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基督降生所帶來的反應

經文:馬太福音二:1—23.

在四本福音書中,只有馬太和路加這二本福音書有記載關於耶穌基督降生的故事;其中又以路加福音書所記載的最為詳盡,包括有關施洗約翰的出生亦然。不過我們若加以比較,就會發現馬太福音書雖然在記載耶穌基督出生的故事上比較簡略,可是作者卻提供了路加福音書所缺乏的重要資料,就是我們今天所讀的這段有關東方星象學家來訪耶穌基督,以及約瑟帶領家人避難到埃及去和定居拿撒勒的過程。

這段資料可以說是馬太福音書特有的資料,但是作者讓我們看到他寫此書時特有的風格,就是應用了多次關於舊約聖經先知預言的話語。我說過那是作者寫此書是為了猶太人的基督徒所寫而有特別筆法。他希望讀者能瞭解耶穌基督的降生,確實是舊約先知所預言那即將來臨的救主,就是這位出生在大衛後裔子孫約瑟家裡的耶穌。不但如此,耶穌基督的降生還發生了類似摩西出生時所發生的事件一般。作者似乎有意要提醒讀者知道,耶穌基督有如舊約時代的摩西一般,是上帝差派來拯救祂子民出苦難之地的。

在短短廿三節的篇幅裡,作者就引用了四次舊約先知的預言,可以明顯看出作者所努力的方向,就是耶穌基督的降生,是有跡象可尋的,不是憑空亂造的。這是因為早期教會時代,反基督教信仰的猶太人為了要瓦解基督徒的信心,特別捏造了許多謠言,說耶穌基督並沒有真的降生在世上,或是他根本就不是猶太人。作者不只是說出族譜,現在則進一步的說出耶穌基督降生時所發生的幾個現象,而這些現象都與舊約先知的預言很吻合。
現在讓我們來看今天所讀的經文:

第一至二節:希律王的時候,耶穌誕生在猶太的伯利恒城。有幾個星象家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他們問:「那出生要作猶太人的王的在哪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了他的星,特地來朝拜他。」

伯利恒,這是距離耶路撒冷大約有十公里之遙的一個小鎮。古時候曾被稱為「以法他(Ephatah,創世記卅五:16.19、四十八:7)」,有「糧食之鄉」的意思。可以瞭解那是一個土地肥沃的地方。舊約聖經中有幾個關於伯利恒的記事;例如雅各在這個地方埋葬他心愛的妻子蕾潔(創世記四十八:7)。路得和他婆婆拿娥美從摩押回來之後,就是居住在伯利恒,也因此得以有機會和波阿斯認識並結婚,成為大衛王的祖先(路得記一:22、二:4),使得該城後來被稱為「大衛之城」(撒母耳記上卷十六:1)。今天這個原本是小鎮的地方,已成為舉世聞名的宗教聖地,觀光客甚多。繼續務農生產糧食的人口越來越少,取代是售賣觀光客紀念品的小商家、旅館業越來越發達。一九六六年六月的「以阿六日戰爭」,以色列人佔領了此城。現在已交還給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廿二日)。

星象家(和合本用「博士」),這種人是對星象、天文等學有專長的人,也精通醫學、占卜和符咒。在波斯帝國的時代,這種人很受到尊敬,對當代社會很有影響力。直到耶穌基督降生的時代,這種星象家在民間仍享有極高的聲譽。
東方人喜歡將人的出生看成和宇宙空間有密切的關係;比如中國出名的小說「三國演義」裡,就有記載諸葛孔明有一次看見他的星星之光越來越黯淡,他認為那是表示他的歲數已接近死亡,因此他擺設祭壇祈求上蒼給他延長歲數。
這些東方來的星象家顯然是看到一顆很特別的星星,使他們聯想到那是跟「猶太人的王」有關係。有人認為這些星象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和舊約民數記第廿四章十七節的記事有關:

「我遙望將來;我看見以色列國。
有一顆明星要從雅各出來;有一個君王從以色列興起。」

第三至六節:希律王聽見了這話,心裡著急不安;整個耶路撒冷城的人也同樣不安。希律就召集了所有的祭司長和經學教師,問他們:「基督該降生在甚麼地方?」

他們回答:「在猶大的伯利恒,因為先知曾這樣的寫著:
猶大地區的伯利恒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
因為有一位領袖要從你那裡出來,他要牧養我的子民以色列。」

這位希律王是指大希律(Herod The Great)。他是在主前四十七年擔任加利利地區的統治者。由於起先被猶太人所厭惡,後來在主前廿年開始為猶太人興建原本已成廢墟的耶路撒冷城,想用這方式改變猶太人對他的態度。他在主前第四年去世,因此,史學家從這裡認為耶穌基督的降生應該是在主前四年的時候,或是比這個時間還稍早幾年。

希律王聽到這消息會怕,為甚麼呢?很清楚地,是跟他在統治的地方有無安定有密切的關係;因為他想若是真的有一個領導者出現,必定會帶來暴動或是反抗外族的統治,或是對他王權的穩定構成威脅。因此,他召集猶太人的宗教領袖祭司長和經學教師詢問有關拯救者應該出生的地方。

我們看到作者在這一章第一次提起舊約先知的話語;這個先知就是彌迦,他在所寫的彌迦書第五章二節有這段預言基督的來臨。我們知道祭司長和經學教師都是對經典相當有研究的宗教人物,經學教師甚至是常常到各地去教導人們瞭解聖經經典的意義,尤其是有關摩西法律的內容,或是排解民間的糾紛。因此,對他們來說是很容易回答這樣的問題的。

第七至八節:於是,希律暗地裡召見這幾位從東方來的星象家,向他們查詢那顆星出現的準確日子。然後他吩咐他們前往伯利恒,說:「你們去,仔細尋找那小孩子,找著了就來向我報告,這樣我也好去拜他。」

希律王不敢公開地召見星象家查詢這件事,有可能是因為怕驚動猶太人吧。他同時想瞭解出生的地方和時間,這樣就可以明確知道這個孩子已經多大的年齡。但是他並不是真的想要「去拜他」,而是想要「去辦他」。

第九至十一節:聽見了這話,他們就離開了。這時候,他們在東方看見的那顆星又出現,並且在前頭引導他們,一直來到小孩子出生地方的上面才停住。他們看見那顆星,真是歡欣快樂。他們進了屋子,看見小孩子和他的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朝拜小孩子,然後打開寶盒,拿出黃金、乳香、沒藥等禮物獻給他。

這些星象家似乎不清楚希律王真正的用意,所以也就照著希律王的指示去行。他們雖然飽學天文地理之知識,但卻對政治人物的險毒惡行認知很少。這種情形在許多獨裁國家時常出現。這些星象家是依照希律王的指示去行動。

這顆帶領星象家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的星星,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作者有意藉著這顆星星要說明上帝就是這件事情的主導者,不是希律。雖然希律在當時的人看來是大有權柄的統治者,但是,上帝卻在希律的頭頂上用星星來導引星象家應該走的路徑。星星在前頭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導引方式。如同牧羊人士走在羊群前面一般(約翰福音十:4),走在正確的路徑。

第十一節常常是聖誕節很好的測驗題目:「有幾位東方博士(和合本譯文)來拜耶穌基督?」大部份的人都會說:「三個」。而答案總是說:「錯,是『幾個』,不是三個。」也有故事傳出是四個,另一個是因為在半路上為了救一位受傷的人而延誤了拜耶穌基督隊伍的行列。這是將這個東方星象家的故事和馬太福音第廿五章卅一至四十六節的故事合在一起編撰寫成的。故事說到這位因救人而延誤拜耶穌基督的博士,後來在審判時得救,自己也覺得奇怪。但是上帝告訴他,他不但有拜過耶穌基督,而且還救了生病的耶穌基督。

不過,我想幾個博士或星象家都不是這個故事的主題,重要的是作者為甚麼要提起他們專程來拜耶穌基督?這才是作者的用心。因為他們所帶的禮物黃金、乳香、沒藥等三件禮物,可能表示三個人,也有可能是透過這三件禮物在表示特殊的意義:即黃金是象徵著君王之尊;乳香,是當代極為珍貴的香料,當時盛行於貴族的香料珍品;沒藥,自古以來就被人所重用,因為它含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常被人用來塗撒在衣服上(詩篇四十五:8),也因為可以調味醫病之用,因此常被用來做處理屍體之用(參考約翰福音十九:39)。他們之所以帶這些禮物來,是在他們的認識裡,耶穌基督是君王(二節),因此帶黃金、乳香作為貢品,以表示尊敬。他們獻上沒藥也已經表明耶穌基督的降生所要凸顯的意義,是跟一般的君王在號令人民,看人民如奴隸、如芻狗般是不一樣的,而是一位受難的拯救者,他將背負著人的罪受苦致死,因此,這沒藥已經說明出耶穌基督將會死,沒藥是為他的死準備的。作者有意要告訴讀者,耶穌基督的降生早在這些東方星象家的預知當中。他們能為了這位救主的降生可以不遠千里來找尋,住在附近的猶太人豈不更應該引以為傲才對?

第十二節:在夢中,上帝指示他們不要回去見希律,他們就從另一條路回自己的家鄉去了。

看吧,雖然有希律王的命令,但是,上帝的指示點明了這些星象家們的認知,使他們不理會希律王的交代,就直接從另一條路回去自己的家鄉。換句話說,這些星象家也是因為上帝透過天上的星辰而來敬拜耶穌基督,他們當然知道如何分辨上帝的指示或是人的命令二者之間的區別。

第十三至十五節:他們走了以後,主的天使在約瑟的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直到我吩咐你離開;因為希律要搜索這孩子,要殺害他。」

於是,約瑟動身,連夜帶著孩子和他的母親逃到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希律死了。

這事應驗了主藉著先知所說的話:「我從埃及把我的兒子召出來。」

從第十三節開始是這篇故事的第二段;我們不曉得上帝用甚麼方式指示星象家們逕自返回故鄉去,這裡是說上帝再次差遣天使來傳達祂的命令;我在前面一再講說過,天使在耶穌基督降生時參與有分,也在耶穌基督復活的事件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埃及,這是以色列民族時常作為避難的地方;亞伯拉罕因為飢荒而遷居到埃及去(創世記十二:10);雅各也因為飢荒的緣故遷居埃及(創世記第四十五章); 現在是耶穌基督出生沒多久就被迫要避難。從伯利恒到埃及,大約有一百廿公里的路途。以當時的交通方式最快大約需要三至四天的行程。

第十五節這裡作者再次引用舊約先知的話語,這是這章第二次引用,是馬太福音書第三次引用舊約先知的話。我曾說過這是馬太福音書的特色。這句「我從埃及把我的兒子召出來」,是引自先知何西阿第十一章一節。馬太福音書的作者認為耶穌基督後來離開埃及回到本土是跟何西阿的話有關,其實先知何西阿的話是針對以色列民族說的,與彌賽亞的來臨並沒有關係。因此,耶穌基督到埃及避難,或是離開埃及應該跟先知的預言無關。不過,作者是有意這樣聯想著:摩西是為了救以色列人民而進出埃及。而現在耶穌基督因為拯救上帝的百姓進出埃及。作者是想將這二者結合在一起,讓猶太人很快就想到上帝的拯救已經來臨。

第十六至時八節:希律發現自己受了星象家的愚弄,非常惱怒,就按照他向星象家打聽到那顆星出現的時期,派人把伯利恒和附近地區兩歲以內的男孩都殺掉。

這事應驗了先知耶利米所說:
在拉瑪聽見了
號咷大哭的聲音。
蕾潔為著孩子們哀哭,
不肯接受安慰,
因為他們都死了。

這段記事很快使我們響起摩西出生當時的埃及社會背景:「你們替希伯來婦女接生時,如果她們生下的是男嬰,就殺了,女嬰,就讓她活下去。」當時埃及法老王是如此地下命令給接生婆。摩西就是在這種處境下被人放在水中漂流,而被埃及國王女兒的宮女在河裡撿到的(出埃及記二:1-6)。

我們看到希律殘忍的手段—在伯利恒進行大屠殺!是否真的有這件事?我們已無從歷史的資料中找到確切的佐證,但是有一件事是事實,那就是在羅馬帝國統治巴勒斯坦地區的時候,猶太人時常興起反叛尋求獨立運動;主前四十三年的敘利亞總督朗吉納斯(Longinus)在討平叛亂的事件後,將三萬名猶太人賣作奴隸。在希律統治的時代,猶太人以加利利為反抗中心。猶太的法利賽人曾因為反對向羅馬皇帝表示忠誠,崇拜羅馬皇帝,有六千人加入拒絕敬拜皇帝的行列,雖然沒有起叛,但是已經惹起希律的憤怒,榨壓猶太人的措施則是日趨嚴厲。主前第四年,當大希律去世後,猶太人又發起反抗外族統治,又被屠殺三千人,其中有許多人是來耶路撒冷參加逾越節的。在當年的五旬節日他們再一次反叛,又被大屠殺一次。此次聖殿被毀,且被掠奪洗劫一空。敘利亞總督法路斯(Varus)帶著二千戰士毀滅了數千市鎮,二千叛民被釘十字架處死,有三萬人再次被賣為奴隸。

第十七節作者又是舉出先知的話,這是第四次引用先知的預言,也是本章的第三次。這段先知耶利米的話語記載在該書第卅一章十五節;但所引用的經文跟希律屠殺伯利恒兩歲以下小孩的事件並無關係;先知耶利米的話是在描述耶路撒冷城被巴比倫帝國所毀滅時,人民被俘擄的景況;意思是指就是已經埋葬在墳墓裡的蕾潔,也會因為猶大的女子淪落到外國去當奴婢而在墳墓裡哭泣。這種國家被滅亡的極其慘痛經驗,就像希律當今在屠殺伯利恒全城嬰兒一般的慘痛,像母親因喪子之心痛而不肯受安慰一樣。兒子的死亡是象徵著父母希望的破滅。先知耶利米當時說出那段話所要代表的意義,就是猶大王國的滅亡所帶給人民的感受,就像現在人民所面對的希律屠殺嬰兒,所帶給猶太人民的感覺一般,是希望的破滅。

拉瑪,是位於耶路撒冷北面大約八公里的地方。猶大亡國時人民曾從耶路撒冷被巴比倫軍隊帶到此地。但是對於蕾潔的墳墓所在地卻有兩種不同的傳統,其一是創世記第卅五章十九至廿節的「以法他」,也就是伯利恒;其二是撒母耳記上卷第十章二節的便雅憫支派的泄撒地方,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拉瑪。

第十九至廿三節:希律死了以後,在埃及,主的天使在約瑟的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和他的母親回以色列去,因為那些想殺害這孩子的人已經死了。」於是約瑟動身,帶著小孩子和他的母親回以色列去。

約瑟因為聽見亞基老繼承他父親希律作猶太王,不敢到那裡去。後來,主又在約瑟的夢中指示他,他就避到加利利省去,在叫拿撒勒的城定居下來。這就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他要稱為拿撒勒人。」

希律王是在主前第四年去世的。他將王國分成三份給他三個兒子,其中猶太和撒瑪利亞由亞基老繼承。亞基老後來因課重稅遭到民怨,在任職十年後,也就是主後第六年被羅馬驅逐,另由別人代替。希律安提帕繼承了加利利和庇哩亞,另一個兒子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分封的王(路加福音三:1)。
約瑟可能是害怕亞基老跟他的父親大希律一樣,用嚴苛的方式對待人民,也就是擔心亞基老會繼續執行屠殺嬰兒的事。「不敢到那裡去」這句話可能就是指亞基老統治的地區猶太和撒瑪利亞。上帝也知道約瑟的掛慮,因此指示他遷移到加利利地區的拿撒勒,這是屬於安提帕王統治的地方。

拿撒勒,這是一個小鄉村,在聖經中幾乎是名不經傳的地方。難怪當腓力介紹耶穌基督給拿但業時,他的態度是很不屑的,說:「拿撒勒會出甚麼好的嗎?(約翰福音一:46)」

第廿三節作者又說是引用先知的話,說耶穌基督住在拿撒勒是應驗的先知的話。這是本章的第四次用「這就應驗了先知所說的」這樣的句子,也是馬太福音書的第五次出現這種詞句。但是,我們在舊約聖經裡卻找不到這樣的句子。有許多聖經學者試著要為這一節做合理的解釋,但是,都只是一種「可能」,例如「拿撒勒」這個鄉村的名字,其希伯來文的字根是和舊約士師記中所說的「拿細耳人」字根很接近;也有人說是與樹的枝子之字根也相同。前者認為是說明了耶穌基督的獻身分別為聖,後者則強調他是和以賽亞書第十一章一節所說的:「從耶西的殘幹上要抽出嫩芽;有一位新王要從他的後代興起。」這一節所預言的相近。

我們或許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當大家在期盼救主一定會從大衛的城伯利恒出現時,上帝卻是從一般人最瞧不起眼的拿撒勒出祂的獨生愛子。不過這個看法顯然跟馬太福音書作者習慣用先知的預言,來表明耶穌基督和舊約先知預言的密切關係卻很不調和。

現在任我們來看看今天所讀的這一章經文帶給我們的信息:

一、只有愚蠢的統治者才會想到要傾全力阻擋上帝的救恩。

當時的羅馬帝國可以說是軍武力量極強的大帝國,而在希律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除了馬太福音書作者所描述的屠殺嬰兒事件外,史學家威爾.杜蘭在他的「世界文明史」裡如此描述著:「?.有知識而無道德,有能力而無顧忌,有勇氣而無忠貞,och..他以獨裁命令,制壓了自由的暴亂。他又在人民中佈置間諜,偽裝身份去竊聽他們的談話,每一句含有敵意的話都加以懲罰。」杜蘭說這樣的統治者,死後他的敵人是如此批評他說:「他竊取王位像一隻狐狸,統治像一隻老虎,死時像一隻狗。」

其實我們不只是在希律王的身上看到這種統治者的行為,就算是在現今講究人權的時代,在當今的世界裡,我們也常常會看到許多統治者,總是會對人民加以各種莫名其妙的罪名。在這些壓制的舉動中,最為讓獨裁統治者喜歡假藉理由施以迫害的,就是宗教信仰或是敬虔的宗教信仰者。原因很簡單,乃是真正的宗教信仰對這種人間的權力,特別對那些挾權力來殘迫人民的統治者,根本就是不屑或是拒絕任何合作,甚至會加以抵抗。獨裁統治者最喜歡玩的政治遊戲就是讓人民誤覺他就是神明的化身,而敬虔的宗教信仰者卻對這種自命天人的手段嗤之以鼻,不但不會對之尊敬,反而會設法將其虛偽的神明形象加以破壞。

耶穌基督降生的消息一傳出,最為害怕的就是希律這位很有企圖心的統治者;其實在他的世界裡,威爾.杜蘭說希律他「不僅是要作猶太地的統治者,還想做希臘世界的崇拜者。」如今有一些被當代社會所尊崇的星象家們稱為「要作猶太人的王」已經降生在他的統治區裡,對他來說就是一個令他寢食不安的信號。他才不管耶穌基督來臨是要做甚麼的,他只關心他的權力要如何維護。而這才是政治人物真正的悲哀。

我們也從這裡認知到一點:如果我們真的是帶來上帝拯救的信息,帶來上帝對人類罪過赦免的福音,我們很可能就會面臨一個不以人民心靈生命重新改造為重的統治者之迫害。這種迫害之大,很有可能會再出現類似耶穌基督出生時的現象,有屠殺嬰兒的殘忍舉動發生。這個認識是我們應該有的。

二、聽從上帝的話比聽從統治者的話更重要。

這些星象家起先是聽從希律的話要去伯利恒「仔細尋找」耶穌基督的降生,確實,他們原本是看星星而來,然後是依希律的話而行,但是最重要的時刻是他們在尋找到了耶穌基督的時候,他們聽上帝的指示逕自回去自己的故鄉。他們並沒有照希律的話回去報告他們所發現的實況。

這是一件很重要的課題,值得我們細心來學習;確實不錯,聽從世上統治者的話去行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人間美好的款待,使我們過著很優裕、舒適的生活,甚至獲得人間許多美好的讚譽。但是這些不一定就是上帝所喜歡的,而且更危險的是這些美好的讚譽的背後,很可能就是對他人生命的一種殘害或是損傷。我們應該學習聽從上帝的旨意,依照祂的教訓來行。

這些星象家之所以會知道有基督降生的星星啟示出來,基本上是因他們一直在研究、尋找、注意,絕非臨時發現或巧遇,一定是花了不少時間,而且發現了之後,還不辭旅途的艱辛,結伴同行去尋找基督降生的地方。

今天的基督徒應該從這裡來反省:我們是否一直在學習認知上帝的話語?如果我們從不學習認識聖經上帝的話語,我們怎能知道上帝的旨意是甚麼呢?如果我們從聖經認知了上帝的話語和旨意,卻沒有付之實現,像這些星象家去尋找,我們又怎能發現基督降生出現在我們生命裡,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呢?又怎能知道上帝旨意所愛我們去做、去行的方向呢?很難!

信仰本身就是一門艱辛的課程,就像這些星象家們一般,他們必須走過長途的路,遇上統治者的誘惑和命令,但是最後他們必須在統治者和上帝之間做一個決定性的取捨:是要聽從上帝的旨意,或是聽從統治者的命令?這也是我們需要時刻加以反省的課題。我們要清楚的是這裡在說的統治者,是包括對我們的生命有極大影響的一股力量;它或許是我們的家庭,也或許是我們的工作,更或許是我們的事業。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所要聽從的是我們主人的話,那麼我們生命的主人是誰?耶穌基督說我們不能同時在生命中伺候兩個主人。我們必須在二者之間選擇一個。那麼,我們選擇了誰呢?
評論: 0 | 引用: 0 | 閱讀: 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