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有耳朵的,都聽吧(II)

經文:馬可福音四:26341012

 

        馬可福音並沒有像馬太福音,蒐集了許多耶穌基督所傳講的上帝國之比喻。在四本福音書中,馬太福音可說蒐集最多有關上帝國比喻的一本。

        在前面已經提過,耶穌基督的比喻最大之特色,就是採用一般人在生活中可見、熟悉,且是最普通的事物作為比喻的素材,這一點對當時的民眾來說非常重要。耶穌基督沒有用艱深難懂的事物作比喻,原因是他不是要向那些自認很有「水準」的宗教領袖傳上帝國信息,而是要對一般民眾傳講上帝國的福音。但並不是所有的宗教領袖們都聽不進耶穌所說的信息,還是有不少宗教領袖們相信耶穌基督所傳講的。約翰福音第十二章4243節這樣寫著說:

 

雖然如此,猶太人的領袖中也有許多信耶穌的,只因怕法利賽人,不敢公開承認,免得被趕出會堂。他們愛人的讚許勝過愛上帝的讚許。

 

        在這些猶太人領袖中,至少有一位後來曝光的,他就是亞利馬太的約瑟。馬可福音第十五章42節說他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議員」,而馬太福音在第廿七章57節記載說,亞利馬太的約瑟是一個「財主」,同時也是「耶穌的門徒」。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耶穌基督所傳講的上帝國信息,對那些宗教領袖們確實帶來極大的壓力。但對一般民眾來說,不但不是壓力,相反的,是非常驚奇的信息,是他們未曾聽過的福音,他們喜歡耶穌基督的程度,遠超過他們對猶太宗教領袖們的尊敬(參考馬可福音一:22)。因此,對耶穌基督來說,他傳講上帝國信息最重要的對象,並不是在當時猶太人社會中的達官顯要,而是一般民眾,這就是馬太福音作者在第九章3537節所描述的:

 

耶穌周遊各市鎮鄉村,在各會堂裡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並治好民間的各種疾病。當他看見一群群的人,動了惻隱之心;因為他們孤苦無助,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於是,他對門徒說:『要收成的很多,但是收割的工人太少。你們要祈求農場的主人,派工人來收割他的農作物。』

 

        馬太福音將這段話編排在耶穌基督揀選門徒,並同時差派他們出去傳福音的序曲。也從這段記事,我們看到耶穌基督周遊民間各地,他所關心的是一般人民心靈的飢渴,他知道大家都在期盼著上帝國的福音,來滋潤心靈的空虛。因此,他用大家都聽得懂、了解的方式,來傳遞上帝國的信息,這就是耶穌基督經常使用比喻之因。這些比喻的意義,不會是隱藏不顯露的,而是聽了就會明白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雖然這樣,現在所讀耶穌基督傳講的這段有關上帝國的比喻,還是覺得有些比喻真的很難理解,這是有原因的。一者,這些比喻的材料都是以巴勒斯坦地區為背景,而這種中東地帶的生活習俗,與我們的生活環境確實有很大的差異;二是聖經和我們今天的時代,相差時間至少兩千年之久。這兩千年來,環境變化很大,其中變化更大的,是生活習慣,而這些都會牽涉到語言表達的方式,這也是我們今天閱讀聖經所遇到的困難。就算這樣,我們還是要努力試著將耶穌基督所傳講的比喻,給予最適當的解釋。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所讀經文的內容:

 

第廿六至廿九節:

26耶穌繼續說:「上帝的國好像一個人撒種在地上。27他晚上睡覺,白天起來,那種子發芽生長,怎麼會這樣,他不知道。28土壤自然而然地使植物生長,結實,先發芽,然後吐穗,最後穗上結滿子粒。29農作物成熟,他立刻用鐮刀收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

 

就像在這一章開始的第一個撒種比喻一樣,用撒種來作為上帝國的比喻,對當時以農業生活為主的猶太人來說,是再清楚不過的了。但對以工商業為主要生活經驗的現代人來說,可就不容易明白。在前面有講過巴勒斯坦是以旱田耕種為主,台灣則是以水田耕種稻米為主。不同的耕種方式,但都有相同的經驗,就是農作物的生產,並不是只要人努力就可以有好收成,更需要上帝賞賜好天氣與環境。

27節說得非常好,這裡說這個撒種的人,在撒種之後,「晚上睡覺,白天起來,那種子發芽生長」,他不知道為甚麼會這樣?

在這章第一個比喻中,耶穌基督說到撒種的人,若是將種子撒在美好、肥沃的土地上,就會發現收成時,是得到三十倍、六十倍,和一百倍。但我們都知道,要有好的收成,人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基本要件,但這並不表示有努力一定會有成果。我們只能期盼認真努力的結果,是有好的成果。但事實上,大家都不會否認還有個基本要件,那就是期盼上天的參與。因為若是沒有上天下雨、出日、吹風、甘露等,就算有肥沃、美如埃及的土地,也是枉然。

把這樣的觀念帶入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來看,就會清楚。當該教會在爭誰的貢獻最大時,使徒保羅就很感慨地說:

 

到底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我們不過是上帝的僕人,要引導你們歸信上帝。我們每一個人都按照主所分派的工作去做:我栽種,亞波羅灌溉,可是使它生長的卻是上帝。栽種的和灌溉的都算不了甚麼;一切在於使它生長的上帝。」(哥林多前書三:5—7

 

真正使撒下的福音種子可以成長起來的力量,不是人,而是上帝。因此,耶穌基督在這裡說,夜裡,人都停止工作、休息、睡覺的時候,也就是在人無法預料到的時候,上帝伸出祂奇妙的手,開始做工。但是上帝如何使這些撒下去的種子成長,人無法看見,也無法了解。這就像創世記第二章21節,記載上帝創造女人的時候,是使那個男人熟睡。然後,上帝從男人的身上取出肋骨進行另一次偉大的造人工作,祂創造女人。但男人永遠無法知道上帝怎樣創造出女人,因為那時候的男人正在熟睡的狀態中。

上帝要怎樣讓這些撒下去的種子成長起來,這是上帝奇妙的作為。今天的生態學家,一直在努力想要找出動植物的成長之謎,至今都還是無法了解。這說出了上帝國的奧秘也正是如此。因為上帝國的信息,是和上帝拯救生命有密切關係。

29節是很重要的一節,這節說出關於上帝國的一個思想中心,那就是有審判。這裡說到撒種的人,會「用鐮刀收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這句話很清楚地說出審判的時刻已經來臨。

耶穌基督的上帝國比喻中有個共同特色,就是審判。當耶穌基督用撒種作比喻的開始時,就會用收割來作結尾。當他用撒網作比喻的時候,結尾是說他會將網內的魚兒分開,把好的放在桶內,壞的扔掉。耶穌基督說,審判的時候,就是會像這樣(參考馬太福音十三:47—49、廿五:1—1331—46)。耶穌基督也說撒下種子在田裡,當發現有稗子也生長在麥田中時,主人等到收割時候,就會將稗子和麥子分開,然後將稗子丟入火爐中去焚燒(參考馬太福音十三:37—42)。

 

第三十至三十二節:

30耶穌問:「我們說上帝的國像甚麼呢?我們用甚麼比喻來說明它呢?31上帝的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是世界上最小的種子。有人把它種在地裡,32過些時候,它長大起來,比各種蔬菜都大;它長出大枝,飛鳥也在它的蔭下搭窩。」

 

這是另一個上帝國的比喻,耶穌基督在這裡用反問的方式,他一開始就問說「上帝的國像甚麼」?然後接下去又問說:「我們用甚麼比喻來說明它呢?」這些都是耶穌基督講解比喻的特別方式,耶穌基督只有在這裡用此種詢問的方式當作開場白。但這並不意味著耶穌基督不明白要怎樣比喻,也不是他已經沒有好的比喻可說,不是這樣。而是他要引起更多聽眾注意聽的一種方式。

如同前面已經提起過的,耶穌基督採用的比喻素材,都是一般人在家庭生活、工作場所,或是在生活環境中就會看得見、觸摸得到的材料,他將這些材料當作他講解比喻的教材。

31節,耶穌基督在這裡用「芥菜種子」來比喻上帝國,這也是非常特別的一種比喻。

芥菜,這是在巴勒斯坦的特有品種,跟在台灣所看到的芥菜不同。在台灣的芥菜,高大約只有一尺或更多一點。在菜市場裡處處可見,是很好的佳餚料理。但是在巴勒斯坦的芥菜與台灣的品種不同,是屬於木本植物。它的學名叫「Brassic nigra」。這種芥菜在約旦河沿岸特別地多,長高起來有兩種特色,一是會長到大約五公尺高,二是它的根部會很堅硬,就像樹一樣。因此,在馬太福音第十三章32節就很清楚寫著說「它成為一棵樹」,路加福音的作者也採用這個看法(參考路加福音十三:19)。這也是耶穌基督在這裡所說的,這種芥菜種子一長大起來,是比「各種蔬菜都大」,還會長出「枝」讓鳥兒來作窩。

就是因為像一棵樹,已經不是蔬菜的樣式,且又有茂盛的樹葉,因此,有一種鳥名叫「金鶯」,小小的體型,很喜歡到這種樹上來作窩,因為這種芥菜樹會生出一種小小的子粒,是金鶯最喜歡吃的食物。

但整個比喻的中心是在於這種小小的芥菜種子,要讓它長高起來,且可以讓鳥兒作窩在它的枝子上,就必須將這種子種在地裡,若是沒有種下地裡去,就仍然是一粒種子罷了。

 

第三十三至三十四節:

33耶穌用許多類似的比喻向群眾講道,照他們所能明白的教導他們。34他總是用比喻對他們講論;但是他單獨跟門徒在一起的時候,就向門徒解釋一切。

 

這兩節是馬可福音為第四章1節開始到第32節這段經文中,所傳講上帝國的比喻作一個簡單的總結。當馬可福音在這裡以「耶穌用許多類似的比喻」此句來說明時,也是在表示除了作者記載下來的這些比喻之外,耶穌基督還講許多上帝國比喻的教訓。但更重要的,是他所講的這些比喻,都是「照」民眾所能明白的來教導他們。

請注意,在第33節這裡說耶穌基督是用比喻來「講道」,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認識,是「講道」,而不是用比喻講笑話,或是講人生哲學,因為「道」就是上帝。這「道」是生命之「道」。因此,講「道」,就是在傳講上帝的話語。上帝的話語就是生命的盼望,是使人獲得永恆生命的方向。

34節,說耶穌基督單獨和門徒在一起時,就會進一步對跟隨的門徒解釋所傳講的信息之意,因為這些門徒以後要受差派出去傳講上帝國的信息,他們需要更清楚地明白耶穌基督所傳講上帝國信息的奧秘,好幫助更多人聽了之後會接受。

 

第十至十二節:

10耶穌獨自一人的時候,有些聽過他講論的人跟十二使徒一起來見他,要求他解釋這些比喻的意思。11耶穌說:「上帝國的奧秘已經給了你們;至於外界的人,他們所聽到的一切都是藉著比喻。12正像聖經所說:

他們看了又看,卻看不見,

聽了又聽,卻不明白;

不然,他們回心轉意,

上帝就饒恕他們。」

 

很有意思的是,耶穌基督原本是為了要幫助大家更明白才會用比喻,可是為甚麼還是有人不懂。原因就是比喻有時像謎語一樣。原來「比喻」這一詞,有一個意思就是「謎語」,就像我們在講一句很巧妙的俗語一樣,若是對俗語不太清楚的人,或是沒聽過該句俗語的人,就不清楚這句話的意思。

當耶穌基督在傳講上帝國的比喻時,現代的人經常很難懂,例如他說上帝國就像拿一把麵酵,將之放在四十公斤的麵粉團當中,結果全團都發了起來(參考馬太福音十三:33),一般人很難理解這跟上帝國有甚麼關係。每當讀聖經遇到類似這樣的記載,若沒有經過解釋,我們就不容易明白。

10節出現「使徒」這個詞,就很值得注意。因為會使用這「使徒」一詞,已經不是耶穌基督時代的用語,這是在早期教會的內部組織,已經發展到一個規模之後才有的。

照理說,「使徒」應該是最清楚耶穌基督所傳講的比喻之意才對啊,怎麼連他們也不清楚呢?有一種說法,說這裡的「使徒」並不是指這十二位耶穌基督親自揀選出來的門徒、學生,而是代表著那些圍繞在耶穌基督身邊的外邦信徒。

但另有一種看法,認為這裡的「使徒」確實是指耶穌基督所揀選出來的那十二位,他們也一樣聽不懂耶穌基督所講的某些上帝國比喻。

再者,他們「要求他解釋這些比喻的意思」,這句話也是在問耶穌基督「為甚麼說這些比喻」?或是說「講這些比喻到底有甚麼用」?若是這樣,這些跟十二使徒一起來問耶穌基督的人,有的人並不是懷著謙虛想要明白之態度,而是有目的的,他們因為聽不懂耶穌基督講的上帝國比喻,因此,希望耶穌基督進一步解釋比喻的意義,然後要從他解釋的話中,找出話柄來陷害他。這樣,我們可以將來問問題的人分成兩群,一群人是真的想要更清楚明白,另一群人是心存找碴來的。

11節,這裡出現「奧秘」一詞,這詞跟「秘密」不一樣。「奧秘」,是原本不清楚,後來明白了,且因此發現受益很大,這稱之為奧秘。而秘密則是指不能公開的事,講出來之後,就沒有甚麼特別意義了。

耶穌基督對門徒不用比喻也會讓他們清楚明白,因為他們緊跟著在他的身邊,很多事不用多作解釋,門徒只要一看就知道。但對群眾就會引用比喻來講解,主要目的也是為了是要讓群眾更加清楚上帝國的信息。因為「奧秘」就是過去所不知道的事,現在可以明白、清楚。

但夾雜在群眾當中,有些人是宗教領袖差派來監視耶穌基督的「報馬仔」,他們只有一個目的,要在耶穌基督傳講上帝國信息,或是行神蹟奇事時,找出耶穌是否有違背聖經的教導,這樣他們就可以找到陷害耶穌基督的把柄,然後去向他們的主人領賞(參考約翰福音十一:57)。換句話說,他們並不是真心想要聽耶穌基督傳講上帝國信息,他們是來找碴要陷害耶穌基督的。因此,即使在比喻中有非常奧秘的信息在裡面,他們也不會在意。這樣的人,即使聽了比喻,也聽不到其中的「奧秘」,只會聽到「好像有甚麼東西在裡面」的話中話而已。因此,對群眾用比喻也有這樣的用意,就是不讓他們聽得很清楚,主要就是不明說,以免又被想陷害他的人找到機會。

耶穌基督在第12節引用以賽亞書第六章910節的經文。先知以賽亞的這首詩有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當上帝在詢問誰可以成為上帝的僕人去傳達信息時,先知以賽亞回應上帝的呼召,願意受差遣去傳上帝的話給自己的同胞。但上帝則提醒先知以賽亞,不要以為他去傳上帝的信息,以色列人民都會聽從。不會,他需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因為以色列人民已經是眼花、心亂、耳聾了,根本聽不進上帝的呼聲,否則他們一定會悔改而得到赦免。

耶穌基督引用這樣的背景,主要是要說明在他那時代的猶太人社會,也和先知以賽亞的時代景況相同,大家並不是真的想要聽上帝的話,大家在追逐的,就是財富,甚至為了要追求財富,可以謀害他人的性命(參考以賽亞書一:15—16)。

這樣我們可以有個了解:耶穌基督回答這段話,意思就是指:上帝國的信息對那些心裡潔淨、真實的人來說,是很清楚,且會看成是生命中最大的奧秘。但對那些心懷邪惡念頭的人來說,那將永遠是個不解的謎,即使他們聽了,也是一樣,聽不懂真正的意義。若他們是真的想要明白上帝國的信息,他們一定會聽得懂,而且會把握機會趕緊悔改,這樣的人,上帝一定會赦免他們。

 

讓我們來想想所讀這段經文帶來的信息:

 

一、就算最卑微的一粒福音種子,也需要將之種在土地裡,這樣,種子才會成長像一棵大樹,讓更多人得到福氣。

 

        耶穌基督說上帝國就像一粒芥菜種子,人將這種子種在土地上,雖然種子非常渺小,卻可以長起來像一棵大樹一樣,這樣的差距是多麼大啊!

我很喜歡耶穌基督在這裡所說的,芥菜種子必須「種在地裡」,因為只有這樣才會長大起來。若不是種在地裡,而是放在手心上,或是將種子放在盤子、瓶子裡觀賞,這樣的種子永遠都是一粒種子,不會成長。我的聖經中就有一張小小書夾,這書夾裡面就鑲著一粒芥菜種子,因為沒有種在地裡,是鑲在書籤裡,永遠都是一粒小小的芥菜種子,不會長大。

        當耶穌基督這樣說,在說明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上帝國的福音是需要落實下去,就像把芥菜種子種在地裡一樣。若是上帝國福音沒有實踐,就算聽起來很動聽,永遠都是停留在感動而已,不但結不出果實,根本就不會長大起來。但設若我們會將所聽到的上帝國福音之信息,就像把種子種在地裡那樣給實踐出來,那麼就算在人眼中看起來是最卑微的一件事,好像芥菜種子那樣小,有一天也會長成有五公尺那樣高大的樹,且還可以讓金鶯這種美麗的鳥兒來築巢。

        如果我們要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形容上帝國的福音,那就是「上帝是愛」。這樣,把上帝的愛實踐出來,在人看起來可能是非常的微小,但為了實踐上帝的愛所做的,終有一天會長大起來像一棵高大的樹,造福許多周圍的人。

        每年七月的開始前兩個禮拜,咱教會都會舉辦快樂兒童營,今年(2009年)快樂兒童營的主題是:愛,使生命發出亮光。我們講九篇有關聖經中愛的故事,不但這樣,我們也講述九個將上帝之愛給真實實踐出來的人物,為的就是要幫助小朋友明白,他們只要伸出手,就可以幫助許多人。這些故事包括了甘為霖牧師為台灣盲人建立學校;天主教瑞士白冷差會的錫質平神父,在台東疼惜青年人,為教育他們學習一技之長而創辦學校;一位因為小兒麻痺而只有一隻腿可以走路的范裕熙小學生,每天騎著腳踏車去載一位比他嚴重、雙腿都麻痺的同學到學校讀書;宣教師白寶珠姑娘,奉獻一生五十三年的時間,在澎湖照顧痲瘋病患;在台北縣坪林鄉幫助婦女,一生時間免費為她們接生的蔡巧阿嬤;有一位施乾先生,他用一生時間在艋舺照顧乞丐,還有為了要照顧並且醫治烏腳病患,不辭路途辛勞的謝緯牧師等等,這些故事都是在述說上帝奇妙的愛,透過他們實踐在生活當中。

        因此,我們該怎樣來回應這樣的愛?怎樣才能幫助我們的小孩子,或是左鄰右舍的小孩聽到這樣美妙的故事,讓他們也有機會分享到上帝奇妙的愛?我想我們都來學習將芥菜種子種在地裡,而這方法就是將這份傳單當作芥菜種子分發出去,雖然這是一件非常微小的事,但上帝喜悅我們願意用這種方式將祂拯救世人的美好信息播散出去。這樣,當暑假來臨,我們看到咱教會兒童營有兩百名,甚至更多小朋友來參加活動時,我們就可以很欣慰對上帝獻上感謝說:上帝啊,謝謝您,讓我們種下去的福音種子,終於有了發芽的結果出現。

 

二、傳道者應該認真傳遞聖經信息,而信徒則要認真聽以明白聖經的話語。

 

        上帝國的福音,就是上帝話語,上帝的話語就是聖經。因此,一個傳道者,就是要努力將上帝的話語解釋清楚,讓聽到的人都可以明白。若是傳道者沒有認真將上帝的話——聖經,認真地幫助會友、信徒認識,那真的是一件很對不起上帝的大事,有一天,當審判來臨的時候,傳道者就會被上帝扔進火裡焚燒,在那裡,要「哀哭,咬牙切齒」(參考馬太福音十三:4042)。

        但若是一個傳道者很認真地在傳講聖經話語,那麼,信徒就應該要認真聽,且努力學習,這樣就會明白上帝的話語,且會知道要怎樣才能將上帝的話語落實在生活和工作中。

        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工商業非常發達的世代,很講究企業化,甚至有人也將福音的信息「企業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將佈道會當作商品銷售會一般,用行銷的方式在設計佈道會。許多國際知名的佈道家,受他國教會邀請去舉辦佈道會的時候,是租包機帶著整團的工作者,住在頂級的大飯店裡,然後從開始策劃到佈道會結束,都有一套商品行銷策略。將該佈道家包裝得好像是從天上直接差遣下來的特使一般,不但會講令人聽起來心靈受到極大撼動的話,且還會在行銷廣告上形容這位佈道家有特殊的能力,可以醫治各種重大病症等等。類似這樣的傳單、廣告,經常會寄到教會來,一年都會接到好多次,甚至也會有專人打電話來提醒我們去參加佈道會。

最近就有一份傳單,說是要在台北101大樓的第八十四層樓舉辦「2009全球禱告日」,說那是在台北的制高點,且強調101大樓目前還是全世界最高的大樓等等。我實在不太清楚,要舉辦一場禱告會,傳單一再強調101樓層之高,為的是甚麼?我也在想:為甚麼舉辦這種全球連線禱告,一定要租用台北市最貴的101大樓來舉辦?且一再強調是要到那樣高的樓層祈禱,其中隱藏著甚麼意義?想想看,這些經費要從哪裡來?難道101大樓會無條件、免租金提供場地嗎?絕對不可能!更荒謬的是,兩個禮拜前,主辦單位還打電話來說我們教會還沒有報名,快來不及了,一定要趕快報名,因為那地方只能容納六百名。

        這兩個禮拜來,我一直在想這件事:若是真的要舉辦這種教會信徒一起祈禱的聚會,若是只需要集合六百個人的聚會場所,可以用台北雙連教會,也可以借用浸信會懷恩堂,或是衛理公會的真理堂,還有士林靈糧堂也可以借用,這些地方都可以容納比六百人更多的兄姊相聚在一起,不是嗎?為甚麼要花那樣多的錢去租借101大樓的第八十四層樓?向上帝禱告不需要花這樣多錢。

        提起這樣的例子,我只想告訴大家一件事:若是沒有好好學習聖經的話語,我們就很容易被許多現代企業化的廣告給迷惑了,更糟糕的,就是有些人將這些工商社會的伎倆帶入了教會,導引教會進入那些看起來光鮮耀眼的數據、場面,還沾沾自喜地以為福音就是這樣。但我要特別提醒大家的,就是福音絕對不是這種樣式,福音是上帝的話,既然是上帝的話,就不需要經過包裝、掩飾。因此,若是沒有上帝的話作基礎,都是採用生意人商場的想法,將會在不小心當中使福音變質,而使我們不知不覺遠離上帝的教導。這也是使徒保羅在提醒當時的哥林多教會,不要把上帝的福音信息當作商品叫賣(參考哥林多後書二:17)。

        回到聖經,這可說是宗教改革運動最重要的信念之一。今年在世界各地的改革宗教會,紛紛在舉辦約翰‧加爾文出生五百週年的紀念會。咱教會既然是屬於長老教會,紀念咱長老教會創會者約翰‧加爾文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他強調「教會奠基在聖經——上帝話語的基礎上」這樣的信念給落實出來。

        我再次在此宣告,我一定會傾盡所有的力量帶領大家一起閱讀聖經,學習聖經的話語,明白聖經的教導,但我也深深期盼大家會認真來跟牧師一起學習,讓咱教會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就不會因為這個社會的急速轉變,而使我們的信仰陷入迷失。

                                              (講於2009524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