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福音是上帝的大能

經文:羅馬書一:1-32


    羅馬書,這是使徒保羅所寫的一本最為重要的書信,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羅馬書是使徒保羅所寫的所有書信中最重要的作品,也可以說是使徒保羅最為具體在表達他信仰思想的著作。原因是羅馬書跟使徒保羅所寫的其他書信很不一樣;其他書信乃是為了處理某些教會所發生的問題而寫,但是羅馬書顯然並不是為此而作,這本書的寫作方式、風格都與使徒保羅所寫的其他書信大異其趣。


    使我們感到甚為棘手的乃是:羅馬教會是甚麼時候創立的?在路加寫使徒行傳的時候,沒有一言半語提到羅馬教會。但是,當使徒保羅寫這本羅馬書時,那時的羅馬教會似乎已經是一間很有影響力的教會了。可是時至目前,我們對羅馬教會仍然一無所聞。就如同我在前面所說過,使徒保羅寫這本書卷,也不是在處理羅馬教會所發生的問題,因為他從來沒有去過羅馬,雖然一直期盼去羅馬走走看看,並訪問那兒的基督徒,但是都沒有如願以償(羅馬書十五:23)。再者,羅馬教會因不是他所創立的,因此,更使我們對此教會的概況無法得知,我們僅能從使徒行傳第廿八章得知一點點訊息,就是當使徒保羅最後達成他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到西班牙去,然後能順路之中去訪問羅馬,可是他並不是以一個自由人的身份去,而是被人以一個囚犯的身份遞解到羅馬去。在羅馬,他得到特別的許可,「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住了兩年。凡來訪問的人,他都接待。他大膽地宣揚上帝國的信息,教導有關主耶穌基督的事,沒有受到甚麼阻礙。」(使徒行傳廿八:30-31)雖然是這樣,「對於他所說的話,有的信,有的不信。」(使徒行傳廿八:24)


    如果我們要問:既然是這樣,那麼使徒保羅寫這封書信的主要目的是甚麼呢?我們或許可以從使徒保羅的心態上來了解,那就是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好勝心強。他總是認為在那最為艱難的地方傳基督的十字架拯救信息,就是他的宣教使命!這一向是他的性格,就如同他說過的:「我一向的抱負是在還沒有聽見基督的地方傳福音,免得我的工作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上。」(羅馬書十五:20)他也學習到耶穌基督的態度,明明知道去耶路撒冷會有「監獄和災難等著」(使徒行傳二十:23),甚至會有生命的危險,他還是堅持到耶路撒冷去,結果是在耶路撒冷聖殿裡被捕入獄。


    再者:羅馬是當時西方世界的中心,羅馬開拓了西班牙,許多有名的思想家都在西班牙,或是在羅馬。就像他到雅典去一樣,因為雅典也是當時希臘思想界的重鎮,如同他說過的:「猶太人要求神蹟,希臘人尋求智慧,我們卻宣揚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哥林多前書一:22-23a)在雅典他遇到許多哲學門派的代表者││伊壁鳩魯派和斯多亞派的哲學家,使徒保羅就跟他們辯論起來(使徒行傳十七:17-18)。這是使徒保羅最為特別的地方,他不是找那些容易的下手,而是對那些心硬、滿腦子哲學思想的人作對象,他最喜歡找這樣的人談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救贖恩典。因此,想去羅馬、西班牙等重鎮,應該是跟這個因素有密切關係。雖然他沒有機會去成,但是寫書信卻成為他另一種傳福音的方式。也因為他沒有開拓羅馬教會,也沒有在傳道旅行途中去過羅馬城,因此,他寫這本羅馬書時,就不是以處理教會內部的問題為主軸,乃是以信仰告白的方式,寫出了這本被譽為基督教信仰思想經典巨著的書信。宗教改革運動的主要健將馬丁路德就說過這樣的話:「羅馬書乃是新約聖經中最重要的一本書卷。也是最純全的福音書。」他的意思乃是這本羅馬書就是詮釋福音書最好的一本經典。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的這章經文內容:

第一至七節:
我是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羅;上帝選召我作使徒,特派我傳他的福音。
2-4 這福音是上帝在很久以前藉著他的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內容有關他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從身世來說,他是大衛的後代;從聖潔的神性說,因上帝使他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示他是上帝的兒子。5 藉著他,我得到特別恩賜,為他的名作使徒,來帶領各國的人信從他。6 這當然包括你們這些在羅馬、蒙上帝選召歸屬於耶穌基督的人。7 我問候所有在羅馬、上帝所愛、所選召作他子民的人。願我們的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賜恩典平安給你們!


    如果我們問說讀使徒保羅的書信最大的特點是甚麼?也許我們可以很快地這樣回答說:他自認是上帝所揀選作為傳耶穌基督福音的使徒(哥林多前書一:1,哥林多後書一:1,加拉太書一:1,以弗所書一:1)。可是,我們知道當在說明「使徒」這個詞的時候,依照路加所寫的使徒行傳就曾為這個「使徒」名稱做了定義說:「當主耶穌在我們當中出入時-從約翰施洗開始到耶穌被接升天為止那一段期間-始終跟我們在一起的人。」(使徒行傳一:22)這樣看來,使徒保羅是不夠資格被稱為「使徒」的。可是,「使徒」這個名稱卻不是別人給他的名稱,而是他的自稱呢!

    為甚麼使徒保羅他有這樣的想法,或是說他為甚麼會這樣自稱自己就是使徒?很可能是根據舊約聖經時代那些先知們受呼召為上帝的僕人之經驗有關吧;在他寫給加拉太教會的書信中,他這樣告白說:「由於上帝的恩典,在我出生以前,他已經揀選了我,召我來事奉他。」(加拉太書一:15)他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因為在大馬士革的途中,他經驗到復活的基督向他顯現,使他從迫害基督徒變成傳基督福音的使者。因此,他有如同舊約時代那些受呼召的先知一般的使命感,就像他自己所說的:「我沒有理由為著傳福音而誇口;我不過是奉命去傳的。我不傳福音就有禍了!」(哥林多前書九:16)這種「不得不」的情形正是先知受上帝呼召時的共同經驗呢。但是他認為這種選召乃是上帝給他的「特別恩賜」,也因為這樣,他從不因為傳福音感受到困苦,即使是在監獄中,他也樂得為福音受苦,這才是真正作為傳福音使者應有的態度。

    第二至四節中,讓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在介紹耶穌基督時,所使用的句型有點跟路加在寫福音書的句型類似;路加用「在人的眼中,他(指耶穌)是約瑟的兒子」(路加福音三:23),在這裡使徒保羅用「從身世來說,他(指耶穌)是大衛的後代」。
    第五節最特別的地方,乃是使徒保羅認為自己受呼召出來傳福音,為的是要傳給外國人聽的,也就是非猶太人的外邦人。這一點也是他往後在傳福音的事工上最有見證的地方。今天的基督教會之所以將使徒保羅給予在福音事工上評價很高,就是為了這個緣故,因他終生就是努力將福音傳到外邦去。這就和那些原本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或被稱為使徒的),將傳福音的工作重點都放在耶路撒冷城,有截然不同的結果。使徒保羅的態度對整個現代基督教會的影響也大大不同;我們可以這樣說,今天的基督教會受使徒保羅影響比起其他使徒的影響要大出好多、好多倍。


第八至十五節:
8 首先,藉著耶穌基督,我為你們大家感謝我的上帝,因為你們的信心已經傳遍天下。9 上帝知道我常常在禱告中想念你們。我全心全意事奉他,傳揚有關他兒子的福音;他可以證明我所說的話是真的。10 我懇求上帝,按照他美好的意思為我開路,讓我終於有機會去訪問你們。11 我很希望見到你們,跟你們分享屬靈的恩賜,好使你們堅強起來。12 或者我應該說,由於你我的信心,我們可以互相獲得鼓勵。

13 弟兄姊妹們,我要你們知道,有好幾次我計劃訪問你們,可是總有一些事阻擋,不能成行。我的目的是要在你們當中領人歸主,好像在其他外邦人當中一樣。14 因為無論對甚麼人,開化的,沒有開化的,有學問的,沒有學問的,我都欠他們的債。15 所以,我迫切地要把這福音也傳給你們在羅馬的人。


    第八節為我們帶來一個重要的了解:羅馬教會的基督徒早已經在信仰上有了很好的見證了,而且他們美好的信仰果實還傳遍了基督徒的世界中!那到底是誰傳福音給他們的呢?我們無法在新約聖經中找到這樣的資料,這一點是使我們感到困惑的地方。不過我們從在主後六十五年,羅馬皇帝尼祿火燒羅馬城,嫁禍給基督徒的事件看來,就可以知道羅馬城已經有不少基督徒了。

    使徒保羅是否因為羅馬教會的基督徒有美好的見證才盼望著要去羅馬走一趟呢?還是因為羅馬是當時西方世界的中心地帶,如同我在前面已經說過,他希望能在那種權貴階級的社會中,傳出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救贖恩典,以導引更多人來信靠耶穌基督?在這段經文中他說出這樣的答案,他說他想去羅馬,乃是因為要使更多人因為認識耶穌基督而相信來皈依主。

    在第十三節他提到說有好幾次想拜訪羅馬教會,「可是總有一些事阻擋,不能成行。」如果使徒行傳的記錄正確,這些阻擋的原因乃是因為在傳道旅行的行程太緊密,使他分不出身來,後來他決定「取道馬其頓和亞該亞,到耶路撒冷去。他說:『到了那裡以後,我也必須訪問羅馬。』」(使徒行傳十九:21)

    第十四節說到「開化的,沒有開化的」,在和合本是用「希利尼人、化外人」。將「希利尼人」看成是「開化的」,原因乃是在當時接受希臘文化思想的人,給予所謂「現代化」,或是「文明化」的通稱,因為當時最通行的語言乃是希臘語,會希臘語就表示有受過現代教育者。反之,就會被看成是尚未開化的人,也就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如果我們以今天的時代喜歡用經濟來區分,則是用「已開發國家」和「未開發國家」之意一樣。使徒保羅讓人感動的地方就是在這裡,他說對任何人他都一樣欠了福音的債!換句話說,只要是為了福音的緣故,他都有責任,因此他用「欠福音的債」這樣的句子。如果我們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即使是在羅馬這樣現代化,而且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重鎮,仍然是一個很複雜的城市,因為在這個城市裡,有所謂的「開化的、沒有開化的,有學問的,沒有學問的」族群。當然,一般都會說「有學問的」是指那些受過高等「希臘教育」的人說的,但是在使徒保羅看來則不一樣,他認為如果一個人不認識復活的耶穌基督,這個人就不能算是「有學問的」人。他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這樣說:

「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信息,在那些走向滅亡的人看來是愚拙的;對我們這些得救的人來說,卻是上帝的大能。因為聖經說:我要摧毀聰明人的智慧;我要廢除博學者的學問。那麼,聰明人在哪裡呢?博學者在哪裡呢?世上的雄辯家在哪裡呢?上帝已經使這世界的智慧成為愚拙了!上帝運用他的智慧,使世人不能夠藉著自己的智慧去認識他;相反地,上帝決定藉著我們所傳那「愚拙」的信息來拯救信他的人。」(哥林多前書一:18-21)


使徒保羅很清楚地表示出他對福音工作的使命感,他是不論對象是誰,只要是他能力範圍內可以傳福音給他們,就去,且排除一切困難一定要去。這種傳福音的使命感才是真正在傳福音的人。


第十六至十七節:
16 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先是猶太人,而後外邦人。17 因為這福音啟示上帝怎樣使人跟他有合宜的關係:是起於信,止於信。正如聖經所說的:「因信而得以跟上帝有合宜關係的人將得生命。」


    這兩節可以說是這一章經文的主要中心思想;使徒保羅在這裡清楚地指出:即使是在羅馬這樣的大都會中,大家都以受過「希臘教育」為榮耀的時代。當這些所謂「開化的」、「聰明的」人在看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為「愚拙」時,使徒保羅還是堅持認為耶穌基督的福音乃是生命的主軸。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句話就是使徒保羅的信仰告白!

    如果使徒保羅是個沒有受過教育或是高等教育的人,或許他這樣說可以被人認為他是在自我解嘲,或是在為自己的教育水平不夠好做防衛。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因為他是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他的身份有這樣的資料讓我們了解:

「我是猶太人,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是一個著名城市的公民。」(使徒行傳廿一:39)而且是一生下來就是「羅馬公民」(使徒行傳廿二:28)。

「我是猶太人,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卻在耶路撒冷長大,在迦瑪列門下受教,接受過祖先一切法律的嚴格訓練,熱心事奉上帝。」(使徒行傳廿二:3)

「我是一個法利賽人,是法利賽人的兒子。」(使徒行傳廿三:6)

「我從起初就屬於我們宗教中最嚴格的法利賽派。」(使徒行傳廿六:5)

「我出生第八天就受割禮。我生來就是以色列人,屬於便雅憫支族,是血統純粹的希伯來人。就遵守猶太教規這一點說,我屬於法利賽派。」(腓立比書三:5)


從這些資料我們知道使徒保羅是個受過相當教育訓練的人,而且他因為有受過「現代化」的希臘教育,當他在耶路撒冷聖殿被捕解送給羅馬指揮官時,指揮官他們一聽到他會講希臘話,竟然是驚訝的反應說:「你也會懂希臘話!」(使徒行傳廿一:37)並且開始因為他的身份特殊-羅馬公民,感到頗為棘手。因此,對使徒保羅來說,當他在說那些讀過書,受過希臘教育的人,如果沒有認識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就不能算是真正認識生命的人。而在一個專談生命哲學的希臘思想世界,認識生命的境界那該是多麼重要的一件大事啊。所以,使徒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的時候,他的意思已經在表明:當那些受過希臘教育的人在嗤笑被釘十字架的耶穌時,他卻以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為榮耀。

    如果我們要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形容「福音」是甚麼?那麼我想使徒保羅在第十六節這裡所說的這句話可以作為答案:「福音乃是上帝的大能,為要拯救一切信的人。」

    第十七節可以說是使徒保羅再進一步解釋福音的功用;他說福音就是在使我們與上帝之間有「合宜」的關係。我們可以知道整本聖經的作者就是在告訴我們,人的苦難之所以會發生,就是因為人和上帝之間的關係破壞了,關係不再「合宜」了。創世記的作者用伊甸園的故事來形容人跟上帝之間關係破壞的情形;也用洪水的故事說到人和上帝之間關係整個扭曲後的世界景象;巴別塔的故事也是這樣。

    在第十七節這裡,和合本用「義人必因信得生」,在現代中文譯本已經有了更清楚的譯文,用與上帝建立和好的關係來形容「因信得生」的意義。這句「因信得生」的句子乃是取自先知哈巴谷的話:「邪惡的人不得存活,但義人將因忠信而得生命。」(哈巴谷書二:4)使徒保羅在這一節相當強調「信」的重要性。他認為整個基督教的信仰中心,就是在「信」這個字上,失去了「信」,就是失去了一切信仰的基礎。他這種說法對當時希臘文化充斥的羅馬世界,是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在希臘文化思想中,是用邏輯推理、理性爭論的方式在辯解人的生命問題,這種方式成為是當時社會的主流取向,因此,當使徒保羅說到人跟上帝的關係是建立在「起於信,止於信」時,是很難令當時的希臘思想世界所接受的。

    在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的乃是,使徒保羅在說「信」時,這「信」是與忍耐相結合的。他寫信給帖撒羅尼迦教會時,就這樣說過:「你們經歷一切迫害、患難,仍然相信,仍然忍耐;這就是我們所誇耀的。」(帖撒羅尼迦後書一:4)信,絕對不是在舒適的環境中成長的。


第十八至廿七節:
18 人的不虔不義蒙蔽了真理,上帝就從天上啟示他的義憤。19 上帝懲罰他們;因為關於他的事,人可以知道的,已經清清楚楚地擺在他們眼前,是上帝親自向他們顯明的。20 上帝那看不見的特性,就是他永恆的大能和神性,其實從創世以來都看得見,是由他所造的萬物來辨認出來的。所以人沒有甚麼藉口。21 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把榮耀歸給他,也不感謝他;他們的思想荒唐,心智暗昧。22 他們自以為聰明,其實是愚蠢。23 他們不敬拜永生的上帝,反而去拜偶像,就是那些仿照必死的人、飛禽、走獸、爬蟲等形狀所製造出來的。

24 所以,上帝任憑他們隨著心裏的慾念做下流的事,彼此玷污自己的身體。25 他們放棄了上帝的真理,寧願接受虛謊;他們敬奉被造之物,而不敬奉造物之主│他是永遠該受讚美的,阿們!

26 因為這樣,上帝任憑他們放縱自己的情慾;不但女人以反自然的性行為替代自然的性關係,27 男人也放棄跟女人自然的性關係,彼此慾火中燒,男人跟男人做可恥的事,結果招來這種敗行所應得的懲罰。


    從第十八節開始到三章二十節,都是使徒保羅在解釋是「因信稱義」的含意;他同時用上帝的忿怒和公義,來比對人的罪況。

    第十八節可以說是跟第十七節相對照;原來人的罪顯明在那些「不虔不義」的人的身上,而上帝的拯救恩典-真理卻也同時顯明在人受造之時的內心中。使徒保羅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認為每一個人本來就都認識上帝的,所謂不認識上帝的人,是故意的。對這種人,上帝的態度就是讓這種人去吧,不再理會這種人,因為這種人是驕傲的,是隨著自己的情慾在走,其結果就是死亡一途而已。

    使徒保羅認為人應該從受創造的萬物中看出上帝奇妙的恩典。關於這一點我們也從約伯記中可看出;約伯記的作者最後在形容改變約伯的態度的,就是從受造的萬物存在現象提出反省;在上帝與約伯的對話中,提到天、地、海、日光,以及平時生活可以看見的飛禽、走獸等等這些已經存在於人眼前的受造物,人的能力尚且無法分析、理解它們。人如果對這些受造之物理解薄弱,又將如何理解造物之主上帝呢!因此,最後約伯說出這樣的話:「從前我聽別人談論你;現在我親眼看見你。所以,我對說過的話覺得羞愧,坐在塵土和爐灰中懺悔。」(約伯記四十二:5-6)使徒保羅說這種親眼看見上帝的創造萬物,並從萬物的存在現象來體會上帝的拯救之愛,這些乃是在上帝創造之初就已存放在每個人的心中了。

    可是人真正的問題卻在這裡,就是明明知道,卻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真理,因為人所想的就是自己的榮耀,想的就是自己的私慾,人甚至對上帝的恩典絲毫不存感恩的心,也不領情,相反地,還想用自己雕刻出來的偶像,對之加以崇拜,並用來取代上帝。這種情形就像先知耶利米說的,上帝最為忿怒的事就是這種事(耶利米書十三:27)。

    似乎從古至今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拜偶像的宗教行為中,常常出現著淫亂的行徑,例如用神妓來挑起敬拜者的情慾,或是如同使徒保羅在第廿六節這裡所說的,是跟同性性行為的行徑。我們也可以從這裡發現,同性性行為的問題並不是始自今天的事,乃是自古以來就已經有了,我們也從這裡發現羅馬城也是一個有同性戀的城市,跟哥林多城市一樣。今天在醫學上對同性戀的行為雖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們卻發現並不是同性戀是否「正常」與否的問題,而是有人藉著同性戀的開放觀點,同時將性行為的不正常關係給予合理化了,這才是真正問題的所在。這種對性沒有約束和節制的態度所造成的氾濫,也跟在異性戀中的婚前性行為的沒有節制和氾濫都是一樣的。這就是使徒保羅在第廿四節中所說的:「他們隨著心裡的慾念做下流的事,彼此玷污自己的身體。」


第廿八至三十二節:
28 既然人認為不必承認上帝,上帝就任憑他們存著敗壞的心,做那些不該做的事。29 他們充滿著各樣的不義、邪惡、貪婪、毒行;也充滿著嫉妒、凶殺、爭鬥、詭詐,和陰謀。他們造謠,30 彼此毀謗。他們憎恨上帝,互相侮辱,傲慢,自誇,惹是生非,不孝順父母,31 喪盡天良,言而無信,沒有愛心,沒有同情心。32 他們知道,按照上帝的命令,凡做這種事的人是該死的;可是,他們不但自己這樣做,也贊同別人這樣做。


    使徒保羅繼續解釋一個故意不認識上帝的人會有怎樣的生活行為出現;他舉出這許多行徑都是與我們社會生活的規範有很大差距的,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今天的社會中,做了這些事的人也是無法被接受,更何況是在兩千年前的社會,做這些事簡直就是傷天害理的大壞事啊。

    在前一段跟這一段,使徒保羅都很鄭重地強調,人之所以會有這樣違背倫理規範的行徑出現,乃是因為他們的心中故意不承認有上帝的緣故。換句話說,一個人心中若是有上帝,這個人一定不敢做這些傷天害理的事出來,因為他知道上帝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而最糟糕的事乃是自己一個人這樣放縱罪行不說,還贊同別人也跟著自己的路走,這真是最要不得的事。

    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任憑」這字眼;它是含有「不再理會」的意思,因為已經勸導過,一而再地告誡,仍然無效。或是說:人因為堅決要這樣做,上帝只好放任他去了。再者,這個「任憑」也有審判之意。人在行犯罪的行為之後,並不會因此產生生命的安適、愉快,而是一種痛苦,或是最後發現生命是這樣的結果-死亡,沒有復活的希望。


    這章經文給我們帶來很好的信息:

一、感謝上帝,讓我們因為接觸到各種不同的際遇,而認識祂的兒子耶穌基督,使我們得以跟祂和好。

    我們看到使徒保羅在見證說:上帝所賜給我們的福音,就是在復活的耶穌基督裡,我們可以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跟上帝重新建立起「合宜」的關係,使我們能因著耶穌基督成為被上帝拯救的對象。真感謝上帝的恩典,使我們有機會認識耶穌基督。
    每個人的生長環境都不一樣,每一個人的際遇也都不同;有的人是從家庭成長的背景中得到福音,也有的人是從親人的介紹中認識耶穌基督,也有的人是因為學校的同學來認識上帝在基督裡的救恩,也有的人是在極為困境的環境中體驗到上帝拯救的愛,像有人是在監獄中認識到福音一樣。不論我們是在何種環境中認識到耶穌基督,體驗到上帝在耶穌基督裡的救贖恩典,有一點是我們現在都擁有的,就是我們終於認識了耶穌基督,並且願意承認他作為我們的救主,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因為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生命的福音!


二、我們要學習使徒保羅的信仰見證-不以福音為恥。

    在使徒保羅的時代,是個希臘文化暢行的世代;當時的人都以能談論希臘哲學思想為榮,也以能談及人的生命價值為要。但是使徒保羅卻這樣對當時思想、文化、政治中心的羅馬發出這樣的見證說:我不以福音為恥!他在說這福音時,就是指著當時羅馬人看為最羞恥的十字架,也是當時受過希臘教育的人最為瞧不起的一個苦難記號說的。尤其是當使徒保羅所談及的,乃是被判定死罪而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時,更是會令當時的人當作嗤之以鼻的笑話啊!但是他卻勇敢地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種堅決的信仰告白絕對不是一兩天的時間可以達成的,也不是簡單的一句話所能支撐得下去的,而是使徒保羅經過很好的信仰經驗,並且有相當用心整理過自己的信仰思路後,才說得出來的信仰告白。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基督徒要學習的一件很重要的功課;信仰絕對不是一件只依照例行公事在做的事,例如禮拜天按時做禮拜這樣簡單的事。我當然同意按時做禮拜這樣的事很重要,但是不應該僅止這樣而已。而是應該有認真的態度在思考:信仰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意義是甚麼?我們應該時刻反省:耶穌基督與我有甚麼關係?我們應該時刻思考這樣的問題:耶穌基督是誰?等等這些問題不僅是用來回答我們自己,也是要用來回答與我們一起生活、工作的人。我們能清楚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才能說得出使徒保羅這句名言:我不以福音為恥。


三、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上帝的啟示在,別忘了我們的生命就是上帝用祂的形象造出來的。

    我們看到使徒保羅用很嚴厲的口氣批判那些在生活上已經脫離了軌道的人,這些人的行徑已經跟社會的行為規範脫節,更嚴重的是這些人是將人所造的偶像當作神明在敬拜,導致連他們自己根本都分不清楚真正上帝所喜悅的事是甚麼;使徒保羅提到這種人許多不好的行為,其中包括了「違反自然的性行為關係」。使徒保羅認為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上帝創造時的記號-形像,這種形像是人的眼睛看不見的特性,但是卻是上帝的大能和神性,就是上帝拯救的愛。因此,我們應該記得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就有著上帝創造的形像之愛,這種愛乃是深深烙印在每一個人的生命裡。

    作為一個基督徒就應該更清楚這件事,我們都是上帝用祂的形象創造出來的人,我們不但不能隨便破壞我們作為人的身體,例如自殺,或是吸毒、酗酒等,因為這樣做就是在對上帝形象的一種侮辱。另一方面,依照使徒保羅的看法,我們因為身上都有上帝的印記在,因此,我們的生活舉止就應該顯明出上帝的形象,使人透過我們的所行來顯明上帝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創造的愛。


(講於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三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