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誰知道上帝的安排

經文:以斯帖記四:1—五:8

在前一講我說過哈曼和末底改之間存在著歷史仇恨,因此,末底改雖然是在波斯帝國的王宮中工作,卻不尊重宰相哈曼,不願意向他跪拜。哈曼並不因末底改犯這樣的錯誤,直接懲罰他,相反的,卻是懷恨在心,打算展開消滅猶太民族的大屠殺計畫。我們應該注意的一件事是,不論用甚麼理由,凡是殘害人生命的事,都不能得到寬恕和認同。就算是以過去歷史仇恨作藉口也不能被接受,因為仇恨只會帶來更多生命遭到殘害,對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並無一點助益。更使我們感到寒心的是,當哈曼策劃進行大屠殺的詔書頒佈後,住在書珊城的猶太人都因此心裡惶恐不安,而哈曼卻和國王亞哈隨魯兩人相對坐著飲酒作樂,這種畫面真的是令人不堪入目。

仇恨,只會帶來更多的怨恨,對於人類社會的和平也是最大的傷害。只有寬恕才能帶來永遠的和平。基督教的信仰就是在教導我們學習以寬恕、赦免、憐憫的心,對待那些曾經得罪過我們的人。耶穌基督說:

「要愛你們的仇敵,並且為迫害你們的人禱告。這樣,你們才可以作天父的兒女。因為,天父使太陽照好人,同樣也照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假如你們只愛那些愛你們的,上帝又何必獎賞你們呢?就連稅棍也會這樣做!假如你們只向朋友打招呼,那又有甚麼了不起呢?就連異教徒也會這樣做!你們要完全,正像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馬太福音五:44—48)

使徒保羅說:

「不要以惡報惡;大家看為美好的事,要踴躍去做。要盡你的全力跟大家和睦相處。朋友們,不可為自己復仇,寧可讓上帝的忿怒替你伸冤,因為聖經說:『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聖經又說:『如果你的仇敵餓了,就給他吃,渴了,就給他喝;你這樣做會使他羞慚交加。』所以,不要被惡所勝,要以善勝惡。」(羅馬書十二:17—21)

哈曼這件事,使我想起最近甚為熱門的話題,就是強暴了許多女孩子,和殺死甚多人的陳進興。當他被槍斃之後,很多人覺得無法寬恕這樣的人,特別是受害者家屬之一的白冰冰女士更是如此。由於她是出名的影藝人員。因此,從她身上所投射出來對陳進興的仇恨,確實在我們的社會已經造成很大的影響,這股「仇恨」不斷地餘波蕩漾,久久不能平息。相反地,多年前一則幾乎被遺忘的社會事件,也是因為要報復而放火燒「神話KTV」,害死十多名顧客的罪犯湯銘雄,卻因為得到苦主屏東魯凱族原住民教會一對母女的寬恕,而得到心靈的釋放,雖然最後湯銘雄仍舊被槍決,他勇於認錯,真心悔改的意涵,才符合正向的社會教育。可是我們的社會各媒體卻對此事淡然處理,「寬恕」的美德並未得到彰顯,這是多麼的可惜啊!也可從這裡看出我們的社會是充滿了仇恨和報復的心,嚴重欠缺寬恕、憐憫的愛。而這一點也正是基督教信仰所要極力推廣的信息。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一至三節:1末底改知道了這一切事,非常悲痛,撕裂衣服,披上麻衣,把灰撒在頭上,大聲痛哭哀號,走遍書珊城,2來到王宮的門口,沒有進去,因為照規定穿麻衣的人不准進王宮。3王的通告無論傳到哪一省,那裡的猶太人就悲痛哀傷。他們禁食、哭泣、哀號;大多數的人披上麻衣,躺在灰裡。

第一節說「末底改知道了一切事」,從第七節可以看出這一切事是指哈曼的計畫中,在大屠殺猶太人後,還可以為國庫增加收入全國稅收三分之二的銀子,他到底是怎麼知道這一切事的?很有可能就是在王宮中有末底改熟識的人,他們將這個消息傳達給末底改了。因此,他感到非常悲痛,就「撕裂衣服,披上麻衣,把灰撒在頭上」,這樣的動作是猶太人表示極度哀傷時的一種方式。創世記第卅七章卅四節記載雅各聽到約瑟被野獸吃掉的時候,就「悲傷得撕裂了外衣,披上麻布」。撒母耳記下第一章二節記載掃羅王的部屬,知道掃羅王戰死的消息後,也是「撕裂了衣服,撒灰在自己頭上」。而當大衛王聽到這位部屬通報這則消息後,和他的屬下大家都「撕裂衣服」(十一節)。但這種披上麻衣和撒灰在頭上的動作,除了表示哀傷之外,也在表示懺悔的意思。像約拿書第三章五節記載尼尼微城的王聽到先知約拿所傳講的信息後,馬上「就離開寶座,脫下王袍,披上麻衣,坐在灰中」,並且要求全國人民和他一樣「懇切地向上帝祈禱,並且停止邪惡的行為,不做強暴的事。也許上帝會因此改變他的心意,不再發怒。」但以理書在描述先知但以理也是以這樣的態度來替人民祈禱:

「我禁食,穿上麻衣,坐在灰塵裡,面向主上帝懇切祈禱。我向上主—我的上帝禱告,為我的同胞認罪。」(但以理書九:3—4)

這裡在形容末底改是因為非常悲痛才撕裂衣服、穿麻衣、撒灰,而不是因為得罪上帝的緣故尋求上帝寬恕。不過他可能也因此而用如此哀痛的心,尋求上帝的拯救。「次經—以斯帖補篇」這樣描述末底改:

「他穿上了喪服,以灰蒙頭,在城裡到處奔跑著,大聲哭喊著,哭叫說:一個無辜的民族即將被滅亡了!」

這幫助我們看出末底改不是自己一個人在哀哭,他是在城裡四處奔跑,到處傳達這個信息,因為必定有許多人沒有注意到詔書的內容,或是公告欄上的消息。他要讓書珊城裡的猶太人都知道,滅族威脅即將來到。這是一個刻不容緩的時候,一定要爭取時間讓更多的同胞知道自己的處境。

請注意第三節,提到國王的詔書無論到哪一個城市,看到該詔書的猶太人都「悲痛哀傷」,並且「禁食、哭泣、哀號」,且「大多數的人披上麻衣,躺在灰裡」。他們的反應都與末底改一樣,眼見民族即將滅亡,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哀號、悲傷。從這個鏡頭可以對照著第三章十五節描述亞哈隨魯王和宰相哈曼「正坐著相對飲酒」,實在是個極大的對比。那邊計畫消滅他族的人,正在歡唱飲酒,這邊等待著面臨被宰的死亡來臨者正在哀哭、悲痛,人世間還有甚麼慘狀能比這個鏡頭更令人震撼?人的最後的盡頭,就是上帝奇妙作為的開始,這也是一句我們常常聽到鼓勵、安慰的話。上帝聽無辜者的哀哭聲音,卻不會聽那些壓搾者的歡唱歌聲(請參考阿摩司書五:10—24)。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猶太人在面臨滅族威脅來臨時,知道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這時刻唯一的方法就是尋求上帝的拯救。

第四至六節:4服事以斯帖的宮女和太監把末底改做的事告訴她的時候,她非常難過,就給末底改送一些衣服去,希望他脫下麻衣,可是末底改不肯接受。5於是,以斯帖把王指派來服侍她的一個太監哈他革召來,要他到末底改那裡查一查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是怎樣發生的。6哈他革到王宮進口的廣場見末底改。

顯然以斯帖尚且不知道王宮外面所發生的事故,她人在深宮中,也不能過問國家大事,甚至要見國王也必須得到批准才可以(十一節)。這是早期王宮內部的規矩,難怪有人說早期的王宮是相當不人道的,特別是對於女性更是如此,進入王宮,等於將自己的青春放在冷凍冰箱中一樣。在以斯帖身邊有很貼心的宮女在服事著,她們告訴了她,有關她的養父末底改撕裂衣服,穿著麻衣和撒灰在頭上的樣子站在宮外。對於猶太人來說,對這樣的打扮並不難明白,他們知道會有這樣的打扮,必定是出了問題,而且問題不小。因此,除了難過,和送些衣服去給養父末底改換穿,還要身邊的太監哈他革去瞭解實況。
末底改拒絕接受以斯帖送的衣服是可以瞭解的,因為他不是沒有衣服,他想要告訴以斯帖的是猶太民族即將被滅族了,穿好衣服有甚麼用。再者,他也要讓以斯帖知道這件滅族的事是和所有猶太人有關係,不是個人的事而已。

第七至九節:7末底改把所發生的事一一告訴他,並且說,哈曼答應如果把猶太人剿滅了,國庫就可增加一大筆款項。8末底改又給他一份在書珊公佈的通告,上面有滅絕猶太人的命令。末底改請他把這份通告交給以斯帖,並且向以斯帖說明情形,要她去見王,向他懇求,為自己的同胞請命。9哈他革轉達了末底改的要求。

這位在以斯帖身邊的太監哈他革,這名字很可能是從波斯文「哈他卡」(hataka)來的,意思是「良善」。人如其名,是位可靠的太監,因此,末底改才將他所得到的資料清楚地轉交給他,請他代轉交給王后以斯帖。特別是在第七節,末底改是怎麼知道有關「哈曼答應如果把猶太人剿滅了,國庫就可增加一大筆款項」這件事?我們無法得知,但有可能就從國王或是哈曼身邊的太監,或官員得到的。因為他們需要官員去執行沒收猶太人的財產的命令。末底改將一份國王的詔書給以斯帖,為的是要讓以斯帖明白這樣的大屠殺令如果真的執行起來,沒有任何一個猶太人可以存活下去。因此,末底改希望以斯帖為猶太人的事,向亞哈隨魯王請求赦免大屠殺的執行令。

第十至十一節:10以斯帖又派他帶話給末底改,說:11「不分男女,無論是誰,沒有蒙王的召喚而擅自進去見王的,一定會被處死。這是法律,全國上下,無論是王的顧問或是各省的人民都知道。只有一個例外:如果王向那沒有蒙召的人伸出金杖,那人就可以免死。可是,已經有一個月王沒有召見我了。」

這段是王后以斯帖回答她的養父末底改的話。這段話很清楚地說出她的困難,若是沒有經過國王的召見,擅自進王的殿,不但得不到想得到的,反而會帶來生命的危險。而國王已經有一個月沒有召見她,可能是忙著要執行這件大屠殺的事件。以斯帖這樣的回答是在表示自己的困難,但是,其實她也可以為了要見國王而提出申請,如果國王真的是愛他,就像當年娶她為后時那樣熱情,要求晉見國王應該不是問題。因此,以斯帖表明的困難也有可能是害怕的緣故。這種困難就像出埃及記在描述摩西受到上帝呼召,要他去見埃及國王時,他找到許多理由來推託一樣。例如他說:

「我算甚麼?我怎能到埃及王那裡去,把以色列人領出來呢?」(出埃及記三:11)

「上主啊,不,請不要差我。我一向沒有口才;你和我講話以後也沒改變。我就是這麼一個笨口笨舌的人。」(出埃及記四:10)

「連以色列人都不聽我的話,國王會聽我嗎?我是個不會講話的人。」(出埃及記六:12)

「你知道我沒有口才,國王怎麼會聽我的話呢?」(出埃及記六:30)

在這種風聲鶴唳的時刻,一般人的正常的反應,是擔憂一不小心會使事情更糟糕。不只是摩西、以斯帖如此的心境,就算是我們也會如此,因為這實在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有時連自己都不保,又怎能保護他人呢?更何況是整個民族瀕臨死亡的問題時,問題更嚴重,稍微不小心就整個滅亡,這樣的罪過實在不是一個女子可以擔當得起。從這個角度來看以斯帖的心境,應該是可以瞭解的。
第十二至十四節:12末底改接到以斯帖的消息,13就託人給她這樣的警告:「你不要幻想,以為你在王宮裡就會比其他的猶太人安全。14你在這樣的時候不說話,猶太人自會從別處得救援,而你和你的家族必將滅亡。誰知道,也許你被安排作王后正是為了這時刻!」

這段話是末底改回覆以斯帖的話,可看出末底改確實有生氣的語氣。這段話也是整本以斯帖記的中心信息。

第十三節好像又換了另一個以斯帖和末底改之間的傳話者。末底改提醒以斯帖,如果真的執行大屠殺,不要以為自己躲在王宮中,會比其他人安全。他讓以斯帖知道,只要是真的執行大屠殺,連她的生命也保不住。

第十四節是整章經文的中心,也是以斯帖記最重要的一節經文。在這節經文中,末底改說出三件非常重要的認識:

一、該講話的時候,不講,以為「沈默是金」,這樣的態度是不對的。如果以斯帖不講,上帝為了要拯救祂的子民的生命,必定會從其他地方發出聲音來拯救以色列人民。

二、然而,當猶太人獲得拯救的時候,大家會想起在那患難的日子,以斯帖並沒有為自己的同胞說話,這樣的人在災難過後,就會被人民唾棄,甚至連以斯帖的家人也會被牽連,那時,即使她沒有從大屠殺中被消滅,也將因為自己的同胞獲救,反而遭到同胞的排擠。

三、末底改提醒以斯帖,別以為自己有今天王后的榮耀,完全憑著自己的能力,而應該看成是上帝特別的安排,為的是要在這個時候透過以斯帖來救自己的同胞。這至少已經說明一個人的發達,必定有上帝奇妙的作為在裡面,為的是要成為上帝的幫助者,使更多的人得到福氣。


第十五至十七節:15以斯帖託人轉告末底改:16「你去召集書珊城所有的猶太人,叫他們為我禁食禱告,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照樣做。然後,我就去見王;雖然這是違法的,我還是要去。要是我這樣做不免一死,我也情願。」
17於是,末底改離開了,照著以斯帖要求他的話去辦。

可能是因為末底改嚴詞提醒以斯帖,才使她決定要冒生命的危險為救猶太人去見國王,請求解除即將開始的大屠殺。

禁食,這在摩西法律中原本只規定在每年禁食一次,時間是在七月初十贖罪日那天(利未記廿三:)。但是後來從巴比倫返鄉後,增加到每年四次(撒迦利亞八:19)。禁食,這是一種以嚴肅的態度表示悔改,或是痛苦、哀傷的方式。例如面臨相當慎重、神聖的事時,會用禁食的方式,例如摩西在西奈山上領受上帝所頒佈的誡命(出埃及記卅四:28),耶穌基督在曠野與魔鬼搏鬥的時候,也是禁食四十晝夜(馬太福音四:2);基列境內雅比城的居民,聽到掃羅戰死的消息後,除了將屍體帶回雅比城並且火化外,也為他的去世哀傷,禁食七天(撒母耳記上卅一:11—13);當摩押、亞捫人等聯軍準備攻打猶大時,猶大王約沙法害怕,「祈求上主引導,然後下令全國禁食」(歷代志下二十:3);有時為了要明白上帝的旨意,也會以禁食祈禱的方式(但以理書九:3)。現在,以斯帖為了要設法進入王的宮室晉見亞哈隨魯王,且這次的晉見並不是平常表示恩愛的夫妻間問題,而是牽扯到整個民族、同胞的生死問題,她更需要以生命的全部力量來完成這件事,就如同她的養父末底改所說的,她如果沒有傾全力以赴,即使是住在王宮也不見得是比別人安全。

要求書珊城所有的猶太人,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全心全力地為以斯帖要晉見亞哈隨魯王的事祈禱上帝,且以斯帖和自己的宮女也都這樣同步進行禁食祈禱三天三夜的時間,可以想像得到他們真的是用心、拼命。其實,不僅僅是書珊城的猶太人如此,在第三節已經告訴我們,全波斯帝國境內的所有猶太人都已經因為國王要消滅猶太人的詔書公佈,就開始為此悲傷而進入禁食、哭泣、哀號,甚至披上麻衣,躺在灰裡了。

「次經—以斯帖補篇」記載以斯帖的祈禱文,其中有一段這樣說:

「主啊,你是我的上帝,當我全然無助的時候,你是我惟一的倚靠,我別無他人可尋,求你救救我吧!現在我就要冒著生命的危險了。」

我們可以從這段祈禱文中看出以斯帖心中的擔憂與不安,因為整個猶太民族的生命就繫在她與亞哈隨魯王的關係上,這樣的責任和擔子是相當沈重的。難怪她要求書珊城所有的猶太人都要用三天三夜的時間替她禁食祈禱。

第五章一至四節:1在以斯帖禁食的第三天,她穿上王后的禮服進王宮,站在王宮的內院,面對著王寶座的殿。王正坐在寶座上,面朝殿門。2王看見王后以斯帖站在外面,心生愛憐,就伸出了金杖。於是以斯帖走向前去,摸了杖頭。3王問她:「王后以斯帖啊,有甚麼事嗎?你想求甚麼,我都會給你,就是要我王國的一半,我也會賜給你。」
4以斯帖回答:「我若蒙陛下的恩寵,請陛下和哈曼今晚光臨我專誠準備的筵席。」

第一節說以斯帖穿上「王后的禮服進王宮」,因為這次是要晉見國王,她不能穿禁食時所穿的麻衣,以斯帖不能這樣。她很有計畫,且很小心地在進行這件晉見國王的事,從第四節她邀請國王和宰相哈曼光臨她準備的筵席,就可看出以斯帖心中已經構想好要進行的工作。

亞哈隨魯王對以斯帖真的很體貼,沒有召見,卻會出現在他眼前,亞哈隨魯王馬上就想到,一定是有事情需要王的幫忙才會如此「盛裝」出現在王的面前。

第三節,亞哈隨魯王看到以斯帖王后後,馬上就生出愛憐的心,說要賞她王國的一半。這樣的話通常不是當真,也不會有人當真,因為這都是一種表達愛意的說法,就像希律王對希羅底的女兒說的:「無論你求甚麼,就是我江山的一半,我也給你!」(馬可福音六:23)再從第六節看到國王在筵席中喝酒時,再次說了一遍,可以瞭解這樣的話也在反應當時宮廷的內部用語,表示一個國王對某個嬪妃的疼惜,或是特別喜愛的意思。「次經—以斯帖補篇」在描述亞哈隨魯王看到以斯帖的時候,說的話比較接近實況:「告訴我吧,你要甚麼呀?你會得到它—哪怕是我的一半江山。」

由於已經很久沒有被國王召見,如果現在特別得到准許晉見國王,卻一開口就談有關大屠殺的事件,那就不是明智的方式。以斯帖倒是很明白宮廷的遊戲規則,她很細心的表示想邀請國王和宰相哈曼吃飯。這必定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飯局,才能找到空隙切入主題談消滅猶太人的事件。

第五至八節:5王吩咐人召哈曼立刻來,好一起赴以斯帖的筵席。於是王和哈曼一起赴宴。6喝酒的時候,王又問以斯帖:「你想求甚麼,我都會給你。就是王國的一半,我也願意給你。」

7以斯帖說:8「要是我得到陛下的恩寵,准我的請求,請王和哈曼明天再光臨我專誠為你們準備的筵席。那時候,我就告訴王我有甚麼請求。」

為甚麼以斯帖要在下一次的筵席中才說出她準備要對王提的請求?很有可能是為了要消除國王和哈曼心中的疑慮吧。她讓他們兩人在第一次筵席中有很好的感受,然後才在第二次筵席中進入主題。第一章記載亞哈隨魯王因為「喝酒喝得很暢快」,就吩咐他的侍從去邀請王后華實蒂來給嘉賓們欣賞,但是王后華實蒂卻因為拒絕而遭到罷黜。現在則是王后以斯帖宴請亞哈隨魯王和宰相哈曼,也是在喝酒喝得暢快的時候,國王出口答應王后以斯帖任何的要求,即使是「王國的一半」,他也會給她。雖然前面已經提過這樣的酒話,並非實在,甚至是酒過三巡之後的誇張詞,但是,更重要的是王后也要小心,不要太隨意開口,以免因此失寵,反而帶來反效果。以斯帖是個很聰明的王后,她知道這個時候提出的要求越簡單越好,因此,她只要求國王和宰相再次光臨她為他們準備的筵席,結果國王答應了。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禁食祈禱是以生命最大的力量與上帝對話,因此態度必須是嚴謹、肅穆的。

當亞哈隨魯王將消滅猶太人的詔書頒佈出來後,引起波斯帝國境內所有的猶太人的恐慌與不安,他們哀痛、傷心、哭泣,禁食,甚至披上麻衣,躺在灰裡。可是,這樣的禁食並不是在向上帝懇切祈求,而是因為哀傷、痛苦而禁食。但是,當以斯帖決定要去晉見國王亞哈隨魯的時候,她要末底改轉告書珊城裡所有的猶太人為她「禁食禱告,三天三夜不吃不喝」,這時候才是為了尋求消除被滅亡的生命災難,進行禁食祈禱,這是在尋求上帝的幫助,也是在尋求上帝的援手,因為人已經發現自己的能力到了盡頭,除非有上帝的救助,否則生命將進入死亡。

人的能力是相當有限的,特別是對生命的問題,人實在是相當軟弱、無力。即使是在今天醫學科技相當發達的時代,人對生命的瞭解還是相當粗淺。因此,解決人生命的問題,最好的方式還是回到上帝的面前,尋求上帝的幫助才是正途。我時常在教會中看到許多敬虔的信徒,每當生命遇到挫折、無力的時候,他們最快的反應就是祈禱。祈禱真是一帖良藥,因為祈禱是與上帝對話,是在傾聽上帝的聲音,也是述說內心深處的聲音給上帝知道。這也就是為甚麼耶穌說的:「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室,關上門,向在隱密中的天父禱告。那位看得見你在隱密中做事的天父一定會獎賞你。」(馬太福音六:6)即使你有能力處理的事情,也不要忘記要祈求上帝的祝福,使你所做的事能更具信心、完美。

而禁食祈禱則是一件相當嚴肅的事,也是非常嚴謹的事,因為那已經是生命的關頭,禁食本身就是代表著和生命生存法則相對立的行動,是痛苦的。也因此,以禁食這樣的方式祈禱,也是在表明用生命最後的力量在向上帝說話。因此,禁食祈禱就必須用嚴謹、嚴肅的態度來進行,因為那是生命的抗爭,是在對上帝呼喊。這樣的祈禱態度,不能隨便,也不要動不動就禁食祈禱。上帝並不會在我們的生命中一再憑添苦楚。更重要的,禁食祈禱絕對不是在炫耀自己的靈性有多高,或是在信仰上比別人更敬虔。如果有人持這樣的態度,那禁食祈禱的意義已經失去了。要行禁食祈禱,應該有這樣的觀念,至少那是一件很隱密的事,就像耶穌所說的:

「你們禁食的時候,不可像偽善的人;他們裝出一副苦相,故意蓬頭垢面,好讓別人看出他們正在禁食。我告訴你們,他們這樣做已經得了所能得到的報償。你禁食的時候,要梳頭洗臉,不要讓別人看出你是在禁食,只讓那位在隱密中的天父知道;看得見你在隱密中做事的天父一定會獎賞你。」(馬太福音六:16—18)

以斯帖要大家用三天三夜不吃不喝的方式,為她準備進入國王的殿裡去見國王舉行禁食祈禱,因為她知道,如果沒有上帝的帶領,很可能因為進入國王的殿,就此遭遇到處死。這是很嚴重的事,是生死的大事,正如她的同胞即將面臨被消滅的事件一樣。

二、上帝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奇妙安排,為的是要見證祂拯救的愛,而不是用來圖謀自己的利益。

當末底改將猶太人即將遭到滅亡的威脅告訴以斯帖,並且要以斯帖去晉見國王,向國王祈求寬恕猶太人,不要消滅他們時,以斯帖表示有困難。但是末底改提醒以斯帖,不要以為自己躲在王宮裡可以逃過這樣的災難,更重要的,末底改提醒以斯帖,她之所以有今天當王后的榮耀,就是為了今天這個時刻,上帝要透過她這個職位來拯救自己的同胞。

上帝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賜給特殊的才能,有的人可以輕鬆解決家務事,有的人在工作上有特殊才能,有的人在某一方面有特別的知識和經驗,這些都是上帝所賜的天賦,都值得我們感恩。但是,請記住今天末底改對他的養女以斯帖所說的話:「誰知道,也許你被安排作王后正是為了這時刻!」將這句話用來放在我們身上,你也會發現末底改的話也正是在對我們說的。不要以為我們比別人幸運,也不要以為我們自己努力比別人多出很多,付出很多代價,如果沒有上帝的賜福,這些努力將會是無濟於事。除非我們知道上帝的恩典在我們身上,知道上帝的愛在我們生命裡,祂希望我們將這份愛分享給別人,而不是只用來圖謀自己的享受。

我們當中有許多醫生,有許多學者專家,也有許多生意人,在商場上很有心得。我們當中有許多人在自己的專業工作上很有成就,也在自己的家庭建立了很好的生活榜樣。但是,請不要忘記,上帝賜給我們今天的成就,不是只用在自己的身上,而是要我們為祂拯救的福音作見證。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信仰告白,就如同末底改提醒以斯帖的話說:「你在這樣的時候不說話,猶太人自會從別處得救援,而你和你的家族必將滅亡。」這句話也是對我們每個人說的。

我們的教會有許多事需要你的幫忙,也需要你的參與,請不要告訴我說,你很忙,你沒有時間,我最怕的是等到有一天被送入加護病房的時候,你才對我說:「牧師,請為我祈禱,等我好起來的時候,我要好好為福音作見證。」我常常說,就在那時候,我實在不知道該怎樣為你祈禱,因為上帝已經給過你許多機會和契機,但你都拒絕了,不是嗎?

(講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廿二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