拜天到教會去打掃,每天從學校回家一定去教會走走。且他不但自己去教會,還帶好幾位他以前一起吃喝玩樂的伙伴到教會學習認識聖經。他告訴那些流氓伙伴,真正的朋友是教會這群青年。

沒有人能改變一位平時四處製造是非的太保、流氓,大家都怕他。可是,當他看見了耶穌基督的福音見證者—教會的青年、牧師後,情況就改變了,變成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不但不再白吃、白喝,且想為福音作見證,而教會的青年也樂意接納他一起敬拜上帝。這改變的力量絕對不是來自人,而是上帝在耶穌基督復活上大能的彰顯,使教會的青年朋友願意接受這樣的人同在一起敬拜上帝,才能有這樣的改變。

無論是個人,或是社會,想改變成為誠實、和諧的光景,靠人的力量往往是很困難的。唯有傳開耶穌基督復活的信息,才能期盼美善的改變來臨。


(講於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九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5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