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講:耶穌基督留給我們的平安

經文:約翰十四:1-31

  我們在前一章討論到耶穌基督在最後晚餐時,用水洗門徒的腳,並且「交待」門徒要「彼此洗腳」。他是用這種方式在表明「愛」是一種不分貧賤富貴的,並將這種「交待」看成是一種命令,要門徒表現、見證出來。

  然後,從這章開始到十七章,約翰福音書作者足足用共四章、一一七節長的篇幅紀錄著耶穌基督的話語。這在前面三本福音書是沒有的。前面三本福音書在記述最後晚餐的時間之篇幅都很短,幾乎沒有說什麼話,或留下什麼話。但是,約翰福音書記錄耶穌基督在晚餐所講的這長四章裡,每一章都有它特別的內容;

一、第十四章:
(1)他一再強調愛他的人,就要遵守他的命令。(第十五、廿一、廿三、廿四、卅一節)
(2)他告訴我們,奉他的名,不論求什麼,他都會成全。(第十三、十四
節)
(3)他去了,還會再回來,去是為我們預備地方。(第三、十八、廿八節)
(4)他與天父之間的關係是分不開的;認識他,就是認識天父。他在天父的生命裡,天父在他裡面。(第七、十、十一、廿三節)

二、第十五章:
(1)以葡萄樹作為比喻描述他和我們之間的關係。
(2)天父-耶穌基督-我們,三者的關係結連在一起。
(3)特別提起:奉他的名,「無論向父親求什麼,他一定賜給」我們。(
第十六節)

三、第十六章:
(1)他再次提起他將離開回天父之處。並且很慎重的說:「我鄭重地告訴 你們,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親求什麼,他一定賜給你們。」(第廿三節)
(2)再次強調他和我們是結連在一起的;藉著他,天父也與我們結連在一
起。

四、第十七章:是耶穌基督的祈禱文,總共有廿六節長的篇幅,是四本福音書中最長的一篇祈禱文;可分成三部份,即第一至第四節是為自己祈禱;第五至第十九節是為門徒代禱;第二十至廿六節是為所有信的人祈禱。

  從以上的簡單分類,我們會發現從第十四章開始,也可以說耶穌基督是在交待身後事。

  我們從第十三章卅三節以後可以發現,耶穌基督已經在提醒或暗示他的門徒,他將離開他們,因此,才會有「西門彼得問耶穌:『主啊,你到哪裡去?』」(卅六節)的問題提出。而耶穌基督回答的:「我所要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但是後來你會跟我去的。」這種回答確實在門徒中引起不安。因此,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這三章幾乎都是針對門徒而說的,是安慰,也是鼓舞,也是一種應許。

  西門彼得可以說是所有門徒中與耶穌基督關係最密切的,他的「主啊,你到哪裡去」的問題,也可說是所有門徒共同想問的問題,雖然在第十四章的開始,耶穌基督解釋了並安慰他的門徒說:「你們心裡不要愁煩::我要去的地方,那條路你們是知道的。」(一至四節)他的門徒多馬卻表示不明白的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要到哪裡去,怎麼會知道那條路呢?」他是很用心在說明他與天父之間的關係,他雖然說:「因為我到父親那裡去。」(十二節)而且早在法利賽人和祭司長派警衛要去逮捕耶穌基督時,他就曾告訴過他的門徒:「我還有些時間要跟你們在一起,然後要回到差我來的那位那裡去。你們要尋找我,但是找不著;因為我要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七:32-34)當時在旁聽到的猶太人也如墜入五里霧裡一樣,摸不著頭緒。(七:35-36)如今,是連門徒也不了解,他最密切的門徒西門彼得也不了解。想想那不久前發生在騎驢入耶路撒冷的英雄凱旋的氣派,怎麼可能是一條通往十字架的道路呢?怎麼可能是在毫無預警身體有任何不適之下,年紀輕輕的才卅三歲就要交待後事呢?可是耶穌基督很明白的指出:「你們要信我,我在父親的生命裡,父親在我的生命裡;如果不信這話,也要因我的工作而信。」(十一節)他讓門徒知道,看他所言所行就可信。這真是偉大的見證!在前面幾講中,我們曾一再地敘述當時的人如何聽了耶穌基督的話而信他;也有許多人是因他所行的而相信他。當他在迦拿城行第一個神蹟--使水變成酒--之後,「這事顯了他的榮耀;他的門徒都信了他。(二:11)如今,耶穌基督再度提醒這群學生,「要因我的工作而信」。

  我時常從這句話反省我自己,是否因我的牧會工作讓人相信我所傳揚的耶穌基督?我也常從這句話來反省今天的教會,是否因教會的宣教工作,使人相信它真的是屬於基督的教會?對這位帶拿但業來認識耶穌基督的腓力(二:43-45),耶穌基督是藉著回答他的問題來告訴門徒,並給予帶有應許的回答說:「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一定成全。」(十三至十四節)為表明他和天父之間的完全結合,在第十五章十六節說:「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親求什麼,他一定賜給你們。」第十六章廿三節則說:「到那一天,你們不向我求什麼。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親求什麼,他一定賜給你們。」這種帶有應允的辭別,也是今天基督教信仰最大的資產。耶穌基督給予所有信他的人最大的賜福即在此;藉著他的名,我們可以傾訴我們所有的心思意念,藉著他的名,我們可以直接向上帝訴說我們的心靈話語。

  我們發現耶穌基督非常清楚地區別出一般人所想的;福音書裡給我們許多這方面的題材,例如對錢財的看法,他在想的就與我們常有的經驗觀念不一樣,當富人在積蓄更多時,他說那是愚笨的人的做法。他把人看為重要的血緣親屬關係,提昇到以遵行上帝旨意的境界作為衡量的準則。類似這樣的例子在福音書中隨處可見。現在,約翰福音書作者為我們記下這句珍貴的耶穌基督話語: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
   我把自己的平安賜給你們
   我所給你們的
   跟世人所給的不同
   你們心裡不要愁煩
   也不要害怕。」(廿七節)

  「平安」,這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字眼。幾乎在台灣人基督徒生活裡,最為通用的請安用語。這個字眼在古希臘文原意是指:「沒有戰爭」或「停止戰爭」之意。因此,「平安」也是表示「和平」之意。在希伯來文,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Shalom。它的意義就較為廣泛了,它包括祝福的意思在裡面,也含有「健康」與「財富」、「長壽」與「喜悅」、「和睦」與「美滿」等等。但是,在耶穌基督的整個教訓中,我們所看到的Shalom意思是指著上帝的國說的。

  所謂「上帝的國」或「天國」,是指以上帝為主,順服於上帝的旨意,或以上帝的話為中心的意思。

因此,「平安」是在表明上帝在我們當中,在我們的生命裡,它是可以勝過死亡與恐懼的生命力量,使人與上帝和好。這就是十四章廿七節所記的耶穌基督說他留下的平安,與世人所給的不同,原因在此。因他給世人留下的平安,是一種帶有生命創造力的平安,可以超越死亡所帶來的恐懼的平安。一般人在說的平安,是指沒有遇到困境,如心所願,事事亨通之意。但是,這不是耶穌基督的意思。

  另一方面,在第十四章裡,一再出現的一個主題是:遵行耶穌基督的教訓。在十三章,他在為門徒洗完腳後,要他們彼此洗腳,並很明白告誡他的門徒:「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老師,我尚且替你們洗腳,你們也該彼此洗腳。我為你們立了榜樣,是要你們照著我替你們做的去做。」他又說:「既然明白這事,你們若能夠實行是多麼有福啊!」(十四至十五十七節)然後接下來的第十四章,則一再地重複提醒這種話語:

  「你們若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十五節)

  「凡接受我的命令並且遵守的,就是愛我的人。」(廿一節)

  「愛我的人都會遵守我的話。」(廿三節)

  「不愛我的人就不會遵守我的話。」(廿四節)

  「世人應該知道我愛我的父親,所以我遵行他所命令的一切事。」(卅一節)

  我們可以這樣說,整本聖經的中心宗旨和編輯重點,就是要提醒我們「遵行上帝的教訓。」「按照上帝的話語去實行。」在舊約中不論是律法書或先知的教訓,甚至詩篇裡,這種「遵照上帝的旨意去行」的字句是一而再的出現。新約福音書中,耶穌基督是用「凡實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馬可三:35)這句話做為「遵照上帝的旨意去行」的總結。我們可以了解到,上帝的國不是用想像可以實現的,也不是用口去說就可達成的;在耶穌基督的比喻中,就算細小如芥菜種也必須拿去種在地裡,如果放在瓶子裡、盤子裡,這種子都不會成長起來,它必須是落實種在地上。路加福音書中那位浪蕩一切所分得的家財的浪子,準備回家投靠父親時,他曾思考怎樣做,並且照著思考的內容確實去實行,而回到父親身邊。

  使徒保羅書信中,他對當時許多信徒還在爭論一些傳統習俗的方式,表示了他的看法:「受割禮或是不受割禮都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我們要成為新造的人。」(加拉太書六:15)如何才能成為新造的人?這恐怕不是用想的能達到的,而是必須切實遵行聖經上帝的話語去實踐才能達到的。

  這一章經文應該會給我們帶來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耶穌基督留給我們的平安是超越苦難與死亡的平安。

  曾經有人舉辦畫展比賽,主題是「平安」。參加的人很多,但得到第一名的是一張畫著在颱風的季節裡,在暴風襲擊下的海浪狂濤中,岸邊有一塊大岩石正被大風浪打得很厲害。但在背對風浪沖打的岩石裡,有一洞穴,穴中有一隻已被雨水打濕了羽毛的母鳥,正用翅膀覆育呵護著三隻小鳥。這幅圖題個題目:暴風雨中的避難所。

  基督教的信仰就像是這樣,它不是在告訴我們不會遇見苦難,相反的,它是告訴我們,即使在最危難之際,在最艱困的日子裡,我們也不孤單,因為耶穌基督是如此應允我們:「我不撒下你們為孤兒,我要再回到你們這裡來。」(十四:18)

  我們都很熟悉大衛王的一首名詩,詩篇廿三篇有這樣的詩句:

  「縱使我走過死蔭的幽谷,我也不怕災害;
   因為有主你跟我同在。
   你用杖引導我,
   用牧竿保護我。
   當著我的敵人,你為我擺設盛筵;
   你待我如上賓,斟滿我的杯。」(四至五節)

確實不錯,就算我們走過死蔭的幽谷,也不用怕,即使在敵人面前,我們也可以安然自在。

  我很喜歡先知哈巴谷的詩歌:

  「即使無花果樹不結果子,
   葡萄樹也沒有葡萄;
   即使橄欖樹不結橄欖,
   田地不產五穀;
   即使羊群死光,
   牛棚裡沒有牛;
   我仍然要因上主歡喜,
   因上帝--我的救主快樂。
   至高的上主賜給我力量。
   他使我像母鹿一樣腳步穩定;
   他使我在高山上安穩行走。」(三:17-19)

在耶穌基督裡的「平安」應該是如此。

  二、基督教的信仰是實踐的、行動的信仰。

  宗教信仰最大的危機是常被人看成是一種應景的,「有比沒有好。」「上一代信,這一代跟。」也有人將之當作如同一般社交活動團體在看待。這樣的信仰態度不是基督教信仰的本質。

  基督教信仰告訴我們它是與生命結合在一起的。若是沒有用生命的力量去把信仰的內容實踐出來,那種信仰不會有真實感,不會有意義。那種信仰會隨著日子的飛逝而枯萎,不會再有生命。只有把生命付之實踐在信仰裡面,我們才會體會使徒保羅在臨終前所說的話的意義。他說:

  「那值得競爭的賽跑,我已競爭過了。
   應當跑的全程,我已經跑過了;
   應當守的信仰,我也守住了。」(提摩太後書四:7)

常常有人把使徒保羅這段話用來安慰死喪的家屬。但是,我們應該注意的是使徒保羅實在是窮畢生之力實實在在的實踐了基督教信仰的真諦,我們呢?

  耶穌基督的話值得我們再次深思。他說:

  「你們為什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實行我吩咐你們的話呢?我告訴你們,那到我跟前來,聽了我的話而去實行的,是像什麼樣的人呢?他好像一個蓋房子的人,挖深了土,把根基立在盤石上。洪水氾濫沖擊那座房子的時候,房子卻不動搖,因為它建得好。可是,那聽了我的話而不去實行的,是像一個人把房子蓋在沒有打根基的土地上,河水一沖,房子立刻倒塌,造成了極嚴重的損壞。」(路加福音六:46-49)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6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