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上帝奇妙的選召

經文:以斯帖記二:1—23

亞哈隨魯王是波斯帝國的第三任國王,是在主前四八六年繼承父親大流士的王位。在他執政的第三年,舉行一次極大的盛宴,很可能是為了慶祝書珊王宮的落成,因為這座王宮是從他父親時代就開始興建的,在他手中完成。這次的「國王盛宴」,分成兩個梯次舉行,第一梯次是邀請全國貴族、行政官員、軍事將領、省長等人參加,時間長達「整整六個月」之久(一:3—4)。所謂「整整六個月」,意思是分幾個梯次邀請上述這些顯要貴客。第二梯次是邀請「書珊全城的男人」參加(一:5),時間是一週。但在此同時,亞哈隨魯王的妻子王后華實蒂也在王宮裡為書珊的婦女舉行類似的宴會。我曾提過,在「次經—以斯帖補篇」中,曾記載亞哈隨魯王所邀請的書珊地區代表,並非是「全城的男人」,而是住在該城的「外國人」。從這些敘述中,可以發現亞哈隨魯王時代的波斯帝國,無論在經濟、軍事、政治、社會等,都是相當繁榮且富強,才能使他分別舉行如此長達六個月、一個禮拜的王宮盛宴。也可以想像在這種盛宴中,必定有類似近代國家時常舉行的閱兵大典,好向鄰近國家炫耀軍事、國力的強大,除了可以嚇阻鄰國入侵的念頭外,同時也是在顯示自己有能力可侵犯他國。就像聖經作者所說的,亞哈隨魯王這樣擴大舉行王宮盛宴,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炫耀王國的富有、昌隆、威嚴」(一:4)。這樣的王國盛世,其國王權力必定是相當尊崇,甚至是位尊極至不可侵犯。然而王后顯然並不理會她丈夫亞哈隨魯王的「絕對權威」,當國王要她出來和被邀請來參加宴會的賓客見面時,她拒絕了,以致亞哈隨魯王相當的生氣,決定處置王后華實蒂。

在前一講我說過,當亞哈隨魯王決定邀請王后出來和貴賓們見面時,是在「喝酒喝得很暢快」的時候,因此,當王后拒絕他的「命令」時,他感受到相當的羞辱,國王的權威受到挑戰,且這種挑戰是來自自己的妻子。因此,他就請教身邊的參謀策士的意見,決定廢后,並且將之記錄在法律上,使華實蒂永不得再恢復王后的職位。我曾說過,這些參謀策士會要求國王將廢后的事記錄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國王詔書上,是因為深怕國王又改變心意,重新恢復華實蒂的王后職位,他們很可能遭到報復而喪失生命。不過,我也提過,人千萬不要在酣醉的時候作決定,也不要在生氣的時候,下任何策略,因為那都是腦袋最不清楚、情緒不穩定時,這時候無論作甚麼決定,都很容易出差錯。看,第二章一開始就說亞哈隨魯王決定廢后之後,不久就又想念王后華實蒂了。人是善變的,特別是在生氣或是酣醉醒過來之後,會發現自己糊塗和錯誤決定。

聖經的作者告訴我們,上帝是在人類的歷史中運行祂奇妙的旨意和計畫。當人在糊塗行事時,上帝的手指引著人類歷史的軌跡,使原本動亂不安的社會,或是出現的漏洞,得以穩定,或是得到補足。這也是此本經書最主要的題旨,為的是要說明一位猶太人女子以斯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選入王宮中,並且成為亞哈隨魯王的新任王后。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四節:1後來,王的怒氣消了,就一直想念華實蒂,又想起她違抗命令和被廢的事。2王親信的顧問向王建議說:「為甚麼不找些年輕貌美的處女來呢?3請陛下在王國各省指派官員,叫他們把所有漂亮的少女帶到首都書珊的後宮來,交給總管宮女的太監希該。供給她們化粧品。4以後,陛下可以選最喜愛的少女,立作王后,來替代華實蒂。」
王喜歡這個建議,就照著做了。

第一節的「後來」,是經過多久呢?依照第十六節的記載,以斯帖是在亞哈隨魯王在位第七年的十月(提別月)被帶進王宮的,很可能就在當年,也就是主前四七九年十二月或是隔年的元月被選立為王后。這樣離華實蒂被廢后(主前四八三年),是經過了四年的時間。為甚麼會拖延這麼久?可能是因為在主前四八二年到四七九年,波斯帝國和希臘王國有過幾次慘烈的戰爭,亞哈隨魯王忙著戰事,沒有時間想到王后的事。不過,也可能是因為過去好幾次的戰爭,都有王后華實蒂陪伴,現在沒有,覺得很苦悶,因此,使他一直想念著華實蒂。但是,每當想念著若有王后陪伴在身旁很好時,又想起自己曾經下令華實蒂永不得再擔任王后的職位,也想起華實蒂曾經惹起他的生氣,違抗他的命令,這種「愛恨交加」的心真是使他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至四節是國王的參謀策士提出的意見,上次他們提出意見是1.廢掉華實蒂王后的職位,2.將廢后的事記載在國王的詔書中。由於國王的詔書和法律有同等的效力,致使亞哈隨魯王無法更改。這些參謀策士很可能是聽到國王想念前后華實蒂的事,深怕夜長夢多,趕緊替國王找個新的王后,免得他又想要重新立法讓華實蒂恢復王后的身分,那就很糟糕。因此,他們共同向國王建議,甄選新的王后,且是通令全國各地選出漂亮的少女進宮讓國王親自選娶王后。

或許也可以這樣瞭解,第一節的「後來」,並不是經過三、四年才進行選后的事,而是國王酒氣、怒氣過後就開始進行選后的工作。但是因為與希臘發生戰爭,致使選后的事斷斷續續地進行,才會拖延這麼長的時間。

再者,要注意的是,這不是像現代舉辦的選美大會,而是在選王后。選美,大家可以辦得像嘉年華會那樣喜氣洋洋,選后,可就不是那樣輕鬆了,因為被選入宮的少女,不論是否有被選上為后,都可能從此與親朋好友斷了關係,雖然可能因成為嬪妃而使自己的家人、親友得到某些政治利益,但是,也可能為自己的家族帶來殺身之禍。類似這種宮廷的事件在中國過去宮廷裡時常發生。

這段建議通令全國各省指派官員選美麗的少女進宮之事,文筆的類型很像創世記第四十一章卅四至卅七節,約瑟建議埃及國王通令全國各地官員,在豐收年的時候向人民徵收糧食入國家倉庫,約瑟這個建議得到埃及國王和所有大臣贊成。同樣在這裡,也是國王喜歡這樣的建議,就照著做了。

第五至七節:5在書珊,有一個猶太人叫末底改。他屬於便雅憫支族,是基士和示每的後代,睚珥的兒子。6當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擄走猶大王耶哥尼雅的時候,也擄去一群人,末底改也在其內。7末底改有一個堂妹叫以斯帖,希伯來名叫哈大沙;她是個美麗的少女,有很好的身材。她父母死後,末底改收養她作自己的女兒,把她帶大。

這段經文提到歷史背景,這是非常珍貴的資料。但是,就像我在前一講談過的,聖經作者有時是借用歷史背景,卻不一定有歷史事件,或是有歷史背景,但不見得就是完全正確的史料。像第六節說末底改是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時代,被俘虜的猶太人中之一,同時被擄的還包括當時猶大王耶哥尼雅。從列王記下第廿四章七至十七節記載,這位被擄到巴比倫去的猶大王就是約雅斤,也就是這裡所說的耶哥尼雅(中文和合本譯本附有註明)。如果這樣,發生這事件的時間是在主前五九七年。而現在亞哈隨魯王甄選王后是在主前四八二至四七九年年間,距離約雅斤王和末底改被俘虜的年代相差已經一百十五年以上的時間,再加上當時俘虜去的人,不可能是嬰兒,而是「高官和戰士」,以及身懷絕佳才藝的人,只留下「最窮苦的人」在耶路撒冷。這樣,末底改當年被俘虜的時候,至少也是個青少年,再加上一百十五年,現在他應該也有一百三十歲以上,是個年紀老邁的人,怎可能還會在王宮中擔任官職呢?不太可能。這也讓我們看到聖經作者最主要的目的是借用這件歷史事件,訴說上帝怎樣在他們的歷史中行出奇妙的作為,對歷史真確的時間並不太重視,這一點也是前一講我提過的。

末底改,這是巴比倫的名字,且可能是從巴比倫的神明瑪爾杜克(Marduk)衍生出來的。在第五節提到末底改的祖先是基士、示每,依照撒母耳記的資料(基士—撒母耳記上九:1,示每—撒母耳記下十六:5)是以色列第一位國王掃羅的親戚。換句話說,末底改有王族的血統。是否因為這樣的關係,使他得以在波斯帝國擔任官職,這點就不得而知了。

以斯帖,這個名字可能也是從巴比倫的女神伊絲塔(Ishtar)來的。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名字是來自波斯文「星星」(Stara)的意思。第七節特別說明以斯帖有個希伯來的名字叫「哈大沙」,意思就是「番石榴樹」。很有意思的是先知信息中,上帝的拯救比喻像是在曠野中栽種番石榴或橄欖樹(請參考以賽亞書四十一:19),或是將荊棘換成番石榴(請參考以賽亞書五十五:13)。

第八至十一節:8當王的新命令下來,許多漂亮的女孩子被帶到書珊,以斯帖也被帶進王宮,交給管宮院的太監希該。9希該很喜歡她,待她特別好,立刻供給她化粧用品和特殊的食物,又從宮裡選出七個宮女來侍候她,並且給她後宮裡最好的房間。

10以斯帖聽從末底改的忠告,沒有把自己的種族和親屬關係告訴人。11末底改每天都在後宮的院子前面走來走去,要知道以斯帖的情況,看事情會有甚麼發展。

第八節「許多漂亮的女孩子被帶到書珊」這句話,說出早期社會選娶宮女並不是出於自願,是含有強制甄選入宮的意思在其中,不論是地方官員為了取悅王室,或是某種利益,來自王室的命令,都必須徹底執行,否則連地方官員都會有生命的危險。猶太史學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說共有四百名漂亮的少女被甄選入宮。也有人這樣計算,即一天一位少女,一年三百六十五名,連續四年,總共是一千四百六十名。

雖然以斯帖是末底改的堂妹,也如同是養女(十五節),可是因為是末底改扶養長大的,因此對末底改來說,以斯帖有如自己的女兒一樣重要。她也因為美麗、有很好的身材而被甄選入宮,引起末底改的擔憂或是高度的關懷。第九節說主管宮女的太監希該很喜歡以斯帖,可能是因為看到以斯帖真的是才華和容貌都很出色,因此對她相當好。其實,這也等於是為自己未來的好處著想,因為若是以斯帖真的得到國王欣賞,他也會有功勞。「次經—以斯帖補篇」記載說,這位太監希該除了提供以斯帖特殊的飲食外,還為她進行「美育按摩」。

注意第九節提到太監希該給以斯帖「特殊」食物,不是因為她是猶太人,不吃外邦人所提供的食物,相反的,在第十至十一節說,以斯帖很聽末底改的指示,沒有將自己是猶太人的背景讓人知道。因此,以斯帖的食物之所以特別,是跟養顏、美麗、健身有關,而非關猶太人在宗教禮儀上看是否潔淨的食物。這和但以理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選入王宮的情形完全不同,他是堅決不用王宮所提供的食物,要求「特別的食物」,為的是不吃在宗教禮儀上認為不潔淨的食物(參考但以理書一:3—16)。

這裡有一個問題經常被提及:但以理書所描述的但以理很不相同,他是堅持猶太人的信仰和習俗立場,絕不妥協,甚至堅持到連生命的安危都不顧。而末底改教導以斯帖的方式則是剛好相反,他要以斯帖不要暴露猶太人的身份,不要「把自己的種族和親屬關係告訴人」。這樣,哪一種方式才對?是堅持呢,或是隱藏?坦白說,我們很難回答這樣的問題。在一個國破家亡、人民被擄當奴隸的環境中,每個人尋求生存的方式不同,過去如此,這個時代也是一樣。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統治下的猶太人集中營也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有的人堅持不和希特勒政府合作,結果是壯烈地犧牲生命。也有的人是妥協、合作,但卻保護了許多人的生命。堅持某種特別記號、精神的人,所留下來的生命態度相當可歌可泣,也因為他們這種在危難中仍不妥協的精神,感召許多人奮不顧身地投入反對殘酷暴政的運動,並且保存了民族的命脈。而那些以妥協的方式尋求生存的人,不僅是救了自己的生命,往往因為他們的聰明才智,救了更多的同胞。有一部描述猶太人集中營故事的影片—辛德勒名單,其中有一段劇情說明後來在集中營生產子彈和瞄準器的猶太人,故意將瞄準器和子彈的紋路弄差錯,使德軍在戰場的攻擊力減輕了許多,甚至遭到聯軍的打擊,損傷慘重。而劇中靈魂人物辛德勒,雖然看似一個為虎作倀,企圖發「戰爭財」的商人,卻也在他的協助、掩護之下,解救了數千條猶太人的性命。因此,不論是堅持,或是妥協,都有上帝的旨意帶領,惟有一基本立場應該是相同的,就是不能出賣自己的同胞、朋友,以求取個人的榮耀。

第十二至十四節:12按照規定,那些少女要經過一年的美容準備才能見王:前六個月用沒藥油,後六個月用香膏和化粧品美容。經過這段時間後,每個少女就要輪流被帶去見亞哈隨魯王。13當她從後宮進入王宮時,可以隨意穿戴她所喜歡的衣飾。14她要在王宮留宿一晚,第二天早上就會被帶到另一個後宮去,交給管妃嬪的太監沙甲照料;除非王特別喜歡她,指名召喚她,她就沒機會再回到王那裡。

這段經文可以清楚看到早期選召嬪妃入宮的情況,如果被皇帝或是國王看上了,就可以成為王后,否則就是進入後宮成為王后的隨從,或是成為國王的嬪妃之一。一般人說這樣的生活好像是守活寡一般,因為已經被打入冷宮,除了浪費少女的青春,還得隨時戰戰兢兢冒著生命危險過宮廷內部鬥爭的生活。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令人欣慕,可以居住在美麗的王宮裡,有高級的衣、食、住,或是娛樂等,但實際生活並不是像一般人所喜歡、羨慕的自由自在。這裡說單單是等待國王接見就要等上一年的時間,到時卻只能見一個晚上,然後隔天早上就要被帶到後宮去,「除非王特別喜歡她,指名召喚她,她就沒有機會再回到王那裡。」

第十二節特別提起使用「沒藥油」,這是極為珍貴的香料,一般是貴族用來保養皮膚。耶穌基督降生時,東方的星象學家送的禮物就包括了沒藥(馬太福音二:11),他被釘十字架後埋葬時,尼哥德慕和耶穌基督的門徒約瑟,準備了三十公斤沒藥混合的香料,塗抹在紗布上包裹著耶穌基督的身體(約翰福音十九:39—40)。可見這種沒藥製成的香料在早期貴族生活中,是被用來保養皮膚的珍品。為國王甄選一位王后,需要長達一年的準備時間,且是用這樣的貴重的香料,以及化粧美容的方式,實在也夠奢侈、浪費。

第十五至十八節:15以斯帖見王的日期到了。她是亞比亥的女兒,末底改的堂妹,後來作了末底改的養女。每一個見過以斯帖的人都喜愛她。到了她進見的時候,除了照著總管後宮的太監希該所建議的穿戴以外,沒有特別打扮。16亞哈隨魯王作王的第七年十月,就是提別月,以斯帖被帶進王宮。17王喜愛她勝過其他任何少女;她比其他任何一個女子更贏得王的恩寵。於是,王把王后的冠冕戴在她頭上,立她為后,替代華實蒂。18接著,王為以斯帖舉行一個盛大的宴會,邀請所有的貴族和行政官員前來赴宴。那一天,他宣佈全帝國休假,並且慷慨地分送禮物。

看來以斯帖是真的容貌出眾,「每一個見過以斯帖的人都喜愛她」,這句話已經說出以斯帖和前任王后不一樣的地方—謙虛的女子,沒有因為自己的美麗就驕傲,目中無人。也因為她無論在身材、容貌上都相當出色,因此並不需要刻意或特別的打扮,也是相當美麗。重要的是她謙虛地聽人指導,像太監希該給她的建議,她都接受。作者用這樣的描述方式,在形容以斯帖和前一任王后華實蒂不同,因為華實蒂不但不順服別人指導,連國王的命令都敢拒絕。

當國王亞哈隨魯決定選以斯帖為后之後,除了隨即為她戴上王后的冠冕外,也為了慶祝立后的大事,推出三項重要的政令:1.是舉行盛大的宴會,宴請貴族和重要官員。台語漢字的聖經說這個宴席叫做「以斯帖的宴席」,如同今天所謂的「國宴」般隆重。2.全國休假,也可以說是減免稅金,或是舉行大赦的意思。因為所謂休假,就是停止工作,停止工作就等於沒有收入,當然減免稅金。再者,休假也是停止勞役的意思,是對那些受刑人停止工作,就是今天所謂的「大赦」之意。3.送禮給人民。我們不太清楚送的是甚麼,有可能就是像第一章所說的,在王宮舉辦盛大的宴席,邀請人民來享用,並請王后以斯帖出來和人民認識。從以上三項慶祝新后產生而舉行的活動來看,這可是相當的大手筆,當然也可看出當時波斯帝國的國勢確實是相當壯盛。

第十九至廿三節:19那時,末底改在朝廷中得到一份官職。20以斯帖聽從末底改的囑咐,始終沒有把自己的種族和親屬關係告訴人。以斯帖聽從末底改,正像小時候由他撫養時聽從他一樣。

21末底改在王宮供職的期間,有兩名看守宮門的太監—辟探和提列非常恨亞哈隨魯王,想要謀殺他。22末底改發現了這陰謀,就告訴王后以斯帖,以斯帖把末底改發現的陰謀轉告王。23這事經過調查,證實了;這兩個人就被吊死在絞刑架上。王命令把這事的始末記錄在官方的史錄上。

第十九節比較困擾的問題,因為這一節在現代中文譯本直接記載:

「那時,末底改在朝廷中得到一份官職。」

而在和合本的譯本則是說:

「第二次招聚處女的時候,末底改坐在朝門。」

台語漢字的聖經是:

「許個在室女第二擺聚集的時,末底改坐佇王的門。」

猶太人聖經最新的譯本(TANAKH—The Holy Scriptures):

「When the virgins were assembled a second time, Mordecai sat in the palace gate.」

現代中文譯本是採用希臘文譯本的版本,沒有「第二次招聚處女」這句話。問題是,如果曾舉行「第二次」類似甄選少女的活動,那麼第一次以斯帖被選入宮是否有出了甚麼問題?針對這問題,有聖經學者指出這也許和第廿一至廿三節這段經文的事件有關,就是宮廷中發生了鬥爭的事,可能有人因為自己屬意的少女沒有被亞哈隨魯王選上,因此懷恨在心,策劃要謀殺國王。而為了平息這些不滿的聲音,宮廷官員再次舉行甄選活動。但是,也因為這件事,被末底改發現不滿的太監就是辟拉和提列,他兩人正在策劃謀殺的事。但若依照「次經—以斯帖補篇」的記載,這兩位太監之所以策劃謀殺國王的原因,卻是在國王提升末底改到一個更高級職位的時候,他們兩人「生氣」,才「陰謀暗殺國王」。這又可以解釋我在前面談過的,太監希該很喜歡以斯帖,對她特別好的原因之一是,如果以斯帖真的被選上時,他也有功勞。同樣的,以斯帖被選為王后,連帶的養父末底改升官也快。有機會選王后,宮廷官員就會爭著要推薦自己屬意的少女參選,這也是以前宮廷時常發生的事,不但是為了要在國王(或是皇帝)面前爭寵,也牽涉到權力的興衰和政治派系的消長。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章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不是人有甚麼才能可以改變歷史,或是成就甚麼大事,而是上帝的手在人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改變了人類的歷史,顯示祂奇妙的作為。

當亞哈隨魯王裁決廢除華實蒂的王后職位後,經過了四年的時間才甄選新的王后,這是他廢后之時誰也想不到的事,因為他不再提起,臣僕也沒有人敢提立新后的事。而當他決定在立新后時,是從全國各地「把所有漂亮的少女」都召到書珊王宮來,讓亞哈隨魯王親自選擇。有誰能夠把握會被選上?沒有,沒有人會知道最後的結果是甚麼。而以斯帖能在這時被國王選上非常特別,如果沒有上帝奇妙的手在其中主導,那麼,機會可說微乎其微吧!

按照當時的波斯王朝的規定,國王娶妻的對象,必須從六個聯盟的家族中選取漂亮的女子。因此,作為一個猶太裔女子的以斯帖,怎麼可能被選上呢?當然,漂亮是第一個條件,而溫順、討人喜歡更是她被選上的重要因素。她溫順的性情剛好與前后華實蒂的驕傲成強烈的對比,這豈不是很奇妙嗎?最特別的是,她若是屬於波斯六個聯盟家族中的成員之一,那麼要隱藏自己猶太血統背景的身分,且時間可不算短,至少經過了好幾十年,這豈是一般人所能?不容易啊!再者,一個人性格的養成,除了是傳承自上一代之先天條件外,也需要有後天家庭養育的因素。以斯帖是在養父末底改家長大的,一定是受到養父末底改的深遠影響,而末底改又是一位相當聰明、信念堅定的人。看,需要這麼多條件的配合,剛好在這個時刻用上了—進入王宮,且討大家喜愛,包括國王亞哈隨魯在內,都喜歡以斯帖。這豈不是上帝奇妙的安排嗎?有人會說巧合,但是,不要忘記,上帝的作為總是讓人覺得巧合,因為那是超過人所能想像得到的際遇。

聖經的作者告訴我們,上帝的名字就是「奇妙」的主。士師記記載一段故事,說在以色列的但支族有一名叫瑪挪亞的人,因為妻子沒有生孩子。有一天,上帝的天使奉差去告訴瑪挪亞,他們將會生一個孩子,並要他們在孩子生出來後給予「分別為聖」。瑪挪亞就問這位天使是甚麼名字,這位天使這樣回答:「你何必問我的名字呢?那是奇妙的名。」(士師記十三:18)後來孩子出生了,他們取孩子的名字叫「參孫」。

我們的生命就是奇妙,因為是來自上帝的賞賜。我們回頭去看走過的路徑,其實都充滿著上帝奇妙的作為,因為上帝就在我們生命中、生活中牽著我們走過每一段世上的旅途。在我們想像不到的時候,祂伸出手扶持、帶領我們。因此,聰明人看到的是上帝奇妙的恩典,就會知道謙卑自己;只有愚蠢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成就,驕傲地以為自己有能力改造社會、扭轉歷史,結果帶給人類社會是更大的災害。

二、在不同環境中,每個人尋求生存的方式也不同,但無論用甚麼方式求生存,都必須有一個基本認識:對居住的土地有情,對當地的人民有義。

當末底改看到養女以斯帖被甄選入宮後,他告誡以斯帖說,不要讓人家知道自己是屬於猶太種族,以及和末底改之間的父女關係。因此,當以斯帖進入王宮後,必須陪著國王用餐吃飯,甚至必須從國王手中接食物吃,這對一個傳統猶太人來說是「不潔淨」的,違背摩西法律的。但是,我們也知道,如果以斯帖表明自己是猶太人,自己根本就不可能被選上成為皇族的一份子。如果她又讓人知道與養父末底改之間的父女關係,養父末底改的官位也會不保。那麼,往後由宰相哈曼所主導的大屠殺猶太人若執行起來,豈不是會使猶太人遭遇更大的滅族危機!我前面說過,末底改是個聰明人,而以斯帖也是個才女,他們父女都深深知道在那樣的環境中,不暴露自己猶太人背景的重要性,為的就是要生存下去。要在亡國、奴隸的生活環境中生存,本來就是一項很大的生命負擔,能夠生存下去已經不容易了,而以斯帖不但能夠得到機會進入王宮,且也因為她得到王后的職位,後來拯救了自己的同胞。

在一個極權、動亂不安的社會,每個人求生存的樣式不同,在以斯帖的時代,猶太人生活在亡國且被迫當奴隸的環境中,如果比較同時代背景的但以理,就會發現他們二者之間在態度上是截然不同。但是,請大家注意,這不是對錯的問題,也不是愛國或不愛國的問題,更不是信心強弱的問題,這是選擇生命生存方式的問題。但是有一件事我必須強調的,無論是誰,當你移民到他國去居住時,如果沒有對當地的社會、土地、人民存著認同與愛,就無法和當地的人、土地合一,也就無法取得人民的愛戴和認同。我們看以斯帖入王宮,大家喜愛她,沒有人發現她是外國人,更沒有人覺得她有異國的風俗而格格不入。相反地,她被認為是屬於波斯的人民,才會受到國王和太監,以及宮女們喜歡,會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她完全認同了當地的社會、土地、人民才能達成的。

今天,許多台灣人移民到外國去,最令外國人詬病的就是對當地社會冷漠、不關心,更令當地人討厭的是,只圖享受人家的社會福利,卻不知對移居的社會抱持認同、奉獻的心。同樣的,今天居住在台灣的人,也有許多人是這樣的態度,對自己的土地無情,對人民的苦難無義,不會伸手幫助,這才是造成社會動亂、不和諧的主要因素。這次的「九二一大地震」,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人懷著悲憫的心參與救災,在這些人當中,有許多是平時並不是開口閉口就說愛國、愛鄉的人。但是,我們卻也看到不少人,平時一開口就說愛國、愛鄉、愛民,但是他們的手曾濫墾了這塊土地、亂蓋房子,甚至也想在這次的大災難中撈取「災難財」。我們也看到有些人對此次的災難,心中連一點點悲憫的心也沒有,還組團去災區「觀光」,實在是鐵石心腸。

缺乏認同,就不會有愛,拒絕投入,當然得不到接納。以斯帖的故事值得我們三思。

(講於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七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