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講:克服世間的苦難

經文:約翰十六:1-33

  把第十六章讀完後,我們會感覺到一股「交待身後事」的濃厚氣氛。耶穌基督毫不隱瞞地提到即將可能面臨的艱難時刻。若是將這章離別前的最後交待比較前面三本福音書的記述內容,是有些類似的地方;
前三本福音書都提到是派門徒出去傳福音,可能會像是「把羊送進狼群中一樣」的危險。為了耶穌基督的緣故,人們會「憎恨」他們。他也要門徒們不要怕。(參考馬太福音十:16-31、馬可福音十三:09-13、路加福音廿一:12-19)在約翰福音書也是清楚地說明門徒們即將面臨嚴重的迫害。其實,約翰福音書寫作成書之時,教會已面臨著極大的困境;有人並因此而離棄他們原有對耶穌基督的信仰。耶穌基督提醒他的門徒必須先作好心理準備。

  每個時代都一樣,很少人會喜歡在接受宗教信仰時受到迫害。會為堅持信仰到底而不不改變心志的人,一直是少數,基督教會歷史上就是如此。耶穌基督就曾說過:「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那通向滅亡的門是寬的,路是好走的,朝著這方向走的人很多。那通向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難走,找到的人很少。」(馬太福音七:13-14)基督徒都知道耶穌基督講這句話的意義,但是,多數人仍然喜歡或寧願選擇既寬又好走的那條路來走。因為大家總是把信仰看成是生活之外的附加物,可有也可無。可是,基督教信仰本質上並不是如此,它是與人的生活,與人的生命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分不開的。

  耶穌基督之所以要把有苦難的事告訴門徒,為的是要使他的門徒的「信心不致於動搖。」(一節)認識這一點很重要,就如同是打預防針一般。我常發現有人在告訴別人信耶穌基督的好處時,總是不離「保平安」、「生病祈禱就會好起來」等類似的話語。我實在擔心,因為這種說法是貶低了基督教信仰的本質。我也常在詢問那些決志來信耶穌基督並要受洗加入教會的人:「為什麼要信耶穌基督?為什麼決定受洗?」在他們回答之後,我總是不忘地告訴他們:信耶穌基督並不保證你一切順利平安或不生病,甚至相反的,可能會帶來連串的大災難。我想我們總應該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基督教信仰不是在提供一個苦難的避難所,而是在堅定人生命生存的毅志力,使我們面對苦難來臨時,願意去承受而不逃避。

  耶穌基督提醒他的門徒,他們會被「趕出會堂」,而且做這種事的人還以為這樣做是「在對上帝盡義務」。(二節)我們別小看這簡單的一句話;在耶穌基督的時代,會堂等於是猶太人社區生活的中心。一個猶太人若被人逐出會堂,就好像從人群中被禁閉起來一樣,他會失去親朋好友,成為一個被社區共同體所拒絕的人。例如:痲瘋病患不能參加會堂活動,這種人必須從人群中隔離起來。馬可五章廿五至卅四節記載一位患血漏十二年久的婦人,她就是如此有長達十二年久的時間不能參與會堂活動,這種在心理上的痛苦遠勝過她身上的疾病。猶太人律法就是規定「不潔的」的人不得進入會堂,血漏症在猶太人看來就是一種不潔淨的現象。耶穌基督醫好她這個病,對她來說,簡直是生命的再造。最具體而典型的故事是記述在約翰第九章,那位生下來就瞎眼的人的父母,面對法利賽人的逼問時說「他已經成人了,你們去問他吧,讓他自己回答你們!」聖經說他的父母之所以如此回答,是「因為怕猶太人;當時猶太人已經商妥,如果有人承認耶穌是基督,就要把他趕出會堂。」(廿二至廿三節)難道他的父母不會因為生下來就已瞎眼的孩子得醫治而歡喜嗎?當然會!可是為什麼不敢挺身出來做見證呢?答案就是如此簡單--怕被趕出會堂。他們是寧願留在會堂裡,也不願勇敢地為孩子所受的恩典做見證!我們可以從這裡了解猶太人參與會堂生活的重要性了。而這個生下來就瞎眼的人在得醫治後,面對法利賽咄咄逼問並沒有退怯,反而是反唇相譏這些飽學宗教經書知識的領袖,並且勇敢見證說耶穌基督「是從上帝那裡來的」,結果是被「他們把他從會堂裡趕出去。」(卅四節)

  在耶穌基督傳天國信息的生活中,曾有好幾次清楚地告訴那些想跟隨他的人:

  「狐狸有洞,飛鳥有窩,可是人子連枕頭的地方都沒有。」(馬太福音八:20)

  「那愛父母勝過愛我的,不配跟從我;那愛子女勝過愛我的,不配跟從我;那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著我腳步走的,也不配跟從我。」(馬太福音十:37-38比較路加福音十四:25-33)

對那位來尋求永恆生命的有錢人,耶穌基督告訴他說:「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然後來跟從我。」聖經說那個財主一聽到這句話,「臉色變了,垂頭喪氣地走了,因為他很富有。」耶穌基督對他的門徒說:「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難!」(參考馬可十:17-25)

  面對即將來臨的苦難,耶穌基督的門徒是「心充滿憂愁。」(六節)確實是如此,要走到永生,要入那永恆生命的門的路實在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可是,當我們再次翻開教會歷史的資料來讀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什麼時候教會受迫害最大,那時候的信徒之信心也是最堅強。我也發覺,教會最軟弱的時候,通常都不是來自外在力量的迫害,而是來自教會內部不斷的人事、財物紛爭。外力的壓迫,只會強化教會的內聚力,內部的爭權奪利才是分裂、瓦解的主力。「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裡的人。」(馬太福音十:36)確實是這樣!現在,他告訴門徒說:「那殺害你們的人還以為做這種事情是在對上帝盡義務。」(二節)看教會歷史上許多最沒有見證的例子,就是以各種不同的理由掀起的宗教戰爭,特別是同樣信仰耶和華上帝的子民在互相殘殺。

  耶穌基督把跟隨著他會帶來的苦難擺明在門徒面前,門徒必然會遇到一個抉擇的困難。但是,他也同樣清楚地告訴他們「心裡會充滿喜樂;」並且這種「喜樂是沒有人能奪走的。」(廿二節)

  從廿三至卅三節,耶穌基督向他的門徒提出克服這些將面臨苦難的良方:

  一、奉他的名直接向上帝祈求。(廿三、廿六節)

  這也是約翰福音書提供給我們很寶貴的信息,也可說是耶穌基督對跟從他的人的一大應允;早先他就曾說過:「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一定成全,為要使父親的榮耀藉著兒子顯示出來。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我求什麼,我一定成全。」(十四-十三:14)現在,他再次以慎重的語氣又說:「到那一天,你們不向我求什麼。我鄭重地告訴你們,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親求什麼,他一定賜給你們。直到現在,你們並沒有奉我的名求過什麼;你們求就得到,好讓你們的喜樂滿溢。」「到那一天,你們要奉我的名祈求;我並不是說我要替你們向父親求,因為父親自己愛你們。他愛你們;因為你們愛我,並且信我是從上帝那裡來的。」

  直接向上帝陳述我們的苦難,耶穌基督就是我們最好的保證人。有他的名成為我們的依靠,正如他所說的:「要不是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親那裡去。」(十四:06)若是有人問我們跟隨耶穌基督有什麼意義?恐怕再沒有比這個答案更好的啦。因為藉著他,我們可以直接與上帝對話,將我們的一切擺在上帝面前。

  二、與耶穌基督連結在一起享有的平安。(卅三節)

  在第十四章,他曾清楚說過:「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把自己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給你們的,跟世人所給的不同。」(廿七節)我曾說過:在基督教的信仰裡所說的平安,並不是如一般人所祈求的事事順利、沒有阻礙之意,而是說讓人有足夠的力量能面對困境,沒有孤單的感覺,是因有上帝與我們同在。耶穌基督告訴他的門徒:「我不會撇下你們為孤兒。」(十四:18)他告訴門徒他與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是葡萄樹與枝一般的密切,如同牧羊人與羊群一般的親密。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裡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詮釋耶穌基督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是不可能分離的。他說:

  「誰能夠使我們跟基督的愛隔絕呢?是患難嗎?困苦嗎?飢餓嗎?貧家嗎?危險嗎?死亡嗎?::都不是。::什麼都不能夠使我們跟上帝的愛隔絕。不管是死、是活;是天使,是其他天上掌權的;是現在、是將來;是高天、是深淵;在整個被造的宇宙中,沒有任何事物能把我們跟上帝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所給我們的愛隔絕起來。」(八:35-39)確實是如此,沒有任何能力能使我們離開耶穌基督,甚至是死亡。能勝過死亡的才是真正的平安,這就是他所賜給門徒最寶貴的禮物。同樣,也是他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三、是勇敢。(卅三節)

  我很喜歡吟聖詩二九五首的第一節:

  「勇敢堅固聖徒,較贏眾艱苦,
   不論好歹境遇,跟隨我救主,
   雖有失望餒志,反轉愈有勇氣,
   從起頭所欣慕,向前走天路。」

  另外一首也是很好的詩,是在聖詩三四三首的第一節:

  「咱當信靠上帝,盡職向前無退,
   深信盼望靠主來行,一切工作會成,
   驚惶咱著除去,盼望勿得餒志,
   上帝知咱一切苦難,憐憫體貼幫助。」

  基督教信仰就是幫助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勇氣,使我們的生命在逆境中沒有失去正確的方向。耶穌基督說:「我已克服了世界。」不錯,世界最大的力量是死亡,而我們的耶穌基督是勝過死亡的。他告訴門徒不要怕,跟隨他就會戰勝死亡。

  基督徒之所以不把死亡看成是恐懼的主要原因,就是因耶穌復活已從死裡復活,並且使一切信他的人「不至於滅亡,反而得到永恆的生命。」一般人是很害怕死亡的,因為他們的生命到死亡就結束。但是,基督徒不是如此,是因為基督的愛超越了死亡。真正的基督徒是不怕死亡的,因為他知道在死亡的後面有永生在等著他。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