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耶穌動了惻隱之心

 

經文:馬可福音一:2945

 

        馬可福音從第一章23節開始記載有關耶穌基督行醫病趕鬼的神蹟。現在所讀第一章2934節,是繼續描述在耶穌基督的身上確實有醫病之神奇能力。由於他在會堂醫好那位被鬼附身的人,引起加利利地區的民眾注意。若是我們繼續讀馬可或是其它三本福音書,都會看到福音書作者在描述眾人對耶穌基督所行神蹟的反應,是驚訝、驚奇,原因是他們從來不曾見過這樣偉大的神蹟。因此,每當眾人親眼看見耶穌基督行奇妙的神蹟之後,就出聲歌頌上帝。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這段經文的內容:

 

第廿九至三十一節:

29他們離開會堂,到西門和安得烈的家去;雅各和約翰也一道去。30西門的岳母正發高燒,躺在牀上;耶穌一到,他們就把她的病情告訴耶穌。31耶穌去看她,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她的熱退了,就起來接待他們。

 

在第29節一開始,就說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離開會堂」,這很清楚說明會堂的聚會已經結束,然後耶穌就直接去彼得和安得烈的家。參考一下第21節,就可以明白地點是在迦百農,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第32節才提到「傍晚」這個時間,就可以知道現在這個時間還是安息日,因為太陽還沒有下山,表示安息日還沒有過。從這裡也可以看到耶穌基督在安息日醫病,不僅是在會堂中行在那位被污靈附身的人身上的趕鬼事件,現在也行在彼得岳母的身上。

29節說「西門和安得烈的家」,這很清楚說出,迦百農城後來會成耶穌基督在加利利地區主要的一個傳福音中心地帶,很可能是跟彼得和安得烈的家在此城鎮有關係。因為後來耶穌基督也在這城有了自己居住的地方(參考馬可福音二:1、三:20)。他用迦百農當作在加利利傳福音的中心點,然後周遊於加利利地區所有的鄉鎮(參考馬太福音九:35)。

30節說彼得的岳母「正發高燒,躺在牀上」,這幫助我們知道,彼得已經結婚,不但這樣,後來彼得四處去傳福音時,都是帶著妻子同行,而這點也是讓使徒保羅很羨慕的事(參考哥林多前書九:5)。

值得注意的是馬可和馬太這兩本福音書,都沒說有任何人向耶穌基督請求他醫治彼得的岳母,只有路加福音記載說「他們向耶穌求助」。很有可能是馬可和馬太這兩本福音書,有個用意,要表明耶穌基督並不是有人來請求他才會出手除去人生命的困苦。就像他在會堂遇到那位被鬼附身的人一樣,那人並沒有請求耶穌基督醫治他,因為他已經完全被鬼控制住了,會堂裡的猶太人也都知道這個人是被鬼附身的,也沒有任何人相信耶穌基督會有能力驅逐那污靈,或是治好他的病。但耶穌基督一看見這個人,就主動驅逐他身上的污靈,醫治人身體的疾病,解除人身上的痛苦,這正好說明了耶穌基督的愛。

耶穌基督的醫治方式有很多種,這次的醫治方式,他是伸手拉著彼得岳母的手,然後「扶她起來」,就這樣熱就退了,病好了。沒有大聲喊叫,也沒有禁食祈禱,或試用其它任何方式,清楚說明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有神奇的力量,原因是耶穌基督來自天上,他的能力絕對不是我們人所能及。整本馬可福音就是要告訴我們這一點,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可以看到上帝奇妙的聖靈與他同在,因他是上帝的兒子。

 

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節:

32傍晚,太陽下山的時候,有好些人把害各種病和被鬼附身的人都帶到耶穌跟前來;33全城的人也來了,聚集在門前。34耶穌治好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也趕走許多鬼。他不准鬼說話,因為他們知道他是誰。

 

這裡有個很重要的字眼就是「傍晚」,這個詞已經在說明時間是已經過安息日了。會有這樣的用詞,主要是猶太人的時間算法,一天的時間是從下午六點開始算起,一直到隔天的下午六點。這很可能和創世記第一章創造的故事有關;在創世記說上帝創造時,是從「深淵一片黑暗」,到「有光」,然後,一切生命從此孕育而生。因此,時間就從「暗」開始,到「光」浮現結束。

但重要的是緊接著「傍晚」這一詞之後,就是有很多人把「害各種病和被鬼附身的人都帶到耶穌跟前來」,這句話就很有意思了。為甚麼是傍晚之後,大家才把這些病人帶來見耶穌基督?因為在「傍晚」以前,都還是安息日。猶太人有一本法典專門記載有關安息日之規律的書,這本法典名叫「米示拿」(Mishinah)。這本書很清楚規定,除非是非常緊急的病,例如孕婦要臨盆,否則安息日看病,不論是病人或醫生,都違反安息日條例。違反這條例,嚴重者可以處死刑(參考出埃及記三十五:2)。因為安息日是連撿木柴也不可以(參考出埃及記三十五:3,民數記十五:32—36),更不用說看病了。

因此,當耶穌基督在會堂裡把一個被污靈附身的人治好,這不是很單純的一件美好之事,耶穌基督這樣做,等於是公然違背安息日的戒律,會給他帶來判處死刑的危險,這點在馬可福音第三章就提到了,因為他再次於會堂裡,醫治好一位手枯萎的病人,結果引起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相當不滿,他們決定聯手對付耶穌基督,想辦法要「殺害他」。

上次因為污靈附身並不是急診,何況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這個污靈附身的人在他們當中,他們也從來沒有遇見過、想過,有人能夠讓污靈聽從,如今親眼看見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在驚訝之下,法利賽人或其他宗教領袖們,可能還沒有反應過來,否則他們是不會放過這種公然在眾人面前違反遵守安息日的行為。

這樣,我們可以了解耶穌基督在安息日去彼得的家醫治他岳母的發燒熱病,這是屬於家庭的,隱密的,只要家人不講出去,就不會有人知道。一般民眾可不敢這樣公然違背安息日規律。因此,他們才會等到太陽下山的傍晚時刻,也就是過了安息日的時間,才把他們親朋好友,或是自己來到耶穌基督面前祈求醫治。

33節這裡說「全城的人也來了」,這是指迦百農城的居民。這樣的說詞似乎有點過分誇張,重點是在回應第28節所說的耶穌基督「名聲很快地傳遍了加利利地區」。意思是指人群擁擠來到耶穌基督的面前,為的是要尋求耶穌基督的醫治。

34節除了說耶穌基督一一地醫治所有病人之外,還特別提到他阻止那些附身在人身上的鬼,將他的身分給張揚出去。就像他阻止那些污靈不可以繼續揭發他的真實身分一樣,這裡也說耶穌基督阻止這些鬼說話,原因是這些鬼知道他的身分。

為甚麼耶穌基督要阻止污靈或鬼將他的身分說出來?若是能說出來,豈不是更好?讓更多的人認識耶穌就是基督,是猶太人期待已久的彌賽亞,不是嗎?但我們只要稍微冷靜想一下就會明白,在聖經中,污靈或鬼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指誘惑人離棄上帝的力量。因此,也可以理解污靈和鬼之所以會想要將耶穌基督的身分給揭露出來,真正的目的並不是幫助人認識耶穌就是基督,而是要使人陷入迷惑,甚至懷疑耶穌就是基督,進而阻止耶穌基督繼續傳揚上帝國的信息。就像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所記載的,撒但進入猶大的心,才促成猶大決定出賣耶穌基督一樣(參考路加福音廿二:3,約翰福音十三:27)。

另一方面,耶穌基督到世界上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傳揚上帝國的信息,並不是在醫病、趕鬼。但當鬼或撒但將耶穌基督的身分給揭開來之後,它們就可以找到機會,引導更多人來找耶穌基督,讓他沒有機會傳揚上帝國信息。這也是為甚麼除了真正有病的人之外,大多數的人會想要來看醫治的神蹟,但並不一定會相信神蹟所傳遞出來的信息(參考約翰福音十二:37),這可能是有撒但或鬼從中攪局。

還有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當時猶太人普遍有個觀念,這位要來的彌賽亞,就是要帶領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使猶太人能獨立建國。這種政治性的理念在約翰福音第六章1415節表現得非常明顯,那時耶穌基督剛行完五餅二魚的神蹟使超過五千多人飽食,就認定他是猶太人期盼已久的「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於是大家想要「拉住他,強迫他作王」,但耶穌基督隨即離開眾人「避到山上去」。從這裡可以看到,如果眾人這樣認定耶穌就是基督,而他們所認識的基督,就是政治和軍事的拯救者,那將會使耶穌基督很可能隨即被羅馬帝國逮捕入獄,甚至及早將他釘死十字架上。但,耶穌基督才剛出來傳上帝國福音,他的使命和工作還沒有完成。這也是他要阻止污靈和鬼揭露他身分之因。

 

第三十五至三十九節:

35第二天一早,天還沒有亮,耶穌就起來,離開屋子,到一個偏僻的地方去,在那裡禱告。36西門和他的同伴出去找他;37找到了,他們就說:「大家都在找你呢!」

38耶穌說:「我們到附近的村莊去吧,我也必須在那些地方傳道,因為這正是我來的目的。」

39於是,耶穌走遍加利利全境,在各會堂裡傳道,並且趕鬼。

 

        四本福音書在編輯上有個很大的特色,就是讓我們看到每當有眾人圍繞時,耶穌基督在工作一結束,就隨即離開眾人到偏僻的地方,這點很值得我們省思注意。例如馬太福音第十四章23節;馬可福音除了這段經文外,還有第四章36節、第六章3132節;路加福音第五章16節;約翰福音第六章15節等,這些經文說明耶穌基督一完成他的工作,就會離開眾人,甚至依照馬可福音第六章45節的記載,耶穌基督行五餅二魚的神蹟後,立刻催他的門徒離開那地方,而他就獨自一個人上山去禱告。

        在這段經文開始是記載:天還沒有亮,耶穌基督就起來離開門徒,到「偏僻的地方去,在那裡禱告」。我經常思考這個問題,我想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魔鬼最喜歡引誘人的地方,就是人多之處。人多,理性的思考往往比較薄弱。降生為人的耶穌基督,也會面對著人性的軟弱。當群眾圍繞著他時,很可能會產生這樣的聲音,要他脫離人的形像,甚至要他抗拒上帝給他的使命。人多的地方,聲音會大;聲音大的地方,影響力自然就大。這點從許多宗教場合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也是為甚麼有許多大型佈道會,製造了許多出名的「佈道家」,結果這些佈道家因為人的聲音把他捧得很高,而忘了自己也是人,陷入迷惑,以為自己有很大的神力,就這樣墮落了。

        耶穌基督利用清晨時間獨自到「偏僻的地方去,在那裡禱告」,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禱告是赤裸裸地面對上帝,因為要向上帝表白自己內心的意念。當人面對上帝時,又有甚麼好誇口的呢?這也是為甚麼我很反對在教會裡舉行象徵榮譽的葬禮之因。當我們都在告白自己是罪人,去世要面對上帝審判時,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懇求上帝的憐憫和寬恕,不是嗎?祈禱就是這樣子,是要面對上帝。耶穌基督降生為人,他需要時刻面對上帝,以免自己想要脫離人的樣式,和僕人的角色。就像他在客西馬尼園的祈禱一樣,他深怕會拒絕上帝給他的使命,因此,他祈求上帝幫助他,使他順服於上帝的旨意。

        馬可福音作者跟我們說,耶穌基督的門徒彼得和他的弟弟安得烈、雅各和約翰,他們起床之後看不到耶穌基督,就出去找他。他們找到之後,告訴耶穌基督說眾人都在找他。但耶穌基督並沒有回去眾人的地方。因為真正喜歡聽福音信息的人不多,偏好看神蹟奇事的人才多。

        再者,耶穌基督並不想要留在一個地方,這是他降生到這世界上來的原因,他需要把福音藉著加利利這偏遠地區傳出去,因此,周遊加利利所有鄉鎮傳福音,才是他的工作目標。因此,他帶著門徒離開迦百農,馬可福音作者說耶穌基督「走遍加利利全境」。

 

第四十至四十五節:

40有一個痲瘋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來求他,說:「只要你肯,你能夠使我潔淨。」

41耶穌動了惻隱之心,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吧!」42他身上的痲瘋立刻離開他,他就潔淨了。43耶穌立刻把他送走,並鄭重地囑咐,44說:「不要告訴任何人;直接去見祭司,讓他檢查,然後按照摩西的規定獻上祭物,向人證明你已經潔淨了。」

45可是這個人一出去,到處宣揚這件事,以致耶穌不能再公然進城,只好住在城外偏僻的地方;群眾仍然從各地方來找他。

 

如果要說福音書中所記載有關耶穌基督在醫病的神蹟中,我個人認為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就是這件醫治痲瘋病人的神蹟。我之所以會這樣說,原因是耶穌基督在進行這件醫治的舉動上,是很令人驚訝的。

一是痲瘋病在當時被看成是「天譴病」,意思是指因為被上帝懲罰才得到的病症。因此,幫助痲瘋病人,就等於是在對抗上帝一樣。而福音書中除了這件醫治痲瘋病的神蹟之外,還有另一件是記載在路加福音第十七章1119節。痲瘋病會被看成是上帝的懲罰,主要是和民數記第十二章的記載有關,因為摩西的姊姊美莉安埋怨上帝只把特別啟示給摩西,結果被上帝懲罰長出痲瘋病,經過摩西向上帝祈求之後,才獲得醫治。

二是痲瘋病人必須被隔離出來。這是根據利未記第十三章4546節摩西的法律之規定:

 

患了痲瘋病的人必須穿撕裂的衣服,要披頭散髮,遮住臉的下部,喊叫:『不潔淨,不潔淨!』在痲瘋病沒有痊癒以前,他是不潔淨的;他必須住在營外,跟別人隔離。

 

這兩節經文說明,痲瘋病人不可以在社區中,必須隔離。如果有需要進入城內,或是回家去辦理要事,也必須讓人一眼就看出他是痲瘋病人,因此每當他看到人,就要高喊「我是痲瘋病人」,來提醒大家趕緊遠離他。但更嚴重的是,當家裡有人患了痲瘋病,祭司不僅將這人從社區中驅離出去,也將這人的家作記號,這個家庭就不會有人靠近。因此這家人的生活會很痛苦,他們也會日日擔心自己是否被感染痲瘋了。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時,台灣對痲瘋病人都還是採隔離政策,只差沒有要求這些人出門喊出「我是痲瘋病人」,也沒有要求要穿破爛衣服罷了。這也是這兩三年來,一直引起爭論的事件——就是為了要蓋新莊捷運線,硬是要拆毀日據時代用來收容被隔離的痲瘋病人之「樂生療養院」,一直到現在,抗議的聲音還沒有間斷。從這裡就可以想像得到,在聖經時代,人們會這樣無情地看待這種病人,並不是沒有原因。

可是,當代的人這樣看待痲瘋病人,而這病人竟然能夠跑來跪在耶穌基督跟前,這是怎麼一回事?如果注意一下同樣這件事,馬太福音的記載是「成群結隊的人」跟隨在耶穌基督身邊(參考馬太福音八:1),而路加福音第五章12節則是說,那時耶穌基督是在一個城裡。不論是在城裡,或是有大群人跟隨在耶穌基督身邊,而這個痲瘋病人竟然可以來到耶穌基督的跟前,他是怎麼辦到的?當他一面高喊「我是痲瘋病人」時,難道其他的民眾都沒有聽到嗎?不是,是大家都聽到了,而有可能的一件事,就是他們曾拿石頭或是拿竹竿打他,讓他不敢過來,甚至辱罵他等等,這也是為甚麼有另一種古老版本的聖經會在第41節,說「耶穌看見了心裡非常生氣」,因為這個痲瘋病人已經夠可憐的了,眾人還這樣對待他,難怪耶穌基督看見了相當生氣。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這位痲瘋病人,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才得以跪在耶穌基督的跟前。對他來說,被隔離出來的生活,等於是死一樣,而到耶穌基督面前也可能在半途就會被人丟擲的亂石打死,同樣是死。但他選擇來尋找耶穌基督的醫治。

再者,這個痲瘋病人是怎麼知道耶穌基督有醫治的能力?他不是被隔離出來住在荒郊野外嗎?沒錯,這就是第28節所提起的,耶穌基督的名聲已經因為趕出那附身在人身上的污靈,而享譽了整個加利利地區。這個痲瘋病人堅信:耶穌基督既然有能力趕出人身上的污靈,必定也有能力醫治他身上的痲瘋病。因此,當他來到耶穌基督跟前時,他對耶穌基督說:「只要你肯,你能夠使我潔淨。

「使我潔淨」,剛好回應了利未記第十三章45節所說的「不潔淨」。

41節是這個醫治神蹟的中心經文。在這節說出耶穌基督做了兩件重要的行動:

一是耶穌基督「動了惻隱之心」。整本新約聖經都在告訴我們,上帝就是因為看見人類的苦難,而動了惻隱之心,特地差遣耶穌基督到世界上來,為要救人脫離生命的苦難。惻隱,也是在表示上帝的慈愛、悲憫。

二是耶穌基督伸手摸這個痲瘋病人。這是非常特別的動作,痲瘋病人原本是「不潔淨的」,依照摩西的法律,接觸到不潔淨的人,也算是不潔淨。再者,當時的人一看見痲瘋病人,就會想辦法要阻止他進入人群中,更唯恐被這種病人接觸到,所以會跑開,與他們保持距離。可是耶穌基督並沒有逃離,更沒有拒絕,而是伸出他的手。請注意,當他伸出手來觸摸這個痲瘋病人時,在場的人一定驚訝到無法說出話來。他們第一個想到的,是耶穌基督也已經被感染了。耶穌基督不但沒有被痲瘋感染,反而是因為他伸手一摸,這個痲瘋病人竟然痊癒,痲瘋病消失了。

43節,再次出現耶穌基督叮嚀這個被治好的痲瘋病人,不要跟人家說起這件事。為甚麼耶穌基督要這樣?這麼大的神蹟,為甚麼不能說?這有幾點是可以思考的:

一是從耶穌基督「立刻」送走這個痲瘋病人,就可以看出這個被耶穌治好的痲瘋病人,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趕緊去找祭司檢驗他身上的痲瘋病已經潔淨,這樣對他才是安全的。因為他原本是被斷定帶有痲瘋病的人,且身上還穿著痲瘋病人的衣服,只要有人看見他,就會想要打死他,或是驅離他。因此,他如果能馬上去給祭司檢驗,並且拿到痊癒的證明書,證明他身上的痲瘋病已經痊癒,這樣,他就可以重回人群中生活,這也是為甚麼耶穌基督要他馬上去找祭司之因,而且這也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二是他的家人也在期待這大好的消息。因為自從他患了痲瘋病以後,全家的生活就陷入了困境,社區的人都怕他的家人也受到感染,而不願意和他的家人來往。他趕緊回去,對他家人來說,那是生命枷鎖的一種釋放。

三是耶穌基督特別叮嚀,要這個人依照摩西法律所規定的獻上祭物(參考利未記十四:1—32),因為他的痲瘋病已經獲得痊癒,獻上感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樣完成所有的手續,才有重新回到社區生活的憑證。如果沒有祭司給予的檢驗合格、奉獻證明等,他無論如何都無法回去家裡,也無法與一般人生活在一起。

以上三點就可看出耶穌基督為甚麼會要他「直接去見祭司」之因,而不是回家去,或是受到其它的事務阻礙而延緩了接受祭司檢驗的時間。

但這個人顯然沒有依照耶穌基督所吩咐的去做,就是不要把這件醫治的神蹟告訴任何人。也許這個人先去找祭司辦完所有必要的手續,之後,就開始四處去傳揚耶穌基督醫治他的神蹟。但卻也因此使耶穌基督無法繼續停留在迦百農城的地方。因為民眾陸續從各地方來找他,主要都是跟醫病有關係。

 

讓我們一起來想想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只有謙卑的祈禱,才不會因為受到掌聲的迷惑而忘了我們傳福音的主要目的。

 

        就像前面已經提過的,耶穌基督每當在一群眾人中完成福音事工之後,就會想辦法到偏僻的地方去避靜,向上帝祈禱。降生為人的耶穌基督,是撒但最喜歡攻擊、誘惑的對象。路加福音第四章13節這樣記載:「魔鬼用盡各樣的試探,就暫時離開耶穌。」原因是魔鬼的試探失敗了,但並沒有放棄繼續找機會對耶穌基督進行試探的工作。它只是暫時離開,還會繼續尋找試探的機會,在會堂裡公開耶穌基督的身是一個方式,想利用民眾的掌聲來誘惑耶穌基督也是一種方法。因此,耶穌基督需要上帝的力量與他同在,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祈禱。

        2006年醫療奉獻獎,是頒發給台東關山天主教養護中心、聖十字架寶血會的裴修女,她是奧地利人,來台灣已經有三十五年。領獎之後,有電視台和許多平面媒體記者爭相要去採訪她,但都被她一一拒絕。這些記者覺得很奇怪,其他人都恨不得有媒體記者,尤其是電視記者來採訪,哪會像這個修女拒絕接受採訪。於是有記者就主動跑到台東關山的養護中心去採訪她,裴修女面對著攝影機鏡頭時這樣說:「你們為甚麼要拍我啦?我又沒有做甚麼事?去拍別人啦,還有很多人做了許多好事。你們真奇怪,不要再拍了啦!」說完就轉頭離開。

        沒錯,很多人恨不得在電視、新聞媒體上讓人知道他做了多少好事、公益的事,特別是政治人物更是這樣,他們很怕沒有掌聲,甚至在政見發表會的時候,還會請人來聽、拍手,這就是我常說的「拍手部隊」。因為政治人物若是沒有人為他拍手,他們的政治生命就會枯萎、死去。

福音的事工不是這樣;福音事工是上帝拯救的信息,上帝在帶領。每個為福音事工工作的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將上帝拯救的信息給傳遞出來。因此,重要的角色並不是在人的身上,而是在上帝。這也是為甚麼咱長老教會創會者約翰‧加爾文會強調,說要將一切榮耀歸給上帝之因。

使徒保羅就這樣說:

 

到底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我們不過是上帝的僕人,要引導你們歸信上帝。我們每一個人都按照主所分派的工作去做:我栽種,亞波羅灌溉,可是使它生長的卻是上帝。栽種的和灌溉的都算不了甚麼;一切在於使它生長的上帝。」(哥林多前書三:5—7

 

降生為人的耶穌基督,是以僕人的角色在這世界上傳福音,他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就是要將上帝國的信息傳遞出去。他也知道撒但、魔鬼一直在尋找機會要誘惑他,會利用群眾的掌聲當切入口,當作試探的隙縫進入,但耶穌基督很清楚不給撒但、魔鬼任何機會,最好的方式就是祈禱。因為祈禱就是和上帝連結,是一個人學習謙卑心靈最重要的功課。也因為祈禱,撒但知道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有上帝同在,使它無法對耶穌基督下手。

今天的基督教會和我們這些獻身當傳道人的,都要學習耶穌基督這樣的心境,每當有人在鼓掌叫好的時候,就要特別小心、省思,我們是否忘記了宣揚福音最大的使命是甚麼?應該扮演的角色又是甚麼?若是沒有這樣的反省,我們就很容易陷入撒但的誘惑中而不知,那就會很危險。

 

二、對人生命的苦難有憐憫之心,是見證上帝拯救福音信息的第一步。

 

        這位痲瘋病人為了要得到醫治,排除了所有的困難,甚至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才到耶穌基督的跟前。但當時圍繞在耶穌基督身邊的民眾對他並沒有生出憐憫的心,反而想要阻止。

        會想要阻止需要上帝拯救信息的人來接近耶穌基督,這樣的例子不只在這裡發生,也在有人帶著小孩要來接近耶穌基督,請求耶穌基督給予這些小孩祝福時,阻止的人竟然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參考馬可福音十:13);有一天,耶穌基督在猶太人會堂裡,遇到一位手枯萎的人,耶穌基督準備伸手醫治他,可是就有人想要找耶穌基督的錯處,看他是否會在安息日治病(參考馬太福音十二:10);當耶穌基督和跟隨的民眾前往耶路撒冷準備參加逾越節活動,經過耶利哥城時,遇到一個盲人——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大聲喊叫:「大衛之子啊,可憐我吧!」阻止他大聲喊叫的是民眾(參考馬可福音十:47—48)。類似這樣的例子,在福音書中很多,大家想要阻止耶穌基督憐憫苦難的生命,但耶穌基督總是逐一將這些阻力排除。

        耶穌基督的時代,那些患有痲瘋病的人被隔離出來,但卻無法隔離他們聽到耶穌基督拯救的愛。因為耶穌基督代表著上帝的愛。就在眾人的面前,這位痲瘋病人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到耶穌基督跟前,雖然摩西法律有禁令,不可以跟他們接觸,但耶穌基督伸出他的手摸這位痲瘋病人,治好他的痲瘋病。

        我曾介紹大家看「上智出版」,由林信男長老翻譯的《逆境中得平安》(The Gift of Peace)這本書,其中有一章在描述這位天主教美國芝加哥大教區的樞機主教巴納丁神父,當他在醫院開刀治療胰臟癌之後,需要進行六個禮拜、每天一次的放射線治療,以及兩個禮拜一次的化療。而每天的放射線治療只需要十分鐘,但是他說每次在醫院卻要停留長達五個小時之久。為甚麼會這樣?原因是有許多病人知道他是樞機大主教,很希望能有機會跟他說話,更期待他能為他們入院治療的親人祈禱、祝福。有一天,醫院的醫生看到這情景,就告訴巴納丁神父說:「樞機,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從後門秘密地進出。」巴納丁神父聽了之後,沈思一下,然後回答這位醫師說:「神職身分擺第一,病人身分是其次。」(參考該書第095頁)

        看到巴納丁大主教這種對獻身的使命,我非常感動。他自己是個正在接受電療和化療的病人,身體已經非常疲憊和虛弱了,但他還是繼續在醫院關心那些需要他祈禱、安慰的病人。他真的就是在學習和實踐耶穌基督的教導,就像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還在傾聽那位囚犯懺悔的告解,並且鼓勵安慰他,應許帶他一起到樂園去(參考路加福音廿三:43)。

        今天的基督教會就是需要這樣,不要只顧自己,而要為了見證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拯救的愛,願意隨時伸出我們的援手,給予已經陷入痛苦中的人,有生命的溫暖,這樣才是在見證福音,也是傳福音的第一步。

                                                (講於200938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