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更豐富的生命

經文:約翰十:1-21

  這是四本福音書裡唯一的一章,耶穌基督以非常具體的方式,在闡述上帝和他子民之間的關係││牧羊人和羊群。耶穌基督並且是用第一人稱-我-的方式,直接表明他受上帝差遣來到世間的使命與角色。

  我們曾在第六章讀過他說這樣的話:

  三十五節:「我就是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裡來的,永遠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四十八節:「我就是生命的食糧。」

  五十一節:「我就是從天上降下來那賜生命的食糧;吃了這食糧的人永遠不死。

我所要賜給人的食糧就是我的肉,是為了使世人得到生命而獻出的。」

  在第八章十二節,耶穌基督又對大家說:

  「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會得著生命的光,絕不會在黑暗裡走。」

  在這第十章,他這樣說:
  七節:「我鄭重地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

  九節:「我是門;那從我進來的,必然安全,並且可以進進出出,也會找到草場。」

  十一節:「我是好牧人;好牧人願意為羊捨命。」

  十四至十五節:「我是好牧人。正如父親認得我,我認得父親。同樣,我認得我的羊;牠們也認得我。我願意為牠們捨命。」

  第十一章廿五節:
  耶穌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仍然要活著。」

  第十四章六節: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親那裡去。」

  在十五章,耶穌基督也以猶太人非常熟悉的葡萄樹來做比喻,如同他在這第十章的牧羊人與羊群之間的關係一樣。

  一節:「我是真葡萄樹;我父親是園丁。」

  五節:「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那常跟我連結,而我也常跟他連結的,必定結很多果實;因為一脫離了我,你們就什麼也不能做。」

  從以上經文裡,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是如此清楚地一再以第一人稱在表達他與我們之間生命的關係,是不能分離的,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在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二至十四節、路加福音十五章四至七節,我們也會讀到關於牧羊人和羊群之間的故事。但是,直接用第一人稱表達的,卻只有約翰福音書的這一段。我們發現這種寫法在約翰福音書是特點之一。作者用這種寫法,讓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在宣教事工上的生命奉獻,是「願意為牠們(羊群)捨命」、「願意犧牲生命」、「自願犧牲的」。

  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約翰福音書的作者在記述耶穌基督的教訓裡,常出現一種「對比」的方式;例如:他告訴那位撒瑪利亞的女人喝了「雅各」井水的人還要再渴;「但是,誰喝了我(指耶穌基督)所給的水,誰就永遠不再渴。」(四:11-14)他告訴那些尋找他的群眾,祖先在曠野吃了嗎哪,還是死了;而他就是從天上降下來那賜生命的食糧;吃了這食糧的永遠不死。」(六:48-51)

  在這一章,耶穌基督說:「盜賊進來,無非要偷,要殺,要毀壞。我來的目的是要使他們得生命,而且是豐豐富富的生命。」「我是好牧人;好牧人願意為羊捨命。

僱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一看見豺狼來,就撇下羊逃跑,::因他不過是一個僱工,並不關心羊群。」(七至十六節)

  當他說自己是「葡萄樹」時,他強調與他結連在一起的枝子會結果實,反之則結不出果實來,其枝也將被扔掉。(十五:01-07)

  類似這種鮮明的「對比」方式,在前三本福音書裡也有很多,我們可以看出這是耶穌教訓的特徵。

  耶穌基督用牧羊人與羊群之間的關係來教訓眾人,是為了使當時的人很容易了解;因為猶太人原本是遊牧民族,以放牧牛、羊為生。雖然他們已入迦南地,並進入以農業耕種為主要的生活方式,但是,牧放牛、羊仍舊是在他們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且大多數的猶太人都有牧放牛、羊的經驗。因此,當耶穌基督以牧羊人與羊群關係來教訓時,他們應該是不會陌生的。詩篇廿三篇是一首我們大家耳熟的大衛詩歌,也是一首以牧羊人與羊群關係編織起來的美麗詩歌。這首詩歌的第一句說:「上主是我的牧者;」從這句話我們可看出整個以色列民族是如何在看他們自己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在舊約先知的作品裡,我們也會讀到描述上帝與以色列百姓之間的關係,正如同牧羊人與羊群之間的關係一般;先知以賽亞描述上帝是好牧者,「他要像牧人牧養羊群;他要聚集小羊,把他們抱在懷裡;他要慈祥地帶領母羊。」(四十:11)先知耶利米和以西結都曾嚴詞譴責那些失職的、不忠實的以色列民族領導者,所用的辭句也是以牧羊人與羊群之間的關係來描述。(請參考耶利米書廿三:01-04(和合本)、以西結書卅四章)馬太福音九章記述當耶穌基督「看見一群群的人,動了惻隱的心;因為他們孤苦無助,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卅六節)

  我們看到在約翰福音第十章開始短短的一至十節裡,耶穌基督一再重複使用「門」這個字來幫助我們了解「強盜」與真正好牧羊人之間的區別;他用「門」這個字作為界線,「門」也表明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在馬太福音七章十三至十四節,耶穌基督曾說:「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那通向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好走的,朝著這方向走的人很多。那通向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難走,找到的人很少。」馬太福音廿五章一至十二節的天國比喻裡,十個少女分成二組,一組得以進入在門內,另一組則是被拒在門外。

  第一至五節:耶穌基督說好的牧羊人不只是知道從「門」入羊圈裡,而且是牧羊人與羊群彼此之間都認識;「他的羊認得他的聲音。他按名字呼喚自己的羊,領他們出來。」

  如果我們將這種關係拿來比擬傳教者與會友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清楚;一個傳教者在一間教會牧養十年、廿年,甚至卅年以後,離開或退休,去接續牧養該教會的傳教者,與會友之間的默契常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重新建立,特別是在最初幾年內,也會發生彼此之間認知上的困難,主要原因乃是「聲音的辨別」。大家在與前任牧師有了長久「聲音」的認識後,新接續的傳教者的「聲音」常會找不到「門」路而入。

  耶穌基督以「門」來作為一個生命的方向指標,從他的門進入的,「必然安全,並且可以進進出出,也會找到草場。」(九節)這已經清楚的說出,耶穌基督他就是我們生命的方向。在十四章六節,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親那裡去。」希伯來書的作者告訴我們說:「他為我們開闢了一條新路,一條通過幔子,就是通過他的身體的活路。」(十:20)

  第十節:盜賊進來,無非要偷,要殺,要毀壞。我來的目的是要使他們得生命,而且是豐豐富富的生命。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耶穌基督說他來,是使羊群得著生命,「而且是豐豐富富的生命」。如果他是我們的牧者,我們是他的羊群,那麼,在耶穌基督裡,我們會得著豐豐富富的生命。非常清楚地,耶穌基督並沒有說會讓我們得著豐豐富富的金銀財寶、高官爵位、長命百歲。他甚至提醒我們說:「你們要謹慎自守,躲避各樣的貪婪;因為一個人無論怎樣的富裕,他的真生命不在乎他有多少財產。」(路加十二:15)在他的教訓中,一再警告我們不要受到金錢的迷惑而忘了上帝,並且明白地告訴我們,必須在上帝和金錢之間作個抉擇,因為我們「不可能同時作上帝的僕人,又作金錢的奴隸。」(路加十六:13;)他也沒有告訴我們,信他的人可以永不生病,延年百歲,但是,他告訴我們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仍然要活著;活著信我的人一定永遠不死。」(約翰十一:25-26)他也沒有向我們保證說,信他的人不會遇到苦難,相反的,他是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是你們要勇敢,我已經克服了世界!」(約翰十六:33)他告訴那想跟隨他的人說:「狐狸有洞,飛鳥有窩,可是人子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路加九:57-58)但是,他也說他來的目的是要使我們「得生命,而且是豐豐富富的生命。」

  我曾讀到一則故事:

   丹麥思想家齊克果(Kierkegaard, Soren:一八一三、五、五至一八五五、十一、十一)在描寫北歐到處可見的湖光景色時,有過如此一段精彩的記述:他說每年春天,湖上會飛來成群的野雁游水覓食。許許多多的觀光遊客或鄰近湖邊的居民會來觀賞這些羽毛嬌艷的過客野雁。他們會拿好吃的食物來餵養這些野雁。這些野雁天天都吃得飽飽的。牠們覺得在這裡真好;不用勞碌、奔飛,就有人會拿可口的食物來給他們吃。牠們這樣一天過一天,身體越來越胖,羽毛愈長愈艷麗。牠們心滿意足,每天悠遊自在。在牠們的生活中,真的沒有煩惱;小孩看著牠們,對他們微笑、讚美,大人向牠們呼叫吹嘯。但是,牠們忘了,這樣的生活是危險的,這種生活才是死亡的
徵兆。

   春天過去,夏天來,遊湖賞雁的遊客更多,牠們吃得也更多。

   夏天過去,秋天來,落葉開始飄落,寒風漸吹,遊客不再像過去春、夏那樣多。

   有些野雁開始發覺不對,牠們飛了,往南方飛去;有的是飛起來後又摔落下來,再飛。有的飛一次,再飛一次,又飛一次,好不容易才飛起來。就在秋天逐漸進入尾聲之時,能飛走的都飛走了。但是,有些野雁仍然很逍遙自在的在那日漸冰冷的湖面上游來游去,牠們繼續撿食遊客餵食的東西,也向那些努力振翅飛走的同伴嘲笑,說牠們愚昧,不知安享這美好的生活環境。這些野雁隻隻碩大肥胖,依舊是悠閒自在地過日子。

   秋天終於結束,寒冷的冬天來臨了。遊客稀少,湖水結冰的面積也日漸擴大,可供這些沒有離開的碩大肥胖野雁游動的範圍相對狹窄起來。天氣愈來愈冷,時而下著大雪,有時整天沒有任何遊客來看這些野雁,牠們想找食物,但是湖面結冰的範圍持續擴大,遊客不再,飢餓使牠們瘦了下來,羽毛不再光彩艷麗,最後終因難耐冰凍的湖水和寒冷的低氣溫,結果是一隻隻相繼凍死在冰湖上。


  齊克果所描述的這幅北歐景象,給我們帶來很好的啟示:富裕、悠遊、無慮的生活,看來似乎很令人欣慕,但卻像是無形的殺手正在腐蝕著人的生命力。
  第十一至十八節:在這段經文中,耶穌基督一再重複的說他是好牧人,願意、甘願、自願為羊犧牲、捨命。

  他是甘願為羊群奉獻出他的生命,是自願犧牲的,不是出於勉強。這讓我們看到耶穌基督為真正好牧羊人留下了這個重要的定義和典範。這個典範也強化了「豐豐富富的生命」的意義,因為真正的生命內涵,是犧牲奉獻出來的,是甘願為別人而獻出來的。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五章八節說:
  「上帝對我們顯示了無比的愛;當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死了!」

他希望我們「要以基督耶穌作為榜樣:

   他原有上帝的本質,卻沒有濫用跟上帝同等的特權。
   相反的,他自願放棄一切,取了奴僕的本質。
   他成為人,以人的形體出現。
   他自甘卑微,順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書二:06-08)

  使徒保羅也給我們留下一個值得學習的樣式,為了贏得耶穌基督,與耶穌基督完全結連在一起,他「把一切都當作垃圾丟棄了。(腓立比書三:07-09)也許我們會認為使徒保羅這種態度是很傻,但是,他卻這樣告白說:「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的信息,在那些趨向滅亡的人看來是愚拙的;對我們這些得救的人來說,卻是上帝的大能。」他說我們就是「在宣揚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的信息,「這信息是基督;他是上帝的大能,上帝的智慧。」(參考哥林多前書一:18-25)如此看來,我們就是在傳,在見證這在一般人看來是愚拙的十字架,但上帝卻透過這醜陋的十字架,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使徒行傳三章一至十節記載一則最早期教會發生的故事;就是使徒彼得和約翰在耶路撒冷聖殿的美門口地方,看到一位在求乞的乞丐。他們看見他向他們求乞,使徒彼得對那位乞丐說:「金銀我都沒有,但是我要給你我所有的,我奉拿撒勒耶穌的名命令你,起來走!」(六節)說完後,彼得伸手拉這位乞丐,扶他起來,他開始有力氣,並好起來。

  看!使徒彼得和約翰所給這位乞丐的,並不是他原先向他們想乞求得到的金錢,但是,他從這兩位使徒身上得到的是生命的再造,經驗到的是生命的更新改變!

  這段經文應該會給我們帶來美好的信息:

  豐富的生命並不是建立在富裕的物質環境裡,而是在耶穌基督裡所擁有的生命力。

  我們看到耶穌基督一再提醒我們,在他的身上有「生命的食糧」、「世界的光」、是「門」、是「道路、真理、生命」。他基至告訴我們他就像樹,我們像枝,必需緊緊連結在他身上,才能使我們的生命成長得更加豐富。

  我想耶穌基督所說的這種真正生命的內涵應該是:

  在患難中得到生存的力量,
  在富裕中體會貧困者的苦難。
  在困境中沒有喪失生命力,
  在順境中知道苦難者的需要。

  確實是如此!基督教所要傳給我們的,既不是亨有、擁有富裕的物質生活,也不是令人聞之心動的智慧言語,就像使徒彼得們在耶路撒冷聖殿的美門口,對那位乞丐所做的事一樣。基督教所帶給我們的:就是上帝在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拯救的大愛,使我們能藉著上帝奇妙的大能,在復活的基督裡使我們的生命豐豐富富起來。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9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