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啟示錄的信息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1:04
聖經中有兩本經卷是非常特別的,其一是舊約的「雅歌」,另一就是新約的「啟示錄」。我說這兩本經卷非常特別,主要原因就是這兩本經卷沒有一定的詮釋準則可循,跟其它經書大不相同。尤其是「雅歌」,連翻譯都會各有所本。而對講解「啟示錄」,幾乎是百言堂一般,每人講的都不一樣,不但讓讀者感到百味雜陳,也會有百家齊鳴的感覺。會有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和這本書信中的頻頻出現「異象」有關。在這本書信中的「異象」可說是聖經中最為突出、特別的,每個解釋者都有自己的主張,聽起來、讀起來都讓人覺得「好像」很有道理,但整理起來卻是百家各異。
第一講:創始成終的上帝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1:03
經文:啟示錄一:1—20
聖經中有兩本非常特別的經書,其一就是舊約中的雅歌,另一就是新約中的啟示錄。我說這兩本經書很特別,原因是這兩本經書有個共同的特色││沒有一定的詮釋準則可循。有人將雅歌當作愛情的詩歌解讀,也有的人則認為雅歌是一本描述上帝和以色列民族之間特有的親密關係。有不同的認定,解釋上就會有極大的差異。同樣的,從現在的觀點來看啟示錄這本經書,可說是在霧裏看物,感覺是模糊不清。原因是受到書中許多奇異的異象影響,很想探究這些異象到底是甚麼意義?但有趣的是,在很多人看不懂這些異象之時,也有不少人一看就明白其中之意,甚至可以解說得頭頭是道。
第二講:得冠冕的教會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1:02
第三講:有堅定信心的教會
作者: 日期:2011-03-04 11:01
第四講:守住已得到的冠冕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1:00
第五講:不冷也不熱的教會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1:00
經文:啟示錄三:14—四:11
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一間教會是完美的,就像我們說在這人間找不到一個完人一樣,因為人本身就是有罪的人,有罪的人組成的團體,即使是信仰團契也會是有缺點,也會呈現出人的軟弱。我記得剛進入台南神學院的時候,新生訓練時有一位教國文的龔書森教授就這樣跟我們說:「不要以為神學院像天堂一樣,想要在這裏找到天使。神學院就是我們一同組成的,想要看見天堂,我們自己就必須先成為天使才有可能。如果我們不是天使,就不要期待神學院像天堂。」聽了神學院教授在新生訓練的這段話,我們都有很深的感受,同學相處在一起時,就會經常互相提醒我們是不是在學習要像個天使,好讓神學院像天堂一樣,是大家都喜歡來加入的學院。
第六講:頌讚創造生命的主上帝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8
第七講:天上的景象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8
第八講:上帝必定會審判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7
第九講:獲得拯救的子民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7
第十講:天地變色的時刻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6
第十一講:災難來臨之時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5
經文:啟示錄九:1—21
前面已經提起過,啟示錄在編輯上的特色,「七」個一組的異象中,又分成兩組,前面四個一組,後面三個一組。在第二個「七」之異象的循環出現「七」個天使,每個天使手中都拿著一枝號筒。第八章介紹了前面一組的四枝號筒,現在第九章談到後面三枝號筒。我們曾討論過,在第六與第七之異象中,又會插入一個新的異象。因此,現在所讀的第九章也只出現第五與第六兩枝號筒而已,因為在第七枝號筒吹響之前,又會出現一個新的異象,這是記載在第十章至十一章十三節。
第十二講:上帝的話使生命甘甜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5
第十三講:真正的聖殿在人的心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4
第十四講:全能的上帝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3
第十五講:上帝拯救的時刻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2
第十六講:有信心和耐心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1
第十七講:上帝的審判
作者:盧俊義牧師 日期:2011-03-04 10:51
經文:啟示錄十四:1—13
讀這段經文很快就會想起啟示錄第七章曾經記載過的,作者說有一個天使雙手捧著「永生上帝的印」,要那些審判的天使不要傷害那些額上有記號的上帝僕人。然後提到這些僕人就是以色列民族的十二支派,每個支派都有一萬二千人,十二支派就共計十四萬四千人。然後作者又繼續說他「看見一大群人,數目難以計算」,這些難以計算的人都是來自「各國家、各部落、各民族、各語言」的人。我曾解釋過,這些人都是身上有上帝蓋了印記的人。換句話說,獲得上帝作記號而被拯救到天上寶座邊的,不僅是以色列民族的子民而已,有更多是來自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