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傳悔改信息

經文:路加福音三章1-20節

我們可以將路加福音書第三章分成兩大部分來看;其一是關於施洗約翰的傳道工作。二是耶穌基督的家譜。

同樣是在記錄耶穌基督的族譜,馬太福音書的作者路加在寫福音書的取向上,就有很明顯的不同:這跟他們寫書的目的和對象不同,有密切的關係。

馬太福音書的作者寫該卷福音書,主要是針對猶太人而寫,他要告訴猶太人說:你們等待已久的拯救者耶穌基督已降臨了,就像先知預言的,他是出生在大衛王的家族系統裡。參考以賽亞六:14,十一:1-10)所以,作者在該卷福音書一開始就先這樣寫著說:「耶穌基督是大衛的後代,而大衛是亞伯拉罕的後代。」(馬太福音一:1)然後緊接下來的,就是把族譜從亞伯拉罕開始依序寫下來,到﹁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被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馬太福音一:16)馬太福音書的作者這樣定位在亞伯拉罕和大衛兩大系統是有原因的,他們兩人都是猶太人最誇耀的;前者是祖先,是耶和華上帝親自揀選、帶領,且帶有應允賜福的契約。(參考創世紀十二:1-9、十五:1-21)後者則最他們是為懷念的一位國王大衛,在他當王的時代,猶太人可說是過著富裕、無外患之憂的生活。在他們心目中,自從王國建立以來,歷代君王中,以大衛王最受耶和華上帝喜歡,不但有高度的虔誠信仰,而且文武雙全。因此,馬太福音的作者在寫此份家譜時,為了要凸顯兩大祖先特色,還特別加註說明這樣算起來,從亞伯拉罕到大衛共十四代,從大衛到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也是十四代,從被擄的時候到基督的降生又是十四代。「(馬太福音一:17)其目的是要告訴所有的猶太人,耶穌基督的降生就是一個新的時代來臨,就像當年耶和華上帝揀選祖先亞伯拉罕和大衛王一樣。

然而,路加福音書的作者在寫這卷福音書時,目的和對象則完全不一樣;他本身是外國人,對亞伯拉罕、大衛王的「情結」不深。而他寫此書的目的,是給那些受過希臘教育的外國人(非猶太人)讀的。這些人對猶太人祖先亞伯拉罕的感覺是陌生的,若是只把家譜推演到亞伯拉罕,對這些外國人來說,不會有貼切感或有什麼特別意義。但是,若延伸到人類始祖亞當,那就不一樣了。他要告訴讀者,耶穌基督的降生是與我們大家都有密切關係,如果亞當是人類生命的開始,那麼,耶穌基督的降生就是人類生命更新的起點。這點,我想必然與作者路加受到使徒保羅的觀點影響有關;使徒保羅就認為亞當是人類的第一個始祖,「是從地上的塵土造成的。」耶穌基督則是人類的「第二個亞當」,「是從天上來的。」(哥林多前書十五:45-48 )而且人類始祖「亞當是預表以後要來的那一位。」(羅馬書五:14)

可是,當我們把兩份族譜拿來比較後,會發現差別非常大,同樣是降生在木匠約瑟的家庭,兩個作者寫出來的族譜,卻幾乎是兩個不同的族群。自大衛王以後除了撒拉鐵和所羅巴伯兩個名字相同外,其餘都不一樣,這一點很令我們費解。聖經學者在解釋這件事時有這種看法:

一、馬太福音書的作者是依據王朝的系統而寫,例如「大衛跟烏利亞的妻子生所羅門,所羅門生亞比雅,亞比雅生亞撒。」(馬太福音一:7,這種寫法的目的,是在向猶太人表明耶穌基督是有「王」族血緣的正統。但是路加福音書的作者則是不一樣的態度,他不認為這種王族血緣,對受過希臘文化教育的外國人有什麼特別意義,因為希臘人偏好追求智慧。(哥林多前書一:22 )就好像作者不認為把選民的榮耀,定位在亞伯拉罕的血統上有什麼意義一樣。(參考本章8節)因此,同樣在寫大衛王的後裔時,作者路加是寫「拿單是大衛的兒子。」(三:31)拿單是「大衛離開希伯崙到耶路撒冷後又選了許多妃嬪,生了好些兒女。」這些兒女當中有一位是拿單。(參考撒母耳記下卷五:13-14)

作者路加將這份族譜推演到人類始祖亞當時,他在表達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再次強調耶穌基督降生在一個普通的猶太人家庭裡,但卻是與「萬民」有關連的,(二:10)是普世的。

馬太福音的族譜除有王朝系統外,尚且包含了猶太人法律上認定的「代兄立後嗣」的傳統。

路加福音的作者並不特別重視這個承傳,他是依據自然法則編寫,跟誰生的就記誰的。

比較重要的一點,也是作者路加一再在本卷福音書裡所要表達的一個信念:耶穌基督就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凡,與我們生活在一起 。因此作者特別強調說,這份族譜是以一般人的眼光來看的。(23節)

作者路加也提供給我們一份非常重要的史料,就是在第廿三節:「耶穌開始傳道的時候,年紀約卅歲。」再將這個年歲配合約翰福音書記下他曾參加過三次逾越節的活動,(約翰福音二:13,六:4,十一55)這就是我們所了解的耶穌基督活在世上的日子,共計是卅三年。

第一至二節:羅馬皇帝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作猶太總督,希律作加利利王,他的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王,呂撒聶作亞比利尼王,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那時,上帝傳話給在曠野的撒迦利亞的兒子約翰。

我們再次看到作者路加提供了當代社會歷史背景--羅馬皇帝和分封王的資料。非常重要的是,他也將「羅馬皇帝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這個年代記了下來。這就跟我們所看到的史書一樣,會記下王朝時代的年份,以做為史料背景的查考之用。

皇帝提庇留是奧古斯都的義子,(因奧古斯都自己沒有兒子)奧古斯都在去世之前的兩年,立提庇留繼承為皇帝。提庇留當皇帝的時期是在主後第十四年至卅七年。「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算起來應是主後廿八或廿九年之間。他也是羅馬帝國的第二任皇帝。

就和在第一章記述預言施洗約翰的出生一樣,作者不但是提供了政治王朝資料,並提供了當代宗教背景。(一:5)在這裡,作者再次記明猶太宗教背景是「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三:2)比照約翰福音書作者提供給我們的資料得知:「亞那是當年的大祭司該亞法的岳父。」(約翰福音十八:)雖然猶太宗教並沒有兩個大祭司同時在位的記錄,不過,路加這種寫法是在告訴我們,亞那雖然不是在位之大祭司,但卻是對他的女婿該亞法有很大的影響力,耶穌基督被捕的當晚就是「先把他解送到亞那面前」的。(參考約翰福音十八:13-14,使徒行傳四:5-7)

作者路加在交待這些政治、宗教權勢背景之後,告訴我們上帝的能力就在這個時候,運行在一般人根本注意不到,或幾乎不會去注意的荒郊野外之地--曠野。人總是在注意「望族」、「大戶」,在作者路加的筆下不是這樣,他告訴我們,上帝就在人看為最卑微的地方,運行祂那奇妙的力量。作者路加在這裡只簡單交待一句:「上帝傳話給在曠野的撒迦利亞的兒子約翰。」(2節)其他資料都沒有。我們可由馬太和馬可這兩本福音書看到施洗約翰是「穿著駱駝毛的衣服,腰間繫著皮帶;吃的是蝗蟲和野蜜。」(馬太福音三:4,馬可福音一:5)過這種生活,可以說是一種極為清苦、簡樸。也因他是過著如此的物質生活,因此,使他在回答群眾提出的「我們該做什麼呢?」這個問題時,顯得相當簡潔、有力。

有兩件內衣的,要分一件給沒有的;有食物的,也要這樣。(11節)

不可強索金錢,不可敲詐;要以所得的糧餉為足。(14節)

就是因為他自己過的是如此簡樸之物質生活,因此,當他提出這種要求時,沒有人能提出反駁。

第三節:「你們要離棄罪惡,接受洗禮,上帝就赦免你們的罪。」

這句話雖然是很簡單描述的話,卻是說出了施洗約翰傳揚的中心信息。我們常說施洗約翰是在傳「悔改的洗禮」,(參考和合本馬可福音一:4)就是從這裡來的。把此節與第六節:「全人類都要看見上帝的救恩。」合併起來看,施洗約翰已非常清楚地宣告:人要悔改,因為這是上帝赦免、拯救的時刻了。

聖經一直給我們一個重要的中心信息:悔改才能看到上帝的救恩。上帝的救恩不是靠買賣的,也不是用受洗年資的長短或家庭信仰承傳的背景得到的,這些都與上帝的救恩扯不上關係,唯一能使上帝施展祂憐恤之救恩於人身上的是--人悔改的心。這一點是決志當個基督徒時必須認識清楚的。

第七節:人群擁擠,出來要接受約翰的洗禮。

作者並沒有給我們詳細資料說明,是什麼原因使施洗約翰會造成人們擁擠地出來要接受他施洗的風潮。我們繼續讀到第九節時會發現,他講話措辭頗嚴厲;他開口責備當代人,要他們「離棄罪惡」。他甚至指責他們是「毒蛇」。用這個字眼不可謂不嚴厲啊!我們翻開創世記第三章來看時,就會了解猶太人看「蛇」是與「撒旦」、「魔鬼」同一用語。「蛇是主上帝所創造的動物當中最狡猾的。」(創世記三:1)當猶太人罵一個人說是「毒蛇」時,跟罵一個人是極兇悍狡猾的「魔鬼」、「撒旦」是一樣,沒有分別的。

可是,若再比較馬太福音書三章七節所寫的:「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要求受洗,就對他們說:『你們這些毒蛇!上帝的審判快要到了,你們以為能夠逃避嗎?』」這就更令我們驚訝的發現,施洗約翰所指責的對象,竟然是猶太人的宗教領袖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

撒都該人是屬於猶太宗教的祭司階級。參考以西結四十:46、四十四:15、四十八:11)他們竟然被施洗約翰指責為「毒蛇」,卻仍然擁擠結隊地去接受他的洗禮,這點正是作者路加要表明的,這不是來自施洗約翰本身的力量,而是聖靈的力量同在。我們可以這樣了解,施洗約翰所傳講的,乃是「上帝傳話」給他。上帝的話使這些平時挾宗教權勢自視高傲的大人物,也乖乖地悔改受洗。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再由馬太福音十四章一到十二節和馬可福音六章十六到二十九節兩處經文看到,施洗約翰不但指責當代猶太人的宗教領袖,連統治者羅馬皇帝派駐在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亂倫、姦淫之事也不放過。這種不畏懼政治、宗教權勢之宣教態度,是今天的傳教者最為缺乏的。

施洗約翰很清楚地提醒這些宗教領袖和當時出來接受洗禮的人,不要把亞伯拉罕這塊祖先招牌,拿來做面對上帝審判的擋箭牌或護身符。這是沒有用的,因為上帝是創造的上帝,他可以從「石頭」中再造出亞伯拉罕的新子孫來。他要他們「用行為証明」他們「已經離棄罪惡。」(8節)

「要用行為証明你們已經離棄罪惡。」這一句話很重要。施洗約翰在告訴我們,不要把信仰看成是種停止在思考的狀況,而是一種帶有行為動力的回應,是對上帝的愛的回應。

對今天的基督教會來說,沒有比這一點更有意義了;我們總不能使信仰停止在禮拜日或週間的固定聚會而已,而是必須用具體的行動來證明我們確實是「離棄罪惡」的信仰團契,是真的把信仰付之行動的教會。

第十至十四節:群眾問他:「那麼,我們該做甚麼呢?」約翰回答:「有兩件內衣的,要分一件給沒有的;有食物的,也要這樣。」有些收稅的也要來接受洗禮;他們問約翰:「老師,我們該做甚麼呢?」他告訴他們:「不可收取法定以外的稅金。」有些當兵的也來問他:「我們呢?該做些甚麼呢?」群眾在聽到施洗約翰的信息後,有人是受了洗禮,而且這些人是有一顆火熱的心想回應。當他們聽到施洗約翰要他們「用行為證明」真的是「已經離棄罪惡」的時候,他們向施洗約翰求問該如何表達具體的行為?他們提出一個共同的問題:「我們該做什麼呢?」(10、12、14節)第十至十四節這段經文也是路加福音書特有的資料。在作者路加的筆下,描述這些有心「要用行為證明」的人,不只是當代的宗教領袖和一般人而已,更重要的是連「收稅的」、「當兵的」也來參與了。

收稅的,這是被當代猶太人當作「猶奸」(好比我們常說的「台奸」)看待的人。他們協助羅馬政府徵收猶太人的稅,並且是常常超收以圖利自己。猶太人很討厭這種人,常把他們看成「罪人」。(參考路加福音十九:1-9)因此,當施洗約翰在指責人們的罪,並要人們「用行為證明」自己確實有悔改之意時,他們也來詢求施洗約翰指點他們應該有的行為。施洗約翰的回答很簡單:「不可收取法定以外的稅金。」(13節)簡單說,就是不要貪心,特別是對錢財更該是如此。新約提摩太前書有這樣的話說:「貪財是萬惡的根源。有些人因貪慕錢財而離開了信仰的道路,飽嚐痛苦,心靈破碎。」(六:10)

「有些當兵的也來問他:『我們呢?該做些什麼呢?』」(14節)這個記錄確實令我們驚奇!作者路加已在告訴我們,當時接受施洗約翰之悔改洗禮的不只是猶太人而已,甚至是包括了當代統治階級者的羅馬兵丁。若以比較馬可福音書的資料來看,不只是兵丁接受施洗約翰的信息,連希律王也「喜歡聽他談論。」(馬可福音六:20)這點正是作者路加要傳達的訊息。因為在當時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人是不能服兵役的,他們「叛亂」的記錄早已使羅馬帝國疲於奔命,徵猶太人服兵役只會增加他們「叛亂」的念頭而已。如同今天在巴勒斯坦地區一樣,以色列人統治下的巴勒斯坦人是不可能被徵去當兵。相反的,在當時猶太人也會拒絕當羅馬兵,就像今天的巴勒斯坦人也不可能接受以色列國徵召服兵役,因為這樣與出賣自己的民族沒有差別。因此,這些兵丁可能是羅馬人,也可能是外族人,卻不是猶太人。而他們在施洗約翰的呼召下也有了悔改之意。

作者路加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告訴我們:上帝的拯救不限於亞伯拉罕子孫的以色列民族而已,上帝的拯救是為了「萬民」的。施洗約翰先來替耶穌基督預備道路,就是為要突破「上帝只愛以色列民族」的猶太人錯誤看法做準備。施洗約翰回答這些兵丁只有一點,和他回答稅吏一樣;不要貪心:「不可強索金錢,不可敲詐;要以所得的糧餉為足。」提摩太前書六章八節說:「如果我們有得吃,有得穿,就該知足。」施洗約翰所回答眾人問題的答案可以說很簡明,只有兩點:

1.分享:有的,應該分給沒有的。

2.誠實:不敲詐取得,不貪求。

而這兩點是基督教信仰非常重要的內涵。整本聖經的教訓其實都脫離不了這兩個主題。

分享,也是今天教會存在的功能之一,就是我們平常在說的,所謂「交誼」之意。來參加聚會就是一種分享,大家一起分享聖經信息,分享別人的信仰經驗、見證。使徒保羅說:「要跟喜樂的人同喜樂,跟哭泣的人同哭泣。」(羅馬書十二:15)這就是分享的意思。基督教的信仰不是只圖謀自己「獨享」的信仰,而是一種分享的信仰。因為分享所表達出來的就是愛。

誠實,更是基督教信仰最基本的要件。因為基督教信仰告訴我們要面對的是,上帝對人內心的鑒察。約翰福音四章廿四節說:「上帝是靈,敬拜祂的人必須以心靈和真誠敬拜。」失去誠實,就如同是失去基督教信仰的本質一樣,不具有意義了。

第十九至廿節:但是約翰譴責希律王,因為希律娶了她的弟婦希羅底,又做了許多的壞事。以後他做了一件更嚴重的壞事,就把約翰關在監獄裡。施洗約翰因誠實地責備統治者希律王而遭殺身之禍。這段遭遇在馬太和馬可兩本福音書都有記載,但馬可福音提供給我們一段很特別的資料是:「希律怕(和合本用『敬畏』)約翰,知道他是一個正直聖潔的人,要保護他。希律每次聽了約翰的講論,非常不安。(和合本是『就多照著行』)仍然喜歡聽他談論。」(馬可福音六:20)

路加福音書的作者雖然沒有像馬太、馬可兩福音詳敘施洗約翰被希律殺死的記事,但是,作者路加卻在關於希律王犯亂倫、姦淫之罪外,又加了一筆,說希律王是:「又做了許多的壞事。」並且認為最壞的事莫過於把約翰關在監獄裡。

這段經文給我們帶來很好的教訓:

一、真正的信仰是必須用行為證明出來的。

這是第八節所記載施洗約翰的宣告。我相信這句話也是在向今天所有的基督教會宣告。我們今天的教會要用什麼來證明我們真的是屬於基督的教會呢?絕對不是建築得富麗堂皇的禮拜堂,不,不是這個。也不是教會名牌鮮艷明顯與否。而是看我們教會是否確確實實地實踐聖經的教訓。

耶穌基督告訴我們這樣的話:

「那些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並不都能進天國;只有實行我天父旨意的才能進去。在末日來臨的時候,許多人要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曾奉你的名傳上帝的信息,也曾奉你的名趕許多鬼,行許多奇蹟!』那時候,我要對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走開吧!』」(馬太福音七:21-23)

二、屬於基督的教會應該是會知道、也很願意分享的教會。

如果我們要用一句話來敘述宣教事工得以推廣開來的主要動力,我想最好的字句就是「分享」這二個字。傳福音就是在分享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拯救的愛。我們必須注意的是,施洗約翰所給我們的這種「分享第三講:傳悔改信息,是由日常生活開始做見證來的。他很清楚地說:「有兩件內衣的,要分一件給沒有的;有食物的,也要這樣。」看吧!就是這麼簡單!但是,我發現我們今天的教會卻距離這個這麼簡單的教訓愈來愈遠,教會彼此之間的貧富差距甚大,有不少教會單是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就數以千萬計,而貧窮教會則是連提供傳教者之生活所需也有困難。這樣的教會結構要怎樣回答施洗約翰的指責呢?他一定會用比「你們這些毒蛇!」更惡毒的話來罵我們今天的教會。如果我們是連施洗約翰所說的這種最基本的物質之物都不能達成分享的信仰共同體,那就更遑論要分享比物質層次高的所謂智慧財產了。這樣距離分享心靈的境界豈不就更遠了!

三、洗禮與悔改是一體兩面,不能分開。

我們看到施洗約翰是呼叫人悔改接受洗禮,他清楚地告訴當代人「要用行為證明」出來自己是個悔改的人。

我愈來愈擔憂的是今天的傳教者或教會,常把勸人悔改的重要性疏忽了,只注意在鼓勵人來受洗,這實在是大大曲解了施洗約翰的信息啊!套用使徒保羅所說的:「受不受割禮都算不了其麼;重要的是服從上帝的命令。」(哥林多前書七:19)我們可以這樣說:「受不受洗禮都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悔改認罪,信靠耶穌基督的救恩。」

我們看耶穌基督就是這樣說的:

「我來的目的不是要召好人,而是要召壞人悔改。」(五:32)

看吧,耶穌基督來世間的目的是召罪人來悔改。若沒有悔改而只一昧地在意有多少人受洗,這種沒有悔改的洗禮,充其量只是增添教會的會員數而已,對真實的基督教會的意義是空洞的,也不是教會存在的本質。傳教者和教會最大的宣教使命就是呼叫人來悔改、認罪,信靠耶穌基督的救恩,而不是一再鼓勵人來受洗。我們應該把悔改與受洗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才是正確。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