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講:只有靠禱告

經文:馬可福音九:1429

 

        就像前面已經提起過的,馬可福音從第一章14節開始,直到第八章26節止,在這段落中,都是記載耶穌基督在加利利鄰近鄉鎮的工作,這些工作很多都是以行神蹟奇事,以及教導民眾認識上帝國的信息為主題。然後從第八章27節直到第十章52節,這段落是記載耶穌基督帶門徒和跟隨者,走向耶路撒冷去。而在走向耶路撒冷的途中,把重點放在預言他將在耶路撒冷受難,以及受難後三天將再復活起來(參考八:31、九:31、十:33—34)。另外一點,是在這段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馬可福音不再像第一段落般記載耶穌基督所行的各種神蹟奇事和教導,只記載兩件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奇事,其一就是我們現在所讀的這段有關醫治一位被鬼附身的小孩,另一件就是在離開耶利哥城之際,遇到一位名叫巴底買的盲人,耶穌基督醫治好他瞎眼的疾病。

        在這段記載耶穌基督醫治這位小孩的神蹟記事,很有意思的事,就是馬可福音的作者將之編撰在第一次預言將在耶路撒冷受苦難之後。然後在第二次預言之後,隨即有門徒來告訴他,說有人借用他的名字在趕鬼。趕鬼,這也是一種醫治行動,耶穌基督沒有阻止人做這樣的事。當耶穌基督第三次預言即將在耶路撒冷受難之後,就有另一件醫治的神蹟,那是開啟盲人的眼睛。而最特別的,是這次被醫治的盲人巴底買,竟然知道耶穌基督就是「大衛之子」,這句看似簡單的「大衛之子」,其實已經很清楚在表明耶穌基督就是猶太人等待甚久的彌賽亞,而一個眼盲的人會知道,跟隨在耶穌基督身邊的門徒和眾人,更應該清楚知道才對。但就像我前面已經多次提起過的,馬可福音作者所描述這群跟隨在耶穌基督身邊的門徒,對耶穌基督的認識甚少,有時是比盲人還不如。

        馬可福音作者有一個努力:如果一個瞎眼的人,只因為聽見過耶穌基督的事,就相信他就是彌賽亞,是拯救者。那麼,所有眼睛明亮的人,親眼看見過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奇事,親耳聽過耶穌基督所傳講的上帝國信息,且曾經跟隨過他遊走各地去傳福音的民眾,特別是他的門徒,豈不更應該確信耶穌基督就是來自上帝,就是為了要拯救世人而降生在世上的主?這點是馬可福音作者一再在努力的編輯方向。

這對我們今天的基督徒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信仰啟示,也是我一再提醒大家注意的:當我們的耳朵還可以聽到、眼睛可以看見,手會動,腳會走,請不要猶豫,不要遲疑,相信耶穌基督就是你生命的主,這點一定是正確的。而跟著牧師來讀聖經、查經,是絕對不會有錯的。

前一講有提起過,當耶穌基督和他三個門徒還在山上的時候,彼得因為看見摩西和先知以利亞突然出現跟耶穌基督講話,他就對耶穌基督說:「老師,我們在這裡真好!(馬可福音九:5a),並且還進一步提議說,要蓋三座帳棚給他們住在山上。確實不錯,住在山上真好,但是真正的福音不是要留在離開人群的山上,而是要把福音帶入人群當中。果然,就在摩西和先知以利亞離開之後,耶穌基督就帶著這三個門徒從山上下來,而且發現有許多群眾圍繞著其他九位門徒,他發現他們當中似乎有了爭辯。原來是為了一個孩子被鬼附著生病的事,門徒們和經學教師正在辯論。

此段記載耶穌基督醫治好這個小孩的病的記事,也同時出現在馬太福音第十七章1421節,以及路加福音第九章3743節。就像我已有多次提起過的,馬可福音在記載耶穌基督所行神蹟奇事的事上,總是很詳細,在這件醫治的神蹟上,也是三本福音書中記載最詳細的。若是再進一步比較這三本福音書所記載的,就會發現馬可福音是將重點放在:耶穌基督和這孩子的父親之間的對話(參考馬可福音九:21—24)。而馬太福音則是強調信心的重要性,因為有信心的人,沒有不能成就的事(參考馬太福音十七:20—21)。路加福音比較在意這個孩子對焦慮的父親的生命意義,因為這孩子是他的「獨子」(參考路加福音九:38)。每本福音書的作者有自己的觀點,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他們寫給的對象不一樣,就有不同的觀點。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馬可福音作者記載這段記事的經文內容:

 

第十四至十八節:

14他們回到其他門徒那裡的時候,看見一大群人圍著他們,有些經學教師正在跟他們辯論。15群眾一看見耶穌都非常詫異;大家跑上去迎接他。16耶穌問門徒:「你們在跟他們辯論些甚麼?」

17人群中有一個人說:「老師,我帶了我的兒子來看你;因為他有啞巴鬼附身,不能說話。18每當鬼襲擊他,就把他摔倒在地上,使他口吐白沫,咬緊牙關,渾身僵硬。我請求你的門徒趕走這鬼,可是他們無能為力。」

 

在這裡我們看到經學教師又來攪局了,他們一直想盡辦法要找出耶穌基督的毛病。在第二章67節,當他們看到耶穌基督用一句憐憫的話,治好癱瘓者的病時,他們說耶穌基督說了「狂妄的話」;在第三章22節,當耶穌基督在進行趕鬼的醫治工作時,他們說耶穌基督是被鬼王附身,用鬼王的力量在趕鬼(可對照馬太福音十二:22—24);在第七章12節,當他們看見耶穌基督的門徒吃飯沒有洗手,就質問耶穌基督沒有教好門徒守傳統生活規律;在第八章11節說他們來見耶穌基督,跟他辯論,又要求耶穌基督顯個神蹟給他們看,為的是想要找出把柄好控告耶穌基督。現在他們又圍繞過來,這次是找上了耶穌基督的門徒,跟他的門徒辯論。

聖經的作者沒有告訴我們,到底是為了甚麼事在辯論。但我們從整個經文可以看出,是因為有個家長帶著他那被鬼附身的孩子來找耶穌基督,結果因為耶穌基督上山去,留下九位門徒在山下。因此,這父親找耶穌基督的門徒為他的孩子趕鬼,沒有想到門徒無法趕出這強有力的鬼,可能就是為此緣故,讓這些經學教師找到了攻擊的機會吧。

讓我們感到不解的是第15節說,群眾看見耶穌基督來時,「都非常詫異」,為甚麼會這樣?我們無法清楚知道,有人說是因為耶穌基督臉上發出亮光,但也有人說是因為門徒正在被經學教師修理得不知所措之際,他們期盼老師趕緊出現,就在此時突然看到耶穌基督出現了。但也有可能是因為門徒和民眾正在討論耶穌基督怎麼遲遲未下山,因為他們知道此時此刻,最需要大有能力的耶穌基督出現,這時候耶穌基督突然出現了。因此,一看見耶穌基督,就非常高興地上前去迎接他。

耶穌基督一看見門徒,就問他們在跟經學教師「辯論些甚麼」?這句話顯然從門徒臉上可看得出來,他們一定和經學教師之間有過很激烈的爭辯。而爭論的原因必定又跟門徒無法趕出附在孩子身上的鬼有關,這從孩子的父親所說的話中,可以了解得到。

從第1718節的記載,可看出耶穌基督的門徒和經學教師之間的辯論,就是這個問題。可以看到這個附在孩子身上的鬼確實很厲害,它可以讓這個小孩無法言語,並且可以把小孩「摔倒在地上,使他口吐白沫,咬緊牙關,渾身僵硬」,這些現象在馬太福音第十七章15節的記載,很清楚地說這小孩是患了「癲癇病」。這種病在聖經時代幾乎是無藥可救,即使我們現今醫療科技這樣發達的時代,約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透過藥物醫治。但聖經的時代沒有辦法,不只是這種病,有很多病都不是人的能力可以治癒的。因此,聖經時代的人,會將無法醫治的重病看成是被鬼附身,而只要是被鬼附身的人,隨時都有可能遭遇生命的危險。

在第18節最後,這被鬼附身的孩子父親這樣對耶穌基督說:「我請求你的門徒趕走這鬼,可是他們無能為力。」這句話很值得注意,原因是當耶穌基督揀選並差派十二位門徒出去傳福音時,曾「賜給他們趕鬼的權柄」(參考馬可福音三:15、六:7),而這些門徒出去傳道,身上確實也充滿了耶穌基督所賞賜的恩典和能力,除了「勸人悔改。他們又趕走許多鬼,用油塗抹許多病人,治好了他們的疾病」(參考馬可福音六:12)。這很清楚說明,耶穌基督的門徒應該有能力趕鬼才對,可是現在怎麼會無能為力了呢?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是不是因為這孩子病重的現象,讓這些門徒看見了,隨即反應出害怕或是膽怯?而使他們因此失去了醫治的力量?是否有可能因為這孩子的父親原本是來找耶穌基督醫治的,但來的時候,剛好耶穌基督和三個門徒上山去,沒有遇見耶穌基督,於是心理上產生了對門徒們的能力有所懷疑?而懷疑,有可能是使門徒和這孩子的父親都失去了信心。

 

第十九至廿四節:

19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這時代的人是多麼沒有信心哪!我還得在你們這裡多久呢?還得容忍你們多久呢?把孩子帶到我這裡來!」20他們就把他帶來。

21那鬼一看見耶穌,立刻使孩子劇烈地抽瘋,倒在地上打滾,口吐白沫。21耶穌問他的父親:「他害這病有多久了?」

他回答:「從小就有了。22鬼多次想殺滅他,把他扔進火裡,推下水裡。但是你若能做甚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

23耶穌說:「是的,你若能!有信心的人,甚麼事都能。」

24孩子的父親立刻大聲喊:「我信,但是我的信心不夠,求你幫助我!」

 

現在耶穌基督把這件引起爭辯的真正問題說了出來,他強調並且讓大家知道,問題不在於是誰有能力,而是在於信心的問題。這種信心的問題,不只是孩子的父親,更是在門徒的身上。依照馬太福音第十七章20節的記載,耶穌基督就很清楚地告訴他的門徒們,讓他們知道之所以無法把這孩子身上的鬼趕出去,就是因為他們的信心不夠。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站在周圍觀看這件事的民眾,也有同樣的毛病,特別是那些宗教領袖們更是。他們一再看見耶穌基督親自行過神蹟奇事,但就是不相信,而且還一再要求耶穌基督行神蹟給他們看,這也是耶穌基督之所以很感嘆的原因。因此,他說了「我還得在你們這裡多久呢」這句話,對他的門徒來說,這是一句很痛心的話,表示出這些門徒真的教不會啊!怎麼會遇到較大的困境就退縮,而失去了信心?

其實,若是從第29節來看,就可看出耶穌基督在譴責這些門徒們,當遇到更大的困境,或是更大的力量在抵擋時,至少還有一個方法可以突破,增添自己的信心,那就是祈禱。因為祈禱就是在跟上帝對話,祈禱也是在表明一個人願意謙卑下來,承認自己需要上帝的導引、保守、看顧,不是嗎?這些門徒一定以為自己曾經趕過鬼、醫過病,自己的身上很有能力了,就驕傲起來。而魔鬼、撒但最喜歡的,就是人的內心有這樣的念頭。當人的心中有這種想法時,就是提供給撒但、魔鬼一個插手的機會。

把孩子帶到我這裡來!」這是耶穌基督所下的命令,他決定再進行一次醫治神蹟。

鬼的力量也隨即有了反應,這種反應都是正常的,為的就是要排斥、阻擋耶穌基督進行醫治的工作。我們看到鬼的反應很激烈,它「使孩子劇烈地抽瘋,倒在地上打滾,口吐白沫」等,這些舉動必定也在這孩子被父親帶到門徒面前時,就已經表演過,有可能門徒就是因為看見這些動作而嚇壞了,這一嚇,真的把他們原本的信心都給嚇走了。再者,從這鬼在孩子身上造成的這些病症現象,正好符合馬太福音作者所說的,這是一種癲癇病,但發作在這孩子身上的病況顯然是比較嚴重。因為一般癲癇病的人,並不是看到人就會發作。因此,馬可福音特別在這裡指出是鬼在作怪,原因是鬼看見了耶穌基督已經決定要出手把它從孩子的身上給趕出去。

從第21節開始,直到第24節止,是耶穌基督和孩子的父親之間的對話,也是馬可福音特有的資料,在馬太和路加這兩本福音書都沒有記載這段對話。

耶穌基督首先問孩子的父親有關孩子的病史——害這種病有多久?這父親的回答是:「從小就有了。」這句話也說出了孩子一家人生命痛苦的經歷,不僅是只有孩子痛苦,而是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這位當父親的,還有孩子的母親,他們都需要隨時因為這孩子病症發作而忙碌,甚至是受到驚嚇。就像在第22節所描述的,鬼經常想辦法要殺害這孩子,包括故意將孩子「扔進火裡,推下水裡」等,這些動作都是足以致命的行為。而這孩子還可以生存下來,就是這個家裡所有的人,都非常盡心、盡力地在照顧這個孩子。

但是你若能做甚麼,求你憐憫我們,幫助我們!」請注意此處「你若能做甚麼」這句話,比較接近原本的意思是「你若是還有甚麼方法」。孩子父親的意思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已經進行過驅鬼儀式了,但沒有辦法將鬼趕出去。他是在提醒耶穌基督,那種儀式或是他教導門徒的方法已經沒有效果了。

為甚麼這孩子的父親會說這種話?很可能就是他們在耶穌基督門徒的身上看到失敗。而門徒們的失敗,牽連到那些圍觀的群眾心裡的想法和認識,也是那群宗教領袖會跟門徒辯論的原因。他們一定在譏笑門徒們無能為力,並且一再譏諷他們過去曾對耶穌基督說的,說他之所以有能力趕鬼,就是倚靠鬼王的力量才有辦法。如今門徒們趕鬼失敗了,這種譏諷的聲音必定是更響亮,也是導致門徒們招架不了的原因。當這孩子的父親看到門徒無能為力時,自然地就降低了對耶穌基督原本的信心。因此,他雖然是用祈求的語句向耶穌基督請求醫治,但卻不敢存著完全寄望的心情,才會說出這句「你若能做甚麼」。這句話等於是在告訴耶穌基督說「不用勉強」。

23節,是很重要的一節,耶穌基督一聽這個父親這樣說,很快就用很嚴肅的句子回應了這個信心接近消失的父親。耶穌基督並沒有用客氣的語句,他是直接就回應說:「是的,你若能!」這句話已經很清楚在告訴這位父親,不用對我懷疑。耶穌基督提醒這位父親,真正的問題是在他自己的身上。只要他有信心,必能成就這件醫治的事,不應該用懷疑的心來看耶穌基督。

有信心的人,甚麼事都能。」這句話也出現在馬可福音第十章2527節中;當耶穌基督對那位因為懷著財富要來尋求永恆生命卻得不到的財主,當財主難過地離開後,耶穌基督馬上附上了一句話說:「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難!」彼得馬上回應耶穌基督說:「這樣說來,有誰能得救呢?」耶穌基督就說:「人是不能,上帝則不然;因為在上帝,事事都能。」這很清楚說出了一件事:信心,並不是建立在人的身上,也不是倚靠人的力量,都不是!信心應該是建立在上帝的身上,是對上帝要有絕對的信心。在馬可福音第十一章22節,耶穌基督對他的門徒就說了這樣的話:「對上帝要有信心!」

孩子的父親很快就明白耶穌基督的意思,因此,他馬上改變對耶穌基督的態度,大聲喊叫說:「我信,但是我的信心不夠,求你幫助我!」這是一句很有力且是公開見證的話語。他原本已經是快失去了信心,現在因為耶穌基督如此明白地指出他的問題,他聽到之後馬上就更改過來。他的這句「我信,求你幫助我」,也是在對耶穌基督說:「我信,求你幫助我的不信!」看吧,「信」和「不信」之間,只是一線間的差距而已,但卻說出一個人生命的希望和失落。當他在說「我信」時,這時他的生命就開始有了希望,這種對生命的期盼,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這是需要倚靠在賞賜生命的主宰上帝身上,才有辦法。

當一個人承認自己信心不足的時候,就會知道怎樣尋求幫助。這個父親聽到耶穌基督所說的話,重新燃起他對耶穌基督治好他兒子病症的信心。他用很堅定的話對耶穌基督說出了自己的問題,也懇求耶穌基督伸手救助他。

 

第廿五至廿九節:

25耶穌看見群眾圍攏上來,就嚴厲地命令那污靈:「你這聾啞鬼,我命令你從這孩子身上出來,不准你再進去!」

26那鬼大叫一聲,使孩子猛烈地抽了一陣瘋,就出來了。孩子好像死人一樣,大家都說:「他已經死了!」27但是耶穌拉著他的手,幫他起來,他就站起來。

28耶穌一進到屋子裡,門徒就暗地問他:「為甚麼我們不能把那鬼趕走呢?」

29耶穌說:「只能靠禱告才能夠趕走這種鬼,此外沒有別的方法。」

 

對於摧殘人生命的邪惡力量——鬼,耶穌基督向來不會客氣,因為對這種殘害人生命的力量客氣,等於是在踐踏上帝賞賜生命的恩典。換句話說,對於殘害人生命的邪惡力量,不需要慈悲,更不需要有給予任何討價還價的空間。特別是這個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就受到如此殘酷的對待,讓耶穌基督更加忿怒。因此,他用很嚴厲的話對那污靈說,要他從孩子的身上出來,而且還加上一句:「不准你再進去!」這是耶穌基督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使用這樣的禁止令。這也是耶穌基督要這孩子的父親把孩子帶過來給他看的原因,就在那時候,耶穌基督已經決定要治好這孩子了。

26節是這污鬼聽到耶穌基督的命令之後,並沒有立即順服、聽從,它還持續想盡辦法要抵抗耶穌基督的命令,因此,才會故意在孩子的身上連續做了些殘忍的動作,包括「使孩子猛烈地抽了一陣瘋」,讓孩子看起來像是「死人一樣」。請注意,這兩項動作都在表示:醫治還沒有全部結束。若是耶穌基督一看見這孩子猛烈地抽瘋就害怕,或是看見孩子像是死去了一般,就退縮下來,那這污鬼就會繼續停留在孩子的身上掌權、作怪,特別是當那群圍觀的民眾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地說「他已經死了」時候,就是這鬼想要利用群眾害怕的心情,用來打擊耶穌基督的能力。但污靈錯了!它不知道耶穌基督根本就不理會這些,因為耶穌基督很清楚他在做甚麼,也清楚知道鬼的情形。因此,耶穌基督隨即伸手一拉這看來像是死了的孩子,他就站了起來,完全復原過來。

要注意第26節的開始第一句話說「那鬼大叫一聲」,原本這父親告訴耶穌基督他孩子的病症是「有啞巴鬼附身」,意思是這個孩子不會說話。但現在這污鬼「大叫一聲」,正好在說明這孩子不但癲癇的病好了,也可以開口說話。

2829節讓我們看到門徒們感到錯愕,因此不敢公開問耶穌基督到底是甚麼原因,他們無法將這樣的鬼趕出去。他們曾經有過醫病趕鬼的能力,可是為甚麼在這鬼的身上,他們竟然是無能為力?而耶穌基督的回答很清楚,就是若要趕走這樣的鬼,「只有靠禱告」才有辦法。

禱告,這是跟上帝對話。也是我一再強調的,一個知道要禱告的人,表示這個人的心中有上帝。不但這樣,也在表示這個人需要上帝伸手帶領他。相對的,不想禱告的人,表示他並不需要上帝。因為他認為自己的能力夠了,若此,這是很危險的。

 

現在讓我們來想想看這段經文所帶來的信息:

 

一、我們需要用祈禱來向上帝說,我們需要祂的帶領,需要祂的醫治。

 

        耶穌基督很清楚地告訴門徒,要趕走危害這孩子生命的鬼、污靈,並不是倚靠人的力量能夠達到,因為會危害人生命的力量,就是比人的力量更大、更強有力。因此,需要倚靠上帝的帶領、幫助,才有辦法。而尋求上帝的幫助,就需要透過祈禱才有辦法達到。

        祈禱,這是跟上帝講話。會祈禱的人,基本上就是在表示自己需要上帝。因此,祈禱所代表的意義就是謙卑,心中承認有上帝。而祈禱,最需要具備的要件,就是內心真誠的態度,不是一種表面的行為。上帝傾聽人內心的聲音,但上帝也同時在鑒察人內心的意念。

再者,祈禱所代表的另一個意義就是敬拜。因為敬拜是在表明:上帝是我們生命的主宰,我們願意順從祂、敬拜祂。也是透過敬拜,表示我們要建立和上帝之間緊密的關係,要和上帝連結在一起。因此,祈禱之後都會說「奉主耶穌的名」,這句話正好在說明我們是藉著耶穌基督,與上帝連結。也因為這樣,耶穌基督告訴我們:「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親求甚麼,他一定賜給你們。」(約翰福音十五:16b)。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處處都充滿著邪惡的力量,只要我們稍微不注意,這些邪惡力量就會如同纏絆在這孩子身上,使他患有癲癇病一般地緊緊抓住我們不放,使我們幾乎成為這些邪惡力量的奴隸,受到折磨、痛苦,甚至影響到整個家庭的安寧。而想要用我們的能力、方式來驅趕、克服、抵擋這種邪惡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因為若是可能,就不會受到纏絆,使我們面臨生命的威脅。但請我們緊緊記住,祈禱可說是最好的方法,也是唯有的途徑,因為祈禱就是讓上帝知道我們生命的困境,也是在告訴上帝,我們需要祂來帶領我們,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心靈被釋放的自由人。

 

二、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當有人遇到生命極大苦難時,就需要我們多一分的關注和慈愛

 

        當耶穌基督帶著三個門徒從山上下來的時候,看到一群人圍繞在其他門徒身邊,有經學教師正在跟他們辯論,原因我們已經清楚知道,是為了門徒們無法趕出附身在一個小孩子身上的污鬼,這些經學教師不是來幫助,也不是來關心,而是來譏諷這些門徒,就像他們過去一再在挑剔耶穌基督所行的神蹟奇事一般(參考馬可福音二:6—7、三:22),這也是耶穌基督非常生氣的原因。他們總是扮演著權威的角色,但卻甚少真正關心苦難者的需要,不但不會伸手去減輕人們在實踐摩西法律上遇到困難的負擔,反而是加重痛苦在人的身上(參考馬太福音廿三:4),跟耶穌基督在傳遞的信息完全不同;耶穌基督這樣說:

 

「來吧,所有勞苦、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裡來!我要使你們得安息。你們要負起我的軛,跟我學,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這樣,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我的軛是容易負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十一:28—30

 

        耶穌基督這樣的信息才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傳遞的,讓苦難者的生命負擔能夠獲得輕省,這一點也是基督教會兩千年來傳遞福音的中心信息之一。我們不是要在艱澀的神學上大做文章,也不是要在難懂的基督教教義上爭辯,這些並無法減輕我們在苦難生命中的重擔。

        最近前衛出版社出版《素描福爾摩沙——甘為霖台灣筆記》(Sketches From Formosa)這本書。從這本書中,我們會看到這群早在第十九世紀中葉來到台灣的英籍宣教師,都是學有專長,且各個都是具有強烈獻身使命感的人。但當他們到台灣來播下福音種子時,並不是在傳講深奧的信仰要義,也不是在進行繁瑣的宗教禮儀,沒有。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如何把耶穌基督拯救的愛,讓當時民風相當保守,並且文盲甚多的咱台灣人祖先聽得懂上帝愛他們,差派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就是為了要拯救我們。

        在這本甘為霖牧師的《台灣筆記》一書第43段,描述有關「盲人教育及事工」一文中,記載甘為霖牧師因為看到當時台灣盲人,就跟聖經時代的盲人一樣,只能倚靠乞食為生。但聖經福音書中,一再提起耶穌基督對盲人的關心和愛,他不但開啟盲人的眼睛,也打開了他們的心門,讓他們看到在他們苦難的生命中,也充滿著上帝的愛。因此,甘為霖牧師也是這樣關心咱台灣盲人的苦難,在他努力下,不但盲人可以讀書,也可以藉此而認識上帝的愛,使他們在苦難的生命中也能體驗到上帝與他們同在,並且聽到上帝在耶穌基督裡拯救的信息。

        我們的社會有許多地方一再發生災難,不僅是自然界發生變化所帶來,更多是人為錯誤所帶來的結果。如果我們能多一分關懷的愛,就可以增加一分人心改變向善的力量。用更多的愛心來關懷正在苦難中的同胞,就是在幫助他們從痛苦中重新得力站起來。

        耶穌基督看到經學教師在跟門徒們辯論,他懶得再跟那群經學教師說話,而是隨即伸手將那位受盡折磨的孩子醫好,並因此堅定了孩子父親的信心,這才是我們要學習的信仰功課。                       (講於2009104日)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18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