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講:盲目地求神蹟

經文:馬可福音八:113

 

        在福音書記載神蹟的記事中,比較特別的就是五餅二魚的神蹟,這也是四本福音書共同記載的唯一一件神蹟,且記載的內容差異並不是很大。但這件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外,在馬可和馬太福音這兩本福音書中又有記載另一件很類似五餅二魚的神蹟,因此,經常引起許多讀者的討論,到底是兩件神蹟?或是只有一件,而這件七個餅和幾條魚的神蹟是否是五餅二魚神蹟的重複記載?類似這樣的問題一直在查經班被提出來

如果我們稍微比較一下五餅二魚的神蹟,就會發現有些資料是很不一樣的:

馬可福音第六章3444

馬可福音第八章110

6:34耶穌一登岸,看見這一大群人,動了惻隱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群。他開始教導他們許多事。

6:35傍晚的時候,門徒來見他,對他說:「天晚了,這裏又是偏僻的地方,

6:36請叫大家散開,讓他們自己到附近村莊買食物吃。」

 

 

6:37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他們問:「你要我們去買兩百塊銀子的餅來給他們吃嗎?」

6:38耶穌對他們說:「去看看你們一共有多少個餅?」他們查過後說:「五個餅和兩條魚。」

6:39耶穌吩咐門徒叫群眾一組一組地坐在青草地上。

6:40大家坐下來,有一百個人一組的,有五十個人一組的。

6:41耶穌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感謝上帝,然後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就分給大家。同樣,他把兩條魚也分了。

6:42大家都吃,而且都吃飽了。

6:43 門徒把剩下的餅和魚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6:44吃飽的人數,男人就有五千。

8:1過了不久,另外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他們沒有甚麼可吃的了;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

8:2「我很替這一群人擔心;因為他們跟我在一起已經三天,現在沒有甚麼可吃的了。

8:3如果我叫他們餓著肚子回家,他們會在路上暈倒,因為他們有的是從遠方來的。」

8:4他的門徒就問他:「在這偏僻的地方,我們哪裏去找足夠的食物給這許多人吃飽呢?」

8:5耶穌問他們:「你們有多少個餅?」他們回答:「七個。」

 

8:6耶穌吩咐群眾坐在地上,

 

 

 

然後拿起那七個餅,感謝上帝,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就分給大家。

8:7他們還有幾條小魚;耶穌獻上感謝,吩咐門徒也分給大家。

8:8-9大家都吃,而且吃飽了;吃的人數約有四千。門徒收拾吃剩的碎屑,一共裝滿了七個籃子。耶穌遣散群眾,

8:10立刻和門徒上船往大瑪努他地區去。

從記載的內容來看,實在是兩件不相同的記事,可說是兩件不一樣的神蹟。依照約翰福音第六章4節的記載,五餅二魚的神蹟是發生在逾越節的前夕,因此,人群聚集甚多那是很可以理解的。在這裡並沒有說明神蹟的時間背景。

再者,在這件七個餅和幾條魚的神蹟中,特別提到民眾已經有長達三天的時間跟耶穌基督在一起,換句話說,民眾已經沒東西吃,確實需要食物來充飢。而五餅二魚的神蹟,在時間上是還可以遣散民眾去購買食物,因此,民眾的聚集可說是臨時性的。

另外一點,這件神蹟分發食物的動作,都是耶穌基督主動,跟五餅二魚的神蹟,是門徒主動來跟耶穌基督討論,且安排民眾成小組型態,兩件神蹟的記載方式和內容確實不一樣。

        還有,若是注意馬可福音第八章9節,這裡記載剩下的碎屑裝在七個籃子裡,這裡的籃子,所用的希臘文和在第六章43節所用的籃子不一樣;在台語聖經的翻譯上非常清楚,將這兩處經文的用字區隔出來,第八章9節的剩下碎屑裝滿七個「」,而在第六章43節則是用「kheng」,兩種是不一樣的。在希臘文原文所用的字很清楚,也是不一樣;在五餅二魚神蹟中用的希臘文是「kophinon」,這種籃子,是猶太人平常生活外出時必備的隨身物品,他們外出都會在這種「籃子」,裡面裝著餅和要背誦的經文片。而我們現在所讀的這七個餅和幾條魚的神蹟,其所用的希臘文是「spuridas」這字,而這字跟使徒行傳第九章25節,記載使徒保羅被大馬士革的信徒們,在半夜裡利用「籃子」將他從城牆上縋下去,讓使徒保羅得以逃跑,所用的「籃子」就是「spuridas」,這種籃子是羅馬人一般家庭生活中,用來裝東西的,可見兩字所表明的籃子相差非常大,這點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

        但卻又有不同的看法,就是五餅二魚的神蹟一直是早期基督教會最流行、且讓人喜愛的一則神蹟記事,再加上這則神蹟和逾越節最後晚餐有關連,從耶穌基督在擘餅、舉目望天祈禱上帝的賜福等動作來看,這兩件幾乎完全相同。又因為從最後晚餐延伸到後來早期教會的愛餐(參考使徒行傳二:46,哥林多前書十一:21—22)等,這個五餅二魚神蹟故事流傳到外邦教會去時,很可能有了改變,這種改變是跟剩下的「十二」籃子,這個「十二」所代表的,是指以色列民族之意,而在外邦教會的信徒很可能比較喜歡用「七」這字,來表示全人類。因為「七」一字,所代表的是神聖,用在信徒身上,表明的就是所有信靠耶穌基督的人都將因此成聖。加上早期教會第一次選出來的重要幹部,就是「七」個人,使福音事工因此大為廣傳。因此,有一種說法,這個七個餅和幾條魚的神蹟,其實就是五餅二魚神蹟的另一種流傳,特別是在外邦地區的教會。

        會這樣思考,跟這則七個餅和幾條魚的神蹟有關,想想看,在這則神蹟中只談餅,並沒有特別強調魚,而在五餅二魚神蹟中,魚是很清楚地被記錄下來,原因是魚乃加利利湖的特產,「二魚」,對早期猶太人基督徒來說,感覺很親切,但對外邦人來說,魚的重要性並不是那麼明顯,但餅可說是中東地區共同的主食。且當基督徒在使用聖餐時,並不用魚,只用餅和酒。

        我們無法得到更多的資料來證實這種說法,但至少我們可以從這則不同於五餅二魚神蹟的記事,學習到許多新的信仰功課。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則神蹟的經文內容:

 

第一至三節:

過了不久,另外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他們沒有甚麼可吃的了;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2「我很替這一群人擔心;因為他們跟我在一起已經三天,現在沒有甚麼可吃的了。3如果我叫他們餓著肚子回家,他們會在路上暈倒,因為他們有的是從遠方來的。」

 

馬可福音作者在這裡一開始就說「過了不久」,這是馬可福音寫作時最常見的用詞,表示發生這件神蹟的時間,和上次發生醫治一個「耳聾舌結」的神蹟,在時間上是相差不久(參考馬可福音第七章3137節),而民眾是一直跟隨在耶穌基督的身邊。依照第2節的記載,耶穌基督對門徒說這群民眾跟隨他已經長達「三天」的時間了,這點可說是四本福音書中最清楚,且唯一記載民眾跟隨耶穌基督時間多久之經文。這也讓我們看到耶穌基督跟這群民眾傳講上帝國信息多達三天的時間,這很像今天的教會在舉行培靈會,或是退修會一樣。

不過,請大家注意,這幾天當中,可能群眾一直很專注在聽耶穌基督傳講上帝國的信息,而沒有注意到他們身上所準備的糧食問題。再者,第4節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地點就是在荒郊野外,因為是在荒郊偏僻的地方,才有辦法容納那樣多人聚集在一起,特別是現在群眾在這裡已有長達三天的時間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3節這裡特別提到說有人是「從遠方來的」,這句話或許可以參考七章第24節提到的,說耶穌基督去泰爾,在那兒醫治了一位腓尼基女人的女兒,再來就是第七章31節,記載耶穌基督回到加利利湖時,經過了西頓和十邑境界,這說明了有許多民眾是這些外邦地區的人,他們因為親眼看見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奇事,也聽過耶穌基督的教導,於是就這樣跟著他一路走到加利利來。也因為有民眾是從這麼遠的地方來到加利利,且已經連續三天,就算身上有帶乾糧,恐怕也沒有甚麼剩餘了,若是沒有讓他們飽食,要讓他們就此回去,恐怕在路上就會因餓肚子而暈倒。

 

第四至五節:

4他的門徒就問他:「在這偏僻的地方,我們哪裡去找足夠的食物給這許多人吃飽呢?」

5耶穌問他們:「你們有多少個餅?」

他們回答:「七個。」

 

4節很值得我們注意,這節可以說是整個神蹟記事最重要的一節經文,這裡說門徒對耶穌基督要他們提供食物給民眾時,第一個反應是:「在這偏僻的地方,我們哪裡去找足夠的食物給這許多人吃飽呢?」這跟以色列人民出埃及進入曠野之後的反應,是非常相像的。當以色列人民進入曠野之後,第一個遇到的困難,就是沒有水,也沒有食物。也因為這樣,每當遇到缺水或是缺少食物時,他們就會想回到過去在埃及過著有豐富的食物可吃,有足夠的水可喝的生活,因為在曠野,甚麼都沒有時,就會面臨死亡的威脅。但上帝卻可從磐石出泉水,從天上降下嗎哪餵養他們長達四十年之久。換句話說,在那沒有任何可以倚靠的地方,人唯有的倚靠,就是上帝。

這樣,我們可以看出福音書的作者想要表明一件重要的信息:像早期以色列人民出埃及時所遇到的情況相同,如今也發生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在偏僻的曠野沒有食物之處,如今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卻可以讓大家飽食而有餘。

再來,若是這個神蹟是第二件神蹟,也就是說在這件神蹟之前已經發生過五餅二魚的神蹟,那麼,這些門徒也真的很健忘,因為耶穌基督可以透過五個大麥餅、二條魚餵養超過五千人飽食又有餘,現在只不過是超過四千多人,比上次的人數還少,門徒只要欠缺食物,就趕緊去找餅就是了,而且大麥餅也可以,怎麼會想到沒有食物可以給這些民眾飽食一餐呢?因此,有不少聖經學者堅持這個神蹟應該是和五餅二魚同一個神蹟,只是在流傳上已經和原本的五餅二魚之內容有了不同罷了。

但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這確實是另一個新的神蹟,只因為門徒一下子就忘記了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就像馬可福音在第八章14節所提起的,門徒忘記多帶餅,只帶一個餅而已,此事讓門徒心裡感到不安。由於在第1820節記載,耶穌基督特別提起有關這兩件神蹟的故事。因此,堅持五餅二魚和這件七個餅與幾條魚的神蹟,是兩件,並不是一件神蹟兩種傳說。

耶穌基督問門徒有說少個餅?他們很清楚地回答說「七個」。「七」這在以色列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含意,它在表明有上帝賜福之意,當然這樣的含意跟上帝創造宇宙萬物之後,在第七天休息,並且「賜福」在第七天的這種傳統有關。

 

第六至十節:

6耶穌吩咐群眾坐在地上,然後拿起那七個餅,感謝上帝,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就分給大家。7他們還有幾條小魚;耶穌獻上感謝,吩咐門徒也分給大家。8—9大家都吃,而且吃飽了;吃的人數約有四千。門徒收拾吃剩的碎屑,一共裝滿了七個籃子。耶穌遣散群眾,10立刻和門徒上船往大瑪努他地區去。

 

在這裡我們特別注意到首先拿到耶穌基督手上的,是只有餅而已,而且是等到把餅都分給大家之後,才再說有幾條小魚。這跟前面的五餅二魚之神蹟很不一樣;在那五餅二魚的神蹟中,耶穌基督是將魚和餅同時獻上感謝,然後先發餅,接著發魚給民眾。在這裡則不是這樣,而是先將餅獻上感謝之後就發給民眾,之後,才繼續將魚獻上感謝又分給民眾。

再者,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中,是耶穌基督吩咐門徒去將群眾有組織的分配好,包括有「一百個人一組的,有五十個人一組的」(參考馬可福音六:40)。在這裡並沒有這樣吩咐門徒把群眾組織起來,只有記載「耶穌吩咐群眾坐在地上」,然後是拿起餅向天祈禱獻上感謝。

在這裡記載說「吃的人數約有四千」,若是參考馬太福音第十五章38節的記載,則是一貫的手筆,寫著「除了婦女和孩子,有四千人」,這句話很清楚說明人數四千,是指年齡超過二十歲以上的男人就有四千,若是再加上婦女和孩子,必定超過許多,保守估計也會有高達六千,甚至七千人之多。

在前面已經解說過的,這裡所說剩下的碎屑裝滿了「七個籃子」,這籃子的用字大不同於五餅二魚所說的「籃子」。

10節的「大瑪努他」到底是在哪裡?這地點已經無法可考,很可能是位於加利利湖西邊的「馬加丹」這一帶地方。

 

第十一至十三節:

11有些法利賽人來見耶穌,跟他辯論。他們想陷害他,要求他顯個神蹟,證明他所行的是出於上帝。12耶穌深深地歎息,說:「這時代的人為甚麼要求神蹟呢?我實在告訴你們,這時代的人是不配看神蹟的!」

13他就離開他們,又上船渡過湖的對岸。

 

這段經文編輯在這裡可說是非常有意思,原因是耶穌基督剛剛才完成一項偉大的神蹟——用七個餅和幾條魚讓超過四千人的民眾飽食且有剩餘,但在這些宗教領袖眼中,這顯然並不是甚麼了不起的大事,他們想要再看看是否還有甚麼比這更偉大的神蹟。

如同前面已經敘述過的,這項七個餅和幾條魚讓這樣多民眾飽食,就如同當年以色列人民出埃及進入曠野之後,在飢渴之生命危險下,因為上帝行偉大的神蹟奇事,從磐石出泉水、天上降下嗎哪等一樣,耶穌基督也因為考慮到民眾因為已經飢餓長達三天時間,若是這樣繼續下去,恐怕會「在路上暈倒」,甚至發生生命危險,因此,他用這神蹟不但幫助了民眾免除生命飢餓的難過,或是危險,甚至讓民眾因此深信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有特殊的神能彰顯出來。

但這些神能看在法利賽人這些宗教領袖眼中,似乎是瞎子在看天象的變化一樣,並沒有看見。他們一直很難接受耶穌基督對民眾的教導,因為耶穌基督的教導往往讓民眾感覺到「驚奇」(參考馬太福音七:28、廿二:33,馬可福音七:37、十:24),因為他的教導總是讓人覺得很不一樣。不但如此,在民眾的眼中,耶穌基督所傳講的信息是比法利賽人或是經學教師的教導還要有權威(參考馬可福音一:22)。可能是因為酸葡萄的心理因素,或是嫉妒之心,使這些宗教領袖想要挑戰耶穌基督的權威,他們不只一次要耶穌基督顯現神蹟奇事給他們看,在這裡記載一次,在馬太福音則是記載了兩次,其中一次是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來找耶穌基督,要求他顯個神蹟給他們看(參考馬太福音十二:38),另一次是經學教師和撒都該人聯袂來找耶穌基督,且是懷有惡意的想要藉此陷害耶穌基督(參考馬太福音十六;1)。

這裡所記載的是這些宗教領袖是懷著惡意來的,他們主要目的就是要找出把柄來陷害耶穌基督,心裡並不是真正的想要看耶穌基督行神蹟奇事,這點正好顯明他們是心懷不軌。

「陷害」的原文是指「試探」的意思,這和第一章記載撒但「試探」耶穌基督時所用的詞完全相同。從這裡可看出馬可福音作者認為這些宗教領袖根本就是不懷好意來找耶穌基督。而耶穌基督也真的知道他們心裡所想的,因此,他並不為此而動心。他知道這些人的心思意念是壞的。因此,他說出「這時代的人是不配看神蹟的」這句話。

馬可福音作者並沒有說明耶穌基督拒絕給他們看見神蹟之因,但在馬太福音第十二章39節和第十六章4節等兩處經文中,都很清楚指出耶穌基督在譴責當代社會是一個非常「邪惡」的時代,也是一個「淫亂」的時代。為甚麼耶穌基督會稱呼他那時代是個「邪惡」、「淫亂」的時代呢?

我們知道在聖經中很清楚表示以色列人民和上帝之間,就是以夫妻的關係來形容(參考以西結書十六:8,何西阿書二:10)。因此,當耶穌基督用「邪惡」、「淫亂」時,所指的就是這種夫妻之間的關係說的,意思就是指猶太人心中並沒有將上帝當作他們生命中真正的「丈夫」,而是心中別有新歡,這就是耶穌基督所指出的「邪惡」或「淫亂」之意。若是我們看舊約聖經列王紀上、下兩卷聖經,每當作者在指一個君王做出上帝看為「邪惡」的事時,意思就是指這個君王離棄上帝,去拜別的神明(參考列王紀上十三:33、十五:34、列王紀下三:1—2、八:16—1827:十三:1—2)。

因此,當耶穌基督指出當代猶太人「淫亂」、「邪惡」時,已經很清楚在表達一個基本信念:對上帝不夠忠心的人,卻想要祈求看見神蹟出現,那是很荒謬的心態。因為神蹟乃是上帝奇妙的作為,一個不信上帝、對上帝沒有忠實之心的人,期盼看見上帝的奇妙作為,那是等於緣木求魚一樣。這就是為甚麼耶穌基督會對那些要求他顯個神蹟給他們的法利賽人說,「這時代的人是不配看神蹟的」之因,雖然法利賽人表面上看起來敬虔,其實他們的內心並沒有真的相信上帝。耶穌基督這樣說宗教領袖們,可說是很嚴重的控訴。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段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我們的生命倚靠是在上帝,祂才是我們生命的主宰。

 

        當耶穌基督在關心跟隨他的民眾沒有食物,而要他的門徒提供食物時,門徒第一個反應就是在那荒野之地,怎樣找到食物呢?這很像以色列人民在上帝帶領之下走出了埃及,然後又經過了紅海,這樣偉大的神蹟都在他們眼前出現,他們親自體驗到上帝奇妙的作為,可是,當面臨曠野缺乏食物和水的時候,他們第一個反應出來的,竟然是埋怨上帝的僕人摩西,並且說上帝根本就是要把他們餓死、渴死在曠野之處,出埃及記第十六章3節記載以色列人民埋怨摩西和亞倫時所說的話:

 

「我們寧願上主在埃及把我們殺掉算了。在埃及,我們至少可以圍著肉鍋吃得飽飽的。可是你們把我們帶到曠野,要我們在這裡餓死。」

 

        以色列人民所說的這種埋怨上帝僕人的話,上帝聽得很清楚,但上帝並不是聽了之後,就順著他們的要求給予他們,而是一再地讓他們體驗到飢餓、乾渴的生命痛苦,為的是要讓他們過去長達四百年時間在埃及過慣了物欲化的生活方式,及以為生命的倚靠在財物上的這種錯誤思想徹底更新過來,要讓他們有個嶄新的生命態度,知道生命真正的倚靠是在賞賜生命的主宰上帝。這點可以從申命記作者後來回想過去在曠野漂流期間的生命體驗就很清楚。申命記作者這樣說:

 

「你們要回想,在曠野流浪那四十年間,上主——你們的上帝怎樣帶領你們的旅程。他以艱難考驗你們,使你們謙卑,要知道你們的心志,看你們是否肯遵行他的誡命。上主使你們飢餓,然後把嗎哪賜給你們,你們和祖先都沒有吃過的食物,以此教導你們人的生存不僅是靠食物,而是靠上主所說的每一句話。」(申命記八:2-3

 

        非常清楚地,這裡讓我們知道生命的真實倚靠是在賞賜生命的主上帝,這點尤其是在今天相當講究物質生活的時代環境中,更需要我們謹慎來思考,我們是否也重蹈以色列人民在曠野漂流期間所犯的錯?我們的信仰是否有幫助我們清楚生命的倚靠是在上帝?

        當耶穌基督和門徒在一起那麼久,一再看見耶穌基督行神蹟奇事,卻在民眾聚集而需要食物時,他們反而忘記了耶穌基督就是他們最好的倚靠;他們曾忘記耶穌基督曾用五餅二魚給超過五千個民眾飽食有餘;當他們看到耶穌基督行走在海面上時,那種驚慌失措之態,就可以理解他們早已經忘記了耶穌基督曾經在加利利湖中,平息了幾乎讓船沉沒的大風浪之神蹟;耶穌基督可以用一句話,讓被鬼附身的病人得醫治,也可以用一句話使病重長達三十八年的癱瘓者,在眾目睽睽之下,站起來扛著褥子起來走,這些都在說明耶穌基督就是生命的主宰,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生命的力量,他就是生命的泉源,也是生命的糧食。

        作為耶穌基督的信徒,我們應該清楚生命的倚靠是賞賜生命的主上帝,而不是在人看為重要的各種珍貴物品。使徒保羅把他自己的生命經歷分享給我們,他說:

 

但是,我一向認為有盈利的,現在為了基督的緣故,我把這些看作虧損。不只這樣,我更把萬事看作虧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為了他,我損失了一切,當作垃圾,為要贏得基督,完全跟他連結。」(腓立比書三:7—9a)。

 

     使徒保羅的這段話應該可以幫助我們重新反省信仰的內涵。我們並不一定要像使徒保羅拋棄所有的一切,但至少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真確的信仰態度:生命的倚靠,是在上帝,祂才是我們生命的主宰。

 

二、對上帝忠實的人,每當活著的日子,都會看見神蹟,而不是要求神蹟。因為神蹟就在我們每天生活的當中出現。

 

        祈求神蹟,這幾乎就是所有人所期盼看見的事。自古以來,每個地方、每個時代的人,都在見證他們生命中所經歷到的奇妙神蹟。但甚少人會在經歷過神蹟之後,就在生命中有了滿足而終生感謝上帝。沒有,大家仍舊繼續祈求神蹟出現。每當神蹟出現,就會充滿著信心,而當神蹟不再出現時,信心也跟著冷淡下來。會有這樣的信仰心境,就是因為把神蹟看成是非常奇特的生命際遇。固然不錯,神蹟可以是非常特殊的生命際遇,但神蹟更是上帝奇妙的作為,而上帝奇妙的作為在每天的生活當中與我們同在。也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存活下去,這個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耶穌基督行過許多神蹟奇事,特別是在馬可福音作者巧妙的編輯之下,耶穌基督才剛完成一件偉大的神蹟,他用七個餅和幾條魚,讓超過四千多人的民眾可以飽食且有餘,但隨即有幾位法利賽人來要求耶穌基督用神蹟來顯明他的能力,就是來自上帝的力量。馬可福音作者特別用「他們想陷害他」這句話來說明,這些宗教領袖的心態基本上是有問題。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並不會要求耶穌基督顯個神蹟來證明他的能力。因為生命的存在就是最好的神蹟,一個人能活著,就是神蹟。若沒有這樣的認識,就是對神蹟的認識很陌生。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19937月,台灣因為長久沒有下雨而發生嚴重乾旱,特別是在基隆地區因為嚴重缺水,每天都需要從台北用消防車運水到基隆去供應給市民每日生活所需。為了要解決缺水的問題,當時的基隆市長林水木,率領市政府一級主管披上麻衣,在基隆港口擺設祭壇向天求雨,但還是沒有得到雨水。

        想想看,每當下雨時,我們總是會從電視新聞媒體中聽到這樣的報導說:「今天天氣不好,天會下雨。」下雨,竟然說是天氣不好,這樣是錯誤的觀念。沒有下雨,我們生活一定會很痛苦,甚至生命會因此而發生危險。我們應該有更正確的認識,不論是有陽光的日子,或是有下雨包括有涼風吹的時候,都應該感謝上帝,那是上帝奇妙的作為。

        有一件我的親身經驗,那就是19867月,我在嘉義西門舉辦暑假老人營,每天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連續五天。很多非基督徒來參加。中午吃飯的時候,因為有太多非基督徒,他們並不知道飯前要謝飯,因此,要先帶領這些老人吃飯前的謝飯,我請大家先把眼睛閉起來,用這樣祈禱說:

 

        感謝天,出日光,暖活了我們的大地,

      感謝天,下雨在地上,滋潤了我們的田園,使五穀菜蔬生長,

      感謝天,吹涼風,使花粉會匹配,果子會生,

      感謝天,讓我們的下巴會咬,

      感謝天,使我們的眼皮會動。

       

        我用這種方式帶大家祈禱感謝後,接著說「大家可以張開眼睛,一起來吃飯」,結果我發現很多人沒有馬上吃,反而彼此說「你的下巴會咬耶」,也有人說「你的眼皮會動耶」。

        沒錯,我們的下巴會咬,眼皮會動,就是很大的神蹟,不是嗎?我們每天天亮睡醒會爬得起來,就是上帝極大的恩典,使我們可以繼續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這就是神蹟!

        神蹟並不是距離我們很遙遠的地方,它就發生在我們每天生活中,只要我們稍微用心看、想,就會發現上帝的恩典真奇妙啊!

                                             (講於200996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